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ab恩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寶總是不受控?逐漸整大成為惡魔爸媽如何處置?

2022年08月23日
公開
83

當孩子耍性子狂哭鬧,或不聽勸告、一再挑戰父母的底線時,要如何強壓怒火讓情緒不要暴衝﹖看著爸媽盛怒的臉,孩子怎能理解你是因為愛而打?小小孩鬧脾氣,耍個性控制,舉世皆然,且看德國老師如何自己不失控,讓孩子認錯並改過。 皇家百家樂,金鼎百家樂 我舉一個例子:阿金2歲,他看到一個很想要玩的玩具,被另外一個小朋友拿走,正要去把玩具搶回來的時候,阿金的爸爸、媽媽出手制止阿金:「怎麼可以搶玩具呢?」接著就把阿金的手撥開,停止他搶玩具,阿金就倒在地板上哭鬧:「不要、不要。」這時候父母就開始疑惑,你到底不要什麼?要什麼?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我們只是去制止孩子做「不要搶玩具」的行為,孩子的反應怎麼這麼大?有這麼強烈的情緒產生? 很多專家都會教父母,面對這樣的情境,就是要忽略孩子,讓他去演;但這樣是對的嗎?我告訴各位,不見得有效。2、3歲小孩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在他的眼中,只有那一個目標(玩具、點心……),大人卻一直拼命去解釋(或指責)搶玩具是不對的、路倒哭鬧是不對的;當父母與孩子的立場不同,就會沒有交集,產生無效的溝通。   面對情緒小霸王,正確的教養三步驟 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當孩子正在哭鬧、生氣、不理人的時候,先忍住自己也快爆發的情緒,試著瞭解孩子隱藏在情緒下的動機,再溝通,才會有效。 當你在「講道理」時,孩子不一定能順利解讀妳的本意 2到4歲的孩子,同理心正在發展卻又不是那麼成熟,處於「似懂非懂」的時期,所以會特別歡、講不聽。這時候最容易讓爸媽理智斷線呀~但請注意,孩子不見得懂你口中的「搶玩具」是什麼意思,他心裡會覺得:「我就是想玩玩具呀!為什麼一定要讓人家呢?這明明就是我先拿到的……」又無法好好表達時,就會一直說「不要!」這時候你說再多都是枉然!所以,你可以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轉移他的注意力:「寶貝你看,旁邊還有很多玩具我們沒玩過,要不要試試看別的?」或者嘗試跟孩子說:「咦?弟弟好像也想跟妳一起玩,我記得這玩具多一點人更好玩耶!它還有很多玩法,要不要試試看?」這時期真的很考驗爸媽的耐心,不過試了幾次後,當孩子的同理心漸漸發展出來,他就能開始去分辨什麼是搶、奪、偷,並可以練習分享。 太常使用「負面語言」 小心!火上加油,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延宕越久:當孩子還不能理解什麼是「搶」,這些都是我們定義的行為,而這時候的教養語言就會出現很多禁止、負面的內容:「你不可以、我教過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呢?」這種教養方式我把它取為:「火上加油法」。你認為,當你在火上加油時,孩子的情緒會越大還是越小?接下來孩子感受到的是,既然我已經說不要、不喜歡,大人卻還是一味的禁止,那麼我要用更激烈的方式(情緒),如此一來,非但沒有解決,負面情緒就會更強烈(撞頭、路倒、打自己等等),只為尋求更高的注意力,而惡性循環。 你可以試試,當孩子正出現強烈的負面情緒,試圖與大人抗議時,試著對孩子說:「我聽到了、我看到了。」給孩子一個擁抱,用其他東西轉移注意力,可以使情緒減緩一半。 不過有些孩子,即使嘗試用其他物品轉移注意力,他依然不為所動,堅持要搶回原本的玩具,爸媽應該怎麼做?這個時候你必須站在他的情緒當下,同樣地說:「好,我有聽到,那等你好了一點的時候我們再說。」以上教的教養語言,都是孩子比較聽得進去、可以接受的。 以上這些方法,一旦步驟前後次序不對,就會養成情緒小霸王。我希望各位父母能在情緒教養中,學會以柔克剛、以緩制急;孩子越急,我們就要越慢。

寶貝太黏媽媽?真的是因媽咪太過於寵溺嗎?

