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HE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成為養育孩子的高手

2006年12月14日
公開
9

幾句簡單關鍵語,即成為養育孩子的高手 1.母親良好的形象可以造成好的結果。 2.母親應過充實愉快的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形象。 3.在日常生活中,以充分的自信向自己說以上的關鍵語。 (1)「養育子女時,我要保持冷靜、不心焦」。 (2)「我會成為教育孩子的專家,我要不斷地努力」。 (3)「我的孩子有卓越才能,將來必能有所成就」。 4.設定對子女的具體願望和期待,且經常對孩子說關鍵語 舉例來說,惠子自小學即養成偷竊的壞習慣,母親為此一直煩惱不已。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母親每天都在心中對惠子說:「你是個乖孩子,才不會偷別人的東西讓媽媽傷心。」三個月後,母親突然接到女兒道歉的電話:「媽媽…對不起,我好幾次偷東西都使您傷心,我知道自己錯了…」能得到如此的效果,惠子的母親亦非常驚訝。 因此,只要母親對孩子滿懷希望,且不斷在心中對孩子傳達,孩子必能感受這份念力,朝著母親的理想目標邁進。 理想的媽媽應具備的態度 1.和藹可親、笑顏逐開;和顏悅色猶如營養劑一般,可滋潤孩童的心靈,鬆弛其心頭的緊張,如此自然可促進腦部的靈活發育。 2.當一個稱職、快樂的妻子和母親;「賢妻」能與丈夫互相扶持、同甘共苦的女性。「良母」,則指既不過度保護、干涉,也不盲目放任、服從孩子,而能積極鼓勵孩子的母親。 3.相信並鼓勵孩子。 4.母親本身須有旺盛的求知慾。 5.勿因一己之利或情緒不穩而遷怒孩子;有些父母常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在此情形下,由於孩子知道自己隨時可能受到莫名的指責,情緒必定不安,且對父母的印象亦大打折扣。而無法有安定生活環境的孩子,即難培養冷靜思考的能力,對課業更難提起興趣,成績自然容易落後了。 6.「責一讚十」才是賢慧的母親;賢慧的母親應經常讚美、鼓勵孩子,使其充滿幹勁與自信。當孩子犯錯時,仍應加以責備及糾正。但須注意,糾正的口氣應儘量平和。無論指責或讚美,都應視孩子的表現而定,切勿隨著母親的情緒而變化。如此,孩子不明白受到挨罵或鼓勵的原因,又怎能達成教育的功用呢?

【轉貼】藍色的杯子

2006年12月13日
公開
7

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我總是不厭其煩地為她說故事。如今,聽故事成為女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漸漸地加強她的語言和想像力的發展。我想:為孩子講故事對他們的成長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自女兒三歲左右,我便嘗試在故事中加入一些道德教育,抱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態度。每一次我都帶著興奮的心情,饒有興致地為女兒講述故事,最近我說了《孔融讓梨》這則家喻戶曉的謙讓故事給女兒聽。 這樣無心的耕耘卻意外地看見成果。那天帶著女兒去探望家公,看見女兒和表哥表姊玩得正起勁,似乎忘記喝水解渴,我順口向大家說:“現在是喝水時間囉,女兒要喝水嗎?” 在一旁的小表哥聽見了,唯恐自己最愛的藍色杯子落入也是喜愛使用藍色杯子的小表妹手中,馬上向我大聲地說:“舅媽,我要用藍色的杯子裝水喝!” 這時,小表姊也要求紅色的杯子。我以為女兒會一如往常,好勝地與小表哥爭用藍色杯子。但是令我驚訝的是,女兒並沒有向我提出要求,反而以大方又誠懇的口吻說:“哥哥,我希望你拿到藍色的杯子。”溫和的語氣,竟沒有一絲埋怨。 原本以為孩子們會因爭奪杯子而爭執不休,卻在女兒的善解與懂事之下,皆大歡喜。 當女兒把水喝完時,我馬上蹲下,雙手扶著女兒的肩膀,用充滿讚歎的眼光和語氣說:“女兒,你知道嗎,孔融讓梨,而你卻能夠把自己最喜愛的杯子讓給哥哥,真是有禮貌、有智慧的表現呢!” 女兒靜靜聆聽,把我對她的讚美深深放在心田。那一刻,我感受到女兒長大了,她把平日所學透過身體力行實踐出來。如果你問我智慧是什麼,我想孩子的知行合一是最好的解答! “為孩子講故事”是一件值得推崇的親子互動,在故事中加上一點人文道德,像這樣富有“營養”的故事,將會是孩子慧命成長的資糧,爸爸媽媽不妨一試!

【轉貼】不要輕率地為孩子貼上標籤

2006年12月11日
公開
15

◎游乾桂 有位女老師問過我兩個跟學生溝通的問題。首先,她無意中發現,班上一個乖巧柔順,功課也不錯的國二女生,竟然喜歡一個素行不良的男同學;這個男同學犯兩次竊盜案。老師及家長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呢? 第二個問題是,這位老師安全檢查的時候,在一個功課不錯但叛逆性強的女同學的書包裡;發現一些信件,信裡寫著她從補習班蹺課,跟外面的孩子一起喝酒、抽煙,去MTV、KTV玩的事情。這個同學的家裡,父親很嚴格,所以沒讓他知道;母親則只會哭著在地上求她女兒不要再這樣子,可是她在家也不理她媽媽。像這樣的孩子又該對她如何? 我想,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切入。 第一個問題裡的女同學,有一個犯過竊盜案的小男朋友,這讓我想起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他現在是一位大學的教授,他以前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性,就是喜歡順手牽羊,所以整個村裡的人都知道他是小偷。 有一天他回到家鄉的時候,聽到兩個老人家的對話;“那個人又回來了。奇怪,聽說他在大學教書?”另外一個老人就說:“對啊!大概是教人怎樣偷東西的。”他的眼淚就這樣掉下來了。他說他回到家鄉的感覺,只有四個字:“近鄉情怯”。 這就是我們前面所強調的:要瞭解你的孩子。當我們沒有好好地去瞭解他的時候,我們會給他一個標籤,這標籤最會害人。 我臨床診療十多年來,沒有診斷過任何一個孩子是“學習障礙”,也沒有診斷任何一個孩子為“過動兒”,這是我們所堅持的。我們往往會告訴家長,不要再說你的孩子是學習障礙,他只是不符合你的興趣要求,他被分類到“壞孩子”,他因此變成一個壞孩子,他是被逼迫成一個壞孩子。 第二個例子是:我讀高中的時候,學校裡有一個很壞的孩子,壞到同學們看到都會怕;但他卻說我是他的好朋友,因為全校只有我敢跟他說話。但是我發現他不壞,其實他有一顆脆弱的心;他一直在尋覓朋友,可是別人一直在築牆。當孩子跨不過這道牆的時候,他就會離開,到另外一個會打架的、會飆車的族群裡。因為我學跆拳,他也學跆拳,有時候我們會一起練拳,有時候我就陪他一起玩,聊他父親的一些事。 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就像是一個心理學家,也沒做什麼,就只坐下來聽他講話,但是你會發現,好像有一點效果,你跟他談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居然聽得進去。 這種關心、傾聽的工作誰來做?當然是家長應該來做,如果你把這件事交給老師、交給心理醫生,這是沒用的。我常常提醒家長:我不是你孩子的爹,他來這裡頂多只有兩個鐘頭,他就必須回到家去面對你;第一個要改變的絕對是你,絕對是這個家。我們從對青少年的調查中發現,青少年犯罪最主要的原因居然是三個字:家裡“不溫馨”,這是為人父母者不能不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