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miya

日期

#Tag

如何教出雙語寶寶

2009年03月25日
公開
10

經常有媽媽問到什麼時候開始教寶寶英語,要怎樣教。雙語養育的關鍵就在於堅持! 英語受到眾多家長的青睞,因為英語是很重要的工具,掌握了英語,就是掌握了一項利器,對寶寶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非常有幫助。 其實,雙語養育在全世界來說並不罕見,很多家庭都是雙語家庭,寶寶自然也就成了雙語人。雖然他們的語言可能是英語加法語,英語加日語,或者英語加德語,甚至多語,但是雙語養育的經驗卻是相同的。現在,國內也有很多媽媽實施雙語養育,讓寶寶從小就受到英語環境的薰陶,培養良好的語感。 強調雙語養育非教育 這裡是強調雙語養育,而非雙語教育,就是側重在家庭中讓寶寶接觸英語,在寶寶學習語言能力最強的幼年時期,給他除中文以外其他語言的薰陶,讓寶寶在潛移默化、自然而然的環境裡接觸英語、喜歡英語、學習英語。這個學習的過程和將來寶寶入學後再學習英語大不相同。 在家庭中學習英語,接觸的概念、辭彙和句子都是和具體的事物、情境聯繫在一起的,可以在問候、穿衣、用餐、安全、娛樂、遊戲、入睡、禮儀、交通、購物、假日等話題中貫穿,寶寶在輕鬆、遊戲的狀態下接受英語的薰陶。而在課堂中進行英語學習,寶寶受到更多的壓力,會有更多的焦慮,效果往往並不理想。 不要給太多的壓力 興趣是促使我們學習的一大動力,如果家長能陪著小朋友們一起聽英語錄音帶,可使他們興趣高昂。父母在教寶寶的時候,千萬不要給寶寶太多的壓力,因為這樣會使寶寶覺得枯燥無味,進而影響寶寶學習的興趣。可以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寶寶在歡樂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 千萬不要打擊他們的信心,以免他們從此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或甚至於視為畏途。當寶寶表達自己的意思時,要耐心地傾聽,不要責怪或者取笑他,要告訴寶寶慢慢地講,不要著急,鼓勵寶寶多發言。 父母需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因為寶寶時刻在模仿你!在我們教寶寶中文的時候其實也是如此。我們不會因為寶寶不會說話就不說話給他聽,正是因為寶寶處在不斷地語言刺激中,不斷地積累,才會說話,從一個詞到簡單的句子,再到複雜的表達。 案例:大禹的日常學習方式 大禹的媽媽由於工作語言是英語,平常經常用英語和大禹對話。現在,大禹三歲了,能聽懂比較複雜的語句。例如看見小羊,大禹媽媽問「In teletubby land,there was also a little lamb,but he was not happy,why?」大禹會用中文回答:「因為他沒有朋友。」媽媽表示,她的經驗是:一是創造場景,二是觀察他的反應。創造場景就是例如在削蘋果皮的時候,你說「Mom’s peeling the apple for you.」比你單純教一個「apple」或者動詞「peel」要好理解多了,並且我會努力地做手勢,像對老外說中文一樣,連說帶比劃地,做「peel」的動作。觀察反應就是看寶寶到底是不是理解,如果他理解了peel the apple是削皮,會有相對的反應,例如說「啊,這個皮好長」或者「謝謝媽媽」之類的話;如果沒理解,他會茫然地傻望著,或者不理媽媽,那就要降低難度,或者夾雜一些中文,我會改成「媽媽在peel apple」之類的。 由於缺乏語言環境,大多時候大禹還是用中文和媽媽聊天,但是大禹媽媽覺得這樣沒有關係,關鍵是給寶寶培養語感,等寶寶再大一些,肯定可以說出流利的英語。她還提醒:堅持給寶寶講英語,不要管寶寶有沒有在聽,聽懂了沒有,跟不跟得上,寶寶的接受能力超乎大人的想像。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以前教給寶寶的他都會了。 Q:寶寶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英語? A:擁護雙語養育的家長一緻贊成越早越好。寶寶小的時候,大腦印象的功能特別強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優勢會漸漸消失殆盡。所以,趁著寶寶小的時候實施雙語養育,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另外一個語言環境裡,寶寶總是比大人會更快地掌握當地的語言,更容易融入環境。 Q:怎樣的家庭可以實施雙語養育呢? A:父母中有一方的母語是英語或者其他語言的最好,如果父母的母語都是中文,但是熟悉英語,也可以進行雙語養育。用英語給寶寶進行日常對話,給寶寶看英文光碟,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穫。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準備一下,把日常要用的英語辭彙稍加整理,以便臨戰時使用。如果想不起來,也可以用其他的詞解釋一下,然後趕緊翻詞典。和寶寶對話的過程中,也是父母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程度的過程。 Q:父母的口音不好有沒有影響? A:看了幾個給寶寶實施雙語養育家庭的成功例子,就會釋然了。畢竟,各種語言都有口音的問題,但隻要不影響溝通,就不用太擔心,就像外國人學中文,我們一聽就覺得怪腔怪調,但並不影響溝通。 Q:實施雙語養育時應該注意什麼? A:和新加坡的朋友交流,他們是典型的雙語養育,不同的是英語是他們的主要語言,中文位居第二。在家中,朋友和她的女兒完全用中文,以確保會使用中文。同樣,我們在實施雙語養育的時候,也要確保英語的使用。最好是父母有一方能每天對寶寶說一段時間的英語。一開始的時候可以時間短一些,從最簡單的日常會話入手,然後慢慢延長時間。關鍵是父母要堅持。和寶寶英語對話的時候,也鼓勵寶寶用英語回答,消除寶寶說英語的羞怯感。