2022年08月09日
公開
98

孩子依賴母親,是一種愛與歸屬的安全感,但若太「霸佔」也會讓媽媽吃不消,例如:要上廁所、需要短暫休息、臨時有事不方便帶孩子出門的時候,若將孩子交給別的照顧者,孩子就會崩潰大哭到讓整個家雞犬不寧。 百家樂詐騙 當孩子愛黏著你,許多爸媽在感到窩心之餘,也擔心孩子是否太「黏」、太依賴?有20年經驗的心理治療師表示,孩子黏人其實是在建立安全感,當親子之間的安全感愈穩固,將有助於孩子獨立。 如果孩子經歷一段只想要你或只想要另一個家長的階段,不要擔心,其實這是個好跡象。這表示孩子已經和你培養穩固的關係,他已經有培養穩固關係的能力,那有助於培養幸福快樂的能力。孩子對父母和直系親屬的喜愛,勝過其他的照顧者,那是很自然的現象。孩子覺得親子關係愈安全時,他愈容易與他人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但只在他準備好的時候,所以別急著看這種情況發生。孩子黏你、渴望你、愛你的強度,有時會讓你覺得太強烈,難以招架,但你應該好好享受它:那是孩子已經對你形成強烈依附的現象。他們對這種依附關係愈確定時,就愈不需要這種依附的保證。 孩子的獨立,是能與父母自然分離 我記得一位母親對我說:「孩子非常愛我、需要我,我從來沒遇過那麼熱情的男性!」這個孩子後來就像其他的孩子一樣,學會把母親視為理所當然的關愛者,所以他現在很熱衷參加玩伴日的活動,也很喜歡去朋友家過夜。矛盾的是,幫孩子培養獨立精神的關鍵,在於讓孩子在準備好及想離開你的時候讓他離開,而不是疏遠他。 比較敏感的孩子需要黏著你並沒有什麼不對,想要獨處的孩子也沒什麼不好。每個人都不一樣,各有不同的需求。我們都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但每個人是以自己的步調發展。我不會給你一份標著年齡的里程表,告訴你何時該微笑、何時該學會坐立、何時記得一首歌,因為每個人以不同的速度成長、晉升到不同的階段,沒有高低之分。

寶寶有必要保養嗎?又該如何保養呢?

