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瓜瓜樂

日期

#Tag

好文轉分享-不知道愛惜東西,怎麼辦?

2011年08月19日
公開
16

小文是家裏的獨生子,平日要什麼有什麼。玩具壞了,姑姑說︰「壞了就丟掉,明天再買一個更好的。」故事書舊了,爺爺說︰「丟在路邊讓要的人拿去好了。」可是媽媽希望小文能夠學會愛惜東西,玩具壞了可以修理,故事書舊了,還是可以再用,如果都任意丟棄,那一生中要多少東西才能滿足他呢? 惜物的習慣,需要且必要   現代經濟發展急遽,無論工業、商業,重點都是放在增加生產、促進消費上。為了迎合大眾的需要,「用完後丟掉」的便利更是促銷的一個重點。對孩子們而言,他們所接觸的環境裡,到處都是隨手可得的便利,「愛惜東西的心」對他們似乎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詞;對家長而言,只要孩子活潑、健康,那麼我們能夠給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不去強迫他們接受不喜歡的事物,也就沒有什麼不應該的;為什麼要培養孩子愛惜東西的心呢?一定要培養嗎?   拋開在目前普遍性能源短缺的情況下,「愛惜東西」是一種好的節約習慣不談,培養「愛惜東西的心」對孩子來講,不但需要,而且有必要。怎麼說呢?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會在這個社會上自立更生、求生存,我們做父母的,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子女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接受不了社會的種種考驗,那麼,我們做父母的,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子女像溫室裏的花朵一樣,接受不了社會的種種考驗。那麼,我們最好讓孩子從小養成不隨意浪費的美德,讓他這種「用物存乎一心」的習慣,進一步發展成一顆懂得珍惜、懂得感謝的心,作為他將來為人處世的基石。 一個案例舉例說明   小傑邀小文到家裡來玩。小文是個挑食的孩子,只要不合胃口,甚至會把才咬了一口的餅乾扔掉。小傑問媽媽,他可不可以也把咬一口的餅乾丟掉。處理這個問題時,下列幾個一連串的教導原則可供大家參考︰   1.將小傑拉到身邊(叫小文同來更好),對他說︰「你要把餅乾吃完,或是要像小文一樣,把餅乾丟掉?」--不強迫他唯命是從,讓他能運用自由意志。   2.「不過,如果你丟掉它,我想做餅乾的伯伯心裏一定會很難過,他辛辛苦苦做出來好吃的餅乾給小孩吃,小孩卻扔掉不吃。爸爸也會很難過,因為他努力賺錢才能買餅乾給你吃啊﹗」--消極地引導他去看重別人。   3.「小螞蟻最會愛惜東西了,你看,一小丁點的餅乾渣牠們都要抬回家保存起來。你願不願意學愛惜東西的小螞蟻呢?」--積極地引導他看重食物、愛惜食物。   4.「如果你快快樂樂地把餅乾吃完,媽媽最高興了,你也會長得更健康喲﹗」--坦白表達母親的感受。因為孩子多半很看重母親的想法及感覺。   這四段話所帶出的教導原則,將會使孩子較樂於接受愛惜食物的觀念。 從實際生活中培養   與其對年幼的孩子說︰「不要浪費」、「這樣太可惜」或「要節約」的大道理,還不如讓孩子從實際生活中來培養這種情操。因此,做父母的應該要有下列幾點認識︰   1.以身作則,提供孩子一個儉樸的生活環境    一般說來,現代家庭的經濟能力改善得很快,而且因為子女人數少,父母對孩子也特別寵愛,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不免會比較講究。然而,如果孩子從小生活的就是奢華的環境,那麼,他可能會覺得儉樸是一種可恥或不好的習慣。