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安安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何謂三伏貼

2007年06月21日
公開
10

最近報章媒體常報導,中醫用三伏貼來治療氣喘病,所謂三伏貼就是在三伏天(即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初伏天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這三天裡,在我們背部一些治療哮喘的穴位上,貼上化痰定喘的中藥,以減緩氣喘的發作,通常每年於每伏天各貼一次,連續貼三年,對於常年受氣喘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三伏貼是中醫早期治療哮喘病的一種方式,哮喘病好發於秋、冬之際,因此主張冬病夏治,在夏天時好好的調理身體,入秋後就能減少哮喘病的發作,所以每年三伏天時,在背部的一些穴位上貼中藥,用來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如此也減少了哮喘病的發作。   近來因為環境污染的惡化,小孩罹患氣喘病在這幾年成倍數增加,根據臨床的統計,小孩氣喘的發作95%以上是因為感冒和溫差變化所致,所以入秋後是小孩氣喘發作的高峰期,於三伏天適時的刺激穴位,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入秋後就能夠減少氣喘的發作和用藥的次數,因此三伏貼是小兒氣喘病緩解期中,值得配合的一種治療方式。 今年(2005年) 初伏天 為7月15日 中伏天 為7月25日 末伏天 為8月14日  三伏貼成分:白介子、細辛、乾薑、附子、艾葉、麻黃、半夏、杏仁、黃琴、甘草,薑汁調敷。 敷貼穴位:大椎、定喘、大抒、肺俞、風門、厥陰、膏盲、腎俞等穴位。 中醫常用三伏貼來治療氣喘病,但何謂三伏貼呢?很多人都不清楚,屏東馬光中醫診所表示所謂三伏貼就是在三伏天裡,在背部一些治療哮喘的穴位上,貼上化痰定喘的中藥,以減緩氣喘的發作,通常每年於每伏天各貼一次,連續貼年,對於常年受氣喘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馬中中醫診所醫師楊文晃指出,所謂的三伏天是指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初伏天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馬光中醫診所指出,三伏貼是中醫早期治療哮喘病的一種方式,由於哮喘病大都在秋、冬季節發生,因此主張在夏天時好好的調理身體,入秋後就能減少哮喘病的發作,所以每年三伏天時,在背部的一些穴位上貼中藥,用來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如此也減少了哮喘病的發作。  不過近年來因為環境污染的惡化,小兒罹患氣喘者在這幾年中快速增加,楊文晃醫師說,小孩氣喘的發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因為感冒和溫差變化所致,所以入秋後是小孩氣喘發作的高峰期,若能在夏天時利用三伏貼,並在三伏天適時的刺激穴位,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入秋後就能夠減少氣喘的發作和用藥的次數。 為有效預防治療氣喘、慢性咳嗽及鼻過敏病患,莊雅惠醫師特於婦幼醫院中醫門診再次推出夏季三伏貼治療法,將含白芥子、細辛、甘遂、甘草等成分之中藥餅,敷貼於患者背部之定喘、風門、肺俞、厥陰俞、脾俞、腎俞等穴,可達預防及治療的效果。 在古代曆法中,有兩個重要的日子,就是 ”三伏 ”與 ”九九 ”。 三伏天包括初伏(7 / 11)、中伏(7 / 21)及末伏 (8 / 10),其中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這段期間是一 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三伏貼即三伏日所做的穴位敷貼治療法,是中醫外治法之一,其方法是將中藥製成藥餅,敷貼於適當穴位,經皮下吸收及刺激穴位而達治療效果,本法除了可減少胃腸道干擾,延長藥效外,尤適於不喜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但孕婦及一歲以下幼兒,則不宜使用法。 