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Blue-field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你為什麼不能關手機?

2006年10月10日
公開
27

【本文摘錄自《PChome電子報》2006/06/12】 你為什麼不能關手機? 文/劉墉 當你發現朋友太愛打手機時,應該狠狠地給他一拳 外出旅遊的時候,常看見名人的「題句」。你知道我印象最深,而且最有感觸的是什麼詩嗎? 那是我有一年去九寨溝,回程在路邊一個叫「山菜王」的餐館,見到客人寫在牆上的打油詩-- 「花衣裳,紅臉龐,青稞酒,山菜王。羌寨是我家,永不接電話。」 我特別對最後那句「永不接電話」有感觸,是因為雖然忙裏偷閒去九寨溝,同行的朋友卻總在講電話。住在旅館,半夜聽見他房間的手機響,喊得好大聲,害我睡不安。連走在九寨溝風景區,正心曠神怡,也被他的手機干擾。 我有一次火大了,問他為什麼不能把手機關上。他居然聳聳肩,說關了電話會不心安,怕有什麼急事發生,自己不知道。 於是我發現,不帶手機會死、不開手機會慌,已經成為許多現代人的「精神病」。 你知道我為什麼提這個嗎 ?因為我在台灣常看見年輕人手上攥著電話,上面一閃一閃地,連半夜都開著,好像有接不完的電話,據說許多學生連睡覺都開著手機,夜裏三點還在被窩裏打電話。 對上班族而言,常開著手機,還有點道理,因為世界愈變愈小,很可能半夜三更有地球另一邊的電話,事關業務,不能錯過。 但是難道學生也如此嗎 ?學生也炒匯率、搞期貨嗎 ?如果沒什麼事,手機還非開著不可,連洗澡睡覺都得帶著,就是有了「強迫性行為」。 我當然了解年輕人手機不離身的心理。那是因為青少年要一步步離開父母、出去獨立了。「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變得比家人更重要。 也可以說,好像上了駛向人生彼岸的船,當岸上的父母不再能靠,非抓緊船,和同船的朋友不可。手機則好像船上的無線電,隨時可以呼救。接到朋友電話,更表示有人關心。 使我想起三毛以前常深夜寫信給我,我也在夜裏回信。問題是,我們從沒半夜打電話給對方。因為我們都是「夜貓子」,彼此體諒對方可能正在工作,那泉湧的文思不可被打斷。我們也知道如果總在該創作的時候聊天,就都不能產生好作品。 於是我要問:學生有那麼繁重的功課,有那麼多該專心學習的東西,卻為什麼總開著手機?如果等電話,那「等待」會讓人分心;如果不等電話,又何必放個隨時可能打擾的東西在旁邊? 或許你要說,朋友很重要,不能跟父母走一輩子,但朋友可以。問題是,朋友一起走,應該彼此提攜,不是彼此牽絆啊。如果天天把時間精力耗在電話上,還可能有高的成就、走向人生遠大的目標嗎? 朋友之間講義氣,當朋友有難,當然應該救。但是救人也要有條件、有技巧。 你知道當你游向溺水者的時候,應該由他的後面接近嗎?因為你由前面靠近,他可能在慌亂中把你死死抱住,使兩個人都沈下去。 你知道有時候,救生員甚至得一拳把溺水者打昏,再拖上岸嗎?因為打昏他,還能救他一命。不打昏,可能兩個人都沒命!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和朋友一天到晚講電話,兩個人可能抱著溺死。當你發現朋友太愛打手機時,則應該狠狠地給他一拳,對他說:對不起!我要關電話了。 今天我要對每位年輕朋友說:你要有自我期許,先把自己的功課搞好,要求每個人尊重你的時間,使你能成功,將來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一個不知在重要時刻把手機關上的人,是不懂得說「不」的人。這世界喜歡總說「是」的人,卻會尊重說「不」的人。 因為當你能說不,別人才會尊重你的「是」。 當你常不開手機,別人才會高興地喊:「哈哈!你終於有空接電話,我終於找到你了!」

