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erry

日期

#Tag

我 家 的 情 境 教 育

2008年01月08日
公開
37

  最近,發現不少朋友在家裡實行「媒體淨化運動」─不買八卦雜誌,不看電視 Call in 節目,耳根清淨不少,眼睛也避免了污染,連情緒都好了許多呢!   在家庭中對過度氾濫的不良媒體資訊,採取抵制行動,一位朋友對此現象的反應:「我希望讓全家人保有生活中的最後一塊淨土,所以,決心不讓那些垃圾文字和噪音進我的家門。」 至於拒絕媒體垃圾進入家門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為家人佈置一個優質的「家庭情境」了。 情境教育 優質家庭用心佈置   在學校,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都懂得要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情境教育,以收潛移默化之效。回到家裡,為人父母者可曾仔細想過,要以何種身教、言教,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家的情境教育? 我有一位朋友很喜歡音樂,但因為家境關係,從小並未接受什麼特別的音樂栽培,或音樂教育,最多就是時常收聽電台的音樂節目,以及在學校時認真上音樂課唱唱歌而已。 然而,喜歡音樂的天性,讓她成為一位快樂的聆賞者。當她和丈夫自組小家庭後,家中就是樂聲不斷,收音機、錄音帶、CD,隨著那天的心情、氣氛,播放不同的樂聲。兩個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從小就習慣與音樂為伍,也都學習了簡單的樂器以自娛。朋友很高興地說:「我們不必成為音樂家,但培養音樂嗜好,做為一輩子心靈慰藉的伴侶,就再幸福不過了。」 樂聲飄揚 軟化孩子的叛逆心   果不其然,當她的兒子進入青春期時,忤逆的行為常讓她招架不住而以淚洗面;但她觀察到家中這個狂飆少年的情緒,可以藉由音樂來緩和,就每個月資助兒子購買音樂帶,不論是買周杰倫或古典音樂,都可以全額報帳。   有一回,這個小酷哥違反校規,偷偷帶隨身聽去學校,自習課戴著耳機聽音樂,當場被「抓包」。老師問他在聽什麼?孩子回答:「貝多芬。」老師當然不相信,沒想到拿過來一聽,真的是古典音樂,大吃一驚之餘,居然看在貝多芬的面子上,放他一馬。更有趣的是,他從此在班上也被同學刮目相看,因為:「他聽古典音樂耶!」   朋友頗為感慨地告訴我:「音樂真的可以陶冶身心,但是我發現很多父母都忽略了。」   不必一定要有多高深的音樂素養,就像我這位朋友,她向來喊不出幾個音樂家的名字,但只要是美好的旋律,就能軟化一顆心。她說,這就是她家的「音樂情境教育」。 社會資源 等著你去使用   另一位有智慧的父母,學歷不高、工作完全與藝術無關,卻懂得善用社會資源。譬如,最近有長達一個月的「台北藝術節」活動,每周六、日在中山堂廣場及各個公共藝文館舍,都安排有免費的精彩藝術活動,他們就帶著孩子逐一參加,享受政府為他們安排的豐盛藝術饗宴。   又如,星雲大師日前在國父紀念館舉辦難得一見的「佛教唱頌講座」,不但有大師深入淺出的弘法開示,更有扣人心弦的優美唱頌。藉由好聽的旋律,也給原非佛教徒的父母和孩子,首次享受到充滿法喜的快樂。 父母留意 隨處都有寶藏   良好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良好的情境教育,當然也可以培養,只看我們用不用心。   曾經有一位父親在親子座談會上問我:「我自己是一點藝術細胞都沒有啦!連國家音樂廳也不敢進去,怎麼培養孩子的氣質?」   這個困擾很容易解決。先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可以像前述那對善用公共資源的父母一樣,先從免費的藝術活動開始進行啊!在家裡也可以收聽電台專門製作的音樂節目,訂閱優質的報紙、雜誌,或帶著孩子聽聽有益又生動的演講,參觀各種藝文展覽……,只要稍微留心注意,就會發現我們四周有許多可以利用的資源,等著你和家人共襄盛舉。   音樂、美術、戶外活動……,不論動態或靜態,只要是有益身心,就值得我們參與。用點心思、花點時間,潛移默化的效果一定會出現。   培養一顆柔軟的智慧心,就從家庭的情境佈置開始吧!

