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糖果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3年07月30日
公開
17

小紅

小紅

2013年07月22日
公開
44

開始餵貓

開始餵貓

2013年07月20日
公開
31

《TLC Happy Day 台北野餐日》

發佈時間:2013-06-27 《TLC Happy Day 台北野餐日》 陽光+音樂+綠地+美食=享受今夏最歡樂的戶外時光! 時間:7/20(六)10:00AM-08:00PM 地點:台北美堤河濱公園 誰說陽光一定要配沙灘、比基尼?「陽光+音樂+綠地+美食」才是享受生活的王道! 今年夏天難道還要平平凡凡的過去?別擔心,TLC幫你準備了一場盛夏饗宴,讓你今年夏­天無比精采! 陽光主持人Janet現場跟你say Hi!魔法料理主持人Maggie要教你如何在家做可麗餅,帥哥廚師Armando為­你調一杯冰鎮水果茶!野餐日現場還有台式潤餅、德式香腸、美式漢堡、法式料理、啤酒、­飲料等,搭配台灣在地樂團表演,保證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羨慕電影中常常出現帶著花朵、餐籃,騎腳踏車去野餐的場景嗎?快邀請朋友7/20跟著­TLC一起來擁抱台灣今夏最熱鬧的野餐盛宴! 活動攤位: MOCA 台北當代美術館 CN Flower 248農學市集 Giant捷安特 等 美食攤位: Maggie魔法料理 (橄欖小館) 台灣啤酒 阿弘潤餅捲 富利得利德國香腸 喜生米漢堡 等 表演樂團: 海風樂團 屋希耶澤x西尤樂團 Semi-UKE 來吧!焙焙! 等 (以上攤位陸續增加中,主辦單位保有異動權力。) Cool Music x Outdoor Fun x Art Booths x Picnic Food = TLC Happy Day. All are free to join! *活動免費,歡迎全家大小一起來喔!^^ 活動訊息速報:(請按"參加"獲得最新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3859...

2013年07月20日
公開
36

7月20日(六)晚間5點「仲夏臺北城 大埕來納涼」童玩、夏日涼品、臺灣民謠音樂會 享受自

7月20日(六)晚間5點「仲夏臺北城 大埕來納涼」童玩、夏日涼品、臺灣民謠音樂會 享受自然懷舊的古早味生活 發布日期:2013/07/11 林安泰古厝節氣生活推廣活動於園區現場搭起乘涼用的絲瓜棚架,提供夏日涼扇1000份,邀請市民朋友走出冷氣房,享受親自彩繪專屬涼扇手作樂趣。當日活動內容如下: 1.夏夜遊園:晚間5點,古厝園區將提供5項童玩毽子、竹蜻蜓、戳戳樂、竹水槍、尫仔標,可免費遊玩。 2.半年節講座:晚間6點,邀請民俗專家謝宗榮、李秀娥兩位老師,現場解說24節氣及半年節的由來,並示範「開天門」祭拜儀式,讓觀眾體驗「脫殼」習俗,了解在一年過了一半的日子,具有感謝上天保佑、祈求下半年好運的意義。 3.晚風音樂會:晚間7點,邀請民權國小合唱團、洛神樂團、文史工作者彈唱褒歌,更邀請到民謠大師-陳明章老師以月琴彈唱臺灣民謠。 晚間配合講座、音樂會時間,將提供5款古早味點心仙草、綠豆薏仁粿仔湯、涼糕、紅圓還有最應景的水果鳳梨,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特別於夏日周末傍晚開放,邀請市民朋友走出冷氣房,享受古早生活樂趣,闔家共度愉快夜晚。 本次活動於圓山捷運站設有免費接駁車,自下午4時至晚間9時止,每15分鐘一班,民眾可多加使用。 http://www.taipeitravel.net/frontsite/tw/cms/cmsAction.do?method=goCMSDetail&menuId=2010101&siteId=101&contentId=7466