談「知書達禮」

2006年10月09日
公開
1

【本文摘錄自《PChome電子報》2006/09/27】 談「知書達禮」 錢復口述�羅芝華記錄整理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及自我約束的能力 「知書達禮」四個字看來簡單易懂,卻蘊含深刻意義。從字義上看來,「知書達禮」是培養孩子樂於接近書、喜歡讀書,懂得遵守禮儀規範。我們常說「富而好施」、「富而好禮」,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懂得禮讓、尊重,不能財大氣粗。當一個人「知書」後,自然就會「達禮」,兩者密不可分,同樣重要。 「知書」就是「讀書」,但讀書不能囫圇吞棗、全盤接受,而要懂得思考、批判,學、思要並重,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尤其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知書」讓人知道如何慎選資訊、活用知識。 「達禮」則是指通曉禮節、禮貌。從平日的問候,就能看出中國人「禮」的文化。我兒時曾住過北京,北京人特別有禮貌,朋友間見面,首先問候對方的長輩可安好,從爺爺、奶奶一路問到哥哥、姊姊,彷彿得問候過全家人,才能算打完招呼。 「禮」的反義就是放縱、逾矩,因此從另一方面來看,「禮」也意謂著自我約束、謹守本分。各行各業都有應盡的本分,例如公職人員必須清廉處事、不能貪瀆懈職;商人要正派從商,不能因利益違背良心。 現在社會的亂象,就是因為大家忘了「達禮」、「守禮」的傳統價值,在社會趨勢的轉變下,民主、自由、人權過度膨脹,甚至無限上綱,愈來愈多人不懂自我規範、約束。 欲重振美好的傳統價值,首要之務就是教導孩子閱讀經典,讓孩子透過讀經與古人對話、形塑良好品德,再者就是居上位者要以身作則。曾國藩曾說:「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嚮也」,又如《論語》中「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若人人知書達禮,社會自然井然有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更融洽。

回家

2006年10月09日
公開
3

回家(95年教育部散文佳作獎) 文/林麗雲(師大附中老師) 1 為母親守喪期間,大姐傷感地說:「老母死,路頭遠;老父死,路頭斷。」 辭別了母親之後,回家的路並不遙遠。我兩個禮拜回家,甚至一個禮拜就想回家。我為什麼時刻想念,常常想回家?我想要什麼又在逃避什麼?好友說:「那就像人渴望回天家一般,因為那是一個被完全接納的地方啊!」 回家的路是一段心靈轉折的旅程。 我搭公車或捷運到台北火車站,先去窗口索取三哥為我買的火車票。剪票入站後,我緊緊盯著不斷跳動的時刻表,既擔心錯過又不敢提早下去,直到火車到站之後,才急忙衝下樓到月台上車,深怕吸進火車進站時鐵軌摩擦產生的鐵粉與廢氣,那是外子時刻叮嚀的。跳上火車,找到自己的位置,回家的感覺才慢慢甦醒。享受鐵路飯盒後,忍不住還是拿出文件資料看著改著,那可能是下星期的月考試題,生命教育課程必須閱讀的書籍,或者是渴望已久卻無暇閱讀的文學作品。