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HE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06月02日
公開
20

魚和岸晚餐啦~~

2007年05月27日
公開
9

地窖晚餐

2007年05月25日
公開
13

紗窗換紗

四面紗窗,總共40大洋~

2007年05月24日
公開
15

轉寄: 當我老了

Subject: 謹以此文獻給像我一樣流浪在外的子女們 遊蕩了這麼多年,從東到西,又從北到南,一年又一年,我在長大,知識在增加,世界在變小,家鄉的母親在變老。 二十一年前母親把我送上了火車,從那以後,我一刻也沒有停止探索這個世界,二十年裡,從北京到上海,從廣州到香港,從紐約到華盛頓,從南美到南非,從倫敦到雪梨,我遊蕩過五十多個國家,在十幾個城市生活和工作過。每到一個地方,從裡到外,就得改變自己以適應新的環境,而唯一不變的是心中對母親的思念。IP電話卡出現後,我才有能力常常從國外給母親打電話,電話中母親興奮不已的聲音總能讓我更加輕鬆地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和挑戰。然而也有讓我不安的地方,那就是我感覺到母親的聲音一次比一次蒼老。過去兩年裡,母親每次電話中總是反覆叮囑:好好再外面生活,不要擔心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不要想著回來,回來很花錢,又對你的工作和事業不好,不要想著我……說得越來越囉嗦,囉嗦得讓我心疼,我知道,母親想我了。 母親今年七十五歲。 我毅然決定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擱下心裡的一切計劃,扣下腦袋裡的一切想法,回國回家去陪伴母親一個月。這一個月裡,什麼也不幹,什麼也不想,只是陪伴母親。 從我打電話告訴母親的那一天開始到我回到家,有兩個月零八天,後來我知道,母親放下電話後,就拿出一個小本本,然後給自己擬定了一個計劃,她要為我回家做準備。那兩個月裡母親把我喜歡吃的菜都準備好,把我小時候喜歡蓋的被子「筒」好,還要為我準備在家裡穿的衣服……這一切對於一個行動不方便的,患有輕微老年癡呆症的75歲的母親來說是多麼的不容易,你肯定無法體會。直到我回去的前一天,母親才自豪地告訴鄰居:總算準備好了。 我回到了家。在飛機上,我很想見到母親的時候擁抱她一下,但見面後我並沒有這樣做。母親站在那裡,像一隻風乾的劈柴,臉上的皺紋讓我怎麼也想不起以前母親的樣子。 母親花了整個整個的小時準備菜,她準備的都是我以前最喜歡的。但是我知道,我早就不再喜歡我以前喜歡的菜。而且母親由於眼睛看不清,味覺的變化,做的菜都是鹹一碗,淡一碗的。母親為我準備的被子是新棉花墊的,厚厚的像席夢思,我一點也不習慣,我早就用空調被子和羊毛被了。但我都沒有說出來。我是回來陪伴母親的。 開始兩天母親忙找張羅來張羅去,沒有時間坐下來,後來有時間坐下來了,母親就開始囉嗦了。母親開始給我講人生的大道理,只是這些大道理是幾十年前母親反覆講過的。後來母親還講,而且開始對照這些道理來檢討我的生活和工作。於是我開始耐心地告訴媽媽,那些道理過時了。於是母親就會癡呆呆地坐在那裡。 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我發現母親由於身體特別是眼睛不好,做飯時不講衛生,飯菜裡經常混進蟲子蒼蠅,飯菜掉在灶台上,她又會撿進碗裡,於是我婉轉地告訴母親,我們到外面吃一點。母親馬上告訴我,外面吃不乾淨,假東西多。我又告訴母親,想為她請一個保姆,母親生氣地一拐一拐在房間裡辟啪辟啪地走,說她自己還可以去給人家當保姆。我無話可說。我要去逛街,母親一定要去,結果我們一個上午都沒有走到商場。 每當我們討論一些事情的時候,母親總以為兒子已經誤入歧途,而我也開始不客氣地告訴母親,時代進步了,不要再用老眼光看東西。 和母親在一起的下半個月,我越來越多地打斷母親的話,越來越多的感到不耐煩,但我們從來沒有爭吵,因為每當我提高聲音或者打斷母親的話,她都一下子停下來,沉默不語,眼睛裡有迷茫——母親的老年癡呆症越來越嚴重了。 