2022年08月06日
公開
187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吳伯元指出,寶寶出生前,在媽媽的子宮內,有羊水囊包覆,就像泡在溫泉中。出生後,置身於乾燥環境,皮膚狀況改變,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環境。大家一定會想,一般人若長時間泡在水中,皮膚都會皺皺的,甚至泡出問題,但是剛脫離母體的寶寶,皮膚卻滑溜滑溜的,他表示,「因為有胎兒皮脂(簡稱「胎脂」)的保護,即使泡在羊水中這麼長一段時間,也不會傷到皮膚」。天九牌 原來寶寶身體上的黃白色黏稠物質,是讓胎兒皮膚能防水的大功臣;出生後,胎脂不僅可保護脆弱的肌膚,並可保溫,讓新生兒能適應新環境,也因此,護理師不會那麼快幫剛出生的寶寶洗澡,而是先輕輕擦去嬰兒身上的血、糞便等,讓胎脂留在身上一段時間。之後,進行清洗時,也不需要刻意把胎脂洗淨,通常胎脂存在不會超過1週,隨著逐次清洗,胎脂會慢慢消失。   寶寶皮膚究竟有哪些特性?吳伯元醫師表示,基於學術倫理,無法對寶寶以侵入式檢查進行實證醫學的研究,但仍可得知寶寶皮膚有以下特性:   嬰兒肌膚構造其實與成人相同,分別有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其中肉眼可視的表皮層又包含了四層細胞,由最表層至最底層分別為基底層、棘狀層、顆粒層及角質層。不過,由於寶寶年齡還小,接觸的刺激尚未足夠,所以表皮層的增生速度不如成人,皮膚厚度也僅有成人的二分之一。   由於嬰幼兒的皮脂腺分泌特別旺盛,比成人更容易出油,加上寶寶頭皮的前囟門尚未閉合,所以嬰幼兒的頭皮肌膚很薄且敏感。除此之外,趙昭明醫師表示:「寶寶髮質界於汗毛與成熟頭髮之間,且髮量不多,頭皮通常會比頭髮更容易堆積汙垢,所以父母可將清潔重點放在頭皮範圍,只要在清洗頭皮的時候,輕輕帶過頭髮即可。」   嬰兒體溫比成人高出攝氏0.5度,所以有一句諺語為「嬰兒沒有六月天」(指的是嬰兒不怕熱),就是在形容這個現象。趙昭明醫師指出,只要進入夏天或冬天,寶寶肌膚的濕潤度及對溫差的敏感度都不及成人,所以必須採取不同的保養方式,才可有效呵護寶寶稚嫩的肌膚。「縱使夏天都讓寶寶待在冷氣房裡,寶寶可能還是會因為包紙尿褲或衣服排汗不佳等原因,而發生尿布疹、痱子等問題;冬天則會因天氣乾燥,造成皮膚粗糙、脫屑等,尤其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將出現更嚴重的症狀。」   嬰幼兒的頭皮頭髮保養法則? 1.飲食 除了避免讓寶寶接觸油炸及容易上火的食物之外,副食品也不要加入小魚乾,趙昭明醫師指出,有些父母聽說吃小魚乾有助於增髮,但若在寶寶年齡還小時就吃太多海鮮類,恐引起過敏反應,對皮膚反而不好。 2.清潔 寶寶的頭髮少又短,不需要有太強清潔力的產品,建議父母選擇pH值5.5~6.5之間的弱酸性嬰兒專用洗髮精即可,並注意產品不可含過多防腐劑、避免香味過濃,洗頭時的溫度也不可高於攝氏38度。 此外,寶寶的頭皮不見得很髒,但如果使用成人專用或含潤絲配方的洗髮精,將會因為清潔力過強而破壞頭皮的屏障功能,使頭皮變得敏感、脆弱且易紅腫發炎。父母在為寶寶清洗頭皮時,也不可使用太熱的水,否則容易洗掉分布在頭皮上的油脂,使頭皮失去保護膜。 3.洗髮頻率 寶寶的頭髮很細少,不易藏汙納垢,所以不見得需要每天洗頭,大約2~3天洗一次即可;但若夏天流汗較多,且容易出現汗味,爸爸媽媽就可以每天都幫寶寶洗頭。 4.吹髮 6個月以下的寶寶,以毛巾擦乾頭髮即可,若是年齡較大的寶寶,就可以用吹風機吹整,並搭配毛巾擦拭。

寶寶走沒兩步就討抱抱,是不會走還是父母溺愛?

