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握壽司 & 小草莓 生活五四三

日期

#Tag

彰化二水-- 南投車埕+集集

2012年06月02日
公開
52

今天行程預定是從彰化二水沿著集集線的自行車道往南投漫遊, 抵達二水小鎮剛好是正中午,不適合自行車活動, 臨時決定從彰化二水搭火車玩集集支線,首站是集集支線的終站車埕, 車埕改變很多,和我念書時的樣子差距甚大,握壽司和我都很喜歡車埕這個小鎮, 有綠地、有山、有體驗活動、有火車展示、有湖,可以玩得很熱鬧,也可以享受寧靜, 車埕很適合孩子跑,跳,在加上有很多火車展示,小孩可以真實的探究火車,也可以走在鐵軌上, 跟平常只是遠觀火車呼嘯而過的感覺不同,這次本來答應孩子去彰化看扇形車站, 但扇形車站假日休館,本來以為會變成黃牛媽媽,孩子看到車埕多樣的火車完全忘了扇形車站這檔事, 這裡有多樣餐廳可選擇,若想簡單打發,這裡75元的排骨便當連菜色都不馬虎,我個人覺得挺美味的,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繞了半個車埕,孩子一直嚷嚷還很多沒有玩, 我們也覺得這裡可以多待些時候,但集集支線的班次不多, 為了可以在傍晚回到二水,我們只好離開,其他留待下次再來造訪。 回程時在集集下車,因為孩子在車埕玩得很累,在集集已經開始耍賴不想走, 我們只到當地人氣很高的”大碗公”吃冰,之後便搭車返回二水, 若是時間充裕,在集集騎自行車是不錯的選擇。 返回二水後,走訪一下二水小鎮,推薦二水在地的水煎包和大明火燒麵, 大明火燒麵有濃濃的炭燒味,一盤麵有菜有肉才35元,其他熱炒也都不貴, 在二水人氣頗高。

蘇荷美術教是啟蒙一(一)

2012年05月29日
公開
52

如果戲劇教室帶給芊霈正面影響這件事促使我開始思考該為她安排些甚麼樣的課程, 原本我完全不考慮畫畫,因為我覺得她的專注力已經足夠, 不管學校或在家她都已經常常從事畫畫這個活動, 後來想一想畫畫好像也是了解兒童心理很好的管道之一,也可以抒發孩子的壓力, 再加上她既然對這一方面有興趣,何不如就讓她多一點接觸,透過眼與手更深入的了解美這件事, 我沒有仔細搜尋畫室的資料,就直接選擇蘇荷,除了就近之外,我認同它的理念, 蘇荷的大廳與教室沒有美麗的裝潢,之前聽說很多父母覺得過於陽春, 但我反而喜歡樸實的感覺,我覺得能否引領孩子的老師才是美術教室的靈魂。 蘇荷的新生都必須上兩期的啟蒙課,一期八堂課,一堂課1.5個小時, 課堂的開頭是老師的講解與觀念的啟發,之後便是就課堂的主體開始畫畫, 第一堂課是在教顏色,教室裡只提供紅、黃、藍、黑、白五色, 其他所需的顏色都必須自己調配,今天老師講解了這五色後, 便發下畫紙與水彩筆,老師要學生嘗試混色,看看這五種顏色可以混出其他甚麼顏色, 學生需要甚麼顏色由學生自己選擇,老師會把學生指定的顏色擠到畫紙上, 然後學生用水彩筆自由混色,老師也一再強調可以放心用力的畫出畫紙都沒關係, 桌子髒了之後再擦就好,我覺得不規範大膽嘗試這一點對於很規矩的芊霈是很好的事。 課堂結束後,老師會請家長進畫室,開始說明這堂課的內容, 並對於每一個畫作一一講解學生的畫法與特性是甚麼,芊霈今天的畫作是裡面最鮮艷的, 這代表她並沒有放手大膽混色,老師說越是認真混的人,最後的畫作會是灰黑色的, 芊霈因為過於小心,所以畫作上很多都還是沒混到色的原色,才會那麼鮮豔, 這一點跟個性有關,老師說她很認真,但也很小心,要一直鼓勵她凸出去, 也要一直鼓勵她亂混,不然她就會規矩的一筆一筆小心畫, 老師說除了個性關係,可能學校硬筆拿習慣,加上幼稚園教學講求整齊,所以顯得小心翼翼, 建議我可以在家準備軟筆給她,並讓她在家多嘗試混色,幾次後下筆應該就比較大膽與習慣。 隔天我馬上準備了水彩筆給她,順便一套給佑翰,幾張下來她已經不會那麼小心翼翼, 而佑翰果然個性不同,第一次拿水彩筆,就整張混的黑嗎嗎,畫畫果然可以看出孩子的不同。 簡單的畫室 芊霈的畫作 全部的畫作 (芊霈的是下面第一張照片左下角那一張)

