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握壽司 & 小草莓 生活五四三

日期

#Tag

學習等待

2012年10月05日
公開
35

先前佑翰要的東西他一定要馬上得到手,完全沒辦法等待,一要他等待, 他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與最激烈的哭法來表達他的不願意, 不止這樣,他還會以言語來宣洩他的不滿,我一直對他不能等待這件事感到苦惱, 不知道自己處理的方法好不好,直到最近,我終於看到他有了改變, 這個改變我足足等了七個月。 買回來的養樂多我堅持不那麼冰再喝,他大哭;為了要等鮮奶加熱而生氣: 為了現在想馬上出去而激動,他完全不給準備的時間, 一開始好聲好語的跟他解釋原因理由,佑翰完全不領情, 甚至因為我的好聲好語而更騎到頭上來,後來我發火了,他也不怕,哭到我不生氣為止, 試著想轉移他的注意力,他更生氣,不理會他也沒用, 而且我覺得不理會雖然最後他會放棄,但他會因為大人的不理會而轉而把自己的心門關起來, 這樣來來回回很折磨,最後我試著堅定但不發怒的告訴他必須等待的原因與事實, 不管他怎麼哭怎麼鬧,我還是一樣淡淡且堅定的再說一次又一次,然後繼續作我該作的準備, 繼續在他的身邊作我的事,我想讓他知道這樣的哭鬧發脾氣對我是沒用的, 但即時他這樣的不講理,我都不會離開他或是不理會他,他的堅持度很高, 過了幾個月才稍微緩和一些,但仍舊無法接受等待,直到最近,整整過了七過月的最近, 我發現他終於不會因為須要等待而發怒,可以平靜的問我好了嗎,可以了嗎, 就算不耐等待時,他也一下就可以自己平復情緒,轉而與我溝通。 面對兩個孩子,我的原則一樣,但方法卻截然的不同,面對像佑翰這樣的孩子, 我必須更要穩住自己情緒的波動,當能夠不被他惹怒,也才能看到能夠和他並肩而行的路在哪, 必須放下父母的身段,也必須維持孩子對父母的尊重,兩者間的平衡點要取的好須要些心思, 人常說孩子視父母為天與地,我覺得我是姊姊的天,但我是弟弟的地, 如何在天地間悠然自得,我還在奮鬥中。

吃蟳日

2012年09月25日
公開
39

秋天是吃蟹的好日子,而此時吃處女蟳正是時候,再晚一些,處女蟳就沒了, 我心裡一直在找吃蟳的好時機,以前想吃甚麼馬上就走,但現在為了房貸的還款計劃, 每一筆支出變得更小心翼翼,下禮拜和握壽司約好去吃日式燒肉,此刻再跟他提要吃蟳, 我覺得他應該會委婉的說改天,但想到錯過今年要等明年讓我好徬徨, 寫了個訊息問握壽司去吃日式燒肉,是不是近期就不能去吃海釣族, 過一會兒他回了 “你想去吃的話,我當然還是會陪妳去啊”, 我心裡有些不確定,又稍了訊息過去 “你是說可以吃牛角還可以吃海鮮,還是只能二擇一”, 他回了 ”只要妳想吃甚麼,我就陪妳去,OK “,他問我甚麼時候想去,我說今晚, 因為他得加班,不確定趕不趕得及,跟我約了禮拜四, 晚上等我去接小孩的時候,電話響了,他說他可以走了,今天就去, 不然不知道禮拜四會不會又有事,於是今天我完成了我吃秋蟹的心願 ^_^。 , 我以為芊霈和佑翰在學校已吃飽,今晚應該不會吃太多,但他們和我一樣實在太愛海鮮了, 一整盤燙蝦我和握壽司一尾也沒吃到,炒海瓜子也被他們吃了半盤, 連今晚的重點處女蟳也不放過,虎視眈眈的看著我剝蟹肉,兩個人不停的搶食, 最後握壽司把他那一隻蟳讓出半隻來,我和兩個孩子爭著吃蟹肉, 整晚我和握壽司就靠一鍋鮑魚粥填肚子,這兩個孩子實在太愛海味了。 前些日子因為要找某項資訊,看了2008年左右紀錄的文章, 心裡慶幸自己把以前握壽司對我的好記錄下來, 那是一種在婚姻裡對愛情的回顧,仿佛自己還是當年那個以愛情為天的小女孩, 還可以在忙碌不堪的婚姻生活中得到些愛情的滋潤, 以後我要把握壽司對我的每一個好好好的紀錄, 不是為了曬恩愛,而是為了記得那殘留的愛情溫度,這一段有愛情的婚姻生活。 P.S. 我 : 以前的你對我真的很好 他 : 現在也很好 我 : 哪有,以前比較好 他 : 好啦,我會一直對妳很好 我 : 騙人

