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輕描淡寫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07月03日
公開
18

<婚後危機事件簿>結了婚 變了樣

「妳願意嫁給我嗎?」,「哦!我願意!」隨著那感動的眼淚滑落女主角的臉頰,結婚的幻想泡泡也隨之吹了起來。 「耍盡心機十八招,老娘終於把他騙進教堂了!」,「老子終於可以不用假裝喜歡陪她踩馬路了!」。終於結婚了,這幾個字,常常會給當事者鬆一口氣的感覺,但也因為吐了這口氣,整個人鬆了下來,而不知不覺製造了以下危機事件,以致造成未來兩人爭執的致命傷! <危機1> 婚前魔鬼身材 婚後福神上身 顯而易見的,把婚姻視為終點的最大跡象就是身材的變化。過去努力保持自己誘人的身材,婚後突然間有如吹氣球般的每年大一吋。女的每年埋怨褲子越洗越小,男的每年抱怨老婆總是讓自己吃太油,怪來怪去總有理由合理化自己的態度。結了婚,似乎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拚命維持自己美好的身材或體格,因為已經得到真愛或已經找到好的歸宿,所以終於可以狂吃狂喝,不用顧及形象?這是什麼道理?買了新車會努力保養,但結了婚卻可以放縱自己,讓自己的身體擺著爛?婚姻是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可不是讓自己放縱的起點! <危機2> 婚前凡事講有型 婚後過得去就好 單身的時候,家裡放的時尚雜誌比專業書籍還要多,現在流行什麼只要看你身上穿的就可以知道。為了治裝,可以千拜託萬拜託海外朋友跨海購買,真的受不了就直接跳上飛機來個大血拚,碰上週年慶更是出手毫不手軟。這一切的一切,只因為想要將自己裝扮得更有型,以吸引心愛的那個人。但是當願望達成了,似乎就滿足於現況,不再致力於持續維持型男型女形象,怎麼?是覺得結婚以後,另一半突然就瞎了嗎?從走在時尚的尖端變成居家的沙發老公或黃臉婆,另一半不會受到驚嚇嗎?當初是每天讓人有如觀賞時裝秀,現在是欣賞辛普森家庭,誰願意啊? <危機3> 婚前裝成熟 婚後耍幼稚 結婚前,女人看上男人是他對事情的堅持及瀟灑。男人看上女人是她的作風及個性。對事情的看法,給彼此的空間,讓女人對自己的男人讚嘆不已,相信婚後自己絕對是眾家姊妹羨煞的對象。對自己的風格,對自己的個性決不妥協的女人,讓男人接觸以後覺得婚後此女人絕對會變成自己的最佳伴侶,當自己為事業往前衝時,不會有任何的後顧之憂。殊不知,入了洞房後,才發現彼此給的都是假象。女的突然間變成懦弱小女子,什麼都巴著男人,什麼都得靠男人,就像牛皮糖黏得緊緊,讓男人的毫無顧忌變成綁手綁腳!而男的也突然間變成神經過敏,深怕自己被背叛,老婆只要有事不報備,他馬上一哭二鬧三上吊,連老婆跟朋友吃個飯都得千求萬求保證不是出走才能去。 <危機4> 婚前體貼尊重 婚後自私自利 單身的時候,尊重永遠掛在嘴上並付諸於行動。想做什麼,想說什麼,一定客氣的徵詢對方意見。如果對方為自己做了什麼,一定銘記在心,感動不已。彼此包容,彼此諒解,甜蜜得不得了。婚後,什麼都變了樣,從甜蜜變成苦澀,從包容變成自私,珍惜彼此變成把對方的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幫老子買內褲,應該的!幫老娘按摩,幹嘛道謝?婚前婚後差這麼多,誰受得了? 很多人感嘆,婚姻就像一座城堡,裡面的人拚命想往外逃,外面的人拚命的想往裡衝。為什麼才拿到一張證書兩人就變了樣似的從情人變冤家?看了很多婚前婚後比較的笑話讓人大笑。但摸摸自己的良心,你是否也把婚姻當保障,把對方當凱子呢?好好反省自己是怎麼看待婚姻的吧!