所以,無論經濟環境有多好,我們都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養成不浪費的習慣。    例如︰在吃的方面,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的東西,也不要因為孩子愛吃什麼,就儘量滿足他。因為孩子還不懂事,只要他喜歡吃的,他就會儘量地要,而且他並不知道自己能夠吃多少,到時候剩下一大半,他就吃不下、不吃了,當然很容易邊吃邊玩邊浪費了。    在玩具方面,孩子常常會要求父母買跟別人一樣的玩具給他,父母也會因為玩具的價格便宜,便不加思索地購買。要求的東西是這麼容易得來,教孩子如何懂得珍惜呢?挑選對孩子有益的玩具固然重要,父母也應該了解「該買的買,不該買的不買」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在日常生活方面,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實踐節儉的行為,例如︰教他隨手關燈、關水;請他幫忙把沒有人看的電視關掉等,自然而然地養成愛惜物力的習慣。   1.和孩子討論「愛惜」的方式    除了以身作則之外,父母還可以用討論的方式,引導孩子養成不浪費的習慣。例如︰在食物方面,父母可以用「先吃一片看看,要吃再拿,不要咬一口就丟掉」的勸導方式來表達我們「在乎」這件事。不要過分呵護孩子,讓他養成「我不吃的,媽媽會吃」的態度。也可以和孩子討論「使用東西時,要怎樣愛惜」。例如︰不要太用力拉、輕輕放下等。和孩子討論如何為屬於他的東西做記號,同時,讓孩子參與準備工作,讓他知道什麼樣的東西是屬於他的,這樣就比較不會遺失東西,即使遺失了,也容易辨認、找回來。   2.培養孩子妥善保存物品的習慣    平常教孩子養成收拾、整理、物歸原位、妥善保存東西等小習慣,也可以避免浪費。不要以為「反正那個東西便宜,丟了再買就好了」,如果孩子養成保存東西的習慣,不但東西不容易丟失,也不至於凡物都要再買,變得浪費了。父母不妨替孩子準備一個存物箱,專門放他自己的「寶貝」,這樣將更有助於他養成這種好習慣。   3.培養孩子動手操作、利用廢物的習慣    孩子很容易從父母那兒學得「不要的東西就丟掉」的作法。其實,如果我們花點兒心思教,孩子就會發現廢物其實還有很多用途。例如︰裝汽水的空罐子可以用來種花、養蝌蚪;舊報紙可摺疊成玩具等。訓練孩子動腦筋「化腐朽為神奇」,不僅能培養孩子愛惜東西、充分利用東西的習慣,同時還有助於創作、思考能力的發展。如果玩具或用品壞了,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自己修理,這也是培養孩子惜物習慣的作法。為了孩子,父母多花點時間、精力絕對是值得的。如果父母自己也不會操作,可以參考有關的書籍。    在這裏要特別提醒父母的是,不要因為忙,就用「給你錢,用買的好了」來打發孩子。因為錢雖然能買到所需的東西,也較省事,但對孩子而言,卻是一個「伸手就可要到錢」、「金錢萬能」的不良教育。   4.可以主動的、偶爾為孩子買點東西當作獎勵    對孩子最好避免「有求必應」或「息事寧人」的態度。我們可以在獎勵孩子的情況下,主動地帶些小玩意兒、小點心回家「賞」給他。如此,孩子不但會覺得很光榮,有榮譽感,對得來的東西也會好好地珍惜。 很多習慣都是孩子從父母那兒學來的。如果父母本身很在意孩子有沒有愛惜東西的心,那麼,父母自然而然就是孩子學習的一個好榜樣。如果父母自己並不在意的話,孩子當然容易養成對凡事都掉以輕心的態度。培養愛惜東西的心實在是一種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實踐的生活態度。   孩子是我們的影子和鏡子,我們想要他「怎樣」,我們自己就必須「怎樣」。「身教重於言教」,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好文分享- 丟掉教養的迷思,父母要找回養育的快樂和自主

