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蓮霧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嗆奶處理

2008年10月17日
公開
56

嗆奶 當奶水跑到寶寶的氣管時,就會造成寶寶嗆奶。台安醫院婦幼衛教組護理師陳玉梅表示,嗆奶現象通常在一歲之前發生,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咽喉軟骨發育尚未成熟(較軟),控制力較不好,若遇到下列幾種情形就容易發生嗆奶: 1. 新生兒胃容量較小,假使喝太多奶或喝完奶後未排氣就容易溢奶。溢奶可能會導致嗆奶。 2. 奶嘴的孔洞較大,例如奶嘴為十字洞,通過奶嘴的奶水量太多,寶寶可能因來不及吞嚥而嗆奶。 3. 寶寶(因飢餓)哭泣時,情緒往往很激動,而爸媽在這時餵奶,使寶寶邊哭邊喝奶,甚至是強迫餵奶。 4. 喝奶姿勢不正確,例如以奶瓶餵食的寶寶不適合躺著喝奶。但若寶寶躺著吸吮母乳,則較不會有嗆奶問題。 5 當寶寶感冒時,因呼吸道有感染,使得鼻子呼吸狀況不順暢,吞嚥不協調時。 發生意外時該怎麼辦? 寶寶嗆奶時,會有劇烈的咳嗽、大哭等情形,不過,若寶寶只有輕微的嗆奶,也就是寶寶臉色紅潤、呼吸狀況正常時,只需拍拍寶寶的背即可,他的身體會自行調適到正常狀態。不過,爸媽仍需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與皮膚顏色是否正常。若是呼吸有問題或是臉部發紫(代表缺氧),就必須做緊急處理並就醫。 若是嗆奶情形嚴重,有大量奶水進入氣管,爸媽應牢記以下處理方式: 1. 假使寶寶平躺,記得讓他改為側躺,幫助奶水從口鼻流出來。 2. 拍寶寶的背,幫助他把奶水咳出。 3. 假使臉部發黑,並且在哭泣,就代表奶水已經進入呼吸道,這時應讓寶寶俯臥在大人的腿上,並施行異物梗塞處理急救法。 4. 假使臉部發黑,但沒有哭泣,這代表寶寶可能已昏迷,此時應先刺激或捏寶寶的腳底板,幫助他回復呼吸,若無效則應打119求救與施行心肺復甦法。 **異物梗塞的急救法(哈姆立克法) 站在病患身後,以一隻手握成拳頭,將你的拳頭拳心向內放置於病患腹部,約在肚臍上方和劍突之間。 以另一隻手環抱患者身體並抱住拳頭 向內向上快速按壓病患的腹部持續快速按壓直到異物排出或病患喪失意識沒有反應為止。 事先預防這樣做 1. 餵配方奶時應給予適當的奶量。有個簡單公式可供參考:一天奶水總量=體重(公斤)×150cc。這個總量除以寶寶一天喝奶的次數,就是每次寶寶喝奶的參考量。若是寶寶沒有吃飽,他會出現尋找乳房或是奶嘴的反射動作,那麼爸媽可再給予10~20cc奶水,而不要一次給予過多奶水。而母乳寶寶只要喝飽了,就會自動鬆開媽咪的乳房。 2. 餵完配方奶一定要拍背排氣。 3. 使用圓孔奶嘴。圓孔奶嘴流出的奶量較少,反過來,十字型的奶嘴會通過較多奶量。 4.當寶寶尚在哭泣或是情緒不穩時切勿馬上餵奶,可先安撫他,等到他情緒較平穩時再餵奶,也不要強迫餵奶。餵完奶後應觀察他的呼吸狀況是否正常。 5 若寶寶是早產兒或有特殊疾病,餵完奶後均應多觀察他是否有異常狀況。

寶寶適合吃粉光蔘嗎?

