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 mia♡~QQ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玫瑰疹疫苗?????

2006年09月06日
公開
117

今天下午去接和謙回家遇到小曼的阿嬤, 小曼是和謙的同班同學, 住我們隔壁棟的交大華廈, 今天阿嬤一見到弟弟紅疹, 一臉很驚訝的開始碎碎唸..... "啊妳怎麼顧他顧到出ㄆㄧㄚ的啦~~" "阿嬤, 那個不是ㄆㄧㄚ啦~~是玫瑰疹.." "嘿什麼不是, 啊那個就是麻仔啦~~" "不是麻疹啦~~是玫瑰疹...." 接著小曼阿嬤開始唸個不停..... "妳們年輕人都不在注意, 出這個多危險妳隆不知...." "我們家小曼都不曾長過這些東西...." "妳安勒不會帶囡仔, 顧到發了全身ㄆㄧㄚ仔...." "啊妳沒帶他去打預防針喔.." 一連串的質詢弄的我臉上三條斜線, 努力維持正常臉色跟她說, "這個玫瑰疹沒有疫苗啦~~" 不說還好, 一說她又開始了.... "什麼咧謀~~連預防針妳嘛無勒帶他去注喔...." "這有自費的1500元..一次要打兩針啦....." "妳年輕人什麼都捨的買, 這個自費的針反而沒有去打...." 我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想跟她解釋清楚, 但她就一直說我沒顧好沒帶他去打預防針..... 此時我也沒好氣, 不想跟她多說了.... 只好連連稱是, 並跟她說我下次會注意啦~~ 結果她還很不滿意, 說這種事不能有下次, 還說我還帶他出來也給他穿太少, 現在要給他包緊一點不能吹到風咧~~@@~~ 奇怪....我不帶他出來難道要放他一個人在家啊~~ 而且現在是九月天氣還是很熱啊~~ 是不是所有的婆婆媽媽都醬啊~~ 怎麼我遇到的都是不分青紅皂白就好為人師型的, 我以為我現在己經免疫了說....@@.... 玫瑰疹在一到三歲幼兒是很常見的病毒性感染, 我真的不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而且.....玫瑰疹何時有疫苗的呀?? 啊我怎麼都不知啊...???

特色農宅 掀起花蓮景觀革命

2006年09月02日
公開
31

-------------------------------------------------------------------------------- 【大紀元2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游繡華�專題報導 搭乘火車經北迴鐵路過新城車站,沿東線鐵路南下或沿著9號省道花東公路向南行,在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靠近慈濟靜思精舍、在壽豐鄉豐田山腳下及在光復鄉大豐村,可清楚看見3棟造型相似、外觀仿日治建築菸樓的屋舍,這是花蓮縣政府正在推動的特色農宅綠色革命序曲。 近幾年來,高山、大海風景優美,且醫療資源佳的花蓮縣,成了退休族養老的天堂,許多外縣市民眾捧著退休金,在花蓮購地、蓋屋、安享天年。有些房子蓋得美輪美奐,但豪宅及高高的圍牆在田園間顯得突兀,與大自然格格不入。 造型造景 融入大自然 於是,屬於花蓮縣的農宅革命自2004年春天悄悄展開。縣政府委託中華綠建築設計協會調查各鄉鎮的農業生產、社交、環境、文化等功能及風景特色,規劃設計出休閒農業區、牧場農業區、溫泉農業區、茶園農業區、生態保育農業區、原住民聚落、民宿區及綠建築住宅方案等8類15式。 去年初,縣政府推出特色農宅獎勵方案獲得熱烈回響,有23戶符合相關條件,其中12戶取得建照,6戶完成興建,3戶已遷入居住,參訪民眾絡繹不絕,縣府將續推第2階段獎勵方案。 耐震防颱 環保又節能 花蓮縣特色農宅的最大特色是結構耐震、防颱,鋼骨建材符合環保永續觀念,風洞的引流設計,使房子具有防潮、自然通風等功能,夏天可降溫,冬天可保溫,以節省能源。 花蓮縣政府首棟綠建築去年11月落成後,吸引許多民眾參觀,大多認為這種會呼吸的房子不僅節省能源,也讓居住者感到舒適。最近索取特色農宅3D動態虛擬光碟、建照細部設計圖樣光碟及15式特色農宅摺頁者,已超過千人。 輔導特色農宅專案技士洪武雄說,花蓮縣特色農宅是一種回歸大自然的居住觀念,規劃設計上具有機具維護、停車空間、展覽販售、民宿休憩、休閒解勞、代工或環境保育等機能,並有親子型、三代同堂的2層樓建築式樣。 依特色農宅獎勵方案,民眾若以示範戶的建築圖起造房屋,便可省下建築師的設計、簽證費,或以特色農宅設計準則作為建屋參考,也可節省部分設計費。