2008年06月28日
公開
20

四個好時機,提升寶寶智能

四個好時機,提升寶寶智能 文 / 陳玉丹   什麼時間來提升寶寶的智能最好呢?原來,不需要刻意,只要掌握這四個基本時間就可以了! 過去,我們總以為剛出生的寶寶什麼都不懂,是個任人擺佈的小娃兒,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吃喝拉撒什麼都靠著爸媽,需要爸媽的調教才會增長智慧。但事實上,即便是剛出生的寶寶,他也能運用自己的智慧,主動地探索周遭的事物。 別低估了嬰幼兒的智能 剛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會睜大眼睛看著爸媽的臉,而且還會掃視四周;不到一個月的寶寶就能聽出媽媽的聲音,做出高興的反應;不到兩個月的寶寶能分辨媽媽的臉孔,看到媽媽的臉靠近,就會睜大眼睛,露出笑容;寶寶也會聽著爸媽的說話而舞動四肢;配合爸媽的作息來調整自己的睡覺時間等等。這些事其實我們並沒有教他們,但他們卻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可見寶寶是一個會自動學習的小聰明呢。 4個時機,提升寶寶智能 其實,只要媽媽用心利用寶寶生活中的時間,和寶寶一起感受一些日常小細節,你的家就是最好的提升寶寶智能的場所! 平時多準備些圖片,黑白大格子的、小方格子的、條紋的、;彩色的如紅色、黃色、綠色的大色塊等等,都可以引起寶寶的興趣。牆壁上也可以掛些可愛的卡通圖片、顏色鮮豔的幾何圖形等,爸媽平時就可以抱著寶寶欣賞。有時間儘量播放旋律優美、柔和的音樂。另外,以下則是建議家長要把握提升寶寶智能的最好時機: 1、洗澡的時候 洗澡是寶寶每天都要進行的活動。很多爸媽都習慣把寶寶直接抓到浴盆裡,這可是很粗魯的呢。其實在洗澡之前,爸媽可以和寶寶有一些言語的交流,例如「寶寶,我們要準備洗澡了!」、「寶寶,洗澡的時間到了哦!」,就可以讓寶寶有心理準備,慢慢地學習主動與爸媽配合。 同理,脫衣服、穿衣服的時候,爸媽也要邊說邊做,雖然寶寶未必會聽話地按指示操作,但是像「寶寶把手舉起來嘍!」、「寶寶把腿抬起來!」這樣的話語仍然要配合動作一起進行,因為這不但是尊重寶寶,更是提升寶寶聽覺和肢體運動能力的訓練哦。 衣服脫好啦,該洗澡嘍!別急、別急,用毛巾把寶寶全身都輕輕地擦一遍,這可是難得的觸覺刺激!接著,爸媽可以讓寶寶仰躺著,用手托住寶寶的後腦勺,輕輕地、慢慢地放入水中,可以輕柔的前進、後退、沉下去、浮上來,好像寶寶在練習游泳一樣。 洗澡的同時,爸媽別浪費了身邊現有的資源,可以製造出各種水聲:灑噴水到地面的聲音、用手拍打水面的聲音、小皮球扔進水裡的聲音,另外丟幾個會沉、會浮的小玩具在浴盆中,像積木啦、杯子啦、塑膠玩具等等,讓寶寶盡情地玩耍。 洗完了?別急著穿衣服,好不容易等到寶寶赤身裸體的一刻,千萬別浪費。把寶寶放在毛巾中間,用毛巾的四個角在寶寶的全身各處揉搓、摩擦;還可以做個全身按摩,從肩膀到手臂、胸部、腹部、腿部、背部,輕輕的捏和拍都可以。配合的寶寶還可以做全身體操,如兩手合併、打開,雙腿合併、打開的動作,活絡一下寶寶的四肢後,可以讓寶寶爬一爬,在沒有穿任何衣物的情況下做這些動作會讓寶寶覺得很自在、更靈活。 2、做菜吃飯的時候 做菜時間到了,寶寶可以做媽媽的小幫手,跟著媽媽看看哦。例如在切水果、做菜之前,媽媽可以給寶寶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看:它的顏色、形狀;聞:它的氣味;摸:軟或硬、光滑或粗糙;說:它的名稱)等等。 吃飯時間到了!相信寶寶會很樂意承擔擺放碗筷的任務,讓寶寶感受成為家中一份子的感覺吧!一隻碗要配一雙筷子。寶寶也要有自己的專用碗筷。 而且要自己動手不要爸媽來餵。雖然可能掉得一桌一地都是米飯,搞得一片狼藉,但爸媽勤快點,打掃一下就好了,畢竟,這是寶寶最自然、最有效的用手訓練呢!還可以培養寶寶獨立自主的能力。時間久了,寶寶自然會越吃越成功。 3、處理生活瑣事的時候 生活中,有些繁瑣的小事情可以讓寶寶自己來做,爸媽如果對寶寶照顧得太過周到,什麼事都往自己身上攬,不給寶寶動手的機會,不但減少寶寶的練習機會,而且也徒增了爸媽的工作量。 諸如洗臉、刷牙、穿脫衣服等,儘量可以請寶寶自己做,必要的時候,爸媽在一旁加以指導、協助。像上樓梯、取用物品等,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讓寶寶自己去嘗試。有垃圾的時候,可以請寶寶幫忙把垃圾扔掉;要關門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幫忙關;外出買東西的時候,可以請寶寶提一下,總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能交代寶寶去做的,就儘量讓寶寶做吧。 如果寶寶表現出不樂意,媽媽可以用「猴子有樣學樣」的遊戲來引導。「寶寶是小小猴子,來學媽媽,看小小猴子聰明不聰明,能不能學得很好。」媽媽做的時候,給寶寶機會跟著一起做,時間久了,他自然會乖乖學習。 4、外出散步、遊玩的時候 有空閒的時候,爸媽可以帶著寶寶出去溜達,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附近的公園、兒童樂園就是最好的選擇!到了目的地之後,爸媽要儘量讓寶寶多活動,多走路,甚至於小跑步,畢竟寶寶天性好動,又蹦又跳是他的權利,不必過於擔憂危險而下太多的禁令。 例如,看到有樹,寶寶也許會想去爬一爬;看到有小斜坡,寶寶也許不會乖乖地走下去,而會採取跑的方式。安全固然要顧慮,但如果呵護得太過,那麼寶寶勇於嘗試新事物的天性就會在爸媽一次又一次的呵斥中消失殆盡。 寶寶也是好問的,所以,在對待「這是什麼?」、「為什麼?」之類的問題時,爸媽最好能馬上給予答覆,如果一時答不上來,也一定要記得回家後尋找答案,耐心地告訴寶寶。同時,外出帶寶寶散步遊玩就輕鬆的事,所以,不要在這時候充當「老師」,有很多爸媽都急著跟寶寶灌輸知識,雖然寶寶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很強,但是最好是出於他們的意願,爸媽在旁加以誘導就好,過分的灌輸、指導反而泯滅了寶寶自發性學習的動機。 資料來源:http://www.smartkids.com.tw/develop/detail.asp?ArticleId=75&AncestorSN=329

