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lulu (喬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測測你能否養出高忍受力的小孩

2011年09月27日
公開
3

你的教養方式是否能培養出孩子健康的挫折免疫力?還是恰恰相反? 1.跟小孩說了無數次:「玩具玩好要放回原位,否則很容易不見。」結果有次真的找不到玩具,小孩就大哭。這時我會: □ a 跟小孩說:「我早就跟你說過……」 □ b 理解他的傷心說:「我知道你很難過,找不到心愛的玩具。」 □ c 處罰小孩。 □ d 買一個新玩具。 2.當小孩和我的意見不同,尤其,他似乎只為了激怒和報復我,撒賴尖叫,又大吼︰「你是壞媽媽!」這時我會: □ a 不理睬他的怒氣。 □ b 更嚴厲的處罰他,讓他很快的平靜和接受管教。 □ c 陪他、等待他發洩完憤怒不平。 □ d 理解他的心情,但是不會改變我的心意。 3.若孩子覺得自己又笨又醜,我的第一個回應是: □ a 「不,你一點也不笨、更不醜。」 □ b 「我知道你心裡這麼想,但不知道為什麼你會這樣想。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讓自己好過一點。」 □ c 「你若是繼續這樣想,沒有人會喜歡和你做朋友。」 □ d 「你這樣說的時候,我真的很難受。」 4.下面哪一個敘述是對的? □ a 體罰是最快收到管教效果的方式。 □ b 被體罰較多的小孩比較容易和別人合作。 □ c 體罰可以提升小孩解決問題的能力。 □ d 被體罰的小孩比較容易和其他小朋友有衝突。 5.當小孩成功達成某一項目標時,我應該怎麼說,更能增強他的挫折忍受力。 □ a 「真高興我能在旁邊幫你,因為若是你一個人,是不可能獨立完成的。」 □ b 「真棒,你可以自己達成目標。」 □ c 「你看,你明明做得到,以後不可以有藉口。」 □ d 以上皆是。 6.下列哪一項陳述是真的? □ a 每個小孩都一樣,管教的方式應該相同才公平。 □ b 若我改變管教原則,會寵壞小孩。 □ c 孩子們應該要能體會父母的辛苦和教養的難處。 □ d 適合我自己童年的管教模式,並不一定適合小孩。 7.當孩子還小,父母很重要的任務是: □ a 提供小孩協助他人的機會。 □ b 創造機會讓他們在不同的年齡,學會對不同的事情負責。 □ c 用「暫停」做為主要的管教法則。 □ d 以上皆是。 □ e a 和 b。 8.下面哪一種情況,可以讓小孩感受被愛、獨特和被欣賞? □ a 和他約定一個兩人可以獨處的時間。 □ b 不錯失他生命中的重要時刻。 □ c 接受小孩的本質,而非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 d 以上皆是。 9.孩子做錯事時,最好的處理發方法是: □ a 以自己面對錯誤和挫折的態度,當做最好的身教。 □ b 教小孩如何避免犯錯。 □ c 把自己的標準降低,這樣小孩就不容易犯錯。 □ d 忽略它。 10.當父母和子女在管教上有摩擦時,首先該負起改變責任的人應該是: □ a 父母 □ b 小孩 □ c 雙方 □ d 諮詢顧問 以上,答對一題得一分 8-10分,你是能教育出高挫折忍受力小孩的最佳父母。你知道怎麼讓小孩覺得被愛、能夠協助他解決問題和承擔責任、也能有效的面對成功和挫折經驗。 6-7分,你正在開始學習怎麼正確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試著檢視自己以上哪些管教方式,對於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是適得其反的做法,一次從一個地方開始改變。 5分以下,你應該重新思考做父母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許多愛孩子的父母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以為多給小孩挫折,他就會愈挫愈勇。如上所述,你應該檢視自己的教養方式,哪些恰好和培養挫折忍受力背道而馳。一次針對一個,改變行為。歷程需要精力和時間,自己也可能碰上挫折,這時,不要忘記身教是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最重要的學習。 (資料來源:www.raisingresilientkids.com 網站) 正確答案 1.b: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是父母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最重要的條件。跟他說:「我就說吧!」或是處罰他,只會讓孩子更憤怒或變得防衛。若買新的玩具,則讓他喪失承受自己行為後果的機會。 2.d:若父母總是打岔、態度盛氣凌人、或頤指氣使,孩子只會更憤怒。應該用平靜的語氣告訴他們,你知道他們在生氣,但是繼續吼叫、甚至指責你,不會改變你的心意。 3.b:若父母聽到孩子說自己又笨又醜,第一個反應是予以駁斥時,父母將會錯失和孩子分析負面情緒的最好機會。 4.d:管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小孩學會自律。許多研究都發現,體罰不僅無效,更會造成小孩對其他人的暴力相向,因為他們被教導,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暴力。 5.b:擁有挫折忍受力小孩的特色,就是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因此也不怕新的嘗試。 6.d:大人往往會用自己被管教的方式管教子女,但世界變化之劇烈遠遠超過想像,試試看新的溝通方式。當「現在去睡覺」無效時,可以說︰「你要不要我在睡覺前十分鐘提醒你?」 7.e:當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幫忙的機會等於是肯定他的能力。讓他們覺得自己也可以有貢獻,孕育出負責和忍受挫折的態度。 8.d:永遠讓小孩覺得無論他是什麼樣的人,你仍然愛他,這是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的關鍵。 9.a:回想你是怎麼處理挫折的?晚餐的魚煎焦了,你是焦躁怒罵,還是視為一次學習的經驗。父母的態度將會影響孩子怎麼看待挫折。 10.a:許多父母覺得和小孩爭執時,孩子應先聽大人,但其實成人更有彈性改變和調整。