2007年08月17日
公開
60

寶寶適合吃粉光蔘嗎? 採訪�王紹媛 諮詢�平安中醫診所院長 袁國山   現代研究顯示,粉光蔘具有抗疲勞、抗缺氧之效,且對於中樞神經具有安定作用;而對有氣喘或支氣管等症狀者,也有不錯的調理;但是不建議一歲以下小孩及正在感冒者服用,寶寶服用前最好先請教專業中醫師。 粉光蔘有調理體質作用 看到寶寶身體不舒服、感冒,父母的心也跟著忐忑不安,如何能讓孩子吸收好、健康成長,是每個父母最大的心願。除了帶孩子去看西醫對症治療外,現在許多父母也逐漸嘗試以中醫來調理寶寶的體質,如粉光。 平安中醫診所院長袁國山表示,所謂「粉光」就是「粉光蔘」,也可以叫「西洋蔘」或「花旗蔘」,是五加科植物西洋蔘的根,原本產於美加等地 ( 所以才叫「西洋蔘」),一般用它來補氣養陰,清火生津,屬於「涼補」的藥材,適合體質較燥熱的人使用。 粉光蔘以中醫觀點來看,味甘、微苦、性涼,用於補肺腎陰虛火旺證、氣陰兩虛及津液虧虛、口乾舌燥等。而現代研究也顯示,粉光蔘具有抗缺氧、抗疲勞之效,對中樞神經有鎮靜安神作用;對條件反射有抑制作用(如壓力所引起神經衰弱、免疫下降等);對核酸、蛋白質之合成有促進等藥理作用,臨床上可減輕肺部不適症狀、慢性支氣管炎等,以及消除化學治療所引起之副作用都有很好的功效。 此外,也可用來治療心血管疾病,以及對於有氣喘體質的人來說,也可以使用粉光蔘來調理,可有不錯的改善效果。 寶寶三歲後再服用較適合 至於寶寶多大才可以服用呢?袁國山醫師表示,對於未滿周歲的嬰兒,若媽媽自行餵食粉光蔘粉,一次最好0.5克為宜,一週二次即可。但原則上如果寶寶生長發育良好、無特別原因,並不建議讓一歲以下嬰幼兒,以服用粉光蔘來調理體質,因為寶寶還小且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最好等寶寶三歲以上,且詢問過醫師之後再開始服用較為適合。 此外,若是有鼻過敏、易罹患感冒或久咳者,也可嘗試吃粉光蔘來改善。因粉光蔘有調理肺部、支氣管等作用,而對於肺臟虛弱的小孩也有助於改善體質。每天一次,服用份量約2分(相當1/4平匙),大約服用1∼2個月以後可逐漸收到效果。 這是因為蔘可補氣,有增加抵抗力之功效。中醫術語有所謂「補肺氣而固(體)表」即增加體表的抵抗力,以減少外邪的入侵,因「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正在感冒不適合服用 每個小孩都適合吃粉光蔘嗎?袁國山醫師表示,小兒吃蔘要看體質,通常不建議建康小孩用,除非是「面白、神倦、懶言乏力、語音低微、容易感冒,屬氣虛者,才建議服用調養體質」。如果正在感冒者不宜食用,因為感冒即是有風邪在體內,此時若吃補則如同火上加油,感冒會更加嚴重。需等待感冒痊癒後再食用。 除此之外,在服用蔘時也要適量,若服用太過,會有氣滯、胸悶、氣不順暢,甚至有類似皮質類固醇中毒等,症狀包括:高血壓、精神高度興奮並失眠、神經過敏(欣快感,不安定,易激動)、皮疹、食慾減退、晨瀉等,稱之為「人蔘中毒綜合徵。」 用對方法讓寶寶好入口 中藥可以說是中國五千年來智慧的結晶,而且隨著科技進步也日益成熟,以前需要用火煎煮,苦的難以入口,但現在已經大大改變烹煮及餵食方式,而且能在幼兒疾病的臨床治療和調養上收到不錯的效果,如何讓寶寶乖乖服用中藥,達到好的吸收效果呢?

牛奶(動物奶)不適合人類

2007年08月02日
公開
48

http//www.doctorhuang/....../... 一.動物出生後十分鐘,就可以隨母親四處遊走,人出生六個月後能坐得穩的沒幾個,請問人的骨骼與動物的有何不同,科學家們可否給個答案.那動物奶合乎人的需求嗎? 二.牛是寒性動物,食物入胃不易腐化,必須反芻才能化物,人類長期食用,把體質變寒,第一個問題就是胃的腐化功能不足,而造成胃弱,胃不能吸收完整的食物,必定缺營養,久了身體就變弱,而為衰弱性體質,容易生病. 三.羊是火性動物,大便堅硬成顆粒,人若久服,則大便不通,火性脹,破微血管,則大便下血,你認為好嗎? 四.牛無牙,用牛奶養的孩子,因缺少門牙生長的元素,所以容易門牙蛀壞,絶非過食甜品惹的禍. 五.牛奶中促進反芻的催吐質,嚴重傷害人的肝,所以幼兒容易吐奶,流口水,等肝傷到了,脾氣暴躁,人不易靜,且容易扭傷筋骨,最常見的是兩足痿軟,跑動時容易跌倒. 若以中醫的角度來看,胃不好,不能完全腐熟水榖,則口臭生焉,食物不能腐熟就無法吸收,人就越來越糟,所以寒性體質者,大都虛弱易生病,不能腐熟水榖就無法吸收,千萬不要落入營養學的錯誤觀念裡,營養再好,不能吸收也是白搭,別以為牛奶營養豐富,就認為是好的. 用補鈣的方式來強化骨骼,剛釨適得其反 一.人的骨骼中大部份是鈣質,但是鈣質的結合,却是靠膠質來結合,膠不足則接合不良,骨骼更是脆弱. 二.小孩子出生後,骨中大部份是膠質,所以柔軟無力無法坐立,他需要鈣來填補,才會硬化,所以奶中的鈣質佔相當高的比例,等到成年後,骨中鈣質充實,這時只能用少量的鈣來適應些許代謝之用,若鈣質太多,膠質相對的不足,反而造成脆化,如同牆壁不能勞固,絶非砂子不足,而是水泥不足,但是牆壁大部份的成分却是砂子. 三.小孩子跌倒沒事,因為骨中膠質多而有彈性,相對的老年人跌倒必出大事,因為骨中膠質不足而缺乏彈性,嚴重的因缺膠而脆化. 四.自從有高鈣奶粉上市後,玻璃娃娃也相繼出現,其因何在?豈是遺傳? 五.奶類是給小動物食用的,不足給成年人使用的,有哪一種動物,在牙齿長齊後,還在吃奶的,這有反天道.