2008年06月28日
公開
47

檢舉 15個方法 啟動0∼2歲寶寶智能

15個方法 啟動0∼2歲寶寶智能 文 / 曾愛  專家 / 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 寶寶從出生之後就展開智能上的學習,特別是0∼2歲階段,寶寶的學習發展是相當驚人的,所有的刺激對他們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透過豐富的經驗累積,將建構出寶寶全方位的智能發展。 0∼2歲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學習從一出生就開始 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開始發育大腦神經細胞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前庭覺、本體覺等器官,出生之後,寶寶的大腦與感覺器官即發育完備,已準備好來迎接新世界所要給予他的刺激及學習。 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陳世文老師表示,出生後新生寶寶會聽媽咪的聲音、看周圍的環境、以手觸碰自己的身體等,就證明他展開學習的大門,猶如一塊全新的海棉準備吸收知識。所以,家長該從此刻就給予寶寶適合的刺激,讓寶寶的大腦得以收集、組織各種資訊,進而啟發腦部的連結運作。 嬰幼兒的學習方式 嬰幼兒的學習方式,是透過感官來學習的。當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等感覺統合完善時,未來就能達到最佳的能力展現。我們可以形容為,兒童的大腦如同一部處理感覺資訊的超大型電腦,而父母就像軟體設計工程師,當孩子大腦中每個軟硬體都處在最佳的狀況時,必然成為運作最快速且最厲害的人腦。 當嬰幼兒看見一個玩具時,大腦會傳達指令,讓他移動身體然後伸出手去觸摸並拿起玩具,接著被搖晃時的聲音吸引,再把玩具靠近鼻子聞一聞,然後放進嘴裡嚐一嚐,一個短短的過程,就可以發現寶寶利用不同的感官,認識了他手中的玩具。 因為3歲前的嬰幼兒無法以抽象的概念來學習,這也是為什麼家長必須透過大量實際的感官來讓嬰幼兒獲得知識的建立。 0∼2歲是學習關鍵期 新生兒剛出生時腦部重量約有400公克,大約是成人腦的1/4,接著以極快速的方式增加,到了兩歲左右已接近成人腦的75%,三歲時已達成人腦的80%。這也是為什麼專家學者表示,0∼2歲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大腦是「用進廢退」,當你越刺激它,給予越多元的資訊,腦部的神經系統就產生蓬勃的連結及快速的傳送,反過來,沒有足夠的刺激,腦部就沒有得到資訊來啟動神經網路,自然就會有發育遲緩、智能較差的問題。 抓住啟發寶寶智能的重點 陳世文老師表示,想要抓住寶寶智能發育的黃金時期,需從以下五點著手,家長若能先掌握優秀大腦所需的元素,要培育出優質、聰明的寶寶並非難事。 1.先認識感覺統合發展情況:嬰幼兒感覺統合的能力好壞,就是學習的關鍵,如果感覺統合能力差,會產生事倍功半的結果;感覺統合能力好,就變成事半功倍,因此,家長應當重視感官學習對於幼兒的重要性。 2.多補充營養素使大腦功能更優秀:聰明的孩子除了要有優質的基因、優質的遺傳、優質的教育環境,也絕對要有優質的營養補充,建議家長可以多為幼兒補充五穀雜糧類植物性蛋白質、維他命C與B群、鈣質、鐵質、卵磷質、不飽合脂肪酸(例如GLA、AA、DHA、EPA)等,將有助於腦部發育及身體的健康。 3.存愛於心嚴管勤教式的教育:很多人說要用愛的教育,但卻往往變成「放任式」的教育,幼兒天生是個追求快樂的個體,習於趨樂避苦,事實上想要孩子好,就必須在有品質、有計劃、有規律的條件下,去教育孩子。存愛於心是以愛善待孩子但不溺愛,嚴管勤教代表的是積極、多元、勤奮的管理、教育孩子,讓孩子有多方嘗試的機會,不要過度保護教出什麼都不會的生活低能兒。 4.了解大腦發展特性、開發多元潛能:所謂三歲定終身,指的就是在大腦吸收能力最強的幼兒階段就啟動大腦,讓資訊透過「感覺的窗口」注入腦中,設計並啟動全腦的超連結網路,使大腦越用越靈光,而方法就在於多元的刺激。 5.身強體壯、聰明學習:兒童的身心發展,始於感覺與運動的體驗,透過感覺與運動的統合,孕育了發展所必需的能力。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無法讓身體活動與大腦學習發揮最大的效果,我們應該說,四肢發達,頭腦就不簡單,因此,多數的教育專家都認同「腦力+體力=21世紀的競爭力」。 15個智能開發的方法 出生∼1個月 身心發展:剛出生的寶寶有大部分時間都是睡睡醒醒,醒著時會出現抓握、吸吮、眼球移動等反射動作。例如你將手指放入嬰兒的手掌中,他會反射性的抓握,不過,此時還未意識到那是他自己的小手。此外,會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驚嚇,而有哭泣、驚訝等反應。當看見前方媽媽的臉時,會短暫注視媽媽的臉,不過,還沒辦法有明顯的臉部回應表情。 家長帶領幼兒的學習方式:此階段的孩子是屬於較被動式的學習,主要是藉由身體的反射能力來面對外界的環境。因此,家長可以給嬰兒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讓他處在放鬆、安全的狀態,而孩子醒來的短暫時間裡,可以陪他說話、觸摸他的肌膚、與他互看,讓他感受外在世界的美好。 方法一:愛的擁抱與撫觸 做法: 1.當他醒著時,盡量多擁抱他。 2.選擇下午幫寶寶洗好澡時,或是他心情愉快時為他進行撫觸按摩。 3.保持房間適合的室溫,搭配輕柔的音樂。 4.媽媽在雙手上塗抹嬰兒乳液。 5.輕柔、緩慢的為寶寶進行全身按摩。 好處:按摩可刺激寶寶的觸覺接收,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消除寶寶的焦慮感;擁抱可以帶給寶寶自信、滿足及安全感。 方法二:愛的呼喚 做法: 1.當寶寶醒來的時候,與他面對面相視,大約30公分的距離。 2.給予他溫暖、關愛的眼神,並輕輕呼喚他的名字或叫他寶貝。 3.聲音盡量放慢速度,稍微提高言調,因為寶寶多數喜歡輕脆、溫柔的聲音。 好處:母親的聲音對寶寶來說是充滿安全感的熟悉聲音,這從懷孕階段就已經開始聆聽媽媽的聲音有關,母親經常開心對嬰兒說話,會讓嬰兒從小有開朗的性格,同時奠定語言的基礎。 方法三:反射抓握遊戲 1.準備幾個觸感不同的物品,但不要傷害寶寶的小手。 2.輪流放在寶寶的手掌心中。 3.再輕拉這些物品,你會發現寶寶抓握得很緊。 好處:利用寶寶原有的反射能力,能讓他得到不同的觸感,以及雙手肌肉被帶動的感覺,增加對雙手的認知。 1個月∼6個月 身心發展:孩子大約三個月過後,你就會明顯發現他已經變得不太一樣了,開始懂得利用表情、哭泣、聲音來表現情緒,而且更認識自己的雙手,會揮動雙手放入嘴巴,或是想伸手去拿玩具。身體發展方面不但越坐越穩,甚至開始想要學爬,去看看不同的世界囉。 家長帶領幼兒的學習方式:家長應多多給予寶寶各式各樣的刺激,不管是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等,此外,也能根據寶寶的喜好,陪他進行一些有趣的活動,例如搖動玩具、躲貓貓、聽聽是什麼聲音等。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透過觀察、感受、交流,慢慢建立出他對外在環境的理解及認知。 方法一:孕育心智的搖籃 1.將寶寶放在可以左右搖擺的搖籃中,輕輕擺動,讓他享受輕柔搖晃的感覺。 2.或是媽媽抱著寶寶,快樂的輕輕搖擺。 3.等到5、6個月大之後,可準備一個大的彈力球,讓寶寶趴臥在球上,由媽媽將球前後、左右搖動。 好處:適度的搖擺(切記不可過度大力搖晃)會強化嬰幼兒的前庭覺、訓練身體大小肌肉以及幫助手腳協調,使身體的平衡感更好。 方法二:明亮的大眼睛 1.利用自然光或是房間的燈光,給予明暗變化的刺激,採用光暗交替法,先至亮處約30∼60秒,再至暗處30∼60秒,每回5∼10次,每天2∼3回。(光線不可直射寶寶的眼睛) 2.準備黑白顏色的玩具或圖卡,在寶寶視線25∼30公分內,左右上下移動。(先從黑白顏色進階到彩色物品) 3.將藍色或黑色的色紙剪成各種不同的形狀,貼在白色的厚紙板上,讓寶寶看見形形色色的圖卡。 4.5、6個月大時,可開始進入五光十色的刺激,讓寶寶看三稜鏡或利用各種彩色的玻璃透過光照射在牆壁上。 好處:視覺是寶寶接收外來資訊相當重要的一種感官,透過一系列的訓練可使寶寶雙眼更靈活,辨色能力更強。 方法三:絕對辨音 1.利用音感鐘或絕對音感鐵琴,先讓寶寶只聽一種單音,例如Do,每次反覆彈奏3∼5分鐘,每天1∼3回,聽3∼5天。 2.3∼5天之後再更換下一個單音,持續(1)的做法。 3.等熟悉各種單音之後,可讓寶寶聽各音階之間的差異,或彈奏簡單樂曲,接著可增加各種不同樂器聲音辨識的訓練,及演奏出的不同音樂。 4. 再來準備一些自然音樂(如流水聲、鳥嗚聲)或巴洛克音樂(可產生讓大腦放鬆的α波),讓寶寶聆聽。 5.等寶寶大一點的時候,可以玩探聲尋源的遊戲,使用不同的樂器,在不同的方位敲,讓寶寶聽音辨位。 