姊姊上街買東西

2008年01月07日
公開
18

早上媽咪帶弟弟再去看一次醫生,在回程的路上...... 媽咪問姊姊:「你想買土司嗎?」 姊姊開心的說:「好啊!好啊!」 媽咪說:「可是媽咪沒辦法進去買喔!你可以幫我進去買嗎?」 姊姊說:「為什麼你不進去?」 媽咪說:「因為弟弟坐在機車椅上面,媽咪要顧著他啊!你敢進去嗎?」 這家麵包店我們去過很多次了,所以媽咪也很想讓姊姊體驗一下自己去買東西的經驗。 姊姊說:「可是我不敢耶!」 媽咪說:「是喔!那就沒辦法啦!」 姊姊說:「啊......我想去買,你會教我怎麼說嗎?」 於是,媽咪街著姊姊如何向店員買東西。 到了麵包店外面時,發現櫥窗上的土司是空空的,平常十點多的時候都是麵包出爐的時間,怎麼沒半條土司呢?應該是還在廚房吧! 媽咪說:「姊姊,你進去問看看有沒有土司,如果有再出來跟媽咪拿錢喔!」 只見姊姊一人走了進去,店員馬上出來招呼,一會兒就進去包土司,媽咪在外面問姊姊是否有土司?姊姊對著媽咪點頭,姊姊出來拿了錢,不過付完錢的姊姊急著想趕快出來,差點忘了找錢呢!是店員叫住姊姊的喔! 回家的路上,媽咪問:「你剛剛怎跟店員說的呢?」 姊姊說:「剛開始我沒說話,因為我在想要怎麼說,後來我就說『請問你們有白土司或者是鮮奶土司嗎?」 哇!哇!哇!媽咪對於姊姊說的『或者』兩個字感到很驚喜,一路上哈哈大笑的回到了家喔!

創 意 的 禁 忌

2008年01月07日
公開
40

有人說,創意該就是無所不說,毫無忌憚了。 錯了! 創意還是有些限制的。 至少對我來說,以下這些事就從來不做: *要求太高,不符合孩子的能力,比如說,至少說出十種以上不同的答案。 *喜歡喋喋不休說個沒完,比如說,孩子還沒開口,已被你K了三十分鐘。 *限制孩子的思考,不讓它自行發揮,比如說,你只要告訴我正確答案就好,什麼都不必說。 *與他為敵,傷害孩子自尊,比如說,如果你想得出答案,太陽就會從西邊出來。 *不批評他的意見,或太早下結論,比如說:我就知道,不會是吧。 *不當超人,老替孩子沒想出來的問題找解答,比如說,還是我來告訴你好了。 *不給孩子壓力,比如說,限你五分鐘內做完。 *不准孩子失敗,比如說,再想不出來就是豬頭。 *只強調背誦而來的標準答案,不能異想天開,比如說,答案不對就是錯的,不理孩子的理由說明。 教孩子盲目服從,比如說,書上寫的全對,老師說的都好等等。 以上十戒,不僅我不喜歡,連心理學家都說,它是傷害孩子創造力的十大殺手,有了它,孩子的創造力便會變形。 創 意 孩 子 創 意 父 母 自從父母知道,成功的孩子與智力,學業成績及文憑不太有關,而與創造力大大有關之後,又開始一窩蜂的「練習」創造力,追逐創意夢田。 創意的確可以訓練,但必須保持快活,沒有壓力與痛苦才是! 要使孩子創意獨具,別忘先找回自己失落的創意力。 有人說,我很有創造力,但我想說,我以前的創意其實貧乏,真正有創意是從「喜歡思考」開啟。 我有童心,而童心正好是創意之母;所以我愛玩,包括玩組合的遊戲,我知道創造力專家曾說,能把兩種毫不相關的東西湊合成有關係,便叫創造;這種定義給了我很大的感受,我開始從生活裡找尋這種組合的故事,比方說,「隨身聽」,便是「走路」與「收音機」的組合;「透明電梯」則是「透明」與「電梯」的組合;「文字」與「電腦」則可以變成文字處理機;那麼「垃圾」加「笑話」可不可能製作成一個會說笑話的環保垃圾筒,這是我的奇想,也代表我從這種思考,漸漸具有創造力。 我把這種想法告訴家人,他們個個絕倒在床上,之後,我們在晚餐後的休息時間,便有這種好玩的「胡鬧時間」,每個人都可以用兩種東西湊成一種新創意我想馬桶與擦屁股組合成的洗屁股機,應該也是這麼來的。 繼續胡鬧下去,搞不好,我們家會出個擁有專利的發明家哩。 我喜歡問:「有沒第二種作法?」「可不可能另起爐灶?」 寫作正是如此,我學的是心理學,喜歡了解一個人的喜歡怒哀樂,七情六慾等,本來就很合適在醫院裡當心理醫生,醫療病人,但我又喜歡文學,很喜歡把周遭的故事寫成一本書;我的想法與眾不同,很特別的想把寫說的筆用來寫心理學,就成了一本獨特的散文式心理學。 我創意了自己的心理學的第二條路,現在証實,這個創意不錯。 我信奉「坐著說不如起而行」的信條,所以常把創意放入教養裡,叫它「創意教養」,教養不能只說不做,我常動動腦,想想如何把我的理論便成活生生的實際;孩子不吃青菜時,我想了一個法子,告訴他,爸爸最近種了一種蔬菜,叫做「漂亮菜」,吃了之後,女的很美,男的很帥,你想不想吃吃看,孩子說想,我給他們吃了,還說,真的變帥了;以後這道菜成了我們家的名菜,在你們家它是菠菜,我們家則叫「漂亮菜」。 哎!原來孩子也是愛美的。 *創 意 特 質 做為一個創造人,你該有想問、愛問、會問的特質,凡事都留一點空間,不把它鎖死;做為創意人的父母,你則該具備以下這些特質。 *雅量: 雅量很重要,沒有雅量包 容孩子的胡說八道,就不可能有創意孩子的出現,別忘了,愈有創意的人,想法愈是千奇百怪,難以令人接受;但是當所有人都無法接受時,唯一覺得可以接受他的你,到底接不接受?你不接受,他就毀了,你接受了,他便會活。 *第三隻眼: 所謂的的第三隻眼,便是知道孩子好在哪裡;孩子各有各的優點,或許你能接受,但要說出孩子好在哪裡便難了;這正是父母的功課,用你的第三隻眼,明白孩子的好。 記得告訴他:「你的想法很特別」、「我怎麼都沒想到?」「怎麼辦到的」、「真是厲害」、「太精彩了」。 幽默: 心理學家說,父母有幽默,孩子有智慧,我喜歡這種講想法,的確如此,父母愈是幽默,愈能給孩子一種以身作則的示範,凡事會從另一種角色思考,常常給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或能化腐朽為神奇。 *拉長耳朵: 父母習慣只說不聽,但是創意父母必須只聽不說,把耳朵拉長一點,再拉長一點,聽聽孩子心思妙想。 *當個創意收集家: 孩子的創意無所不在,生命之泉的靈動力遠遠勝過成人,但一閃即逝,你該準備一本創意簿子,把孩子思想裡的驚鴻一瞥,用一支筆,一張紙,把它記錄下來,成為孩子最珍貴的寶與最美好的成長記錄。 我有這樣一本簿子,這正偷偷的記錄著,等著結婚時送給他們做紀念,在婚姻典禮裡給他驚喜,你有這樣一本簿子嗎?

