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握壽司 & 小草莓 生活五四三

日期

#Tag

To My Lovely Angel (From Mammy)

2013年11月29日
公開
38

親愛的培培 今天滿六歲了,一個媽媽覺得好像真的長大了的年紀,六歲對媽媽來說好像是幼兒跟兒童的分界線, 身為幼兒的最後一年芊霈是甚麼樣子呢,媽媽一邊看著日記,一邊試圖拼湊出個樣貌來, 卻發現這一年來關於你們生活細節的紀錄似乎少了些,初老的媽媽努力的想,努力的想, 努力的想芊霈的點點滴滴。 培培這一年在幼稚園的學習向來不用媽媽擔心,不管是回家作業或是在校的學習, 妳一貫維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學習上的表現也一直維持一定的水準,甚至積極的想要有更優異的表現, 唯一老師跟媽媽提起的是人際上的學習,老師說芊霈是領導型的孩子, 但通常擁有這樣能力的孩子往往會比較無法體貼與照顧別人的心情, 弄不好很容易在人際上遭受到挫折卻不知何而為來,這個媽媽其實在這一年也注意到了, 於是在和弟弟的相處上,媽媽一開始一直不停的提醒妳注意自己的態度與言語, 但往往得到妳生氣與反彈的結果,於是媽媽試著甚麼都不說不作, 弟弟對妳的反應或拒絕或許才是真正的學習,也才能讓妳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該作調整, 而不是因為媽媽的權威而表面暫時壓抑,這一個部份我們在未來的一年一起繼續努力, 希望芊霈善解人意的那顆心也可以在領導能力發揮的時候不會悄悄的躲了起來。 這一年因為接送的問題,培培停掉了如果戲劇教室的課程,興趣課除了蘇荷美術與雲門律動之外, 多了直排輪課,這三項課程培培都非常喜歡,媽媽常常透過小窗戶或是在場邊看妳, 妳的樣子看起來好愉快與投入,雲門律動亮亮老師說妳好專注, 蘇荷美術太陽老師說妳有時大器有時細膩,直排輪老師說妳的技巧學得很快, 而媽媽這一年發現培培最大的轉變在於妳對變化的可接受度變大了, 以前上課妳總要媽媽牽著妳進教室,補課總是因為陌生的老師與同學而哭哭啼啼, 這一年來妳漸漸的可以自己自然且愉悅的進到教室,也再是戰戰兢兢的樣子, 堅強的種子似乎在這一年開始萌芽。 除了一般學習之外,芊霈認字的能力也以媽媽訝異的速度前進,培培常常主動問媽媽某個字怎麼念, 或是以拼圖的方式自己記憶字型,沒想到就只因為這樣而認識了大量的字, 雖然晚上還是喜歡挨著爸爸媽媽身邊聽故事,但已經能夠自己完整的閱讀繪本, 以前媽媽想乎巄而過的情節或字句現在也會被芊霈糾正與提醒,媽媽打混的機會越來越少, 除了閱讀力之外,芊霈也當起了弟弟的小老師,代替媽媽陪著弟弟作,告訴弟弟他不懂的地方, 芊霈對自己的高標準也跟著套用在弟弟身上,這對作業只要交待的過去的弟弟來說算是個壓力, 媽媽一邊作家事一邊聽著你們如何讓雙方的想法拉近拉遠的對話,常常因此笑了出來。 這一年媽媽開始去人本基金會上父母成長的課程, 媽媽覺得這些課程讓媽媽跟你們或是媽媽跟爸爸之間的相處都更加溫潤與柔軟, 媽媽明顯感覺到你們對愛的感受力更加踏實,相對的也學著用同樣的方式展現, 譬如弟弟大聲說話,妳會學著請弟弟不要那麼大聲說話,小聲說妳就會知道,媽媽發脾氣, 妳會告訴媽媽這一次妳會作錯是因為什麼,請媽媽好好跟妳說妳就會知道, 這麼大聲會讓妳感到害怕,媽媽覺得類似這樣真正的溝通每天都不停的在生活裡上演著, 而我們也因此更加了解彼此的需求與渴望,互相學習如何體貼別人的時候, 也傳達自己須要如何的被體貼著,因為妳學著跟媽媽一樣作,也適時得提醒媽媽, 這樣的溝通氛圍才能這麼快的在家裡。 追求完美與好強是芊霈個性上的特色,去年的芊霈已經學會看淡一些,但要完全不在意是不可能的, 媽媽也不覺得一定非得怎樣才行,所以保有妳的特色下讓自己舒服是媽媽的期盼, 最近芊霈學校上圍棋課,有些同學的父母因為會圍棋而相對在家有練習的機會與對象, 爸爸媽媽都不會圍棋,因此妳常常要求爸爸讓妳用智慧型手機跟電腦比圍棋, 媽媽一開始以為妳喜歡圍棋,後來發現妳積極的練習應該是為了想要有機會贏過同學, 當妳知道媽媽會象棋後,妳便積極的想要學會象棋, 媽媽猜妳是因為這樣才有機會去學校告訴同學雖然妳圍棋輸了,但象棋一定會贏他們, 這是媽媽的猜測,媽媽也不打算像妳求證,我猜我的求證會得到妳的否認, 挫折忍受力是媽媽一直還很傷腦筋的部分,媽媽希望妳能夠看到挫折的光明面, 而不是只看到挫折,沒有放棄圍棋就是一件正面的事,練習圍棋也是正面的事, 開始學象棋也是正面的事,但媽媽總覺得有哪裡怪怪的,卻不知道怪在哪,是太好強了嗎? 好強又不傷人傷己也不是件壞事,那到底媽媽是覺得哪怪?還是怪的看不開的其實是媽媽自己, 這媽媽得好好想一想。 媽媽一樣”願妳的世界充滿快樂、善良與活力”之外,另外想送給培培"放輕鬆", 媽媽覺得芊霈好不輕鬆,有時候媽媽也覺得老是在說放輕鬆的媽媽其實是想要掩飾自己的不輕鬆, 放輕鬆好像真的好不簡單,與其說送給芊霈放輕鬆,倒不如說媽媽也得學著真正的放輕鬆, 不是生活,而室內心的自我,新的一歲新希望,讓我們一起幫忙內在的自我學著放輕鬆。 最後媽媽祝芊霈生日快樂。 愛妳的媽媽