然而過了板橋之後,火車爬出陰暗重見天日,窗外的景緻勾引著我的眼睛,文字不再吸引我,我的神思遊蕩在一張張飄過眼前的綠色神毯,一叢叢迅速倒退的林木,或者是山谷中綠意盎然的稻田流水人家。不知不覺間,我在藍天流雲之間迷失了自己,走進恬然靜謐的夢鄉。放下所有,把自己交給奔向故鄉的火車。一切的掛念隨著遠馳而去的鐵路軌道漸行漸遠,拋向一個看不見的黑洞,歸回真實的自我。 在廣播聲中醒來,「田中到了,下車的旅客,請攜帶自己的行李準備下車。」我抹抹眼睛,彷彿一個禮拜的疲勞都在火車上得到補足。像醉酒的人搖搖晃晃地爬上樓梯,過了剪票口,向候車的位子看去,穿著藍白格子襯衫的二哥露出溫厚的笑容望著我,那是他不變的神態,好像他永遠在那兒,等我。遠離家園後,回家彷彿是一個儀式:未進家門之前,哥哥前來迎接;離去時,哥哥開車相送。 在父母能吃固體食物的時候,哥哥與我會先去北斗一家著名的麵包店採買父親喜愛的起司蛋糕,替喜好嚐新的母親選擇新產品,買各式各樣的水果,再到超市大採購一番,從優酪乳、果汁到水餃,就像我們小時侯,父親從市場拎著大包的魚肉、鳳梨與香蕉。現在這一切都免了。父親只喝流質的食物,他已無法感覺食物的美味。 2 回到家,空手走向父親躺臥的房間,我輕叫:「阿叔」。日夜顛倒,白日嗜睡的父親,總是睜著眼睛等我。「你回來了。」「對啊。」高瘦的父親蓋著被子的身軀越來越乾癟,遠望使人懷疑被子裡真的躺著父親嗎?握著他伸在外頭的手臂,像是一片長長扁平的木板,纖薄的皮膚處處是紫痕斑點。 去年十月,我利用喪假回來一個禮拜,陪父親吃飯,看他吃著鰻魚、豬腳、豬尾巴,吃得香噴噴地。我們聆聽鳥兒的叫聲,父親指著窗外簷上跳躍的麻雀說:「你看牠們還在屋簷上輕巧地跳著,好可愛!」吹過稻田拂過林稍的微風吹進屋子來,帶來清涼舒適,我們愉快地談起往事,身為農人的父親很自豪他能養育六個孩子,栽培四個大學生,「除了你,你哥哥一補再補呢!這還不要緊,補習費交了,人跑回家不唸了。」我沒敢告訴他:「如果我弄到需要補習才能上大學,我怕你會叫我別唸了啊!因為大姐那麼聰明,你卻沒栽培她。」「沒有人像我一輩子花那麼多錢呢,我蓋了三棟房子,你大哥這棟四合院,二哥、三哥兩棟樓房,花錢無數啊!」父親沒住過大都市,未曾見識有錢人花數億元買一棟豪宅的闊綽,一輩子在鄉下跟鄉人比,因此他對自己的一生相當滿意。 去年病情急轉直下,疼痛不適使本來就沉靜的父親更少說話了。我們靜靜地看著彼此,他轉身朝向我的方向側睡,我坐在床前小凳上,擦拭他眼角的水光,像小時候他擦拭我在外受委屈的眼淚;我撫摸他的頭髮,為他按摩頸項額頭,像小時候當他發現我在不該睡覺時睡覺,他會用他的額頭碰觸我的額頭,測量我是否發燒。他很乖順,正如當年的我喜歡靜靜地感受父親的體溫與觸感一般。我拍打他的背部與臀部,希望終日躺著的父親血液循環好些,舒服些,此時我回憶起血液循環不好的我從小四肢冷冰冰地,父親握握我的手驚叫道:「冷得像一支枝仔冰!」於是睡覺時,父親為我「兩肋插刀」,讓我的小手插在他的腋窩下,兩隻腿夾著我的小腳,我想我整個人躺在他的懷裡睡覺了。病床旁,父親與我執手相望,世界退向身後無窮盡的遠方,我們的親愛徘徊於過去、現在與未來,在寧靜與平安中向深度與長度延展。 聽深夜的蛙鳴蟲叫,清晨在鳥聲中醒轉,這真是奢侈的幸福。擺脫台北的工作與負擔,清晨我在三哥的草原樹林間慢跑,踩著柔軟厚實的草地,看天上的飛鳥掠過樹梢,嘹喨的歌聲洋溢不絕,沒有趕著上班的時間壓力,沒有人聲車聲的喧鬧,草香花香瀰漫在空氣中,我全心感受這一份寧靜與自在。無須張羅三餐,外傭阿麗邀請我共享她烹調的食物。想唸書就唸書,想窩在爸爸身邊就窩著,想出去走在陽光下就去。我採食二哥種植的番茄、蔬菜與桑葚,感受豐收的滿足喜悅。 