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夏寶貝的媽

臉書_夏媽青草花園生活[email protected]

臉書_夏媽青草花園生活sophie4011@mail.com

日期

#Tag

台南bbh家族愛心媽咪

2011年02月20日
公開
47

主辦單位:蔡旺詮議員服務處 合辦單位:崇信里辦公處、自強里辦公處、德光里辦公處、龍山里辦公處 協辦單位: 1.龍山社區發展協會 2.台南bbh家族愛心媽咪 3.世界展望會(台南辦公室) 4.台南活力讀書會和台南東區讀書會 5.小麻雀屋 日期:2011年 4/09(六)、4/10日) 時間: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 (9:40準時抽簽) 地點:台南東區三角公園林森路1段311號 (龍山社區活動中心旁) 就是在大東夜市與誠品書局之間 ,那個公園角落的建築物 有時會用來喜慶宴客,也曾被借去進行一些拍賣活動,附近停車還算方便 歡迎閤家光臨 報名規則: 分星期六、星期天二個場次,統一跟恩雅媽報名, 限六十攤位(報名匯款到三月二十五日) ,後補攤位先收五攤(也需先匯款並留資料,若正取攤位有取消,才提供後補攤位遞補攤位) 每一攤200元 損贈世界展望會,其餘為各自攤位收入。 在留言版報名後,匯款200元 至恩雅媽帳戶做擺攤位訂金。 當天有事無法來者,訂金捐贈世界展望會,恕無法退回。 匯款成功者,請到恩雅媽的部落格或網站(悄悄話)      留下個人姓名、電話、個人網址及地址、匯款帳號後五碼及匯款銀行名稱 二週內會寄可以抵稅的"捐贈收據"唷 ,這是一份意義非凡的紀念 以“創意美食”、“手創商品”、“生活雜貨/二手跳蚤”(全新或二手用不到的)為主。 由參與設攤位者自行蒐集相關物品 例如:鍋碗瓢盤、二手衣、皮包、裝飾品,販售之物品由擺攤者自行準備 “報名時請提供販售商品類別,ex二手商品、創意美食、手創商品” 商業攤位及商業團體請勿報名(當天若有違反 請自行離開) 勿賣商業用品唷,例如傳銷 美容 保險 信用卡 以免不必要的困擾 ,謝謝合作唷 因為我們有愛,把愛傳下去 若個人因素不能擺,那就當愛心唷 200元 不多也不少 當妳不能來時 我們會一樣幫妳做愛心 但可以不要想說當天才給 或者 報名了 卻沒來 這樣 要報名時可否 三思而後行 大家都等著後補 她們也很想擺攤做愛心呀 每個人若都想 沒來也沒關係 擺攤的場面 會很冷清 又很難看耶 > < 況且 這匴是小型的社會行為 尊重 與配合 是一個禮貌(當然難免會有事 請記得打電話 請假 ) 記得 妳的孩子 會跟著父母 學習 妳總不會希望孩子不重視隨意不去上課 也不請假吧 謝謝大家 恩雅媽的聯絡電話:0915030711、06-2698832 報名請提供以下資料或請提供可以收聯絡的e-mail 1. 攤位完整名稱、及販售商品內容 2. 捐款人個人資料 (捐款姓名或名稱、聯絡人、聯絡電話、捐款收據寄送地址) 3.確定可收到通知的e-mail 4. 攤位部落格、公司、基金會網址(可供瀏覽連結) “恩雅媽的匯款帳號” 郵局700 帳號00311270364598 戶名:林環臻 請於匯款時註明匯款人姓名 1.報名的編號/報名時的匿稱: 2.真實姓名: 3.通訊地址: 4.聯絡電話/手機: 5.轉帳日期: 6.末五碼(或是你的郵局戶名): 7.收據另開公司名,請特別註明。 線上報名:[email protected](可來信報名) 總計僅收60攤喔!要報名要快…慢了就要等下次的公益活動了喔! 現場“無”提供桌子、板凳(若有需要用的攤商,請自備) 並請自備垃圾袋把當日自己攤位的垃圾帶回 (可以免費借到活動場地,請大家愛惜與配合,感謝!) 世界展望會 世界展望會相信,每一個兒童,都是上帝眼中最珍愛的寶貝,都擁有最豐盛的生命!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健康成長,擁有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可以快樂上學去 台灣世界展望會設立於 1964 年,多年來照顧國內貧困弱勢的足跡,由偏遠山區、離島、濱海地區,擴大至現代化大都會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並帶動國人愛心投入關懷全球貧童與人道救援的行列,台灣愛心擴及全球 70 餘個國家。