2013年07月17日
公開
71

8:00 喆牙科回診

8:00 喆牙科回診

2013年07月16日
公開
73

小蘇打粉的妙用

小蘇打粉的妙用 魔法清潔劑∼小蘇打粉 看到了是你的福氣辣∼ 小蘇打化學名稱為重碳酸鈉,呈弱鹼性,也稱為「萬用寶」,除了用做糕餅烘痛的發粉(英文俗稱為bakingsoda)價格低廉!能自然分解、無毒性、不會污染環境,且不刺激皮膚。 使用小蘇打粉清潔已有5年經驗,常常購買小蘇打粉,因為我每次都買5小包20X5=$100元,常被老闆或顧客詢問買小蘇打粉做什麼?經常要解釋,乾脆寫篇心得,下次可請詢問者自行上網查閱。 小蘇打粉妙用無窮,且聽經驗談。 小蘇打粉有分: 食用小蘇打粉--價格適中,適用烹煮、個人清潔、美容、清洗食用杯碗盤用。 工業用小蘇打--價格便宜,適用拖地、洗衣、清潔家居用。 小蘇打粉購買處:購買時請問清楚是食用性或工業用小蘇打粉 Costco好事多所販賣的鐵鎚牌小蘇打粉,是屬於工業用(5.44KG)$185元,適用於洗衣、拖地、居家清潔用。 也可到西藥房、超市、雜糧行、化工材料店、大賣場購買。我大部分都是到雜糧行買小包裝的食用小蘇打粉使用,適用烹煮、食用、烘培、清洗杯碗盤、刷牙、沐浴。 同樣小包裝蘇打粉我曾買過20-40元間的價格,請多比價,小蘇打粉價格很混亂,很多老闆都是自由心証亂賣。   使用小蘇打粉注意事項: 1、使用時請分清楚是食用性或工業用小蘇打粉。 2、烘培食用、個人美容清潔,請注意勿過量。 加入過量的蘇打粉,除了使西點有上述破壞風味或導致鹼味太重的結果,食用後會使人有心悸、嘴唇發麻、短暫失去味覺等徵狀。 個人清潔美容: 小蘇打粉(食用性)可用於個人清潔美容。 牙齒美白:極好的天然「牙粉」,沾點食用小蘇打粉刷牙,讓牙齒閃亮潔白。 去除臉部粉刺: 材料:小蘇打粉、熱開水、面膜(市面上賣的壓縮面膜) 作法: 將1/2的小蘇打粉用熱水調均,把面膜用熱水沾濕給展開,然後在將展開的面膜沾上調均的小蘇打粉,最後敷在臉上10-15分即可。 去除鼻頭粉刺: 用棉片(鼻頭大小),浸泡在小蘇打加水調成糊狀,敷在鼻頭上或任何有黑頭的地方10分鐘。最後,用幹凈的紙巾輕輕(注意要輕輕的哦)揉鼻頭,你會發現,黑頭幾乎全部出來了。 柔軟肌膚:洗澡時加ㄧ小匙小蘇打粉&香精,可讓水質軟化,肌膚潔白柔軟。 小蘇打粉泡水 除蔬果農藥 蔬果農藥殘留問題,朝陽科技大學陳耀寬博士發現一個極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小蘇打粉。 小蘇打粉一湯匙泡水,水變成微黃顏色,再把水果蔬菜放進去浸泡個2∼3分鐘就OK了。 2分鐘去掉農藥,再看看它怎麼去除自來水中的氯。 小蘇達粉這麼神奇,能除農藥又能除氯,專家說其實這很簡單,小蘇達粉其實就是碳酸氫鈉粉,化學式是NaHCO3,NA是鈉帶正電,放到自來水裡面,會跟水中帶負電的氯結合變成氯化鈉,也就是鹽巴,這解決了自來水氯毒的問題。