最喜歡寧靜的夜晚,蟲鳴唧唧,蛙叫如鼓吹,明靜的天空,星辰像是被擦拭過那麼大那麼明亮,有時月光照耀大地,田園有如一片銀色的世界。我走在曬穀場上,院子的玫瑰花散放著濃郁的芬芳,不遠處小河輕聲地流過,似乎怕驚擾寧靜的夜。螢火蟲提著燈籠飛過草叢與河流,在黑暗中一閃一滅,我遠離光芒之處,深怕踩著牠。蝙蝠繞著路燈,衝動地直線飛翔,我誤以為夜鳥驚飛。我感受這一份熟悉的靜謐,這是在喧囂的台北無法享受到的。故鄉的土地充滿我一生的記憶,也印滿過世的母親與大哥的足跡,我靜靜地走著,走在母親的腳印上,站在母親坐過的地方,端詳大哥手植的九重葛。走在生長的土地,我感覺與過去與母親、大哥如此親近,感覺如此釋放自在,我捨不得回房入睡。我想一直感受這一份感覺:這是我永遠的家,我的心靈可以安頓的地方。 3 為了尋求心靈的撫慰,我不斷地走上回家的路。 想起少小時上學回家,我就想起兒子在紐西蘭上學回家的情景:十歲的他背著大背包,穿著寶藍短褲、鵝黃的短袖運動衫,在寒冬颯颯的冷風中狂奔,背後是晚天詭譎多變的雲彩,彷彿世界在後面追殺他似地。 我在自己的土地求學,卻也不比兒子高明多少。 從家庭走進世界,對任何小孩來說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鄉下孩子更困難吧!我在田裡玩,樹上爬,灌蟋蟀,捉魚蝦,所接觸的生命都天真可愛,單純有趣;加上全家人都寵我,媽媽說:「吃腦補腦」,我想變得聰明,要吃?鴨鵝的頭,兄姐無條件讓我;喜歡雞腿香,雞腿又是我的。常常被巧言令色的媽媽哄著,使我自以為聰明又可愛。於是我愛表現,好說話,伯母稱我「快刀嘴。」一腳踩進學校,與同學相處最常聽到的竟是:「我不跟你好了!」「某人說你的壞話。」同學中我永遠的朋友只有一個-那是堂哥的女兒,我的家人。我常哭泣著奔回家向媽媽訴說:「同學欺負我,不跟我好!我不想去上學了!」從沒唸過書的媽媽總是很同情地聽我說,為我抱不平,甚至說要去同學家理論。 最難忘自己像個英勇的女騎士,騎著鐵馬,飛馳於小鎮黑夜的馬路,一路上唱著激昂高亢的歌曲,衝回村莊盡頭田園的家。那是我唸彰化女中的日子,每天溪洲-彰化通車往返,總在黑夜的時候,才回到故鄉小鎮。下車時,必定看到同學爸爸等候的身影,但是他們是往台糖公司的,走的是街上的路;我-一個人回家,而且有一大段漫長的無人家無路燈的黑暗等我。我應該是害怕的,道路兩旁種的是一大片蔗田、稻田,更可怕的是鄉人流傳「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圳溝旁蓊鬱的大樹枝幹常常掛著死貓,在月光下隱約可見牠們腐爛萎縮的身軀。家是一定要回去的,怕也要回去。我的父母此刻依然為生活為兒女打拚,我可以想見燈光下,忙碌一整天農事的父母,打草繩、打草袋轟隆轟隆的節奏,在寧靜的田野中如何地轟轟烈烈地演出。我不要依靠別人陪伴。我以飆車的極速衝過這一段黑暗,常有一種得勝的快感;有時我大聲唱著聖歌,相信上帝的保佑,相信我深愛的故鄉即使藏身於黑暗之中,也無可懼。 到中壢唸大學後,我沉迷於所愛的文學世界,也陶醉於大學寬闊優美的校園,我被這個世界迷住了,不太想家,不常回家,寒暑假偶而還滯留不歸,我追求自己要的,想看更多書,嚐試創作,意圖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渴望談一場深刻動人的戀愛。我不想回去那安靜的田園,不想把寶貴的時間耗在替哥哥照顧小孩,更不忍坐視父母操勞農事卻袖手旁觀。但是,有時候我特別想家,一定要回家,那是在我遭遇情傷或不如意的時候。我在世界遺失了自己,必須回家去找回來。當車子到達故鄉的土地,從窗戶看到那廣袤的綠色原野,聞到田地泥土翻動的芳香氣息,在彼此相望中,生命中某些紊亂似乎得到了梳理,而被否定的傷痛,在土地的接納之下,竟變得舒坦自在。