弟弟不乖、爸爸壞壞

2008年01月06日
公開
8

今天媽咪很抓狂!!原因是因為--弟弟不乖、爸爸壞壞!! 頑皮的弟弟爬上爬下,該拿和不該拿的東西都拿了,一下子從椅子摔下來,一下子被門撞倒! 今天去家樂福坐在推車裡的弟弟,竟然連推車都想爬下來,想也知道推車的高度哪是他說爬就爬的下來的,結果咧...就來個翻滾的特技表演啦!嚇得媽咪大聲尖叫!連旁邊煮香腸的阿姨也嚇得把香腸給烤焦啦!還好.....弟弟從小就有在練鐵頭功,否則真的摔破皮了該怎麼辦??不過.....真的嚇壞媽咪了啦! 至於爸爸呢?也好不到哪裡去!!哼!!不貼心也就算了...想當初我也不是因為爸爸會貼心才看上他的,不過,媽咪到底是因為什麼才看上爸爸的呢?唉∼現在還真的想不起來...哈哈!! 說起爸爸的那個個性啊!說上三天都說不完...說好聽一點是認真、專一、執著,說難聽一點就是不知變通、孤僻和固執,可能是當初在交大管那些學生管慣了,對外人老是那麼兇!!是兇嗎?嚴格來說應該是叫不合群,我想爸爸應該重新去念一次幼稚園,人際關係不協調的原因一定是小時候沒唸過幼稚園的關係,雖然公婆對於爸爸沒念幼稚園就去念國小感到很沾沾自喜,但是對我這個當幼稚園老師的老婆來說,沒念幼稚園行為就是會有所偏差.....因為我實在不知道爸爸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所以只好把一切都歸在沒念幼稚園這件事上! 總之.....爸爸和弟弟今天都讓媽咪不開心!沒想到媽咪生命中的兩個男人竟然在同一天惹我不高興!媽咪生氣啦!!! ↑↑↑ ☆★小呈星球★☆ www.babyhome.com.tw/planet ↑↑↑