是媽媽也是老師

2012年09月20日
公開
12

前一陣子我掃了約十本教養書來啃,連著讀了這麼多雖然可能有消化不良的可能, 但也因為對每一本的記憶猶新,所以可以串連起很多關連,也可以有一些比較, 不管是從不同文化角度的切入,或是不同教養方法的選擇,有幾個核心價值是放諸四海所共通, 除此之外,原本覺得義務教育還是很久遠以後的事,現在也因為閱讀的延伸而開始摸索起來。 我比較欣賞國外注重思考的教育模式,但我沒有富有到可以帶著孩子出國念書, 也沒法接受孩子國小就得住校的森林小學,也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作到理想中的自學, 當體制內的小學變成唯一也是不得不的選擇時,我想到了自己當起老師,導入國外教育模式, 在義務教育之外,自行另外作一套課程來教育孩子,我從美國自學網站購入國小一年級自學套書, 另外一方面從國外出版商購入美國小學一年級用書,我想從中比較國外小學與國外自學有何不同, 另外也比較國外教育與國內教育的不同,研究之後,我發現國內教育偏向點狀式的學習, 而國外則被我歸類是面向式的學習,國內可能把各個學科分別教學,思考時也是單課單課切入, 但國外教育的課程內容把生物、自然、科學、健康歸為一類, 歷史、社會、生活又歸為一大類,有時候兩大類的內容又互相交錯, 這樣整個教學實施起來是就某一個主題是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與討論, 另外評量的部分也少有記憶性的測驗,通常填空式的測驗已經把答案列於上面, 學生只須把答案填入該填的位置,這目的是希望學生了解,並不要求記憶, 通常填空式測驗下面的討論題才是評量的重點, 討論題要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必須是已經了解課程內容, 我覺得這樣的評量與學習才是真正經過消化的,而不是答案背一背填一填,得到高分, 過一陣子全部都忘記,這樣的學習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我選購國外的教學用書並不是要讓孩子學著看英文,而是因為台灣少有這種思考性的編排, 所以我不得不從國外採購進來,這些書我必須自己先消化過,作成教案, 再以中文來引導他們學習與思考,之後請他們作成Project 或 Report來評量學習成果。 會想要這麼作並非希望他們有好成績, 甚至我可以接受他們為了完成我的教學而只能在學校得到中等成績, 會這麼作是希望他們思考與學習的方法可以不被制式教育所侷限, 念書念得好並不能決定人生路途就是一片光明,我希望他們可以獨立思考, 不隨波逐流,不是為了念書而念書,可以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 可以知道怎麼樣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而不是沒有目的的往上念, 若是他們告訴我想要休學,因為思考過後有某個目標,我會支持, 最怕他們甚麼也不想的一路念,有好的成績,卻說不出自己想要作甚麼, 那就算念再高,以教育與人生的角度來說,我覺得都是失敗的。 我這樣的計劃只是實驗性質,當然並不保證他們能夠如我所說, 也不代表他們真的會因此變得不一樣,或許作跟不作都沒有差別,或許一切都只是理想, 但若是不作,我永遠不知道作了會有甚麼結果, 若是將來孩子的走向和我的計劃不一樣, 我也不會因此覺得這些年的實驗與努力是白費的, 就像我之前 ”養兒育女為什麼 ”那篇文章所說,這整個過程都是我的興趣, 就像廚事一樣,不管作出的菜餚是好吃還是難吃,整個廚事的過程是愉悅的, 好吃會再更愉快一些,難吃也不會因此滅興, 教育也是一樣,因為它是我的實驗之一,它是我人生的興趣之一, 成與敗只是最後的點綴,美好的部分是過程。 孩子們,跟著媽媽一起學習吧。

