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晴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忙亂的暑假

2009年07月14日
公開
13

暑假期間不像平日一大早出門,因此經常遇到鄰居、大樓打掃阿姨、管理伯伯。他們的共同問候語是:"不用上班啊?" 很想理直氣壯的說:帶小孩算不算上班?每天都在上班,而且工時很長啊!除了照顧孩子,還得兼顧公事,所以暑假這十來天比平常更忙碌呢! 接送孩子游泳,和親子團的老朋友見面,到淡水踏青,戶外看表演,加上趕寫公司企畫案、整理公司會計帳目,感覺上是每天都像打仗一樣的行軍生活。 上周在家看資料,寫企畫案,一邊工作一邊叫二小練琴、複習英文課文。靖得空在我身邊徘徊,他很好奇我怎麼能在家工作,他很好心的問:媽媽,要不要我幫你,我會看資料,如果你有不懂,可以問我喔! 我忙不迭的說:你把自己的事做好,這些公事我自己來處理就好了,奇怪,為什麼放暑假我反而更忙呢?如果你們都去上學,我反而不用一直照顧你們,只要專心做事就好了。 沒料到靖靖說了"媽媽,你現在很忙,你要很高興,因為你很忙就能賺錢啊! 說得倒是,不景氣影響下,有很多人還得擔心失業問題,能夠這麼忙碌實在要感謝老天爺賞飯吃啊,這番話讓我的心念一轉,如期在周二完成企畫案。 上周三晚上,家中筆電要拿去剪輯室,最近得在家工作,晴爸幫我購入一台小筆電,雖然沒有親自挑選,但晴爸幫我挑了一台質感超好HP10吋小螢幕筆電,這篇暑假記實就是小筆電的功勞,在忙亂中記錄下點點滴滴,日子反而清楚了起來,接下來假期還沒有什麼具體計畫,反正計畫趕下上變化,希望能用小筆電多寫幾篇日記,那就心滿意足了!

小皮耶

2009年07月12日
公開
11

14:30 城市舞台 很熱的天氣要出門看表演,有點後悔自己為什麼沒選早場或晚場,但是一進入城市舞台舒適的座位區,很快忘了買票的等候及舟車勞頓的辛苦。 小皮耶是真人實事改編,他因為早產,只有一隻小小的耳朵,聽不到,而且只有一隻眼看得到,這是文化局配合今年聽奧的大戲演出,一開始加拿大籍導演介紹了創作緣由,並要求觀眾安靜觀賞,如果劇中的音效或效果太過強烈,請父母把幼兒抱離現場,我想這就是台灣觀眾的宿命了,明明節目單寫適合七歲以上,但還是在現場看到很幼小的孩子,有錢買票就能進場,可是當這些小小觀眾看不懂,或有吵鬧時,是全場概括承受,台北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員一向客氣,沒有在入口實施管制。從以前買票時我就很注意年齡限制,因為怕孩子看不懂而吵鬧,也怕自己不守規矩顯得失禮,但是這些年來不管買票或索票老是要忍受一堆小白父母帶著吵鬧的小孩在場內影響演出品質。 這部戲的格局很大,從1909年小皮耶出生開始敘述。二個女演員站在一個很大的轉盤上,手上各拿著一支小手電筒,他們把轉盤當做五大洲,一一細數當年歷史,也帶出主角出生的背景。 小皮耶上學那一段,用了一段水管彎成圓圈,二個紙偶人分別代表小皮耶和姐姐,長相怪異又不完全的小皮耶受到排擠,他沒法再上學。 但他喜歡田野,牧牛成了他最愛的工作,他和牛群互動愉快,世界也在改變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經濟大蕭條,外在的世界變得緊張而難過,但小皮耶仍是在日昇月落中牧牛。 可是沒多久,他的工作變成牧羊,他不喜歡羊群,小皮耶母親向上天請求祈禱,讓她這個早產的兒子能夠和喜愛的牛群工作,沒多久牧場主人發現小皮耶工作認真,很適合牧牛,他又回到牛群之中。 在光影變中化,轉盤或升或降,交代了時空變換,從轉盤下投射的光影和轉盤上的出入口,極為巧妙的成為跳入故事或帶領觀眾注意的焦點。這種巧思及創意,在某方面上也反映了主角生來殘缺,卻仍以創意揮灑出自己天空的故事精神。 每到就寢時間,工人們會故意捉弄小皮耶,揚言要脫掉他的褲子,小皮耶只好設法躲在牛棚的閣樓中,這場戲運用了光影,創造出工人惡意的影子,還有小皮耶在緊急中抓住樓梯往上爬的戲劇效果,等到他爬上閣樓,由轉盤出入口一上來,又從底下拿出一座梯子,虛幻和實物的變化令我大為讚歎。 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主義都入戲了,二位女演員的口條很清楚,長篇而緊湊的劇本倒背如流,小皮耶沒有捲入戰爭,他仍然還是日出而做,日入而息,把一些有用的零件拿來創作,他已經成功的製作出餵食母牛的機器,還有一個用樹枝組成的巴黎鐵塔,世界好像翻轉好幾圈,但小皮耶的牛群和創作在轉動的戰亂中仍然穩穩站立。 小皮耶創作了一座旋轉木馬,很多人來參觀,但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照顧牛群,繼續創作,那些旋轉木馬一直在轉,中間夾敘了許多歷史事件,直到1992年小皮耶去世,舞台上的轉盤越轉越快,越轉越快....,固定在轉盤上的小丑人偶還會噴水,最後猛然停止,彷彿回顧了小皮耶的一生,二個主述女演員掀開了黑幕,台下觀眾可一窺轉盤下的設計及奧秘,一個自稱未完成的小皮耶,他的旋轉木馬和摩天輪仍在轉動著。 演員謝幕時,全場都報以熱烈掌聲,這部大戲以小皮耶一生為經,歷史事件為緯,交織出二十世紀始末,輔以精彩製作的道具,很有水準,並不因為是兒童戲就自我設限為搞笑淺化表演。 演出時有些許孩童討論聲,還有個小白從頭到尾一直咳嗽,除此之外,我對這部戲評價極高,二位台灣女演員的表現更是讓人驚訝,台灣能有這麼高強的劇場人才,加拿大的編劇及導演,也令我大開眼界,兒童戲可以把格局做到這麼大器,我們的兒童劇還是停留在熱鬧有餘的階段,這中間的落差是如何形成的??