人本 親子教養工作坊

2013年11月19日
公開
40

013/11/19 發揮父母的正向力量 1) 暖身 & 預知狀況 : 孩子是須要被尊重的,有些孩子對事情是須要準備的時間,若要出門, 可以預先告知孩子等一下要作甚麼?會有甚麼狀況?多久後會出門。 2) 孩子無法長時間安定與坐著,可以跟孩子說;親愛的,我知道你很想跑,很想跑的時候怎麼辦? 是自己去嗎?還是可以跟我說,讓我帶你去?若到時候孩子擅自跑開,父母所要作的不是告誡他, 而是協助他可以怎麼辦?(親愛的,等一下,你忘了我們剛說好的嗎?你要帶我去嗎?) 3) 若生理與年齡的限制導致孩子無法控制:先帶開(不要不放過孩子,也不放過自己), 可能孩子不知道如何反應,到一個不被打擾的地方問孩子 : 你還好嗎 ? (先穩定孩子), 大人也可以讓自己先脫離被激起的情緒,讓自己的情緒有再回來的空間與時間。 4) 調整語言的使用 a) 不要~~,不可以~~(難過 / 哭 / 生氣) 評價式的語言 ; 怎麼了 ? 你看起來~~,要不要說看看 b) 太晚了,不可以說故事 (感覺不能說故事是因為自己拖太晚) 親愛的,有一件事要跟你傷量一下,你今天好厲害,回來一直一直玩,一個是你很會玩, 一個是你很想玩,撐過一整天上課,回來還有力氣可玩這麼久,現在有一個困難,現在時間晚了, 我們還沒有說故事,如果現在說故事,那就會很晚睡,我擔心明天你會沒有力氣玩, 所以我們作一個改變好嗎,今天暫停說故事,但媽媽還是會陪你喔,我們一起睡覺, 我幫你按摩,放鬆一下,不然你身體那麼想玩,現在一定睡不著。 c) 親愛的,我跟你傷量一件事好嗎 ? ~~~~~~~ (把真實狀況說出來,如實表達,不要嫌多) d) 語言貼實真實感受,並且照顧雙方。 5) 愛自己不表示自私,自愛不等於自私,反而是無法自愛的人會有占有的問題, 無法自愛的人的給是帶有往後索討的給,很容易把付出視為犧牲奉獻,會在往後試圖索討回來, 而演變成共生的親子關係,試圖綑綁自己與孩子,親子關係很容易變成是沉重的生命枷鎖。 6) 感覺是有沒有的問題,不是對不對的問題。 7) 跟孩子開玩笑不是代表可以虧他,虧帶有玩弄。 8)委屈的孩子在生命裡都在尋找機會表達自己的委屈。