兒童雞精

2007年07月22日
公開
66

許多家長會購買兒童雞精美小孩飲用,但消基會提醒,年紀太小的幼兒其實是不合適飲用雞精,因為年紀小的幼兒器官發育尚未成熟,若稍一不慎、攝取過量,長期下來易增加腎臟的負荷量;而幼兒的營養需求量較低,而雞精所提供的營養成份則過高,建議幼兒還是以均衡飲食為原則,一樣能讓幼兒吃得營養又健康。 最近有業者大打「兒童雞精」吸引買氣,不過消基會檢測發現,「兒童雞精」僅是多添加多種維他命,和一般雞精差不多。而且幼兒因器官發育未成熟,並不適合喝雞精,若飲用過量會增加腎臟負荷。 消基會強調,不只是幼兒不適合喝雞精,腎臟病、胃病、痛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喝過多也會加重病情,並呼籲民眾探病前想清楚所送的補品是否適合對方。 消基會針對市售十七種雞精進行抗生素檢測與標示調查,雖然均未驗出任何動物用藥,卻發現標榜為「兒童雞精」的「統一兒童蜂膠雞精」「白蘭氏兒童雞精」,其成分與一般雞精相較,僅分別多添加了枸杞萃取物,以及B1、B2、B6、B12、菸鹼醯胺等多種維他命。 消基會表示,上述的添加成分,其實是從一般食品就能攝取到,若要以此區隔成兒童飲用的雞精,毫無說服力,不明白該產品標榜為兒童雞精的標準為何?業者應向消費者說明清楚。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副教授蘭淑貞表示,雞精的含量以蛋白質為主,蛋白質攝取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影響鈣的保留,易造成骨質疏鬆;雞精中的鈉、鉀成分,很多疾病的患者都不適合;另外,小朋友還是應該從日常飲食,均衡攝取身體所需的營養。

餵高營養配方奶 寶寶未必頭好壯壯

2007年07月17日
公開
53

【記者張雅雯�報導】 「頭好壯壯」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因此容易對標榜高鐵又高鈣的配方奶粉心動,不過學者指出,嬰兒的消化能力有限,無法適應太高的營養素,而且,奶粉容易讓嬰兒飽足,導致整天昏睡,反而影響刺激腦部發育的機會,建議應該哺育母乳。 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助產研究所副教授郭素珍表示,配方奶粉不斷以「近似母乳成分」、「營養素更勝母乳」作為宣傳口號,她認為,奶粉的礦物質成分的確比母乳高,然而這些營養素卻超過嬰兒消化的容許量,甚至連腎臟都無法負荷,因此還沒利用到就被排泄出來,形同浪費;此外,留下的多半是容易被吸收的糖分,還會導致嬰兒發胖,未來還得費工夫減肥,得不償失。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2004年曾進行一項母乳哺育普查,參與計畫的郭素珍表示,按縣市人口比例進行電話訪查,共有1萬2000名媽媽受訪,發現嬰兒滿月時,純母乳哺育率還有33%、總哺育率也達54%,但是半年時,純母乳哺育率就滑落到13%,尤其在台北等都市地區,哺育率呈現大起大落,分析由於職場文化對哺乳依舊不夠友善,許多婦女一返回職場工作,很難維持哺育的習慣。 其實,母乳哺育已是國家政策,國健局規劃在孕婦健康手冊首頁中,增加母乳哺育的宣導,並積極推動「母嬰親善醫院」認證,今年起爭取透過保健經費,給予這些通過認證的醫院,每進行一次孕婦產檢,可以增加20點不浮動的點數;然而,根據統計,目前母嬰親善醫院還是以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涵蓋率較高,診所最不理想,全台有接生紀錄的300多家診所,只有4家提出申請。 甫以推廣母乳哺育獲參等衛生獎章的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號召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等醫療人員成立「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她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六個月前嬰兒應該接受純母乳哺育,之後添加適當以及安全的副食品,可以持續哺乳到2歲或2歲以上。她指出這些觀念,將是學會推廣的目標。 【2006/04/09 民生報】 @ http://udn.com

吃蛋黃到底好還是不好?