Social Study 課後討論

2012年09月20日
公開
33

我印象中關於社會、生活、歷史、地理等等的學習內容與評量都屬於記憶式與填空式的學習, 說到家庭,課本或瓶量都是列出家庭有幾點功能,我不知道現行小學是怎麼學的, 但這都不是我想要的方式,今天關於Social Study的課程,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是討論, 我藉由課本的文字與圖像以問與答的方式進行, 孩子的回答是否要是我腦袋中所預想?並不是,即使和我預想的答案不同, 那都還是正確答案,因為那是孩子生活真真實實的體驗所推論出來的, 另外這個年紀還是比較能夠體會有型有體的描述方式, 所以在整個過程中也盡量避免使用意象的形容, 不然孩子聽不懂,課後的討論就也沒法發揮空間。 課後討論 (芊霈口述,媽媽簡載) 1) What do your Family do together? 我們一起吃飯、睡覺、玩、洗澡。 2) 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family? 我學煮飯、洗菜、收東西、洗廁所,還有媽媽幫我上課。 3) What is a family? (跑去站在房子的正中間,指著四周繞一圈) 這全部全部每個地方,還有我們四個人就是家。 4) Tell about how people in a family can help each other 爸爸幫忙拖地、洗衣服、晾衣服。 媽媽幫忙煮飯、照顧我們、教我們。 我幫忙煮飯,照顧弟弟,還有幫忙爸爸跟媽媽說要相親相愛,要原諒爸爸。 弟弟幫忙收玩具、洗廁所。 5) Draw a picture of your family 這個部份剛好可以跟我使用來說明 Main Idea and the details 的組織圖相配合, 所以我請芊霈在每個圓圈裡畫上家人的臉。

養兒育女為什麼

2012年09月18日
公開
39

養兒育女為了甚麼?為了防老?為了這是人生必經之途?為了大家都是這樣? 還是不知道為什麼,曾有朋友好奇的問了曾是頂客族的我為什麼要養兒育女, 我回想一下一開始的動機,我為了甚麼?答案很簡單,為了作實驗, 本來抱定不生小孩的我只為了某一天腦袋出現了一個問題而改變了我的決定, 那一天我腦袋出現的問題是肚子裡懷著一個胎兒的感覺是甚麼, 這不是別人可以回答我的,於是我決定親自實驗看看, 記得那時候每個聽到我懷孕的目的只是為了實驗肚子裡有個胎兒的感覺而感到驚訝不已, 等芊霈出生之後,我看著她圓滾滾的臉蛋覺得可愛極了,開始想體驗當媽媽是甚麼感覺, 所以改變了本來想把小孩託給高雄娘家照顧的主意, 而我也從原本只是為了作實驗變成了為了興趣,為了興趣?在開玩笑嗎?頭殼壞了嗎? 不,我是認真的,養兒育女為了甚麼,是因為養兒育女是我的興趣, 正因為是興趣,所以這之間快樂的部分就會被心理的滿足放大好幾倍, 而辛苦就因此顯得為不足道。 就像煮飯一樣,若是煮飯變成了例行公事,每天不得不煮, 那煮飯就只是煮飯,是生活裡的材米油鹽醬醋茶, 但若是煮飯可以從容,可以隨心情選擇,可以不是不得不, 那煮飯就不只是煮飯,它可以是作為興趣的廚事,養兒育女也是一樣, 若把它看為人生中不得不的過程,那養兒育女會變成一輩子忘也忘不掉的苦差事, 若養兒育女是人生理的興趣,那心中會被興趣所帶來的快樂填滿, 而這中間的辛苦也會變成只是為了帶來快樂的小過程。 興趣須要有媒介來完成,喜歡彈琴要有琴,喜歡下棋要有棋,喜歡爬山要有山, 喜歡音樂要有音響,所以我要非常感謝兩位願意飛來我的肚子居住的小天使, 因為你們願意來住,我才有機會實驗,我才有機會發現人生的新興趣, 我才能享受從事興趣所帶來的快樂。 另一方面我也得感謝握壽司,當然不是謝謝他提供歡愉後那兩隻蟲, 而是謝謝他在養兒育女的路上讓我主導,讓我隨心所欲的揮灑興趣, 而針對我不擅長的生理照顧也適時的擔起。 最後謝謝我自己,謝謝我把養兒育女當成興趣,謝謝我讓自己快樂。