福田民宿

2006年09月02日
公開
12

福田民宿是這次民宿中最溫暖最有家的感覺的地方, 昨天我們看完醫生回去時己經十一點了, 之前只在7-11買了一些東西墊一下肚子, 所以路上買了扁食帶過去民宿當晚餐吃, 看起來很年輕陳大哥和林大姐一點都看不出來孩子都上大學了, 熱心的大哥和大姐一聽到我們還沒吃晚餐, 立刻張羅起來沒多久桌上擺滿了己經熱好的菜餚, 林大姐陪他們兄弟倆玩讓我們安心用餐, 林大哥還在一旁忙著切水果, 切完還幫和謙他們拍照, 聽大哥說他很愛拍小孩但明天一早己報名要去跑馬拉松, 今天跟昨天一樣也是只有們一家住宿, 雖然己經半夜了但大家仍是興緻高昂, 和謙和弟弟一路睡睡醒醒的也沒有睡意, 弟弟吃了藥開始退燒又一直玩也出了一身汗, 幫他們洗完舒服的澡終於抵不過周公的招喚, 一堆要換換洗的東西都擺在行李內也沒收拾就睏去了..... 清晨五點弟弟又吃了一次退燒藥, 跟把拔商量的結果這兩天給弟好好休息, 原先的行程計畫都取消..... 早上才有機會好好的看看福田的全貌, 門前有著大片的草皮露天庭園雅座, 被群山環繞寧靜雅緻的景觀視野, 早餐是大姐現做的生機精力早餐, 豆花豆漿都讓人回味再三呢.... 而且飯後就主動跟兩兄弟帶到和室玩起來, 讓我可以放心整理昨天一大堆的奶瓶衣物, 不用很緊張一邊做事一邊顧小孩, 感覺像朋友一樣跟他們一起生活, 這種採綠建築的特色農宅真的很棒, 跟以前住飯店有著兩然不同的渡假體驗..... 真想在這山明水秀的地方想養老呢... 最值得一提的是.... 大姐還很熱心的帶我們去附近原住民部落豐年祭, 這天他們歡欣慶祝一年豐收而歌舞像是我們的過年一樣, 通常是八九月期間每個部落自行決定時間舉行, 今天可是他們一年一度的盛會, 是太lucky了啦~~ 這個豐年祭是兩族一起舉辦, 穿白衣傳統服飾是泰雅族,紅色傳統服飾的阿美族, 族長拿著一個類似象牙的容器裝滿了酒四處向人勸酒, 還有很多外國人也拿著dv拍攝, 在唱歌跳舞的歡樂聲中也會邀請周圍的觀眾入慶典的行列.... 和謙在一旁很想加入呢.... 原住民好像天生就好一副好歌喉, 而且不論男女老少舉手投足間都有一種自然的律動, 但照相機昨天用完也沒充電在此時快沒電了, 弟弟也又到了下一波要開始發燒的時間, 己經有點躁動不安了起來.... 所以再停留一會兒就告辭大姐離開那個熱鬧的會場, 下午提前check in先給弟弟吃藥休息嘍~~福田之美福田之美

訪金針花(下)

2006年09月01日
公開
38

打算避開明天週末假日要上山的人潮, 中午在花蓮用完午餐就直接到赤科山去嘍~~ 賞金針花最好是在清晨或黃昏, 那時比較沒有烈日當空的大太陽, 帶著兩個小孩出門玩這麼多次以來都是睡到自然醒的, 所以黃昏去是最適合的啦~~^^" 蜿蜒的山路果然像之前大家說的一樣險峻, 有的路段真的很陡很窄超難會車的..... 趁機考驗把拔高超的技術慢慢的開倒不至於暈的太厲害.... 只見路邊陸續出現一叢一叢零星的金針花, 不遠的山頭上佈滿的金針花更是有著漸層的美..... 此時太陽己經快下山了, 薄霧籠罩著前方的美景像是一幅畫一樣.... 才想好好開始逛一逛, 但是....發現剛睡醒的弟弟居然發燒了, 難怪他整天情緒很不穩, 一下子跟哥哥玩high了哈哈大笑, 一下子又這也不好那也不要一直鬧, 情緒起伏很大原來是身體不舒服..... 只是除了食慾不好倒沒有其他明顯症狀, 活動力還是很不錯.... 在山上也跟著哥哥在賣金針花的農家玩, 不過我們沒有停留太久, 趕緊回花蓮市區去慈濟醫院看醫生, 這種突發狀況以前己經有一次經驗了, 還懷著弟弟時帶著三歲的和謙去花蓮就發生過, 所以這次又順便逛了一次慈濟醫院....=.= 醫生說喉嚨發炎紅紅的, 但也只給了解熱鎮痛的退燒藥和塞劑, 出了醫院己經十一點多了, 趕緊回今天的要過夜的地方--福田民宿~~

