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瓜瓜樂

日期

#Tag

好文分享-瘋手機 電腦 電視?吃掉寶寶發展力!

2011年10月26日
公開
64

瘋手機 電腦 電視?吃掉寶寶發展力! 媽咪寶貝 10月號 NO.136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臺北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謝明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研究醫師蔣立德    富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高芬芳 玩具提供�樂雅 模特兒�活潑哥哥Ayden、迷人妹妹Alyssa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以前總是被大人明誡三申五令禁止蹲在電視機前,沒想到還過不到一世紀的時間內,現在小孩的手上正無時無刻拿著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歡樂的玩耍呢!過去聽聞「電視兒童」會帶來的不良影響,日後不曉得是否也會出現「電腦兒童」或是「手機兒童」?儘管高科技產品延伸的問題仍處於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假說階段,但本篇我們仍試圖從不同角度,認真看待科技如何改變與影響孩子們的未來。 Part1電視電腦電玩篇 科技,讓我們回不去了 我們的生活儼然已被科技所駕馭,無論是居家、辦公或是公共場所,科技在短短時間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套一句流行之語「科技,讓我們回不去了」。既然科技生活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要如何保有正確的心態,才不至於淪為被科技給綁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電視、電腦、電玩與手機,「怎麼用」、「怎麼玩」、「怎麼看」的觀點和輿論,我們相信未來將會持續發酵。 尤其面對懵懂無知的嬰幼兒,他們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正一點一滴的向外界接收大大小小的資訊,朝五花八門的花花世界中走去。任何東西總是一體兩面,我們無法輕言斷定科技會造成不良影響,但我們似乎也無法完全認同科技就是一切! 此外,本篇重點也將回到問題的根本,親愛的大人們,我們正要和孩子曉以大義前,請先問問您自己,也被電腦、電玩、手機給控制了嗎?嬰幼兒還處於蒙懂之際時,我們不可否認,他是跟在大人身旁跟著看、跟著聽、跟著學,大人如何掌握正確心態,學會主動駕馭科技,讓科技或是電子產品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最大的效益與好處,也是我們想要進一步揭示的內容。 聲光刺激電視畫面好精彩 由於生活型態與住宅方式的改變,對生活在e世代的我們來說,許多孩子放學後或是假日幾乎成為標準的三電一族(電腦、電玩、電視)。電視的發明,開展了二十世紀大眾文化的新扉頁,被多數人接受、消費與同時欣賞。 現在,在臺灣,電視頻道不再像過去只有老三臺的選擇,目不暇給的節目任君選擇,取代過去茶餘飯後蒲扇飄香,或是恬靜悠然的寧靜夜晚。遙控器則成為家庭客廳的寵兒,冷不防為它上演爭風吃醋的陳舊戲碼! 近視肥胖躲不了 現在的電視頻道還有專為孩童設計的節目清單,但畢竟孩子有些時候是跟著大人共同收看電視,一不小心將會看到暴力血腥、不堪入目或是毫不修飾的畫面播映。除了內容讓許多專家學者不禁擔憂,事實上,電視為嬰幼兒帶來的危機,不只是內容畫面這麼簡單。 今年暑假一過,新聞便披露:臺北市衛生局針對四到七歲學齡前幼童,進行視力篩檢,發現大部分幼童的視力異常是「屈光不正」,每四個學齡前兒童,就有一人近視。新聞進一步訪問眼科醫師,醫師表示最近常發現,幼童喜歡拿家長的iPhone、iPad玩,甚至吃飯出門都在玩,結果一天玩個三、四小時,短短兩個月近視就惡化100度。 除了觀看電視、把玩電腦的時間過長,會影響視力的發展外,也讓孩子的肥胖問題日益嚴重,不僅孩子,大人也可想想你在看電視時,是不是喜歡一口接著一口吃著零食,而且還不自覺得越吃越多,彷彿催了眠一樣。 注意力無法集中 美國兒科醫學會曾聲明反對兩歲以下的孩子收看電視,因為電視的畫面頻率跳動太快,恐造成孩子專注力無法集中,而聲光與畫面被動的刺激,也可能影響孩子腦部發育的思考與判斷,不贊成孩子花太多的時間在電視機面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蔣立德醫師表示,聲光刺激將對孩子的注意力有所影響,他以站在精神科的立場說明,雖然根據統計,臺灣有百分之七到十的孩子有過動症,但出現過動症狀的孩子不見得都是過動兒!孩子長久接觸聲光刺激之下,可能會加重注意力缺失,容易分神,念書無法集中,甚者呈現類似過動兒的狀況,或表現更強的衝動性。 