好處:透過不同音樂的訓練,寶寶可分辦出原來音樂有許多不同的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不同的樂器可以讓寶寶發現聲音的美妙與特性。 6個月∼12個月 身心發展:寶寶多半坐得很穩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也進入爬行、站立的階段,轉眼成了好奇寶寶,每天只要一醒來就開始找尋新鮮事物,而因為有了不錯的移動能力,他的認知範圍也將快速的擴張。此外,寶寶的自主能力也越來越強,會清楚分辨他最愛的家人及事物。而且,對於大人的指令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家長帶領幼兒的學習方式: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完成一件事情,例如找出玩具藏在哪裡、滾球撞倒瓶子,讓孩子從觀察再到實際操作,產生良好的學習聯結,讓他有更多的因果認知。此階段的幼兒也已經有物體恆有的概念,所以,可以多鼓勵孩子用手去找出物品,強化他的認知。另外,家長也可多多對孩子說話,以建立他的語言發展。 方法一:爬出智慧 做法: 1.從寶寶六、七個月會坐左右,家長可以開始訓練寶寶爬行。 2.為他佈置一個安全、寬闊的爬行空間。 3.拿他喜歡的玩具在前方引導或協助他擺出爬行的姿勢,或趁機在他的腋下搔癢,可加強寶寶肩膀和上臂的力量。 4.等會爬行之後,可再增加一些爬行難度,如擺放一個大枕頭、讓他從椅子底下鑽過等。 好處:爬行有助於大小粗細動作的進步,使手腳能力更協調,加強肢體平衡的能力,促進觸覺的敏銳度,培養空間距離感,是未來學站學走、累積生活經驗、提昇大腦學習的基礎。 方法二:詩詞歌賦 做法: 1.準備繒本或是簡單的圖畫冊,陪寶寶看書說話,為他介紹看到的東西。 2.媽媽可以朗讀或播放唐詩、童謠或兒歌,讓寶寶聆聽,也可以進一步朗誦三字經、詩經、增廣昔時賢文、創意童詩,以及有音韻、節奏感的語文教材給寶寶聽。此外,指物命名、看圖造句、語詞組合擴展、講故事也是很好的方法。 3.或是外出散步的時候,邊走邊唱或唸給寶寶聽。 好處:一歲之前是語言啟蒙的開端,媽媽要多說多介紹,讓寶寶跟著咿咿啊啊回應,寶寶是先從聽再到說的階段,累積足夠的字彙後,未來寶寶能說話時,即能展現豐富的語言能力。 方法三:彈跳玩具 1.這個階段的孩子很適合玩按一下就會有東西跳出來的彈跳玩具。 2.家長可以去買一個類似的玩具,然後鼓勵孩子自己去按看看,有什麼出現。 3.家長依跳出來的玩具,每次都告訴他「這是小牛、這個是青蛙..」等。 4.再大一點家長還可以問寶寶,小牛在哪一個房子,你把他按出來。 好處:可以訓練手指按的技巧,以及物品恆有的概念,讓他知道雖然是看不到,但只是藏在裡面,再大一點還能學會依照指令去找東西的能力。慢慢也能增強寶寶的語言能力。 12個月∼18個月 身心發展:有些孩子不但站得很好,甚至也走得很穩,已經算是個行動獨立自主的小孩了。孩子可以根據父母的指令拍手或揮手說再見。不過,有些時候他也懂得反抗大人,對不喜歡的事情說NO。在語言發展上,可以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或說出車車、狗等熟悉的東西名稱。當他在玩樂時,如果遇上困難或挑戰,他會嘗試換個方法或動作來解決問題。 家長帶領幼兒的學習方式:多帶孩子四處走走看看,為他介紹這個世界神奇有趣的東西,讓他可以真實的接觸各式各樣的環境。例如去公園玩沙子、看小花、和別的小朋友一起互動等。可以做一些動作或多說一些話讓孩子模仿,漸漸的你會發現他已經開始懂得解決事情的技巧以及表現越來越棒的語言能力。 方法一:百科認知 做法: 1.給予孩子大量、多元、快速的刺激。最好的方法即是利用閃卡的方式。(亮出卡片說出名稱,換下一張同樣做法) 2.製作各式不同主題的卡片,每種至少有20張以上,例如分為動物類、植物類、交通工具類、表情類等,最好是用真實的圖案,或是接近實物的插畫。 3.以類似像放幻燈片的方式,拿出來給寶寶看,每次用一個主題,並同時以正確的名稱來介紹,例如博美狗,而不是說汪汪。 4.每次訓練3∼5分鐘,一天2∼3回。 好處:寶寶可以得到大量的知識累積,雖然一開始家長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不同,等未來孩子長大之後,有機會看到真實的東西,就會產生快速的連結及組織分類。 方法二:感覺及運動結合 做法: 1.協助寶寶嘗試盪鞦韆、玩翹翹板、跳躍、旋轉、翻滾、吊單槓、騎三輪車、拍球等遊戲或動作。 2.利用舒服的刷子刷寶寶身體、玩泡泡澡、不同水溫的SPA活動,給他豐富的觸覺等刺激。 3.讓他玩球池、玩沙、黏土,多樣化手指操作的訓練。 4.教他學各種動物走路,如跳、爬、側走、四肢走路等。 好處:各種豐富的感官活動經驗帶給寶寶的不單是歡樂的童年生活,也同時活化了寶寶的腦細胞以及健康的體魄。 方法三:捉迷藏 1.當他已經有物體恆有的概念時,家長可以藉此遊戲加強寶寶的能力。 2.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媽媽要去躲起來,你再來找我喔,你還要問媽媽在哪裡喔」。 3.躲好之後,媽媽可以出聲引導寶寶來發現,只要寶寶開口叫媽媽,媽媽就立即出聲回應;偶爾也可留下破綻,例如露出頭或腳,寶寶都會覺得很有趣。 4.亦可以改藏起某個玩具,要求寶寶找尋,也很有意思。 好處:此階段的寶寶已經有物體存在的概念,而且,對於小小的未知會充滿期待,可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及探索的樂趣;同時能訓練寶寶行走及開口的動機。 18個月∼24個月 身心發展:孩子已經走得又穩又快,有的孩子可能還會愛上小跑步的樂趣。此外,孩子雙手的能力也發展得非常好,可以準確的把物品放入盒子裡或一頁一頁的翻書等。家長可以很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及喜好。有些孩子已經懂得利用簡短的句子來表達想法或要求父母幫他做些什麼。 家長帶領幼兒的學習方式:多多鼓勵孩子去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例如如何把積木從大排到小、如何把瓶子蓋好或打開等。平常也能和孩子玩一些扮演或模仿的遊戲,學大人講電話、陪大人澆花,讓孩子可以觀察大人的行為,轉化為他的能力。 方法一:全感官學習 做法: 1.將七大感官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全部運用在學習上頭。 2.例如當你對寶寶說故事時,你可以說:「有一個紅頭髮的小女生,身上穿了一件很柔、很舒服的大衣,她先小心走過一個獨木橋,到了森林裡,她想去摘草莓,結果她就吃到一顆酸酸甜甜的紅色草莓,摘了好多草莓之後,她躺在草地上,聞到青草的香味,聽到小鳥在唱歌,還有風吹過臉上舒服的感覺。」 3.將全部的感官全都運用進去了,當然,下回媽媽就可以帶著孩子去公園實際演一遍故事內容。 4.市面上,有許多有聲的故事CD,可提供相關的全官感學習。 好處:帶給寶寶創意及想像力,豐富的故事內容,也會深深吸引寶寶的注意,如果可以實際運用在生活中,寶寶能得到更多全感官的學習。 方法二:全腦多元智能潛能開發 做法: 1.將八大智能(邏輯-數學、語言、視覺空間、音樂音感、肢體動作、自我內省、人際、自然觀察)運用在生活之中。 2.把握每一個可以學習到八大智能的機會,例如教小朋友蓋房子就是學習空間智能、帶孩子到朋友家去玩就是學習人際智能、到公園裡去看看樹木的變化就是學習自然觀察等。 3.此外,我們的腦是分為左右腦,左腦是掌管語言邏輯的腦,而右腦則是掌管直覺影像的腦,而左右腦是連結在一塊,只是,我們可以多多利用左右不同的特性來加強幼兒的全腦開發。 4.例如閃圖卡、翻繪本、說故事給孩子聽、親子音樂律動,啟發右腦畫面的想像力與音感能力;教孩子背唐詩、因果關係、邏輯推理、認字閱讀,增加左腦語言與數理的基礎。 好處:從全方位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學習,家長就不會只拘泥在狹隘的教育上,例如以為教育就是不停學英文、看書,事實上,孩子的聰明來自於多元且豐富的刺激。天才腦的奧秘,來自於全腦的輪動:左腦因語言而發達,右腦因影像而強化,間腦因協調動作而升級,腦幹因感覺運動統合而活化;雙腦輪動,全腦啟動,知識力的左腦加創造力的右腦等於資優腦。 方法三:解決問題的能力 1.家長故意設計一些待解決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想辨法。 2.例如將玩具放在比他身高略高的桌子上頭,孩子必須墊腳或用旁邊的工具將玩具拿下來;或是用個紙盒把玩具關起來,請他自己想辦法打開紙盒,拿出玩具。 3.可根據孩子的能力,設計不同的問題項目,如果孩子無法立即解決時,家長可以故意先示範一遍,再讓孩子依照看到的印象去模仿大人的解決方法。 好處:加強孩子思考以及判斷的能力,同時了解透過他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有助益孩子模仿能力的培養。 資料來源:http://www.smartkids.com.tw/develop/detail.asp?ArticleId=56&AncestorSN=329