我來過 我愛過

2009年03月20日
公開
3

我來過 我愛過-悼念清華大學學生葉昊定 【陳海珊】 2009/03/04 本文的葉昊定同學, 今年2月23日在清華大學體育館內撿球時被意外電死, 本文作者陳海珊是葉同學於花蓮海星高中就讀時的老師, 本來這是一篇家人朋友之間的追悼文章, 葉同學的母親希望透過媒體刊登, 也許可以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生命的可貴, 因此由聯合新聞網轉載發表此文。 ************************************************** 98年2月23日星期一,今天開學了。下午練球,梅竹賽看我的。 今天下午3點多鐘,室內體育館練球,三對三鬥牛真愉快,流汗過癮,像是一掃過年的多餘體重。 下午4點20分前,一個界外球滾到牆旁的椅子下,我去撿球。嗯!好小的狹縫喔! 下午4點20分………………… 你好,我是葉昊定,今年20歲,嚴肅的說,我將永遠是20歲了。 這種話像某明星的答案,為我來說是「我來過、我愛過」的終點。 如果你要問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其實就像是我20歲的生命,真的,我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我就與你們天人永隔了,似乎是國中、高中時, 生命教育老師說的: 死亡的腳步,總是在你措手不及時,來到你跟前,在你還沒看清它之前,就已把你籠罩。 (現在很多人經歷這種痛) 喂!我想要告訴大家一些我想說的事。 媽媽,對不起! 爸爸走的時候,我看到您的痛, 而我又讓您更痛更痛的傷心了,這是我最最最放心不下的。 其實媽媽,您常常希望我開心,好像孩子開心了,您就會開心; 而我也常常希望您開開心心的, 因為您是我最摯愛的母親,看到您平安、開心,我也就放心了。 我們常常要讓對方開心而犧牲自己,對方又不肯對方的犧牲,而想犧牲自己; 就好像變賣頭髮買丈夫錶鏈的妻子, 和賣了金錶買象牙髮簪的丈夫一樣, 看似一種失去的遺憾,卻成就無形而滿滿的愛。 媽媽您和我之間就是如此,如今我已不再痛苦。 為此,我親愛的母親,您將要思念我,直到您和我見面之日, 但我的平安,我在主內生命的平安,將和您一起思念著20歲的昊定。 還有我親愛的妹妹,我還有一些念力,我願意把全部的念力放在你身上, 我心疼你小小年紀要承受父親突然過世, 五年後哥哥又意外死亡,你好有個性, 我擔心你想取代哥哥而把自己ㄍ一ㄣ的太酷,反而失去自己原本生命的樣貌。 我要祝福你在生活中永遠記得有愛和信仰。 親愛的同學們,其實在我火化之日,正是清大梅竹賽的開始, 面對一大群清大和交大的學生而言, 我的死亡只是一個報上的新聞事件而已, 世界不會因為一個「他」死了而有改變的, 但對你們而言,我們曾經一起打球,一起做科展,一起演英語話劇,聖歌比賽, 許多mans talk,在你們心中的葉昊定突然死去, 我想這一定嚇壞大家了(關於這一點,我有一點樂!想像我頑皮偷笑的表情)! 我不想叫你們「把我的那一份一起活」的這種屁話, 我只想告訴你們「活好」自己那一份就好了。 就像許多清大學生一樣,對他們而言,我只是「他死了」。 對你們而言是「葉昊定,你死了」, 有人會記得我,也有人可能五年、十年後就漸漸淡忘我了, 別難過;別自責,如果你忘了我,只因為我不夠,不夠照顧和關心你吧! 不論如何,謝謝你們來送別我, 如果我有時有一些「白目」的地方,多包涵了。 你問我說我有沒有遺憾…… 我有耶! 我有一個遺憾, 我不遺憾沒去歐洲,我也不遺憾沒吃過頂級牛排, 我卻遺憾年輕的我受盡家人的疼愛,老師的照顧, 我在清大大二,我還想唸碩士、博士, 但我最大的遺憾是我想我可以是一個造福社會,為社會有貢獻的人, 可惜,我才大二,受人點滴在心頭,卻還沒回饋社會就已失去生命了。 這樣的遺憾若能與你分享, 我想應該是: 「不論你是幾歲,你都能分享幾歲的生命。」 8歲,就用8歲的能力愛四周的人, 20歲就用20歲的熱情關心社會和四周的朋友。 賺錢和地位都不能永活在朋友心中,唯有愛是天人永隔後的唯一橋樑。 你說我會不會埋怨或是責怪誰嗎? 我很想這樣,但是我多年的教養,已教導我認識生命的所有變化, 從阿根廷到台灣,父親的過世, 喜歡班上的女生,可惜她對我沒意思, 真的,我不會埋怨誰, 尤其當我生活在信仰中,我就更不想去責怪了。 只是,我想說, 任何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定要完全的盡責, 一個不在意,一個無所謂,就危害了一個人的生命,就傷害一個家庭, 如果清大的工作人員可以檢查每一個小細節, 如果他們在接獲學生通知時,可以在意並且去修復, 我就會在球場上繼續投籃,我也會快樂的分享生命,我也會…… 不說了,我現在希望每一個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 珍惜別人的生命,敬業的完成每一份工作的「在意」。 我不知道自己活著時是怎樣的一個人, 我肯定絕對不是一個活的死人, 因為我好熱愛清大的學習生活,我愛我的朋友,我愛籃球。 如今我死了,我真的渴望永遠活在大家心中。 嗨!你會記得我的什麼呢? 我的歌聲、 我黑黑的皮膚、帥帥的臉龐、 我耍寶的笑容、 還是我對生活的認真, 我不知道耶! 我實在只想大家記得我,因為我活過,我愛過。 最後,我謝謝大家愛我。 如果我們有一些誤會、不愉快,請原諒我。 這個舞台我已成功演出,再會了。

