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語慧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抱6個月以下嬰兒 務必托頸

2011年04月05日
公開
43

抱6個月以下嬰兒 務必托頸 2009-02-27 06:19:19 發表 育兒知識 抱6個月以下嬰兒 務必托頸 更新日期:2009/02/26 04:09 怎麼抱嬰兒才能避免傷害?桃園縣中壢市宏其婦幼醫院護理師江美虹說,重點在於頸部。 抱的時候,頭、頸部都要托住才行。把嬰兒抱起來拋、接,或是抱著腋下繞圈圈玩,都可能傷及腦部,千萬不要鬧著玩。 江美虹說,嬰兒的抱法包括坐抱、靠肩、躺抱、面對面抱法等多種,但共同要注意的地方都是嬰兒的頭、頸部,尤其是6個月以下,頭、頸部支撐尚未發育完善者。 一般說來,抱嬰兒的時候,除了要用手掌托住嬰兒的頭、頸部,最好還能讓嬰兒的身體保持一直線的狀態,一直線是嬰兒最舒服的狀態,千萬不要讓嬰兒蜷曲在自己的懷裡,不舒服也影響生長。 她說,為人父母者有時候喜歡把嬰兒抱起來拋、接,老一輩的人也常誤以為餵奶後,抱著嬰兒的腋下繞圈圈玩,有助於嬰兒排氣,事實上這些都是錯誤的作法,也可能傷及腦部。 江美虹強調,想幫嬰兒排氣,輕拍嬰兒的背部最有效果,拍的時候手掌必須弓起來,掌心裡留存有空氣,才不會拍傷嬰兒的背部,拍的方向是由下而上,這樣才有助於排氣。 (記者羅正明) 這篇文章讓你覺得? 有趣很酷神奇新鮮誇張頓悟實用警惕0 投票 更多結果 刊登贊助網站熱門關鍵字寶寶出生最棒見面禮www.mamypoko.com.tw 迎接寶寶新生的喜悅,滿意寶寶貼心的新生賀禮,讓媽咪、寶寶都開心! www.mamypoko.com.tw

調味乳 奶僅佔五成 含糖量約四顆方糖

2011年04月04日
公開
48

調味乳 奶僅佔五成 含糖量約四顆方糖 2009-04-02 12:55:19 發表 育兒知識 調味乳 奶僅佔五成 含糖量約四顆方糖 更新日期:2009/04/02 12:40 孩童在發育期間,許多家長會讓孩子喝牛奶補充鈣質,不過有的家長會配合孩童喜好,選擇調味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表示,其實調味乳的牛奶成份只有一般鮮奶的五成,而且含糖量高,一杯調味奶喝下來,相當於吃下三至四顆的方糖,營養師還提醒,之前的調查發現,台灣地區學童鈣攝取量在500-550毫克之間,建議中高年級學童,應該增加鈣攝取至每天800-1000毫克。(林麗玉報導) 根據一份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狀況調查,台灣地區6-12歲學童,每天的鈣攝取量為500-550毫克之間,不過衛生署建議,孩童的鈣攝取,7至9歲為800毫克、10至12歲為1000毫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杜明徽建議,中高年級學童,除了均衡飲食之外,建議一天可以多補充兩杯牛奶,而有家長為了配合學童的喜好, 會挑選調味乳、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或者是優酪乳,替代牛奶,其實調味乳的牛奶成分只有五成、活性乳酸發酵乳只有三成五,相對地鈣含量較低。如果計算一杯240CC調味乳含糖量,相當於三至四顆方糖,換句話說,喝下一杯調味乳,可能就喝下過多的糖份,營養師表示,甚至一杯240CC的優酪乳含糖量,相當於四至十顆方糖,而台灣地區學童每天的鈣攝取量平均在600毫克以下,建議從正常飲食中多攝取鈣質,比較不建議年紀太小就吃鈣片。

4成七寶寶選擇性偏食 身高矮5公分

2011年04月03日
公開
59

4成七寶寶選擇性偏食 身高矮5公分 2009-06-04 20:26:04 發表 育兒知識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2009.06.02   寶寶偏食容易營養失衡,導致身材矮小。一項針對台灣二至四歲學齡前兒童的的調查發現,高達4成7的寶寶有嚴重的「選擇性偏食」,長期偏食的兒童,身高比同齡小孩矮了5公分,體重也輕了2.68公斤。   學齡前兒童營養攝取與身高體重關聯大調查,是針對三百名學齡前兒童家長所做的訪談,結果發現,4成7的小寶寶偏好特定食物,青椒、苦瓜、芹菜、紅蘿蔔等味道特殊的蔬菜,最不獲小朋友青睞,三餐攝取的食物種類不足五大類,以致於營養失衡。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表示,有的小孩不吃菜,有人不吃肉,還有不少小寶寶拒喝牛奶,長期偏食,除了瘦小、長不高,偏食寶寶容易生病,易罹患肺炎、中耳炎反覆住院。   洪依利建議,應從小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例如,用餐時間不要拖太長,時間一到,就將食物收起來,如果孩子餓了想吃,也不要將食物再拿出來,即使孩子哭鬧,也一樣堅持,讓孩子養成吃飯定時的習慣。   另外,不需要逼孩子把食物全部吃光光,避免用糖果或零食作為吃飯獎勵,接受孩子用餐時造成的雜亂或髒污。   洪依利說,每一類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素,成長中的兒童,六大類的食物都應均衡攝取,一周攝取的食物種類最好達卅種以上,如果家有偏食寶寶,他建議半年一次由醫師評估寶寶成長曲線,給予營養諮詢,矯正偏食問題,另外可以每日至少補充二杯奶類營養補充品,以免孩子又矮又小輸在起跑點。 資料來源:中時健康

