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多多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新生兒喝水五訣

2010年02月19日
公開
72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王崑伊.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謝明萱 一訣∼新生兒不需額外給水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除了睡,喝ㄋㄟㄋㄟ是他唯一的需求, 早在準備新生兒用品時,妳一定也採購了「喝水用的奶瓶」,那麼:「是否需要給嬰幼兒額外補充水?」 對此,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王崑伊表示,不論母奶或配方奶, 它有80%都是水分,如果寶寶有按時間喝奶,在營養和水分的供應上應是足夠, 理論上3個月以前的寶寶是不需要再給他額外喝水。 另外,由於新生兒的吞嚥功能尚未健全,單純的白開水對他來說太稀,容易嗆到, 所以也不適合單獨補充,王崑伊主任醫師說:「通常給新生兒單獨喝水的目的是——清潔口腔。」 二訣∼葡萄、蜂蜜等糖水不宜 對於以前人說:在兩次餵奶中間,可以葡萄糖水來增加寶寶的營養, 以及糖水可以去胎火等說法。王崑伊主任醫師表示,西醫並沒有所謂的胎火之說, 喝糖水是萬萬使不得,寶寶不但沒有補充到營養,害處還很多, 如下: 1.甜味容易滿足食欲,反而使寶寶正餐的奶水不願意吃,甚至提早進入厭奶期 ,而且葡萄糖水的營養成分遠不及正常的奶水。 2.糖分過高會導致脹氣,寶寶一旦脹氣,不但不喝奶,還容易哭鬧不止。 3.糖水在口腔內若停留過久,容易與細菌發酵產生酸化唾液,讓寶寶的脆弱乳齒提早破壞(齲齒)。 另外,也有人會給寶寶喝蜂蜜水,王崑伊主任醫師認為,在蜂蜜來源無法確認的情況下, 最好別給寶寶喝,萬一有肉毒桿菌則後果不堪設想。 三訣∼寶寶便秘先檢視奶粉沖泡方法 有些新生嬰兒會有三、五天才解便的現象,王崑伊主任醫師說:「新生兒的腸胃消化和解便等功能均未發育健全, 需要時間調適,若是喝配方奶的寶寶,更是需要時間觀察,並非類似大人的便祕問題, 所以並不一定是水分不足所致,因此不一定是要給他多喝水,嚴重者還是請醫師做診斷。」 若是喝沖泡的牛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謝明萱建議,要依照所購買的奶粉說明沖泡; 除了先放水再放奶粉外,奶粉和水的比例也要正確,市售奶粉所謂的「一匙」是指「平匙」,這是許多媽媽容易忽略的。 四訣∼3個月後開始單獨補水 新生兒的活動力不多,水分消耗少,可以不喝水。但是,寶寶長到3個月大以後, 活動力、新陳代謝都增加,則可以開始另外給他喝水。 至於喝水的最佳時機,護理長謝明萱建議在寶寶喝完奶後,在兩餐中間。 如果是已經長牙的孩子,還可以在喝水時清潔口腔中的奶渣。 若是夏天,雖然寶寶也都待在冷氣房間,一樣容易流汗、流失水分,更應該多補充水分。 五訣∼電解水不要隨便喝 因為抵抗力較弱,感冒發燒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有些媽媽會在寶寶發燒時, 沖泡電解水粉末包給寶寶喝,說是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對此,王崑伊主任醫師說: 如果只是單純的發燒應該不需要補充電解質,只有當寶寶有腹瀉、嘔土、嚴重脫水時才需要(例如腸胃炎合併脫水等)。 對於一歲以下的幼童,若有不正常體溫升高(尤其高達38.5℃以上), 王崑伊主任醫師建議: 1.不要自行使用一些退燒藥物或物品退燒,這樣會干擾之後的病情診斷,緊急送醫才是上策。 2.一般退燒流汗所流失的水分,僅需要多給寶寶喝開水即可,在不需要的情況下,給寶寶補充過多的電解質反而會造成腎臟負擔。」 較大寶寶的補水原則 水分是人體所必需,給較大寶寶喝水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 1.最好的飲料是白開水。市售飲料大多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較多的電解質, 喝下去之後不會如開水般快速離開胃,可能長時間滯留,對胃部產生不良刺激。 2.當寶寶開始有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需求時,家長最先想到的是果汁, 第一次給寶寶喝果汁最好也是稀釋過後再喝(可從果汁:水=1:2開始) 。 3.喝奶或吃飯前不要給孩子喝水,這樣會使胃液稀釋,不利於食物消化。 恰當的方法是,在飯前半小時讓孩子喝少量水,以增加其口腔內唾液的分泌,有助於消化。

