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握壽司 & 小草莓 生活五四三

日期

#Tag

用詞遣字

2014年10月15日
公開
12

小孩子在外難免會學習同儕的言語行為,孩子有擇友的權利,而媽媽有傳遞孩子心中要有一把尺的義務, 我自己和朋友之間的用語當然也比較隨興與不加修飾,但對於有輩分的人我仍舊覺得要維持應有的尊重, 我希望孩子知道隨興不等於隨便,就像我並不會在和他們的對話中使用我在同儕間的部分用語, 我尊重的使用適合孩子的用語,同樣得我也希望他們在不同的身分下使用適當的語氣與用詞。 1) 有一次我轉身拿了東西回過身後,包包打到了弟弟的頭,他因此跌了一跤,我趕忙跟他說對不起, 弟弟有些生氣的跟我說;都是媽媽害我跌倒的,我說媽媽讓你跌倒我很抱歉,但我沒有害你跌倒, 害這個字帶有故意的意思,聽起來像是媽媽心裡想這麼作,可是我並沒有,媽媽是不小心讓你跌倒, 媽媽沒有害你跌倒,你可以生氣媽媽的不小心,但不能說媽媽害你,媽媽很愛你, 我永遠不可能故意讓你跌倒。 2) 有一次我問姊姊午餐的選擇是甚麼,姊姊說隨便,雖然隨便這兩個字沒有甚麼特別不好的地方, 但配上不同的口氣,我覺得有時候帶有些不尊重, 於是我跟她說媽媽覺得隨便這兩個字聽起來有點不耐煩的感覺,有甚麼字可以替代會比較好, 她說 “都可以”,她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孩子,大概知道我的意思, 我接著淡淡的跟她說我比較喜歡妳跟我說話的時候用 ”都可以” 這三個字。

