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子筠&祐祐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打破「腦力開發」迷思

2006年09月06日
公開
32

躋身“天才”要趁早?打破「腦力開發」迷思! 採訪�洪憶文 過去社會對於智力表現特別推崇,大部分的家長、孩子終身都得要與所謂的「分數」奮戰!之後經專家學者的創新變革及民間潮流的反動下,「多元智能」躍升為培育孩子的基本精神。然而數十年過去了,孩子背負的壓力反倒越來越重了。   大腦是身體的主宰,若能從小提昇它的質與量,對於各方面學習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若將它與未來的成就劃上等號,未免太過武斷。更何況2歲前的孩子,正值運用身體感官認知周遭的關鍵期,「腦力開發」指的應是配合他階段性發展,給予足夠的感官刺激,透過一連串刺激、整合、反應的過程,增進腦神經元連結,及運用身體和環境互動的能力。   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躋身“天才”的窄門,但再棒的理念如果不能表現出來或落實,一切就只是空談。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聰明的頭腦,還要有按階段成長的基礎能力,才能面對成長中的一切挑戰,快快樂樂地長大。您說是嗎? 現代:「多元智能」∼尊重個別發展!    長庚兒童醫院復健科兒童職能治療組組長黃恢濤表示,這樣的情形在社會型態改變後,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中又可分為兩分面來談。一是現代生育率低,孩子成為家庭裡的重心。二是經濟環境改善,父母得以將所有資源投注到唯一的孩子身上,家長開始注意孩子個人能力開發及個人化的特質,只要他普遍能力不要落差太多,對於其優勢、弱勢所在皆能給予尊重。 ★「多元智能」新浪潮    「多元智能」為哈佛大學教授-加納提出,強調人的潛力是多面向的,包括運動、自省、音樂、語言、視覺、聽覺、人際、自然觀察等,都屬於人類原本俱有的智能。大腦的功能很多,被發掘的部分卻很有限,像運動、音樂長才很難透過智力測驗顯現出來,但仍有其重要價值。因此人類對大腦如有更多的認識,就會瞭解上述都是人類具有的潛在能力,所謂智能並非只有唸書而已。 由於環境和遺傳的關係,人有不同的能力組合,基於「天生我材必有用」概念,提供孩子各種學習機會並尊重他的發展,孩子如具備很強的音樂、自省、自然觀察的能力,那麼都應該予以肯定。以運動為例,傳統父母不希望孩子從事運動方面的工作,但在多元智能的概念下,如果他能擁有常人所做不到的運動能力,就應該肯定他為運動「天才」,而這一點卻是以往大家不曾注意到的。 ★全方位學習好處多多    0∼3歲的孩子抽象認知能力不足,談成就實在太沈重。一個人的能力,會因環境及內在遺傳基因配搭而產生不同的表現,家長要做的便是從小提供他接觸音樂、運動、大自然等元素,及跟人互動的機會,讓他在自然的狀況下學習,從6歲開始,孩子的個人特質會益發明顯,這時家長可針對他的強項來加強培養,而表現比較弱的地方也不必刻意勉強。    如從小讓孩子聽音樂,欣賞優美的旋律,就是一項很好的啟蒙活動。有些家長反應道「我自己都聽不懂了,買這個要幹嘛」,或「他以後又不靠這個吃飯,好好唸書就好啦」,這都是因為不瞭解多元智能所致。孩子或許不會因此而變成音樂家,但聽好的音樂可以增長他的感官經驗、細緻的辨音能力,感受力等,即等同於透過音樂達到腦力開發的目標。 新VS舊大輪替 親子壓力反加倍?    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嬰幼兒教育顧問梁仲怡表示,「多元智能」強調給孩子多元學習的環境,然後觀察、尊重的理念,的確帶來了許多改變。以教育方式而言,傳統是大家用同樣的方式教導所有的孩子,再用同樣的東西去評估他們的表現,但現在則提倡針對孩子的特性,採用不同的學習策略。    十分遺憾的是,許多民眾誤解了「多元智能」的真義,加上工作忙碌,沒有時間好好觀察自己的孩子,想說多元就是什麼都要學,硬要把孩子的弱項補成強項,結果孩子非但沒有因此而得以自由發展,反倒被逼著去學一些他不了解或者是不喜歡的才藝,壓力與日俱增。 (2006年九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