過敏體質會影響孩子性格

2011年09月23日
公開
3

近年來,由於工業的發展,人類生活水準提高,環境日益被污染破壞!因此,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這些是嬰幼兒常見的過敏性疾病。過敏體質的孩子,在接觸了過敏原或受到其他因素刺激後,會產生過敏反應而引起臨床症狀。 過敏體質和遺傳密切相關,根據統計發現:如果父母之中一人有過敏性疾病,子女發生過敏性疾病的機率在3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性疾病,子女有過敏性疾病的機率就高達60%以上。 就氣喘而言,氣喘兒的父母當中,大約30%的人也患有氣喘病。所以說兒童的過敏疾病與遺傳關係相當密切。 從濕疹到心臟病,大小毛病皆因過敏 過敏對孩子的損害是全身性的,從皮膚黏膜到各個系統都可以看到被過敏損傷的影子。如最初的濕疹、蕁麻疹、過敏性結膜炎,到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和支氣管氣喘。過敏還會對心臟造成損傷,表現為大量出汗和體力不好;過敏對神經系統的損害表現為容易發怒、煩躁等。 如果一個孩子從出生後就表現出很明顯的過敏症狀,比如揉眼睛、揉鼻子、打噴嚏、反覆咳嗽甚至喘個不停,就表示這個孩子可能是過敏體質。過敏體質的孩子在性格上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他們情緒智商高、多愁善感,具有創造性和領導力;但他們卻也常衝勁有餘而毅力不足、好高騖遠、粗心大意、不拘小節。 同樣是過敏體質,不合併感染,就會按照上述的途徑發展。如果過敏性鼻炎反覆合併感染,形成慢性鼻竇炎,就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將優點逐漸轉化為缺點。感染機會越多,缺點就會越突出。 口吃、愛咬人 如果2歲左右的孩子講話經常結巴或愛咬人,有可能是過敏造成的。 當過敏損傷心臟的時候,孩子首先表現的就是心跳增快,甚至是過快。當孩子突然興奮,或活動量較大的時候,就會出現心跳過速,但是孩子不會用語言表達這種心慌的感覺,就會煩躁、哭鬧,甚至咬人、打人。 孩子出現過敏性心肌損傷,心跳就會比正常的孩子快,容易激動,話多,講話速度也較快。過敏容易導致氣管比較緊張,因為說話和發聲都需要氣管的參與,氣管一緊張就會限制快速發聲。當孩子的氣管和說話速度有矛盾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口吃。 過敏兒的其他反應 如果孩子是過敏性損傷所導致的口吃或愛咬人,同時還會有其他方面的表現如下: 1.經常揉眼睛、摳鼻孔,有黑眼圈。 2.容易疲勞,喜歡讓人抱。 3.喜歡的事情精力旺盛,不喜歡的事情判若兩人。 4.脾氣大,容易被激怒。 過動、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被認為是過動的孩子,其實都是過敏體質造成的,表現為以下症狀: 1.眨眼睛:由於過敏性結膜炎導致孩子眼睛癢,久而久之就容易眨眼眨不停。 2.吸鼻子:由於鼻塞或鼻子癢,孩子經常揉鼻子或者吸鼻子,這樣會感覺舒服一點。 3.清喉嚨:由於慢性咽喉炎,或鼻涕倒流,孩子經常感到喉嚨不舒服、喉嚨癢,喉嚨有異物感需要清喉嚨。 4.態度漫不經心、好動:過敏體質的孩子心跳通常都比較快,導致孩子對外界的敏感度比較高,容易受外界影響,所以注意力容易轉移;心跳快也容易導致孩子急躁沒耐性。 小叮嚀 過敏兒情緒智商高、多愁善感,具有創造性和領導力,但也常常衝勁有餘而毅力不足、好高騖遠、粗心大意、不拘小節。如果過敏體質的孩子反覆感染,就會影響智力發育,將優點逐漸轉化為缺點。感染越多,缺點就會越突出。

