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握壽司 & 小草莓 生活五四三

日期

#Tag

佑翰校外教學回憶畫與日記

2012年11月13日
公開
5

昨天晚上我就不停的分別囑咐兩個孩子在外面一定要跟著老師走, 不能亂跑,握壽司在旁一直笑著看著我,我問他怎麼了, 他摸了摸我的額頭笑著跟孩子說 :你們一定要小心,媽媽都擔心到一直皺著眉頭了, 我這才發現我好像真的想得很嚴重。 學校按慣例會要孩子畫一張回憶畫,這一張畫是在學校完成,之後帶回家請家長完成回憶日記, 佑翰在班上屬於年紀最小的孩子,很多表現他都顯得不那麼成熟,因此信心不足, 在加上他目前學習的意願並不是很高,所以學校和我對他的要求都不高, 我和老師的共識是多鼓勵,對任何事只要他願意作,即使作得不好,我和老師都是讚美與鼓勵, 因為要學的東西很多,能力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學習的意願, 能力再好的孩子要是沒有學習的意願,那再好的能力都沒有用, 老師們都覺得佑翰的能力優於姐姐,但學習的意願與主動性弱於姊姊, 所以對於面對挫折容易退縮的佑翰我們一致採取鼓勵與讚美, 佑翰本來在學校連畫筆都不願意拿,現在已經願意拿起畫筆, 雖然他的畫還很抽象,但老師還是引導他說出自己畫的是甚麼,並讚美他畫得很棒, 接他的時候,他一看到我就急著那畫給我看,我在學校當著很多小朋友的面前誇張的鼓勵他一番, 看得出他臉上流露出自信,回家時的回憶日記是我用問句與引導的方式鼓勵他表達, 姐姐偷偷跟我說在農場根本不是吃弟弟說的那些東西,我跟姐姐說弟弟可能跟晚餐搞混了, 沒關係,我覺得只要他願意說願意操作願意畫,那空間都很大, 不須要在意一些細小枝節而抹煞他好不容易燃起的學習意願。 畫中很多圓圈圈,佑翰都說是車子,我不但沒否定他,還很認真的跟他討論每輛車的性能跟牌子。

旅行的精神

2012年11月02日
公開
43

曾經我堅持每年一定要有一趟國外旅行,就好像個戰士一樣, 每到一個新國度內心就好像個戰士一樣可以在心裡的地圖多插一支代表征服的旗幟, 隨著十幾支旗幟擴張了足跡的版圖,突然之間心中卻有一股說不出的失落與疑惑, 隱約有股聲音告訴自己旅行的本質該當不是如此,表面的版圖擴張不代表心靈富裕的深度, 每一支旗幟也不代表可以深切的理解與體會文化的價值,是上了年紀的關係嗎?我不知道, 只是疑惑是不是思考的忙碌取代腳程的匆忙才是旅行中身心靈得到解放的所在, 於是間國外旅行停了下來。 這兩年握壽司為了迅速的房貸還款計劃而決定捨去國外旅遊,有些人會覺得我怎麼受得了, 要說是默契嗎,這些年也正是我對旅行的意義感到疑惑的年頭, 不作國外旅行的原因不同,但正好提供了我慢慢思索的時間, 為什麼人們總是追求和自己國度不一樣的事物? 為什麼多數的人總覺得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為什麼台灣在大部分的台灣人眼中是那麼的不美麗? 為什麼旅行變得像孩子蒐集戰鬥王卡一般? 我不知道,我須要時間好好的看看, 這兩年幾乎每個禮拜我花了很多時間帶著孩子探訪台灣,那方式和以往有著很大的不同, 我開始往人少的地方跑,我開始想慢慢的靜靜的看看鄉土民情, 看著眼前牽著水牛的阿伯慢慢走過,我發現阿伯臉上的皺紋配上頭上那頂脫了邊的斗笠剎是好看; 早晨陽光親吻著水田裡幼嫩的稻秧讓人覺得生命的美好; 一早店家煮著麵條冒出白濛濛的水蒸氣,搭上隨意坐著吃著麵條的客人,我覺得台灣的生命力好扎實; 你知道每個縣市的空氣都有著不同的味道嗎? 宜蘭的空氣混合著花蓮質樸與台北都會的味道; 花蓮的空氣帶著土地的芬芳; 雲林的空氣帶著農作物與雞鴨的生命力,夾雜著稻草燒過的特殊氣味; 嘉義的空氣和雲林有點像,但農作物的氣味多了些,空氣中也隱約聞得到熱空氣的躁動; 台中的空氣有著都會與鄉土交錯的衝突; 南投的空氣有樹與森林神秘的味道; 每到一個地方我便要孩子跟我一起大大的吸一口氣,一起聞一聞台灣每個地方的味道, 我覺得台灣很美,並不遜色於任何一個歐洲國度, 她的歷史、地理、人文交錯出這塊土地的面貌,這面貌是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度可以比擬, 而快速與比較的生活方式讓人們不曾也不屑去看看她從不同角度呈現出來的美麗, 人總在生活中不停的尋找所謂比別人更特別比別人更新穎的人事物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似乎如此才可以彰顯自我的價值,表現在旅遊上也是如此, 就像男孩告訴另一個男孩我有比你多一張你沒有的遊戲王卡一樣, 隨著著實的踏著這一塊土地,領略她的內涵,感受她的精神, 我在她無聲的教導與引領下,漸漸理解與釐清我心靈深處所謂旅行該有的面貌與精神。 這個月公司即將出發去沖繩旅行,我還未決定旅途的私人計劃, 只是慢慢的看著沖繩的歷史與地理,不打算拼行腳,只想靜靜的看著沖繩人很沖繩。