剝洋蔥

2014年10月03日
公開
10

弟弟的情緒反應通常慢半拍,他不會立刻反應負面情緒,但負面情緒會在他的心中慢慢發酵, 直到某一天才爆發,一爆發他又不是會說明清楚的孩子,就算引導他說明他的困難, 他的說法通常也只是圍著核心繞,常常我只會知道他有困難,但不知困難為何, 須要花很多時間抽絲剝繭,像剝洋蔥那樣慢慢的往問題的核心靠近,雖然我有些急著想協助他, 但我願意花時間心力陪著他剝洋蔥,剝洋蔥對我或是對孩子都是件很好的事,慢慢來有時才快。 試想大人有某一種情緒或困擾的時候,是不是真的有能力說得明白, 我覺得大人不見得能夠真正理解自己或闡述自己,更何況是孩子, 有些孩子可以快速的整裡自己的情緒並表達出來,有些孩子不喜歡說喜歡自己消化, 有些孩子想說卻不知道怎麼說,說與不說是個人特質,但我在意的是當你須要協助的時候, 是不是有能力把自己的困難說得清楚,不只讓別人明白,也讓自己真正理解自己,問題的解決是結果, 解決的過程才是收穫,我透過剝洋蔥了解孩子,希望孩子透過剝洋蔥了解自己,我們一直在練習。 大約一個月之前弟弟每天在我送他上學的路上開始哭泣直到學校,他說他很想我, 想要一直跟我在一起,有人會跟他說大班了要勇敢,有人會說這麼大了還黏著媽媽,有人會說哭也沒用, 這些說法只能抑制他哭泣,但沒有辦法真正協助他克服心中的關卡, 我知道他不是個會黏著媽媽的孩子,直覺他遇到了困難, 他想跟我在一起是因為他不想面對某種狀況,所以他想跟我在一起,那無關勇敢或哭長哭短, 我想要協助他理解核心而不哭泣,而不是抑制他哭泣。 他說他不喜歡上學,我為他為什麼不喜歡,他說就是不喜歡,全部都不喜歡, 我說所以也不喜歡阿姨煮的飯,他說喜歡,我問體操和打鼓課也不喜歡嗎,他說喜歡, 院子的溜滑梯也不喜歡嗎,他說喜歡,接著說大班下課時間很少,都沒辦法玩院子, 我說所以弟弟不是全部不喜歡,而是不喜歡下課的時間太短是不是,他點點頭, 我再問他不喜歡甚麼,他說沒有,我說可能大哥哥要學比較難的東西,沒有時間遊戲, 那我們回家或是假日再用力玩回來,他笑笑的說好,但我知道我還沒問到核心, 我詢問了學校他學習的狀況,聽起來能力沒太大的問題,只是動作有些慢,在學校也很開心, 他還是繼續每天哭著上學,我又問他上課聽得懂嗎?他說可以,我問他甚麼比較難,他說沒有, 聊著聊著他說老師要他們每天寫自己的名字,筆順也要對才行,他會寫,但筆順不對,一直重寫, 我說所以弟弟喜歡阿姨煮的飯、喜歡體操打鼓課、喜歡玩院子、喜歡上課、但不喜歡一直寫名字, 是不是這樣,他說對,每天我們都透過對話的過程帶著我帶著他慢慢走向困難, 寫名字的事我跟學校溝通了,我贊成學寫名字,但不贊成筆順在這當下一定要對, 因為不能壞了孩子學習的興趣,我希望孩子喜歡認字寫字,那種自發性的學習既快樂又快速, 讓孩子排斥認字寫字是學習的一大損失,回過頭我也鼓勵他試著慢慢記筆順,對了很好, 不對下次再來練習也可以,他還是持續哭著去上學,我了解我們還沒走到問題的核心, 我問了他大班換新老師的事,他說他想念舊老師,我問他喜歡新老師嗎,他說喜歡, 我問他老師兇嗎,他說了老師生氣的一些狀況,我問他老師兇你嗎,他說他沒作錯事,所以沒有, 我問你擔心哪一天你作錯事也會被老師這樣兇嗎,他點點了頭, 我大概了解嚴格的老師帶給了他一些壓力,於是跟他解釋每一個老師有不同的特性, 方法不一樣,但都是希望小朋友好,弟弟花太多時間擔心了,根本沒有調皮搗蛋,哪可能被老師兇, 弟弟可以把擔心的時間拿來玩很多好玩的遊戲,他依然哭著上學,但哭得程度與時間縮短了, 過不久他告訴我大班的東西很難,我問他那他學得會嗎,他說會, 我問弟弟是不是擔心自己學不會,每天想到上學就好緊張好擔心,他點點頭, 於是我又把從頭到尾他喜歡他不喜歡他擔心的所有事情整理了一遍說給他聽, 這一次我有把握我知道了他真正的困難,真正的困難是他每天都因為擔心自己學不會而緊張害怕。 我問他結果每天都學不會嗎,他說沒有,我問他那早上的擔心是真的需要擔心, 還是花太多時間擔心不會發生的事,他說太多擔心了,我問他真的有學不會的東西怎麼辦, 他說努力練習不放棄,我問那還是不會呢,他搖搖頭表示不知道,我說弟弟可以回家問媽媽, 媽媽很厲害,一定會教會你,他笑了笑,隔天早上出門前他用一種求助的眼光看著我, 我蹲下來跟他說弟弟還是有點緊張有點擔心對不對,他點點頭,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我說弟弟不可能一下就不緊張不擔心,沒有關係,緊張跟擔心的時候想想媽媽, 你知道媽媽在哪裡嗎,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心臟,我說對,媽媽就在這裡,跟你一起上學, 你努力後還是不會的,回家媽媽都會知道,他笑了笑,眼淚始終沒有流下來, 一路沒有哭泣到了校門口,進門前回頭笑笑的跟我說再見,我知道他又繼續前進了。 晚上回家我問他上課有問題嗎,他說沒有,我說媽媽一直在你心裡對不對,他鬧著說沒有, 我說怎麼可能沒有,他說因為你跳出來坐在我旁邊跟我一起上課,他問妳知道上了甚麼嗎, 我說當然知道,然後開始亂猜,他被我的胡言亂語鬥得很開心, 我則因為真正協助了他而好感動,整整一個月他內心擔心自己無法應付課程, 整整一個月我帶他理解自己的困難是他內心擔心自己無法應付課程。 這是我們最近一次的剝洋蔥,久了小孩習得了這樣的能力,他會開始自己剝, 自己整理問題情緒後,清楚明白的說給父母聽,不只是解決問題, 久了孩子會把這個方法應用在生活上,譬如弟弟會告訴我他並沒有放棄直排輪, 他會害怕某個教練,想休息幾次再繼續,所以他的鞋子要留著,等他準備好了再出發, 姊姊則是運用得很純熟,最近剛穿上勁速鞋的她在競速組感覺到莫名的壓力, 我問她須要甚麼幫忙嗎?她很清楚明白的說她的體力撐不了那麼久腿很痠,她覺得很累, 還要再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要練勁速鞋,等她想好了再告訴我,再請我幫她買鞋, 在這之前請我幫她繼續跟老師借鞋,生活中他們常常會應用這樣的方法。 剝洋蔥要花很多時間很多心力,很多不得其門而入的挫敗, 我深信每一次的剝洋蔥一定在孩子心裡留下些甚麼,可能是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支持, 可能是愛的溫暖,可能是面對事情的方法,不管是甚麼,我相信愛會發酵而更有力量。