2008年06月26日
公開
45

12星座婆婆夢寐以求的好媳婦?

12星座婆婆夢寐以求的好媳婦?(參考太陽星座) 1.基本宮(牡羊座、巨蟹座、天秤座、魔羯座) 傳統持家的好女人型媳婦 基本宮的人要看他年輕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媳婦,那個記憶會帶到他長大以後。如果曾經受過婆婆的恩惠,未來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媳婦。如果他是一個寬宏大度的人,以前吃過苦現在不想讓媳婦吃苦,這也是他的進化跟轉化過程。可是婆婆跟媳婦畢竟是長期相處,然後很多基本宮的個性又是比較有責任感,他還是有一種義務要教教對方,那個教對方的過程就會有一點像干涉,可是他又很清楚自己不喜歡被干涉,所以在干涉與不干涉之間,他有時候會有拿捏失準的情況,有時候會尷尬。 基本宮會覺得新新人類來其實也蠻麻煩的,如果媳婦本性溫順一點,也許還比較好教,就算有誤會也比較能夠冰釋。持家型的基本宮會覺得比較好教,甚至他可能會把持家型的媳婦趕出去玩。 2.固定宮(金牛座、獅子座、天蠍座、水瓶座) 聽自己指導的順從型媳婦 固定宮是真性情,但是別人未必會領教,跟他頂嘴他凶惡的樣子就會出來,因為他覺得他不是要怎麼樣對媳婦,只是想告訴媳婦這樣是對的,不知不覺他的霸氣會出來,簡單來說就是固執。所以如果媳婦願意順從,老實說一切都OK,其實固定宮很好收那個毛的。只要媳婦聽他的話,他可能就會挺媳婦不挺兒子。到最後他會覺得媳婦怎麼那麼乖,就會想疼對方。或者說就是要乖巧的媳婦。 但是固定宮的婆婆臉色通常不會太好看,面對媳婦的好話,表面上通常很冷淡,不過其實是高興在心理。只要媳婦多跟她撒嬌,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他就會對媳婦笑逐顏開了。如果媳婦用槓的,他就會跟媳婦吵起來,大家都難看了,難看的話他就會難看到底,這樣是不聰明的。 3.變動宮(雙子座、處女座、射手座、雙魚座) 處得像朋友的交手型媳婦 變動宮很喜歡釋放熱情出來,所以如果媳婦願意跟他做朋友,他剛開始也是處在那種不知該端婆婆的架子,還是該跟媳婦做朋友,陷在那個徘徊歧路當中。如果媳婦已經伸出友誼的雙手,他也會覺得還不錯,那就來做做朋友看看。 所謂交手的意思是說,事實上他也很喜歡就是偶爾婆媳之間鬥鬥嘴,可是那個鬥鬥嘴其實是真的沒有關係,就是開玩笑,或是說鬥完嘴之後,搞不好彼此感情會更親密。只要變動宮不要拿出本身的情緒,就是好玩。