轉貼: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界定與教育

2006年08月30日
公開
59

「醫生,我的孩子兩足歲了,都還不會講話,怎麼辦﹖」「都已經三歲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我的孩子都聽得懂,就是不開口講話」這些都是在語言治療門診裡,常聽到小朋友爸媽焦急的詢問。到底兒童要幾歲開口說話﹖三歲的小孩該會使用多少的語言,才算正常﹖是什麼原因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如果孩子真的語言遲緩,家長又該如何教育呢﹖ 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 根據以往的研究與觀察,我們發現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有其一定的順序,首先是(一)哭聲和愉悅聲:幾乎每一個新生兒都有發聲的能力,而父母對嬰兒不舒服時的哭聲及快樂時的愉悅聲有適當的反應,是鼓勵幼兒語言發展的第一步。(二)牙牙學語:約在二至四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嬰幼兒會發出一些簡單但無意義的聲音。因此有時候父母親會回憶說「他很小的時候曾經會叫爸爸、媽媽,但是後來就不叫了」但此時只是嬰兒自我玩弄不預期且無意涵的發聲。失聽的嬰兒也有此一階段,但因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回饋而日益減少發聲。(三)社交性發聲:約五、六個月大,開始會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外界溝通。(四)語調練習:到了八個大,雖然聽不懂小傢伙的用詞,但已有頗似大人講話的語調。(五)第一個字:通常是出現在十至十八個月大時,並且先有一般的理解能力後,才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六)呢喃兒語:十八個月大後,隨著肢體動作的成熟,幼兒可以配合著手腳功能一起玩聲音的遊戲,如:一面玩車、一面發叭!叭!。此時大概可利用十至二十個有意義的字來進行多方面的溝通。(七)鸚鵡式學語:兩歲的幼兒開始重覆大人說的話,直至約兩歲半時逐漸消失。(八)語言交談:鸚鵡式學語後減少後,幼兒開始與大人真正的對話,並隨著年齡的增加與經驗的累積,語言能力也急速增加,但由於字彙的缺乏,卻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幼兒便出現發展性的口吃,但只要父母有耐心,同時使用簡短易懂的字眼和不疾不徐的說話速度,以輕鬆的態度面對,給予幼兒一個好的典範,一般來說,七歲以前講話不流利仍算是正常的範圍。 語言發展遲緩的重要界標 每個孩子語言發展的速度略有不同,雖然如此,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參考界標,來訂定是否有可能語言發展遲緩:(一)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二)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三)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難以理解。(四)五歲以後,句子仍常有錯誤。(五)越長大越不說話。遇到這些狀況時,最好早日尋找專家協助診斷和訂定教育計畫。 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 原因相當的複雜,主要有下列幾項:(一)聽覺障礙。(二)神經或大腦傷害。(三)情緒障礙,如自閉症兒童。(四)環境剝奪,如父母無暇與幼兒互動或過分溺愛,沒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五)智能不足所表現的語言發展遲緩。 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語言發展遲緩的小朋友需要的不只是幾節課的訓練,而是教育,是一個經年累月的培育態度,並且重要的是要有愉快且具刺激誘發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的增進幼兒語言發展。加強教育的方法可以有下列幾個方向: (一)建立聽覺學習:鼓勵幼兒注意聲音刺激,尤其是聽能損傷的幼兒。 (二)發展語言能力(理解認知):認知理解能力永遠早於語言表達,因此利用每一時機多跟小朋友「說」「說」事物,並可自然的改變姿勢與幼兒面對面互動,但不要勉強孩子站在你面前聽你說話,因為這對他來說是無趣而且難以控制的事。 (三)鼓勵發聲:當幼兒有能力模仿發聲時,要求他必須適當的模仿出聲,才滿足他的需求,使其瞭解語言工具對他意願滿足的重要性。而當幼兒開始模仿發聲時,不管對錯,只要其願意嘗試,我們都要鼓勵,即使只是口頭讚美,都是使其願意繼續學習的動機。 (四)模仿動作與發音:最有效的是「玩」聲音,例如:玩火車遊戲,一邊擺動雙手,一邊發出鳴……七恰七恰;或是模仿動物叫聲。重點是要用「玩」的態度,才能吸引幼兒學習模仿。 (五)口腔動作:這是針對一些在生理上有特殊障礙的小朋友,分別對其呼吸(如:練習吹氣)、唇(如閉唇親親)、舌(上下左右外內動)、下顎(大口咀嚼餅乾)等做動作練習,以加強說話所需的口腔功能。 雖然我們期待每一個幼兒都能與我們好好的進行語言溝通,但是,有一些小天使因為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智力嚴重不足或口腔動作限制,不能用一般語言與我們溝通,這個時候,基本的非口語溝通技巧,如手勢。以及輔助性工具,變成了另一項選擇。總而言之,語言的最終目的是溝通,因此只要能達到此目的,使用的方法,就要靠我們的智慧與包容。

轉貼:1∼1.5歲孩子的語言的發展

2006年08月29日
公開
41

2006-08-24 Page:1/1  1歲以后的孩子進入了幼兒期,在幼兒期,孩子體格發育的速度減慢了,但他們的神經心理發育變得迅速了,尤其是語言,幼兒期是孩子最初掌握語言的時期。   1—1.5歲這時期的幼兒語言的發育還處在對語言的理解階段,他們理解的詞總比說出的詞要多得多。在成人的教導下,幼兒頭腦里關於詞與具體事物和情景的聯系建立得越來越多,逐漸能理解更多的詞和簡單的句子,如聽到“把媽媽的拖鞋拿來”,幼兒就會照辦,但他不會說出這麼長的句子。到1歲半時,幼兒大約會說幾十個字,會說幾句2—3個字的簡單話如“媽媽再見”、“寶寶拿”。這時期幼兒說話的特點是單音重復,如“抱抱、帽帽”的。一詞多義或以詞代句,如“娃娃”,可以表示“拿娃娃給我玩”或“把娃娃拿走”等等,這種以詞代句的語言常常只有熟悉幼兒的人並結合當時的情景才能理解。以音代物,如叫汽車為“笛笛”。這種說話的特點說出的語言稱之為“兒語”,兒語是幼兒語言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在成人的正確指導下,隨著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會逐漸擺脫兒語。這時期幼兒說出詞的內容大多限於與幼兒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而且多數為名詞。   語言發育在幼兒期是個飛躍的階段,家長要抓住時機來促進他的語言發育。對這個時期的幼兒來說,主要是要和他多說話,說給他聽,讓他模仿大人的發音,不斷鼓勵他去說話。在教的時候,大人的語速要慢,發音要清晰,語句要簡短,要重復,避免嘮叨地說上一大串話,這樣孩子是聽不懂的,不能幫助孩子發展他的語言能力。同時要有實物和動作來配合,如指著實物教孩子說出它的名稱,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畫冊,指著畫冊上面的圖來教孩子說,還可以通過提問讓孩子自己說出來。