我家沒有小少爺

2012年09月13日
公開
41

佑翰天生性子就比較烈,因為有個很肯作很疼他的姐姐,在加上在娘家被寵了10個月, 我覺得以我的標準來看,他是個小少爺,在旁人眼裡他或許就如同一般孩子一般, 但以我教養的標準來看,我跟握壽司說他須要磨練,須要調整,須要戒除小少爺的習慣, 須要成為一個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的人。 首先,放學回到家,要自己把水壺與連絡簿拿出來放到桌上給媽媽, 要把該洗的碗從餐具袋拿出來放到廚房水槽裡,然後把書包自己放到該放的位置, 先前佑翰都要姐姐幫他把書包或餐具袋打開,他只負責把東西拿出來放, 我現在開始要求姊姊不能幫他,我跟姐姐說若是弟弟不會把拉鍊拉開, 那妳就教他怎麼拉開,而不是幫他拉開,我相信三歲的他知道怎麼作,只是懶得作, 我的觀念裡男生必須要從小學會打理自己,學會煮飯洗衣,這不是為我,而是為他自己, 我不希望我的兒子長大變成一個生活白癡,事事只想到喊媽媽。 最近我開始帶著佑翰認識蔬菜水果,除此之外,我請他開始幫我洗菜, 另外也幫我把刷洗過的碗筷沖乾淨,這些都是簡單的入門工作, 但卻是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礎,生活自理能力沒有男女之別,作家事也沒有男女之別, 人不能沒有基本生存的能力,準備餐點是每個人的工作,請和我一起作, 而不是孩子玩孩子的玩具,等我煮好孩子才出現在餐桌上, 食物指的不只是餐桌上一盤盤的菜餚,還包括親手打理食材的過程, 不然孩子大了怎麼知道怎麼分辨食材的好壞,怎麼把食材變成菜餚, 我看到國小暑假作業的其中一項是幫忙作家事, 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難道作家事只有暑假才須要作嗎,我不覺得, 我覺得平常每天就該作家事,即使明天要考試,我以後都會堅持要把自己份內該作的家事作完, 我不相信一個平常就有準備的孩子會因為作家事的30分鐘而不及格, 而我也不會因為不作家事分數會多出個十分而感到開心。 此外我也開始訓練佑翰要自己收拾垃圾與作好垃圾分類,空罐紙盒自己丟, 掉在地上屑屑自己撿,不是東西吃完隨手一放就有老媽子在後面收, 我不僅要求他整理自己的部分,也要求他整理其他家人的部分, 就如同其他人也會隨手幫他一樣,在這個家裡面沒有誰是應該的。 接下來等他力道的控制再好一點,他就得開始學洗米量水位, 甚至我會開始交付他們該負責的區塊,最近我讓孩子在浴室玩水彩,要怎麼畫怎麼抹都沒問題, 最後一定要拿著菜瓜布或刷子跟著我一起刷洗牆壁和地板,浴室是一個具有趣味性的入門, 小孩都喜歡玩水,加上牆壁地板都是水彩顏料,有沒有乾淨一目了然,藉此讓他們學習洗廁所, 練習幾次之後,我打算把握壽司刷洗廁所的工作移轉到他們手上。 姐姐基本上的已經被我調教成是個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底子的孩子, 只是須要慢慢隨著她的能力教她處理更多的事物, 佑翰現在還是有小少爺的影子,我必須藉由生活的種種體驗傳達他我不是老媽子, 而他也絕不是陳少爺。