2022年08月03日
公開
143

為何孩子已經會走路,卻時常走沒幾步就要大人抱?孩子不喜歡走路、動不動就喊累有可能是什麼原因?孩子到底是不想走、不能走還是不會走?德州撲克賺錢 「明明就已經會走路了,為什麼孩子沒走幾步路就要大人抱?」到底該如何讓孩子愛上走路呢?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方法,把走路變有趣......   當寶寶學會走路,爸媽會發現肩膀的負擔降低了,因為可以不用一直抱著孩子了!但是這樣的光景頂多維持個一兩年,等到孩子會說話了、外出機會多了,爸媽就會來跟我抱怨「明明就已經會走路了,為什麼孩子沒走幾步路就要大人抱?」有些媽媽就會好言相勸或是嚴厲要求,告誡孩子已經長大了,要自己走路了!也有些媽媽乾脆讓大孩子坐上推車,反正孩子不吵了,手上大包小包的也可以掛在推車上,漸漸地只要出門,孩子就自動坐上推車,媽媽也不以為意了!   曾有實境節目中,藝人帶著四歲的孩子坐推車,許多網友認為不恰當,但是也有網友紛紛回覆「當你有娃之後就知道了,恨不得走哪都要帶上嬰兒車」、「有小孩出門帶嬰兒車是最理智的選擇」、「推車走路比較安全,大人不用抱到手軟」、「有了孩子就知道嬰兒車是多麼偉大的發明」,這反倒讓我認為,是不是就不要帶孩子出門?或者大人覺得孩子是累贅,但又不得不帶出門,所以找些方便方法?     孩子不愛走路的原因 兒童發展專家張旭鎧表示,學步期的孩子還在發展走路能力,到新環境、人多及凹凸不平的地方通常沒辦法走得很穩。此外,如果孩子在家習慣光著腳走路,外出也可能因為「不熟悉鞋子穿在腳上的感覺」而哭鬧。 縮短走路的時間及長度,讓孩子自己決定要什麼時候「走」。如果孩子走到一半討抱,可以結合口語發展引導,譬如:「先跟爸拔擊掌說Give me five再抱抱」;或「要說『爸爸抱抱』、『媽媽抱抱』才能抱」。讓孩子知道「不是想抱就可以被抱」,避免孩子對爸媽予取予求。   平常如果不讓孩子有練習走路的機會、時常將孩子抱在懷中,孩子雙腳的肌耐力就會變得愈來愈差。 「爬樓梯」和「撿球」都能有效鍛鍊腿部肌力。以爬樓梯來說,如果家住5樓,回家時可先帶孩子從1樓走到2樓,再從2樓搭電梯到5樓;出門可以從5樓走到6樓,再從6樓搭電梯下來。定期改變鍛鍊模式營造新鮮感,孩子會更有動力練習走路。

12星座中暖男代表,你心愛的人登上榜了嗎?

2022年07月30日
公開
93

12星座談起戀愛究竟誰體貼入微、超暖心?第一名觀察力驚人,情人開口前就能知道對方需求,一被暖過就回不去了?一起來看看12星座情人貼心指數排行榜吧!刮刮樂     處女座、摩羯座、巨蟹座 柴米油鹽,絕對讓你吃飽穿暖 畢竟談感情不是拍電影,天天風花雪月也會累會膩,12星座中處女座、摩羯座、巨蟹座就是走極度務實的路線,他們為愛認真執著的傻勁會讓人肅然起敬。 雖然說不出浪漫心動的話語,卻懂得用最平實的噓寒問暖讓你暖徹心扉,比起那些玫塊、美酒、甜言蜜語等美得不真實的都市傳說,他們的情感也許普普通通,卻能從柴米油鹽中傳達樸實的溫情,是用真心將生活堆砌出幸福滋味!     獅子座強勢霸道,但也不失小兒女貼心溫暖 在感情中向來走霸道總裁路線的獅子座,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也會偶爾流露出小兒女般單純的愛戀與倚賴,每隻獅子的背後其實都只是隻天真無邪的大貓。 他們的心很單純好猜,對於所愛之人的付出也從不拐彎抹角,會盡全力的滿足情人的需要,看似大而化之,其實每個付出都用上了心思,那些說出口的、說不出口的內心話他們全都知道,這種霸氣又細膩的獅子心,也只有他們的情人最懂!     雙魚座、天蠍座細膩多情,最懂營造小浪漫 冷吱吱的冬天裡,除了用大棉被、大外套禦寒外,能像個暖暖包即時提供溫暖的,莫過於情人體貼入微的呵護與關心!12星座裡最暖最懂得體貼對方的,莫過於柔情似水的雙魚座與天蠍座,這兩星座結合了感性與浪漫,能把凛冽的冬天轉化成浪漫的風花雪月,情人不為之融化都難。 特別是雙魚座本身就有超強雷達,能時時關注情人的一舉一動,細細的噓寒問暖,愈冷愈有幸福感;天蠍則是觀察入微、心思細密,能在情人開口前滿足情人需要,甚至做得更多!

爸媽好苦惱!寶寶的鞋子如何挑合適合的呢?