養成寶寶吃飯好習慣

2011年04月02日
公開
59

養成寶寶吃飯好習慣 2009-10-27 12:12:29 發表 育兒知識 第1招 ˙寶寶戰術:吃一頓飯東跑西跑,跑全場! ˙媽咪對策:給寶寶專用的餐桌椅,養成吃飯就是要坐著的好習慣 把電視關掉、玩具收起來,全家人一起坐到餐桌旁用餐,要求孩子乖乖坐下來吃飯之前,別忘了自己先做好榜養。台北市北、南區社區保母系統高億儒保母認為,給寶寶一個固定的吃飯用椅,並且讓他養成吃飯就是要坐在椅子上的習慣很重要。 每一次用餐,一定要讓寶寶坐在椅子上,讓他知道如果他要離開位置、跑去玩,就表示他現在不餓,不要吃飯;如果要吃,就要坐在椅子上才能吃。不習慣乖乖坐下來吃飯的寶寶,如果跑去玩一玩又跑回來想要ㄇㄤㄇㄤ,這個時候請父母先讓孩子坐到椅子上後再吃飯,高億儒保母強調,針對吃飯時愛跑來跑去的孩子,讓他知道離開位置就不要吃飯,要吃就要乖乖回到位置上坐好,這個反覆的動作很重要,大人一定要堅持,幾趟之後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 如果家長認為一會兒要抱著寶寶坐上椅子,一會兒又要抱下來,爬上爬下的動作實在太麻煩,那麼請起碼做到“定點”吃飯的原則,就是請寶寶回到坐在餐桌旁的媽咪身邊吃飯,切忌辛苦地追在寶寶後面餵飯! 第2招 ˙寶寶戰術:「吃飯好不好?」「不要!」完全不吃or只吃一點點就不吃。 ˙媽咪對策:用跟孩子相同的語言來和他們說話,孩子其實都聽得懂 「那就不要吃啊!」高億儒保姆很乾脆的說,「少吃一餐還好吧!覺得餓,下一餐他就會吃更多了。」因為工作關係,長時間和孩子相處的高億儒保母,認為自己就像個孩子王,如果吃飯時遇到孩子愛吃不吃的狀況,她會故意跟孩子說:「下午有布丁點心,你不會餓所以不用吃,耶!那就可以給我吃了!」或是利用同儕的力量問其他孩子說:「小安飯飯沒吃完,是不是不會餓啊?」這個時候其他孩子就會回答:「對!」「那他等一下的布丁點心就可以分給我們大家吃囉!」「好!」這招對付1歲多的寶寶好有效,高億儒保母表示,用跟他們相同的語言來和孩子說話,他們其實都聽得懂喔! 敎保專員陳鈺惠建議,父母不妨替寶寶選用可愛圖案的餐具來引起寶寶的興趣,或者爸媽可以表演好好吃的戲碼:「飯飯好好吃喔!來,媽咪吃一口、爸比吃一口,BABY吃一口!」一人一口,配合誇張表情或聲音的演出,寶寶因為覺得喜歡、好玩,也會吃的更多、更開心! 第3招 ˙寶寶戰術:飯菜吃到嘴巴裡後,又吐出來! ˙媽咪對策:給寶寶適合的食物,並讓吃飯變得有趣! 先分清楚寶寶會吐出來是病理性還是心理性,排除是病理性因素的話,這個時候高億儒保母會這樣跟寶寶說(比方寶寶把不喜歡吃的青菜吐出來):「你肚子裡的飯飯想要跟青菜做好朋友耶,你的嘴巴可以幫我把青菜咬一咬吞進去,讓他們兩個在一起嗎?拜託∼」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一個特性:愛幫助人,再加上孩子覺得好玩,所以就會開心地把青菜吃到肚子裡去囉!讓吃飯變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有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自然而然就會愛上吃飯。 寶寶會把吃到嘴裡的食物又吐出來,教保專員黃鈺惠請爸媽先檢查:是不是食物太硬、太大或肉筋太多,讓寶寶不好咀嚼,如果是的話,請爸媽幫寶寶把食物分成小塊或切碎;如果不是上述原因,可能是寶寶不喜歡這個食物,爸媽也不用勉強他吃,下次換個料理方式,或是和其他寶寶喜歡的食物加在一起煮,讓寶寶多嘗試幾次,寶寶也許就會慢慢接受囉! 第4招 ˙寶寶戰術:飯菜掉的滿桌、滿地、滿身都是! ˙媽咪對策:寶寶開心吃飯、媽媽輕鬆整理3技巧 這是寶寶學習吃飯必經的歷程,請家長多點耐心,千萬要忍住想碎碎唸的衝動!給孩子自我學習與成長的空間,家長請默默在旁觀察並適時給予鼓勵。高億儒保母提醒,不要擔心孩子動作慢、弄亂或弄髒,想清楚,你願意現在苦一下,還是將來苦一輩子。家長願不願意花時間等待,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 敎保專員黃鈺惠提出3個小技巧,讓爸比媽咪能快樂陪伴寶寶渡過養成吃飯好習慣的階段。 技巧1:拿舊報紙鋪在寶寶餐桌椅下。飯菜每掉到地上一次,家長就要彎腰撿一次!這樣吃完一頓飯真的很辛苦!拿不要的舊報紙,大面積鋪在寶寶餐桌椅下,這樣就不怕飯菜掉到地上,也不擔心地上油膩膩囉!等大家都吃完飯後,再將舊報紙上的掉落飯菜倒入垃圾袋裡,舊報紙也可以直接回收,很方便喔! 技巧2:吃飯前先幫寶寶戴上圍兜。現在的圍兜種類很多,胸前式、半件式、連袖式等應有盡有,還有下擺溝槽設計的款式,能把掉下去的食物都接住!家長可以挑選合適的款式以幫助減輕後續的清潔工作。 技巧3:寶寶手能觸摸到的範圍內,只放他的食物和餐具。幫寶寶在餐桌旁安排一個合適的位子,讓小寶貝能和全家人一起吃飯,但又不會弄髒或打翻桌上的飯菜,在寶寶手能觸摸到的範圍內,只放他的食物和餐具,與全家人一起享用餐點。 第5招 ˙寶寶戰術:坐不住,一直想爬出去或站起來。 ˙媽咪對策:建議危機意識,讓孩子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你站起來很危險喔!後面沒有人扶住你,如果你跌倒了,我救不了你喔!」「寶貝椅不喜歡你站起來,如果你站起來它就不想讓你坐坐,吃布丁的時候你沒有位子坐就不能吃了!」高億儒保母會告訴孩子前因後果,讓孩子知道因為你不乖乖坐好,將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敎保專員陳鈺惠認為,當吃飯時間拖太長,寶寶也會有坐不住、想要站起來的表現。畢竟寶寶年紀還小,沒耐心是正常的,父母也要多體諒寶寶,盡量縮短用餐時間,陪寶寶從事其他更多元的生活體驗。 坐餐桌椅跟坐安全座椅其實是一樣的,高億儒保母表示,很多家長都曾跟她抱怨,孩子不喜歡坐安全座椅,老是要爬起來、要抱抱。高億儒保母認為,這個問題點其實在大人,不在孩子,根本是大人自己想要抱小孩!現代很多雙薪家庭的父母,因為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因此容易陷入溺愛孩子的危機之中,提醒家長們,家中的寶貝不論是由保母或是阿公阿嬤來照顧,父母帶回家後管教孩子的方式都應該與主要照顧者一致,不要因為一時的寵愛,而打亂正在建立中的規範。 資料來源:233期育兒生活雜投票

寶寶的午睡世界

2011年04月01日
公開
42

寶寶的午睡世界 2010-01-08 20:48:02 發表 育兒知識 採訪撰文�陳姵樺 Q1、寶寶需要午睡嗎?午睡對寶寶有哪些好處? 根據2009年6月美國的科學日報(Science Daily)報導,在睡眠醫學會(Associated professional sleep societies)的年會中,有一個由賓州大學所做的午睡研究發現,4∼5歲的孩子如果有午睡的習慣,出現過動與情緒障礙的比例會比較低。 其 次,愈小的寶寶其腦部的發育尚未成熟,對於外界的刺激,即便是小刺激都比較容易感到疲勞,尤其在天氣炎熱的夏季,熱量與水分都流失的很快,小寶寶更容易疲 勞,這時睡個午覺就可以幫助寶寶消除疲勞。除了消除疲勞外,午睡對於孩子的情緒發展與學習力是有助益的,通常睡過午覺後孩子的情緒會比較溫和不易暴躁,反 應會比較敏捷、注意力也會較集中,在這種狀況下當然可以提高學習能力。 Q2、晚上睡飽一點就好了,不要午睡也沒關係吧? 家長都知道夜間的睡眠會幫助寶寶發育長大,但多數不知道午睡也有類似的功效,許志煌醫師表示,睡眠能使孩子的生長激素旺盛,所以俗語說一眠大一吋是有道理的,事實上,午睡雖不若夜間睡眠可刺激豐富的生長激素,但也有不錯的功效,所以不能小看午睡的功能。 童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許志煌表示,一般來說,3歲的孩子有90%的比例會午睡,到了4歲則降到60%,到了5歲午睡的比例只剩下30%,原因是年紀愈小的孩子其腦部皮質的聯結尚未成熟,需要較多的睡眠時間,而在臨床上的觀察也發現,午睡的確對於消除疲勞與增進情緒穩定是有幫助的。 Q3、寶寶最佳的午睡時間? 午睡最好是在午餐後讓肚子裡的食物消化一些後再進行,一般寶寶通常在11點半到12點之間吃午餐,所以午睡的時間最好在下午1點左右,許志煌醫師表示,午睡的時間最好不要晚於下午2或3點,因為太晚進行午睡會太晚醒來,這樣就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時間,所以寶寶最好在下午5或6點前睡醒,這樣才不會打亂晚上的作息。 睡眠需要有規律性,所以午睡也最好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進行,這樣寶寶才可以養成好的午睡習慣,許志煌醫師建議,給寶寶一個安靜的環境,3月大左右寶寶已經可以墊個約3公分高的枕頭,讓寶寶在床上仰睡,避免趴睡(因為臨床上有很多寶寶趴睡猝死的案例)。 Q4、寶寶午睡時,室內光線要特地調暗嗎? 午睡的環境儘量與晚上睡覺時相同的,安全的環境是首要考量,其次將室內光線調暗有助於情緒和緩幫助入睡,許志煌醫師表示,最佳的睡眠溫度約25℃左右,此外,如果寶寶晚上睡覺時習慣聽媽媽唱個搖籃曲再睡,午睡前媽媽也一樣可以唱個搖籃曲幫助寶寶入眠,如果要聽音樂也請選擇溫和輕柔的曲子,寶寶比較容易入眠。 Q5、午睡幾個小時剛剛好? 午睡並不是睡愈多愈好,許志煌醫師表示,有兩個研究報告就顯示了午覺睡多了是有壞處的,根據2007年美國小兒精神科學雜誌報導,南密西西比大學有一個研究報告指出,午睡的時間太長,晚上上床睡覺時間會比一般兒童慢39分鐘,不但晚上睡覺的時間變晚,也會讓入睡困難,影響到隔天早上的起床時間,這會讓孩子容易鬧情緒,嚴重的甚至會逃學;另一個是2008年日本福島大學福田一彥教授的研究,該研究顯示孩子若午睡時間太長,很多都到晚上11點依然睡不著,睡眠週期被打亂,影響發育,長期下來長大後也容易有逃學的問題。 至於午睡時間到底要多久才恰當,針對各階段寶寶許志煌醫師建議如下: 1. 2個月以前:沒有所謂的生理時鐘,通常都是睡睡醒醒。 2. 2月大以後:生理時鐘慢慢形成,知道白天與黑夜,這個年紀可睡5小時的午睡,但不是一次睡足5小時,可在上下午分成3段來睡。 3. 6個月左右:可睡3個半小時。 4. 1歲:在下午時段一次睡足2個半小時。 5. 2∼3歲:可睡2小時, 6. 3歲以上:建議睡1到2小時的午覺即可(這個階段就不建議睡超過2小時的午覺)。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電子報