如果教室悄悄改變了她

2012年05月20日
公開
53

最近一直想著要為小孩怎麼安排課外課程的事,原先我很排斥幫孩子安排課程, 一方面是因為小時候的我深受才藝課之苦, 小時候學的作文、書法、英文、功文數學、芭蕾舞等等樣樣都令我痛苦, 我後來想想因為這些課程都是為了望女成鳳,而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在加上以前這方面的教學也是死板的,家長不能接受上課後看不到甚麼東西成果, 所以老師也是在後面逼著,所以我一直很不想讓孩子有這樣的成長過程, 另一方面我先前總覺得那些課程是噱頭,覺得孩子就自由在跑跑跳跳不就得了, 但現在的我不這麼想,我覺得依據孩子的需求幫孩子安排課外課程是有其必要性。 我不是很願意用才藝課來表示自己的安排,我的出發點並不是要小孩擁有十八般武藝, 也不是想讓孩子和別人競賽,我只是想要讓孩子在生活中多些嘗試, 希望這些嘗試可以紓發他們的壓力,可以從中找到自己一生的興趣, 可以不要抹殺掉老天與生賜予人類的本能,所以我很不願意用才藝課來形容我的安排, 感覺抹滅了我的用心與目的。 今天帶芊霈去參觀蘇荷兒童美術教室,佑翰也跟著去攪和,去之前我本來就打定主意讓她上, 去只是想看看美術教室長怎樣,蘇荷沒有漂亮的裝潢,大廳和教室都很簡單, 大廳裡坐著很多家長安靜的作著自己的事等孩子下課,芊霈和佑翰的高分貝顯得很突兀, 我只問了接待人員一個問題,孩子的畫作裡水可以是黃色的嗎, 我只是想確定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會不會被扼殺,其他學甚麼我就不在乎了, 我只希望藉由美術課可以紓發孩子的心情,可以培養生活裡美學的觀念就好了, 至於畫畫厲不厲害,我並不是那麼在乎。 除了在大廳聽接待人員的介紹之外,我們也進了畫室參觀, 臨走前老師突然跟我說我的兩個孩子都好大方,一點都不會怕生, 從進來到現在都一直笑笑的,聽到佑翰被這樣形容一點都不意外, 但老師這樣形容芊霈的時候,我倒是嚇了一跳, 對喔,這孩子怎麼不會躲在我身邊,這孩子怎麼這麼主動跑進去畫室參觀, 這孩子怎麼沒有我的陪伴大方的跟著接待人員走來走去,這孩子怎麼會不畏懼的跟老師聊天, 我心裡突然浮現如果戲劇教室這個答案,原來無形之間她改變了,是發自內在的改變, 當下我覺得如果的課真的很值得,這就是我想要的, 這時候老師又說沒穿鞋跑來跑去可能會被美術材料刺到腳,我說不好意思, 可能在如果戲劇上課的關係,她可能覺得每間教室都可以這樣大解放, 趕緊叫兩個孩子把鞋子穿起來。 這是我第一次在如果戲劇教室以外的時間看到孩子有如果戲劇教育所說的魔法, 我真的真的很開心,開心自己的安排,開心孩子在我的安排下轉變。