認字的方法

2013年11月08日
公開
45

芊霈識字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我的預期,現在我已經完全採被動姿態, 等著她自己想認字的時候主動問我,很多人問我她怎麼認得那麼多字, 我開始回想她認字的過程,一開始她是因為幼稚園的好友認字而引發她認字的興趣, 那時候我想起曾經看過我家就是國際學校這本書裡的波蘭媽媽提到怎麼學中文, 於是試著用同樣的方法教看看。 當芊霈問我 『日』這個字的時候,我會同時把「目」、「白」、「口」、「百」、 「自」、「早」、「申」、「田」這幾個字寫給她看,並且解釋這些字是甚麼意思, 有哪個詞是使用這些字,看到招牌或是廣告出現教過的字,我也會跟她提一下, 譬如「青」字,就可以和「清」、「請」、「情」、「倩」字一起說明,其他就由她自由發展, 因為認出字而產生的信心與樂趣,讓她自然主動的對更複雜的字感到好奇。 字對孩子來說就像過圖像,孩子認字也是把字當作一個圖來認, 所以說字或解釋字的過程也必須是有畫面的,我通常以拼圖的方式來解釋更複雜的字體, 譬如 「車」字,我是以「十」、『田』、「十」來說明, 譬如「買」字,我是以「躺著的目」、「站著的目」、「國字八」來說明, 這樣孩子很容易就記起了字的型,也會自己運用這樣拆解方法來認識沒看過或是更複雜的字, 字的累積量到最後已經完全是靠她自己,我真正帶的過程與時間很短,另一方面, 這樣的過程對孩子來說也比較具有樂趣。 認字不代表會寫字,會寫字不代表會比順,芊霈到現在會寫的字不少, 這些字完全都是用她自己拆解的字的方式畫出來的,她有時會從下往上寫, 有時由內往外寫,有時從右往左寫,我還蠻愛看她怎麼畫字的, 會有一種「原來可以這麼拆」的樂趣。 當認字累積到一個量之後,芊霈自然對字組與句子產生興趣, 當發現可以獨立念出一個句子之後,她便又自己往書裡鑽去, 原本只能看圖聽媽媽念的故事書,自己竟然會念了, 看書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詞跟詞之間的同義性,有一次她跟我說「稍稍」就是「等一下」, 「然而」就是「卻」,這些都是我意想不到的發展。 學習一定要有樂趣,這是媽媽自己任性的堅持,我一直認為孩子只要保有樂趣, 就保有自己往裡面鑽的動力,我作的就是讓孩子有興趣,其他的部分由他們自己決定發展的程度, 認字沒有一定的規定,也沒有一定的標準,一切都只是因為孩子願意, 就像目前四歲的佑翰完全沒有認字的意願,我也並不強迫或誘使他認字, 我並不覺得以前四歲姐姐會的或作的,就理所當然四歲時的弟弟就應該會, 姐姐會與願意是姐姐的決定,佑翰完全可以依自己的步調來,以姊姊為榜樣鞭策, 只是會讓他離學習更遠,就算他不會,我一樣以他的其他特點感到驕傲。