再來就是H氫,氫帶正電加入水中會結合帶負電的水分子O2,變成OH弱鹼水,一般大部份的農藥都是酸性,因此弱鹼水中和酸性之外,還能加速去除附著在蔬果上的農藥。 居家清潔用: 沒有不能清洗的物品,314家中的廚房、浴廁、洗衣機旁都會放置ㄧ罐小蘇打粉,方便取用。 食用小蘇打粉價格適中,適用烹煮、個人清潔、美容、清洗食用杯碗盤用。 清洗杯碗盤(請用食用性):使用小蘇打加水調成糊狀,超級好用,就像新的一樣摸起來ㄅㄅㄅ,不像洗碗精洗後滑滑的。對於頑固的茶垢,浸泡ㄧ會再刷洗,閃閃發光如新的一般。 清潔用可用廉價的工業性小蘇打粉 洗衣服: 換季的衣服拿出後會發黃,用漂白劑越洗越黃嗎?洗衣機中浸泡髒衣物時,同時加入洗衣精+小蘇打粉,可保衣物潔白(浸泡時以溫熱水效果更佳),有漂白衣服的效果,顏色鮮豔不褪色。洗襪子時,浸泡洗衣粉+小蘇打粉,頑垢易掉還可除臭。洗衣除臭,洗衣時加一大匙進洗衣機可除汗臭味;家有乳幼兒,亦可去除布尿片及衣服被單之尿臭,讓洗好的衣物有股清爽之氣味。 流理台上、瓦斯爐架的陳年油垢 使用小蘇打加水調成糊狀,配合菜瓜布,ㄧ下子就清潔溜溜,根本不用買化學有毒的清潔劑來使用(314從不用買魔術靈...等相關產品),好用又安全,經常使用小蘇打粉清洗流理台、水龍頭,常保閃亮潔淨。 使用小牙刷或菜瓜布沾小蘇打清洗水龍頭,就會閃閃動人!   浴廁的馬桶 ㄧ般使用小蘇打粉就可以閃亮潔白,若是碰到超髒馬桶,請用小蘇打粉+白醋,簡直是清潔雄兵,無往不利!將一杯或250ml的白醋,再加上少許蘇打粉調勻倒在馬桶內,等候10∼15分鐘,便用長柄刷擦去污漬,然後放水沖洗即可,清洗磁磚還有防霉作用! 當除臭劑: 可裝好一小瓶小蘇打粉放置冰箱內、衣櫥內、廁所、鞋櫃內當除臭劑,ㄧ個月後更換新蘇打粉,舊的蘇打粉可用洗衣拖地、清潔爐頭、通水管去淤塞,不浪費喔!在垃圾筒底灑蘇打粉或是在冰箱放一包開封的蘇打粉可以去除臭味。 除鞋臭: 偶爾撒一層蘇打粉在鞋子裡,可以除鞋臭。將少量蘇打粉直接撤入長筒靴、運動鞋,或常穿而易有異味、溼氣的鞋中,在蘇打粉作用之下,它會吸收溼氣及異味,很快你就會有一雙乾爽的鞋子了。貓沙中加入少許小蘇打粉可以除臭。 去淤塞:洗面盆或水管有輕微的淤塞現象,可用1/4杯蘇打粉及半杯白醋,加上熱水沖洗約3分鐘。 烹煮時:烹調時,可裝在牙籤罐上,利用罐上的小細孔,少量且均勻的在食材上撒小蘇打粉。 肉類--在肉類上撒少許小蘇打粉,用手拌勻後再烹調,可使肉較軟嫩。 海帶--煮海帶時撒少許小蘇打粉,可使海帶較容易煮軟。煮軟後的海帶再進行烹煮。 乾魷魚--發泡時加入小蘇打粉,魷魚發後有彈性。 青菜--炒綠色蔬菜時,撒上少許的小蘇打粉,也可以使青菜更加地翠綠。 糕餅--小蘇打粉不但價格低又方便取得,一般人大多用來作為製作糕餅的發粉。 除蟑劑: 糖和蘇打粉各半,混合一起,放置在蟑螂出沒地方,約3∼14天後,蟑螂就會消失不見。因為蟑螂的胃是酸性的, 不能接受糖和蘇打混合體的鹼性進入牠們胃內,會中毒死亡。 愛護地球,請使用無污染的清潔聖品--小蘇打粉,讓我們盡一份心力疼惜地球、保護自己!