2007年04月16日
公開
42

蛋黃這種食品,本來就因為高膽固醇而受到歧視;添加蘇丹紅的鴨蛋黃,更是讓人們對於“蛋黃”這種食品產生了空前的疑慮。即便是熱愛蛋黃的消費者,在紅色蛋黃成為洪水猛獸之後,在挑選禽蛋的時候,也突然感覺到不知所措。 **蛋黃 蛋白 營養大PK ** 正常的蛋黃裏,究竟含有什麼成份呢?它的顏色又是哪里來的呢? 原來,蛋黃的主要成分,是17.5%的蛋白質,32.5%的脂肪,還有大約48.0%的水和2%的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等微量成分。 人們多以為雞蛋當中的蛋白質集中在蛋白當中,實際上,蛋清的蛋白質含量僅有11%左右,水分卻佔88%之多。而脂肪,也是扎扎實實地集中在蛋黃部分,蛋清的脂肪含量僅有0.2%。蛋黃中的脂肪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其中一半以上正是橄欖油當中的主要成分——油酸,對預防心臟病有益。 **蛋黃富含各種維生素** 若論維生素,毫無疑問,它們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蛋黃當中。蛋黃中有寶貴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還有維生素E和維生素K。這些都是“脂溶性維生素”,在蛋清當中根本沒有它們的痕跡。就算是水溶性的維生素B族,也佔絕大多數存在於蛋黃當中。實際上,雞場蛋的蛋黃中那種淺黃的顏色,有一部分就來自於核黃素的顏色,而核黃素就是維生素B2,它可以預防嘴角開裂、舌炎、嘴唇疼痛開裂等常見病痛。 **蛋黃富含各種微量元素 ** 各種微量元素呢?也一樣集中在蛋黃當中。蛋黃中有大量的磷,還有不少的鐵。儘管蛋黃中的鐵吸收率比較低,對於不能吃肉類的嬰兒來說,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雞蛋中所有的卵磷脂均來自蛋黃,而卵磷脂可以提供膽鹼,幫助合成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乙

過敏食物大彙總

2007年02月26日
公開
44

滿月後開始有以下明顯的症狀,就要懷疑寶寶是過敏兒 1.呼吸道:打噴嚏、鼻塞、喘鳴、久咳 2.皮膚:乾燥、濕疹、異位性皮膚炎 3.腸胃道:脹氣、腹絞痛、食欲不振、夜哭、嘔吐、腹瀉、便秘 4.初生時胎兒臍帶血IgE>1.0mg/dl ~過敏体質與遺傳有關~ 1.父母親之一有過敏疾病-過敏兒的機率:1/3 2.父母親雙方有過敏疾病-過敏兒的機率:2/3 3.第一胎是過敏兒、第二胎是過敏兒的機率:100% ~過敏體質與環境有關~ 過渡工業化的結果,過敏兒比率由1992年的10%增至2002年的20% 如何降低下一胎過敏兒機率 懷孕七週以上禁食:牛奶、蛋、花生、巧克力、有殼海鮮、禁止抽煙、多喝益生菌 ~如何餵食過敏兒~ 產婦禁食:牛奶、蛋、花生、巧克力、有殼海鮮、多喝益生菌 六個月以上才能添加副食品,每星期一種循序漸進 低過敏食物 奶類-母奶、水解蛋白配方奶 五穀類-米飯、米粉、米精、燕麥 蔬菜類-胡蘿蔔、花椰菜、南瓜、地瓜、芋泥、萵苣、蘆筍、甜菜 水果類-蘋果、梨子、酪梨、木瓜、小紅莓、水蜜桃、葡萄、香蕉、杏桃 蛋白類-雞肉、羊肉 食用油-亞麻仁油、芥花油、葵花油 其他-葡萄乾、蜂蜜 應避免食物 奶類-一般配方奶 五穀類-麥粉、麥精 蔬菜類-豌豆、芹菜、大豆、玉米、花生、香菇、竹筍、殘留農藥的青菜 水果類-柑橘類、奇異果、草莓、椰子、蕃茄 蛋白類-蛋白、有殼海鮮(蝦、蟹等)、不新鮮的魚、黃豆製品、豬肉、乳製品 食用油-花生油 其他-含咖啡因(巧克力、咖啡、可可、茶、可樂)、堅果類、醬果類、 芥末、酵母、人工食品添加物(人工色素、防腐劑、香料、黃色布丁、黃色糖果、五香豆干等)、含酒精飲料或食物。