寶寶感冒該為她做什麼?

2011年03月14日
公開
56

分享快樂 來源:《為了孩子》   寶寶感冒了、發燒了,你是急著帶他去醫院,還是自己在家裡給他吃藥,抑或迫不急待地讓醫生給寶寶打吊針……呼吸道感染是每個寶寶都會生的病,卻不是每個媽媽都能正確對待的。本期我們請來著名小兒呼吸科專家陸權主任醫師告訴你��   媽媽的謬誤一:寶寶發高燒、呼吸道感染了,必須用抗生素。   專家糾誤:   寶寶呼吸道感染該不該使用抗生素,首先需搞清什麼是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鼻腔到喉嚨部位的感染,如普通感冒、急性鼻咽炎、扁桃體炎、急性喉炎以及呼吸道周圍器官如急性中耳炎、會咽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則是指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   其中寶寶最多發的普通感冒,寶寶常常表現為高燒,鼻塞,咳嗽,驗血常規白血球並不高,這種普通感冒有90%是由病毒引起的,不必用抗生素。   普通感冒中在三、五天後繼發細菌感染的約占40%,沒有引起細菌併發症的普通感冒,有5-7天的自限性,即經過5-7天的發病過程,自己會痊癒。   建議:如果寶寶確係普通感冒,只需有高熱時對症服用退熱藥,給予大量喝水、多休息,家長不必緊張。如果三天後繼發細菌感染,也不必用高級的抗生素,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   媽媽的謬誤二:寶寶發高燒,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為免高熱燒壞寶寶,要用抗生素。   專家糾誤:   把發熱當作是細菌感染的唯一症狀,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發熱其實是人的機體對外界的應激反應,運動、氣候炎熱、吵鬧都會使寶寶體溫升高。   發熱有時也是機體對自身的保護反應,有些病毒、細菌適宜在37℃時生長,而高熱到39℃,60%的病毒和細菌可以被殺滅,反而避免寶寶受到更大的傷害。   發熱並不一定說明感染,有的寶寶感染了卻並不發燒。   建議: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沒有特別的症狀,發燒時對症退熱,保持良好的休息,多飲水,不必急著上醫院。如果3天後熱度還沒退,宜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媽媽的謬誤三:遵醫囑,寶寶體溫超過38℃(肛表38.5℃)才可吃退熱藥。   專家糾誤:   在寶寶發熱急性期,即機體對感染反應初期,不應死板、教條地以38℃   為限,退熱藥可每天給寶寶吃三次,退熱藥只是降低體溫,不是治病。而寶寶體溫熱度不是很高,家長不致很緊張,寶寶身體感覺也會舒服一點。   建議:成人發燒時每天三頓退熱藥,寶寶宜像成人一樣。媽媽悉心地照料對寶寶恢復健康也是很有效的。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寶寶感冒了該為他做什麼 的評論

秋風吹 鼻子要保溫

2011年03月12日
公開
50

秋風吹 鼻子要保溫 【經濟日報╱徐谷楨】 又到了季節交替的時節,許多人早上起床總是忍不住流鼻水、打噴嚏,不意外地,如何「吸得舒服」是很多人每天的大事。該怎麼解決? 由台北經營管理研究基金會主辦、經濟日報協辦、法蘭瓷等各大企業贊助的公益健康講座,日前在台北市立社教館由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余忠仁開講,談的正是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與保健,現場不少人急著知道答案。 鼻噴劑 舒緩過敏症狀 余忠仁說,上述情形多數是季節性的過敏症狀,減緩方式為使用類固醇的鼻噴劑;另一種則是血管驅動性過敏,來自較為敏感的鼻內黏膜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變成腫大,預防方式就是注意「保溫」,避免鼻子接觸太冷的空氣。 也有人常莫名其妙地咳嗽,若不是「內心希望別人注意,所以咳一下,好喚起別人的注意」等心因性問題,大概就是生病了。 「如果咳嗽超過三星期,最好去看醫生!」余忠仁說,一般急性咳嗽不會超過三星期,而久咳超過八星期,就是慢性咳嗽了,原因很可能是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氣喘、支氣管炎、肺結核、肺腫瘤,或是服用了降血壓的藥…。 氣喘是現代文明病之一,發病年齡層已降低,「愈來愈多氣喘小孩了!」余忠仁指出,在台北、高雄兩大都市,12歲以下的兒童約14%有氣喘毛病。 歸納導致氣喘的原因,包括基因遺傳、飲食或者環境誘發而來,以致會在半夜或清晨發出喘鳴聲、呼吸困難。 余忠仁提醒,氣喘屬於慢性發炎的阻塞性肺病,不能治癒,但可以透過藥物讓病情穩定。他表示,氣喘族群當中有六成患的是輕度氣喘,可能一生只有發作一到二次,只有其他四成患者才需要用到類固醇的鼻噴劑。 余忠仁還談到,台灣人很會「忍耐」,空氣環境又差,「肺比外國人還黑!」他指出,成年人每分鐘呼吸18次,一天2萬6,000次;他不諱言,台灣的成年人的肺部或多或少都有碳粒沉積,是空氣汙染或吸菸等引起。 快戒煙 適度有氧運動 余忠仁說,呼吸道的保健沒有特殊方法,第一天條就是戒菸,以及避免空氣汙染;其次就是適度的有氧運動,比如打拳、快走或跑步;以及自我呼吸訓練,包括腹式呼吸,讓肺部膨脹,呼進大量空氣,或者噘嘴呼吸和步伐訓練等。 身為醫師,余忠仁不斷提醒大家戒菸。他說,香菸含有40種致癌物質,吸菸者得肺癌的機率是沒有抽菸的人的十倍。不過,肺癌與肺炎、肺結核不同,雖然都是跟呼吸道有關的疾病,但癌症是不會傳染的,有些人會誤會肺癌有傳染性。