睡前的談心

2012年09月10日
公開
41

最近和孩子睡前的對話裡有兩件事引起我和他們更深入的討論, 第一件事情是某個晚上芊霈告訴我班上某個小女生只要不高興就會對著同學說 “臭你甚麼屁”, 這個小女生是個很聰穎機伶的孩子,在運動上也相對同齡孩子成熟,我很欣賞她, 這個小女生頗有領導能力,在班上屬於領袖級的人物,我認識她媽媽, 她媽媽是個很溫和的女生,姐姐則是國小同年級的資優生, 我因此很好奇這個小女生是打哪裡學習一些不雅的話語, 我相信她的生活環境裡一定有某個地方出了問題,但不便過問, 因為這個小女生在班上屬於領袖級的孩子,因此芊霈告訴我一些同學開始模仿, 我藉此問了孩子,若是有人對著你說這樣的話感覺舒服嗎?好聽嗎? 聽了有甚麼感覺?有別種表達方式嗎?我們討論了我所提出的問題, 我接著跟他們說表達方式有很多種,當我們聽到某種覺得怪怪的方式時, 我們要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喜歡別人這麼對我們說,若是不喜歡的話,那我們就不要學習, 即使很多小朋友都學著說,並不代表我們也要跟著學,在一旁專心聽我們說話的弟弟重覆了我的話, 我稱讚了他並且跟他說說不好聽的話一點都不帥也不酷。 我想傳達給他們兩件事,第一個是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不想聽到別人講些刺耳的話,同樣的我們也不應該對著他人說, 第二個是不隨之起舞的判斷力,我不可能永遠跟在孩子身邊,他們必須心中要有一把尺, 知道怎麼判斷是非,知道怎麼讓自己走在正途上,這樣即使身在混沌不明的環境, 即使身邊有非正面力量的慫恿,仍然可以作一個有著潔淨之心的人。 第二件事是某個晚上芊霈告訴我她很認真,上課的時候從一開始就很認真,不會跟別人聊天, 課程結尾時,只有她能完整表達出老師的講課內容,得到老師的讚賞, 我聽了之後給了她正面的肯定,得到我的讚美後, 她更有自信的開始說她作甚麼事都很認真,連以前住在媽媽的肚子裡面也很認真的長大, 在還沒住進媽媽肚子之前,也是個在空中很認真飛來飛去的小天使, 我笑笑的跟她說她真的很棒,連玩也很認真, 沒想到她跟我說玩又不能學東西,玩又沒有甚麼,上課跟寫作業才要認真, 我覺得她的想法跟我差距很大,我不喜歡孩子以上課和作業為中心, 人生裡有比這些更重要的事須要我們用心與用力體會, 上課與考試只是幫我們整理知識,生命中比上課與考試更重要的事實在太多了, 我用一種很誇張的方式說 : 喔!我的天啊!怎麼會這樣呢,玩是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事, 每天一定要玩才行啊,每天一定要用力玩,玩可以讓我們很快樂,可以讓我們笑, 快樂與笑實在是太重要了,我覺得妳和弟弟每天快樂每天笑比上課和考試重要。 我從來不過問老師教些甚麼,學校發的上課內容單我也是拿到手後就當回收紙丟掉, 我唯一在意的是今天開心嗎,今天情緒穩定嗎,今天玩了些甚麼, 以學校的立場,當然希望學生專心認真學習,但我想讓孩子知道老師有老師的職責所在, 學習的當下認真是對自己那50分鐘負責,但50分鐘之後的玩樂也應該痛快的玩, 不只是學習,玩也是一個孩子很重要的任務與義務, 媽媽是玩樂的老師,請你們一定要認真的玩樂,就如同看待學習一般。