過敏寶寶 吃母乳,更要重視副食品

2007年02月26日
公開
44

過敏寶寶 吃母乳,更要重視副食品 六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好是吃母乳,比較不會出現過敏反應,六個以後則要謹慎添加副食品,建議家長建立一本「飲食紀錄表」,為寶寶的飲食健康做好把關工作。 文�顏宏融 若家族中確實有過敏體質,那麼從寶寶一生下來,就要開始照顧寶寶的體質。六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好的天然食品就是母乳,寶寶可以從母乳中攝取到配方奶粉無法取代的母體免疫球蛋白。 根據Van Odijk學者在二○○三年「過敏雜誌」的大型研究顯示,在六個月內哺育母乳的寶寶的確比較不會產生過敏反應,提早攝取固體食物的寶寶,產生氣喘與濕疹的機會要高於哺育母乳的寶寶。所以副食品的添加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要按照以下原則來添加副食品: ●無論是否為過敏寶寶,每一至二週添加一種新食物,例如剛開始給嬰兒米粉,就不要同時也添加蘋果泥,並且要從少量開始,每天逐漸增加次數及食用量,將來一旦有過敏反應時,才能很快找出對那些食物過敏。 ●在替過敏寶寶添加副食品時,要比一般寶寶更謹慎,一般家長會在四到六個月大給寶寶副食品,但此時也是厭奶期發生的時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最好是在六個月大再開始給予副食品。 如果在餵過敏寶寶副食品時,孩子出現過敏症狀,如容易腹瀉、嘔吐,或是出疹子,就要延後添加副食品的時間,至少經過一到兩個月,等腸道功能恢復後,再重新開始給予。 ●有的食物容易引起過敏,要特別小心給予,例如麥粉應至少等到六個月大時再開始吃;蛋黃約在七個月大時添加,全蛋則等到十個月大後再添加。 如果家族中有過敏體質,則麥粉及全蛋應更晚些添加,甚至到一歲以後再考慮添加。至於堅果果仁類、帶殼的海鮮更應該盡量避免。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增加的食物種類也越來越多,「飲食紀錄表」可以讓過敏食物無所遁形。建議家長建立一本「飲食紀錄表」,把已知會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會發生的症狀寫在第一頁,然後就像流水帳一樣,記錄寶寶的食物,並填上日期,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下體重。 有時,輕微腹瀉或吸收不良造成的體重減輕,也有可能是食物過敏,雖然這種記錄很費工夫,但是對於容易有食物過敏的高危險群來說,萬一發生過敏反應,就能很快找出過敏元兇。 調味料也可能是過敏的元兇,例如有的寶寶會對味精過敏,若調味料加太多,可能會造成寶寶口味太重,而出現挑食現象。所以建議不要加太多調味料,且加熱熟食會破壞蛋白質的結構,較不會引起過敏,所以記得食物要煮熟。 (本文作者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兒科主治醫師)

不要將嬰兒米粉、麥粉放在奶瓶裡吸食

2007年01月17日
公開
44

不要將嬰兒米粉、麥粉放在奶瓶裡吸食 到了五、六個月大,一般家長都會開始購買米粉、麥粉(有人是以米磨細成米仔麩),加在奶瓶裡,以便讓嬰兒「能吃飽一點」。確實,這時候嬰兒腸胃系統的一些消化酵素(如澱粉酵素)已成熟,可以開始適應穀類做為副食品。不過這樣做是不適當的。 吃副食品主要是為了做斷奶的準備。斷奶的意義是逐漸由純液體變成固體、由奶水變成多元化食品、由吸吮變成咬嚼、由奶瓶變成湯匙筷子、由每日五次奶水變成周歲後的一兩次。米、麥粉是已添加不少營養成份的西方式現成食品(加水可食),等於是台灣的稀飯形式。我們看到國外的家長如將稀飯放在奶瓶餵小孩,一定覺得好笑,國外的人看到我們把米粉、麥粉放在奶瓶餵,也必覺得好笑。 將米粉、麥粉放在奶瓶,太少沒有意義,太多則不易吸吮,有時因此太用力而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如長期以奶瓶吸食米麥粉,更無法戒掉用奶瓶習慣,而種下將來奶瓶性蛀牙原因。應該是選一餐的奶水,先倒出一些放在碗裡,加適量米(麥)粉,攪成糊狀,以湯匙試餵完,奶瓶剩下的奶還是以吸食方式。當嬰兒逐日適應吃奶米糊,且份量增加後,整瓶奶都可倒入碗裡,以後就可直接吃一碗奶米糊,而少用一次奶瓶了,如此才能慢慢戒斷奶瓶。(王英明) 一線醫生 �張之琪 採訪諮詢�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當寶寶不太愛喝奶時,許多媽咪都會擔心寶寶是否發育不良?其實,只要能正確添加副食品,並選擇適合寶寶體質所需的副食品時,保證您的寶寶長得高又壯,從此毋須擔心寶寶的厭奶問題了!一般來說,新生兒從出生至4個月大,都是以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為主。一方面是寶寶4個月大時,運動神經及腸道消化器官已逐漸發育完成;另一方面是寶寶因長期吸食母乳或嬰兒配方奶,而開始出現「厭奶」現象。添加副食品的重要性根據新光醫院小兒腸胃暨營養科劉明發主治醫師表示,當寶寶出現厭奶時,爸媽即應為寶寶慢慢添加副食品,尤其喝母乳的寶寶更加需要。因為母乳中所含鐵元素,會在4個月後較為缺乏,這時寶寶就要從副食品中來吸收奶類所欠缺的營養素。由於此時也是寶寶飲食上的轉換期,所以,爸媽也要開始訓練寶寶的咀嚼及吞嚥能力,以增強及刺激腦部發育。 3大添加階段當爸媽開始為寶寶添加副食品時,應視每個寶寶的不同體質及吸收程度來添加。除了添加副食品的方式要正確外,爸媽還應依照寶寶各個不同月齡,階段性地為寶寶添加最簡單又最能讓寶寶消化的食材,在眾多副食品中,以嬰兒米粉/ 麥粉,成長麥粉最為簡單方便,並能提供寶寶所需的營養。第1階段(4-6個月大)寶寶4個月大時,若出現厭奶現象,爸媽可為寶寶額外添加嬰兒米粉(或米餅)或稀釋果汁等副食品,但以米粉最不易引起寶寶過敏,故嬰兒米粉最適合作為寶寶的第一口副食品,等寶寶適應後即可讓寶寶嘗試純榖類麥粉。第2階段(6-9個月大)寶寶6個月大時,爸媽可添加不同口味的嬰兒麥粉,也可自行製做米湯來餵寶寶食用。剛開始時,以選擇單一口味的嬰兒麥粉為原則,例如蘋果/梨子或簡單的蔬菜類,接著再讓寶寶嘗試多樣的蔬果麥粉。另外,為了讓寶寶更適應未來的食物組合,則可餵寶寶一些肉類的口味麥粉,例如