給孩子失敗的機會

2012年10月21日
公開
32

每一次剪貼作業我都會和芊霈花時間討論,這個禮拜的主題是水果, 我先請她把能想到的水果全說出來,之後引導她以我要的方式分類, 我以果皮的種類作為分類,請她依照我設定的方式說出包含哪些水果,由我製作成表格, 然後再全部回顧一次,最後我會問她要不要以這樣的分類方式來作作業, 她表示她想以果肉的顏色作分類,雖然我覺得我的方式比較有深度,但我尊重她的決定, 也因為她想要方式與我不同,所以水果的分類又可以大洗牌一次,她多了一次練習的機會。 我提醒自己不要強迫孩子得照著我的模式或人生來過,孩子不是大人的複製品, 大人應該作好的是引導的角色,而不是決定者,前些日子佑翰想學姊姊拿筷子, 他拿得並不好,方式也不對,所以夾不起東西,我看他盯著筷子,手指頭不停的在挪來挪去, 姊姊在旁邊一直說要教他,可是佑翰不要,姐姐一直說他那樣不對,還是不放棄要教他, 最後佑翰生氣了,他大吼我不要妳教我,我請姐姐不要再說,然後我問佑翰要不要媽媽教他,他說不要, 我說如果你須要媽媽教你再跟我說,便不在管他,後來握壽司來了,他不知道之前發生的事, 一看到佑翰盯著筷子左試右試,他開始跟姊姊一樣急著要教佑翰, 佑翰剛經過姊姊那一頓疲勞轟炸,現在連爸爸也來了,佑翰再度抓狂發飆,握壽司也火了, 他告訴佑翰爸爸是為你好,爸爸是教你正確的方法,佑翰還是火氣很大的說我不要爸爸教我, 眼看這對父子針鋒相對,於是請握壽司先暫時不要管,那一次佑翰最終放棄筷子, 他最終還是不想跟任何人求救,我不作聲是因為芊霈過往很多事也是堅持自己來而跟握壽司起衝突, 以經驗來看,我會覺得一個會乖乖讓你教的孩子反而比較危險,那表示他沒在想也沒有意願嘗試思考, 反而孩子自己摸索出來的方式對孩子來說比較深刻,孩子也會告訴你他覺得之前失敗的原因為何, 或者孩子最終跟妳求救的時候,是真的打從心底心甘情願,是不會起親子衝突, 下一次有機會使用筷子的時候,佑翰自己跟我說媽媽妳教我,那一次教完他後,他還是無法掌握, 但我沒有督促他,只跟他說慢慢練習就會,前幾天我發現他抓到訣竅, 我相信這整個過程他不但學會怎麼使用筷子, 他盯著筷子研究失敗的那些經驗也一定教會了他某些我們看不到的東西與經驗。 很多時候我並不急於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甚麼是正確的方法,甚麼是好的方法, 並沒有標準答案,大人會覺得自己的方法是對的是好的, 大人總是義正嚴詞的說我教你是為你好,我告訴你對的方法是避免你走冤枉路, 但孩子真的感受到你是為他好嗎,孩子真的會覺得他想走的是冤枉路嗎, 還是孩子只是覺得你只是處處限制他, 我常看到大人苦口婆心的跟孩子說“ 這樣不對,我教你”,”你聽我的不會錯,我是為你好”, 舉凡穿衣服的方式、拿筷子的方式、穿鞋子的方式、玩遊樂器材的方式、看書的方式、 要學甚麼才藝、要選甚麼學校、要選甚麼科系、要找甚麼工作、要選擇甚麼樣的伴侶等等, 可是我們會常看到孩子生氣的說 “我不想那樣,我自己來”, 大一點的孩子就會選擇甚麼都不說”,要不就反抗,最後搞到大人小孩心的距離越來越遠, 我一直覺得孩子經過身體與大腦的實驗而摸索出來的方式才是王道, 中間失敗的實驗都是孩子在累積蘊量如何成功的基石,這不就是科學家在作的事情嗎, 你一定要知道為什麼失敗,你才知道怎麼樣才會成功, 而大人所謂為了孩子好的快速教導只是剝奪孩子思考的機會, 況且每一個人有決定自己人生走向的權力,孩子是個人,不是寵物, 也不是大人為了完成自己夢想的複製品,他該有他的人生,而不是大人想要的人生, 大人可以提供一個方向給孩子,讓孩子多一個參考的來源,但要怎麼作還是由孩子決定, 這樣孩子才有機會卻思索不同方式會產生甚麼結果, 而這些結果也可以作為他下一次決定時的參考與經驗。