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為冬季好發的難治疾病,常為灰塵、塵瞞、刺激性空氣、油煙、氣候變化、環境改變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誘發,為肺系疾病,而肺的五行屬性為金。 根據中醫 『 春夏補陽 』 的原理,在 「 三伏陽盛之際 」,於夏至後一個月,選擇屬於金的庚日,每隔 10 天,將具減敏定喘及化痰止咳功效之中藥餅,敷貼於患者背部之穴位,約 3 至 6 次,可助長陽氣,而預防治療冬天好發或遇冷則作的呼吸系統疾病,減少寒冬發病率。在疾病急性發作期,穴位敷貼也具治療效果,但宜 4 至 5 天則敷貼 1 次,以增強減敏、定喘、止咳之效。 減敏止喘藥膳: 下藥膳一般人於緩解期均可食用,但體質特殊者, 仍由醫師診斷 修改為宜;再者體內若有急性感染( 如感冒、扁桃腺炎、 急性腸胃炎等 ),則暫停食用。 1、四仁補氣粥: 材料: 甜杏仁 3 錢、白果 3 錢、胡桃仁 6 錢、花生仁 6 錢、沙參 5 錢、糙米一杯及火腿絲、胡蘿蔔絲、黑木耳絲、蛋絲各三分之一碗。( 三日份 ) 作法: 以上諸藥磨粉,與糙米熬煮成粥,最後加入火腿絲胡蘿蔔絲、 黑木耳絲及蛋絲,調味後即可分三日食用,每日清晨服用為宜。 功效: 溫中益氣,潤肺補腎,滋陰化痰,補肺定喘。 2、減敏玫瑰茶: 材料: 黃耆 1 錢,西洋參 1 錢,枸杞 3 錢,石斛 3 錢,茉莉花 1.5 錢,玫瑰花 8 - 12 朵及薄荷 0.5 分。( 2 至 3 天份 ) 作法: 先將黃耆及西洋參切成薄碎片,再將全部藥材分為4份,每次取一份加 250 cc 沸水沖泡,燜約20分鐘後,代茶飲用。 功效: 補元氣、養陰血、抗過敏、清熱明目。 3、珠貝薏仁牛奶: 材料: 珠貝粉 1.5 兩、粉光參粉 1 兩、冬蟲夏草粉 1 兩、杏仁粉 5 錢、薏仁粉 5 錢。 作法: 將諸藥混合均勻,每次取 5 克與牛奶粉沖泡成香濃之薏仁牛奶,每日 2 次,兒童減半。 功效: 滋陰補氣溫陽,化痰止喘止咳。 三、蒸氣療法: 材料: 麻黃、杏仁、桂枝、紫蘇、防風、白芍、細辛、甘草各 5 錢。 備註:咽痛痰黃涕黃者加黃芩、金銀花各 3 錢,鼻塞痰白涕清加辛夷、白芷各 5 錢。 方法: 諸藥加 800 cc 水,浸泡約半小時,大火煮滾後轉為小火,煮約 15 分鐘,過濾取汁,每次取適量藥汁放入蒸臉器中,令病者吸入蒸氣,每次約 5 至 10 分鐘,每天二次。 功效: 散邪化痰,抗過敏,止咳喘。歡迎來 天滋中醫診所 很有醫德 學佛的好醫生 .請歡迎先預約.不便前往可自行去自家附近中醫診所. 朋友如有過敏性體質歡迎轉貼. ivy 最近報章媒體常報導,中醫用三伏貼來治療氣喘病,所謂三伏貼就是在三伏天(即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初伏天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這三天裡,在我們背部一些治療哮喘的穴位上,貼上化痰定喘的中藥,以減緩氣喘的發作,通常每年於每伏天各貼一次,連續貼三年,對於常年受氣喘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三伏貼是中醫早期治療哮喘病的一種方式,哮喘病好發於秋、冬之際,因此主張冬病夏治,在夏天時好好的調理身體,入秋後就能減少哮喘病的發作,所以每年三伏天時,在背部的一些穴位上貼中藥,用來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如此也減少了哮喘病的發作。   近來因為環境污染的惡化,小孩罹患氣喘病在這幾年成倍數增加,根據臨床的統計,小孩氣喘的發作95%以上是因為感冒和溫差變化所致,所以入秋後是小孩氣喘發作的高峰期,於三伏天適時的刺激穴位,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入秋後就能夠減少氣喘的發作和用藥的次數,因此三伏貼是小兒氣喘病緩解期中,值得配合的一種治療方式。 今年(2005年) 初伏天 為7月15日 中伏天 為7月25日 末伏天 為8月14日  三伏貼成分:白介子、細辛、乾薑、附子、艾葉、麻黃、半夏、杏仁、黃琴、甘草,薑汁調敷。 敷貼穴位:大椎、定喘、大抒、肺俞、風門、厥陰、膏盲、腎俞等穴位。 中醫常用三伏貼來治療氣喘病,但何謂三伏貼呢?