六個月內嬰兒不宜提供母乳以外飲品。

2007年01月08日
公開
41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助產所副教授郭素珍今天建議,儘量餵食母乳情況下,對剛出生的嬰兒加餵配方奶 (奶粉)、糖水和水等皆會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六個月內嬰兒不宜提供母乳以外飲品。 衛生署國民健保局下午舉行支持母乳哺育--北中南三地連線宣誓記者會,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助產所副教授郭素珍會中指出,剛出生嬰兒胃容量只有五至十五CC,母乳初乳量一天約三十至一百CC,所以純哺育母乳絕對足夠寶寶所需,正常哺乳母親每天乳汁產生量會逐漸增加,到第五天可增加至每天五百CC,三至五個月時每天有七百五十至八百CC。 她說,母親初乳所含養分完全可滿足寶寶需要,後來成熟乳也足夠寶寶所需,對剛出生的嬰兒加餵配方奶(牛奶)、糖水和水等會造成不良影響,如使用配方奶會減低寶寶吸吮母乳的慾望,以及母親的乳房腫脹,建議寶寶六個月以前不提供母乳以外的任何飲品。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有足夠攝取量?郭素珍指出,可由嬰兒的排便次數及體重增加判斷;以體重判斷而言,寶寶出生後會有正常的生理性體重減輕,兩週之內逐漸恢復到正常體重,前三個月每週增加一百二十公克以上,即可確定吃到足夠乳汁。 國民健康局也指出,餵食嬰兒配方奶可能增加嬰兒期的急性腹瀉、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對於日後的過敏性疾病、肥胖及心血管疾病也有增加危險性;此外,沒有哺餵母乳的婦女子宮和身材恢復較慢,日後得卵巢癌和乳癌的機會也會增加,所以國際上倡導純母乳哺育以六個月為黃金標準,之後在正確副食品搭配下,應該持續母乳哺育到二年甚至更久。