2008年06月24日
公開
32

父母模擬考

父母希望孩子的行為有所改善,一定要先冷靜的、努力的審視自己。你是權威型?還是溺愛型?先回答下面簡單的問題,看看自己是怎樣的父母,哪一種回應的方式,比較像你會對孩子做的?作答時,請誠實面對自己。 ●六歲的巴比早過了該睡覺的時間,可是他說還不想睡,因為他不喜歡一個人 待在暗暗的房間裡,媽媽把巴比帶到臥房,抱上床,巴比爬起來好幾次,哭著、抱怨著,說他會害怕,睡不著。 如果你是爸媽,你會─── ◎A、帶孩子回房間,誇張的打開衣櫥、檢查床底、驅趕「鬼怪」,並且替還籽點上一盞燈。等巴比躺上床,陪他一會、安撫他、讓他不再害怕。他一而在、在而三的爬起來哭哭啼啼時,你也一再的做同樣的事。最後,你告訴他如果它乖乖上床睡覺,星期六就帶她去買新玩具,他終於睡著了。 ◎B、你很果斷的告訴巴比,他已經超過該上床的時間,得「馬上」上床去。當巴比爬起來哭時,你把他帶回床上,告訴他再起來就打他屁股;等他回到床上,你再告訴他,如果再起來就罰他一個月不准起腳踏車,然後馬上離開房間。 ◎C、你接納巴比對黑暗的害怕,告訴他你會在房裡留一盞燈,為他讀完一篇床前故事,讓他躺到床上睡覺。當他又爬起來哭哭啼啼時,你不置一詞,只是把他帶回房間。你沒有跟他說任何話,但他懂你的意思。接下來,你繼續做你手邊的事。 ●八歲的山米和蘇西來到餐桌,卻拒絕吃晚餐。山米把盤裡的食物撥來撥去,說他不餓,要求要去看電視。蘇西則說她好餓,但是她不要吃這些,她要吃玉米餅,還要喝飲料。 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你會─── ◎A、告訴山米和蘇西:叫了半天才肯過來吃飯,就已經夠煩了,真不知道自己怎麼會養出兩個不知感恩的孩子,你又忙又累了一整天,本來就不想做晚餐。妳對他們說,如果不把晚餐吃光光,就各自回房間,而且整個月放學後都不准和朋友一起玩。 ◎B、你只對他們說:得把晚餐吃下去,因為明天才有早餐。你不理會他們的報怨,也不做任何回應。你吃完自己的晚餐,收拾餐桌,不管孩子有沒有吃,把所有食物都收起來。 ◎C、你擔心孩子不吃會生病,所以你停止用餐,位蘇西作玉米餅;當在看電視的山米說他想吃塗花生醬和果醬的三明治、餅乾時,你準備了他要的,讓他邊吃邊看電視;即使有點麻煩,讓孩子吃點東西還是比較重要。 ●七歲的恩娜早上總是起不來,媽媽叫了她好幾次,她還躺在床上;好不容易起床,總是慢慢吞吞的穿衣、吃早餐。接著,她找不到作業,也找不到她喜歡的髮夾,她花了很多時間找東西,一直無法出門上學去。 如果你是恩娜的媽媽,你會─── ◎A、心平氣和的告訴恩娜,你七點半一定要出門,時間一到,你就要帶她去學校,不管她準備好了沒有。然後,你就這麼做。 ◎B、你停止手邊的事,幫恩娜找髮夾。你知道夾上這個髮夾對她來說有多重要,你也不希望她認為你一點都不關心她有否穿戴好就去上學。你又花了很多時間幫她找作業、把作業收好;現在,你得加快腳步做完自己的事。每個人都快遲到了,至少恩娜是高高興興的。 ◎C、你一直一直叫,她好不容易起床了。最近每天早上似乎什麼都不對,你很沮喪,當她找不到髮夾,你開始碎碎念,要她用另外一支髮夾。你告訴她,如果不能把事情處裡好,她就要每天晚上六點上床,直到自己可以準時起床為止。 如果你很努力對這些情況做出客觀的回應,也誠實的評估自己的親職技巧,那麼以下的答案,對你來說,也在意料中了。 第1題:A--溺愛型 B--權威型 C--尊重、負責的父母 第2題:A--權威型 B--尊重、負責的父母 C--溺愛型 第3題:A--尊重、負責的父母 B--溺愛型 C--權威型

2008年06月20日
公開
16

別對親密的人潑冷水

愛情慢性致死之一的大兇手,就是潑冷水。(友情, 同事之間也是)越熟的人越容易彼此潑冷水。 人們自然而然用來對付潑冷水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反潑冷水回去,二是保持沈默,警惕自己,不再將自己快樂或得意的事告知這個人。 兩種都使雙方疏離。 有一位建築公司的高級主管對我說,他最不能忍耐的,就是他的太太有意無意的潑他冷水。 當他打電話給太太說,今晚不能回家吃飯,因為公司同仁決定一起為他慶祝四十歲生日時,他這位曾是他大學同班同學的妻子馬上嗤之以 鼻的說:「喔,你何德何能,為什麼人家要幫你慶生?」一句話使他滿腔熱情結成冰,心想:「早知妳這麼刻薄,下次不回家吃飯,我就不告訴妳。」 其實,他的太太說的話並不表示瞧不起他,只是單純的不太會說話。被人指責「不會說話」的人,通常很少認為那是自己的短處,反而會 沾沾自喜的認為自己很「直」,暗暗以為是優點,如此一來,改進的可能性就很低。 我曾在百貨公司逛街時看到一對中年夫妻,太太剛從特價櫃上挑起一件衣服,先生馬上火眼金睛的大聲斥責:「醜死了,放回去!」太太 一驚,馬上縮手 ,尷尬的眼神看著和她拿起同樣衣服的人,然後低頭遁去。 我們一邊以同情的眼光看著這位太太,一邊為自己的審美品味被殃及而心有不甘。肆無忌憚公開批評一個人穿著用品,構成的傷害和當面 斥責他是白癡並沒有兩樣。 親子關係亦然。 一位朋友說起她和母親的關係自小就疏離,長大之後頂多能相敬如「冰」的原因,就是她母親潑冷水的專長。 她自小成績優秀,考第二名時,母親先問的第一句話竟是:「第一名多妳幾分?」 得到第一名時後,她原以為會得到讚賞,母親卻說: 「成績好沒什麼了不起,女孩子品德最重要。」 母親生日時她將零用錢買了她覺得很漂亮的生日禮物,母親卻覺得浪費錢要她拿回去換,他嘟著嘴抗議「 好心給雷擊」,母親卻 說:「沒揍妳已經很好了。」 甚至當她長大成 人後和母親一起買衣服,站在試穿鏡前,母親也在她背後「讚賞」她:「沒想到妳全身上下,就這雙小腿長得還可以。」 挑剔鬼、潑冷水、沒建設性的話可不能辯稱是「忠言逆耳」, 說者不見得開心 ,聽者更是大大傷了心 。 人非鋼鐵,愛一個人能承受幾次傷心? 張愛玲曾說: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 ..