創 意 思 維 的 培 養

2008年01月06日
公開
28

  創意思維是一種有中求新的思維,也就是一種求與眾不同的思維,在知識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于高新科技的競爭,而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人才又是高新科技發展的保証。因此,今天的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這是時代的需要。   那麼,父母應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呢? 一、給孩子提供一個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   孩子在一個怎麼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直接關係到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尤其關係到其探求慾望和好奇心的培養。溫馨的家庭讓孩子天天有一個好心態,這樣孩子就有了培養創意思維的心理環境。讓孩子有一個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首先是讓他們有一個自己的小天地,這樣孩子可以自己放置玩具、圖書;其次,在家庭中,父母應盡量和孩子多商量,也就是要多一點商量和建議,少一點命令和服從,讓孩子在家中有參與的權利;最後,父母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讓孩子在家中有平等的地位。 二、給孩子創造一個"玩"的天地。   孩子都愛"玩",這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玩"又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內容,"玩"對孩子來講就是學習。那末,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培養創新思維呢:?   首先,要讓孩子有"玩"的自主性,也就是父母不要干預孩子的"玩",讓孩子在"玩"中展開其豐富的想像力;其次,要鼓勵孩子從自我中心的個人的"玩"擴展到幾個孩子一起"玩"。在群眾"玩"的過程中,孩子之間會互相碰撞,互相交流,這是非常有利于活躍孩子的思維的;最後,要正確對待孩子在"兒"中的"破壞"活動,孩子的"破壞"實質上是一種很可貴的探索活動;也是其求知慾望的外在表現。如有的孩子見到電視節目中的小白兔等可愛的小動物,一定要爸爸打開電視機的後蓋把小白兔抓出來。孩子玩小汽車,總想把小汽車拆開來看一看為麼會開動,為甚麼會發出聲音。孩子在這種探索活動中求得知識,滿足願望,從而產生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 三、給孩子創設一個"思"和"問"的情境。   創意來自思考的結果,而思考又起始于問。因此,也可以說,智慧是問出來的。父母首先要保護孩子先天的好問本性,要欣賞孩子的傻問題,傻問題中往往閃爍著孩子智慧的火花。大家都熟悉愛迪生小時候曾用自己的身體去孵小雞的故事。正是這種探索熱情和行為促使他後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其次,父母應給孩子提供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孩子敢問的勇氣,讓孩子增長會問和善問的本領。最後,父母應自小培養孩子愛問的習慣,尤其是要培養孩子勤于動腦、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給孩子提供一個操作和活動的機會。   孩子是在活動中得以發展的。幼兒的思維是以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為主導形式的。因此,幼兒創意思維的培養也應十分注重幼兒的動手操作活動,使之參與到有關的訓練活動中去。例如,讓幼兒動手把若干彩色的圖形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並要求他每一次的拼擺要不一樣,也就是要求新、求異。又如讓幼兒參加一些自主性的繪畫活動、人物角色想像活動。非常規思維、直覺思維的訓練以及辯證思維的啟蒙,都是非常有利于創意思維的培養的。 五、給孩子一種成功的體驗。   愛恩斯坦曾說過:"一個人智力上的成就依賴于人格上的偉大。"所以,今天在培養幼兒創意思維的同時,務必十分重視創意人格的培養。也就是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頑強的意志力、求知的熱情、合作的願望、強烈的責任性,等等。首先,父母要欣賞自己的孩子,並讓孩子有一種自我欣賞,即要自尊、自愛;其次,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善於應用激勵性的評價,以其長促其短;最後,對孩子的要求應把握適度,讓孩子努力一下能達到,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我能行"伴隨孩子成長。一個對自己缺乏自信的人根本談不上有創意的行為。   在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方面,父母應該是孩子終身學習的模範、善於思考和富有創意的榜樣。讓孩子從父母自己言行的生動教材中受到創意思維的啟蒙,得到創意思維的發展。 讓孩子嘗試一個"思"字︰ 從小讓孩子養成質疑的習慣,父母要從關注孩子的答轉化為關注孩子的問;要讓孩子養成勤於動腦、追究問題的習慣,父母就不要直接給答案;讓孩子學會從表面特徵到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讓成功成為孩子思考的動力;父母還要教給孩子思考策略。

終於去了春天農場

2008年01月05日
公開
8

「春天農場」對我們一家人來說,可說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 早在當初來桃園找房子時,媽咪就撇見大馬路旁有一個很顯眼的招牌,上面就寫著「春天農場」四個大字,那時媽咪就在想,以後搬到桃園來住以後,「春天農場」應該是繼「木柵動物園」後的另一個遊玩的景點吧! 令人意外的是......我們後來住的地方竟然就在「春天農場」附近的大樓,從房間望過去.....就能看到他們的停車場,還能知道當天去玩的人是多還是少呢!看一看距離.....如果真的要過去玩,用散步的方式應該就能輕鬆到達吧! 媽咪很盡責的馬上查了「春天農場」,想先一探究竟,但網路上對那裡的評價,大多都是反應「服務不佳」,問了淑惠後,淑惠說:「那裡的餐點很貴!」恩∼這些讓我們實在有些卻步,雖然媽咪常對姊姊說要帶他們去那裡玩,但是卻無法保證何時可以真的過去玩,爸爸更是表現的意願不大的樣子,真不知是不是因為距離太近了,所以爸爸對那裡沒啥興趣! 公公、婆婆上來的那一個星期裡,爸爸曾要媽咪帶他們散步去春天玩,要媽咪自己帶他們去玩??這可就輪到媽咪意願不大了。在公公、婆婆即將離開的那個星期六,原本想帶他們過去玩,但天氣實在太冷啦!一切的一切都好像在告訴我們.....跟春天真是無緣啊! 姊姊真的很期待能去春天玩,跨年的那個夜晚,不停的從春天那裡傳來煙火聲,媽咪很想去看看耶! 今天爸爸實在找不出能去哪裡玩了,只好把墊底的春天農場拿出來,對著我們說:「我們去春天農場玩吧!」哇!來到桃園已經兩個月了,我們終於要去春天農場啦!實在是...... 沒想到用散步的方式真的這麼的近耶!走著走著.....弟弟睡著了,生病的弟弟看起來沒啥精神,一進到門口後,媽咪馬上等不及似的一定要跟招牌照張相,這是媽咪和姊姊望了兩個月的春天農場啊!呵呵∼∼ 這裡真的很漂亮,到處都是花花草草的,只要在這裡用餐就可以直接去園,否則入園是要門票的唷!媽咪覺得餐點還不錯啦!沙拉吧的食物還蠻多樣的,價位大約四百元,這還可以接受啦!包含門票的話還不算太貴啊! 裡面除了有花花草草外,還有可愛的小動物喔!可愛的小兔子吸引了弟弟和姊姊的注意,這裡的美景讓一直不想來的爸爸流連忘返,拼命拿著相機猛拍.....還說下次可以來烤肉...我們也打算下次彩虹阿姨和小暄baby來桃園時,就帶他們來這裡走走。 能夠踏進春天媽咪真的好開心,看到爸爸著迷的樣子.....嘿嘿!!媽咪就多了個可以虧爸爸的事情囉!想就該來了..... 春天農場: 我們一起散步到春天農場玩。