很多人都不清楚,屏東馬光中醫診所表示所謂三伏貼就是在三伏天裡,在背部一些治療哮喘的穴位上,貼上化痰定喘的中藥,以減緩氣喘的發作,通常每年於每伏天各貼一次,連續貼年,對於常年受氣喘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馬中中醫診所醫師楊文晃指出,所謂的三伏天是指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初伏天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馬光中醫診所指出,三伏貼是中醫早期治療哮喘病的一種方式,由於哮喘病大都在秋、冬季節發生,因此主張在夏天時好好的調理身體,入秋後就能減少哮喘病的發作,所以每年三伏天時,在背部的一些穴位上貼中藥,用來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如此也減少了哮喘病的發作。  不過近年來因為環境污染的惡化,小兒罹患氣喘者在這幾年中快速增加,楊文晃醫師說,小孩氣喘的發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因為感冒和溫差變化所致,所以入秋後是小孩氣喘發作的高峰期,若能在夏天時利用三伏貼,並在三伏天適時的刺激穴位,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入秋後就能夠減少氣喘的發作和用藥的次數。 為有效預防治療氣喘、慢性咳嗽及鼻過敏病患,莊雅惠醫師特於婦幼醫院中醫門診再次推出夏季三伏貼治療法,將含白芥子、細辛、甘遂、甘草等成分之中藥餅,敷貼於患者背部之定喘、風門、肺俞、厥陰俞、脾俞、腎俞等穴,可達預防及治療的效果。 在古代曆法中,有兩個重要的日子,就是 ”三伏 ”與 ”九九 ”。 三伏天包括初伏(7 / 11)、中伏(7 / 21)及末伏 (8 / 10),其中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這段期間是一 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三伏貼即三伏日所做的穴位敷貼治療法,是中醫外治法之一,其方法是將中藥製成藥餅,敷貼於適當穴位,經皮下吸收及刺激穴位而達治療效果,本法除了可減少胃腸道干擾,延長藥效外,尤適於不喜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但孕婦及一歲以下幼兒,則不宜使用法。 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為冬季好發的難治疾病,常為灰塵、塵瞞、刺激性空氣、油煙、氣候變化、環境改變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誘發,為肺系疾病,而肺的五行屬性為金。 根據中醫 『 春夏補陽 』 的原理,在 「 三伏陽盛之際 」,於夏至後一個月,選擇屬於金的庚日,每隔 10 天,將具減敏定喘及化痰止咳功效之中藥餅,敷貼於患者背部之穴位,約 3 至 6 次,可助長陽氣,而預防治療冬天好發或遇冷則作的呼吸系統疾病,減少寒冬發病率。在疾病急性發作期,穴位敷貼也具治療效果,但宜 4 至 5 天則敷貼 1 次,以增強減敏、定喘、止咳之效。 減敏止喘藥膳: 下藥膳一般人於緩解期均可食用,但體質特殊者, 仍由醫師診斷 修改為宜;再者體內若有急性感染( 如感冒、扁桃腺炎、 急性腸胃炎等 ),則暫停食用。 1、四仁補氣粥: 材料: 甜杏仁 3 錢、白果 3 錢、胡桃仁 6 錢、花生仁 6 錢、沙參 5 錢、糙米一杯及火腿絲、胡蘿蔔絲、黑木耳絲、蛋絲各三分之一碗。( 三日份 ) 作法: 以上諸藥磨粉,與糙米熬煮成粥,最後加入火腿絲胡蘿蔔絲、 黑木耳絲及蛋絲,調味後即可分三日食用,每日清晨服用為宜。 功效: 溫中益氣,潤肺補腎,滋陰化痰,補肺定喘。 2、減敏玫瑰茶: 材料: 黃耆 1 錢,西洋參 1 錢,枸杞 3 錢,石斛 3 錢,茉莉花 1.5 錢,玫瑰花 8 - 12 朵及薄荷 0.5 分。( 2 至 3 天份 ) 作法: 先將黃耆及西洋參切成薄碎片,再將全部藥材分為4份,每次取一份加 250 cc 沸水沖泡,燜約20分鐘後,代茶飲用。 功效: 補元氣、養陰血、抗過敏、清熱明目。 3、珠貝薏仁牛奶: 材料: 珠貝粉 1.5 兩、粉光參粉 1 兩、冬蟲夏草粉 1 兩、杏仁粉 5 錢、薏仁粉 5 錢。 作法: 將諸藥混合均勻,每次取 5 克與牛奶粉沖泡成香濃之薏仁牛奶,每日 2 次,兒童減半。 功效: 滋陰補氣溫陽,化痰止喘止咳。 三、蒸氣療法: 材料: 麻黃、杏仁、桂枝、紫蘇、防風、白芍、細辛、甘草各 5 錢。 備註:咽痛痰黃涕黃者加黃芩、金銀花各 3 錢,鼻塞痰白涕清加辛夷、白芷各 5 錢。 方法: 諸藥加 800 cc 水,浸泡約半小時,大火煮滾後轉為小火,煮約 15 分鐘,過濾取汁,每次取適量藥汁放入蒸臉器中,令病者吸入蒸氣,每次約 5 至 10 分鐘,每天二次。 功效: 散邪化痰,抗過敏,止咳喘。

出遊囉!

2007年06月16日
公開
9