轉貼:孩子任性 ~ 家長教養有道

2006年08月29日
公開
47

有的孩子從幼稚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裏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屋裏被弄得淩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 有的孩子看電視時,總愛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裏人簡直無法談話、學習和休息,誰要說他幾句,他就大吵大鬧,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 有的孩子常發“人來瘋”,客人來了,喜歡拿著東西亂扔,一會兒投個布娃娃,一會兒又抛個小枕頭,甚至能把一隻拖鞋踢進一盆香噴噴的鶏湯裏。 孩子的任性使家長萬分頭痛。面對著任性的孩子,家長們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衝動,劈頭蓋腦地一頓打駡,簡單處理這令人尷尬的局面。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麽,孩子任性該怎麽辦呢? 根據國外的一些行爲科學家的研究,我們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長選用。 一、 强制休息片刻。對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爲懲罰,可采取把孩子帶進另一間小屋,讓他脫離使之興奮的環境,兩眼冷靜地審視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 轉移注意力。如果孩子愛在客人面前扔東西,不妨在屋裏門上設一隻尼龍靶盤,當客人來時,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擲,看誰扔得准。這樣既滿足了小孩的表現欲,又使孩子從游戲規則中學會約束自己,使無序的亂動遷移成有序的競賽。 三、 一個輕柔的暗示。如果孩子正在撥弄電視機音量,你千萬不要大聲叫駡,不妨在他眼前做一個輕輕走動的動作,再問他:“你知道,媽媽最喜歡怎樣看電視?”然後引導他把音量放小,問他:“爲什麽媽媽喜歡這樣做?” 四、 培養自我管理的意識。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時注意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識,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讓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進櫃裏,睡覺起床後把小枕巾蓋在枕頭上,久而久之,他會學會約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習慣。 孩子任性 ~ 家長教養有道 (2) 如何處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合理的期望 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博士 陳文玲 在面對所謂幼兒不合理的行為的當時,父母不妨先檢視自己所謂「聽話」、「合理」的標準是否合情合理,易言之,就是「合理的期望」。 午後在百貨公司閒逛,偶然看見一位母親手中抱著一位年約三歲左右的男童,當時母親以不悅的口吻告訴幼兒「電動搖搖車你已經玩夠了,現在要回家了」。男童便開始在母親懷中扭動哭泣表示抗議,母親立即在男童臉上打了一巴掌,同時威喝幼兒不准哭……。 深信這一幕只是諸多發生在公共場所「馴兒記」的一種版本而已。在反覆思索整個事件發生原因、發展過程及結果之餘,不禁聯想到這類經常發生在親子關係中的「對立」衝突或者以父母的觀點來詮釋,可能就是所謂的「不聽話」或「不合理」的行為應該如何處理呢? 合理的期望 到底親子的衝突是否都源自於幼兒的不成熟或不講理嗎?有不少時候父母會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是絕對合理的一方,因此在面對所謂幼兒不合理的行為的當時,父母不妨先檢視自己所謂「聽話」、「合理」的標準是否合情合理,易言之,就是「合理的期望」。 例如:父母難免會有機會攜帶幼兒到外用餐,一般台灣的餐廳並沒有設有幼兒遊樂區,如果父母只顧自己大快朵頤,談笑作樂,同時只是一味要求幼兒必須從頭至尾在席間安靜坐好,把幼兒走動的行為視為不聽話,其實就是父母的不講理。 當然絕非鼓勵允許幼兒在餐廳內恣意走動跑跳,而是鼓勵父母做一些事前的準備工作,例如對餐廳的設施有些瞭解,若情非得已,必須攜帶幼兒前往其無法自由活動的場所,不妨攜帶一些幼兒的餐具、點心、或玩具做為幼兒消遣之用,若有可能,儘早結束。 這些無非只是對於幼兒的基本尊重,然而因著這份尊重,會幫助為人父母者設下「合理的期望」,採取適當、有效因應的策略,相對的父母口中幼兒無理取鬧的行為,自然就減少了。 防患於未然 日前在一個媽媽餐會中遇見一位小女孩,手中拿著一件印有鮮紅花色的無袖夏衣,媽媽解釋說因為小女孩執意在寒冬裡穿這件夏衣,來搭配她的紅色小帽,於是在雙方的妥協之下,她穿了另一件顏色相配的冬衣而將夏衣握在手裡帶來會場。這是一個典型親子妥協成功的例子,然而父母若能在事先下一點「防患未然」的功夫,或許能更積極。 在季節轉換之際,父母就幫助幼兒(可以一起來做,當做一個有趣的親子活動)把上季的衣物收藏起來,在幼兒的衣櫃裡只放置當季合適穿著的衣物,即使幼兒選擇自己著衣搭配也絕不會出岔錯,如此一來,不但培養幼兒生活自理的能力,也將這類幼兒不講理的狀況發生降至最低。 如何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3) 如此,小朋友學習哪些是可以做的,那些是社會所禁止的,同時你也是在建立你的教養原則,漸漸的小饅頭會學到:媽媽說到做到,我可不能呼嚕呼嚕的耍賴!"有需求要用說的,不聽話時就不能出來跟媽媽出來散步逛逛了, 這些可是我對付小朋友~建立誠信~非常有效的招數喔∼∼他們不但聽話而且愛我愛的要死呢!這些是我六年幼教的經驗,可不是空卻來風喔!需要點時間來交導建立一些行為模式,現在兩歲可是最關鍵的時刻喔!