幼 兒 創 作 時 常 發 生 的 問 題

2008年01月05日
公開
33

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常發生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會因幼兒的個性、成長的環境從及家庭的教養而有以差異,以下針對一般常發生的問題,探討其成因,並給予適時的輔導。 一、我不會畫 通常發生在缺乏自信的孩子身上,由於幼兒在下筆時害怕畫錯,或習於繪畫有一標準,當需獨立思考創作時,沒有自己的想法而產生不會畫。因此要輔導不會畫的孩子,除了多鼓勵外,還需要了解產生的原因,給予適當的調整。 二、火柴人 火柴人、小鳥等簡筆畫,這些都是成人世界的簡單符號,由於言種畫法是簡單的符號臨摹,當孩子學了,便不會去思考所畫人物的特徵,也不願意去觀察鳥的形態,而以公式化套入繪畫,形成繪畫創作上缺乏思考性。因此這樣簡筆畫切勿示範予幼兒。 三、卡通與漫畫的影響 漫畫與卡通是成人世界所創造出來的產物,充斥著整個兒童社會,由於它的設計是迎合幼兒的口味,因此很受孩子的喜愛,甚至會拿著筆模仿繪畫,若幼兒只以臨摹式的繪畫,孩子便成為一台影印機,而且沒有自己的想法,由於我們生活在團體的社會裏,不受到卡通漫畫的影響是不大可能的,因此若要繪畫卡通,則所畫的需要表達出自己對卡通造型的想法,並且能發展不同的故事,這樣的卡通畫對幼兒來說才有意義。 四、文字的誤導 文字是具有特定意義性的符號,單一文字並不具有創做性;而繪畫的圖象是作者思考的傳達,在視覺上可產生很多的聯想。雖文字與繪畫同樣是使用到筆,但在傳達上卻有很大的差異,又孩子眼看見成人書寫文字時,認為能寫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此幼兒便在畫中把寫字當成繪畫,形成畫中出現許多與畫作內容無關的文字,甚至文字在畫中佔大部份,缺乏創意與思考,因此幼兒若在繪畫中書寫文字,應鼓勵書寫與繪畫內容有關的文字較佳,若需練習寫字,請幼兒另紙書寫,以區分文字與繪畫的觀念。 五、著色本 在坊間,流行著很多卡通樣式的著色本,這些著色本給予幼兒,表面上可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但實際上負面的意義比正面的多,由於著色畫的圖像是大人創造的圖像,孩子以為這些圖像是最美最好,因此採取了模仿的方法,並以為著色畫就是繪畫,當著色畫塗多了,就成依賴心理,加上害怕畫不像著色本的圖像,因此不敢把自已的想法繪畫出來;若需手眼協調的塗色練習,可多鼓勵幼兒塗著自已所描繪的造型,以加強孩子的自信及視覺美感。 六、繪畫比賽 藝術本沒有一標準答案,而繪畫比賽卻在眾多的作品中選出若干名次,讓藝術有了一個準則,這準則除了防礙美術創作的思考性外,落選者更是一嚴重的打擊,因此我們盡量少參與繪畫比賽,若需參加,應給予幼兒有一正向的觀念,不要有太重的得失心。 七、互相模仿 模仿學習是人的基本本能,但在藝術創作上所表現的是要表達創作者的經驗與感受,因此在創作上我們極不主張模仿。而在同儕上的模仿,是互相討論方式,並模仿改變造型,這是良性的;但只是無意義的抄襲模仿,我們則需給予適當的輔導與鼓勵,甚至調配幼生適合的位置。 八、作品的完成度 在幼兒的創作中,常發現有些孩子做一半就不做了,便說:「我畫完了。」我們對於幼兒的創作,皆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及表現,至於作品的完整性,通常我們以幼兒的學習態度、個性來評估。個性內向膽怯的孩子,通常作品的內容並不豐富,但由於缺乏自信,我們不能用強迫性或要求性的方式引導,我們可用鼓勵與引導方式,以免孩子壓抑更大,對繪畫有所反感。但大膽活潑個性的孩子,常因學習習慣及耐性不足,常做一部分就不做了,遇到這種情形,我們先與幼兒討論溝通創作的內容並作適當的鼓勵與引導,若幼兒堅持不要再做,教師先思考幼兒個性及學習狀況,有必要時可以要求的方式請幼兒把作品加完成以對自我負,但這種要求方式只能慢慢一步一步增多,不可能一次就可以要求幼兒做得很好,以免要求過多,反而使幼兒討厭創作。 九、不按主題創作如何處理 藝術創作是表達個人思考及感受,也是個人的學習及生活經驗的表現。在教學上主題的設訂,主要是為了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但由於孩子的差異性很大,常有些孩子並不會按主題來創作,因此當發現有這類型的孩子時,先評估我們的引導教學是否足夠,若是孩子的因素,我們先了解幼兒的背景,如是否生活經驗是否太少、沈迷單一興趣(卡通、戰機、娃娃等)或太於自我等,當我們了解原因後,在生活上作適當的調整,孩子便會有所改變,至於幼兒過於自我的現象,通常發生在較小的孩子身上,只要他們能多了解自己,我們多與溝通加以時日,孩子定會成長。