寶寶溢奶,吐奶與嗆奶

2010年02月12日
公開
54

寶寶溢奶,吐奶與嗆奶 •萬芳醫院小兒部 2009/09/17 諸多的研究皆認為餵食配方奶的寶寶會比餵食母乳的較易產生溢奶甚至嘔吐的現象。原因是配方奶的蛋白分子較大,較易被腸道內免疫系統當作是異物而產生腸道的過敏及發炎反應。其中溢奶和吐奶就是發炎反應中的一種臨床表現。 【文�萬芳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科主任 黃亮迪醫師】 元元現在已一個多月大了,因元元母親的母乳不夠改喝嬰兒配方奶至今已幾個星期。最近這一個禮拜,爸爸媽媽發現元元喝奶後會出現溢奶回奶的現象。偶而會有較大量的吐奶噴奶的情形。時間大約都出現在餵完奶後30分鐘到一個小時之間。 原本歡喜喜迎接新生寶寶元元的爸爸媽媽,現在漸漸變得煩惱起來。帶小孩的工作也增加了不少的負擔。因不定時要清洗嘔吐過後的床單以及清潔地板。擔憂的爸爸媽媽實在忍不住了,只好帶著元元去求醫。元元爸爸的同事說他朋友的小孩在二~三個星期大左右即出現有持續性吐奶的行為,後來被診斷為幽門狹窄阻塞,後來還必須請小兒外科醫師開刀才得以解決。這事把元元的爸媽都嚇壞了。到底什麼是溢奶、什麼是嘔吐,什麼情形下需要開刀來解決。大家是一頭霧水。 這也難怪,嬰幼兒時期,位於食道及胃交接處賁門括約肌較為鬆弛,常常是造成嬰幼兒溢吐奶的原因。胃的構造如同一個水桶,上下皆有開口,往上經賁門接食道;往下經幽門接十二指腸。食物由口經食道通過賁門到胃,再通過幽門到十二指腸再到空腸迴腸通過闌尾到大腸。胃的下方的開口幽門之所以被稱為幽門,就是食物下得去就不易再上來了。 嬰兒的食物,幾乎都是奶水液體狀物質,胃的容積又極有限。(出生嬰兒如同彈珠,3-7天如同一顆乒乓球……)剛才提過胃上方的關卡賁門之「門禁」較不嚴。如此裝在這一丁點大小空間大的液體,自然而然地很容易溢出及滿出,如此稱之為溢奶。 吐奶可以因為較大量的奶溢出或是真正的嘔吐。其形成原因可以來自於胃內容物排空受到阻礙,如幽門過度肥厚狹窄,小腸阻塞或狹窄等;或是胃本身容積減少,如胃發炎腫脹,胃痙攣等。吐奶與溢奶的區分法主要依照吐奶的次數,狀態及量的多寡。嘔吐通常為噴射狀,量較多,次數也較密集。有時吐出的東西不只是喝過的奶水,甚至於淡黃色的胃液或腸液,墨綠色的膽汁都有可能。 由於吐奶較易與病態的疾病相關,通常必須就醫接受藥物治療或是外科手術。否則此一症狀無法緩和。連帶會影響到寶寶的體重成長、營養與發育。爸爸媽媽們不可大意。 近年來,由於科技精進,人口密集,過敏的人口激增。幼兒溢奶和吐奶與寶寶本身對奶蛋白的過敏反應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諸多的研究皆認為餵食配方奶的寶寶會比餵食母乳的較易產生溢奶甚至嘔吐的現象。原因是配方奶的蛋白分子較大,較易被腸道內免疫系統當作是異物而產生腸道的過敏及發炎反應。其中溢奶和吐奶就是發炎反應中的一種臨床表現。 如何來預防及處理溢奶及吐奶的寶寶,方法因人而異,最重要是要針對寶寶有問題,有需求的部分去提供解決及協助。 綜合各家論點,大致可歸納如下幾種方法: 1.儘可能餵食母乳至六個月大。國際母乳協會建議最安全、健康、環保的餵食方法就是餵食全母乳至少到六個月大。 2.剛餵食完的寶寶不宜馬上躺平;儘可能不要躺著喝奶;若採用奶瓶餵食,儘可能選擇圓洞的奶嘴,洞的大小要適中,太大可能導致嗆奶,太小可能會吸不到奶,便會造成寶寶生氣。生氣哭鬧的寶寶更易吐奶。 3.儘可能不要讓寶寶很餓了再沖奶餵食。 4.實在是沒有母乳或不足,不得已採用配方奶時,也儘量選擇低過敏,較不易引起腸胃道過敏症狀的配方奶。 5.沖泡奶水的濃度得宜,要依照指示的泡法,太稀的奶容易造成溢奶。餐與餐之間也儘量不要餵食白開水。 遇到寶寶溢奶甚至吐奶時不要驚慌,更不要因此責罵寶寶。因為問題幾乎都是出在餵食的父母身上,錯誤的觀念與餵食方法可能導致一個不會溢吐奶的寶寶變成會。處理的方法第一就是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及不會被奶水所嗆。臥床的寶寶須將頭側向一邊。吐完之後儘快將嘔吐物擦拭乾淨以防吸入。若萬一不慎吸入造成劇咳,也請保持鎮定輕拍寶寶背部令其咳出吸入的奶,再行送醫。