睡前的美好時刻

2012年08月27日
公開
12

每天晚上上床後,我通常會和孩子聊一下天才睡覺,隨著口語表達的成熟, 我們能夠聊的話題也越來越廣,也因為此時的心境很平靜, 他們比較能夠認真思考每個人所說的話和媽媽的回應。 佑翰是個愛動物的孩子,最近他問我他可不可以去鴨子的家住、可不可以把小麻雀帶回家, 可不可以像別人家那樣有一隻狗狗,他說他可以把小動物放在書包裡帶去學校照顧, 我跟他說要等他長大可以自己洗澡的時候才有能力養小動物, 不然就沒辦法幫小動物洗澡或準備食物,這時後他突然問我別人家養的小狗狗的爸爸媽媽在哪裡, 歐喔!我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情急之下,我說小狗狗的爸爸媽媽去上班了, 我一直在想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講實情對他們來說是不是過於殘忍, 但一味的讓他們覺得這世界就是這麼美好是對的嗎,我還在想的時候,姊姊說話了, 姊姊說媽媽我長大後還是想要妳幫我洗澡,我要妳一直在我身邊,我不要妳變老, 也不要妳慢慢變老,我想要妳永遠就跟現在一樣,歐喔!又是我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 我曾經試圖跟她說每個人都會變老,可她很害怕我不見,最終我還是答應她媽媽永遠不會變老, 我給了他們兩個美麗的謊言,期待他們長大會自然的理解,只是不知道如此不真實的答案對嗎。 芊霈剛結束為期半年的課外活動課程,最近我又如她所願的幫她加了雲門律動, 我個人的生活費又再度壓縮,因為她真的很喜歡,所以咬著牙讓她參加, 某天睡覺前我想確認她喜歡這些課程的程度,於是問了她如果、雲門、蘇荷都喜歡嗎, 她回答都很喜歡,我接著問她那最喜歡哪一個,她很認真的跟我說就是每一樣都很喜歡, 沒辦法比較,之後反問我為什麼要問她這麼奇怪的問題, 我開始覺得他的自我人格正逐漸養成中,算是乖巧的她已經開始懂得反駁了。 我最近看了一本關於德國教育的書,書裡提到德國人的自律不是基因使然,而是教育所影響, 某天睡前芊霈問我為什麼我停紅綠燈的時候每次都超越斑馬線, 她說要停在白線後面才對,不然會撞到過馬路的人, 她又說媽媽妳不是說要遵守交通規則,可是妳都沒有作到, 我心裡浮現了德國教育這本書所提到的自律,若大人作了不好的示範,是很難要求孩子, 我那當下跟她說這樣啊,媽媽可能沒注意到,我下次會小心, 可是後來我還是無意識的又超越斑馬線,芊霈很生氣的跟我說妳不是答應過我了, 為什麼還是超越斑馬線,我又馬上想到書上寫的徳式教育,立刻跟孩子認錯, 我先道歉我違反了交通規則,沒有替行人著想, 再來道歉我沒有遵守和她的約定,沒有把她的話牢牢記住, 希望她再給我一次機會,並請求她的原諒。 最近接他們回家的路上,我都會請他們觀察天空的顏色、月亮的形狀、雲量的多寡, 因為夏天天色較晚昏暗,天空變化多端,你很難想像天空會有紫色、粉紅色、綠色, 就算是藍色也有很多不同彩度的藍,我一邊騎摩托車, 一邊聽他們興奮的跟我說天空是彩色的,告訴我月亮有不同的顏色與形狀, 某一天睡前芊霈和佑翰躺著用手比他們看過的月亮形狀, 順便跟我說他們覺得月亮有時候像眉毛,雲有時候像大恐龍, 最後佑翰問我月亮為什麼會動啊 (其實是摩托車在動),芊霈問我為什麼月亮會有不同的形狀, 太好了,這就是我想要的結果,我希望他們對生活周遭有感覺,進而發現問題,然後尋找答案, 不過不幸的是媽媽也不知道答案,我和他們說媽媽也不知道耶,不過我們一起來找答案, 怎麼找答案,我想透過國外關於科學與社會的小學用書來教導他們, 關於為什麼選用國外小學用書的這一部分,我再專文和大家分享。 佑翰很怕汽球,因為氣球會破,他很害怕汽球破掉的聲音, 之前帶姐姐去上雲門體驗課,體驗課裡有小朋友把汽球弄破了,那時佑翰很害怕, 晚上睡覺前跟我說今天姐姐上課的同學把汽球弄破了, 之後他很認真的問我汽球會甚麼會破,是怎麼弄破的, 姐姐跳出來回答可能是搓破的,可能是壓破的, 姊姊又說但是因為我們沒親眼看到,所以不確定是怎麼破的, 感謝姐姐跳出來幫媽媽回答問題,佑翰其實還是不懂, 我猜他心裡在想為什麼用搓或壓的汽球會破,這好像又扯到科學的部分, 但這麼小要解釋清楚還真的很難,他還是一直問為什麼, 姐姐最後說姊姊也不知道,等姊姊知道了再跟你說,佑翰說“喔”, 我想我要學習的好像不止是教養的手法,還要想辦法學學怎麼回答孩子千百種不同的問題, 更要支持孩子追根究柢的學習精神。 