風雨故人來

2009年06月25日
公開
12

今天傍晚時分要和網友Roseline見面,回想起來很奇妙,當年因為信誼的教養大家談,認識了一票網媽,Rosleine就是其中一名常保聯絡的網友,之前她家在台南婆家五分鐘車程,我們還曾去她家叨擾過,之後他們搬到台南市,再過一二年就移民至美。昨天晚上在電話閑聊,去年他們自美返台我們還聚過一次,轉眼又過一年,而且他們全家已移民美國近三年,時間怎麼過得如此飛快? Rosleine帶著他們家和晴靖年紀相同的一對兄妹,好久不見的哥哥長大很多,完全是表少年模樣,我們在公館捷運站碰面,原先預定要去台大校園走走,但因天雨,只好改到龐德羅沙用餐聊天,時間剛過五點,熱食都還沒準備好,但是沙拉吧中有好吃的生菜及水果,都引起孩子們的小小歡呼。 用餐至七八分飽,孩子們在餐墊上畫畫,也用餐墊紙摺起飛機、紙船,Rosleine家的哥哥有時會不自覺說英文,然後開心的大笑,但是靖很喜歡這個哥哥,所以他們二人自成一國的玩了起來,晴則和妹妹一起畫個不停,二個小女生吱吱喳喳,男女的玩法真是不同。 二個男生摺紙,眼見紙不夠,他們跑去向服務人員索取空白的紙張,不只去了一次,第二次他們又去索紙,我們問靖靖你們一直要紙,服務人員不會很煩嗎?靖說:我超級聰明,第一次給我們紙的是女生,第二次我們就故意向一個男生要,這樣就不會被發現了啊。這是哪門子理論? 沒多久,他們就發展出男生好還是女生好的論調,哥哥說上帝先創造男生,所以男生是best, Rosleine說可是後來又創造了女生當男生的helper 所以還是要有男有女才會最好,當我們走下餐廳,晴說了個笑話: 有幾個人要轉世投胎,他們輪流向上帝說出心願 第一個:我想比上輩子聰明十倍,他變成了一隻貓。 第二個:我想比上輩子聰明一百倍,他變成了一隻狗。 第三個:我想比上輩子聰明一萬倍,他變成了一個女人。 妹妹問這是什麼意思?晴說這就表示女人很聰明啊,還有第四個人遲到了,他都還沒開口說話,上帝就說:你怎麼這麼慢,你下輩子就當個男人吧。 我們聽了都哈哈大笑,但是靖靖立刻反擊,他把姐姐的故事重覆一次,只有第四個人結局不同。第四個人說:我想變成比前世更聰明一萬倍的人,他變成了男人! 靖講完後得意的很,他說這樣才對,男生是(大拇哥)女生(大拇哥向下),我們沒再介入這場男生好或女生好的戰爭,在微晚的台北街頭,再次相約,等待他們由南 部省親回台北,我們一定要再去台大走走哦!