我不想聽大道理,我只想聽故事【一位猶太母親的教育觀】

2011年02月19日
公開
39

我不想聽大道理,我只想聽故事 分類:親子教育篇 2010/09/08 08:44 【一位猶太母親的教育觀】 1992年,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13歲的老大、12歲的 老二和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 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窮途末路:...我的父親是猶太人,二戰時逃亡到上海,並在那裏生下了我。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12歲那年父親去世,我就成了孤兒。 長大後,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結婚生下3個孩子後,丈夫離我們而去。留在上海,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我成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我不懂得那裏的語言(父親教的古希伯萊語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優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筆安家費),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我壓根不知道怎樣才能生存下去。   我從上海帶去的積蓄只能維持3個月的生活開支,我必須找到賺錢的辦法,還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邊。我苦攻希伯萊語,學最基本的生活語言,然後,我在路邊擺了個投資最小的小攤賣春捲。   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1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1謝克爾等於100雅戈洛。我的? K捲小攤,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當我的小攤生意慢慢穩定下來以後,1993年5月,我把3個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們初到以色列的時候,受到了不少鄰居們的責難。以前在國內時,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到了以色列以後,我依舊做著我合格的中國式媽媽:我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他們上學的時候我賣春捲。 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他們就來春捲攤,我停止營業,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下麵條。一天,當3個孩子圍坐在小爐子旁邊等我做飯的時候,鄰居過來訓斥老大:“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在這裏看著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鄰居轉過頭訓斥我:“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鄰居的話很傷人,我和老大都很難受,回家後,我安慰老大:“沒事的,媽媽能撐住,我喜歡照顧你們。”可是,老大說:“也許,她說得沒錯。媽媽,讓我試著去照顧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禱日,孩子們中午就放學了。來到我的小攤,老大坐在我旁邊,學著我的樣子把打好的春捲皮包上餡,卷成成品,然後入油鍋去炸。他的動作一開始有些笨拙,但是後來越來越熟練……    老大身上的轉變大得連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幫我做春捲,他還提出由他們帶做好的春捲去學校賣給同學。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帶20個春捲去學校,放學回來的時候,會把每人10謝克爾的賣春捲收入全部上交給我。我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齡就要擔起生活的擔子。 可是,他們沒有表現出我想像的那種委屈,他們說他們慢慢開始喜歡這種賺錢的感覺了。   鄰居太太經常來跟我聊天,告訴我正規的猶太家庭應該如何運作,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一個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與中國的“教育從娃娃抓起”一樣,他們始終覺得“賺錢從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鄰居太太告訴我,在猶太家庭裏,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手段比較殘酷,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但是,孩子們在學校也被灌輸著這樣的理念。他們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這種猶太法則。於是,我決定改變以前在國內對孩子們的習慣,試著培養他們成為猶太人。   首先,我們家確立了有償生活機制,家裏的任何東西都不再無償使用,包括我這個母親提供的餐食和服務。在家吃一頓飯,需要支付給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費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費用的同時,我給予他們賺錢的機會,我以每個春捲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他們帶到學校後,可以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來以後,我得知3個孩子賣春捲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較老實,按照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賺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則使用了批發手段,40雅戈洛一個直接將春捲全部賣給了學校餐廳,儘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潤,但他告訴我餐廳同意每天讓他送100個春捲去;老大的方式比較出人意料,他在學校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由他主講中國國內的見聞,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捲,但是需要買入場券,每人10雅戈洛,每個春捲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個聽眾,入場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繳學校500雅戈洛的場地費用後,利潤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內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經營方式都超出了我? 熒Q像。我真的沒有料到,只在短短數日之間,以前只會黏著我撒嬌的孩子就搖身一變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   他們的學業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老師授課的內容很對他們胃口,因為沒有奉獻精神之類的說教。老師問過他們這樣一個問題:“當遭到異教徒的襲擊,必須逃命的時候,你會帶著什麼逃走?”對於這個問題,回答“錢”或“寶石”是不對的。 這是因為,無論是錢還是寶石,一旦被奪走就會完全失去。正確的答案是“教育”。與財物不同,只要人活著,教育就不可能被別人奪走。他們很讚賞老師說的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想將來成為富翁,就學好眼前的東西,它們將來都會大有用處的……”    當老大在法律課上學習了移民法後,他告訴我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應該可以去移民局領取安家費。我半信半疑去了,結果一下領回了6000謝克爾的安家費,這對我們一家來說可是一筆了不得的財產。 然後,老大跟我說因為他給我提供了資訊,我應該付給他10%的酬金。我猶豫很久,終於決定把600謝克爾這筆大錢給他,他拿到錢後,給我和弟弟妹妹都買了很漂亮的禮物,剩下的錢,他說他會拿去變成更多的錢。   老大用這筆酬金郵購了一批在國內很便宜的文具,然後去學校進行售賣,利潤再投入繼續進貨, 1年以後,他戶頭上的金額就已經超過了2000謝克爾。  儘管老大很會賺錢,但在實際上,老二比他更能領會猶太法則的精髓——猶太人共同的一點是,從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錢的行業,從事其他人不做的、無須花錢和投資的工作。 當老大在利用國內的資源賺錢的時候,老二也在如此做著,不過,他賺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領域的利潤——老二以他14歲的年齡和文筆,竟然在報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週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為比較矜持,也沒有展露出賺錢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猶太人對生活的樂觀和優雅。她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每天晚上,她會精心煮一壺紅茶,配上她自創的口味不同的點心,一家人圍坐下來邊吃邊聊天——老三的點心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兩個哥哥都很喜歡。不過,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兩個哥哥支付的點心費用,刨開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給我的費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潤。   當我們家的資金越來越豐富的時候,我們一家4口合資開辦了我們家的中國餐廳。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當我們家的餐廳來越有名的時候,我也引起了很多關注。當我獲得拉賓的接見後,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時的我已經完全掌握了希伯萊文,再加上我的母語中文,我最後被以色列國家鑽石公司邀請擔任駐中國首席代表。   當我回國任職的時候,孩子們也跟隨我一起回到了中國,有了中國孩子作為比較對象之後,我方才發覺我的孩子成長得比我想像的還要優秀——在回國之前,每個孩子都去購買了很多以色列產的物品。 回國之後,老師來找我了,她說我的孩子在校園推銷來自以色列的商品,從飾品到民族服裝甚至到子彈殼無所不有,她建議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訴她,我無權干涉我孩子的行為,這是他們賺取他們學費的方式——因為,我已經不再負責他們的所有學習費用。 老師的眼睛頓時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這樣月薪5000美元的母親竟然會不給孩子學費。我請她品嘗一下女兒做的在家售價2塊錢一個的小點心,微笑著告訴她:“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幾年以來,學會猶太法則的產物,我相信他們將來都會成為優秀的人才……”    在隨後的高考中,老大進入了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他說他要成為專業的旅遊人才,然後去以色列開辦自己的旅遊公司,壟斷經營中國遊;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國語學院,他說他的理想是當一個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資和奉獻的前提下賺取利潤;老三說她會去學中國廚藝,當一個頂級的糕點師,然後去開辦全以色列最好的糕點店……    回國以後,我發覺很多中國父母都活在一種左右搖擺的矛盾心態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大富翁,卻又似乎害怕孩子過早地沉迷於金錢——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個幸福的家庭,卻又害怕孩子現在會早戀一樣。 這是一種典型的葉公好龍——猶太人用敲擊金幣的聲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賺錢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至於教育、學習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歷的過程——而中國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無比,但卻從來不肯挑明這個話題。這句話很難說嗎? 其實只是簡單的一句:“孩子,我想當一個富豪的媽媽……” 引用於 www.facebook.com/pages/wo-bu-xiang-ting-da-dao-li-wo-zhi-xiang-ting-gu-shi/123302377718421