幼兒鼻塞的認識

2011年03月11日
公開
64

幼兒鼻塞的認識 幼兒鼻塞的認識 .分類:專業知識2010/09/21 15:27 .新生兒及嬰幼兒,由於上呼吸道的管腔都較狹窄,其結構關係亦與成人不同,鼻孔後的通道直接向著氣管的開口,用鼻子呼吸要較用口腔呼吸來得順暢且不費力,所以嬰幼兒大部份都是閉著嘴由鼻孔呼吸,以進行空氣的交換。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從母體來的抗體量尚足夠,不容易感冒。慢慢成長後,對外界的抵抗力逐漸消退,就很容易患病了,尤其是呼吸道的疾病。一旦鼻孔因感冒而塞住不通或變窄,由鼻子呼吸困難,則只好退而求其次的張口來維持呼吸,但終究比原來要費力些,所以寶寶會顯出呼吸困難、煩燥不安、睡不熟的情形。      嬰幼兒的鼻腔及咽喉,天生就較狹窄,很多淋巴腺體也分佈著,本來在正常情況下分泌物就很多了,它們的功能在於潤溼及過濾吸進的空氣,對維護健康是有益的。在感冒、對外界空氣過敏、或受傷時,其表面黏膜除了會腫脹外,分泌物還會大量增加,此時就非常容易阻塞住鼻腔。坐立時,分泌物會向前外流出成鼻水,而平躺時則向後下倒流至咽喉處,甚至刺激喉嚨而咳嗽。許多在白天情況尚好的小孩,到了晚上睡覺時,就會咳嗽不斷,很多都可能是這種「鼻涕倒流」所引起的。   鼻塞現象遇風寒或吹了冷氣,因鼻粘膜微血管擴張充血,鼻塞及流鼻水就變得更嚴重了。因口腔及咽喉部位的分泌物增多,與快速進出咽喉的氣流作用,就會像水燒開了般的產生唏哩呼嚕的雜音了。     如果沒有發燒現象,只有單純的鼻塞及流鼻水,活動力也不差,可以先觀察一陣子再說,當然藉助一些藥物可能會使情況改善,但並不是絕對有效的,因為幼兒天生鼻腔就比較狹窄。 *何時需要特別注意及送醫? 一、連續不斷的清鼻涕:   絕大多數的幼兒是因鼻過敏或感冒引起的,只需吃藥即可。但是有極少數的例子,這種鼻子流清水有可能是腦脊髓液(所謂的龍骨水)外流,表示鼻腔與大腦腔間有裂隙存在,這是非常危險及緊急的情況,一定要馬上送醫檢查治療。 二、黃鼻涕:   鼻水的顏色由透明清水狀轉為黃色黏稠狀時,表示可能鼻腔中已被細菌或病毒感染而發炎了,甚至化膿,此時就需要醫生開些抗生素來治療。 三、感覺呼吸吃力及氣喘:   尤其在吃奶時,因為口腔被奶嘴及食物堵塞住,而鼻腔原本就不通,所以呼吸更形困難,寶寶會表現出煩燥不安、臉色發暗(紺)、鼻翼搧動、及胸部凹陷...等症狀。 四、發燒、鼻腫、嚴重咳嗽及活力不佳...等:   表示存在有其他較複雜的問題,如鼻竇炎或肺炎,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在家裡父母要如何幫助鼻塞的幼兒? 一、如果可以直接看到鼻內的阻塞物或分泌物,可用市面上有售的嬰兒用棉花棒,先沾點水潤溼後,伸入鼻孔內(勿超過二公分)將此分泌物取出。切忌太深入鼻腔中,因為一般人對鼻腔內部的構造並不了解,而且鼻腔內黏膜很脆弱,容易受傷,如盲目的清除,反而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二、使用溼熱的毛巾在鼻子上施行熱敷,鼻黏膜遇熱收縮後,鼻腔會比較通暢,同時黏稠的鼻涕亦容易水化而流出來。 三、一般市面上銷售的吸鼻器,如放大的水滴狀,其使用效果並不理想。如果確實阻塞的很嚴重,可請醫生使用特殊小器械來幫忙處理。     ∼摘自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小兒外科兒童醫學網宋文舉主任著∼ . 我要引用我要回應 儲存至「書籤」.上一篇 下一篇 刊登贊助網站雪印福袋幸福滿袋-雪印成長奶粉www.snowmilk.com.tw 雪印新世代配方成長奶粉加錄音手機加可愛提袋加身高尺,嚐鮮福袋,給您幸福滿袋! www.snowmilk.com.tw 杜耳中心 - 兒童學習障礙改善www.dore.com.tw 物理運動免藥物,小腦強化連結,全球同步計畫,有效改善學習障礙,重拾學習信心! www.dore.com.tw 訊聯生技媽媽教室服務跨越全球www.babybanks.com.tw 與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合作前進大陸,確立國際幹細胞存捐權威地位,造福更多婦幼 www.babybanks.com.tw回應(0)

過動寶寶的6大指標

2011年03月10日
公開
59

過動寶寶的6大指標 小孩子好動是正常現象,可是太好動家長們就會懷疑是不是患上多動症,你對多動症瞭解有多少? 肇因於腦動能障礙 多動症又稱輕微腦動能障礙綜合征,在一些醫學書上的解釋是兒童多動症是指大腦無明顯實質性損害,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或高于正常的兒童,因有輕微腦功能障礙而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或其他障礙。突出表現的特徵爲自我控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情緒衝動、任性等,有些兒童還可能還會因此有知覺、認識、語言或協調動作等障礙。 多動症兒童4表現特徵 活動過多: 多動症顧名思義,興奮多動,能行走以前就好動,爬高爬低,不得安寧;隨著身體運動機能的完善越發安靜不下來,剛剛會走路就到處亂跑,很少有安安穩穩的時候,有些孩子會因此時常受到大人的呵斥和指責;在大一些的時候,讓他們不違反嚴格的課堂紀律簡直比登天還難,上課時小動作不停,搖椅轉身,離位走動,叫喊講話,擾亂課堂秩序。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在家裏是個小魔鬼翻箱倒櫃,對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品毫不愛惜,翻箱倒櫃,搞得亂七八糟,干擾別人的活動,引起人們的厭煩。 注意力不集中: 多動症的兒童幹事情往往半途而費,注意力很短跑暫,對各方面來的剌激都起反應。聽課不專心,往往把作業記錯或漏掉,寫作業不專心,字迹潦草,常咬鉛筆,嚼衣服。吮手指,啃指甲。即使小朋友做自己非常喜歡的活動,如玩游戲機、看動畫片, 也不能集中注意力。 任性、衝動情緒不穩: 有多動症的孩子,很難克制自己的情緒,因此情緒極爲不穩定,性情急躁激惹,喜怒無常,。一碰到不如願的事就表現得脾氣暴躁,有時候爲了一件小事,大發脾氣,哭鬧喊叫,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會突然做出危險的舉動及破壞性的行甚至衝動傷人或破壞東西,稍大一些的孩子常有說謊、打架、逃學、偷竊等不良行爲。 學習困難: 大多數多動症的兒童在智力方面不存在問題,可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却很糟糕。如果我們細心的觀察這些兒童上課就不難找出原因來,由于上課和作業時注意不能穩定,情緒易于波動,使學習效果受到嚴重影響。部分兒童可能有不同種類的認知功能障礙,比如認知功能障礙或有空間定位障礙,或伴有構音或言語節律障礙,抽象能力差,做作業不主動、寫字寫不到格裏、成績不穩定、厭學等現象。 神經系統症狀: (1)快速輪替動作笨拙,不協調。 (2)運動功能异常,如動作笨拙 ,精細運動困難,閉眼站立不穩,不能走直綫 ,用手指自己的鼻子困難、獨脚跳、扣扭扣、系鞋帶等笨拙現象等等。 (3)聯帶運動或輕度腱反射亢進,肌張力輕度增高等。 早期治療是關鍵 對于多動症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西醫一般認爲有以下幾點: (1)輕微腦組織損害如新生兒産傷、窒息、其他原因所致腦損傷、腦缺氧; (2)遺傳因素; (3)腦內神經遞質代謝异常; (4)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 (5)心理因素:不良教育方法和家庭環境。中醫則認爲先天禀賦不足是本病的內因,小兒臟腑柔弱,腎中精氣尚未旺盛,從而出現多動不安、煩躁易怒等症狀。 劉國春主任認爲兒童多動症雖然是兒童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在成人中也有病例。這主要是在兒童時期發病時沒有被發現或重視,沒有及時治療而延至成年的,因此兒童多動症與抽動症對青少年的成長與發育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不但影響兒童時期身心健康的發展,使孩子不能形成良好行爲模式及健全的人格,而且對兒童成年後的成才、就業均會造成不良影響,病情嚴重者被迫停學,有的發展爲攻擊性、破壞性行爲。有的孩子多動、抽動病情發作頻繁,因此養成了打人、駡街、說謊、偷盜、玩火等惡習,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全社會要廣泛進行衛生科普知識的宣傳,努力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以此提高家教質量。另外,對于兒童多動症與抽動症要早發現、早治療,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多動症患兒與頑皮兒童間的區別 ●多動症兒童無論是在什麽情况下,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即使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看小人書、畫畫時,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却不同,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却能全神貫注,會本能地討厭其他人的干擾。 ● 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幷有計劃及安排。而多動症患兒却無此特點,他們的行動較衝動,且雜亂,有始無終。 ●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頑皮兒童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亂鬧;多動症患兒却無此能力,而多動症兒童則無此能力,經常在一些嚴肅的場合做出越軌的事情來,被指責爲“不識相”。 ●某些動作的差异。正常兒童做快速、反復和輪換動作時,表現得靈活自如;而多動症患兒却表現得很笨拙。 ●動作發展上。少數多動症患兒動作反應遲鈍、動作不靈活、不協調,扣紐扣、系鞋帶動作緩饅,跑步常摔跤,寫字、用剪刀動作笨拙;頑皮的孩子沒有這些運動缺陷等等。 資料來源:http://www.smartkids.com.tw/topics/detail.asp?articleid=312