小小紀念

2009年06月24日
公開
23

上周期末考結束,二個孩子相處二年的班級都即將在六月三十日結束,靖班上的熱心家長在六月初即向我索取這二年的照片點滴,她要做成一本手工書送給老師做紀念,姐姐班上沒人提起,但是我手上有很多照片,加上晴導師也放了很多活動照片在班級網頁,所以我突發奇想,應該可以把照片做成光碟,送給老師及小朋友,當成這二年的一個心情回憶錄。 可是我根本從來都沒做過這種東西,愚勇作祟下只好硬著頭皮開始找軟體,在雅虎奇摩看了一些資料,心想可以用幻燈片形式製作,用了PHOTOSCAPE,這個軟體可以編修照片,製作動畫,但做了一天感覺不是我要的效果,只好另起爐灶。尋尋覓覓下發現了會聲會影X2,而且它有免費試用期三十天,網路上還能找到相關的操作說明。遇上不懂的部分,遠在嘉義的lili大人即時出手相救,一百多張照片的編排美工花了三天時間,編輯過程像是簡易版的剪輯作業,有了畫面,還得有音樂,我們的年代大概是萍聚或更老一點的To sir with love,不過這些歌大概不會引起八年級生的共鳴吧。不能太老的歌,歌詞要符合畫面意境,還有演唱者要是流行歌手的考量,SHE的「一起開始的旅程」以旋律及歌詞優美勝出,就決定以這首歌當背景音樂。但是問題又來了,因為沒聽過MP3,根本連如何下載音樂都不會,此時我才驚覺自己是恐龍時代的人類,還是向lili大人求救,在她的詳細說明下才完成下載。 今天中午終於弄好了這片5'33"的光碟。中午把光碟交到老師手中,老師問我是什麼,全班同學都知道,但他們說是秘密。 靖回來看了姐姐班上的光碟,他說:媽媽原來你會剪接啊!能把一個東西從零學會很有成就感,原本以為自己是個電腦白痴,但找對軟體發現自己還蠻有慧根。 期末前完成這件心甘情願的額外工作,為孩子留下一個回憶,這也算是一件小小紀念吧。 ∼∼∼∼∼∼∼∼∼∼∼∼∼∼∼∼∼∼∼∼∼∼ 試聽 一起開始的旅程 作詞:施人誠 作曲:Neo Ivy(喜歡音樂) 編曲:Martin 忽然想到『一起開始的旅程』這幾個字有種溫暖的氣氛 如果用來形容我們 是不是很巧妙傳神? 從沒想過事情會這樣發生 原本陌生的人闖進了人生 從此生命中多出你們 也多出無限可能 *一起作伴 一起遊玩 一起分享青春的寶藏 一起前進 一起轉彎 一起想下一個夢想 # My baby, you baby  什麼都不想錯過 用心感動 這旅程中 因你而加倍的感動 My baby, you baby  讓我多記下一些沿路感受 那將會是我 最美最好的收穫 這是一段我們秘密的旅程 別人很難了解其中的興奮 可惜我沒空理會他們 我在意只有你們 Repeat * # 感謝你願意陪伴我 不然我將會多麼寂寞 不然如何能把淚水 變成回憶的彩虹 Repeat #

大雨中的笑臉

2009年06月13日
公開
12

買完兒藝節票卷,在公館就近用餐,回到公司都快二點,小小午休恢復體力。 不到三點我被雷聲吵醒,沒多久晴也醒了,幫她複習數學,靖睡到快四點,起床後他自己看書。 接近五點,我們要回萬華吃晚餐,二小提議坐捷運,但我想到周六捷運沒有座位,人多又擠,不如去坐公車,雖然可能等車時間較長,但是車上沒有什麼乘客,反而比捷運舒服很多。 走到公車站,雨勢由小而大,傾盆大雨般在缺水的六月看來格外可貴。不過我們大約等了十幾二十分鐘還沒看到任何一班公車,靖說早知道就坐捷運,說不定已經到西門站了。幸好公車很快來了。 坐上660,車上沒有座位,二姐弟站在後門對面的小空間,窗外下著大雨,車上的中學生很開心的在講話,靖問我:他們為什麼都要在衣服上簽名?我說這是畢業生的象徵,很多哥哥姐姐畢業典禮時都會請好朋友在衣服上簽名當作紀念。靖看著中學生手上的雙層汽球,外面那一層是淡淡的米色,裏層則是各種顏色的笑臉。 有一個大哥哥看到了靖的眼神,他把手上的汽球遞了過來,靖好高興接下汽球,他說:真好,幸好我們今天坐了這班公車,我才能得到這個笑臉汽球!也許因為心情好,靖有感而發的說:雖然下大雨不方便很討厭,但是今天下大雨,水庫就不會缺水。一個汽球改變了靖的心情,其實上車前他還在抱怨雨下得太大了。 到了公館後我找到座位,和二小分開坐,在小南門下車時又是一陣極大的雨勢迎面而來,晴手上也多了二個汽球,我們像被淋濕的汽球,外面濕淋淋的,但內心有個大大的笑臉,謝謝這些陌生的哥哥姐姐,有形的汽球給予孩子無限的歡樂,在雨天想起這些笑臉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Around forty