視聽動的淺見

2014年09月26日
公開
12

年初我聽了一場視聽動的演講之後,便想對這方面的資訊有更一深一層的理解, 最近讓弟弟參加了視聽動能力檢測,結果大致上令我安心,有超齡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提供給我一個可以為他努力的方向,對於這個檢測與立論我認為對孩子是有助益的, 訓練的過程與項目我也認同,但最後並沒有讓弟弟參加機構的課程,而決定自己親自來, 一方面感受比較深刻,另一方面以弟弟的程度與狀況,我覺得並沒有非得不可由外人來的必要。 先說一說我的心得,這套理論把人的大腦分成三個部份;視、聽、動,視與聽互為消長, 視強則聽弱,反之亦然,而動則可以帶動視與聽的成長,算是視與聽的基石, 每個人這三項的先天條件各有不同,這套理論是在幫助孩童取得這三項皆具有應有年齡的表現之外, 也在拉近這三項之間的距離以取得平衡, 依年齡不同安排不同程度的三大訓練 : 視覺描寫、聽覺記憶、感覺動作, 以我個人的推論與理解,我覺得還給孩子真正有質有量的童年便可以作到, 只是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覺得傳統、單純無味,只是在時間空間壓縮的年代,我們習慣於代勞。 為什麼我覺得這一套理論只要可以還給孩子真正有質有量的童年便可以作到 ? 我自己覺得畫畫、迷宮、拼圖、積木可以提供孩子視覺描繪的發展,視覺上點、線、面的掌握為基礎, 發展到立體空間距離的掌握,只是孩子未必自己可以主動安排, 加上現代的孩子處於沒有太多玩伴的少子社會,大人的協助規畫時間與陪伴是能否長期持續的關鍵。 聽覺記憶的訓練則可以透過與孩子日常對話的內容深度與繪本閱讀來作, 日常對話的內容深度並不是在於說些艱澀的文字,而是和孩子的對話除了 “功課寫好沒”、 ”吃飽了嗎”、”早點睡覺”等等之外,和孩子談話的內容是不是有一些更貼近心靈的對談, 當我們知道孩子不喜歡波菜,我們除了告誡每樣食物都有營養之外, 是否多一些理解他不喜歡的談論,不喜歡它的味道 ? 還是不喜歡它的口感 ? 還是不喜歡料理方式, 不喜歡的程度可以怎麼比擬,聽和說是卡在一起的,練習說也在幫助聽, 另一方面繪本閱讀是個很好的媒介,不識字的幼兒可以聽大人念,識字的孩童可以自己讀, 大部份的孩子念過讀過後,腦袋自然會有一番整理,睡前或閒聊時我們可以反過來請孩子說故事讓我們聽, 我們可以問問孩子如果你是主角,你會怎麼作,這些都是可以幫助聽覺記憶的訓練, 大人的陪伴是能否長期持續的關鍵。 感覺動作則是放手讓孩子多動就對了,孩子從階梯向下跳是空間距離的衡量, 孩子從斜坡往下跑是速度與控制力的掌握,放手讓孩子動,我們只要注意不至於危害生命即可, 即使孩子跌個跤受點傷,都應該深信孩子一定得知了些甚麼,我們鼓勵他繼續前進繼續探索, 稍微提醒修正動作降低受傷的機率,而不是告誡他記取教訓,因為任何的挫敗都不是教訓, 而是更精進的基石,除了讓孩子動,動些甚麼也很重要,動的能力不須要花俏的工具, 最原始最單純反而最有力量,單腳站立十秒以上、順暢的行走於平衡木、彈跳床規律彈跳旋轉、 前滾翻順暢坐起、單手有力拋球、腳步移動雙手接球、拍球直線走路、 跳繩順暢、單槓身體順暢擺動等等,這些可以訓練孩子動的質量, 以往的社會有左右鄰舎的玩伴一起在公園裡玩耍這些,少子的社會需要父母的刻意安排。 綜合以上,視聽動固然影響孩子的發展,但我並不覺得一個孩子的能力與發展完全由視聽動來決定一切, 家庭環境的氛圍、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特性等等都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影響牽扯, 試想一個視聽動均衡發展的孩子處於一個父母爭吵動手動腳的家庭難道就不會心理影響生理發展嗎 ? 又或是一個視或聽或動有能力不足的孩子就一定會在學習或性格上產生問題嗎 ? 我並不這麼覺得, 可以影響孩子的層面太多太廣,沒有一套理論可以斷定孩子絕對會如何,或絕對不會如何, 我所想的是擇其優應用在孩子身上,適性的發展孩子的強項,不足之處適量適性的提供孩子協助, 很多事不一定要透過機構,家庭可以作的真的很多,只是我們太習慣於付費代勞,我們講求速成, 我們把家庭的部分功能委外代工,我們須要作的是很簡單,那是給孩子有質有量的陪伴。 訓練機構針對五歲孩子的動能目標 : 單腳站 : 持續15秒 前滾翻 : 前滾翻坐起順暢 彈跳床 : 按規律彈跳加旋轉 跳繩 : 連續20下 接球 : 雙手腳步移動接球 拋球 : 單手有力丟球 單槓 : 身體來回擺動12下 拍球 : 拍球直線走路 托球 : 單手自然托球 跨拍 : 拍一下跨一下