早上10點半先吃早餐 11點出發到木柵劍湖山遊樂園 剛好天氣很不穩定下起雨來 我們進遊樂園不受天氣的影響 一樓是接待中心媽咪和把拔看了一下簡介就直接上二樓了 我們第一個玩的是音樂馬車 媽咪陪妹妹坐,安安自已坐一隻馬 安安現在很厲害自已上馬都不用媽咪抱 順著熊貓步道我們走到了三樓 把拔找安安坐太空鴨嘴獸 媽咪和妹妹在外面照像 安安現在比較不怕這些遊樂設施 因為有把拔在旁邊保護他 接下來把拔說去玩親子雲霄飛車 媽咪以為安安會不敢玩 沒想到安安還跟把拔去玩了兩次 雖然是"親子"雲霄飛車但媽咪還是覺得很可怕 我們到了四樓玩旋轉直昇機 安安坐上他最愛的綠色直昇機 在上面轉啊轉的轉得把拔都頭昏了 媽咪帶安安和妹妹一起去坐迷你熱汽球 妹妹有點害怕 但安安好像覺得太無聊了 把拔叫安安去玩跳跳蛙 安安看到坐在上面的小妹妹一直哭 嚇的不敢去坐 其實跳跳蛙比雲霄飛車還不可怕吧! 最後我們在魔幻攝影棚照像 可以試照不用錢的 但要洗出來1張150元 本來把拔要洗的 媽咪說不用了不要浪費錢 玩玩就好了 要回家前才想到貓熊叢林吉普忘記玩了 又跑到二樓安安和把拔坐吉普車 裏面好像黑黑的媽咪和妹妹就沒進去了 我們二個小時就出來了 若不是阿公給我們門票 媽咪和把拔也不會來這裏玩 偶爾來玩一次還滿好玩的 只是我們可能不會再來玩第二次了

【轉貼】19種“不聽話”行為解密

2007年06月14日
公開
14

不聽話行為【1】頂嘴 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且振振有詞。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他就說:“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我氣得關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的行為本質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一對一支招在孩子回答“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言語。事后與孩子討論: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應該接受?他希望什麼時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不聽話行為【2】批評就摔門   每次批評女兒時,她會在你面前“砰”地把門重重關上。   專家解密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係敏感的孩子。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境中,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展。父母忽視家庭人際(夫妻之間、與長輩之間等)溝通或大人之間戲謔、嗔怪的行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就學會了。   一對一支招成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溝通。孩子將很快學會並回饋給你,令你欣喜萬分。 不聽話行為【3】耍脾氣   兒子玩起電腦游戲沒完沒了,我說:“別老玩,眼睛會弄坏的。”他頭也不回地說:“你真煩,煩死了。”如果你和他討論這個問題,就陷入糾纏不清的討價還價之中,弄得我頭都大了。   專家解密孩子嫌父母煩,是因為他必須停止玩游戲,且即使不停止也勢必玩不成。而頂撞的言語是家人的版本。   一對一支招玩電腦時間長了影響眼睛,是孩子已經知道的和你多次嘮叨的。正確的做法是與孩子約定玩電腦的時間,並用鬧鐘或計時器予以控制。必要時父母輕拍孩子的身體給予提醒。平時,要特別夸大地表揚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強化。 不聽話行為【4】反駁有理   女兒聰明伶俐,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以各種理由說服我們,如為什麼不?為什麼要那樣?我們可以……比如去外婆家前,我叫她快穿好衣服,她立刻“回敬”:“為什麼要快?外婆家又跑不了”、“你不是總叫我做事要仔細、耐心嗎”、“外婆也總說慢慢來,不可心太急”……我覺得很難對付她。   專家解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愛“說道理”的家庭。