2013年07月13日
公開
30

1:00 數學課

1:00 數學課

2013年07月12日
公開
73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

http://home.educities.edu.tw/sophiachen61/specialty.htm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 陳秀芬 演講 陳睿倩、翁靜育 整理 蒙特梭利常說,不希望大家把她的教育理念說成是一種教學方法,因她所主張的是哲學理念與教育真理,幫助我們做對的事、做該做的事。正如我們信上帝,是相信一個「真理」,而非只是一個「宗教」。那麼,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有什麼特徵呢? 1.尊重兒童,以兒童為中心 尊重兒童是指:認同兒童的情緒,了解兒童的感受。如果一個孩子被尊重,他很容易產生自信、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會尊重別人;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踐踏、侮辱,總是不被尊重,那麼他很難產生尊重別人的看法。重點在於,父母親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附屬品。我們平常跟孩子講話,最好蹲下來,跟他眼神相對,不要用一個「高高在上」的角度。反過來,當孩子跟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傾聽,雖然孩子常常說童言童語,可是一定是對他有意義,才會說出來,所以父母親要重視孩子講的話。 到底什麼才叫做「以兒童為中心」呢?怎樣拿捏尺寸才不會變成縱容孩子?這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我們的社會中,對待孩子有兩極化的現象,不是把孩子寵愛過度,變成小霸王,什麼是都以「我(兒童)」為中心;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極端,毆打、虐待、屈辱、甚至忽視孩子,很兩極化。所以,首先要釐清的就是,「以兒童為中心」絕對不是讓孩子成為家中的小霸王,而是以教育的角度,關心我們的孩子,看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學習環境與內容,特別為他們設計,這才叫做「以兒童為中心」。 2.給予兒童自由的選擇權 我剛接觸蒙特梭利教育的第一印象是:「不錯喔,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他要做的事,不是填鴨的,蠻好的。」這種顛覆傳統教育理念的方式,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基本上,孩子可以在教室裡自由走動,自由選擇他想要做的「工作」。當這項教具是他自己選擇的時候,孩子比較能維持興趣,因為「不是大人指定我做的,是我自己選的!」孩子有興趣,注意力自然就會提高,操作教具時也比較會有「重複」的情形發生。孩子為什麼會重複呢?因為當孩子自己選擇時,他有學習動機,他想要學會。 我們講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最容易體會孩子喜歡重複的情況,因為孩子聽一次故事不滿足,他想要聽好多次。為什麼同一個故事他不會覺得膩呢?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聽、有興趣,還有一個更深的理由,就是孩子正在學習,他想要把故事內容記住。 小孩子的頭腦充塞著許許多多的資訊,很需要組織、整理、吸收。當孩子重複操作教具時,就是在一個大腦吸收的過程中,不斷地鍛鍊他的感官與運動器官。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以自由為前提,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鼓勵孩子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一般傳統的幼稚園,通常是由老師安排幼兒的課程,幾點到幾點做什麼,中間休息一下,待會兒再看老師給孩子們做什麼。這樣教育之下的孩子比較被動,什麼事情都要聽人家安排,所以到了寒、暑假,最常聽到孩子抱怨:「好無聊喔!我不曉得要做什麼。」難道孩子往後的一生都是這樣嗎?都要接受別人的安排嗎?所以我們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給孩子自由,包含背後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能夠為自己以後的人生負責。 當然,雖然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工作項目,但在蒙特梭利教室裡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限制,假如說有個孩子選了一個對他而言太難的工作,我們要跟孩子明講:「這個教具現在還不適合你。」