傑出父母只做三件事

2009年03月17日
公開
5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 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 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 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 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 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於“定位”: ◆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 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心需求, 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 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註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 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制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 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欲的通道。 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 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快樂學習

2009年03月11日
公開
6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理論:遊戲具有治療的價值,能幫助個體在發展過程中調節受挫經驗,及增加對環境、情緒的控制能力。當兒童參與休閒活動或遊戲,可增加自我尊重及情緒的穩定性。此外,兒童透過遊戲,最能夠輕鬆的學習到合作、競爭、持續力、彈性等能力。主張人生而平等的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也說過,「遊戲場所學到的功課,遠勝於教室。」 「孩子的天性都愛玩,沒有孩子會對遊戲適應不良。」吳望如認為這可以是學習最好的起點。 「不是『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而是『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快樂學習』。如果一開始他就覺得學習很痛苦,可能拚到後來後繼無力,不會終身學習。」他說。 (節錄商業周刊 第1109期) ---------------------------------------------- 遊戲就是學習 而且是無壓力快樂的學習 這樣的學習可以讓孩子培養主動學習的自信心 所以小魚老師一再苦口婆心的呼籲家長們 放下您們的虛榮心讓孩子真正快樂學習 不要讓孩子學你想要他學的 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愛的課程與遊戲來學習 也許只是在家裡做遊戲 孩子們依然可以選擇自己愛的遊戲進行操作 用孩子們的世界裡的方法進行遊戲規則 孩子的天真 孩子的創意 孩子的快樂 由此而生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有時候不要干預 只要在一旁觀看 您們將會發現 孩子的遊戲方法很可愛很有創意 不是『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而是『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快樂學習』。 這樣 孩子才可能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自學能力與自信心 孩子才能在未來的日子裡 靠自己的力量 作良好的學習 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快樂學習 真的很重要 不一定要贏 不一定要比較 更不一定要跟別人一樣 選擇孩子真正喜愛的課程 比選擇父母認為重要的課程還要重要 選擇適合孩子的年齡與喜好 比超齡或符合升學的課程 還要重要 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孩子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孩子們的一生將會不斷的自我成長與進步 不畏懼的勇往直前 邁向學習新知的旅程 所以慎選孩子的第一堂課 第一位老師 不要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充滿了畏懼與挫折 這點也真的很重要 即使在家作遊戲 不要說孩子做錯了 要多鼓勵他 正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 所以孩子可以有屬於自己的方式 每個方式對孩子而言都是探索的過程 都很棒 很值得鼓勵 親愛的家長們 您們都很辛苦的養育孩子用心的栽培孩子 不過更要記取這句話 不是『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而是『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快樂學習』。 幫助您的孩子在幼小的年紀裡快樂而有自信的學習喔 加油 讓我們一起勉勵 小魚老師育兒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