我要走前,母親從床底下吃力地拉出一個小紙箱,打開來,取出厚厚的一疊剪報。原來我出國後,母親開始關心國外的事情,為此他還專門訂了份《參考消息》,每當她看到國外發生的一些排華辱華事件,又或者出現嚴重的治安問題,她就會小心地把它們剪下來,放好。她要等我回來,一起交給我。她常常說,出門在外,要小心。幾天前鄰居告訴我,母親在家看一曲日本人欺負中國華人的電視劇,在家哭了起來,第二天到處打聽怎麼樣子才能帶消息到日本。那時我正在日本講學。 母親吃力地把那捆剪報搬出來,好像寶貝一樣交到我手裡,沉甸甸的,我為難了,我不可能帶這些走,何況這些也沒有什麼用處,可是母親剪這些資料下來的艱難也只有我知道,母親看報必須使用放大鏡,她一天可以看完兩個版面就不錯了,要剪這麼大一捆資料,可想而知。我正在為難,這時那一捆剪報裡飄落下一片紙片。我想去撿起來,沒有想到,母親竟然先撿了起來。只是她並沒有放進我手裡的這捆剪報裡,而是小心地收進了自己的口袋。 「媽媽,那一張剪報是什麼?給我看一下。」我問。 母親猶豫了一下,把那張小剪報放在那一疊剪報上面,轉身到廚房準備晚餐去了。 我拿起小剪報,發現是一篇小文章,題目是「當我老了」,旁邊的日期是《參考消息》2004年12月6日(正是我開始越來越多打斷母親的話,對母親不耐煩的時候)。文章擇選自墨西哥《數字家庭》十一月號。我一口氣讀完這篇短文: 當我老了 當我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請理解我,對我有一點耐心。 當我把菜湯灑到自己的衣服上時,當我忘記怎樣繫鞋帶時,請想一想當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當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你早已聽膩的話語,請耐心地聽我說,不要打斷我。你小的時候,我不得不重複那個講過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進入夢鄉。 當我需要你幫我洗澡時,請不要責備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千方百計哄你洗澡的情形嗎? 當我對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時,請不要嘲笑我。想一想當初我怎樣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個「為什麼」。 當我由於雙腿疲勞而無法行走時,請伸出你年輕有力的手攙扶我。就像你小時候學習走路時,我扶你那樣。 當我忽然忘記我們談話的主題,請給我一些時間讓我回想。其實對我來說,談論什麼並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聽我說,我就很滿足。 當你看著老去的我,請不要悲傷。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剛才開始學習如何生活時我對你那樣。當初我引導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請陪伴我走完最後的路。給我你的愛和耐心,我會抱以感激的微笑,這微笑中凝結著我對你無限的愛。 一口氣讀完,我差一點忍不住流下眼淚,這時母親走出來,我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母親原本是要我帶走後回到海外自己再看到這片剪報的。我隨手把那篇文章放在這一捆剪報裡。然後把我的箱子打開,我留下了一套昂貴的西裝,才把剪報塞進去。我看到母親特別高興,彷彿那些剪報是護身符,又彷彿我接受了母親的剪報,就又變成了一個好孩子。母親一直把我送上出租車。 那捆剪報真的沒有什麼用處,但那篇「當我老了」的小紙片從此以後會伴隨我…… 現在這張小紙片就在我的書桌前,我把它鑲在了鏡框裡。現在我把這文章打印出來,與像我一樣的海外遊子共享。在新的一年將要到來的時候,給母親打個電話,告訴她你一直想吃她老人家做的小菜…… 2004年12月28日 ^^