看到故鄉的小橋,想起第一次約會的糗事,「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我忍不住對自己笑了。更奇妙的是面對慈愛的父母,無須言語,我心靈的傷痕就癒合了,雖然他們再也無法理解我的困頓與挫折,也不能為我做什麼。 4 也許連父母也不能了解他們帶給我的力量。 來到台北,為人師表,結婚生子之後,我更渴望回家。與為人妻、母、師的腳色相較起來,我毋寧是更喜歡當女兒的腳色,也許我還不知如何扮演其他腳色吧。我喜歡暫時出走,回家當女兒,接受父母的疼愛,我還捏造了一個美麗的藉口:「我要回去孝順父母,孩子啊,你們要效法媽媽,長大離家之後,別忘了時常返回喔!」但外子看穿我的心,他當著我對孩子說:「媽媽又要回去吮老奶脯了」,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吧。 在台北住了二十多年了,時間已經比在故鄉的日子還長,但我還是覺得溪洲才是我的故鄉。也許因為那是最初的,深深刻印的生命記憶。生長在廣闊的鄉野,我不喜歡台北狹窄擁擠的空間感覺,它束縛我的心靈,我想解開束縛飛衝出去;我不喜歡車陣、人潮與閃爍的霓虹;我喜歡故鄉的稻田、樹林。不喜歡車聲、人聲、麥克風的叫聲;我喜歡故鄉的鳥囀、蟲鳴與流水聲。人在台北,我只想往栽種樹木、花草的公園與學校去尋覓故鄉的顏色與聲音,感覺遠離人群的寧靜,得到些許放鬆與舒適。但是,那只是贗品,而忍耐到了臨界點,我必須遠離台北,回到我的家園,讓我重新呼吸那清新自然的空氣,感受那天寬地闊的自由,把自己徹底地浸泡在綠色與鳥聲裡。如此,我才能繼續忍受台北。 當女兒是我最初的腳色,那般甜蜜的滋味叫我留戀不已,也許就像母親常常說的:「一個人一生只被愛一次,那就是父母的愛。」其他的腳色大多是捨己與付出的,如果自己沒有極大的愛的能力,終會枯竭的。在講台上,憑藉過去累積的素養,努力扮演教師的腳色,一日勞碌完畢,忍受台北黑暗的交通,回到新店的家還要面對更大的戰場,幼小的孩子期待照顧與陪伴,更難的是如何讓婚姻可以變得容易承受些。昔日沉溺於文學浪漫抒情的女人,被現實中勞碌、壓抑與挫折緊緊綑綁,彷彿困守婚姻的圍城,所有的人都對我伸手張口,只有無盡的需索與要求,掏空我生命中的所有,像置身於荒涼的大漠,我的心乾渴寂寞枯竭。如果沒有來自天上人間的愛,如何能走下去?當我感覺將燈盡油枯,或者厭倦揪住我的心,我知道我必須回家了。我以回家轉換空間,暫時掙脫困境,感受從父母來的愛,讓我重新得力。正如母親領受父母的愛,面對婚姻對她提出的要求,她可以全心全意永不匱乏地給出來。 那一段掙扎的歲月,傍晚回到家,首先映入眼簾的必是爸爸坐在鏽蝕的鐵製大?旁燒著他跟媽媽要用的洗澡水,木頭充當小椅子,望著熊熊的火焰等待燒盡時,他的身體向後傾斜,雙手壓著地面,濃煙迷漫四周,爸爸靜默無言。家裡早已裝熱水器,但是爸爸堅持燒水。他們向世界支取的甚少,但付出一切。除了下田工作之外,爸爸、媽媽還要照顧一個接著一個來到人間的孫子,張羅一家十幾人的三餐,因為大哥、二哥、三哥都選擇回家定居,他們都是雙薪家庭。生來瘦小的母親彎腰駝背,站在瓦斯爐前煮著永遠煮不完的三餐。八十歲了,操勞忙碌並沒有放過她。但他們甘心樂意,歡喜為兒媳分擔,其他人能說什麼?看到父母,我感覺自己的負擔不算什麼,我的愁苦不算極大的苦楚。有什麼克服不了承受不住的?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工作都是自己選擇的,有什麼好抱怨追悔的? 父親聽說市上所賣的玉米必灑農藥,而我自小就愛吃玉米、花生,他為我種了好幾壟玉米與花生,每隔一星期播種,讓我回來都可採收到新鮮成熟的果實。