2009年06月11日
公開
9

小辭典 阿拉佛是「around forty」的簡稱,指的是年齡四捨五入都是40歲,也就是35歲至44歲的女性 ~~~~~~~~~~~~~~~~~~~~~~~~~~ 日本篇「阿拉佛」熟女 消費救世主 作者:張漢宜  出處:天下雜誌 423期 2009/06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7898 三十九歲的女醫師緒方聰子,高薪、單身,工作上的專業表現傑出。她買了一張高級按摩椅放在家裡的客廳,慰勞自己認真工作的辛勞;沒有男友的她,放假時喜歡一個人去溫泉旅館悠閒地泡湯、輕鬆觀賞搞笑節目錄影帶,享受只有自己才懂的人生悠閒況味。 這是去年由天海祐希主演的日劇「Around 40」(台譯:熟女在身邊),探討像女主角緒方聰子這樣高學歷、高收入卻仍單身的四十歲上下女性,對於結婚、生育、工作等人生抉擇的想法,引發日本社會話題熱潮。 「Around 40」被日本人簡稱為「阿拉佛」(Arafo),這個詞甚至獲選為日本二○○八年「新語、流行語大賞」年度大賞的得主,可見其熱門程度。 日本阿拉佛 單身又快樂 美國CNN也觀察到這個趨勢,並針對「單身熟女現象」製作專題報導。CNN報導指出,這群四十歲上下、「單身而快樂」(single and happy)的女性,有獨特的價值觀,反映在消費上,形成特殊的消費文化。這群條件特殊、價值觀不同於以往世代的單身熟女,代表著更多實現自我的機會、不同的可能性以及不同的選擇。 根據日本政府的數字,「阿拉佛」女性中,高達三○.五%小姑獨處。這群熟齡新女性,跟一般人對於四十歲上下的「歐巴桑印象」完全不同。 現在四十歲上下的日本女性,都是在八○年代泡沫經濟鼎盛時期度過青春期,同時是一九八六年實施的「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第一代受惠女性,但是一旦走入家庭,專職家事與照顧老公和小孩,個人可支配的金錢通常不多,難免錙銖必較。 而單身「阿拉佛」可就大不相同,成長於富庶時代,又不間斷地經營自己的職涯,金錢時間兩不缺,且自我意識和自主性都極高,這群女性因此形成相當特殊的一群消費族群。 根據日本總務省《國勢調查》,這群熟年單身女性中,三六%每個月有十萬日圓(約台幣三萬三千七百元)以上可自由消費的額度,另外甚至有五%的女性每個月有高達二十萬日圓(約台幣六萬七千五百元)以上可以自由花用。 比起男性,這群熟齡單身女性才是業者眼中的救世主。因為這群單身熟女的消費,出發點往往是為了寵愛自己,而男性則大多屬於「利他型」的消費。 日本麥肯廣告(McCann Erickson)的研究指出,女性上班族的消費觀是一種「私的消費」,也就是以自己為出發點,滿足自我欲求,透過消費讓自己感到愉悅。 萬事達卡首席經濟顧問王月魂在《女性撐起半邊天》一書中也指出,這群女性的消費方向是「多愛自己一點」,舉凡能夠滿足自我的時尚精品、休閒娛樂、溫泉Spa、精緻旅遊,都是這群熟女的消費項目。 男性的四種「假面消費」 男性的消費則不是這麼一回事。麥肯廣告指出,男性的消費,大多不是為了自己真正喜歡,而是一種以他人為出發點、為了達成某種目的的四種「假面消費」: 1.「商業假面」:進入職場後,購買讓自己在職場上顯得穿著得體的服飾和配件。 2.「戀愛假面」:買的都是會得到妻子(或女友)認同,卻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3.「父親假面」:扮演「孝子」角色,購買家裡的小霸王與小公主想要卻不見得需要的東西。 4.「伙伴假面」:為了維持好哥兒們的關係,日本男性經常必須和哥兒們去做自己其實並不是很想去的消費。 相較於男性及已婚同齡女性,單身熟女的驚人消費力,讓業者趨之若鶩,紛紛針對這個族群推出專屬商品,搶食可觀商機。 搶攻單身熟女的驚人消費力 女性最捨得花錢的美容保養品是最明顯的例子。《鑽石週刊》報導,日本超高價化妝品市場(單價兩萬日圓以上,約台幣七千元),近三年來成長二四%,達到三百億日圓(約一百億台幣)的規模。 日本化妝品業龍頭資生堂,去年便針對這群捨得花錢的熟女,推出「超高級路線」化妝保養品系列。其中包括一瓶十二萬六千日圓(約四萬兩千五百台幣)的乳液,兩萬一千日圓(約七千台幣)的化妝水等,都造成熱賣。 此外,單身熟女也更懂得享受一個人旅行的自在與樂趣。日本大型旅行社JTB的調查顯示,日本「獨自一人」旅行的人數,從二○○二到二○○六年,每年以超過九%的速度在成長,其中主要客層便是單身女性。看準這個趨勢所帶來的商機,飯店、溫泉旅館、旅行社紛紛推出「單身女性自由行」的套裝行程。 除了享受一人生活之外,這群單身熟女也扮演「最佳晚輩」的角色。日本單身熟女有高達七成仍跟父母同住,因此,帶媽媽逛街血拚和出遊的情形相當多。調查機構博報堂的數字顯示,六十歲以上的「團塊世代」媽媽們,有四四.二%是跟女兒一起上街購物,遠遠超過「跟老公一起」、「自己一個人去」等其他選項。在這樣的趨勢之下,許多業者紛紛針對母女消費者設計產品,甚至有時尚業者推出熟齡版「母女裝」。 許多熟女也選擇自己買房子,因為講究居住質感,也被業者奉為上賓。根據日本政府的統計,日本二○○七年的新住宅,女性買主之中,高達五一.四%是四十歲上下的單身熟女。 壓力仍在,但更有自信 在讀者分眾極其細密的日本雜誌出版市場,近年來也出現許多專門為熟女量身打造的雜誌。例如,《從四十歲開始更美麗》是以熟齡女性的時尚、美容保養為主要訴求。今年四月剛創刊的《CRAS Cheek》則是消費情報誌,報導熟女族群喜愛的美食餐廳、個性咖啡店、服飾店等。 