有一天芊霈說要拿消腫藥來擦過敏的地方,我跟她說這瓶不是用來擦過敏的, 她問我為什麼,她說爸爸都用這個擦,我跟她說藥的成份會讓過敏更癢, 那天晚上她問我為什麼爸爸媽媽的想法不一樣, 我跟她說就像媽媽常常跟妳說的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想法也就不一樣, 她說就像弟弟喜歡吃硬的,我喜歡吃軟的一樣嗎, 我說對,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要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不能要求別人要跟我們一樣才行, 她說可是爸爸為什麼要讓我擦會癢的藥,我說爸爸可能不知道, 每個人都會有不知道的時候,所以即使是爸爸媽媽也可能作錯, 她要自己想一想擦了之後癢的地方有沒有變好,還是會更癢, 要是會更癢,那她就要糾正爸爸或媽媽,不然爸爸媽媽會不知道, 她好像受了我的鼓舞,覺得她也可以擁有主導權, 她很小大人的說對啊,大人也會作錯事對不對,大人作錯事也要跟小孩子說對不起, 我說對,但是妳要學會跟大人說服妳覺得是對的事情,這樣我們才有辦法討論和協商。 前陣子帶芊霈補蘇荷某一堂課,但為了補這堂課我總共去了三次, 前兩次她打死哭著都堅持不上,第三次則是我全程在教室陪她才好不容易捕課成功, 我現在回想我先前的處理方式很不對,因為當初特地請假帶她去補課, 當她不願意上課時,我會覺得我的假變得沒有意義,所以非常生氣, 但現在想想我非常後悔那時處理的方式,就像德式教育說的我是為自己的假而生氣, 卻沒考慮到孩子本身意願的問題,並且沒有事先跟她溝通商量,這基本上是種不尊重的行為, 補完課後過一陣子睡前的時候,她跟我說補課的教室裡都是新的同學,她會害怕,所以不想上課, 但是上次補完課後,她雖然還是覺得去陌生的班級補課會讓她有一點點害怕,但她下一次會忍耐, 我跟她說害怕不用忍耐,害怕可以跟媽媽說,她說可是媽媽會生氣, 我跟她說媽媽之前作錯了,我保證不會因為她害怕而生氣, 下次真的需要補課的時候,我會事前尋求她的同意,並且選她不想睡覺的時間。 佑翰會記得我之前對姐姐生過甚麼氣,所以睡前他有時候突發奇想會問我如果他做了甚麼, 我會不會生氣,譬如姊姊不按時吃飯,之後吵著要吃東西,佑翰會以為想吃東西會被媽媽生氣, 所以他會問我媽媽我想吃東西,妳會生氣嗎,我說我不會生氣,肚子餓本來就要吃東西, 他反問我那姐姐肚子餓,媽媽為什麼要生氣,我說如果像佑翰乖乖吃東西, 之後肚子餓,媽媽會趕快拿東西給你吃,不會生氣,可是姐姐不乖乖吃東西, 之後喊肚子餓,媽媽就會生氣,他會說喔,然後去跟姊姊說妳不乖乖吃飯, 媽媽會生氣,妳知不知道,下次不可以喔,姐姐通常遇到這種被弟弟教訓的時候, 她會生氣的說那是以前,我現在不會了,你不要這樣說我。 芊霈某天睡前跟我說媽媽我不喜歡妳兇我,我問她是甚麼時候, 她每次都可以把好久以前的情節描速得非常清楚, 我反問她妳知道媽媽為什麼兇妳嗎,她通常也可以把原因說的很詳細 (因為每次我都會告訴她為什麼兇她,然後告訴她就算媽媽很生氣很生氣,我還是非常愛妳 ), 我說對啊,因為妳做錯事,所以媽媽生氣,她說可是我想要我作錯事的時候, 媽媽也不要兇我,我問她那怎麼辦,她說妳用說的就好了,用說的我就知道了, 我說可是我用說的,妳有時候還是會不聽啊,她說那妳就多說幾次,我就會聽了, 我跟她說媽媽答應妳不用兇的,但是妳要記住並遵守我們的協定,不能讓媽媽說很多次都不聽。 不管多晚,我都不會催著孩子趕快睡覺不要講話,我實在不想錯過每天這一段心靈溝通的時刻, 這是我發現孩子內心深處的美好時間,也是我和孩子彼此用來更了解彼此的時間, 我覺得他們已經知道透過這段時間可以把任何想法傳達給媽媽知道,就算是表達對媽媽的不滿, 媽媽也會給予正面的回應,並且和他們商量改進的方法, 我透過這段時間可以審視孩子心裡的我是怎麼個樣子,朝著他們心裡想要的媽媽前進。