2022年07月28日
公開
75

很多大人挑鞋總是挑「閃亮的」、「有卡通的」、「摸起來舒服的」⋯⋯⋯但這些真得是孩子需要的嗎?寶貝們學走學跑的第一步,是他們發展的重要關鍵,但你知道要怎麼挑鞋嗎?腳的發展,是孩子成長的基礎,選鞋的標準,爸媽往往不知道,這當中需要依年紀、依功能、依腳型、依氣候、依尺寸等等的原則,適當的依照孩子的年紀、腳的尺寸以及從事的運動選擇不同的鞋款,可降低傷害發生的機會,避免養成錯誤的走路習慣,接下來天才領袖團隊將告訴各位家長如何適當選鞋喔!   0~1歲學步鞋:539對獎 材質柔軟、包覆性完整材質柔軟,就像襪子一樣包覆著正在學習行走的腳腳,常常在我們的孩子出生時,就有很多親朋好友會送,但主要功能是柔暖裝飾、保暖透氣、防滑,是一種可以讓孩子學著走幾步鞋的鞋子,目的則是讓小朋友習慣穿鞋的包覆感。 因為寶寶才剛學走,所以只要材質柔軟、透氣、保暖、具有保護寶寶皮膚的功能,方便服裝搭配即可。   1~2歲學走鞋: 舒適、合腳、防滑、平底,這些是嬰兒學走鞋的基本配備。   2~3歲學走鞋: 支撐性佳、具良好功能性摸起來較為堅硬,支撐性也比較好,通常為孩子的走路鞋,鞋底及後跟的部分稍稍硬些,能防止小朋友踢到傢俱等障礙物,在學習走路的同時盡到保護及穩定腳踝的功能,表面包覆孩子腳背的部分則稍軟,提供孩子良好的舒適度,增強他們行走探索的動機。 寶貝的鞋子以能完全包住腳的包鞋為優,這個年紀孩子活動量建大,因此必須同時考量支撐性與止滑性,雖然鞋底和鞋面較學步鞋顯得略硬一些,但仍要提供良好的「推進」效果才是好鞋,爸爸媽媽選鞋時可以將鞋折彎看看就知道 !   3歲~7歲 寶寶的腳將逐漸發展成為幼童階段的腳型,這時孩子腳掌的外型會漸漸變窄、迅速朝縱向發展;且足弓開始發展,腳跟曲線也開始像成人腳跟的外型。 此階段孩子的鞋子必須有足夠的彈性並且符合孩子的腳型,由於跑、跳的運動機會多,因此黏帶式設計或具鞋帶扣的鞋子,會比較方便穿脫,同時也可避免因鞋帶鬆脫而被絆倒的危險情形。 

孩子一不順心就發脾氣?情緒控管不成熟恐傷害!

2022年07月26日
公開
84

一位媽媽帶孩子來找我,說孩子在家很容易秒暴怒,而且情緒發出來都很強很激烈,明明是一個蠻聰明的孩子,也都聽的懂,但為什麼情緒管理會這樣,是有什麼問題嗎?這孩子確實有情緒障礙,但我最擔心的是媽媽說「家裡其他大人也脾氣不好,常用吼駡的方式處理他發脾氣,硬碰硬完全不讓他!」 玩運彩 這種容易秒暴怒的孩子很多,但不管幾歲,如果教養上光用「不可以用生氣的」、「不能發脾氣」等禁止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而且,硬碰硬會讓他們情緒障礙的行為更加明顯。大人往往無法注意到會暴怒的孩子,原因可能是四大能力不夠成熟: 1.理解他人想法能力不成熟:暴怒的孩子通常很敏感、很容易誤會別人的意圖或想法,例如同學只是好意提醒,孩子可能就覺得同學在針對他、罵他,這時情緒就爆發了。孩子心中會認為如果是提醒,那應該是要這麼說,但殊不知,同一個意思,每個人所表達的方式可能都不同,不可以只聽文字,要將表情、眼神、肢體語言和語氣等綜合起來看,才能真正了解對方的想法與意圖。.所以要教孩子,「每個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你要學會觀察」。 2.調控情緒反應能力不成熟: 暴怒的孩子,最令人困擾的就是情緒反應很極端,似乎少有中間值。所以這類的孩子要練習,依照事件大小來做出不同的反應,反應過大就是要重新做一次對的反應,練習反應的調控,就像音量調控一樣,並要多帶著孩子去觀察別人的情緒反應 程度是如何變化的。 .所以要教孩子,「你都可以有情緒反應,只是事情有大小,情緒也該有強弱」 3.表達自己感受能力不成熟:暴怒的孩子,最會的就是用生氣來表達自己不高興,不只是因為他們太衝動,而是他們表達感受的能力也很弱,例如「你這樣說我覺得不舒服」,可能就很少從這類孩子的嘴巴中說出來。這類孩子要多練習說出感受,例如對一幅畫的感受,對顏色的感受、對音樂的感受、對故事的感受等等,學習去形容、去說出來,大人也要練習說,孩子才回學習如何表達。.所以要教孩子,「你不說,沒有人會知道你是這樣想的」。 3.表達自己感受能力不成熟:暴怒的孩子,最會的就是用生氣來表達自己不高興,不只是因為他們太衝動,而是他們表達感受的能力也很弱,例如「你這樣說我覺得不舒服」,可能就很少從這類孩子的嘴巴中說出來。這類孩子要多練習說出感受,例如對一幅畫的感受,對顏色的感受、對音樂的感受、對故事的感受等等,學習去形容、去說出來,大人也要練習說,孩子才回學習如何表達。.所以要教孩子,「你不說,沒有人會知道你是這樣想的」。