轉貼:如何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

2006年08月28日
公開
51

1、正面教育,防範在先 孩子任性時父母的態度如何?父母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等等,這些直接關係到孩子是否會無理取鬧。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樣就怎樣,缺乏行為規範和自我約束意識。 還有的父母對孩子在知識方面要求嚴格,而在個性品性、行為習慣、社會適應性等方面沒有要求,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的教養模式必然會造成幼兒的消極行為。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時,父母應注意採取正面教育的模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麼不對,怎樣做是對的。 孩子的是非理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可以採取轉移、冷處理、適當懲罰等辦法把難題巧妙化解。 2、冷處理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時,父母不要去理會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採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 例如,孩子吵著要買玩具,甚至在地上耍賴,父母可採取不勸說、不解釋、不爭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父母並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 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我知道你不開心”並表示出關心,跟他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 3、轉移注意力 這種方法適合年紀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4、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規律後,可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生。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 5、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6、適當懲罰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會兒他餓了要東西吃的時候可以適時教育告訴他這就是不好好吃飯的結果。你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身體發展不會有影響的。 父母親教育孩子的時候,觀點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父母應統一要求。如果一個嚴,一個寵,那麼孩子的任性只會越演越烈,很難得到改正。 我女兒快1.5歲了,也不知是很少帶她出門,還是關怕了...只要我出門沒帶她一起去就哭不停,不管是回外婆家或出去走走,她都很高興一路話說不停,可是這時候妳糾正她這不可以喔!這不行!完全不甩妳!而且我還好好的跟她說反而跟番~真氣死我了!因為她在家並不會有這種狀況~所以出門時我都會開始煩惱她這麼番我該用什麼方法才可治她?請問媽媽妳們ㄉ小孩有這種狀況出現時會這麼處理? 你的小孩的確是很想跟媽媽到外面走走,有可能是很久沒出門了,而這時候的一兩歲的小朋友,對外面的世界是非常好奇的,因為他們在語言、社交和情緒方面都是探索式的階段 藉由外物的認識,他們學習新的字彙,跟這媽媽到不同的場所,他們學習有不同的規矩要守, 還有他們也在實驗如何用不同的情緒可以控制她所想要得到的,正在學習如何跟這個世界互動呢 所以,他當然會有一些測試性的行為出現 像是做一些讓你在公眾場合覺得丟臉的事 而這就是他的學習機會,這時候你會糾正她,而她也會聰明地測試你的忍耐度,(可見他已經有點成功的讓你抓狂了) 所以呢!我希望你能先了解他的發展背景,所以你不會對他的觸犯行為而生氣 因為生氣的時候只會意氣用事,很想揍她(我相信你是當然不會真的揍啦!想說他為什麼這麼番咧?對不對?) 首先 你得開始學習跟你的小饅頭建立信任 當你糾正他的一些你認為不適宜於外婆家或公眾場合的行為時 你可有下列幾種方法來減低她的行為  如果她他的行為出現一下的狀況  例如:一、忽略妳的話繼續他的行為 二、跑掉故作聽不見 1. 你應該保持冷靜 用話將他負行為引導到你想要的正行為 首先 一定要走到小朋友的旁邊 看著她並站或蹲在他旁邊用好話跟他說:(這點很重要)切忌不要站在遠遠的地方喊 ”不要這樣” 這樣小朋友是不會聽的 一兩歲的小朋友是這樣的: 如果你叫她不要做什麼 他就偏偏做什麼 ,所以呢! 請你告訴他“你想要她做的事” 例如 她老是把東西往遠處丟 你不要說:不要丟” 請你說:把它丟到籃子裡"或拿來給奶奶或媽媽"這可滿足她丟的欲望 還可訓臉手眼協調度呢∼ 這招是引導他的負面行為轉為正面行為,讓你一句 “不"也用說 要花點心思倒是! 2. 建立互信  當他的行為已經到了你無法忍受的地步 你也是要對他看著眼睛 是肯定但卻不吼的聲音跟他說且讓他知道,這樣的行為媽媽不喜歡,如果你�妳再這樣 我們就馬上回家,(建議你最好選擇那種你可以說走就走的情況來做這樣的訓練,否則你如果你當下真不能走,你又失信一次,你的小饅頭就會學到,反正媽媽只是說說而已,以後你說什麼 她可是不信喔~ 情況二:哭或躺在地上賴  3. 同理心 也是保持冷靜,但要裝出很心疼的跟他說:我知道你很難過你(得不到…但是我們就是不能….”然後他會哭著說些呼嚕呼嚕聽不懂的話,你就跟他說:你哭的時候,媽媽都聽不清楚你說的話,等你好一點再說"這不是教你不要理她;而是讓你的小朋友先冷靜一下,也鼓勵她用話把情緒說出來,讓他了解到用哭的是沒有用的,如他真要賴,你也得讓他賴一下,說想他有這個需要,但絕對要給你的小寶貝台階下,過一兩分鐘後 你得問問她:好點沒?要不要做點別的事(喝果汁或是看故事書或其他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的事),讓你的寶貝了解,你仍舊疼他的,只是她不能拿阿嬤的東西(例如啦),她不會覺得媽媽不愛我,只會學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如此,小朋友學習哪些是可以做的,那些是社會所禁止的,同時你也是在建立你的教養原則,漸漸的小饅頭會