2007年05月19日
公開
18

mc

好朋友來訪

2007年05月18日
公開
16

晚餐御蘭園小聚

2007年05月16日
公開
36

歡送稚媛

歡送稚媛

2007年05月16日
公開
10

【轉貼】尊重孩子失敗的權利

生活中,父母常忍不住爲;孩子的錯誤和失敗擔心、著急,害怕孩子下次再犯,總是警告孩子:“你到底要這樣失敗多少次?”可父母是否想過,在給孩子“不許失敗”的壓力時,他的心理負擔會更重,情緒也會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不但不能夠從失敗的狀態中走出來,甚至可能更糟。孩子失敗了,但是他獲得了“痛苦的體驗”,將來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同時也有了挑戰困難的契機。孩子從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自身,慢慢成熟的過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來。   我認識一對旅居加拿大的夫婦,前不久他們全家歸國小住,聊到教育孩子的話題時,他們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自從他們的兒子進了足球隊,夫婦倆便隨著他轉戰各地打比賽。這之中有捧回冠軍獎盃的輝煌,也有敗走麥城的沮喪,其中滋味,不親身經歷是無法體會的。兒子所在的足球隊有個傳統,就是比賽結束的時候,父母們站成一排,伸手跟跑過來的小隊員擊掌慶賀。在一次很重要的足球聯賽中,他們隊出人意料地輸給一個水平不高的對手,父母們都很難過。可一旦面對孩子們,剛才還在爲;輸掉比賽捶胸頓足的父母立刻笑容滿面地跟垂頭喪氣的小隊員擊掌慶賀:幹得好!   一場本該贏的比賽打成這個樣子還說幹得好?當朋友夫婦倆痛心疾首地向同隊一位父母表達惋惜之情時,那位加拿大父母聳聳肩說:“沒關係,他們還是孩子,從這場比賽可以學到更多東西。我很在乎孩子的成功,但我也尊重孩子失敗的權利。”   接受孩子的失敗,就給了他成功的機會。他們的兒子擔任責任重大的中後衛期間,有一次失誤導致全隊敗北。夫婦倆當時想:完了,教練再也不會用他了。誰知教練只是對那個球的處理作了技術上的提醒。一個月後的另一場比賽,兒子依然作爲;主力陣容出場,並且至今仍是這個位置的出色選手。   這位丈夫說:“很早我就注意到加拿大人對孩子不完美的寬容,比如,從來沒聽說父母因爲;孩子沒考到好成績而打他。有一次聽到鄰居上小學的兒子對他爸爸說,成績單拿回來了。正在修車的父親問,學得怎麽;樣?兒子說:‘c、c、c、b、b……’父親高興地說:‘很好!’我在旁邊聽了差點沒暈過去,那幾天我正爲;兒子有一門課得了b,破壞了全a記錄生他氣呢。我很佩服加拿大人能這麽;平和地接受孩子的平凡,心想一定是外國人對孩子不如中國人重視。後來我發現並不完全是這樣,兒子足球隊的教練要求每位隊員的飲食要營養豐富,不許吃油膩的食物。有個隊員的父母認定一家連鎖速食店的三明治特別符合要求,總是去那家買三明治。偏偏有一次比賽場所附近的好幾條街都沒有那家速食店,這位父親居然開車尋遍了近半個城的大街小巷,才拎著個那家速食店的三明治趕回來。他們對孩子同樣重視,不同的是他們能夠接受孩子的失敗……”   尊重成長中孩子失敗的權利是西方文化中極具人情味的一部分,我們很多父母一直沒有意識到這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往往不厭其煩地囑咐孩子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對孩子無益。孩子沒有生活的閱曆與經驗,還處在人生中最初摸索的階段,允許孩子失敗,就等於給了他鍛煉意志力、增加閱曆的機會。   父母不允許孩子失敗,是因爲;只看到了失敗帶來痛苦的一面,卻忽略了失敗的價值和意義。當我們因爲;孩子沒有達到要求動輒辱駡;時,別忘了孩子還在成長,他有權失敗。回首人生,誰不是在磕磕絆絆中走過來的?尊重孩子失敗的權利,就是對孩子終將成功的信任,而這種信任,將是孩子戰勝失敗的勇氣和動力! ^^

2007年05月15日
公開
12

魚剩一隻......

魚剩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