FW:當家裡多了老二.....

2010年01月31日
公開
4

當家裡多了老二..... 2010 / 1 / 28 最近,「媽媽PLAY」裡許多媽媽們,都添了老二,今天下午我閒來無事,陪著兒子去參加「幼兒繪本讀書會」,看到當初滿地亂爬、牙牙學語的老大們,突然都多了個弟弟或妹妹,一方面覺得有趣,一方面也不免感嘆時間過得好快啊! 一年半來,當初熱中於討論母乳、副食品、寶寶用品的媽媽們,現在都開始交換起教養問題、尋找幼稚園等不同的話題來了。當然,另外還有一個很困擾人的問題,那就是---當家裡多了老二...... 很多教養書裡,都談及老二出現時,老大的很多情緒反應:嫉妒、吃醋,甚至行為退化的狀況。我很幸運,我生老二的時候,這些狀況幾乎都不曾發生。今天下午,我跟一些媽媽小聊了一下自己當初生老二時所採取的一些小小、不同的作法,回來想了想,或許我應該把它寫下來,也讓其他媽媽可以順便參考。 首先是懷孕時,我盡量讓女兒能夠提前瞭解,即將有一個寶寶會在未來加入我們的生活。然後,在懷孕期間,我盡我所能的,將未來會有的變化,提前先處理好。 我的老大跟老二相差三歲四個月。懷老二時,我還在壹週刊上班,我婆婆在我家另外幫我小姑帶她一歲的兒子,所以一方面為了不要讓婆婆一次帶三個小孩、太過勞累,一方面也避免老大在弟弟出生後,淪為電視兒童,所以當時我決定讓即將滿三歲的老大,去幼稚園念幼幼班。(老大在念了九個月的幼兒園後,我決定自己帶她,直到五歲才再度念大班,此段詳情請看「五歲再上幼稚園」。) 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記得,年幼的孩子一次只能一次適應一件事!所以我按部就班的先讓女兒在我懷孕中期完成離乳,然後在老二出生前五個月,就先帶她先適應幼稚園。因為,我不希望在弟弟誕生後,才帶她去上學,讓她有被媽媽拋棄的感覺,或者覺得是「弟弟」害她得去學校。 第二件事,就是我嚴禁所有家中成員說一些類似:「妳再不乖,等媽媽生了弟弟就不要(愛)妳了!」這類蠢話。凡事有外人這樣說,我一定會當面加以駁斥:「阿伯是亂講的,媽媽永遠都最愛妳!」我也不喜歡朋友再得知我懷的是兒子時,對我直說恭喜、恭喜,我總是說,其實我比較喜歡女兒。為的就是要讓老大知道,媽媽仍然最愛她。 生產當天,我讓先生和老大一起陪我去醫院。整個生產過程,她都守在病房外,(我是剖腹產)不肯離開,我也交代先生不要強迫她回家,讓她陪著我。所以,她是揮著手看我進手術房,也是跟先生一起看到剛出生的弟弟,以及媽媽推出產房、戴著頭套、憔悴不堪的模樣。雖然,躺在病床上的媽媽看起來有點不一樣,讓女兒看著我的眼光有一點陌生,但我可以跟握著她的手、和她說說話,讓她從頭到尾都很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媽媽決不會因為新生的弟弟而拋下她。 住院的第一天晚上,我跟她詳細的解釋了我暫時不能回家的原因,因此她很乖的跟著阿嬤回去。(不過,後來聽說,她堅持要跟爸爸睡在我的大床上,不肯睡阿嬤房間。)第二天一早再來看我(我生老二隔天就是除夕,學校放假)。此後的每一天,她起床後就來醫院看我,跟我一起吃早餐、午餐。甚至午睡時,我也讓她擠上病床,睡在我的身側。我住院八天,女兒天天都來報到;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病房太無聊,還是媽媽穿著病院服看起來怪怪的,她每次要回家時,都是頭也不回的走掉,反而讓我很難過的紅了眼眶,心裡好失落。 