寶寶不好好吃飯?有可能是父母造成的!

2022年07月25日
公開
54

1歲後孩子會走路了,環境裡有太多事物讓他們感興趣,很難再乖乖坐在餐椅上把一頓飯吃完,不然就是邊吃邊玩,把一頓飯的時間拖得很長。如果給他們湯匙學習自己吃飯,那更是成了另一個遊戲場所,通常吃了一兩口之後,湯匙就成了玩具,啃、敲、扔……無所不來,拿來揉捏的食物比吃進嘴裡的還要多,這些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539 1歲以後最好能讓幼兒跟家人同桌吃飯,把電視關掉、手機拿開,玩具也不要帶上桌,餐桌上一盤盤的食物、大家的笑語和各種動作,對孩子就會有足夠的吸引力。一頓飯合理的時間對孩子、成人都是20~30分鐘左右,當他吃得差不多了就應該結束,不應無限制延長,延長了也不會有多大效果;若孩子坐不住就讓他下來遊走餵食,以後他會更沒有耐心在餐椅上久坐,當孩子不好好吃的時候,爸媽可以溫和的提醒、催促他,但責罵、威脅等方式都不會見效,即使有也只是暫時的,不愉快的經驗久之反而會減低他們吃飯的興趣,應該儘量避免,訓練幼兒自己吃飯可以解決很多吃飯問題,但即使他們已經能自己進食,還是常常會把吃飯當成一場遊戲,玩得過火的時候,爸媽必須適度的給予限制,如果覺得他已經沒有動機再吃就乾脆結束這一餐。   爸媽普遍覺得孩子的胃口比起1歲前變小了,其實把時間拉長來看他們並不見得少吃了多少,雖然比起從前增加並不多,這是因為身體的需求接近停滯的關係。最讓爸媽不解的是他們的胃口每天不同,甚至一天裡的每餐也不同,有時候吃得還可以,有時候食量讓人嚇一跳,最常遇到的情況是吃幾口就不吃了。   首先應該調整對孩子食量的期待,才不致給雙方增加壓力。每個人的食慾都只有自己知道,所以還是再提醒爸媽一次,把握1歲半前訓練「自己吃飯」的時機是很重要的,一旦孩子學會自己吃,吃不吃、吃多少、吃什麼的決定權都在他們手裡,爸媽只需要提供適當的食物和環境,必要的時候伸出一點援手就可以了,一定會感覺輕鬆很多,若實在看不下去夾雜著餵幾口也沒什麼不可以。   請注意不要一次給太多食物,會造成孩子的壓力,每次在他的小碗裡放少量就好,比較有可能吃完進而產生成就感,等他們吃完了表示還要的時候再給少量。  

孩子動不動就哭?爸媽這樣教,讓小小心靈變強大!