BB減敏第一步.從榖類開始

2007年01月08日
公開
41

BB減敏第一步.從榖類開始 文�張玉玲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鍾敏玲 過敏體質寶寶在六個月之後,就可以開始餵食副食品了!為避免寶寶產生過敏的現象,可以先從米粉開始添加,並且視寶寶實際狀況,在份量上逐漸增加。 一般寶寶在四個月後就可以添加副食品,過敏體質寶寶最好在六個月後再開始。一歲之前的副食品,不要添加任何的調味料(鹽、味精),因為寶寶腎臟功能尚未完全,添加調味料只會造成寶寶的腎臟負擔。 過敏原因 寶寶對副食品產生過敏反應,絕大部分是因為體質的關係,尤其是「遺傳」佔最大的因素,如果寶寶的父母親其中一方有過敏體質,那麼就更容易將這種體質,遺傳給寶寶。至於一些常見對灰塵、塵滿、氣候、溫度......等過敏現象,由於是外在環境因素的關係,所以很少會反應在食品上。 副食品的餵食方式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鍾敏玲建議,過敏體質寶寶在開始餵食副食品時,可以先讓寶寶嘗試一點點,看看寶寶會不會產生過敏的反應。如果不知道寶寶對什麼食物會產生過敏,媽媽可以用多種方法去試,在食物份量上從少到多,以漸進的方式餵食。 若確定父母親對某種食物會有過敏的反應,在餵食寶寶時,就應該避免這方面的食物。此外,有些媽媽會以雞蛋做為副食品添加物,最好先從蛋黃開始嘗試,因為蛋白內含有「免疫球蛋白」,容易讓寶寶產生過敏現象。不過,這要看寶寶的個人體質,不一定每個寶寶吃了蛋白就會有過敏的反應。 從穀類開始 擔心家中的小寶貝對副食品產生過敏,媽媽可以先從穀類(米粉、麥粉)開始添加,尤其是米粉優先於麥粉,原因是麥粉含麩質成分,比米粉更容易引起一些過敏原。 以米粉為副食品,可以先添加在牛奶中,一次的份量約半匙或一匙,視寶寶的實際吸收狀況,做份量上的增加。四到六個月的寶寶,其實牙齒還沒有完全長好,所以媽媽在餵副食品時,無法一次給很多的量。 份量與餵食次數的拿捏 第一次添加副食品,在份量上一天可添加二∼三次,如果試了一、二天後寶寶沒有過敏的反應,第三天可以再加量。每次加量都維持二∼三天的觀察期,觀察寶寶的消化、排便是否正常,以及有沒有出現拉肚子、皮膚出疹......等過敏反應。 選擇副食品應注意事項 過敏體質寶寶在副食品選擇上,要特別注意的事項,除了之前提到以穀類開始添加之外,也可以將新鮮水果磨成水果泥的方式,做為副食品來源。一般在四個月後,就可添加副食品。不過,有過敏體質的寶寶,最好先餵食母奶或六個月牛奶之後,再慢慢開始嘗試副食品。 為何比一般寶寶餵食時間晚?鍾敏玲營養師表示,因為過敏體質寶寶開始嘗試副食品,最好是在寶寶腸胃機能發展健全一些,身體抵抗力比較好的時候,再添加自然的食物。如果寶寶的吸收或整體免疫功能,都還不是很完善時,一下子添加一些自然的食物,可能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反應,因此,媽媽們可能要多留心一點。 至於寶寶嘗試副食品的原則,不要一天當中嘗試好幾種食物,如果今天開始嘗試米粉,最好先持續三天,等到寶寶沒有出現過敏反應,或是腸胃不適的現象,再換另一種食物嘗試,更換的次數不要過於頻繁。等到寶寶八、九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餵食混合性食物(例如:肉粥),幾乎和大人的食物有點類似了。

營養的攝取與餵食的時間

2007年01月08日
公開
53

營養的攝取與餵食的時間 營養的攝取當六個月後的寶寶開始添加副食品,為了抵抗過敏原,應該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因此,六個月後可以添加水果當成副食品,讓寶寶的腸胃逐漸適應。如果怕寶寶營養攝取不足,可以選擇液狀維生素做補充,以滴的方式,將維生素加入牛奶或開水中讓寶寶食用。至於錠狀維生素,小寶寶無法吞食,所以媽媽可以將錠狀維生素磨成粉狀,再加入牛奶或開水。想以水果泥做為寶寶的副食品,剛開始可以選擇蘋果或其他水份較多的水果,打成泥狀讓寶寶食用。如果要餵食果汁,在食用之前要先稀釋,水與果汁的比例為1:1,不能一下子給全濃度的果汁,因為全濃度的果汁對小寶寶來說太甜了。 兩餐之間的餵食 媽媽要在什麼時間餵食寶寶副食品?鍾敏玲營養師建議,可以選擇在兩餐之間,四、五個月的寶寶一次可以喝到100∼200cc,一天大約吃個一∼二次,如果小寶寶不會產生嘔吐或過敏的反應,餵食的份量就可以視情況逐漸增加。 四個月寶寶雖然開始吃副食品,但是他的舌頭只有前後蠕動,因此適合用吸的方式。六個月以後的寶寶,可以用湯匙餵食,試著讓他慢慢用嘴巴咀嚼食物。 常見寶寶的過敏反應一般過敏體質寶寶對食物產生過敏的反應,最常見的是皮膚與腸胃發生狀況。在餵食副食品之後,媽媽一旦發現寶寶皮膚出現疹子,或是出現嘔吐、腹瀉的情形,寶寶可能對此食物產生過敏。 嘗試副食品時,注意寶寶是否有脹氣或腹瀉,如果「有」,媽媽餵食這種副食品的量要再減少,如果減少後,仍會造成寶寶身體的不適,可能這類型的食物並不適用,需再嘗試其他類型的副食品。 哺餵母乳增加抵抗力 有時寶寶產生嘔吐或腹瀉,不一定全是對副食品產生過敏,有時候因為媽媽調奶的濃度不對,也會造成寶寶腹瀉的現象。如果想讓小寶寶有較強的抵抗力,而且不容易過敏,媽媽可以試著哺餵母乳,增加寶寶抗敏能力。 懷孕媽媽應注意事項 雖然過敏體質寶寶大部分原因來自於遺傳,不過孕婦在懷孕期間,也儘量避免海鮮類的食物,因為海鮮裡含「組織胺」的成分高,容易引起過敏的反應。 有網路上傳言:媽媽要避免食用牛奶和雞蛋,這方面鍾敏玲營養師持保留態度,鍾敏玲認為:雞蛋是優質的蛋白質,而牛奶是鈣質攝取的最佳來源,除非媽媽對牛奶過敏,不然就以豆漿取代牛奶。 餵食副食品須知媽媽餵食寶寶副食品,要從少量和稀釋開始餵食,讓寶寶腸胃習慣副食品添加物,並且適時觀察有無過敏反應,讓副食品添加的營養成分,能夠完全消化吸收。