回到家後,為了不讓她覺得生活有什麼不同,她還是睡在媽媽右邊的老位置,弟弟則睡在我的左邊。晚上,我還是保持著每天和她講睡前故事的習慣,即使是弟弟正在吃奶,我也躺著讓弟弟一邊在胸口吃奶,一邊拿著書和她講故事。說起來很貼心,女兒反而經常會體諒弟弟要吃奶,自願換邊睡,或是配合我的姿勢聽故事。 產後坐月子期間,沒有意外的話,幾乎都是阿嬤或爸爸給弟弟洗澡,而我跟女兒一起洗澡。每天那段時間,是我們唯一且珍貴的獨處時間。我給她洗澡時,她會告訴我學校的事、她今天做的事,而我則會很認真的傾聽。我覺得,在有了老二之後,每天給老大一小段獨佔媽媽的時間,是很重要的!每天洗完澡,我照例再為她擦乾身體時,都會問一句:「桐桐,你覺得媽媽最愛誰?」女兒總是咧嘴很有信心的回答:「我!」而我也會用力抱住她親吻:「答對了!」 這個「最愛你」的保證,在當時,真的很重要!絕對不要吝嗇去保證這件事!(也不用擔心『不公平』的問題,還是嬰兒的弟弟,要到三年後才會問同樣的問題啦!屆時,只要在私下維持同一答案,而在兩人都在場時改說:「一樣愛啦!」就可以了!) 最後一件事,就是,要請媽媽記得,除非發生性命攸關的事情,絕不要因為老二去斥責老大。媽媽們一定要記住,當老大飛撲往床上躺著的弟弟,看起來一副要把小嬰兒壓扁扁的時候,千萬忍住嘴巴裡的那一句:「小心!妳會壓到弟弟(妹妹)!」放心,以他們的體重,嬰兒頂多只是暫時停止呼吸,壓不死的! 更不要覺得奇怪,為什麼「天堂有路妳不走,弟弟(妹妹)躺在哪裡你就非要從他身上過!」雖然我至今不知道這是個什麼道理,但據我的經驗所得,每家的老大小時候好像都是這樣,但卻也從來沒有聽說哪個老大把弟弟妹妹踩死的!所以,那句:「旁邊那麼寬你為什麼非要從他身上跨過去不可?這樣很危險!妳會害他受傷你知不知道!」就趕快收起來吧! 這一點,我的確是貫徹得非常徹底。就連有一次,女兒為了逗弟弟笑,用一個塑膠杯不停的用力蓋在地上、發出聲響,結果後來一不小心,把弟弟的大拇指削掉了一塊肉,血流入注,我也沒有罵過她半句。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姊姊愛弟弟,這就夠了!小小皮肉傷,只要不危及生命,那個笨小子將來長大根本就不會記得!比起手足之情,這又有什麼重要呢?。 所以,從弟弟回家那天開始,我一直提醒自己,絕不因為弟弟而讓姊姊挨罵。反而經常對才三歲多的她感到很抱歉:因為媽媽要照顧弟弟,而犧牲了很多陪她的時間,她經常要默默的等待媽媽忙完,才有時間跟她玩個遊戲、看本書。而且,偶爾也會因為弟弟,會受到阿嬤的斥責,這讓我更加心疼。 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在老二出生的那一年,女兒完全沒有「老二症候群」,她一直信心滿滿,覺得弟弟根本不是對手,她在媽媽心中獨一無二的地位極為鞏固。所以,她從來不會偷打弟弟、嫉妒、吃醋、搶著要抱抱,行為退化也沒出現,適應極為良好。 而那個傻弟弟呢,也在眾人的呵護下長大。雖然媽媽少幫他洗了幾次澡、抱他時間也不如抱姊姊的多,但他多享有了姊姊的愛,倒也十分快活呢! 轉載於~ 陳安儀的筆下人生 http://anyichen.pixnet.net/blog/post/24771619