教養方法大不同

2012年05月15日
公開
55

我曾有感而發寫下關於每個孩子教養方式應該不同的文章,但沒有分享我是如何落實我的觀念, 最近剛好發生兩件事,我處理兩個孩子的方法反差很大。 五月初的那個禮拜三握壽司帶著芊霈去上戲劇課,我則趁機帶佑翰去買夏天的涼鞋, 這小子對鞋子的顏色樣式意見一大堆,還亂發脾氣,搞到最後也沒買成, 眼尖的他卻一直嚷嚷著要去買玩具車,我一把抱著他搭手扶梯下樓, 他一路又哭又叫,搞得所有人都在看我,我一句也沒吭聲的硬抱住他走到停車場, 然後淡淡的跟他說我們要回家了。 隔一天我帶著芊霈去馬偕,看完診後帶她去新光南西逛街,我特意帶她去玩具部門, 她一直很興奮的問我每一樣玩具怎麼玩,過了很久才問我可不可以買玩具車,我跟她說可以, 請她也選一個給弟弟,她選了一台小的,跟我說媽媽我選小的,小的比較便宜, 我跟她說不用選小的,也不用選便宜的,選妳喜歡的, 買完之後,她再看到其它喜歡的,也都沒提她想要。 同樣的狀況,我的處理方式不同,因為芊霈很自律,也很能忍耐, 對於天性就是這樣的孩子,我必須把她往前推,讓她知道人是可以衝動的, 而佑翰對於想要的有一種非要得到的霸氣,也完全不想忍耐, 像這樣的孩子,我就得拉住他,讓他知道不是每件事都可以如此理所當然。 另一個事件是發生在平常的相處上,芊霈再怎麼生氣,或是別人再怎麼欺負她,她都不會動手, 佑翰不會去侵犯別人,但別人一旦侵犯他,他一定想盡辦法替自己討回公道, 平日搶玩具搶到不可開交的時候,芊霈就只會大聲的像我求救,不然就是大哭, 佑翰一定是對他姐姐手腳相向,非得打到他姐姐不可, 面對像芊霈這樣不會動手的孩子,我就會教她要保護自己,媽媽不可能永遠在她身邊, 當她言語無法阻止受到別人欺負時,她一定要打回去,即使是她弟弟也一樣, 而面對很會替自己討公道的佑翰,我則是告訴他事情用說的就可以解決了,不用動手動腳。 我不要求孩子有多完美或是有多厲害,我只希望在我的引領下他們可以是快樂與自信的, 現階段芊霈須要推與放,佑翰則要縮與拉, 若是今天我向老一輩一樣用齊頭式的方法教兩個孩子,我想他們往後的性格都會有某一塊過與不及。

佑翰很好教,媽媽也要好好教

2012年05月11日
公開
51

佑翰帶回身邊已經快兩個半月了,教養的路上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 漸漸的已經約略知道該如何和他相處,一開始和他的相處讓我很氣餒, 我發現用軟的不行,用硬的也不行,摸不著方法實在令人頭痛, 從一次一次的嘗試中漸漸發現絕對的軟和絕對的硬都不是好方法。 佑翰是個有個性又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相對也比較自我, 對他嚴格,他會更加反抗,對他溫和,他會騎到頭上, 大聲罵或是好好說都發揮不了好效果, 我摸索了很久,發現和他的相處要像放風箏一樣, 手上的那條線要好好拉著不能放,但不能拉緊, 也不能讓他發現我在拉,否則線會斷,而一斷要想拉回就不可能了。 原則要嚴格,但不能讓他發現你嚴格,要讓他以為你不會管, 方法要溫和,但不能讓他發現你溫和,要讓他以為你會管。 以上是我悟出的道理,每天我都不停的在嚴格與溫和、管與不管之間作實驗, 而我發現佑翰從絕對的不服,到現在每天在服與不服中掙扎, 我常看到他與生俱來反抗的因子讓他無意識的直接表達出他的反抗, 可靈活的腦袋又想著媽媽的提議和他的反抗哪個比較好, 最後不用我說甚麼,他會接受我的提議, 甚至表現出我的提議本來就是他的想法,隨著時間的拉長,他的服也漸漸多於不服。 另外一方面他是個喜歡被當英雄的小孩,小孩都喜歡被讚美,佑翰也喜歡, 但他喜歡被讚美並不是覺得自己是乖寶寶,他是喜歡被當英雄一樣崇拜, 讚美他很乖很棒,他通常不賞臉, 但跟他說他很厲害,即使是苦的不得了的中藥,他都可以立刻一口氣乾了它, 然後豪邁的跟每個人說 ”你看,我很厲害 ”, 所以在教他的路上這是個很好運用的方法,但某方面這也是必須教他的地方, 因為英雄主義也會是個弱點,讓他變成一個激不得的人, 若是遇到不正當的人事物,一被激就往前衝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這方面我還需要很多的學習才能找到導正的好方法。 現在再看他,我覺得他不難教,也不會不好說話,只是原先的我還摸不著方法才會碰壁, 他是個很好教的孩子,只是需要一個常常學習新手法的媽媽。