神奇寶貝事件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在日本轟動一時的神奇寶貝,十幾年前因為大量使用聲光效果,曾在電視上四秒內出現高頻連續閃光,因而導致數百名幼童同時產生「光過敏性癲癇症候群」而緊急送醫。蔣立德醫師指出,這事件或許聽來極端,但的確是孩子在大量的聲光刺激下產生不良反應的嚴重案例。此外,過強的聲光刺激,也會導致近視或聽力發展上的障礙。 謝明慧心理師也談到:「為什麼我們會說不要變成電視兒童,第一步除了眼睛會受到影響外,不建議小貝比涉足大量的聲光刺激,過去美國研究曾經指出,電視、電玩呈現一個快速閃光的連續畫面,對於專注力的發展有不良的影響,也曾經出現孩子在聲光刺激下誘發腦部放電的情形。」這是生理刺激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電視,究竟應該要帶給我們知識性、休閒性還是疲勞性的聲光轟炸? 電腦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年代 網路改變學習的方式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在其《雙城記》一開頭便寫到「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昧的年代」。對新世紀的孩子來說,的確擁有比過去更豐富、更多元的物質環境,網路電信的世界也賦予人類多面向的學習、生活、工作與溝通的方式。 富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高芬芳表示,科技生活必然是個趨勢,除非我們刻意禁止絕緣,否則無可避免會接觸到。高芬芳進一步談到,現在的孩子在上小學時,可能就被老師要求使用電腦做作業,課堂上,老師拿著ipad當作教具來使用,這絕對是過去年代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她指出網路開始之初,我們不也視為洪水猛獸?若是將網路視為一種工具,發明與使用者都在人類身上,我們反而要去探討為什麼要將網路應用在不好的行為上,而不是去指陳工具的不對! 高芬芳表示,秉持正確的心態使用電腦、網路,它,不見得是不好的東西。相對的,要讓孩子學會在固定的時間內做好應用與分配,養成正確的習慣,反之大人越去阻擋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好奇。 與過去二十年前相比,孩子經歷的一切事物,都是當初的我們料想不到的成長歷程。相信,電腦輕易的顛覆了我們的生活型態。然而,這是世代間必然存在的差異,無關乎好或壞。 無可自拔的成癮現象 網路,真是個好工具,但網路成癮就讓許多人頭大了。 成癮通常發生在成人身上,但孩子出現的比率也不亞於成人!蔣立德醫師表示,嬰幼兒可能在收看電視、或手機電玩的使用上出現過度的情形。而孩子常不曉得成癮的定義,更不清楚如何去控制使用的頻率。 身為父母親,應該如何觀察孩子成癮?可以觀察孩子的行為模式是否過於固定,不斷從事某項事情,反而忽略許多常規與該做的事,像是吃飯、睡覺等等。蔣立德醫師指出,學齡前的孩子相對沒有學業上的壓力,因此父母親只能去觀察孩子異樣的生活習慣;一旦發現明顯影響日常生活規律性,便有可能已經成癮。 而在網路成癮上,則要觀察孩子是否有使用過量的情形,或是孩子是否出現所謂的戒斷症狀:例如當孩子沒有辦法接觸到網路時,腦中會不斷想到關於網路的事情,出現焦慮度升高的情況,甚者會出現一些激烈的反彈(例如父母將網路切斷,孩子會大發脾氣、情緒失控);或是出現耐受性的問題:例如以前若是上網一小時,慢慢的現在必須要增加上網到兩小時才覺得足夠,或是對電玩的配備需求要求越來越多,藉由不斷增加的量與質才能達到以前上網的感覺;蔣立德醫師認為,網路成癮容易影響到孩子的生活作息規律、學業與同儕關係、甚至親子間的互動,不可不謹慎看待。 詳細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月號 謝明慧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軍松山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成大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現任:臺北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蔣立德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經歷: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住院醫師、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現職: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研究醫師 高芬芳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 經歷:電信加值服務公司總監 現職:富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手機及平板電腦應用規劃顧問