2008年06月20日
公開
19

0∼1歲寶寶的觸覺發展

採訪撰文�張采妮 諮詢�亞東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楊明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徐盈真 觸覺是胎兒時期就建立的感覺器官,藉由不同的膚觸,以及和其他感覺器官的配合,不僅可以讓寶寶學習認知反應和動作技巧,也是未來影響寶寶感覺統合健全發展的重要因素!那麼,如何幫助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增進觸覺刺激呢? 什麼是「觸覺」? 觸覺,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接觸性的感覺,像是皮膚接收到輕微的撫摸、下壓,或是自己主動伸手去摸東西,這些因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的感覺,就是觸覺。 人體的皮膚分為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大部分的觸覺接收器散佈於真皮層,可以接受各式各樣的感覺輸入,譬如痛、癢的感覺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徐盈真表示,當有刺激發生時,身體會透過接收器的神經末稍傳到中樞神經系統,最後由大腦皮質層來做出不同的反應。正因如此,人體對不同的刺激會產生不同的反應。人體對觸覺刺激的反應,可以分為保護性及區辨性兩種反應,而兩者的反應必須取得平衡,才能使觸覺系統發揮最佳功能。 觸覺和身體其他感官的影響 臨床心理師徐盈真表示,隨著寶寶的成長變化,身體各部位的感覺器官也逐漸發育,在這時候,寶寶的觸覺系統會與身體其他感覺器官相互作用,藉由和視覺、前庭覺、本體覺,甚至是情緒的互相影響,幫助寶寶開始學習動作技巧及認知發展。 ->觸覺&視覺 當寶寶看到一個圓球時,一開始並不知道它是圓球,而是要經過手去摸摸看,甚至是嘴巴咬看看的過程中,再加上媽咪不斷灌輸寶寶,這個物體是個圓球的概念,讓寶寶將圓球的觸感記起來,才能去接受它是圓形的訊息。 因為人類的手指尖與嘴巴周圍的感覺接受器最為敏感,因此寶寶看到一樣新東西,就會反射性的想用手摸摸看,再放進嘴巴咬咬看,藉由這樣的經驗去認識這個物品的材質、形狀、大小,再配合視覺,結合觸覺和視覺的認知,讓寶寶以後看到或摸到這個物體,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圓球」。 ->觸覺&本體覺 本體覺是肌肉關節的觸覺,本體覺的功能是讓人類知道如何操作控制自己的身體,譬如手是伸出去的,還是收回來的;手掌是張開的,還是握住的,以及手與腳的位置在哪裡等,寶寶會藉由本體覺與觸覺的接觸學會身體的操作。而這項學習會影響寶寶為來的動作能力和品質,譬如拿物品的流暢度、玩玩具的技巧等。 而本體覺和觸覺的交互發展,也會影響寶寶未來的空間概念!譬如當寶寶開始爬行或學步時,不同環境的探索都會影響寶寶對空間的認知。 ->觸覺&前庭覺 前庭覺是在內耳裡偵測頭部位置的感覺,會影響到頭部的控制,和小朋友的動作能力也有關係。因為一個動作的進行,必須運用眼球、頭部、四肢與身體的有效運作,甚至是肌肉的張力,才能做出來。 當寶寶爬過高高低低不同的障礙物時,或是爬過不同觸感的地面時,本體覺會讓寶寶知道自己身體的大小和障礙物的不同。譬如,像是寶寶爬過抱枕或空箱子時,他們就會知道自己身體體積是小於或大於箱子,進而判斷自己是否可爬的過去或是必須繞路而行。這些觸覺+本體覺的刺激,都有助於寶寶將來計畫自己的動作能力。 ->觸覺&情緒 藉由觸覺將某些訊息傳到大腦的邊緣系統,會影響人的情緒發展。譬如,媽咪若摸摸寶寶或是抱抱寶寶,便會讓小朋友比較有安全感,情緒發展也會比較穩定;假使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一直讓他接收到刺激性的觸覺,譬如高分貝的聲音,那麼,則會讓寶寶的情緒緊繃,缺乏安全感,未來的情緒發展也會變得敏感、神經質。 結語 觸覺,和身體其他感覺器官是相互作用且互相影響的!因此,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請盡量給他們豐富多元的觸覺刺激,才能有助於寶寶的感覺統合健全發展!小編也建議,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玩具以外,不妨利用休假,帶著寶寶到郊外踏青,因為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

2008年06月19日
公開
43

教寶寶語言的五大禁忌

★ 一、認為寶寶聽不懂 剛出生的孩子,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習能力很強,當媽媽總是沖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寶寶,這是奶,你餓了吧!”時間一長,這種語言資訊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里。隨著他的智力發育,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復,他就明白,原來總抱著我的人就是媽媽。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媽媽”了;當有人對他說:“寶寶,你的球呢?”他會轉身去找,說明他已經明白了話的意思。 ★ 二、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當寶寶已經明白成人的話還不會從口中說出,若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把水瓶遞給他,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並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當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他拿著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時,會努力去說“水”,僅僅說一個字,你就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 三、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兒童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曆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了解這一規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1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處於單詞句階段,寶寶經常發出一些重疊的音,如“抱抱”、“飯飯”、“打打”,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願望。如說抱抱時,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 到了1歲6個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個詞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這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開始時能把兩個詞重疊在一起,如“吃飯飯”、“媽媽抱”。快到2歲時,出現簡單句,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出“媽媽抱寶寶”,“寶寶吃飯飯”等。在這些發展階段中,孩子用小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因此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 四、重復寶寶的錯誤語音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雖然基本上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寶寶還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這是因為小兒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發“吃”、“獅”的音時,舌向上卷,呈勺狀,有種懸空感,而小寶寶不會做這種動作,把舌頭放平了,於是錯音就出來了。對於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音就會逐漸正確。 ★ 五、語言環境復雜 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境復雜,多種方言並存,這會使正處於模仿成人學習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其結果是導致說話晚。因此在0.5~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他正確的語言。

2008年06月18日
公開
61

兒童發燒 Fever

【資料來源】衛生署健康達人125 醫生,我有問題:發燒,真的會把頭殼燒壞嗎? 會有那些狀況? 人體的口腔溫度,在上午高於 37.2℃或下午高於 37.7℃,就稱為發燒。發燒本身並非疾病,只是一種症狀,而出現發燒症狀並不表示一定有疾病發生。兒童發高燒有時會發生熱痙攣。如果六歲以下兒童發燒高於38℃、未有神經系統感染及其他代謝異常所產生的痙攣現象,稱為熱痙攣。 若一歲到三歲的嬰幼兒在夏季時,沒有任何細菌、病毒感染,只是因為氣溫升高 , 而發生長期 、 持續性的發燒現象 , 就稱為夏季熱 ; 它主要的症狀是「定時發燒」,通常凌晨開始發燒、上午最高、中午漸退、傍晚最低、隔日凌晨又上升,這種現象可能持續數月直至夏季結束。 雖然發燒與熱痙攣會讓小孩感到不舒服,但是大多數的發燒與痙攣本身並不會造成傷害,除非體溫高於41℃。一般的發燒與熱痙攣症狀出現時,並不需要過度擔憂,也不必急於退燒,而應該注意造成發燒的原因是什麼,積極加以治療。 我該怎樣照護他? 1.鼓勵發燒的孩子多喝水,補充水分。 2.脫掉過多的衣物,尤其不要用毛毯裹住身體。 3.如果體溫高於38.3℃並有不適感,可以使用醫師給的退燒藥。 4.若體溫高於39.4℃,可泡溫水浴20至30分鐘,但不能用冷水、冰塊或酒精。 若孩子有抖時就需停止。 5.如果發生熱痙攣,不用驚慌,也不要把任何東西塞入孩子口中。保持呼吸 道的通暢;若許可,計算他的發作時間與頻率,以供醫師診斷參考。停止 痙攣後可以給藥或溫水浴使其退燒,並移到稍涼的房間入睡。 6.如果是夏季熱,就無法以服藥來退燒,只能想辦法降低室內溫度到 20℃, 4 小時後體溫可以降到 37℃,此時孩子因為發燒引起的不適也可減輕。 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 1.發燒孩子的年齡在3個月以下。 2.發燒併有以下症狀時 : 呼吸急促、 呼吸困難、 吞嚥困難、脫水、耳朵疼 痛、排尿不適。 3.發燒同時有嘔吐、嚴重頭痛、嗜睡、倦怠、脖子僵硬等疑似腦炎或腦膜炎 症狀的時候。 4.痙攣發作的時間超過 5 分鐘、在一次發燒病程中發作超過一次、發作中呼 吸停止超過 1 分鐘、只有身體的單側痙攣,或者孩子的年齡小於 6 個月或 大於 6歲。 Dr.H 提醒您 發燒不會把頭殼燒壞! 很多父母常擔心太高的發燒對孩子的腦會有不良的影響,其實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除非體溫高於攝氏42度。有很多的小孩子可以承受攝氏41度多的體溫而不會有單獨因高體溫造成的不良副作用。真正會影響後果的應該是造成發燒的病因而非發燒本身。因此發燒時最重要的是確定病因,而非急著退燒。 Ms.葉有話要說 耳溫槍的數據如何換算成口溫? 耳溫槍是藉由紅外線的反射來檢測耳膜的溫度,因此測量時耳溫槍的擺放位置很重要,會影響結果的準確度。 耳溫槍量出的溫度如何轉換成口溫?其實目前的耳溫槍可依設定模式自動轉換成口溫或肛溫,如在口溫模式下,測出的溫度就等同於口溫,很多醫院診所以此方式使用。建議您可以詳閱耳溫槍的說明書,以了解溫度的判定方法。