知道我喜歡無農藥的有機蔬菜,他種了各樣應時蔬菜,每天殷勤地澆水。回家次日,當朝陽曬乾了葉上的露珠,爸爸媽媽與我就忙著採收蔬菜,我們坐在龍眼樹下,一根根一葉葉整理那肥嫩的蔬菜,或者聽媽媽說話,或者專注而靜默,因為不久我就要離去,帶著大包大包父母厚重的愛,像鄉下人入城那樣回台北那個繁華的都市。二十幾年來,這是父母盡他們所能給我的愛。 5 到了父母身體漸漸衰老時候,醫院變成他們的家。 起初母親被父親發現昏倒在田間小河旁,立即被送往彰基急救。我從台北跑彰基,每天晚上往返,如同跑自家的廚房,計程車-火車-計程車,把它變成一條非常近的路。在加護病房,一家大小團團圍繞著母親的病床,母親以為她在家裡,她快死了,她環視每一個孩子、媳婦、孫子,靜定地注視著似乎要在最後一望把親愛的人牢記腦海,然後不改引用佳句的積習說道:「『生有日,死有時。』每一個人都要走這一回的,所以不用為我悲傷;我也不牽掛你們,因為我已經把你們栽培長大了。現在我要走了,趕快把我所買的很水的老嫁妝拿來替我穿上。」她在第一次病危時刻已提前四年把臨終遺言說了。 「父母疼子人人有,孝順父母世間無幾人!」母親常常如此唸著,她對兒女無多期待。父親身體尚稱安康之時,也會神色蕭索地說道:「我老了,會自己去墳墓前蓋間草寮自己等死。」「阿叔,你不要這樣說!我會照顧你的!」父親的話,意謂人老去不要麻煩兒女,但聽來心酸。 也許因為一開始我把母親帶到台北就醫,親自照顧,直到母親吵著要回家才送她回去。此後父母就醫,父親都選擇不遠千里來台北馬偕,我想是因為我的緣故吧!他在住院期間聞說我要出國,對我說:「如果你不在台灣,那,我怎麼辦?」父親從來自尊剛強,不肯求人,說出這話,其實不容易。而我還有母親與妻子的腳色,我提醒父親:「除了我,還有哥哥、姐姐可以照顧你啊!」 父母住院常是一個月以上,通常是沒有上班的二姐白日照顧,我負責晚上。下班後,立即煮飯、吃飯、洗澡,然後到馬偕接班。對我而言,從大安到雙連真是一條回家最近的路。我閉著眼睛,都可以知道何時該轉彎、上下電梯,在左或右搭捷運。我帶著水果、點心給母親。送走姐姐,剩下母親與我。我餵她吃晚餐、水果,傾聽愛說話卻重聽的母親不停地訴說一天的生活,她以明敏的眼睛閱讀我的神情與唇語,或者接受我為她按摩,給她一個親吻、擁抱。可愛的她會指著另一邊臉頰說:「換這一邊,這邊還沒親親呢!」愛嚐新鮮的她,可以接受任何食物,包括麥當勞的漢堡、薯條與冰淇淋,義大利麵與米做的漢堡。總是非常捧場,邊吃邊讚美食物可口,女兒孝順。我們九點就準備睡覺,躺在狹長的睡墊上,我很快就進入夢鄉,這是一大恩福啊!若不是在醫院,我不可能這時候上床的。 有時父母開刀住淡水馬偕。如同中山北路走無數遍,淡水馬偕,我一再往返。那像是一趟旅行,起初不斷地算著一站又一站,後來卻覺得那也是心靈的休憩。在北投轉車時,坐在空闊無人的候車站吹著涼爽的山風,望著翠綠的山影,感覺像郊遊一般,在這樣忙碌的都會生活,若不是為了探視父母,我怎可能從忙亂的生活中抽拔出來,在這兒悠閒地等著車,等著回家。 6 回家本是一段由繁亂歸於寧靜,由戒慎恐懼轉回自在放鬆的逍遙之旅,但去年七月七日,卻是驚惶。 母親三度垂危,但是復原後,都能自己行走、如廁,即使跌倒後開刀,一個月後,她扶著小凳子,依然可以一拐一拐地磨蹭著地面發出尖銳刺耳的聲音,向前疾行。去年父親住院許久,我的重心轉移,無暇返鄉探望母親,留心病情變化,母親節前夕,她又病發陷入危急。生命堅韌的母親又醒來陪我們再過一次戴著紅色康乃馨的母親節。但是此後母親虛弱得無法下床,我知道日子不多了。雖則知道,真正大限來臨時還是令人驚恐。 