芊霈拔頭髮

2012年05月03日
公開
49

很多朋友都覺得我比較疼芊霈,我自己覺得我並不是比較疼她,而是比較擔心她, 我很在意孩子的心理,因為芊霈心思細且敏感,這方面需要大人的協助比較多, 所以顯於外就會覺得我好像比較在意她。 我聽過很多人都覺得擁有像芊霈這樣的孩子是很幸運的事, 總說我少了大呼小叫氣得要命還管不動的狀況, 雖然我少了動氣的時間,但多了好多好多瞭解她心底想些甚麼的時間, 我原以為她的狀況完全在我的掌握之內,直到她開始拔頭髮,我才覺得好像有些事不太對勁, 她的內心似乎有潛在的壓力,我開始仔細回想這段時間內生活中的異動, 同時間也跟老師討論在校的狀況,發現不管在家或在學校,她很怕做錯事, 也很怕老師或爸爸媽媽生氣,在學校即使是別人做錯事,她也開始害怕哪一天會像別人一樣作錯事, 但其實她已經是個夠守規矩的孩子了,我和老師初步決定用更寬鬆的態度對待她, 言語上也盡量鼓勵她放鬆自己。 可是我心裡還是覺得有些不安,於是幫她掛了馬偕兒童心理的門診, 我想確定她這樣的狀況是不是單一特殊事件造成的, 如果是,那可能要解除她對這單一事件的結才有用,門診的過程很輕鬆, 醫生和她聊聊天,讓她玩玩具,接著詢問我生活作息狀況, 醫生說這樣的孩子是先天個性的問題,不是單一事件所造成, 醫生說她敏感早熟,自我標準過高,要我們在生活裡不斷的提醒她放輕鬆, 鼓勵她調皮搗蛋,試著把孩童會有的幼稚與不成熟再加回她身上, 醫生說像這樣高標準的孩子做錯事時已經很責備自己了,我們不需要責備她, 反而我們要告訴她沒關係,沒甚麼大不了的,這和我原先想作的方法穩合, 看過醫生後,我也較安心該怎麼作,另外醫生建議小孩從事有氧運動, 醫生說有氧運動在治療很多兒童心理方面的問題很有幫助, 建議我可以讓她上坊間的律動課程。 小兒內心產生壓力若是無法排除,會轉變成用很多方式安撫自己, 常聽到的有抱玩偶、咬指甲、吃東西、咬衣服等等, 有些方法因為看起來也不是很嚴重,所以很容易被忽略而錯失行為治療的黃金期, 芊霈的方式是拔頭髮,方法比較嚴重,不過也因此讓我們及早發現, 即早調整相處的方法,說是不幸也是幸。 芊霈近期已改進很多,但偶爾還是不自覺的手會拔,當我們提醒她的時候, 她才會發現她自己開始拔頭髮,我觀察之下發現拔頭髮應該是從原先的焦慮轉換成習慣, 習慣可以慢慢改,給她一些時間,相信一切會轉好。