轉貼--耐心+技巧 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2006年08月27日
公開
51

【本文摘錄自:聰明寶寶電子報/ 本報內容由 階梯數位科技 提供2005.02.01】 表達是人類很重要的能力之一,為人父母應該在小孩出生後,多留意寶寶這方面的進展,並給予充分的誘導;多跟寶寶講講話、帶他認識東西,會有很大的幫助喔! 當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每個為人父母都很希望能快點聽到寶寶發出「ㄇㄚㄇㄚˊ」或「ㄅㄚㄅㄚˊ」的聲音,可以想見,當這兩個音出現時,即使不是太清楚、或是沒有太多認知,任何父母都會揚起驕傲的音調說:「寶寶好棒喲!」 的確,希望寶寶及早說話,是每個父母很大的期望。相反地,當寶寶到了三歲時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時,可能很多父母季開始憂心忡忡了。「我的寶寶是不是聽力有問題?」「為什麼我和他說話,他都沒有反應?」「寶寶是不是舌頭有問題?是不是該去讓醫生剪舌根?」 孩子說話的進度 到底寶寶多大會開始說話呢?學說話的進度又是如何呢?大體來說,一歲以前的嬰兒都會發出喃喃聲、牙牙學語,過了一歲,逐漸開始會說一些簡單的語彙。 通常六個月大以前的寶寶,會發出輕快、愉悅的漱口聲,接著能發出較長而且有音調變化的母音。六個月到一歲之間的寶寶,則會重複一些字辭,像是哇哇、答答、打打、叭叭等,這些音調沒有什麼意義,而愈接近一歲時,他們漸漸能使用不同的聲音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十二個月到十五個月大左右,他們可能開始會說出生平的第一個字,不外乎「爸爸」「媽媽」等。通常女孩學說話比較早、也比較快,男孩發育比較晚一點,可能一歲半、甚至兩歲才會開始說比較多的辭彙。 兩歲之後,字彙增加的速度也變得很快,他們可以理解幾百個詞彙、也可以聽懂一些複雜句子的意思,他還會將一些會說的辭彙加以組合,譬如說,他會說「媽媽抱抱」、「爸爸車車」等。當然,不同的情境,寶寶的說話就有不同意思,很可能是說「爸爸,我要坐車子出去」,或是「爸爸開車出去了」。 到了兩歲半之後,寶寶的詞彙增加很快速,幾乎每天都有新發現,心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林麗英表示,這通常是人一生中詞彙學習最快速的階段,寶寶的詞彙可能從兩百個增加到一千兩百個。他也能將詞彙組成簡單的句子,譬如他會說「爸爸買車車」「媽媽抱抱我」等,已經跳脫單純是名詞的組合,開始有了動詞或受詞的使用。 至於三歲以上的孩子,大部分都可以了解長的句子及複雜的句子,並且能正確反應或回答。因為他的說話方式已經開始發展文法規則,句子中也會有「很多、很好、這個、那個…..」等副詞或形容詞出現,有個孩子甚至會逐漸了解動詞的時態變化的不同,例如「走」和「走了」的區別。他們也會聽從兩到三個簡單指令,例如「到房間去拿拖鞋、脫掉鞋子和衣服、到浴室去洗澡」。這時候,如果你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孩子幾乎都可以說出答案。而這個時期的語言表達,家人都可以百分之百了解他所說的話,一般陌生人也可以了解七八成左右。 孩子到了四歲、五歲左右,陌生人已經都可以了解他所說的話,不過他可能會說出「我有一個新玩具,但是我破掉它。」類似這樣語法有問題的句子可能偶爾會發生,但整體來說,他會和你順暢的對答,因此日常生活的溝通已經沒有問題。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會從一數到十,也會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的名稱。孩子的發音也大都很正確、口齒清晰。 六歲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小學了,當然他應該可以跟得上學校的學習進度,會讀、會寫,他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記得所學的點點滴滴。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小孩,語言表達能力已經發展完成,因此可以很流利地敘述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由於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愈來愈緊密,他的說話表達方式會更多元化。↑Top 如何陪伴孩子學說話 小奇的媽媽希望小甜快點會說話,因此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和三個月大的小奇甜蜜對話,問他「小奇好乖,起床了」「小奇最乖,想喝奶還是喝水呢?」雖然小奇根本聽不懂,不過媽媽還是運用各種場合和小奇說話,小奇一天天長大,對於媽媽的聲調似乎愈來愈有反應,媽媽說話時,他會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也會轉動他的頭尋找媽媽的聲音來源,漸漸地,還會咿咿呀呀地和媽媽「說話」。也許小奇和媽媽都不懂對方講什麼,不過小奇顯然對「說話」已經有了很濃厚的興趣。 讓寶寶及早開口說話,最基本的就是父母得花時間和他「對話」。即使幾個月大的寶寶沒有什麼反應,也應該不厭其煩和他說話。其實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對於聲音就已經很敏感。研究發現,媽媽懷孕時,如果每晚睡前固定放一段故事錄音帶,等到寶寶出生後也讓他聽故事,在播放好幾個故事中,穿插懷孕時同樣那一段故事時,正在喝奶的寶寶會有吸吮比較急促的情況,顯然寶寶對於他曾經熟悉的故事音調特別有反應的。因此寶寶出生後,媽媽也應該常常唸故事書給他聽。無論是童話故事、圖畫書、或是小百科等書籍都可以,不會說話的寶寶聽不懂也沒關係,媽媽可以抱著寶寶,以輕柔的音調帶領寶寶進入文字圖畫的世界,讓寶寶覺得聽故事是一種享受。 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教授張湘君說,每天用文字按摩寶寶的腦細胞,對寶寶的智能有很大幫助!如果從小就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讓孩子接觸閱讀、接觸故事,孩子的語言學習會突飛猛進,當然孩子也會因此奠定喜愛閱讀的習慣。 當寶寶逐漸長大開始對週遭事物有反應,逐漸了解你說話的意義時,更要多說話和他積極互動。可以設計一些小遊戲,讓寶寶在日常生活的互動中就能培養說話的能力。最基本的,可以先教導寶寶認識頭、眼睛、鼻子等五官。建議媽媽把寶寶抱在懷中,摸著寶寶的頭說「這是寶寶的頭」、摸著寶寶的手說「這是小手」,不斷反覆地說給寶寶聽,慢慢地引導寶寶開口說出這些五官。 也可以拿著色彩板,告訴寶寶這是紅色、黃色,當他穿著紅色衣服時,趁勢教他「這是紅色的」,當吃香蕉時,也告訴他「香蕉是黃色的」。總之,從生活點點滴滴中,認識色彩、說出色彩。 