自從六月初最後一次在醫院中照顧母親,為了陪伴兒子參加指定考科,為了寫指考國文試題分析,我延遲回家,縱然如此,我的心時刻催逼自己:「該回家了,一個月不見,父母如何思念啊!」終於七月七日我覺得非回家不可了。 我提早出門,不至於需要搭計程車趕時間,但也不是寬裕得可以慢慢等平日習慣搭乘的22號巴士。信義幹線一來我就跳上去。下車後我鑽向捷運地下道,想到大廳取三哥已買好的車票。這是我未曾走過的路線,我在錯綜複雜的地下街迷失了方向,緊張起來,問人,再找,仍然找不到往大廳的路,我的神經越來越緊繃,轉來轉去,碰到牆壁,總不見大廳的路標,在這樣下去我鐵定趕不上火車了,但是我覺得我非趕上不可。我問一位清潔工人,她指示方向,終於找到了。衝向索票處,已萬分火急,對方卻說處長沒把票留在此。三哥忘了,唯一一次他忘了,在這個緊急時刻,只剩三分鐘。聯絡三哥。三哥衝下來。帶著我一路狂奔,以鐵路局同仁車票證通過剪票口,衝下月台,火車已經啟動,我在最後一秒鐘跳上火車,沒有車票。 我驚魂未定,隨便選一個位置坐下來。看一會兒書,就不想看了;想小睡一下,睡不著;看著窗外的風景,感覺索然。想見父母,又想到他們日漸衰老,感覺相聚日子無多,期待努力珍惜,然而相見惻怛,重逢有何可樂?心情黯淡,什麼都不能做、不想做,只有在時間中等待時間過去,空茫茫地,心思不知定於何處? 二哥來接我。一回到家我趕忙去看母親。 母親閉著眼睛,戴著助氧氣微微地呼吸。我叫「阿姨啊!」她沒應我。她的手腳浮腫,呈淤血紫色,我一摸冷冷地。我感覺情況不太好。穿過客廳,我到隔壁看臥床的父親。爸爸問:「孩子考得好嗎?」我說:「還好吧!阿姨恐怕不好,要去醫院。」我立刻轉回來看媽媽。突然之間,媽媽艱難地用力吸一大口氣,似乎吸不到氣似的,我爬上床去扶起她,沒有鼻息,一試她的脈搏,不跳了。我對看護說:「我的媽媽好像心跳停止、沒有呼吸了,你可以替她做人工呼吸嗎?」哥哥一腳踏進來,我說:「趕快去叫救護車,媽媽不好了!」那是下午五點半。如果不是因我回家,二哥此時不會在家。 哥哥把媽媽抱上救護車,他騎摩托車跟著趕來北斗醫院,我與看護坐在媽媽身邊,我看媽媽神態安祥,平靜如睡,我感覺她已經走了,拋下佝僂病痛的身體與我們。 這一次媽媽沒有再醒來。二哥與我在旁陪伴。再抱一抱我親愛的媽媽,再親親她可愛的小臉,我跟二哥說:「媽媽跟我們都是有福的:人生的盡頭,她有最愛的人陪伴;我們來得及看媽媽最後一面,向她道別。來,抱抱媽媽,握握媽媽的手,說聲再會。」二哥握著媽媽的手,激動、傷心扭絞著心。 如今我才知道那是母親對我的呼喚,呼喚我回家,她要當面說聲再會,教我人生最後一課:死亡的身影溫柔可親。 7 父親說:「我已經聽到死亡的腳步聲近了,我也準備好了,不能確知的,只是哪一天而已。」 雖然「人是奔向死亡的存在」,與死亡靜靜相看之際,我卻不想枯等死亡來臨,我選擇轉身奔向你我的愛,在付出中獲得,以感恩的心數算同在的日子。我們生命連結的臍帶終會被割斷,我必須獨自挺立於世界,我早該如此,我相信我早已如此。 然而,每一片你揮汗耕種的土地,每一株你親手種植的花木,我都可以感受到你永遠的愛;你走過的足跡,你坐臥的地方,我都能覺察到你的存在。因為我對你的愛,你將永遠存在。

愛妻十大守則

2006年10月08日
公開
7