2011年08月13日
公開
14

分享: MURMUR facebook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文/茱蒂•哈里斯 翻譯/洪蘭、蘇奕君 《教養的迷思》出版10年,作者茱蒂.哈里斯用全新的論點加上科學證據,審視真實生活中的兒童,推翻過去大眾深信的「教養的假設」,她建議天下父母心,別把自己搞得太緊張!專家建言和忠告大可不要聽!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放輕鬆的去享受親子之樂」,把惱人的教養義務轉換成自然而然的天倫之樂,這才是王道。 一個母親並沒有特意叫她的女兒學鋼琴,她女兒果然什麼也不會彈,而另一個母親也一樣沒有特意要她女兒學鋼琴,她女兒卻變成鋼琴家;你永遠不會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有些孩子天生就擁有所有的好條件,所以走上了成功之路,而另外的孩子克服困難後也成功了。有一個很土的名字,或是一直搬家,這些對孩子是很不利的;但是也有孩子名字取得很土,或是一直換學校,最後卻成了總統、詩人,或是有名的生物學家。假如孩子學校的學生都很聰明,他就會學到很多。但是我在亞利桑那州卻比在高傲的東北部表現還要好,因為我在亞利桑那州新學校上課的第一天,生物學就拿了個A,得到了「聰明人」的綽號。你永遠不知道孩子究竟會怎樣。 爸媽絕非眾矢之的 假如你覺得這樣聽來好過一點的話,我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那些專家也不知道。 你過去都遵照他們的忠告去做,但你現在怎麼樣了?假如你沒有公平地愛你的孩子(雖然那不是你的錯,自然使一個孩子比另一個孩子更可愛),他們會使你覺得有罪惡感;假如你沒有花足夠的「有品質的時間」在孩子身上(雖然孩子寧可花有品質的時間跟朋友在一起),他們也使你覺得有罪惡感;假如你沒有給孩子一對父母,一男一女(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說明這會有長期的影響),他們會使你覺得有罪惡感。假如你打小孩(雖然大的類人猿打小的類人猿已經打了好幾百萬年了),他們會使你覺得有罪惡感。最糟的是,假如你的孩子到頭來一事無成、不成材的話,他們更會使你覺得有罪惡感。「怪罪父母」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他們是「容易射擊的目標」(sitting ducks),自從佛洛伊德點燃了第一支雪茄之後,父母親就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鼠了。 不知為什麼,專家總有辦法把養育孩子的快樂和自主性拿走,把它變成一件苦差事。很早以前,華生猛烈抨擊父母會使孩子陷入「因愛而窒息」(love our children to death)的危險。他描述在一段車程中所發生的事: 不久以前,我跟兩個男孩(一個四歲、一個二歲)還有他們的母親、祖母及保母,一同乘車出遊。在兩個小時的旅途裡,一個孩子被親吻了三十二次——四次是他的母親、八次是保母、二十次是祖母;而另一個孩子也同樣地被愛所窒息。 母親吻的次數最少的原因,我想是因為她是華生的太太,因為她的先生反對親孩子,所以她是偷吻的。 而今天的專家則是走到另一個極端,他們讓親吻孩子變成一個義務。假如我是孩子,我寧可一年只要一個偷偷的親吻,而不要醫生強調的:一天親三次。 罪惡感到此為止 在這一章中,我談到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來影響孩子的人格、行為、態度,和知識。我還沒有說如何讓你的孩子吃健康的零食或打預防針,因為那不在本書的範圍;我也不覺得我有資格在此大談心理疾病的忠告。有很多事會發生在孩子身上,但它不是這本書所欲探討的範圍。假如你在孩子的身上看到這些病徵,你當然應該帶他們去給合格的專家看。 至於你如何能夠影響你孩子的人格、行為、態度和知識,我想你可能會對我的回答不滿意。有些人在聽到他們不必因為自己不喜歡孩子的某些方面而怪罪自己時,不會因此覺得鬆了一口氣。有些人並不喜歡聽到這種說法,尤其是他們的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希望他們能影響孩子,塑造孩子與眾不同之處。他們希望他們還是擁有可以增進孩子能力的機會,可以改變他們所不喜歡的地方。假如他們夠努力的話,當然他們總可以改變一些現狀的。 只不過,為人父母並不是像大眾所想像的那樣。這個工作並不是你肯努力幹、好好幹,就能擔保一定會成功。有些好父母就是會有壞孩子,這不是你的錯。 我們現在擁有各種各樣新進的技術,能夠控制許多以前致人於死的疾病。我們到現在為止都很成功地擊出大自然所拋給我們的變化球,或許這是為什麼我們總有種錯覺,以為我們可以對付所有變化球的原因。 我們以為我們可以使孩子變成我們所要的人,但這完全是個錯覺。放棄吧!孩子不是一張空白的畫布,父母可以隨意在上面畫出他們的理想與夢想。 不要去管專家告訴你的話。愛你的孩子,因為孩子很可愛,而不是因為你認為他們需要愛;享受他們,盡可能地教導他們你所有的知識。放輕鬆點,他們將來會怎樣並不會反映出你對他們的照顧。你既不能使他們完美,也無法毀滅他們。他們不應該是你可以使其更加完美或加以毀滅的;因為他們是屬於明天的。 出處書名:《教養的迷思》(全新增訂版) 作者:茱蒂•哈里斯 譯者:洪蘭、蘇奕君 出版社:商周出版