打扮有錯嗎

2012年08月24日
公開
10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妳不需要變成美魔女",文章的內容說那些不想變成美魔女, 打扮得很邋遢的媽媽是因為不想吸引別的男性,全心全意在孩子和家庭身上, 又說打扮得漂亮的媽媽孩子都是別人在帶,才可以打扮的漂漂亮亮, 更說男人討厭老婆打扮漂亮,因為會被別人笑你的老婆不顧家庭。 我看完文章後,非常非常非常的不以為然,或許有人真的為了自己的外在而不顧人生的其他責任, 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說法實在無法認同,更何況這樣的文章還是登在雜誌裡, 照這樣的說法來看,世界公認不管年紀都相當有風格的法國女人不就個個都是不顧家庭的媽媽, 身為法國女人的先生不就得因為妻子會打扮而被取笑, 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身為一個妻子或母親得拋棄女人這個身分, 看起來年輕或是會打扮的女人是哪裡得罪那些不打扮的女人, 我個人覺得那是不打扮的女人忌妒心作祟吧, 因為自己不打扮就覺得別人也不應該打扮, 因為自己懶得跟別人交際,就覺得跟別人交際的女人有問題, 因為沒有見識,才覺得有見識的女人是不顧家庭, 寫到這,我真的很想說那些話就當屁話聽聽就好。 打扮和在意外表每個人可以自由選擇,但不應該把跟自己選擇不同的人扣上帽子, 藉以抬高自我的身價,我自己穿短裙可以煮菜,誰說煮菜一定要穿寬大T桖, 我假日一樣穿漂亮的鞋子和合身上衣與短裙抱小孩,誰說抱小孩就得穿褲子跟布鞋, 我畫著妝穿著漂亮的衣服上市場買菜,是誰說上市場一定要蓬頭垢面, 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的一樣可以作那些把自己搞成像男人婆在作的事,到底這樣有甚麼不對, 還是只是那些批判的人為了掩飾自卑而把自己的婆頭垢面拿來當武器攻擊他人。 再來我也不覺得男人會因為女人打扮而怕被取笑,這大概是我聽過最荒謬的說法之一, 這樣的說法是指如果一個男人帶個穿著拖鞋、蓬頭垢面、泛黃T 桖、鬆緊帶運動褲的女人出門, 會得到眾人的羨慕與肯定嗎,男人也覺得很有面子嗎,喔,我的天啊,這是甚麼鬼道理啊。 想打扮就打扮,不想打扮就不想打扮,實在不該拿這種來攻擊別人, 更何況難道不想打扮的這些人有在別人家裝針孔嗎,妳怎麼知道別人沒在照顧家庭, 請妳大聲又有自信的告訴別人妳就是不想打扮,而不要覺得妳的不打扮是因為妳有多偉大, 不打扮的女人高調的說自己偉大,請問馬上換一套漂亮的衣服, 我可以說你是個不顧家不養小孩的女人嗎,那請妳這輩子都不要穿好看的衣服, 免得被我唾棄,我很不喜歡那種嘴上帶著槍去攻擊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的人, 到底為什麼這世界跟妳不一樣的人就是不好不對的, 真是受夠這篇文章,也受夠有這種活在自我世界裡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