FW:孩子愛告狀,真頭疼?

2010年01月29日
公開
9

孩子愛告狀,真頭疼? (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爸爸 ─ 你看弟弟啦!他又隨便拿我的筆…」   「媽咪,我告訴你哦 - 哥哥又沒有洗手就吃東西…」 當孩子動不動就跑來告狀時,你一定覺得不勝其擾吧!從因為權益受損,想利用大人權威來為自己出氣或討回公道,到跟自己一點也不相干的「糾察隊」行為,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愛告狀的孩子真是什麼都能告。 除了常要解決孩子間的紛爭覺得頭疼外,你是不是也擔心,孩子這種愛告狀的個性,在外面會不會討人厭、交不到朋友?可是,對他告狀的事,又不能置之不理,怎麼辦才好? 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孩子愛告狀,如果是因為覺得受到不當對待,自己無力解決,而想尋求大人的支援,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為什麼連與自己無關的小事,都愛打小報告?難道他不知道這種行為很「顧人怨」嗎?換個角度想,孩子會向大人報告某某人如何如何,其實是因為開始有了道德的觀念,看到別人做了不應該做的事,即使和自己沒有關係,也會勇於挺身糾正,維護正義,其出發點是值得讚美的。如果你無法體會,就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當糾察隊時驕傲的感覺吧! 別忽略了孩子的言外之意 當孩子告訴你誰又怎麼樣的時候,除了希望大人出面糾正以外,其實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我很乖,我都沒有那樣喔!」。如果爸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或者說「你當作沒看到就好了」、「別管那麼多,跟你又沒關係!」,孩子可能會對大人的雙重標準感到迷惑,甚至對自己原本相信的道德觀念及正義行為產生懷疑。所以,別忽略了告狀孩子的感覺,即使是一句「你好乖,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孩子也會高興;孩子要求的,其實也只是這樣而已。提醒爸媽,避免說「你好乖,知道要來告訴我」,別忘了,讚美的重點在於強調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而非打小報告的行為唷。 正義重要,寬容也很重要 孩子有正義感,當然是件好事,不過如果老是小題大作,不但沒必要,而且還可能影響到與兄弟姐妹或朋友的感情。不妨告訴孩子:「對啊!哥哥這樣是不大好,不過他可能是不小心的,你要多提醒他喔!」或者,「對啊!弟弟應該先告訴你才拿你的餅乾吃,不過他可能是太餓了,你要原諒他啊!」這樣不但確認該項行為是正確的,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寬容待人,不要斤斤計較。 讓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 當然,什麼「他拿我的東西」、「他用我的橡皮擦」之類的芝麻小事,就盡量由孩子自己去解決吧!爸媽如果每次都介入,孩子就會知道,告狀是解決問題最快速有效的方法,那麼非但爸媽以後應付不完,孩子也會養成事事向大人告狀的壞習慣。爸媽要鼓勵孩子自己去溝通、解決,凡事依賴爸媽,是長不大的小孩才會做的喲! 最後,別忘了提醒孩子,每個人都有缺點,可是不要忽略了別人的優點喔!試著多以正面的角度來看待別人,其實每個人都很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