好文分享--讓別人快樂是一種慈悲;讓自己快樂是一種智慧。

2011年08月11日
公開
6

讓別人快樂是一種慈悲;讓自己快樂是一種智慧 好故事,值得一看再看---- 連續三個多月,丹尼的餐廳營收根本無法與成本打平。 經濟不景氣前這間小餐館也曾有過門外大排長龍的日子。 今晚,丹尼算了算帳款,他決定餐廳就開到今天了吧!他已無力再承擔虧損了。 應該是晚餐的尖峰時間,店裡卻只坐著一對父子。兩人共點了一份套餐。孩子吵鬧著,父親先是不予理會, 接著不耐煩的要孩子安靜。 此時有個戴著帽子、臉色陰沉的男子走進店裡,丹尼上前招呼,一邊心想:或許這就是餐廳最後一個客人 了,不如多招待他一些吧! 能做的雖然不多,但小小的驚喜或許能帶給他人一點快樂。 男子點完餐後丹尼等著對他說:恭喜你!你所坐的位置正是本日的幸運餐桌!不僅所有餐點免費,還可獲得 額外的招待! 男子驚訝的看著丹尼:沒想到我竟然這麼幸運! 丹尼笑著為男子送上招待的甜點,男子也露出笑容。 隔壁桌的孩子看到了吵著說:爸爸,我也要吃甜點。 父親卻說:沒錢啦!吵什麼吵! 看到了這一幕,男子對丹尼說:那麼,我也將我的好運分一點給其他人吧! 於是他請丹尼將甜點送到父子桌上。孩子看到甜點,開心的又叫又跳;父親也露出了笑容,走到男子的桌旁 向他道謝。 兩人坐下來一聊,才知道男子是間小公司的老闆,名叫庫爾。 庫爾問那位父親是做什麼工作? 只見他沮喪的回答:我原是產銷經理。但因公司營運狀況不佳,已通知我做到月底...。 聽見這樣的回答,庫爾想了一想說:嗯...,我的公司正在找尋業務方面的人才,不知你有興趣試試嗎? 這位父親露出驚訝的表情:這...,當然好啊! 兩人便約定了明日到公司面談的時間。 這天過後,丹尼決定再堅持一陣子,並每天都選出一張幸運餐桌,招待坐在那張桌子上的客人。 消息傳開後許多人都好奇的要來碰碰運氣,而丹尼爾餐廳的人氣因此越來越旺。 幾年過去後,庫爾已是丹尼餐廳的老顧客和好友。 有天庫爾突然問起丹尼:你知道當我第一次走進餐館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嗎? 丹尼搖搖頭。庫爾淡淡說:其實那天晚上,我走進餐館是打算飽餐一頓後再想辦法結束自己生命。那天我的 妻子給了我封信,信中說她再也無法忍受我工作忙碌,時常忽略她。所以決定與另一個男人遠走高飛!那晚 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我那麼愛她,她卻感受不到。我對這世界真是灰心到了極點。 庫爾抬起頭來對丹尼微笑了一下:但也就在那晚我坐到了幸運餐桌!一開始我內心深覺諷刺,但我並沒想太 多就將幸運分給其他人,並看到他人開心的回應時,我突然深深覺得自己還是有用的。於是,我開始重建了 自己的人生! 丹尼看著庫爾眼眶盈滿了淚水。他深深了解到,真正的幸運其實是來自於不顧自己缺乏的無私給予,而自己 也正是那眾多幸運者之一。 讓別人快樂是一種慈悲;讓自己快樂是一種智慧。 每天我開著生命的窗迎進滿室的陽光,希望我能帶給別人太陽! 每封信都代表一份緣的傳遞....... 看信是一種幸福、它代表你有空閒.. 沒空看信也是一種幸福 它代表你有比看信更重要的事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