孫越自傳 [甦醒]

2011年02月17日
公開
44

孫越自傳 [甦醒] 在今天,我們的房子越來越大,但是家庭越來越小。 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時間卻越來越少。 我們的學位越來越高,常識卻越來越少。 知識越來越多,判斷力卻越來越差。 我們有更多的專家,但是也有更多的問題。 醫葯越來越好,但健康越來越少。 我們花費太多,歡笑太少。 車開得太快,火氣上來也更快。 睡得太晚,閱讀太少,電視看得太多,而且禱告太少。 我們所擁有的資產倍增,但是價值卻遞減。 我們說得太多,但是愛心太少,且謊話連篇。 我們學習如何經營生活,但沒有建造生命。 我們在生命中加增歲月,卻沒有在歲月中增長生命。 我們有越來越高的建築,但是有越來越低的EQ。 有更寬廣的高速公路,但有更狹窄的視野。 我們花費得更多,但擁有的更少。 我們買得更多,但享受得更少。 我們可以登陸月球回來。但是卻無法拜訪對街的鄰居。 我們可以征服外太空。但是卻無法掌控內心世界。 我們可以分裂原子核,但是卻無法挪去心中的偏見。 我們更多書寫,卻更少學習。更多計畫,卻更少成就。 我們學會忙碌,但學不會等候。 我們的收入更高了,但道德更低了。 我們生產更多電腦,掌握更多資訊,複製更多拷貝,但我們的溝通卻更貧乏。 我們的數量提高了,品質卻降低了 這是快速食品充斥卻消化不良的時代。 高大的身軀與低劣的性格並存的時代。 更多休閒卻更少歡樂。 更多食物卻更少營養。 更多雙收入家庭,但更高的離婚率。 更多千萬豪宅,但卻更多破碎的家庭。 我建議,在今天這樣的世代,你不要保留任何事情到特殊的場合才做, 因為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殊場合。勤加閱讀,追求知識, 坐在你家的前廊上欣賞自然美景,無需汲汲營營於生活需要。 多花時間與家人及好友在一起,享受喜歡的食物,到你喜愛的地方去遊覽。 生命不只是為了存活,而是一連串愉快事件組成的的鏈條。 將你的水晶高腳杯拿出來,不要將妳最好的香水存起來,任何時候你想要用的時候就用它吧。 把「有一天」「將來的某一天」從你的字典中刪除。 現在就去寫那一封你曾經想過要等到「有一天」才來寫的信。 讓我們現在就告訴我們的家人我們多愛他們。 不要將會帶給你歡笑及喜樂的任何事情拖延到未來。 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是特別的,而且你不知道那是否是你的最後一刻。 如果你太忙以致於無法將這封信傳給你所愛的人,你告訴自己說,「等到有一天」我再傳。 那 請你相信我 “ 等到有一天“ 你或許沒有機會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