孩子不能理解不同場合人們的行為需要彈性和靈活性,他們受思維發展(思維刻板性)和生活經驗的局限,運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推理(轉導推理),並據此反駁父母教育理念的自相矛盾”。   一對一支招減少籠統的大道理說教,注意具體事情具體要求。本案中,如孩子說“外婆家跑不了”,你的回答是“但外婆會著急”。針對“你不是總叫我做事要仔細、耐心”,不可回答“特殊情況例外”,否則,孩子下次又會用這句話為自己找理由。父母可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經曆過的事例,以故事的形式,具體指導孩子的行為,逐步發展孩子的思維。 不聽話行為【5】不理你   說好午睡起來去公園,可午睡時間到了,兒子還在玩,我們一遍遍催促他:“寶寶乖,趕緊上床,要不來不及去公園了。”可他就像聾子似的,毫無反應。   專家解密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並有很好的對策“不予理睬”。這樣就不會被輕易干擾。時間是抽象的,幼兒普遍缺乏時間觀念,這種現象是正常的。   一對一支招日常生活是有作息時間的。父母需要制定規矩和運用策略。如給孩子有限選擇“要麼睡午覺,可以去公園;要麼繼續玩,不去公園”,視孩子的游戲內容而定,如他正在搭火車,就說“晚上到了,旅客和司機都要睡了。下一站是兒童公園,大家睡好了有精神玩”等。如果孩子的游戲內容難以暫時告一段落,則應允許其完成(不可隨意打斷孩子的游戲或活動,因為培養注意力也很重要)。 不聽話行為【6】化妝品刷墻   3歲的兒子太淘氣了,一眼沒看牢,他就把我的化妝品、牙膏擠到墻上“刷墻”,把摩絲噴滿房間,說是“下大雪”。   專家解密慶幸!你有一個充滿創意並敢於嘗試的兒子。千萬不要罵他,如果你“制止”成功,你可能扼殺了一個“愛因斯坦”!   一對一支招孩子的行為提示:他對探索自然感興趣。請和他一起把廚房變成實驗室,帶他做油鹽醬醋糖“攪和”的實驗。或為他提供各種顏料,讓他混合,觀察變化,並提供豐富的科普讀物。最好,從此你對科普也發生濃厚的興趣。 不聽話行為【7】用蟲嚇姐姐   兒子知道小表姐特別怕蟲,他就會抓只螞蚱甚至蟑螂放到姐姐頭上,弄得姐姐尖聲哭叫。   專家解密這是兒童的惡作劇,也是兒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姐姐尖聲哭叫”的效果。須知,幽默是智慧,幽默是樂觀,不可粗暴扼殺。   一對一支招常帶孩子看幽默漫畫,講幽默故事,同時關照孩子使人生氣、害怕的行為“不可以”。平時,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可運用幽默的技巧。如孩子想去游泳不得而大哭,父母說“有個人哭呀哭,哭出兩缸眼淚水,結果就在淚水里游泳了”,孩子會覺得很滑稽而破涕為笑。 不聽話行為【8】不斷要新玩具   下班回家,兒子第一句話就問:給我買玩具了嗎?他爸爸出差,從外地打來電話,他搶過話筒就叫:給我買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兒子還是不斷地說要買。   專家解密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同時喜歡新玩具,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這與父母購置玩具的特性也有關,如漂亮的玩具汽車只能開來開去玩,孩子玩兩天就厭了;若是可拆裝可變換造型的汽車,孩子就能反復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更能玩出創意玩出名堂。   一對一支招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們拼拼拆拆。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他也會興致勃勃的。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孩子一定大為開心。 不聽話行為【9】故意做壞事,還做鬼臉   吃飯前讓4歲的女兒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卻故意將筷子丟到地上,我罵她,她還自得其樂地向你做鬼臉。   專家解密有兩種可能,一是不願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別是有客人時,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罵。做鬼臉,很可能是有次她偶爾做了,獲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氣為樂,不再處罰她。   