尊重寶寶個別差異

2007年01月08日
公開
53

尊重寶寶個別差異 對媽媽們而言,寶寶副食品什麼時候開始好呢?讓寶寶吃些什麼好呢?是個頗為難的大問題。依寶寶的月齡不同,提供寶寶副食品餵食建議是概括性的標準,並非照著此一計劃表進行不可。重要原則是千萬不可勉強,例如接受度較高的嬰兒,可能會進行的比計劃表快,而且量也會較多。相反的,成長較慢的寶寶,雖月齡已超過了,但可能副食品餵食會稍慢一些,而且份量也較少,甚至有時還有反覆無常及倒退的現象。 媽媽們應瞭解此一時期的成長慢,並不一定與將來的成長一致。因此無論寶寶如何表現,到某個時候都會到達能吃一般食物的階段與能力。不要認為副食品餵食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設計,也不必為份量足夠與否而感到焦慮。應以輕鬆的心情,享受與寶寶溝通的餵食樂趣。 配合寶寶副食品餵食的時機 一般來說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時間是出生後4-5個月(體重約6-7公斤時)。但是,這只是個一般情況。成長較快的嬰兒,有時會早些超過7公斤。相反的,早產兒要達到7公斤的話,則有時需要到七、八個月以上。 此時要仔細的觀察寶寶的表現,若出現對大人吃東西表示關心,而且會伸出手想拿,嘴巴也不停動且會流口水等現象時,就是可以開始進行副食品餵食的訊號了。 首先使寶寶適應湯匙餵食 一但觀察到可開始進行副食品餵食的訊號後,最初製作比配方奶粉稍微稠狀的榖類食物,先用湯匙杓一口試著送入寶寶嘴裡。由於寶寶出生後初次接觸固體食物,所以會乖乖接受的機會不大。大多數的寶寶對初次與湯匙的接觸,通常會因害怕而拒絕的。對月齡較小的寶寶而言(4個月以前),因用舌頭把東西推出的反應還存在著,所以較無法順利的進行斷乳食物的步驟。 若遭遇此一情況,便不要再強迫寶寶進食,隔天可以再試一次。若還是失敗的話,則可間隔數天後再試。若能夠有耐性的重覆餵食,最終寶寶仍會接受的。在這段訓練期間中,可以把不同形狀及顏色的湯匙當作玩具給寶寶,也可讓寶寶握握它或將它放入嘴裡,就可習慣對湯匙的接觸。 寶寶的初期咀嚼需要多次反覆練習 媽媽們常會發現,當將固體食物拿近寶寶嘴巴時,會發出很高興的聲音。但並不是每次餵食都能順利進行的,有時看寶寶高興的表情,好似應該會把東西吃進的,但是接下來卻又拒絕,或甚至將東西從嘴巴裡推出或吐出(稱之為排出反射extrusion reflex),有時還會突然大哭。有些媽媽或保母會強迫把食物硬塞入寶寶嘴巴裡,這當然是不對的,因為寶寶也有情緒不好或食慾不佳的時候。不管在任何情況下,請千萬別強迫寶寶進食,等待下一次的副食品餵食再嘗試看看吧。 ◆醫師的建議與叮嚀 看過了本單元後,媽媽們必定可以充分了解給予寶寶副食品的種種重要觀念與實際做法。請堅持給予寶寶吃的權利(除非有特殊的身體疾病,在經醫師詳細檢查後,認為不適合給予副食品);而且應該使用正確的餵食方法,不要受廠商或是左右親友之影響,反而給了寶寶錯誤的示範,其實反而剝奪了寶寶咀嚼的初期訓練。另外,也要仔細評估,並且均衡奶品及副食品的食用次數及份量,千萬不要勉強,而要順勢引導。最後,希望有心的媽媽們都可以最大的耐心與信心,樂觀的期待寶寶最愉快的副食品餵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