保母如何訓練孩子的創造力

2011年03月09日
公開
53

保母如何訓練孩子的創造力 蔡延治老師 二十一世紀近了,在未來多元化的社會中,人們將追求更多的自由及自我表現,這是一股擋不住的潮流。要現在的孩子符合明日的需要,首先必須先訓練孩子適應多元社會的能力,包括「獨立思考的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及「創造力」。 「創造力」不是天生的特質,與聰明與否無關,是一種可以加以訓練培養的能力。對孩子們來說,創造力是將自己過去的經驗,經過篩選及沉澱後,聯結成新的意念或結果的過程。我們可以經常在孩子的生活中看見創造力的表現,例如:畫畫、作美勞、舞蹈、音樂、戲劇、玩遊戲、玩玩具、甚至於扮家家酒的角色扮演中,都清楚可見。 根據研究,四歲到六歲是人類創造力自我表達的高峰時期之一。這個階段孩子的特質是積極的探索、操弄及試驗他周圍的事物。不論是甚麼東西,只要是沒有見過或沒摸過的,孩子都會不斷地想辦法嘗試,一直到他能掌握這件東西的特性。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獲得親身操弄的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孩子也不斷地在增進自己的經驗及能力,待具備了基本的能力之後,緊接著孩子就會在熟悉的操弄過程中,展現出自我創造的本質。 當我們了解幼兒創造力的發展過程之後,接著需要知道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以美勞活動為例,首先,我們可以提供各種不同材質的紙張,如白紙、色紙、蠟光紙、報紙、卡紙、廣告單、紙箱…等,讓孩子嘗試各種操弄的方法,如折、揉、剪、黏、撕、畫…等,也可以讓孩子運用不同材質的色筆,在不同材質的紙上作畫,如彩色筆、粉臘筆、色鉛筆、粉筆、水彩、碳筆、原子筆、鉛字筆、粉餅塊、用手指頭或樹枝或羽毛等當作畫工具,還可以提供各式剪刀、尺、打洞器、膠水、膠帶…等器材,給孩子更多創作的空間,提供的材料變化愈多,孩子能得到創意的經驗就愈多。有些材料其實不需要買,一樣可以是很好的創意訓練教材,例如家中一些不要的紙盒、袋子、紙軸、軟片盒、保特瓶…等可回收使用的資源,可以讓孩子從立體的角度出發,產生更多創造性的想法。 引導孩子創造性的活動時,請留意不要用干預的方式,例如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出或畫出“像甚麼”的作品;不要求孩子一定要用特定的顏色,畫在特定的部位,如黑色的頭髮、紅色的嘴唇、黃色的香蕉…等。當然,更不要為了讓孩子的作品看起來乾淨或漂亮而幫孩子做或修改他們的作品。當孩子工作時,可以和他們討論這些材料的特性,和孩子一起討論他的感覺,只要孩子在過程中,沒有故意破壞的行為或到處塗抹,可以允許孩子自己做點小研究和實驗。保母可以告訴孩子,你欣賞他的作品以及他創作的過程,這點十分重要,因為具體而適切的鼓勵,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及繼續創作的動力。 「創造力」會化腐朽為神奇,創造一件獨特的事物或想出一個新的點子時,會令人感覺舒暢。讓孩子學習做他自己,表達出他的獨特個性,具備「創造力」當是最佳途逕。

嬰兒腸絞痛怎麼辦?

2011年03月08日
公開
50

嬰兒腸絞痛怎麼辦? 像病又不是病的腸絞痛 腸絞痛是3個月內的小嬰兒常常發生的問題, 有的甚至每天晚上固定的時間「定時發作」, 哭起來聲嘶力竭,臉部通紅或氾白, 有時兩手緊握,四肢冰冷,或四肢用力伸直; 大多數在一兩小時後自動好轉,但也有的哭一整晚直到精疲力竭, 有些寶寶在排便或排了一些氣出來後,會好一點。 大多數寶寶沒有嚴重的排便問題,有的母親嘗試換奶, 但並沒有很好的效果,寶寶的體重成長仍然正常,在不哭的時候, 活力一如平常健康的寶寶,除了腹部鼓脹外,檢查起來並沒有異常的現象, 通常這種症狀在寶寶3個月以前都會自動消失,也有的到4∼5個月大才停止。 「腸絞痛」其實是大人從寶寶肚子脹大的情況, 以及類似成人肚子不舒服的表情所「推測」的一個現象, 加上有的寶寶排便或排氣,肚子消脹後後會好轉, 因此「腸絞痛」這個名詞就被大家所通用了。 腸絞痛處理之道 當一切檢查正常時,應該怎麼處理嬰兒腸絞痛呢? 首先是不要心慌,然後可以盡量的安撫寶寶, 例如輕搖、輕拍、用推車、奶嘴,或是在腹部輕輕的按摩, 刺激肛門排氣等,在哭鬧期間不要吃得太飽。 有的家長擔心太過安撫可能會寵壞小孩,或者要等他哭了一段時間再抱起, 其實是不必要的;另外有人以為是帶孩子的方式不對, 或母親太緊張造成寶寶的哭鬧,這也是沒有根據的,所以爸媽不必過度自責。 雖然鎮靜藥物可改善哭鬧的症狀, 但還是不要為了這種不是病態的現象而每天用藥; 減緩腸胃蠕動的藥物,不但沒有有效的幫助,可能還會加重腹脹。 而更換牛奶,添加腸內酵素或益菌等,是無害的作法,但是很少有效果。 腸絞痛這種現象是自然會好的,而當父母親實在疲憊不堪時, 請人幫忙帶一天,或是換個環境試試,也許是對父母最好的治療。 腸絞痛的寶寶,有時讓父母傷透腦筋,真可以稱做「磨娘精」, 不過「只要我長大」後,都是健康快樂的孩子, 成長的喜悅,也許就在煩惱與疲憊後,更顯的珍貴吧!