人本 親子教養工作坊

2013年10月29日
公開
38

2013/10/29 如何掌握發球權 (事件/困擾/希望/方案/檢核/重新發球) 1) 不要罪責自己 : 錯是人生必然的過程,試錯是為了對,”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 錯是為了趨近對,消極的面對錯會讓錯沒有意義。 2) 把往對的方向前進的嚮往,用來要求別人,往往會走向落空/反撲/破壞關係。 3) 看到生命的價值 : 把力氣用來平衡自己 (消極) /想自己可以做甚麼 (積極)。 4) 事情 : “不求全”,只要往對的方向走就可以,不要求完美,即使不動也OK, 因為那代表至少穩住,因為生命中往後退的力量一直存在,能不動已經是一種進步。 5) 事情 :我的著力點 ( do something),且戰且走。 6) 理想是用來實踐,如果不作,那不如不要想,想想我來做甚麼來實踐我的理想。 7) 處理事情的方法是為了讓人更有力量,而不是事情的應該。 8) 如何掌握發球權 : (a) 困擾 (打擊/受傷) : 我在乎甚麼?難過甚麼? (b) 希望 : 我期待甚麼? (我期待我可以做甚麼),不是我期待他可以∼,這樣期待的真正主詞是他。 (c) 方案 : 分級 我做得到 / 我願意 / 有正向關聯。 (d) 檢核 : 是不是在作自己能作的。 9) 期待可以抽象,方案要具體。 10) 對於困擾不要有多餘的價值判斷 (對或錯,好或不好),想一想願意為自己作甚麼, 我們很容易知道不要什麼,但很少反過來想想要甚麼。 11) 我們都太有眼光知道哪裡不對,然後呢?如果連遇到難受的事情都是被動的,那要如何疼自己。 12) 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如何她才能比較容易接受。 13) 作選擇是為了過更好的日子,選擇了就不要折磨自己或折磨對方。

上了軌道的雲門律動

2013年10月22日
公開
31

雲門律一的第四堂課開始父母就不須陪伴進入教室,看著佑翰大步的走進教室, 我的心也跟著安定了下來,從觀看窗看到他帶著笑恣意的奔跑, 看著他賣力的作著他認為很酷的動作,我想他已經愛上這樣的課程, 這才想起這陣子都沒關心過同時間上律三的姐姐狀況如何, 姐姐自從我開始得陪著弟弟上律一之後,好像從沒要我陪她作些甚麼, 往往一到就自己默默的拿著書袋進了自己的教室,就算開課一開始有父母陪同的課程說明, 她也在沒有我的陪伴下,自己一個人在教室完成所有的事情,我知道她明白我的分身乏術, 心裡有一些安慰,也帶著一些心疼。 今天第一次看她律三的上課狀況,難度比律二高上很多,身體配合節奏與強弱的變化更加複雜, 她還是像老師說的一樣認真,一樣要選定能夠面對大鏡子看到自己動作的位置, 一樣把自己完全的放在身體的世界裡,下課後的她,發現我就在外頭, 問我弟弟今天自己進教室嗎?以後弟弟也跟我一樣都是自己在教室嗎?我說是, 她接著問我媽媽,那妳以後可以在窗戶外面看我上課嗎?我笑笑的說當然可以, 媽媽會一下跑來看妳,一下跑去看弟弟。 觀看窗隔著孩子與我,觀看窗隔著靜與動,但裡或外一樣都有一種滿滿的幸福。