然後再向孩子介紹適合他的工作,引導他去學習。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蒙特梭利所提出來的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觀念。以前我們帶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些現象,可是卻不知道這些現象叫做敏感期,也不曉得這些敏感期在教育上面,有這麼深遠的影響。人從出生到長大,有很多段的敏感期,以後我們會在「認識兒童各階段的敏感期」中詳細說明。 這裡先舉一、兩個例子。神在創造兒童的時候,就給兒童每個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在孩子一歲左右,會很仔細的看地上有哪些小東西,即使是一條小毛線、一根迴紋針、一顆小米粒,他都會撿起來,然後塞到嘴巴去舔舔看。相信很多當媽媽的人都知道孩子有這樣的現象,可是卻不知道背後的意義。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會對這些小東西這麼敏感呢?因為他要從觀察這些小東西來了解這個世界。 至於兩、三歲的孩子,他有個秩序的敏感期,這時候的孩子希望環境保持在他熟悉的狀況:每天散步的路線要一樣、洗澡的順序要一樣、餐桌的座位要一樣、東西要放在一樣的地方…。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要靠這種方式來建立他的生活秩序,如果生活中有太多變化,他會覺得很不舒服。四歲的孩子不會這樣,五歲的孩子也不會這樣,奇妙的是,一旦過了那個敏感期,他就不會這麼堅持了。所以,對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若要做任何改變,都應事先告知,給他心理預備,否則就是大人單方面的問題了,因為你不了解他的需要嘛!若是了解,就可以跟他和平共處,親子間的交流就會更順暢。 4.混合年齡教學 正統的蒙特梭利幼稚園一定是混齡的,三至六歲混合教學。以我在美國任課時的觀察,蒙特梭利混齡教學真是一幅很美的畫面。在一個蒙特梭利教室裡,一班大約有二、三十個孩子,如果有小孩弄倒了豆子,很多小朋友都會過來關心,主動幫忙。若有新來的小孩,舊生也會過來照顧、介紹環境。同學們互相友愛、互相照顧、互相學習,小的孩子以大孩子做榜樣,尤其是當大孩子做數學、語文的工作時,小的孩子在旁邊都看呆了:「哇!好厲害喔!」眼神充滿了仰慕,此時在這些小孩子心中認定一個想法:「希望我以後也要像他這樣。」「希望我以後也要做這個數學,做得這麼好。」 反過來看,有的人會問:「對小的孩子好,那對大孩子呢?」好處就是大的孩子學習照顧幼小、學習自律、作榜樣,責任感與榮譽感被激發出來,這樣的收穫是無價的。我曾經在美國觀察一個小女生個案,她三歲剛入學時,真是教室裡的一個小麻煩,什麼人都不准碰她,她有自己的領域,如果有人「越界」,就馬上打回去,什麼人都不甩,非常自我中心。可是她在蒙特梭利教室待了兩年以後,慢慢進入她的工作領域,慢慢的投入,等到她入園第三年,也就是五歲的時候,她忽然發現,自己是班上最大的孩子,咦!這下子不一樣了,榮譽感來了,每當有三歲的新生進來,就馬上過去呵護照顧,她不但不再以自我為中心,還能夠看到別人的需要,主動關心別人,這是在傳統班級裡所看不到的現象。 5.著重智慧和品格的養成 蒙特梭利教育有千餘種教具,幫助孩子把複雜的東西變得很具體,所以孩子學起來輕鬆快樂,自主性強,無傳統的填鴨式缺點。例如感官教具裡的長方體、圓柱體等立體幾何教具,讓孩子從小就摸一摸,等到他將來真正學到數學的體積、面積時,就會發現這些是他的老朋友了,他有很具體的概念,怎樣也難不倒他。再舉數學教具的例子,乘法、除法都可以拿來讓孩子操作,用很簡單、具體的方式「摸」出答案來。 所以,我的女兒常常說:「數學好簡單喔!」她絕對不是吹牛,我想如果把蒙特梭利教具拿給你們的孩子來操作,結果也是一樣,你們的孩子也會說數學好簡單!記得我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時,我看一下國小的數學教學進度,拿三年級的測驗卷來給她試試看,結果她都會做,因為她已經了解什麼叫「位格」,知道數字的進位概念。位格就是十位、百位、千位等,當時她要算到百萬,也都沒問題,因為位格的觀念只要一弄清楚,就很容易應用。所以在智慧的養成方面,蒙特梭利的教具不論是數學、語文、科學或其他學科,都是一樣,能夠很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效果非常好。 品格與智慧相輔相成,有了智慧卻沒有品格,將是人類的大災難。蒙特梭利的「新兒童」讓我們看到,孩子經由專心的工作,會經歷一種轉變(正常化),從而發展出一群喜愛秩序、自動自發、專注、自律並且快樂的兒童。就如同蒙特梭利的說法:「我們的學校一開始可比擬為療養院,兒童在這兒發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心智健康。」 