教養手法要不同

2012年04月23日
公開
42

養育兩個孩子至今,越來越覺得即使生在同一個家庭, 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適合他個人的相處與教養, 老一輩總說小的跟著大的學就好,作老大的教好, 接下來的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在還沒有第二個孩子之前,我覺得這樣的說法蠻有道理的, 但等到自己有兩個孩子後,再看看身邊也有兩個孩子的朋友, 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是很粗糙且不適用的,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作父母的必須用心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 也必須以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孩子相處。 養育小孩分成生理與心理,生理就是吃喝拉撒睡,這個很好搞定, 心理則是很複雜與需要學習的層面, 就舉芊霈和佑翰來說,這兩個小孩從出生就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 若是用同一種方法,一定會有一個孩子出問題, 用不同的方法不代表標準不一樣,而是原則標準一樣,但達到目標的手法不同, 我覺得依據孩子的性格去找出適合的教養方式很重要, 而不是糊里糊塗的用同一種方式拉拔每個孩子, 我一直覺得孩童時期的生活影響一個成人的性格, 成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除了是先天個性的影響之外,也是孩童時期的生活所造成的。 每一位父母都應該跟著孩子每天的學習,孩子學著如何長大,父母則要學習如何陪著孩子長大, 學習的方式很多,教養的書很重要,但不要只看一本書或只相信一套理論, 我相信每一本書或理論都是對的,但所謂對不代表好,所謂好是適合孩子, 只要適合孩子就叫好,所以要大量閱讀從中挑選適合孩子的作法, 這就很像吃東西,每一個人適合的東西不一樣,有些人覺得飯前吃水果很好, 可是我飯前吃水果,心臟馬上開始痛到我以為心律不整的問題變嚴重了, 其實每件事情都是這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適用同一種方法,不可不慎。 願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得到該有的尊重,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他該得到獨特的對待。

校外教學回憶 -- 植物園

2012年03月29日
公開
41

這禮拜三學校舉辦校外教學,不太受控制的小小班因為安全問題留在學校, 所以校外教學只有芊霈參加,地點是台北植物園,回來後老師讓他們在課中畫下校外教學的回憶, 芊霈畫了大家在陽光下草地上一起野餐,我問她中間那個是野餐用的墊子嗎, 她說不是,那是遊覽車,她畫了遊覽車從側邊看有很多窗戶和輪子, 另外還不忘畫上兩個橘色的後照鏡,我發現她畫車子的時後會把正面側面所看到的全部擺在一起, 這張畫老師請他們先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然後請爸爸媽媽幫他們完成回憶錄, 之後畫作和文章一起繳回。 以下是芊霈口述,媽媽記載的回憶錄。 我從學校出發,和林乃歆牽牽手去坐遊覽車,然後我們就坐上椅子,等好久遊覽車就出發了, 就到植物園了,然後呢我們就去欣賞,甚麼都有欣賞,我們沒欣賞過(的), 可是我下次還會來這裡欣賞,我沒有牽過的人下次也會和他牽牽手,我們校外教學還有野餐, 大家都在吃東西,有饅頭餅乾海苔,我和林乃歆一起分享餅乾,之後就坐遊覽車回去學校, 然後換自己的衣服,看一下下電視就睡覺了,心情是開心的,我沒有亂跑, 我自己揹書包,可是書包很重,我沒有叫老師幫我揹,我自己還是很努力的揹起來, 然後我走很多路爬很多樓梯,我很累,可是我還是很努力自己走自己跑, 因為我想要長大後都可以自己來。