小孩發燒先找出病因

2011年03月07日
公開
67

. .小孩發燒 先找出病因 更新日期:2010/10/04 04:11 文�㼄懋炸Y 當孩童突然發燒時,父母或許會急著想把燒壓下來,事實上,如果病因未除,還是會發燒,因此還是要找出病因,只要病好了,自然會退燒。要把發燒當作一種警訊,找出發燒的原因,對症下藥才是正確的方式。 ◎發燒定義: 可測量體溫的地方很多,臨床上,口溫37.5℃、耳溫37.5℃、腋溫37℃、背溫36.8℃、肛溫38℃以上即是發燒。初生的嬰兒耳溫較不準確,建議量腋溫及背溫。 ◎為什麼會發燒?為什麼會發抖、發冷? 人體的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當人體感染病原時,引起白血球反應,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身體藉著肌肉打顫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手腳冰冷,之後才高燒。 ◎為何發燒大部份發生在半夜? 因為嬰幼兒身體的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體力變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體溫當然升高。 ◎需要急著退燒嗎?高燒會燒壞頭殼嗎? 在身體因發燒而不舒服時,才必須退燒。有時會讓病人服用退燒藥是因為發燒讓人不舒服,例如:食慾減退、吵鬧不安、心跳快、全身痠痛、頭痛、四肢無力等。如果暫時退燒,病人就會舒服一點,但必須找出病因加以治療。而發高燒本身,是不會讓「腦筋變壞、智能變差」的,只有腦炎、腦膜炎等腦質本身受疾病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而非發燒把人燒笨、燒聾了。 由於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 ◎發燒處理方式? ●最重要是要觀察有沒有其他病徵,及小孩的活動力和進食情形。 ●發燒時,首先是大量補充水份、維持電解質平衡。 ●發冷、發抖時,應注意保暖;發燒時,注意散熱。 ●使用冰枕、洗溫水澡、使用退熱貼等來幫助散熱。 ●安靜臥床休息及充分睡眠,避免給予過度刺激、避免情緒激動。 ●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正確使用退燒藥。 ●舒適通風的環境,棉質易吸汗及散熱衣物。 ●若食慾不好可以少量多餐。 ◎給父母貼心的話: 預防發燒最佳方式是大量補充水分。家中應具備體溫計,只要不是高燒不退、孩子的活動力不受影響,持續觀察48至72小時即可,家長不用過度緊張。 正確診斷發燒的原因需要專業的判斷,即時燒退了,仍應找專業醫師評估,特別是嬰幼兒,絕不可輕忽喔! (作者為桃園縣大溪誠德耳鼻喉科登贊助網站雪印福袋幸福滿袋-雪印成長奶粉www.snowmilk.com.tw

塑造頭型黃金期

2011年03月06日
公開
64

塑造頭型黃金期 (改) 2011-01-26 Page:1/1 塑造頭型黃金期 你的寶寶是“Gentleman”(尖頭man)嗎?還是頭扁扁、臉大大呢?頭型往往會影響臉形,為了塑造寶寶好頭型,讓他擁有漂亮的臉蛋,本文請教各方專家,不僅讓你了解影響寶寶頭型的原因,也提供多種修飾方法讓寶寶頭型更美麗! 文�吳碧芳•林佩蓉 塑造頭型黃金期 寶寶的腦容量在3歲之前,會一直不斷的長大,劉明發醫師認為,想要塑造寶寶漂亮頭型的黃金時期是在寶寶6個月大之前,雖然在3歲大之前都有塑形的機會,但因為傳統多採用「睡姿」來改變頭型,6個月大之前的寶寶,動作尚未發展,較不會自行任意改變姿勢,也比較容易固定睡姿。因此,在寶寶出生後到6個月大之前,是塑造頭型的黃金時期。 若寶寶頭型是單純因為生產時,經產道受到擠壓而有點變形,劉明發醫師建議,家長可以利用「睡姿」來矯正寶寶的頭型。大多建議使用「側睡」,並且必須經常變換方向;在寶寶醒著時,可以讓他趴著玩,或是午睡時間(有大人醒著陪伴時)則可以趴睡,但是寶寶感冒時則不建議;若採用仰睡的方式,則建議選用軟硬適中、且中間有凹洞的枕頭,但必須注意不要讓寶寶睡太軟的枕頭,較容易讓寶寶脖子扭傷。 --------------------------------------------------------------------------------