當然,單身熟女現象並不意味著女性已經真的完全超脫傳統的束縛,她們依然必須面對外界的異樣眼光與壓力。然而,比起以往,現代熟女已經有更多的籌碼與自信,堅定地活出自己。 ~~~~~~~~~~~~~~~~~~~~~~~~~~~~~ 熟女行銷 四大祕訣勾引53 萬單身「富」女 作者:謝明玲  出處:天下雜誌 423期 2009/06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7893 女顧客走進台灣最大的葡萄酒進口商星坊酒業,開頭就問:這酒的價值在哪裡?幾年後能否升值? 買自己喝的酒,她的訴求也簡單明瞭:預算多少、產區哪裡、什麼場合要喝、想要怎樣的口味。 「跟這年齡族群的女性交易滿輕鬆的,因為方向明確,」星坊酒業副總經理須家寧說,和年輕的女性族群少有主見與對酒的知識比較起來,三十五到四十四歲的女性顧客消費,明快俐落。 但她們常也精明、難以取悅。 以葡萄酒來說,她們常已喝過、買過不少,對自己所知充滿自信。「她們求知慾高,喝到一款好酒,會想要深入了解,」星坊酒業商品處產品企劃經理詹情雅說。 瀟灑大器,又挑剔講究。攻佔全台四十上下五十三萬單身女性的荷包,需要更細膩的行銷。 行銷祕訣一自我—標榜不從眾,專為妳而設計 「這群人愈來愈認識自己,對自己愈來愈肯定,會找到對應品味的商品,」目標讀者鎖定「阿拉佛」(around forty,四十歲上下的單身女性)族群的《魅麗》雜誌社長徐瑞娟說。 因為自我意識超高,不喜歡別人跟她一樣,因此「本季最流行」、「全國所有女性的選擇」、或「身邊的人會更喜愛妳」的訴求通常不會奏效。她們要的,是「與眾不同」。 主打精緻旅遊的時報旅遊,有個行程,領隊是一名懂中文的法國人,騎單車走古堡小鎮間私房路線。行程間品嘗道地的乳酪和葡萄酒時,導遊還會介紹食材來源、料理方式和文化。 標榜和羅浮宮、凱旋門等傳統旅遊行程的不同,這個行程以「私房路線」、品嘗「私房菜」、「專業領路」、深度體驗及累積當地文化知識厚度為號召。中國時報旅行社總經理趙政岷說,半數以上參加者都是三十五到四十四歲的單身女性。 對訴求「獨特」的阿拉佛女性而言,品牌定位與區隔變得更重要。 「品牌定位要非常明顯,不是知名度高,而是有特色,」長期研究女性行銷的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別蓮蒂說,品牌必須特色鮮明,在產品設計、對外露出各方面都表現一致的個性,讓這群不愛大眾化及一般流行的女性對號入座。 行銷祕訣二自信—「穿在我身上,就是名牌」 正因對自我的了解成熟與自信,「名牌」對她們的定義也改變了。 「『我穿在身上就變名牌』,她累積了這種自信,」別蓮蒂說,這群女性已經遠離穿戴別人認定的名牌「給別人看」的年齡,而對自己的選擇深具信心。 她們也許混搭名牌與夜市商品,也可能穿著識別度不高,但只有自己享受、了解的品味。 「她是因為了解背後品牌故事和特色,所以喜歡它,而不是因為大家喜歡它所以喜歡,」達聯行銷研究顧問研究部研究總監杜玫珍也說。她舉自己為例,年輕時會覺得穿地攤貨不好意思,但三十八歲、單身的她如果現在穿兩百九十元的衣服被發現,反而會覺得自己「Smart」,表示眼光夠好,便宜的衣服也穿出自己的品味。 這對行銷的意義,在於不再告訴她們「應該如何」,而是肯定「妳就是妳,有自己的價值」。 奧美廣告研究總監吳雅媚發現,過去台灣的熟女行銷多以年輕的女子為訴求,但這幾年,也有一些廣告開始講究熟女的「熟」,訴求「熟」背後代表的價值、智慧和自在。 「她們對自己的看法是『我是個有身價的女子,買東西必須有能呼應我的價值』,」吳雅媚說,這群女子買東西,不會因為是限量包就一定要帶一個,而是了解包包背後的故事、文化和精神而買。 行銷祕訣三知識厚度—說個有文化底蘊的好故事 因此,這族群希望了解商品背後的故事,需要濃厚的知識厚度。 趙政岷發現,這群女性在選擇旅遊時,對文化、資訊要求很高,「很認真玩」;她們會在意領隊的素質,因此經常在參加完領隊的旅遊講座後就阿莎力地報名 三十六歲的「優果迷」負責人陳婉婷也說,如果玫瑰精油比一般精油貴,銷售人員不能只告訴她「因為玫瑰花都是國外進口,養很久,品種很稀少」而已,她還會追問「哪裡來的花?怎麼種的?」 西華飯店公關經理陳祖平也有同樣感受。參加西華飯店的品酒會,八成左右是三十五到四十四歲的單身女性。陳祖平說,有一陣子智利的紅酒很流行,品酒會上分享到一支Robert Mondavi 本人去智利和當地酒莊結緣的故事,加上價格比其他國家紅酒便宜,一支六百元,一箱六支,當天許多客人都買了兩至三箱。 這群女性,「故事比較能夠感動她們,」陳祖平說。 行銷祕訣四取悅家人,捨得付出—打動想當「最佳晚輩」、「最佳長輩」的心 家住山上社區的媒體主管李玉珍,在採買除濕機時覺得相中的除濕機不錯,一口氣買了六台分送父母和兄弟姐妹;她也曾一口氣花三十萬送父母參加搭郵輪遊地中海的行程;平常也喜歡給幾個小姪子姪女買東買西,換來小傢伙們甜甜的一聲:「我最愛姑姑了。」是她覺得最快樂的事。 杜玫珍發現,不管是否與家人同住,因為這群人沒有小孩的負擔,有心力取悅家人,很願意扮演家中「最佳長輩」或「最佳晚輩」的角色。 所以不只是獨立、自主,一些溫情的訴求,也滿有說服力,」杜玫珍說。 她曾看過一個保險公司的廣告,是一個女性說著「聽到有人追,媽媽比我還高興」,最後說「如果註定要一個人過,也希望媽媽知道我過得很好」,來訴求保險對單身女性的保障。 身為廣告目標客群的她,覺得被最後一句「不用媽媽擔心」的話感動了。 也因四十上下的單身女性經常是最佳長輩、最佳晚輩,針對銀髮族或幼童的商品,不妨以這群人為訴求對象,讓這群最捨得花的單身熟女,樂當孝敬父母的女兒、疼愛甥姪的長輩。