好文分享-宋晶宜:要學會愛,才能讓生命精采

2011年10月25日
公開
52

宋晶宜:要學會愛,才能讓生命精采 分享: MURMUR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小編的話】國中國文第一課《雅量》作者宋晶宜是位長年旅居國外的心靈勵志作家,她的新書《活出每分每秒的精采》是睽違十年皆從未對外公開的作品集結,描述家庭情感、生命意義、生活體認、校園學習,將她對人生最真實的感動,一瞬間的畫面轉換成永恆的文字記錄。閱讀她對親子關係之間的描述,讓人重新思索愛的意義。 【三明治】 我有一個幸福的三代同堂家庭,換句話說,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明治。 上有老,下有小,夾在中間的,是苦?是樂呢? 有人說,我們是孝子孝女,既要孝順父母,又要孝順子女;也有人說,像我們這樣的三代同堂,可能是末代了。 我卻常反問我的朋友:你們不覺得,其實我們這一代最幸福?因為長一輩,遇到戰亂,遷徙流離,溫飽不易;下一輩,雖豐衣足食,資訊發達,然競爭激烈,壓力無限。唯有我們這一代,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由儉而富,知足常樂;有舊文化,也有新思維。 人生之中,很多事是無法選擇的,但是也有很多事是可以掌握的。掌握自己的心,就如掌握方向盤一樣。 我的父母,每次吃葡萄時,都從壞的那顆開始吃,因為快壞了,要趕緊吃。因此,他們永遠在吃盤中每一顆最壞的葡萄。 我的孩子,每次吃葡萄時,都從最紅最大的那粒先,他一面開心地說,好甜!一面讚嘆地說,沒有籽的葡萄真方便!不一會兒,一盤葡萄都吃光了。他每一次吃的,都是盤中最好的一粒葡萄。 我這三明治,看著這兩代人吃葡萄,很難說誰對誰錯。我呢,為他們買葡萄,洗葡萄,看著他們盤底空空,就很快活了。 【好朋友】 我的兩個兒子相差只有一歲多,從小到大,感情深厚,從不打架,總是相親相愛。許多人都不相信,但的確是真的。 小兒子在念幼稚園時,老師要大家說說自己的好朋友,他上臺很大方也十分肯定地說:「我的好朋友,是我的哥哥。」 很懂兒童心理的幼教老師接著問:「哦,很好啊,你可不可以說說,為什麼呢?」 胖胖的小兒子一邊想一邊說,不外是,一起坐車,一起上學,一起玩耍等等。 最後來一句:「我和哥哥住在同一個房間,我們的床是兩層,哥哥比較大,他睡上層,我睡下層,因為他怕我滾下來。」 旁邊聽的人都哈哈大笑。 現在我想起來,仍忍俊不已。的確,他們的床是上下鋪,我們特別設計用滑梯的方式來上下,大兒子較謹慎,都是小心翼翼,小兒子較頑皮,總是連滾帶爬。 他們至今仍是「好朋友」。 我們的一生之中,會有家人,也會有好朋友,如果家人像好朋友,無話不談,好朋友像家人,無怨無悔,都是無比珍貴的幸福。 你和你的兄弟姐妹,或是你的伴侶,要做永遠的好朋友,這會是一件一生值得祈求的事。 【孩子小時候】 孩子小時候,當他們難過時,最快撲向媽媽的懷裡,當他們歡笑時,最先倒在爸爸的身上。 當孩子長大後,每次相聚,我總是給予他們溫暖的叮嚀,而他們的爸爸,是要命的樂觀主義者,則是永遠給予他們無限的希望。 有一年,我們全家去普吉島度假。乘船出遊時,在海上稍停片刻,任意垂釣,先生的手氣甚佳,短短半小時,接連釣了好幾尾石斑魚。 好友們圍過來,紛紛提出如何解決石斑魚的好主意,甚至連烹調的佐料該怎麼放,都想好了。 先生看看大家,慧詰一笑,把水桶高高提起,朝向海洋一甩,在眾人的驚呼聲中,魚兒全回歸大海。 那一刻,我終於體會到,笑傲人生的他,竟有如此自在的智慧。 後記: 要學會愛,但不自私。 要懂得身教,但不說教。 要聆聽,但不要結論。 要告訴他,你的想法,但不規定他一定要這樣做。 人與人之間,夫妻、父母子女、朋友,都是終身學習,不是嗎? 本文出自:《活出每分每秒的精彩》 * 作者:宋晶宜 * 出版社:新手父母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 《蜜糖很甜 - HONEY~so sweete~》 * 血色畢旅(學校同學看到的段落) * 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轉寄 * 接近才能了解,了解才能真正愛孩子。