教孩子說再見!-如何處理孩子分離焦慮,保母媽媽與新手父母一同出發

2011年03月04日
公開
61

教孩子說再見!-如何處理孩子分離焦慮,保母媽媽與新手父母一同出發 2010-06-03 Page:1/1 孩子不管在哪一個年紀脫離家庭,到任何陌生地方離開父母,想必一定是會「淚眼汪汪」,「嚎啕大哭」。輕則為小哭三、四天就解除警報;嚴重者就可能是長期抗戰到數十日。父母看到這樣的景象,心理上一定會焦慮甚至有罪惡感,更可能覺得孩子未屆學齡就讓他們離開自己,好像未盡到「好父母」的職責,因此,會更捨不得放下孩子。 所以,當保母剛開始接到任何孩子的送托時,應該先了解孩子的基本資料,像是孩子的出生年月日、性別、家庭狀況、家人,以及孩子的飲食習慣和健康資料等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父母在家裡常有的互動方式,孩子最喜歡及不喜歡的人、事、物,以及父母的教養態度等,並讓父母瞭解保母在處理孩子因為分離而哇哇大哭時,會運用的策略有哪些。 其實,不只孩子有分離焦慮,相信大多數的保母也常遇到送托孩子的父母產生分離焦慮,結局是孩子回復正常,反到是父母演出分離焦慮的腳本。面對這樣的情形,保母更應該以其幼保專業,讓家長瞭解孩子分離焦慮的原因,協助其以平常心對待,解除父母的不安,尤其是新手父母。 以發展學來說,通常八個月到一歲的嬰幼兒,會有「分離焦慮」出現。這是孩子離開他認為安全環境的「正常表現」,也就是學理上所稱的「依附關係」。為了順利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可以按照以下三階段來處理: 第一階段:第一次接觸 鼓勵父母在未正式把孩子送托之前,就多帶孩子進去保母家中互動,讓孩子可以明白保母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透過漸進式接觸的過程,協助孩子建立熟悉感及信任感,協助其適應新環境。同時也需要加強對父母的心理建設,告訴他,你會如何處理孩子的哭鬧,及需要他所做的協助。 第二階段:心理喊話 請父母在送托之前,一定要事前告知孩子,甚至前一晚告訴孩子要去送托,說一些會讓孩子放心的話,例如:「阿姨會陪你。媽媽去做○○○,等一下就回來」,並記得帶一些孩子喜歡的被子或玩具放在保母家。重要的是,保母在前幾次與父母約定的接送時間要縮短,讓孩子不要一開始就分離太久,使得孩子被送時的憂鬱加重,如有必要,應一再地與父母溝通處理分離焦慮的策略,尤其是新手父母。 第三階段:轉移焦點 孩子送托之後,保母可以帶著孩子到鄰近公園,或是看看家中的魚、小鳥等等;或運用會旋轉的小玩具,讓孩子開始分散與父母離開的不安全,慢慢習慣與陌生人相處,保母們可以抱者親親並說安慰的話語或依偎者他,往往孩子哭到最後累了,小睡一下,到下午又生龍活虎。 特別要提醒保母,在孩子午寢時間,一定要撥空打電話給家長,轉達您跟孩子的互動情形,包括您處理的過程及孩子的反應,如此可間接解除新手父母的分離焦慮。保母也可參考下表安排孩子一天的作息,協助孩子儘快克服「分離焦慮」。 其實離別大戰演到最後,身為保母媽媽的我們,必定是與父母們一同手牽手,讓孩子很自然、慢慢地建立安全感,讓父母可以安心的對孩子說:「等一下,再見喔!」 在保母家的一天 時段分類 收托前時段 幼兒角色 保母角色 出現問題 處理方式 送托時段 —離開父母 —學習準備 —調適自己 —一日的工作準備 —迎接及觀察孩子 —無法適應 —睡眠不足、安全問題 —早餐問題 —陪其孩子玩、同處 —與家長溝通孩子睡眠、早餐問題 —注意不適應的情形,轉移注意力 (上午) 保育遊戲時段 —好奇心 —開始保母家的一天 —孩子幾乎到齊 —開始陪玩以及指導孩子 —專注於有興趣的遊戲;如滾球或是騎車子 —進入於心情情況 —指導、示範或協助者的角色 —觀察孩子的活動 —提供玩具或是教具 —改正孩子不良習慣 —鼓勵孩子 注意孩子使用(玩具)安全 —不會自行上厠所 —使用用具的安全 —孩子不良習慣難以糾正 —孩子有身體不適情形 —採用豐富多元的環境適合孩子進行保育活動。 —訓練孩子能自行厠所,培養自立能力 —多累積良好的生活經驗,自然而然讓孩子記得 戶外時段 —活動空間大 —天氣影響秳動 —通常孩子喜歡 —可能很興奮 —容易流汗 —活動力強、活潑 —注意力孩子安全 —觀察孩子 —安全問題 —衣服多寡 —天氣轉變 —家中有工作未做完,來不及配合 —注意加減衣服 —工作做完,出戶外 餵奶及用餐時段 —孩子肚子餓 —可給予孩子自主的機會 —有喜歡與不喜歡吃的可能 —為孩子盛點心或發點心 —餵孩子吃葯 —鼓勵孩子吃點心且不偏食 —糾正挑食毛病 —整理寢室 —準備下午活動事情 —準備及整理孩子的用具 —準備第二天保育工作 —記錄孩子一日的活動情形。 —打翻點心 —拒吃點心(挑食) —點心不夠吃或太多 —餵奶、點心勿裝太滿 —視孩子的食量來斟酌 休息時段 —想要哭鬧或是眼神不定 —約束力較低 —休息的動作 —想睡會吵鬧 —離開休息範圍 —影響他人、活動力仍旺盛無法克制 —認床 —放一些輕鬆能入眠的音樂或故事錄音帶 —包肚肚以防踢被子情形 (下午) 遊戲時段 —時間較早上時段短 —室內活動 —小肌肉活動 —將東西歸位 —不任意更換 —仍想再睡 —時間不足 —與家長溝通是否晚上睡眠不足,或是生病了 —起床先做舒醒活動 預備回家時段 —孩子可能特別興奮 —孩子可能肚子餓了 —玩弄自己的東西 —填肚子與穩定情緒 —一天下來孩子的衣物等東西掉了,或有損 —家長(家裡)不在 —其他孩子太吵鬧 —為以最短時間找到,最好孩子的東西寫上姓名 —與家長溝通,不在家請事先通知,以方便送返 —安排閱讀活動 預備回家時段 —孩子可能特別興奮 —孩子可能肚子餓了 —玩弄自己的東西 —填肚子與穩定情緒 —為孩子整理儀容或是洗澡 —與家長連絡 —一天下來孩子的衣物等東西掉了,或有損 —家長(家裡)不在 —其他成員會回家孩子可能吵鬧 —為以最短時間找到,最好孩子的東西寫上姓名 —與家長溝通,不在家請事先通知,以方便送返 —安排閱讀活動

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

2011年03月03日
公開
55

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 2011 / 1 / 12 (2 歲) 摘自國立研究院 前 言 幼兒該學些什麼?部份家長可能認為識字、寫字、算術、電腦、英語、或才藝等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否則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將來在學校的表現不就會落後他人了嗎? 但是,也有許多家長和幼教老師將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列為幼兒應該學習的第一要務,並認為從小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但有益幼兒的身心健康,更能減少父母親在日常生活教養上的困擾。 本會幼教組鑑於家長在教養自己親愛寶貝時,常會遇到一些較困難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供參考,日後將會陸續加入其他議題,歡迎關心幼兒教育的夥伴大家一起來討論。 壹、收拾習慣篇 大人的收拾習慣 教導小孩之前,大人先檢討自己是否做到?因為小孩的習慣是在家裡耳濡目染中學到的,他就像個影印機,會把家人的言行一項項的複印出來。 1、檢視我們的家(環境): 家裡平時是經常處於亂七八糟,每樣物品都不在他們應該在的位置的狀態下,或是整整齊齊的?有人認為家裡亂亂的、隨意一些才有家的樣子,有人認為窗明几淨的才舒適,請各位抬頭看一看,你看到什麼?你滿意你現在所看到的情形嗎? 2、父母親的自我檢視(行為): 自己的生活習慣中有無收拾的習慣?如看完報紙、雜誌順手就往旁一扔,丟的一桌一地,或是能在看完後就疊好、放好?衣物、鞋襪是否也是走到哪、脫到哪、丟到哪?甚至有時放眼房間內無一塊淨土、無下腳之地?很多人會說,我也想保持整潔啊!可是啊…就提出各種理由,如工作了一天太累啦(身體疲倦)、小孩一下子又會弄亂啦、誰誰的東西喜歡亂丟、亂放(怪別人)等,或等我有空再整理。「有空」往往就只是個名詞,而不是動詞,因此也不知會拖到何時了。 所以從自我檢視的過程中了解自己能否「知行合一」?要求他人之前,先從自己做起,否則「上樑不正,下樑歪」,孩子也不易會學到好的習慣。 如何培養幼兒收拾的習慣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配合的環境-有否給孩子物歸原處的空間): 家中的書櫃空出較低的一格或一層給孩子,再指給他看:「這格是放爸爸的書,這格是放媽媽的書,這格呢!就放你的書,以後你看完書就要放回這個格子。」讓他覺得受重視,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使用空間。 利用家中現成較大的紙盒、塑膠盒收納玩具、積木、圖書等,就像每個人都有家一樣,讓他知道每樣東西也都有歸屬的地方。為了使孩子容易記得什麼東西放在哪裡,可在盒子上做些標記,增加一些趣味性(如貼上照片、剪貼圖片或畫出玩具的形狀)。 1-2歲:可由父母親花點巧思幫他做。 3-4歲:因自己會畫畫、會使用剪刀了,可以自己剪貼圖片或畫圖。 5歲:因知道、認識的東西更多、更廣,可按顏色、形狀、大小分門別類裝盒,亦可以國字配合圖片貼上。 不同的年齡有不同層次的做法,不但幫助孩子養成收拾的習慣,同時知道積木是放在這個盒子裡或車子是放在那個盒子內,學習分類的概念,亦可培養他辨認形狀、認字、讀寫、小肌肉技巧(畫、寫、剪、貼)的運用等能力,一舉數得。 2、做子女的榜樣(正確的示範): 幼兒是看著學、聽著學、做著學。大人要時時表現「舉手之勞」和「物歸原處」的小動作。 1-2歲: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先做給他看,請他跟著一起做,小孩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如掃地,再逐漸鼓勵他自己做。示範時邊做邊說明,如「小車車累了要回家了,來!我們一起帶他回家!」(一路嘟-嘟-嘟的回到盒子內。) 3歲以上:語言及理解能力較好,可再說明為什麼要這麼做,不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知道因果關係),例如:如果玩具亂丟,沒有收拾好,下次則不易找到,或誰不小心踩到會摔跤,或因為到處都是玩具,就沒有地方做其他的活動。 3、多讚美鼓勵、少批評:「你的小手好能幹,不但會蓋房子,還會把積木排好耶!」激發他學習的動機,養成喜歡幫忙、願意收拾的習慣。在此過程中也要容忍他做的不好或動作慢,給他機會多學習、練習,熟能生巧,成為自動自發的習慣。 當他不願意做時,怎麼辦? 1、 鼓勵他,給他戴戴高帽子,「我知道你的小手好能幹,一定會把玩具收拾的很乾淨。」 2、 和他一起做:我們一起來收(或哥哥弟弟),你放一個、我放一個;或來比賽,看誰收的比較快。 3、 暫停他下一個活動(要收拾好了,我們才能看卡通,或出去騎腳踏車,或……)。 4、 如果他仍未去收,先不要動怒、發脾氣。問問、聽聽他的理由,可能是玩興正濃,或想明天再玩,問問看他可以怎麼做就可以繼續玩,又不會使別人不方便,房間雜亂?商量一下,找一個大家都滿意的解決方式。 5、 對從小未曾培養照顧自己或收拾習慣的孩子(或青少年)來說,要再改進並不是不可能,只是在方法上和教導幼兒是不一樣的。首先找個你們都合適的時間,心平氣和的方式表達你對他放學回來隨地亂丟書包、衣物的感覺(破壞家中原有的整潔、媽媽要跟在後面收很辛苦),然後再討論如何一起來改進他的生活習慣: 1) 他可以怎麼做?如書包放到書桌上或椅子上、脫下或需換洗的衣物丟到一個籃子內。 2) 這樣做可能會有什麼困難?如回來已經好累了,只想躺在沙發上休息不想動;或不知道怎麼收(方法)、收到哪裡去,因為以前都有媽媽代勞,他不用操心。 3) 解決這些困難的方法是什麼?如他可以休息一會兒再去做、在他的房間內放一個衣架或洗衣籃,方便他放置脫下的衣物。 4) 為了幫助他確實做到,家人可以互相提醒。有改進就多鼓勵他,並告知他如此做,你的感覺是什麼,以及對家中的整潔有什麼貢獻;未有進步時則再討論並找出可行之道,或暫時停止他的一些活動或權利。 養成收拾習慣後的優點 1、培養幼兒生活自理的能力: 除了玩具,讓他做些簡單的工作(整理自己的東西、衣物、鞋子等),使他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也是培養他獨立的開始。 2、分擔家事,有責任感: 家是大家的,家中每一份子都應盡力,家事要大家一起來做,如飯前擺放碗筷、飯後收拾碗筷、殘渣,擦擦桌椅、掃地、擦地、收疊家人的衣物,再放到各個人的抽屜內等。 最後的提醒 以愛、關懷、尊重的態度來培養幼兒收拾的習慣,不但孩子從小就奠定了良好習慣的基礎,更能增進親子關係