看屋記

2009年06月10日
公開
12

其實去年開始我就很想搬到萬隆一帶定居,因為這裏交通便利,又有學校、圖書館、游泳池,最讚的是沒有像公館或景美那一帶那麼人口密集,去年我弟介紹在三福街口那裏看了新成屋(底下就是變電所),權狀四十坪,扣掉公設,大約只剩三十坪不到,開價一千四百萬,看看就好,完全沒動心。 眼看晴要升上高年級,而公司所在地的國中學區風評不佳,晴爸最近有了空檔,積極物色新的住家。 這些天他看了文山新店的房子,和我說起景興路公寓三樓,邊間,兩邊臨馬路,非常吵,他說站在樓下就不想上樓看屋。 興隆路三段家家社區,邊區,安靜,但要爬坡。 今天下午我們得空又去看房子,先去了萬慶街,仲介說可看看屋外環境,屋主要五點之後才會回來,萬慶街臨景美捷運站不遠,過一條巷子就是溪口國小,前面還有個小小公園,但是那間位於二樓的公寓,二邊建築很密集,從外面看幾乎只有一面採光,房子左邊雖然有窗戶,不過感覺上是光線無法進入的吧,室內坪數約30坪,價錢我就忘了,因為一點都不喜歡,不會想知道價格。 另一間位於福興路一樓的房子,嗯,格局方正,採光良好,36.6坪開價830萬,價格真的很合理,不過後面二個房間正對著「福地」,雖然已把牆面加高,窗戶外的鐵欄上也加了淺色的塑膠片,不過一站在房間裏,還是可以很清楚的,很直接的看到二門墳墓,阿彌陀佛!敝人生性膽小,雖然平生不做虧心事,但是要和福地朝夕與共,這絕對是不可能任務。 仲介說福興路一帶的福地群大約民國九十九年起就會開始遷移,這裏會變萬頃公園,還會有條快速道路直通基隆路(前景說明約三分鐘).....,但我的心裏和腦子裏,只閃著「福地墳墓」的跑馬燈,空檔時想一下,九十九年開始動工,沒有個十年八年也得五六年才能完成,何況這都只是計畫,沒有實施前誰也說不得準,所以還是和這間光線良好,格局不錯的房子說再見,果然便宜的房子都有它便宜的理由。 第三間屋子是位於景華公園附近,一樓可登記公司,但屋主仍住在其中,登門看屋先向屋主打招呼,權狀24坪的房子有五房,到了現場一看才知道,原來他們把進門的陽台位置隔了一房,外面就是拉下的鐵門。這是我看過最奇怪的隔間法,當場大驚! 這間屋子的房間一律在右邊,右邊是客廳、餐廳、廚房,請大家想像一下畫面,所以房間和客餐廳之間的走道其實都浪費掉了。房間後面還有一條狹長的甬道可供晾衣,但是因為雜物堆積過多,整條長廊看起來有點像倉庫,其實它的空間是空正格局,但是被現任屋主搞得動線極亂,也看不出屋子的美色何在。 出了門外,仲介說這屋主已在此住了三十年以上,這間屋子從沒易主,所以有些亂,問了最敏感的房價,一千零五十萬,其實老房子沒有虛坪,以區段和所在位置來看這個價格也算公道,但是一想到如果要買下此屋,光是重新裝潢老屋換新,二百萬絕對不夠用,那也超出預算很多,加上晴爸說一樓空氣不好,我們就很客氣的和仲介說再見,回公司接小孩。 晴爸說要帶我去看興隆路三段的房子,33坪開價670萬,但沒約屋主純粹看看週邊環境,老實說我是興趣缺缺,因為感覺只有三個字:遠遠遠∼∼,但不想掃他的興,在回家前我們繞到此地,物件位於海巡署對面的山坡地-家家社區,晴爸中意的最右邊間二樓,一旁就是大榕樹,可是那間屋子從外面看有點老舊啊,加上又要爬一段斜坡,減分。但是家家社區綠樹掩映,很像都市中的郊區,而且就在我們散步時還聽到蛙嗚,生態環境加分。 