身教重於言教

2012年03月22日
公開
40

身教重於言教,聽起來好沉重的一句話,好像不是我這個孩子口中的 ”沒關係媽媽”會說的話, 會說這句話並不是要講甚麼長篇大道理,而是要分享一些生活裡小小的體會, 身為父母的我們,在指正孩子或責備孩子的時候。是該先想想自己生活中的樣子。 帶芊霈去上如果和雲門的體驗課時,老師會要求父母陪著孩子體驗, 一來是怕孩子怕生,二來是要讓家長知道到底上些甚麼課, 體驗課程包括跑跳、發表意見、肢體展現, 當體驗老師對著家長徵求自願者出來表演時,有些人選擇低頭,有些人表現出不好意思, 可是當體驗老師對著孩子徵求自願者出來表演的時候,家長卻催著小孩趕快舉手, 嘴巴催,雙手推,巴不得小孩勇往直前, 小孩還是畏縮的時候,脫口而出 “ 快啊,這沒甚麼好害羞的,唉呦,你這個孩子真是的。”, 我心想父母都不好意思了,孩子看了難道就不能不好意思嗎, 於是體驗課裡的我變成百萬小學堂裡的小學生,每次老師徵求自願者的時候,我便熱切的舉手, 我不是為了秀自己,而是要作給孩子看,我看到芊霈因為我每一次的自告奮勇感到快樂與驕傲, 我看到她更有自信的跟著我當自願者,我看到有孩子推著媽媽說“妳也舉手啦”, 但媽媽還是不舉手,我心想這樣孩子怎麼會願意舉手呢。 戲劇課一開始要介紹自己讓大家認識,當然不是八股的自我介紹,而是用唱歌與遊戲的方式, 下課的時候我聽到老師跟一位家長說上課時問小朋友的小名是什麼,小朋友說不知道, 老師說她接著問那媽媽平常都怎麼叫他,小朋友說“喂”, 老師笑著跟那位家長說”所以我們上課的時候叫他喂先生”, 我看到那位媽媽急忙否認,但我心想這絕對是真的,身教重於言教, 當一對父母在家會大聲吼叫,是沒有權利要求小孩講話要有禮貌, 當一對父母冷漠相對,是沒有權利要求小孩對人熱情, 當父母常常容易惱怒,是沒有權利要求孩子脾氣要好, 小孩的很多行為都是父母生活態度的反射。 芊霈吃東西的時候懂得替別人留一份,會叮嚀晚回家的人慢慢來,不要急,小心安全, 看到有人要出門會說路上小心,會幫忙家事,會謝謝媽媽煮飯,會謝謝爸爸幫她拿東西, 我想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忘關懷對方,不忘說出對彼此的謝意所帶來的影響, 小孩的眼睛是隨時都在看的,當家裡有人不主動作家事,那絕對不要覺得小孩應該要主動幫忙家事, 當家裡有人覺得別人的付出是應該的,那小孩絕對會覺得你對他所作的理所當然的, 當家裡有人不會隨時關懷彼此,不會隨時表達謝意,那小孩變成冷漠也是應該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我們希望孩子在生活裡展現出甚麼樣子,我們就應該表現出那個樣子讓他學習。 身教重於言教,當哪天孩子又不如父母的意時,先停下來想一想, 或許會發現要責罵的對象不是孩子,是生活中某個樣子的自己。

上學後的佑翰

2012年03月20日
公開
13

2/26帶著忐忑的心接回了佑翰,一開始的衝擊果然如預期般洶湧, 當在家的時後他問我甚麼時候可以回家; 當他哭著說他不要買玩具,他要媽媽不要上班陪他; 當他一個人靜靜的躺在床上說他要想事情; 當超愛吃東西的他甚麼都不吃,只願意喝ㄋㄟㄋㄟ; 當他說他不要出去玩,只因為他害怕出門是要去上學,是要和媽媽分離; 當他在睡夢中還是不停的喊著我要媽媽; 我心力交瘁,但也只能告訴自己要堅強,面對巨大改變的佑翰已經夠辛苦了, 不管他再怎麼吵怎麼鬧,我都沒有責怪他的權利, 因為這些的不安是當初大人的選擇所造成的。 原本預計可能要花上一兩個月領著他適應新的生活,沒想到只花半個月他就已經適應的非常好, 在學校不只會和同班同學交流,還主動跑去認識大中小班的大哥哥大姐姐, 在學校也是出名的女人緣超好,常被小女生大女生追著跑, 老師帶著大家去公園玩時,他還會把公園裡的其它小朋友拉進來一起玩, 跟著一個德國回來的同學每天瞎混,還得勞動園長押著他們兩個回教室上課, 園長和阿姨嘴裡說他脾氣壞,卻每個都會買玩的買吃的給他,我這個媽媽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是一個和姐姐完全不一樣的孩子,姐姐是一個需要我們協助往外推的孩子, 需要我們教她不用那麼乖,需要我們告訴她不用那麼聽話, 而和佑翰的相處則是要像放風箏一樣,要記得拉他回來, 像放風箏一樣拉的時後不能太用力,要輕輕拉,要適時的拉,這樣繩不會斷, 風箏也可以越飛越高。 佑翰的個性火烈,但氣去的也快,可能這一刻跟人打架,下一分鐘又嘻皮笑臉找人玩, 對大人也是一樣,這一分鐘惹你生氣,下一分鐘就過來抱抱你,扮鬼臉給你看,想辦法鬥你笑, 我還蠻喜歡他灑脫的個性,情緒去的快,帶起來比情感脆弱的姐姐輕鬆很多。 帶領佑翰的方法我還在學習中,我期待他給我很多反應, 這樣我才能從他的反應理調整我的方法,找到一個我喜歡他也喜歡的相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