告訴你如何讓寶寶戒夜奶》

2011年03月02日
公開
306

告訴你如何讓寶寶戒夜奶》 2011 / 1 / 13 (2 歲) 檢舉 《 告訴你如何讓寶寶戒夜奶》 .分類:養育嬰兒2006/07/04 13:11 .我想剛出生的寶寶都是四小時餵一次奶,沒有例外的當我們要bb睡覺時 不管bb是幾點喝奶的一定要再泡一瓶牛奶給bb喝,當bb喝完時 就在bb耳邊跟他說"現在是晚上,要睡覺囉!一覺到天亮。 "記得一定要說哦,不要認為bb聽不懂,bb其實是知道的。 如果bb還是不睡的話,千萬不要跟bb說話,跟bb玩 你只要盡量的把房間的燈光關暗,剛開始bb可能會一直哭,因為沒有睡意,但沒關係 bb哭累了就會睡,要訓練差不多一、二個星期左右,bb就會比較穩定了 然後可能四個小時到的時候,bb會醒來想喝牛奶,你就餵bb喝白開水就好 等bb白開水喝完肯繼續睡,當然就ok,如果一直吵,沒喝到牛奶就是不睡 那你就泡平常喝的量一半給bb喝,bb喝完應該就會睡了 就這樣每晚訓練剛,開始可能還是會醒來想喝奶,你就一直堅持餵白開水就好 過個幾天bb就會知道晚上醒來只有喝白開水的份,久而久之bb就會習慣一覺到天亮 小兒科醫師曾說:半夜的那一次牛奶沒有起來喝,並不會影響bb的發育,所以媽咪們,要想輕鬆一點,就要靠訓練哦! 再次提醒媽咪:晚上要睡覺時,千萬不要因為bb不想睡就跟bb玩,跟bb說話哦! 很多人都會說小朋友不喝白開水,教你一個妙招,就是在白開水加些果糖或葡萄糖 喝個一星期之後,你就只要餵白開水,他就會喝了。

不要輸在起跑點? 洪蘭:別被騙了

2011年03月01日
公開
41

不要輸在起跑點? 洪蘭:別被騙了 2011 / 1 / 15 (2 歲) 記者沈伶鎂台北報導】千萬別相信「人生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話!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強調,人類大腦的神經迴路,隨著先天基因與後天經歷影響,將不斷記錄更新人類所經歷的一切,因此絕對沒有哪條路是白走的,她要大家別再被廣告騙了,並強調閱讀能激發大腦活化並成為創造力根基,家長應從小與孩童共同培養閱讀興趣。 在昨天這場由世新大學共同課程委員會主辦的座談會中,邀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就「閱讀的神經機制」進行演講。世新大學校長牟宗燦開場時笑著提醒同學:「打開你的耳朵,多聽聽,後面都不准睡覺!」但洪蘭逗趣豐富的演講,卻主動幫世新同學趕走瞌睡蟲。 人生馬拉松 過程最重要 「人生的路好好走,什麼時候這東西回報在你身上,你不知道。」洪蘭表示,被提倡多年的「人生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觀念其實有問題。因為根據人類大腦神經的運作,自然會將先天基因影響與後天經歷結合,改變人的大腦結構。因此,「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只要肯努力學習,沒有哪條路是白走的。畢竟,「人生是馬拉松,何必管你的起跑點在哪?」 頭大就聰明?中國人常說,頭大的人,腦容量也大,所以肯定聰明。洪蘭解釋,人類的聰明程度與神經連結有關,而雙胞胎基因雖然相同,但因為後天經驗不同,所撥放的神經迴路不同,也會導致日後的 成就發展不同。她強調,亞里斯多德與笛卡兒所說的先天本性難移的立論,其實已然被推翻。因為,先天與後天乃交互作用,不斷影響且刻畫人類大腦。 洪蘭還以作家黃春明舉例,當年他從台灣北部的師範學院一直唸到屏東師範學院,才拿到畢業證書,過去被稱為問題學生,現在卻被所有學校評為「傑出校友」,不啻為另一種例證。她說,只要跟著興趣走,一定會有成就,「幹嘛在乎你起跑的快慢?人生是馬拉松,要的是耐力跟毅力,而非衝刺,過程才是最重要。」 書讀得愈多 腦袋愈靈光 然而,究竟該如何跑完這段馬拉松?洪蘭強調,必須要有足夠的背景知識,獲取背景知識的來源不一樣,被活化的神經迴路也不同,深深影響創造力來源。她表示,創造力不會憑空而來,應該由閱讀推動,否則教育部砸下再多經費,也不過是空中樓閣。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所謂的標準答案去除掉。」 「一書,一世界呀!」洪蘭表示,現今所謂的智慧已被定義為神經連結的密度。因此書讀得愈多,愈能觸類旁通,知識運用越廣,神經隨著越密集,如此一來,腦袋也才更靈光。演講結束前,她再次強調 ,家長須陪同孩子閱讀有興趣的書,千萬不可在旁蹺二郎腿看電視。她說,閱讀能力強的小孩,眼睛可以迅速抓到重點,有利於未來探索世界及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