走了三五分鐘晴爸接到電話,有個位於景美的房子可以去看看。但在此時我眼尖的發現有間二樓的屋子,也是邊間,和剛剛那間屋子剛好一右一左,打電話給仲介,他說十分鐘會到達。 這間屋子一進門就有極大好感,前陽台很大,沒有堆放何雜物,陽上台一字排開的盆栽植物,綠意盎然。 客廳方正,電視櫃的木工極好,餐應部分也有木做矮櫃,三個房間也都是一體成型的木做衣櫃。每個房間的格局都很方正,主臥的衣櫥及化妝台都有很好的品質,就像在看設計�空間�收納等雜誌的實品。 另外二個房間也都有很好的收納空間,是從地到頂的大空間,它利用房間轉角做成收納空間,看起來像櫃子,但一打開才知道是個好用的空間。 廚房部分也是同色木做,可以看出屋主在裝潢上很用心,很多「眉角」都是我這個煮飯婆想要的設計。後陽台空間也很大,絕對可以放得下我肖想很久的滾筒洗衣機。 感覺上整個物件就是乾淨、整齊、有設計感,不用再花任何一毛錢裝修,這間38.3坪的屋子開價890萬,年輕的仲介說如果中意,不然就是先付訂、或給一筆斡旋金、或直接約屋主見面談,靖和晴都很喜歡這間大派的屋子,我自己也是,不過一想到那個斜坡,再想到炎炎夏日我提著(拎著)一大袋的蔬菜水果走上坡,當場想買的心情就有點下降中。這已經是今天看過屋況最令人滿意的房子。 離開興隆路三段,我們又去看了景美捷運站附近的方子,物件位在市場裏,哇,這條路是我買菜必經必路,走過很窄小的巷子,暗暗的樓梯間,氣氛很詭異,我的感覺是像FBI還是NCIS要去辦案! 推開大門,仲介說:這間屋子是鬧中取靜,樓下是市場還有夜市,可是在室內完全感受不到嘈雜,還有它離景美捷運詀不到十分鐘,對面就是景美國中,旁邊還有愛買,樓下又是市場,整個生活機能就是很方便,裏面有四房,每個房間都是奇怪的奇形,不是方正格局,仲介說因為陽台外堆以增加空間,所以房間從原本長方形變成了不規則形,可是那種不規則形又極其怪異。 廚房是開放式廚房,陽春的可憐,只用很俗的三夾板在廚具二邊立了個邊界,廚房右邊還有一台洗衣機,沒錯,誰會在開放的餐廳旁邊擺個陽春洗衣機,又是一個超怪的空間規畫。 洗衣機旁有一套衛浴,它的空間不是正方形,有點像三角形的變形,有乾濕分離,但是看起來還是只有一個字足以形容-怪,正確的說法是-怪到極點。晴爸把鋁窗推開,可以聽到來自附近的各種聲音,如果住這間屋子,大概一年四季都只能關緊門窗,靖附在我耳邊小小聲的說:媽媽,我不喜歡這間房子,我喜歡剛剛那間。姐姐也附和。我沒說什麼。 看完景美這間30坪開價730萬的屋子,已快六點,我們在外用餐然後回到北宜路的家,晴爸說興隆路三段不遠啊,八百公尺就到萬芳醫院站,而且那間房子住起來應該會很舒適,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從目前住家到台北車站大約(公車加捷運)三十分鐘,如果是興隆路那間屋子可能耗時更長,我有些迷惑,到底該不該搬? 夜深了,站在北宜路的自家主臥,眺望著新店的遠山,鳥叫蛙嗚聲時有時無,這房子是我們的第一間屋子,說它不好,只有個缺點,就是太遠,孩子念國中之後要補習或請家教不便,但是在這住了十一年,說要搬也有點難割捨,加上這些年房價居高不下,真要搬到市區,勢必得背負較重的房貨壓力,看屋剛起步,我只感覺好累啊,不只是大熱天奔波的累,而是心理上的累,房價高不可攀像我們這樣的中產階級真的只能住偏遠郊區,沒法住進近一點的市區嗎?