溪頭

2012年10月12日
公開
30

我挺喜歡溪頭,下高速公路不遠,山路也不多,園區裡平坦的柏油林道很適合孩子走, 所以幾乎每年都會找機會來這裡報到,這一次帶著孩子在大自然裡認識生物與植物, 腳程不求快,也不求遠,讓孩子在山林裡蹲著看土撥鼠在眼前吃東西,看小鳥在腳邊跳啊跳, 親手拿著樹葉實驗蜘蛛網有多堅韌,親眼觀看黏在蜘蛛網上的昆蟲, 摸摸握壽司抓在手裡讓他們觀看的金龜子,摸摸竹結裡的那層膜是否有彈性, 這種種跟我平常進行的科學課程剛好可以連接,另外我開放彈性讓孩子選擇要進行的活動, 讓他們可以在山上找尋自己的樂趣,這樣孩子會比較願意跟著大人走上山, 這一次兩個孩子都跟我說好好玩,而不是只是陪著大人爬山而已, 記得芊霈之前跟我反應爬山沒甚麼好玩的,爬山一點都不好玩,只是一直走一直走,早到腳很酸還要走, 那一次我才發現讓他們一直走山路只是加速讓他們厭惡山, 父母原本想帶孩子親近山的美意孩子完全無法體會,我們不應該讓孩子覺得山只是用來走路而已, 若是能由孩子的角度去發掘山的樂趣,那才真的達到親近自然的美意。 這一次的拍照由孩子決定拍照主題,孩子說要大家一起扮鬼臉,我很放得開, 倒是一直聽到孩子抱怨 : 唉呦,把拔你一點都不像,你那樣根本就不是鬼臉啊。

剪貼作業

2012年10月07日
公開
3

芊霈每個假日都會有剪貼作業,由老師設定一個主題,孩子回家剪貼跟主題相關的圖片, 然後由家長寫上孩子剪貼的名稱,引導孩子對於這個主題發表意見, 學校希望透過剪貼的活動訓練孩子手部的肌肉,家長寫上名稱讓孩子學著認字, 引導孩子發表意見來訓練孩子口語表達與句子組織的能力,這個活動和國外課程很像, 主要都在訓練Classify和 Project的能力,要簡單作就是剪剪貼貼即可, 要認真作,我覺得每個單元可以作到長達一兩頁。 先前因為都不在家,出遊在外每次都草草完成,作業感覺只是為了交代, 真正的意義根本沒有被我們用心以待,我決定從這個禮拜開始好好作這項作業, 今天剛好報紙上找不到昆蟲的圖片,我覺得也好,剛好可以讓孩子看著我怎麼從電腦裡找資料, 我們先討論了昆蟲的特性之後,便上網找昆蟲圖鑑,一開始輸入獨角仙, 沒想到獨角仙就有好幾十種,由芊霈選定一隻獨角仙作為主角, 然後我們一起看獨角仙是不是符合昆蟲的特性,然後由我畫畫, 芊霈在旁看我有哪些特徵沒有畫到,之後由她看著我的畫描述, 每一樣昆蟲我們都照這樣的模式走了一遍,一次一次的觀察便可以分辨昆蟲與節枝動物的不同。 本來我打算把主題作大,把昆蟲再加以分類,把每樣昆蟲的食物與習性再加進來, 順便再作節枝動物的圖像比較,但最後想一想等芊霈用這樣的方式看著我示範幾次之後, 再來跟她討論如何把Project作大反而更有意義。 我覺得作Project是很好的學習方式,要花時間計劃,要花時間作, 到透過作的過程很多東西自然而然就會記到腦袋裡,這比我們從小拿著書本背的效益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