增強兒童免疫力的省錢妙招

2011年09月22日
公開
2

已經碰到非常多的家長問我,「要怎麼增強孩子的免疫力」?這真是個大哉問。 如果上網搜尋「增強免疫力」這幾個關鍵字,您可能會得到各種不同的建議,比如說益生菌、維他命、人蔘、綠藻等等補品。這些補品通常不便宜,買起來經濟負擔又大,究竟有沒有效果,家長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難道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一定要花大錢嗎?別擔心,這裡讓我傳授各位幾個增強孩子免疫力的省錢妙招! 1.喝母乳 母乳裡富含各式各樣增進免疫力的因子,免費又方便,絕對是增進免疫力的最佳省錢妙招! 2.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絕對是最有效,也是最簡單讓某些特殊免疫抗體的方法。雖然自費疫苗價格不菲,但光是免費的疫苗,就已經足夠讓孩子得到很多的保護。流感疫苗通常在小學四年級之前都是免費的,家長千萬不要放過這個機會,一定要帶孩子去接種。 3.吃糙米與全麥麵包 沒錢買益生菌?沒關係,我們多吃益生質,給我們自己腸道內的好菌天天吃補!坊間有販賣許多果寡糖等等人工的益生質補品,其實我們不需要花大錢也可以得到。糙米、全麥麵包,都是很好的天然益生質,天天吃,不需花大筆銀子買補品! 4.吃深綠色蔬果,還有魚 這幾年有關維生素D的話題非常的夯,因為免疫學家發現維生素D不只可以強化鈣質,還可以提升免疫功能。不意外地其實維生素D在日常生活食物中俯拾即是,花椰菜、菠菜、紅蘿蔔、各種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果裡都有。魚類也是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只要每天都吃一些,不但免疫力可以提升,還可以強化骨質。 5.天天出去曬太陽運動 吃了維生素D,也需要陽光來活化才有作用。我們的皮膚只要接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活化維生素D,這更是一毛錢都不用花的免疫增強法!每天都帶孩子出去曬曬太陽,保證少生病多健康! 6.不要太早讓孩子上學 小孩的免疫力還不足的時候,就把他放在病毒肆虐的團體當中,等於是把一隻綿羊丟在狼群裡讓他自生自滅。我建議至少三歲以後再讓孩子上學,如此一來就算是生病了,身體也比較有能力來對付這些病菌。 7.不要相信廣告的誇大效果 省錢妙招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花錢買這些誇大效果的補品。通常這些補品都會走審查比較寬鬆的食品路線,然後將某些實驗室的研究誇大成對人體也有效果。這世界上有非常多的物質都可以在實驗室裡增強免疫力,但是吃到人體裡就是行不通。尤其說到劑量,實驗室裡的細胞那麼小,人體細胞數目卻是這麼的龐大,也許這個物質對人體有效的劑量是「一桶」,但是廠商賣你的卻是「一顆」,只是杯水車薪。 相信我,不需要花大錢,小孩增強免疫力其實是很簡單的。就從今天開始,帶孩子到陽光下走走吧!