轉貼文章~阿里山鐵路快沒了

2009年06月06日
公開
13

昨天貼的聯合報投書文章提到阿里山鐵路坍方,因為在公視獨立特派員看過這則新聞深入報導,對民間公司只想蓋飯店,鐵路卻任由其中斷的做風十分不句同,上網找了一會兒,終於找到了較完整的文章報導,貼於下方,歡迎各位轉貼及支持 ∼∼∼∼∼∼∼∼∼∼∼∼∼∼∼ 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homernuyes/10634237 阿里山鐵路的存續危機 是人禍而非天災(蘇昭旭)2008/11/13 04:02 這幾天接觸到許多關心的人士 有政府 有民代 有學界等打來的電話或信件 大家都問我有關阿里山鐵路的存續問題 我想 真相還有待時間考驗 但是已經不遠 我同時綜合林務局 媒體 以及宏都公司員工多方的說法 以客觀的角度說明如下: 樟腦寮23K的崩塌 基本上是因為連續豪雨造成土壤積水過高 造成整個鐵路路基滑落 坦白講 雖然路基滑落當天沒有下雨 但是跟先前的豪雨有關 林務局動用天然災害準備金 依照原先BOT的合約規定 80% 為政府支出 20%為民間支出 打算修復崩塌路段 但是宏都公司卻提出反對 他們認為路基滑落當天沒有下雨 並非天災 而是林務局先前未做好水土保持 所以拒絕支付20%的修復經費 要林務局全額支付 林務局當然不可能支付全額 80% 為政府支出 20%為民間支出 為合約規範 先前阿里山鐵路尚未移交 水山線木構橋預算 還遭審計部糾正 如今移交之後 如果全額支付 將有公務人員非法圖利罪嫌 所以林務局不可能支付全額 已成定局 如此阿里山鐵路中斷 因為協商不成 便暫停修復 原本林務局認為宏都公司是鐵路營運單位 應該急於讓鐵路通車 以維持正常營運 並且符合外界期待 至少先完成接駁便道 但是後來卻發現 宏都公司以協商破局為由 堅持由林務局修復鐵道 甚至包含簡單的接駁便道 都堅持由林務局修建 沒有搶修的SOP 顯然林務局也發現 宏都公司在意20%的出支 甚於鐵路能否及時修復 對於停止本線營運的損失 並不在意 所以有意讓阿里山鐵路 保持中斷下去 ! 這中間的過程 令人費解如下: 1. 鐵路中斷之後 宏都公司接到各方媒體與旅行業者詢問 何時通車? 完全不予公佈回應 以致於旅行業者無法安排明年花季鐵路活動與訂房 照理說花季是營收旺季 宏都公司應該急於修復 卻完全冷淡處理 不合常理 造成旅行業者完全取消明年阿里山鐵路的訂票作業 2. 鐵路中斷之後 宏都公司開始將鐵道員工減半薪 並將顧問解聘 員工資遣 許多員工受不了長期半薪自動離職 已經造成登山本線員工離職潮 尤其是林務局轉任的資深員工 司機 站員等 造成本線鐵路員工減少影響未來營運 但公司並不以為意 3. 鐵路中斷之後 宏都公司找來一個約定意見的"非鐵道"專家 到現場查看 認為土石繼續滑動中 此地不宜修復 更排除本人先前提出的架橋說法 建議放棄或改線 事實上鐵道也不可能改線 宏都公司以此為根據 來放棄修復 後來 經過兩週後 宏都公司某位主管 善意地向我說明 提出與林務局完全相反的說法 (起初以為我被蒙在鼓裡) 說是林務局不肯修復23K處 高層認為僵持下去很難解決 公司目前的確財務困難 藉此也精簡鐵道人力開銷 可否放棄阿里山鐵路本線的經營 停止修復 就讓它先維持現狀(中斷) 以後只要經營山上獲利較佳的支線 還有未來獲利較佳的飯店業 阿里山鐵路也就不算完全停駛 希望我能支持與諒解 我豪不客氣地駁斥與反對! 當初利用我的著作與資料 提出美麗的口號與理想 投標時口口聲聲說是要永續經營阿里山 爭取世界遺產 成為台灣的驕傲 如今才不過移交不到半年 就資遣員工 消極經營 選擇性的放棄 良心何在? 該主管立刻告訴我 民間公司不比公家機關 收入有限 開銷龐大 開源節流 勢在必行 實在不能心中只有理想 不顧現實 公司要這麼做 要放棄本線 實在不得已 我立刻告訴他 果真是如此 財務困難 當初何必信誓旦旦去投標經營 企業體的社會責任與良知何在? 更何況阿里山是台灣的代表? 起能容此蹧蹋? 看得出他自己也自知難圓其說 而且是高層授意 並非出自本意 不再為難他 宏都重點在飯店 真相就此大白! 我很難過的是 當初宏都投標這個BOT案在鐵道專業這個部份 原本是不及格的 是因為自己的背書才通過 這些在招標過程的錄影帶中可以查證 原本以為自己可以替阿里山鐵路的經營 盡一份心力 後來才知道自己只是個笨學者 空有熱情 不知社會險惡 在移交之後不久 自己就已經沒有利用價值 直接解聘了 我很內疚 悲傷 我一直透過林務局尋找解決之道 他們說已經移交了 他們就算是要放棄阿里山鐵路 實在也管不著 合約中沒有哪一條規定宏都公司不准放棄阿里山鐵路 尤其飯店是BOT 鐵路只是OT 飯店還可以討論環評過不過 鐵路他們有經營權 我找到一些學界的專家詢問 BOT移交後可以重新議約嗎? 答案是很難! 如果宏都公司專注經營飯店 鐵道不堪虧損而放棄 並沒有重大違約 也就是合法的 要停止鐵道經營權 於法無據 除非BOT這家公司還不到T:Transfer這個階段 就財務不善倒閉 放棄經營 政府可以重新招標審理BOT 否則 阿里山鐵路要生要死 由他決定 宏都公司在法律上絕對是站得住腳 更何況用"修復爭議" 停止修復 讓登山本線無限期停止營運 並非在正常營運情況下 惡意宣佈停駛 這招也很聰明 無法推定其"故意"或"不得已" 就法律與合約而言 難以定其罪 剩下的活路 只有靠"輿論"的力量了 只能說當初政府一意孤行阿里山BOT案 為何沒想到些呢? 有人問我一句話 那麼阿里山鐵路確定從此安樂死了嗎? 我茫然不發一語 我想還不至於 還有希望 1.修復爭議獲得突破 或宏都公司受到輿論督促的力量 良心發現! 讓樟腦寮中斷處獲得接駁 進而修復 眼前97.11.13所言 我真的希望 會有奇蹟出現! 再給宏都一點時間 這也就是真相還有待時間考驗 但是已經不遠 2. 透過社會輿論的力量 讓整個阿里山BOT案重新被檢視 阿里山鐵路獲得重生 其中阿里山的飯店是否順利興建 是最大的關鍵! 我真心的希望 所有真心愛台灣 關心阿里山的朋友 把這篇文章引用轉貼出去吧 裡面的字句都禁得起考驗 坦白說宏都公司想獲利 並無可厚非 但是不應該短視近利 炒短線獲利 視其投標時之社會責任承諾於無物 專營眼前小利 而失永續經營之大利 當阿里山鐵路被宏都放棄 不論用任何理由掩蓋 他們的飯店是絕對會被社會唾棄的 反之阿里山鐵路被宏都經營得很有創意 因為品質肯定 旅客自然消費會反映在飯店上 我相信全台灣多數民眾跟我一樣 會在乎阿里山鐵路能否永續經營 而不在乎這家公司蓋飯店賺不賺錢 難以想像怎麼會如此短視 毫無信用商譽觀念? 讓我們為中斷的阿里山鐵路默默祈福 讓阿里山鐵路能夠熬過這個浩劫 起死回生! 願上天保佑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