一對一支招對她的鬼臉不予理睬,平靜而堅決地要求地把筷子撿起來。若孩子堅決不撿,也不要堅持,自己處理好,飯桌上權當沒發生這一幕。因為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產生內疚感。事后溝通,讓她知道,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坏);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語言表達,如“我覺得沒人理睬我!”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不聽話行為【10】 纏人撒嬌   女兒常提出種種煩瑣的要求並夸張地訴苦。比如說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時她準會哭哭啼啼地說:“我腳痛,要背(要搭計程車)”;睡前故事講好該熄燈了,她又嚷嚷著叫我過去,一會兒說怕黑,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哭叫:“要媽媽陪呀……”   專家解密早期母子依戀沒得到滿足,孩子就可能特別粘媽媽。   一對一支招媽媽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粘你的時候才予以滿足。如果必須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麼,她就學會粘你。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媽媽屬於她。如果孩子總是處於不知媽媽什麼時候會陪伴她的焦慮狀態中,媽媽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 不聽話行為【11】上幼兒園哭   週一早晨上幼兒園,總要哭鬧一番……   專家解密這是分離焦慮,多發生在剛入園或因病長時沒上學的孩子身上。若非上述情況,原因就比較復雜,可能是老師、小朋友令他不愉快,甚至害怕,也可能是孩子自身依賴性太強,不習慣幼兒園環境對孩子獨立、規範的要求。   一對一支招和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是否喜歡幼兒園起關鍵的作用;若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在家要逐步培養其獨立性。比如孩子在家吃飯要喂,那麼,他會因“吃飯”的挫折感而想賴學。改變就要從家里做起。 不聽話行為【12】乖孩子換了一個人   5歲的兒子越來越懂事,常安靜地自己玩或畫畫、看書,可欣慰之時,發現他又突然不聽話了,嘟嘟嚷嚷地纏人,動不動就蹬掉鞋子跺腳,仿佛退回到2歲。我十分納悶,那個“大孩子”哪去了?   專家解密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信號。“不聽話”必有原因。請仔細回顧家里或幼兒園有無重大事情發生?幼兒表達痛苦、悲傷情緒的方式和成人不同,事發時,他們好像無動於衷,事后,當大人逐漸淡忘時,他們常以非正常行為表現出來,看起來像“換了個人”。特別是很乖巧的孩子,他們因為太聽話,也更加容易受到傷害。   一對一支招如家里沒有重大事故發生(親人病、亡,父母吵架、離異等),要和孩子或老師細談,有些事情大人不經意,孩子在意。 不聽話行為 【13】情緒戲劇化   女兒情緒非常戲劇化,剛見到小朋友時會歡呼著沖過去,但轉眼又哭著來找你,一會兒說找不到想要的玩具,一會兒又哭著來告狀。   專家解密每個孩子的氣質、情緒穩定性都會有差異。一般而言,孩子越小,情緒穩定性越差,成熟也意味著情緒穩定性提高。父母要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況,神經質的父母很容易帶出情緒不穩定的孩子。   一對一支招父母務必情緒穩定,視變不變,視亂不亂。處理事情態度溫和但堅定,以健康、穩定的人格去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並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同時要準備打持久戰。所幸,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隨著年齡增大和良好的教育,其情緒穩定性將逐步提高。 