感覺統合與專注力有什麼關係

2011年09月21日
公開
2

「感覺統合」指的就是從外在環境中所獲得的感覺訊息,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 當我們接收到這些感覺或訊息之後,大腦就要開始進行整理及分析,將需要的訊息留下來,不需要的排除掉,接下來再做出反應或某些行為。 舉例來說:當拿到一顆蘋果,眼睛會看出這是一顆蘋果(視覺),然後鼻子會聞到蘋果的香味(嗅覺),手的觸覺可以感覺出蘋果的重量及外表(觸覺、本體覺),所以,如果感覺統合正常,我們就會知道這是一顆可以吃的蘋果,而不是認為它是一個紅色的小球。但是如果感覺統合出了問題,例如:聞不出蘋果的香味,或摸不出蘋果的感覺,大腦可能就會做出這是不能吃的東西的反應。 所以,孩子必須有良好的感覺統合,才能夠順利接收環境的訊息,而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在寫作業時,大腦就是沒辦法只收集寫作業的訊息,大腦一下子去關心外面的電視聲、一會又注意桌上時鐘秒針在跳動、拿橡皮擦擦錯字時覺得橡皮擦QQ的很有趣,因為周圍很多訊息都同時被放大了,孩子也就忍不住去注意身旁的事情,於是作業寫上一、兩個鐘頭還是寫不完,讓媽媽覺得孩子真是不專心。 ★孩子的七種感覺系統 視 覺 觀看外在世界、認識空間、分辨顏色、追視物體 聽 覺 學習語言、認識音樂、會轉向音源、注意身旁各種聲音 嗅 覺 分辨不同的氣味、分辨氣味的來源 味 覺 以嘴巴來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溫度、質感 觸 覺 以肌膚去接收外在的資訊,例如:溫度、材質 前庭覺 主要掌管人體的平衡,負責處理身體移動、平衡、速度的感覺 本體覺 又稱為肌肉關節覺,主要與動作控制有關,例如:知道手上物品的重量、腳要抬多高才能跨過階梯 感覺統合易失調的三大系統 —觸覺、前庭覺、本體覺 除非孩子有特殊的生理異常,否則一般來說,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順利發展出各自的功能,以幫助孩子能夠接收外在的訊息,所以,孩子每天醒來自然就會看、會聽、會聞到味道、會吃東西,因此,前四個感覺系統較不容易被忽略,但是感覺統合裡的「觸覺、前庭覺、本體覺」則是三個容易出現失調的系統。 為什麼會失調呢?主要是因為生長環境的影響。現在孩子生的少,父母或長輩從小就對孩子過度保護,例如:不准他們爬高爬低、活動範圍很小、多半靜態活動等等,因為過多的限制、太少的活動量,於是使得孩子這三個感覺系統得不到足夠的刺激,因而出現失調問題。 什麼都不准摸,觸覺出問題 孩子小一點的時候,有的父母或照顧者會在孩子身上穿很多衣服,結果孩子從小觸覺刺激就受到限制;等孩子大一點時,每次想要抓個東西或爬上台階,馬上就被禁止:「危險不可以拿、很髒不能碰、小心不要爬」;於是,孩子只能被關在父母設計的一個「安全」的小角落,結果讓他少了各種接觸環境、感覺環境的機會。 當觸覺失調時,有可能造成他日後學習上的問題,例如:孩子會覺得學校制服穿起來有點癢,於是他上課就動來動去,總覺得衣服不對勁;或是觸覺防禦力太高的孩子,就是不喜歡隔壁的同學碰到他,於是不停地注意旁人的動作,而沒辦法專心上課。 不要跑、不要跳,前庭覺出問題 有些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受傷,不肯讓他們跑跑跳跳,整天就是要孩子坐著或是慢慢走,或是長期只安排看電視、看書、畫畫這些靜態休閒活動,結果造成孩子需要用更強烈、更刺激的方式去滿足他們的前庭系統,例如:不停旋轉、動來動去,長大一點還可能會藉由飆車來滿足速度的刺激。一旦當前庭覺失調,孩子上課時可能就會搖頭晃腦、喜歡動來動去,不斷地一再打擾了老師或同學,自己也沒辦法專心上課。 凡事媽媽代勞,本體覺出問題 很多父母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得好好的,從小餵他吃飯、幫他穿衣服、幫他拿東西,使得孩子很少靠自己的身體去做事情、去感覺力道。 較大之後,在學校可能走路撞到桌椅、拉開椅子動作非常粗魯、寫字歪七扭八、拿個作業慢吞吞等狀況,因為孩子沒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手腳,也不太會拿捏身體力量的大小,而且常因動作笨拙,老是被同學嘲笑或被老師責罵。 ★5分鐘玩出專注力 主題:尋寶箱 要準備哪些道具? 準備一個置物箱 (箱子的高度大約是小朋友前臂約2/3長),裝入適量的各種綠豆、黃豆、大紅豆等豆類,再放入小汽車、硬幣、積木等小物品。 該怎麼陪孩子玩? 媽媽先讓孩子閉上眼睛,然後要孩子從箱子裡撈出不同的指定物,例如:先摸出小汽車,再摸出小積木。 可以玩出什麼能力? 透過接觸大小不同的豆子來刺激雙手的觸覺,同時利用尋寶的動作,讓最為敏感的指尖,得到良好的觸覺刺激。觸覺系統如果完善,孩子就能更專心上課,避免因觸覺敏感而分心。 ★遊戲小訣竅 閉上眼睛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完全依靠觸覺去找出東西,而不要讓視覺來分散觸覺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