好溫暖

2014年09月17日
公開
42

握壽司最近常問我員工旅遊要去哪個國家,甚麼時候要去,問了我好幾次,我都說忘記了, 我是真的忘記了,也沒積極去看資料,我以為他是為了安排那幾天和孩子的活動,這幾天他又提了, 他說他要換美金給我,讓我去國外作SPA買東西,說我生活很辛苦,說我要好好休息一下, 我聽了心裡很溫暖,很溫暖。 昨晚為了弟弟的事晚上跑了一趟幼稚園和園長對談,手機放在摩托車廂裡沒帶在身上, 和園長聊著聊著忘了時間,一抬頭已經晚上11:45,園長陪著我走出幼稚園的時候說妳老公在外面等妳, 我說沒有啦,小孩都在家,我自己騎車來的,結果一開門,他竟然就這麼站在外面,我好驚訝, 他說孩子睡了,這麼晚我卻還沒回家,手機沒接他很擔心,過來看看,看到我在裡面, 不想打擾我們的對談,所以站在外面等,我嘴裡小念他讓孩子單獨在家,卻又心疼, 這男人怎麼這麼傻,就這樣站在外頭,我問他等很久嗎,他輕鬆的說了句還好, 接著說這裡蚊子真的好多,我知道他等了很久,我好想問他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回家後我說你對我很好,他說還好,還有進步的空間,他說我為了孩子這麼奔波才辛苦, 他說聊過之後妳心裡比較踏實了嗎,他說孩子有一個好媽媽, 我心裡想著不管在他心中我怎麼好怎麼行,都不是因為我的能耐,而是因為我擁有一個這樣相知相惜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