2022年07月21日
公開
99

很多孩子,動不動就用哭的,這一點常造成教養的困難,讓爸媽不知道如何溝通,什麼事都哭,也會讓大人愈來愈沒耐性。「哭」是一種情緒表達,但頻率太高變成愛哭小孩,可能有父母不知道的背後原因。   百家樂 1、【孩子缺乏安全感,會愛哭】 沒安全感,孩子易焦慮,而易焦慮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負面思考,或想太多,引此就很容易從焦慮轉成哭。 ➡️要解決沒安全感的孩子太愛哭,需要多擁抱他、多給他正向的遊戲經驗、多幫他把心中感受説出來、以及打破負向的「預設立場」壞習慣。 2、【孩子有感覺統合失調,會愛哭】 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可能對感覺的輸入過度放大,例如吸塵器的聲音,有些孩子可能就會覺得非常不舒服,又或因為大腦無法篩選及調節感覺訊息,當所有感覺同時進來,不加以過濾,通通處理時,孩子無法負荷,就容易產生情緒而愛哭。 ➡️要解決這類孩子愛哭這件事,需要感覺統合活動,但需要透過評估,了解孩子是那一類感官失調造成,如:「觸覺敏感」、「前庭敏感」、「聽覺敏感」⋯⋯等。 3.【孩子是高敏感兒,會愛哭】 高敏感的孩子,對於情緒反應是很敏感的,例如你罵哥哥,結果旁邊高敏感的妹妹反而先哭了;或者是家裡的寵物去世了,儘管過了幾個月,孩子還是老是哭,這是因為他們的情緒起伏比一般人來得激烈,也比較不知道如何處理他們的情緒,所以,最終的行為就變成都是「哭」。 ➡️要解決這類孩子愛哭這件事,需要大人的同理,需要事前預告、完整的心理建設,更需要從日常的故事中去教育合理的情緒反應,例如:「可以哭,但不要大哭」、「可以生氣,但不要暴怒暴哭」,這才是情緒教育。 4.【孩子低自信、高自尊,會愛哭】 低自信的孩子容易退縮,對自己的看法偏向負面,因此容易陷入憂慮而哭。高自尊的孩子,通常不太能接受自己被批評或犯錯,所以會哭自己怎麼會犯錯,會哭抗議你怎麼可以亂批評我。 ➡️要解決這類孩子愛哭,除了要有紓壓的方法,平常還要把「步驟簡單化」、「步驟分解」,以鼓勵代替責難,增加孩子的動機。也要建立對輸贏正確的觀念,增加耐挫力。 5.【孩子睡不好,會愛哭】 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讓人抗壓力降低、情緒起伏變大、負面想法增加,所以會焦躁易怒、無法專心,甚至愛哭。 ➡️因此要解決這類孩子愛哭這件事,需要調整作息。 6.【孩子營養不均衡,會愛哭】 維生素B群、碳水化合物、鈣和美等營養素和情緒穩定有關,所以當這些營養素不足時,就會影響孩子大腦的情緒調控,而愛哭。 ➡️因此要解決這類孩子愛哭這件事,需要調整飲食習慣。 7.【孩子自己不會解決問題,會愛哭】 哭是與生俱來的解決方法之一,肚子餓、尿布濕,只要哭,就會有大人來解決,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卻沒有任何解決方法時,可能就會回到用哭來處理。 ➡️因此要解決這類孩子愛哭這件事,需要家長引導問題解決策略。 8.【孩子的表達能力差,會愛哭】 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挫折時,就會用哭的,就算語言程度已經可以說出來,但表達能力還是可能因為情緒影響而降低。 ➡️要解決這類孩子愛哭,需要加強情緒認識與敘述表達的能力,增加孩子閲讀能力、訓練孩子講在學校發生的事、讓孩子自己編故事,都是很好的方法。 愛哭原因這麼多,很多時候,我們常誤會孩子,所以,父母該對症下藥,小孩才能學會正向溝通,氣質才會變好,有沒有比較了解哭包小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