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我們應該教導孩子應對進退的各種禮儀,包括開關門、接電話、接待客人、以及擤鼻涕等等,這些小事累積起來成為一個有品格的孩子,這也是我們作父母親的責任。 6.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 蒙特梭利的教育偏重個別教學,依照每個孩子不同的需求而設計,沒有課程表。家裡如果有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親會發現,同樣都是父母所生,可是兩個孩子的個性、喜好、資質卻都不一樣。我們家的孩子差更多,老大學什麼都很快,才教她數字一到十,她一天就學會了,之後怎麼考都考不倒;老二就不一樣了,同樣的一到十,他學起來有很大的困難,我還為他設計了各種延伸變化,讓他反覆練習。這樣經過一年,他好不容易才學會了。您想,一天和一年,這其中的差別有多大?!如果我事先就計劃好課表,他能「裝」得進來嗎? 媽媽們聽了或許會很煩惱,不要課表到底要怎麼教?只有一個秘訣,就是尊重、跟隨孩子的引導,讓孩子「告訴」你。父母親從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就會發現他現在對什麼有興趣,你就趕快做學習紀錄,馬上介紹他適合的教具。舉個例子,我兒子做數學的加法板時,算1+1啊,1+2啊,他用長條木板來算加法,突然,他發現:「媽媽,有好多答案都是9!」因為他在寫9這個數字時,印象特別深刻。我耳朵一豎,立刻乘勝追擊:「真的嗎?好啊,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可以湊成9呢?從1開始,1跟什麼可以配成9?那2又跟什麼配成9?…」我和兒子兩人就把哪些數字木板可以配成9的延伸變化通通擺出來,然後,又進一步發現「1+8和8+1的答案是一樣的」,長條木板放在一起比比看,「喔,是一樣的。」就這樣,他又了解數學加法交換律的概念,原來:1+8和8+1是一樣的,2+7和7+2是一樣的。 所以,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你看到孩子有興趣的地方,跟著他就對了,孩子無形中就會透露給你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我們要做個細心的觀察者,才能夠為孩子設計出特別的教導。附帶一提,最近我碰到比較多屬於學習遲緩的孩子,或是有自閉、過動傾向的孩子,我深深覺得,這些孩子更需要父母親特別的教學設計與引導。 7.教師是一個引導者 蒙特梭利認為,教師的主要角色是一個引導者(director)。我們要好好觀察孩子,跟著孩子走,順著他可以學習的東西,把教具適時的帶進來。 做父母親的也一樣,我們要牢記,自己是一個引導者、是一個觀察家,而不是一個「教」的人。我的兩個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自己會的。」因為是他們自己從做中學會的,再用前面提過的例子來說,我兒子操作數學教具時,有幾個答案都是9,那是他的發現。孩子自己的發現,遠比大人告訴他的學習效果好,而且好上幾倍!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媽媽,我自己會的。」你應該把這句話當成是一句恭維,代表你教育成功的指標。就這一點來講,我們非常需要一次心靈改革,不要再把自己當成權威角色,而要退居隱密地方,當一個成功的引導者。 在蒙特梭利幼稚園裡,可以見到這個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實。你不會聽到老師大聲喊著:「不要吵了!」代替的是,老師輕聲細語跟孩子說:「現在是安靜下來的時候。」以前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將來可以當老師,因為我覺得自己的音量太小,一定管不住孩子。沒想到我可以當個很好的蒙特梭利老師,這樣剛好符合引導者的形象。大人輕聲細語,小孩子也會跟著輕聲細語;你越大聲吼,孩子也越大聲吼回去,他都學你的。別忘了,孩子是最佳的模仿者。 8.配合兒童的環境及豐富的教具 蒙特梭利的教室都有精細的設計與規劃,教具擺在兒童拿得到的地方,而且是一個安全的環境。在「居家環境的設計」單元,會有更仔細的討論,還有實際的照片可以看。你們知道嗎?誰是第一個想到在幼稚園裡,擺放適合孩子尺寸桌椅的人呢?就是蒙特梭利本人。她主張在一個配合兒童的環境裡面,需要擺放小桌子、小椅子、小櫃子,給孩子主動去使用。在這樣的環境裡,蒙特梭利說:「兒童可以脫離成人不當的干預,根據成長的定律,去過自己的生活。」 談到豐富的教具,是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必備的東西。蒙特梭利不只是一個哲學家,她還是一個實踐者,她創造發明了無數種的教具,我個人所學過的教具就有一千多種,還不包括「延伸變化」。 這裡簡單說明一下所謂的「延伸變化」如何應用於不同的孩子。