拿著圖畫卡來說故事也是一種好方式,因為圖畫卡繽紛的色彩最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在說圖畫故事時,還可以拿一些道具玩具結合,例如,說到「泡泡龍出去玩球」,就可以拿起球,陪著寶寶一起玩耍。透過手的把玩、操作,將圖、文和玩具、實物結合,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Top 父母須避免的五大錯誤 父母期望孩子及早說話、贏在起跑點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如果太心急而有一些教導上的錯誤,反而會適得其反,心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林麗英主任特別提醒父母以下幾個方向: 1.不要用疊音字 我們經常聽到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你今天吃飯飯了沒?」「寶寶今天穿這個衣衣好漂漂!」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太好的。父母在教導來子說話時,不要強化孩子的疊音字,例如應該教「貓咪」,而不是「咪咪」,應該說「漂亮」,而不是說「漂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自然而然知道正確的說法,也訓練他說多音字和短句。 2.有效地導正發音 兩歲以前的孩子,說話發音常常都不準確,千萬不要把孩子不準確的發音當作好玩,故意去逗弄他,或者故意去學他錯誤的發音,小孩子並不清楚自己發音準不準確,如果大人抱持好玩的心態,他只會覺得很好玩,以後當錯誤的發音固定下來,想要改也很困難。 3.說話要自然 教導孩子學說話,不要太重視嘴型,太過於矯情反而扭曲了語言的本質,同時孩子也不容易了解語言發音的真實性,自然讓孩子習慣你講話的速度方式是最好的。 4.親自跟孩子對話 很多人喜歡購買錄音帶或是CD來協助孩子聽故事學說話,雖然聽故事很有趣,也是學習一種好的方式,不過千萬不能依賴這種單向式學習,靠著機器來學說話,不僅很被動,而且孩子根本不可能培養好的表達方式,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多和孩子互動說話才有幫助。 5.多點耐心去引導 孩子初學說話時,難免會有口齒不清的情況,或是語意表達不明,父母千萬不要大聲訓斥他。可以常常發現一些案例,媽媽聽到小明說話「我…我…今天在學…校被欺……」媽媽可能很嚴厲斥責小明:「說清楚一點,每次說話都口吃不清楚,教你很多次了都一樣。再一次、快點再說一次。」媽媽的大聲訓斥可能讓小明講話更結巴了。其實約有五分之二的口吃幼童會持續一兩年,有個要到十歲左右口吃才會消失,真正需要治療的個案約佔全人口的百分之一。口吃原因很多,可能是遺傳、中樞神經病變、環境壓力等,讓幼童在學說話過程中屢受挫折,而愈來愈失去信心,演變成緊張、逃避,讓口吃惡性循環。因此若是孩子有說話不清楚現象,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教導,不要大聲訓斥或是恥笑他,否則只有負面效果。↑Top 孩子不會說話的可能病因 每個孩子學說話的進度的確會有差異,不過有些孩子到了三歲還不會叫媽媽、爸爸,或是到了四歲仍說不出有意義的詞彙,這些都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徵兆。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1.腦部發育:可能有先天的障礙、天生智能不足,或腦部受傷的影響…等。 2.聽力功能:可能是因為聽力有問題,沒有聽力當然就無法學習說話。 3.口腔功能:有的孩子在吸奶吃東西時常常滴落、或是一直流口水不停,這都顯示口腔發育可能出了問題。 4.很少互動:有些孩子因為長期生病,可能遊戲機會或是和其他人互動機會減少,因此不如健康的孩子順利學習語言。 5.個性內向:有些孩子天生性格過於內向、畏縮,天生學習力差,因此幾乎都不會開口,若是沒有適時教導,將陷入語言發展遲緩。 至於如何發現孩子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呢?首先要觀察孩子在六七個月左右是不是對聲音會有反應。如果你跟寶寶說話,他幾乎沒有任何臉部表情,在旁邊叫他,也不會轉頭,可能他的聽力的確有問題。或是到了兩足歲,卻一直沒有任何詞彙出現;到了三歲,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句子;三歲以後的講話仍然結結巴巴不清楚,父母都難以理解。甚至年紀愈大愈不願意說話。 若是有以上這些情況,就應該求助專業意見,及早做妥善處理。不過專家特別提醒,有些孩子昰屬於「大雞晚啼」型,不是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很快,因此如果孩子稍微晚熟,也不會過度緊張。當然,也不能忽略觀察孩子,當發現孩子真的有語言表達上的困擾,就應該及早求助專家協助,千萬不要抱持著「長大一點就好了」或是「舌根剪一剪」的想法。 寶寶不說話,該怎麼辦? A. 部分醫院有針對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治療,尋求協助 B 坊間學術單位、心路基金會等公益團體也有專業人員可以諮詢 C. 和專業人員合作一起參與學習解決計畫 D. 以耐心愛心陪著寶寶學說話是最佳良藥 E. 不要一次長時間強迫學習,讓孩子更失去開口的興趣   媽媽如何與學說話的寶寶互動? A.可以多讓寶寶學習口腔動作 例如可以陪寶寶玩吹氣的遊戲,讓寶寶不斷向羽毛吹氣,保持羽毛在空氣中飄浮不落下。或是讓寶寶用吸管吸住一張小紙片,讓他支撐一段時間,這些可以訓練嘴部的肌肉。 B.多訓練寶寶嘴唇和舌頭等發音器官的協調性 例如喊寶寶一起來比賽,看誰發出的動物叫聲比較像,特別記得,當你在發出動物叫聲要寶寶來模仿時,必須站在和他差不多的高度,好讓他可以看到你的嘴型。 C.要說得巧,就先說得好 其實吃得好不只是營養問題,也要注意從吃的過程中去訓練口腔動作。例如長期吸奶嘴的孩子,因為很少咀嚼,可能口腔發展就會比較遲緩,建議父母及早減少孩子使用奶瓶,不要孩子一哭,就習慣性地塞奶瓶堵住他的嘴。 D.即使再忙,每天要固定撥一點時間說故事 陪著孩子說一段床邊故事,不僅讓孩子身心上感到舒服安慰,孩子每天聽故事對語言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未來孩子自然而然會很愛閱讀。 E.把握適當時機教孩子說話 例如當你拿著圖畫卡要孩子說「汽車」時,如果孩子遲遲不開口,反而拿起床邊的「筆」塗鴉起來,不要一昧斥責他不說汽車,心頭就該趁機轉個彎對他說,這是「筆」,可以「畫圖」。讓他練習說。 F.找出適合孩子的遊戲 如果要設計遊戲教導學習語文,應該考量適不適合小孩的年紀,也得考量一次遊戲的時間不要太久,否則孩子可能會因為疲倦不耐煩,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G.別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當你聽到孩子可能說出一些奇怪的句子或是不合文法的用語時,不要一昧糾正他,給他一點空間發揮,逐漸引導他正確的使用方法,才不會讓他覺得學習語文很無趣。