從 作 品 中 窺 看 孩 子 的 內 心

2008年01月04日
公開
28

  繪畫尤其是治療工作者用來了解兒童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一張圖畫有時正是解答問題的主要關鍵,或是一種治療性(therapeutic)互動的開始。 在二十世紀初期,心理學家們注意到兒童繪畫能力與其身心發展有密切的關聯:兩者皆有一定的發展順序,而每個兒童都將依循相同的路徑發展,只是快慢不一。我們可藉由這樣的觀念,概略地了解孩子的動作發展、自信心、個性、情緒以及人際關係等發展階段的重要指標。動作發展、自信心、個性、情緒以及人際關係等 兒童的繪畫,是兒童行為和語言的表達,心智和思想的流露。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和情感,表現在畫面上的是不同的色彩、造形和內容。兒童在什麼時期該有怎樣的畫作,是隨兒童成長的環境和接觸自然的感受有所不同。當你鼓勵兒童創作或思考的時候,等於為他們插上一雙翅膀,帶領著他們到更遠更寬闊的領域去飛翔,發覺新奇的、創新的事物、作品。如果成人對兒童有超乎他能力的要求或過度訓練時,往往會用一種無形的框框箝制兒童的思維,導致兒童永遠失去興趣,和自我的表達能力。 從兒童開始接觸紙筆,其一舉一動皆是臨床觀察的重要線索: 〔線條控制、下筆輕重和流暢度〕 可用來觀察其精細動作、控制能力及注意力; 〔物體的位置及大小比例〕 可告訴我們兒童對自己的信心; 〔用色選擇和塗色品質〕 則跟孩子的情緒、專注力、衝動控制有著很大的關係。 〔繪畫內容〕 則除了表達出兒童的情緒狀態之外,更可以告訴我們兒童關心的話題。 看兒童的畫、了解兒童,更別忘了用心聆聽「作者」本身的詮釋:耐心耹聽他們解釋作此畫的原因和畫中的內容細節、不做過度的批判,或是不符合心智發展的期待和指導、也不作過度的讚美、不介入協助,讓兒童自由地發揮創造與想像力。 我們要認真「看」畫,也要認真的聽「畫」,因為這是個最好了解自己孩子的有效方法﹗

如 何 與 孩 子 分 享 作 品

2008年01月03日
公開
26

幼兒的藝術創作除了著重創作的過程外,作品完成後的分享也是非常重要,在分享的過程中孩子會借著作品為媒介學習語言的表達,同時透過作品內容的介紹,除了體會分享的意義外,我們更可了解到孩子更多的想法。 在分享的過程中,每一個孩子的表達方式及能力不一,當然孩子能很自然的用語言表達是最好的,但有些幼兒由於個性上較為內向或不習於以語言的方式表達,這時我們可先以詢問創作內容的方式開始,讓幼兒用最簡單的語句表達,當幼兒習於表達時,便能很自然的運用語言表達創作內容與感覺。分享的方式及技巧有許多種不同的方法,以下是一般常見的分享方式 1. 團體的分享: 團體的分享,通常是在學校的課程中進行,由於班級的人數較多,較難讓所有幼生出來分享,因此在邀請幼生分享時,要注意到一些被動的孩子,鼓勵他們勇於出來表現,以達到人人皆有分享表現的機會。分享後老師的結語同樣是非常重要的,適當地針對作品的優點給予讚美,給予適當的建議,對幼兒的信心是一種鼓舞。 2. 幼兒與教師(家長)分享: 當孩子把作品完成後拿給我們看時,我們可以微笑的等待幼兒的說明與分享,並從討論作品的內容過程中以理解幼兒創作的思考及想法,達到分享與了解。 3. 如何讚美幼兒的作品: 當孩子與我們分享時,我們下適宜批評幼兒的作品,若有需調整的地方,可以用討論建議的方式。讚美與鼓勵可使孩子有更多創作的動力,但隨意的讚美,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敷衍,故言之有物,針對作品的優點作讚美,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 4. 如何把幼兒的創作記錄下來: 把幼兒作品的內容記錄下來,除很清楚了解孩子的創作思考外,更可從每次的記錄資料中,追蹤及了解學習成長的過程,當有需要這些記錄時,我們隨時可有資料可尋,並作適當的輔導。在記錄上我們只需運用鉛筆,把幼兒所說的故事寫在所畫的每一造形旁,我們從這些文字記錄中就可了解畫中的意義,如能把創作時幼兒的情緒及狀況記錄下來更是最好,當然日期的記錄更是日後追蹤的依據。 5. 如何與幼兒交談作品: a)幼兒作品內容的自我介紹。 b)詢問作品內容相關的細節及所表達的感情部份。 c)針對優點讚美並提供意見。