不聽話行為【14】當眾大哭大鬧   在超市排隊付賬,女兒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鬧著要吃,我不理會,她就大聲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眾人不贊成的目光所淹沒。   專家解密巧克力對孩子具有特殊的誘惑力,抗拒誘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養。若孩子因哭鬧而得到滿足,他將學會以哭鬧要挾你,控制你。   一對一支招傾聽孩子並適當滿足他。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場所,帶孩子去一趟,給他買塊巧克力也不算過分。若肯定不能滿足他,就不要帶他去超市。面對超市琳琅滿目的誘惑,孩子若什麼都不要,也非正常現象。 不聽話行為 【15】要玩,不肯回家   每次帶兒子去游樂場,他都哭著賴著不肯回家,弄得我們筋疲力盡。   專家解密這種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玩性特別強或是平時玩得太少而玩起來不肯收場,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請理解孩子。   一對一支招讓孩子盡可能盡興玩。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會取得較好的合作。平時,父母要強調並做到“說話算數”,還要夸大地表揚孩子如何遵守約定。 不聽話行為【16】要吃冰鎮飲料   兒子喜歡吃冰棍等冷飲。我們怕他吃壞肚子,不允許他多吃,但他總是不聽。   專家解密孩子口感多喜冷飲,但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吃多了不好”,什麼才是“多”?   一對一支招從一開始就告知“一天吃一支棒冰可以,兩支不可以”,孩子多會乖乖接受。已經錯過了“一開始”,可採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孩子了解冷飲吃多了拉肚子的道理。重要的是,故事宜在平時講,而不是孩子已經開鬧才臨時抱佛腳。 不聽話行為 【17】一再挫折激發怒氣   2歲的兒子爬上桌,好不容易夠下了墻上的地圖拼板,就被奶奶搶過收起來。他剛想哭,看見墻上還有溫度計,轉身去拿,結果又被奶奶拿走。於是,大發脾氣。   專家解密一再的挫折容易引發負性情緒積累、爆發。對不聽話行為的規範和要求,父母要有“紅燈區”、“綠燈區”,還要有“黃燈區”,讓孩子清楚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什麼時候、什麼行為他可以略為“越雷池”。   一對一支招制止玩地圖拼板是奶奶的錯,因為拼板是孩子的玩具;孩子拿下溫度計,奶奶也應採用講道理、交換方式。如允許他玩拼板或允許他坐在大床中間玩溫度計,既滿足孩子的探索欲又不會摔坏溫度計。若奶奶有文化,還可教給孩子有關溫度的常識,引發孩子對溫度現象的興趣。 不聽話行為【18】霸道的孩子   在兒子眼里,玩具永遠是別人的好。看到鄰居家孩子玩什麼,立刻追過去搶著要玩。別人騎木馬,竟會把別人拽下來,自己騎上去。   專家解密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於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沒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平上,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一對一支招態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能訓斥打罵(不可以暴力對待其半暴力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后再就事論事講道理。請給孩子溫暖的關懷與理智之愛,這種氛圍會讓他不輕易動武,且不可事事以他為中心。 不聽話行為 【19】罰站逃走   我制止兒子用石子扔小貓,說:“你想罰站墻角嗎?”他仍舊扔。我把他拉到墻角,讓他站好,但一松手,他就跑掉了。   專家解密不聽媽媽的話,是父母造成的。給幼兒立規矩,只要父母認真,孩子是不敢輕易抵抗的。孩子第一次“跑掉”是偶然,但成功了,他就學會“跑掉”(操作條件反射)。   一對一支招引導孩子扔合適的對象,如向小河里扔石頭或將報紙揉成球,投擲樹干。通過故事教育孩子與小動物友好相處及攻擊動物的危險。 來源:媽媽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