2008年06月18日
公開
22

We Will Rock You

2008年06月16日
公開
48

退燒迷思!一發燒就用冰枕、退燒貼片? 當心更嚴重...

寶貝發燒怎麼辦?近5成的家長霧煞煞!小兒科醫師表示,寶寶發燒時應該分階段處理,如果沒有正確幫孩子退燒,反而會延長發燒時間,若心肺功能差的小孩,還可能因心臟負荷過大,產生嚴重併發症。不過,若是寶寶在24小時之內溫度反覆上下燒不退,活動力變差,就應該立即就醫。 根據書田診所小兒科門診調查發現,近5成家長不知道發燒的處理是有階段性的,調查顯示,其中近6成(57%)的家長會給退燒藥退燒,近3成(28%)會使用冰枕或退燒貼布,13%會用溫水洗澡,2%會採其他作法。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陳永綺說,寶寶發燒時應分兩階段性處理,第一階段為「發冷期」,發燒初期通常會出現「畏寒」、手腳冰冷現象,她指出不少家長會採取洗溫水澡、睡冰枕及退燒貼片等物理性降溫法的錯誤做法,此時期應該以保暖為首要之急。 陳永綺解釋,人為恆溫動物,平時大腦調溫中樞設定為37.7度,當細菌或是病毒侵入人體時,免疫系統會加以對抗引起發炎,便以「發燒」為表現,在體溫往上調節的過程中會因為產熱而發冷,此時若馬上以物理性方式降溫,等於違反生理機轉,反而會使發燒時間愈延長。 第二階段為「發熱期」,此時會出現手腳發熱、心跳及呼吸也會加快,此階段才適合採取物理性方式幫助寶寶降溫,可在服用退燒藥後,經過30分鐘後再進行物理性降溫。 陳永綺提醒,在分階段處理發燒後,如果順利降溫,可能只是小孩暫時性體溫調節不適,並非發燒,可多補充水分、休息,反之,若是服用退燒藥後,每6小時後體溫不降反升,活動力愈差,就應於24小時內盡速就醫,找出病因。 《好險!!省下了》

2008年06月16日
公開
50

CSI抽獎序號

CSI抽獎序號 001558

2008年06月13日
公開
46

二阿姨出殯

二阿姨出殯

2008年06月12日
公開
66

寶寶副食品 影響一生健康

【張瑞幸�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提供 在健兒門診中常常發現,寶寶4~5個月大以前乖乖吃奶,體重增加得很好,但在4~5個月大以後,狀況就比較多了。厭奶、不知該如何添加副食品、準備了副食品但孩子又不捧場,都是爸媽常遇到的問題。 什麼時候該開始吃副食品? 嬰兒出生後6個月內,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沒有充足的母乳時,就需輔以嬰兒配方。當孩子超過6個月大時,除了母奶或嬰兒配方外,副食品的給予就應開始,而且要漸漸增加數量與種類。 主要是因為嬰兒在6個月大以後,需要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另外,副食品的餵食也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心理社會發展。 什麼才是好的副食品? 好的副食品必須富含熱量、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尤其是鐵質、維生素A、C、葉酸、鋅以及鈣等,以符合孩子的成長需求。 至於寶寶6個月大時可以給他吃哪些副食品呢?通常可先給予嬰兒穀粉(先從米粉開始),將米粉加水、母乳或配方奶攪拌成糊狀以小湯匙餵給寶寶,一開始一天給一小匙,而後逐步增量。另外,新鮮蔬果汁、果泥也是小寶寶適合的副食品。 到了小寶寶7~8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餵食稀飯,由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一次半碗,一天兩次,可在稀飯中逐漸加入蔬菜、肉類、魚等,蛋黃、豆腐也是可選擇的食物。 到了9~12個月大時,稀飯一次可增加到一碗,10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可以吃全蛋,所以這時也可以開始給寶寶吃蒸蛋。另外,除了流質、半流質、半固體的食物外,也可以開始給寶寶一些固體食物,如不會太硬的水果丁塊等。 製作和餵哺副食品注意事項 製作副食品以新鮮簡單為原則,讓寶寶吃新鮮食物的原味才是正確的做法。不需要加糖、鹽等調味品,如此不但符合健康原則,也讓寶寶養成吃清淡食物的習慣。 餵寶寶吃副食品要用湯匙哺餵,如此可訓練寶寶的咀嚼吞嚥能力,千萬不要把糊泥狀的食物加到奶瓶裡讓寶寶吸。餵食的時間宜在寶寶有點餓時,比較會有進食的欲望。 有時一開始小寶寶會用舌頭把食物推出來,不想吃進去,這時不要強迫他吃,可以隔天再試試看,反覆地嘗試,慢慢的孩子就會接受。千萬不要心急把用餐變成不愉快又令寶寶有壓力的一件事,這樣反而容易失敗。 而且,在嘗試一種新食物時,要注意孩子後續有沒有腹瀉、長疹子等不適應的狀況,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應先停止這種會讓寶寶不舒服的食物。 餵寶寶吃副食品是一件重要且影響孩子成長健康的事,一直只以奶瓶餵食會導致營養不足,以及咀嚼吞嚥功能不良。有些父母看到嬰兒對大人桌上的美食有興趣,就讓孩子吃些又油又鹹或含糖的食物,這樣不但增加腸胃及腎臟的負擔,還會養成吃重口味的習慣,影響一生的健康。 所以,爸爸媽媽們該多花些心思為小寶寶準備營養好吃又健康的副食品,這可是為人父母不能忽視的一件任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