轉貼:家庭語言環境對寶寶的影響

2006年08月26日
公開
47

【大紀元2月13日訊】父母與寶寶說話的方式,會深深影響寶寶從周圍環境中學習的方法和內容,家庭語言環境可以直接影響寶寶的思維能力。   例如,當母親正打電話時,寶寶在旁邊吵鬧,不同的母親會怎樣反應呢?第一個母親可能會粗暴地對寶寶大喊:「別吵啦!」而另一個母親則可能會這樣對寶寶說:「我現在正在打電話,請安靜幾分鐘。」如此一來結果大不相同,第一個母親的寶寶學到了對粗魯命令的服從和對母親的恐懼,而第二個母親的寶寶則理解和遵守了兩個原則:必須在他人打電話時保持安靜,必須與他人合作。   僅僅要求寶寶「別吵啦」的單一命令,不太可能使寶寶把他的行為與正在發生的事情聯繫起來。相反,一個比較複雜的口頭請求則能鼓勵寶寶去思考自己的行為,並將其行為與周圍的人和事進行聯繫,因此,第二個母親的寶寶在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就會以更成熟的方式進行反應。   在學齡前期,讓兩個孩子接受不同的交流形式和不同的學習刺激,會產生不同的智力和言語能力。例如,寶寶的詞彙量是由和他交談的次數所決定的。交談的次數越多,寶寶掌握的詞彙也會越多。如果你經常與寶寶交談,到2歲時,他就能掌握豐富的詞彙;2歲半時,他就可以進行正常交談了。   一個好的「言語模式」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讚揚寶寶為學習所付出的努力,並溫和地糾正寶寶的言語錯誤,會對寶寶的語言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如果家長因為事務太忙而無暇與寶寶交流,或自己經常說一些不符合語法規範的話,往往會使寶寶在掌握語言技巧方面面臨較大的困難。   良好的語言交流能幫助寶寶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當他們想說甚麼但找不到合適的詞去表達時,父母應積極提示他,讓他儘快掌握更多的詞彙。一旦能清楚地溝通,他將會感到非常高興。幼兒期的寶寶經常發怒,正是因為他們不能成功地對父母或保育員表達自己的需要。對寶寶要多採用正面鼓勵的方式來談話,儘量避免使用否定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