如 何 培 養 孩 子 擁 有 一 雙 巧 手

2008年01月02日
公開
34

   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科爾在對嬰兒的雙手進行邊測定,記錄大腦生物電流的強度時發現:大腦皮層的成熟程度隨手指運動的刺激強度和時間而加快。由此,她總結出:促進手指的靈活運動,是提高大腦兩半球皮質機能的有效手段,進而提醒家長應當重視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擁有一雙巧手。     那麼這雙巧是怎樣訓練出來的呢?    首先,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訓練兒童的雙手,應從他們很小的時候開始。從一歲左右就要教孩子自己拿勺子把飯送到嘴裡。這時可能飯要撒到身上、地上,家長一定不要怕弄臟了衣服而去餵他。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教他們玩簡單的玩具如串珠、搖鼓等,也可讓孩子自由塗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進一步教他自己搞戴帽子,穿脫鞋襪、衣褲用梳子梳頭等。再而可以教孩子砌積木、拼圖、捏泥膠、跳繩、七巧板等等。    其次,有意識地訓練孩子使用簡單的工具。人類比其它動物聰明,是因為會制造使用工具、家長不要怕使用工具萬一傷了孩子就不準他去接觸。應該有選擇地讓孩子從簡單工具到複雜工具的使用。讓孩子理解各種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當然,使用工具有一個過程,開始指令應在旁邊教他,同時要告訴孩子怎樣防止工具傷害自己,如在使用小刀、針、剪子時,只能坐在指定的位置,不能拿著工具亂跑;更不能直對著別人。當孩子學會用針線釘個扣子,刺繡一朵小花,或用釘錘釘個小玩具時,便會從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    再次,有條件的話還應讓孩子掌握一些藝術技巧,如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學學彈琴、繪畫等,這些訓練不是為了使孩子成為音樂家或畫家,其目的是為了使孩子早期接受一定的藝術薰陶,訓練一雙巧手,開發智力。讓孩子通過手指的動作來表現出聲音、節奏、形象、色彩及結構美。這些訓練往往給孩子的一生帶來無限的樂趣和益處。    兒童的雙手是通過反覆訓練才變得靈巧的。家長要盡可能多地給孩子一些用手的機會,不要怕麻煩。要多給他們創造條件,積極支持和鼓勵孩子多動手,如進行科技小制作,較複雜的手工勞動等,讓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在多樣的生活實踐中,不知不覺地讓他的雙手得到訓練,練就一雙靈巧的手。

公婆回南部了

2008年01月01日
公開
19

中午老公載著公公和婆婆去坐高鐵,公公對高鐵讚譽有加,因為真的節省了許多時間,省掉了開車的三倍時間,來回台南真的變得很輕鬆,下次我們也會考慮直接坐高鐵回台南。 看著準備離開的奶奶,弟弟竟然哭了起來,想必弟弟也和姊姊一樣很捨不得奶奶,我的兩個寶貝都很有長輩緣,對長輩也都有著很深的感情,這樣很好,以後一定會是個很孝順的孩子。 公婆回去後,一切恢復了正常,昨天下午公公和我聊了很多,大致上就是希望我能以好好帶著孩子為首要目標,至於工作、賺錢這些都可以慢慢來,也希望姊姊上學的事情可以稍微暫緩一下......其實,我是很想工作了,但是這一年我就是定為休息和帶孩子的,所以參觀了德來並不代表我一定要讓姊姊現在就去德來,心裡很想工作不代表我已經調適好心情了,但是.....我還是有我的計畫。 弟弟和姊姊這星期算是解放許多,呵呵∼∼雖然不是說我很嚴格的對待孩子,但是和公婆比起來,當媽的我確實比較多原則和規定,姊姊很想跟著回台南,公公卻說:「還是不要好了,要不然以後就難教了。」還好公公狠清楚這一點,否則姊姊真要吵著回台南的話,我也會很為難。 這星期公公天天去市場買菜,天天都吃著新鮮的魚、肉和青菜,好吃歸好吃,但我真的不喜歡吃太油膩的肉類食物,現在恢復正常了,算是放假結束了,孩子也該好好收心囉! 日記框來自婆媳小舖