好文分享-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事〝激勵小語〞!

2011年10月05日
公開
47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事〝激勵小語〞 ********************************************************** -1- 做父母是一向終身的學習 你有入學證明,但沒有畢業證書 -2- 絕對不要把自己的小孩 與別人的小孩互相比較, 這樣做只會增加大人的焦慮, 減低小孩的自尊! -3- 覺得自己對子女罵過頭? 勇敢些,寫些卡片給小孩, 說出你的悔意,這樣既能撫平 小孩的傷痛,更能贏得他們的尊重! -4- 小孩考完試,父母的即時功課是; 1.告訴他:「哇!心情輕鬆多了吧!」 2.買一些他愛吃的東西,新子同樂一番! 3.千萬別算「考試帳」! -5- 失敗才是最好的導師, 常常在成功中, 只學到輕率和過度的自信! -6- 不要在乎 小孩所做出來的家事的「水準」 感謝他、稱讚他的「心意」就好! -7- 不管在何時何人面前 千萬要顧及小孩的「面子」上的傷害 往往會影響一生! -8- 想想看,小孩子們是不是很容易 就原諒或忘記我們大人所犯的過錯、 失信、敷衍或不公平呢? 這些不是很值得我們大人學習嗎? -9- 孩子是從錯誤中學習的, 所以看見小孩子「犯錯」, 應該把它視為學習中的一個步驟! -10- 小孩子你說他好,他會更好; 說他壞,他就乾脆一路「壞到底」, 以成全你的「期望」 -11- 許多小孩常用無理取鬧、 破壞等行為來爭取父母的「注意」, 他們寧可被注意,而挨打罵, 也不願被冷落! -12- 孩子們常常「聽不到」也 「做不到」父母「嘴上」所要求的, 而是積極地學著父母所「做」的! -13- 妳聽到先生說:「如果你的菜煮的更好, 我會更愛你。」嗎? 你的孩子也不喜歡聽到:「如果你考得更好, 媽媽會更愛你!」 -14- 父母們學習做父母的過程中, 不要自此為聖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權力」, 也有原諒自己的義務! -15- 拒絕孩子無理的要求時 必須「溫柔」同時又「堅定」! -16- 夫妻兩人對子女的管教態度不同, 會造成子女的無所適從, 或甚製造小孩逢迎刁鑽、投機取巧! -17- 愛孩子就是常常 充實有關教養孩子方面的知識與經驗! -18- 孩子說謊, 出發點常是為了避免受到責罵而已, 能以開導替代責罵, 小孩就沒有說謊的必要了! -19- 互愛、互信、互相扶持, 互守信諾的夫妻關係, 就是小孩最好的性教育內容! -20- 其實小孩都很努力的想要 滿足父母的期望, 所以千萬別把你的期望訂的太高! -21- 告訴小孩「你好壞!」是否「指責」。 告訴小孩他所做的事以及 它為什麼是錯的,則是「說明」, 「說明」才不會傷到自尊! -22- 時代在變,要了解孩子, 也要積極地了解我們周圍的環境! -23- 父母若肯承認自己的弱點 或偶爾的犯錯, 也是鼓勵小孩誠實的一則良方! -24- 良好的夫妻關係、 是父母送給小孩子一輩子 最值得珍藏與運用的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