應得的道歉

2013年10月01日
公開
36

今天佑翰第一天上律一的課程,原本說好要上課的他,到了現場開始說不要穿鞋, 等說好可以不穿鞋進教室,他又開始說要把衣服脫下來,真的要進教室,他開始抵抗, 眼淚在眼眶中轉,我提議一起進去坐在旁邊看就好,他不肯, 我提議那一起在外面的小窗戶看,他也不肯,直到脫下衣服, 回復到像以前一樣跟幼小的小朋友一起玩等姊姊下課才又恢復自在, 等到下課,我帶著他去找律一的老師,我大聲的說 “燕子老師好,這是佑翰, 他今天很害羞,所以沒有進教室上課,下一次再一起跟妳玩好嗎?”,佑翰笑了笑, 老師跟他握握手當好朋友,他答應老師下一次會進教室,但我沒那麼樂觀, 這小子的下一步我猜不著,我會耐心慢慢等他。 雖然有些失望,但我竟然沒有生氣,因而想起過往我因為芊配不願意去陌生的班級補課而對她發脾氣, 突然覺得以前的我怎麼那麼不同理於她,在她害怕陌生環境的同時,還要承受媽媽的情緒, 想來有些殘忍。 人本工作坊的課程起了一個頭,讓我接續著參與更多的課程,涉獵更多的書籍, 並且學著重新整理自己、改變自己,才有今天面對同樣的狀況卻截然不同的反應, 現在的芊霈對補課已經可以接受,但她聽到補課的第一個反應還是會跟我說她會害怕, 還是會擔心的問我說我會生氣嗎?現在想來她不只是習慣問問而已, 而是過往的情節在她心裡烙印了些受傷的疤痕,今天我要跟她談談,談談她心裡的受傷, 談談她想媽媽怎麼幫她,順便補上一句遲來卻應該得到的道歉。

興趣課

2013年09月24日
公開
42

我的心裡對於興趣課一直有某一塊帶著不確定的感覺,興趣是不是真的要透過課程才能產生? 興趣課是不是要到某一種程度才叫值得?興趣課是不是要廣泛的試? 興趣課之於人生有甚麼樣的影響?有限的資源要投資在興趣課或是未來漫漫長路的知識學習? 這些疑問原本都不存在,我一直確定提供給孩子的興趣課只是為了讓他們快樂, 讓人生有多元的嘗試,但一路下來身邊常會出現質疑的聲音。 “妳這樣安排沒有專精,小孩後來會沒有一項長材。” “妳這樣好像在亂灑錢,花錢之後產生的效益很小。” “妳怎麼不把錢拿來上英文,錢加起來都可以上全美語了。” “妳每一樣都不便宜,我們一小時比妳選的便宜一半。” “雲門不就跑跑跳跳,外面公園就有了,何必花錢。” 久了我不禁也開始懷疑起自己,但內心又非常堅信自己走的路並不是冤枉路, 每一分錢都花得很值得,我想消除自己心裡因外來產生的疑問, 我必須有強烈的佐證告訴自己路為什麼是對的,而不只是一種感覺, 一種別人覺得虛無飄渺的感覺,我看了陳之華小姐一系列介紹芬蘭教育的著作, 沒錯!我的想法就是這樣,原來我心裡追求的教育充滿濃濃的北歐風, 我替自己的想法找到了明確的歸類。 接著我積極的上網尋找我心目中北歐風的興趣教室,另一方面也試聽了某些課程, 最後訪問了孩子現有興趣課的老師 (蘇荷&雲門),我問老師以他們的經驗來看, 長期下來孩子有甚麼特性,老師的答案很感覺,我喜歡。 興趣課要有成績或獎牌或證書來證明才值得,是為了證明花掉的金錢,還是這樣樣才能證明有興趣? 興趣課要專精一兩樣,是為了證明錢的CP值高,還是這樣才能證明有高度興趣? 大人總說有廣泛的興趣很好,但用在孩子身上,我們卻要求專精? 說到底興趣課是為了用孩子的成就來證明父母的成就?還是該用來成就孩子的興趣? 想法一直很簡單,希望孩子的人生中能夠有多元的嘗試,能夠在興趣中找到快樂, 能夠在興趣中讓自己暫時喘口氣,能在人生中以不同的角度考量與選擇, 能夠靠自己的經驗找到自己想走的路,若因為興趣的發展,而有表現的機會, 那也是孩子自我能力被肯定而自然而然帶來的,是屬於孩子個人的光環, 其他我別無強求,只有支持。 芊霈最近問我以後上國小後,現在上的這些都能夠持續嗎?要像學校安親班姊姊那樣去補習嗎? 我回答只要她可以作好該作的作業,理解上課的內容,媽媽不會讓她去補習, 她想要擁有的興趣課一樣也不會少,如果有其他有興趣的項目想增加,媽媽一樣會支持她。 不求目的的興趣課漫漫長,長久的持續或許只因為”喜歡”二字,”喜歡”是一種感覺, 我對感覺沒有免疫力,只能任由感覺付出我的金錢、時間,投入我的篤定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