如 何 在 家 中 進 行 美 術 創 作 活 動

2008年01月01日
公開
29

一般的家長,由於沒有受過美術的訓練,又對幼兒美術的發展認識不深,因此在家中不知如何指導,甚至以成人的畫法指導孩子,遂不知這方法反而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其實若家長不會指導者,只要多鼓勵孩子自由創作就是一種最好的教法。只要提供孩子空白的畫紙、素材(蠟筆、彩色筆、甚至水彩)以及適當的環境,孩子把會自由地把自己的感受及思考表現出來。以下提供幾種在家可進行的美術創作活動。 一、日記畫本: 在家中我們除了可提供單張紙給予幼兒創作外,也可選擇整本式的畫冊,它的優點是能容易整理幼兒作品,有順序的記錄孩子的創作,尤其是帶至戶外寫生,更是方便,當幼兒完成後,可與幼兒分享他創作的內容,並在畫中作適當的記錄,達到親子更多的互動與了解。 二、塗鴉牆 我們常發現幼兒常喜歡拿著筆在牆壁上塗鴉,這動機除給予幼兒探索空間的可能性外,並提供了幼兒大肌肉運動的感官的滿足。因此為了防止孩子在家到處在牆壁畫,不如在家選舉適當的牆面,貼上全開的白色壁報紙,讓其自由塗鴉,滿足幼兒所需。 三、白板 除了塗鴉牆外,如家中沒有適當的牆面,覺得換紙又麻煩,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白板,大小最好有全開大,能有足夠的畫面讓幼兒作大動作的塗鴉,白板的優點是畫了可立即擦掉,但缺點是不能把作品保存。 四、玩具畫板 這種隨畫隨擦的玩具畫板,最適合給予缺乏自信的孩子使用,因它不用顧慮作品要給別人看,故可放鬆的自由創作,它的缺點是沒有素材的特有感覺及作品不能保存,屬於過渡性的用具。

參觀德來幼稚園

2007年12月28日
公開
31

今天是德來幼稚園新生家長參觀的日子,早上就帶著姊姊到德來參觀,由於兩年前曾和聖家老師來這裡參觀過,所以對園內的一切還算熟悉,唯獨不一樣的是∼這次我是以家長的身份過來的。 以家長的身份帶著姊姊來參觀學校,感覺真的很特別,今天一起來參觀的家長大約七、八位,也因為是家長的關係,想了解的和老師、主任說明的方向,都和之前不太一樣。 姊姊剛開始有些害羞,顯的有點興趣缺缺,因為姊姊只能跟著媽咪到處走,聽著老師介紹,不能去玩的姊姊好像很無聊;媽咪剛開始則有些不習慣,不停的在腦海出現和聖家比較的畫面和感覺,雖然都一樣是天主教學校,這裡還有很多修女在,宗教氣氛也很濃厚,但是媽咪就是喜歡聖家,雖然過去當老師的我,不免對園方發出一些抱怨與牢騷聲,但是在我心中∼還是覺得聖家的環境、老師......都是最好的,也很慶幸曾是聖家的一份子。 後半場是由主任負責解答家長的疑問,因為園方擔心有孩子一起進去會有所干擾,貼心的安排了老師來照料小朋友,姊姊剛開始害羞的黏著我,但一聽到媽咪說:「媽咪要和老師開會喔!小朋友不行進去。」以前在聖家姊姊就知道媽咪會有開會的時間,也知道這段時間是不能有小朋友的,所以姊姊乖乖的和老師去玩了,結束後,姊姊十分的開心,看來!她是玩得很愉快啦!呵呵∼∼ 我很喜歡園方安排了兩位娃娃車的司機叔叔來說明娃娃車的狀況,一一詢問家長是否有要坐娃娃車,還當場說明大約的路線、到園時間、孩子坐車的時間長度.....,司機叔叔感覺好專業,給人親切感十足的司機叔叔讓人加分不少喔! 德來的班級分為普通班(一星期只上三次美語)、美語班(上午會有美語老師陪同工作)、幼幼班,班級是採用分齡制,但一星期內會有幾天混齡工作時間,老師和老師之間會安排班上的孩子到隔壁去工作,這樣也多少達到了混齡的優點,只是.....我還是喜歡聖家能夠直接以混齡的方式來上課。 德來的幼幼班是招收一歲半以上的孩子,我也在考慮或許新的學年度再讓姊姊來上學,到時候姊姊上中班,弟弟就上幼幼班,幸運的話媽咪也許會去應徵德來的老師,這樣就可以一起照顧孩子了,可以這麼順利嗎??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天主一定會知道,我有多麼想在天主教的環境下工作,有多麼想把孩子交給天主來帶領,相信天主教環境下的修女和老師們一定可以好好愛我的孩子,所以.....親愛的天主,祈求您給我們這個機會,不管未來我們是否會在德來上學、工作,我都希望能讓孩子繼續接觸天主,感受天主的愛,這對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感謝天主的安排,因為有今天的參觀,讓我更珍惜過去在聖家所學習到的一切,感謝天主。 心裡有一股很大的衝動想打電話給聖家園長,告訴她∼我今天的感覺,讓聖家的老師知道,不管到哪裡,你們都是最棒的!真的!! 參觀完德來後,姊姊對我說:「媽咪,我愛你。」回家後很乖的把飯吃完,還說:「媽咪,我有記得你昨天的提醒,我會乖乖的。」是啊!昨晚姊姊被媽咪修理了,爺爺、奶奶在,姊姊就是不一樣,被媽咪修理後,媽咪和姊姊說了自己的感覺,姊姊聽了之後哭的很傷心,好像有把媽咪心裡的話聽進去了。今天的參觀姊姊一定很快樂,也知道媽咪用心的安排,否則她不會這樣對媽咪說,恩!所以.....今天對媽咪和姊姊來說都有很大的收穫,好棒的一次參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