以我兒子學習數算0-9的數量為例(教具名稱為紡錘棒盒),他不喜歡用冰棒籤來算數量,我只好動腦筋來個延伸變化。對了,他喜歡玩小的模型軍人,那我就把他的玩具拿來取代,做成數算數量的教具,結果他真的樂意操作了。再舉一個例子,我今天拿綠豆讓孩子做日常生活教具「舀豆子」的練習,那你說,孩子比較喜歡彩色珠子,換成珠子可不可以?當然可以。所以一項教具的基本原理把握住了,根據不同孩子的需要與學習狀況,就會有很多延伸變化出現。父母親因此就會變成一個動腦筋的人,一方面觀察孩子對什麼有興趣,一方面不斷動腦筋,教具就會不斷開發出來。這也是當一個蒙特梭利老師很有樂趣的地方,因為不斷看到每個孩子的需要,就會有新東西開發出來,做父母親的也是一樣,可以針對自己的孩子來特別設計。 9.摒除獎懲制度 接受蒙特梭教育的孩子,從工作中就已得到滿足和快樂,且有自尊和榮譽感,所以每天都有學習、收穫和成長,是很忙碌的工作者。物質的獎勵對他來說已經覺得沒必要了,他愛工作勝過愛糖果、玩具,他的精神早已提昇至更高層次了。 但在剛開始使用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式,來帶領孩子工作時,孩子很可能沒興趣,因為他還沒有養成工作的習慣。這就像剛上蒙特梭利幼稚園的新生一樣,也是混來混去,因為他還沒有找到他喜歡的教具。一旦孩子找到真正吸引他的一項工作時,他就會非常投入,那時候,你會看到孩子很專心,而且漸漸喜歡工作。到這時候,如果你跟他說:「等你做完這項工作,我就給你一顆糖果。」其實對孩子來說,這已經不重要了。因此,獎勵並沒有必要,孩子從工作中會感到滿足、有收穫,他不需要你給他任何獎勵。 至於懲罰,我們主要是指體罰,那根本都不需要了。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偏差的行為呢?那是因為他的能量沒有導引到正常的工作上去。我們常常看到傳統幼稚園裡有一些「小滑頭」,因為學的東西太簡單,可是又被迫要跟著大家一起行動,實在太無聊,當然只有搗蛋了。我發現,很多愛搗蛋的孩子其實都很聰明,原因就出在他的能量沒有被導引到正常的發展方向去。所以,當蒙特梭利教室裡的孩子已經投入他的工作,很專注的時候,外來的獎勵跟懲罰其實都已經不需要。孩子自己有尊嚴,他會自動自發,他很有學習的意願,外來的動力根本不必要了。 10.注重日常生活教育及感官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環境裡,最早介紹給孩子的工作,它包括基本動作、生活禮儀、小肌肉發展訓練、動作的控制、照顧自己、以及照顧環境等等項目,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主要目的在訓練幼兒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使其適應環境,奠定獨立生活的基礎,並培養孩子的耐心與注意力、手眼協調及互助、愛物的好習性。 家有兩歲幼兒的媽媽常會發現,你掃地時,他會跟你搶掃把說:「我也要掃。」或「我來!我來!」這就是教他使用掃把的最好時機,因為這時他最有興趣。大部份說得出來的動作,如縫、撕、貼、切、拿、打、轉、剪、捲、揉、捏、走、坐、站、跑…等,均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些動作的練習也都是日常生活教育的一部份。 感官教育指的是感官能力的培養,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立體觸覺等,若能在零到六歲感官的敏感期提昇其敏感度,對以後的學習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例如音感的培養,一定要趁早進行,若錯過了聽覺的敏感期,等到長大才要矯正五音不全或發音不標準的毛病,可能就會事倍功半了。 11.注重本土文化及跨文化教學 世界上不同民族因文化不同,所要教導孩子的內容就會不同。如東方人在日常生活教育要學習如何拿筷子,西方的孩子就要先學如何使用叉子、餐刀、奶油刀等各種餐具,這就是本土化教學的意義。而蒙特梭利一生因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她發現人類互相殘殺,很大原因是彼此間的不了解,所以主張跨文化的教學,使孩子除本國文化外,也具有世界觀,也能認識並進而尊重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所以蒙特梭利認為教育是促進世界和平最好的途徑。

2013年07月12日
公開
30

2:00 數學補課

2:00 數學補課

2013年07月11日
公開
26

英文班開課

英文班開課

2013年07月10日
公開
19

童軍高級考驗營

童軍高級考驗營

2013年07月10日
公開
14

數學課要請假

數學課要請假

2013年07月09日
公開
24

童軍高級考驗營

童軍高級考驗營

2013年07月08日
公開
54

童軍高級考驗營

童軍高級考驗營

2013年07月07日
公開
23

童軍高級考驗營

童軍高級考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