轉貼:http://tw.match.yahoo.com/helpcenter/joyce_love2.html 愛妻十大守則: 一•時常表達”我愛妳”:一句甜蜜的話、一束給他驚喜的花、一個安排好的浪漫假期、一個睡前溫暖的擁抱,都是傳達深深愛意的方法。 二•隨時表現你對她的注意:不管是分擔家事、幫她提東西、陪她一起shopping、走在馬路上一定讓她走在內側,從生活的小細節上關心她。 三•耐心的聽她說話:即便是不合邏輯、沒有頭緒的內容,都以聽眾的態度跟她一起分享心情。 四•讓她放心:要讓一個女人相信你對她的真情,一定要讓她沒有對你懷疑。所以主動告知你的行蹤,讓她了解你的工作圈與交友圈,是讓她安心的最好方式。 五•努力做個有肩膀的男人:要一個女人相信她做了全世界最正確的選擇,就是當她覺得你是一個負得起責任,也願意負責任的男人。負得起責任表示你有能力,願意負責任表示你為人可靠,這都是讓她會更愛你的原因。 六•把她當做全世界的中心:不在她的面前隨便稱讚別的女人,尤其是有關長相跟身材,那是多數女人的大忌,所以要學會按奈住自己的色心,讓她覺得她是最美麗的女人。 七•對你們的未來有計畫與夢想,並言行合一的去實現:一個被愛的女人需要對雙方的未來有把握,所以讓她知道你的計畫並與她溝通,共同去實現是一種承諾的表現。 八•對她大方一些,努力給她好的生活:不是每個女人都夢想作少奶奶,但每個女人都希望,她的男人是有能力給她好的生活的,不管這男人的能力有多少,但不斷的努力是最重要的表現。 九•不要忽略相處上的小細節:女人的心思天生敏感,所以有許多事情,女人習慣用暗示的方式去表達,不要一付大男人的樣子,去忽略她的感受,要知道感情是一點一滴的累積,而你的細心與用心,絕對會讓她感動。 十•相處中不要凡事都要講道理:因為相處的哲學中,往往沒有什麼道理,所以去爭論誰對誰錯,沒有太大的意義。反而是學習馬主席的精神,「一切的錯都是我的錯,太太永遠不會錯」。雖從表面上看來男人好像輸了面子,但事實上你贏了裡子,你贏到一個女人愛你一輩子的心。

除了愛情外 女孩必看的箴言

2006年10月07日
公開
2

轉貼:http://www.heysunny.com/?p=103 除了愛情外 女孩必看的箴言 你必須找到除了愛情之外,能夠使你用雙腳堅強站在大地上的東西。你要找到謀生的方式,現在考慮不晚了。我從來不以為學歷有什麼重要,天才都不是科班,但,不是科班,連龍套都跑不了。你必須把那些浮如飄絮的思緒,漸漸轉化為清晰的思路和簡單的文字。華麗和漂浮都不易長久,你要知道,給予文字閱讀快感不夠的,內容、思想、境界、靈魂、精神和智慧,這些才重要。 不要多看那些和你一個路數的女作家的文字。不要瑣碎,無病呻吟。不要想到什麼就寫。不要流於小感傷和小感動。妹妹,我要你相信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這些老掉牙的字眼。我不要你頹廢、空虛、迷茫、糟踐自己、傷害別人。我不要你把自己處理得一團糟。 節制自己的感情。不是任何人都能要。體驗生活,是另外一回事,並不意味著墮落和放縱。千萬不要認同那些偽裝的酷和另類。他們是無事可做的人找出來放任自己無事可做的藉口。真正的酷是在內心。你要有強大的內心。要有任憑時間流逝,不會磨折和屈服的信念。不是因為在象牙塔中,才說出我愛世界這樣的話。是知道外面的黑、髒、醜陋之後,還要說出這樣的話。妹妹,好好去愛,去生活。青春如此短暫,不要歎老。偶爾可以停下來休息,但是別蹲下來張望。走了一條路的時候,記得別回頭看。 時不時問問自己,自己在幹麼。 傷心和委屈的時候,要嚎啕大哭,哭完洗完臉,拍拍自己的臉,擠出一個微笑給自己看。不要揉,否則第二天早上會眼睛腫。 給自己一個遠大的前程和目標。記得常常仰望天空,記住仰望天空的時候也看看腳下。 任何時候,任何人問你,有過多少次戀愛,答案是兩次。一次是他愛我,我不愛他。一次是我愛他,他不愛我。好的愛情永遠在下一次。別給同一個男人兩次傷害你的機會。別相信床上的誓言。別看重處女,但保持純潔。不要為欲望羞恥,好好享受,但絕不忍受男人的侮辱和怠慢。相信我,妹妹,男人多的是,比三條腿的青蛙多得多。別輕易說出“愛”。相信你的直覺。不要招惹別人的男人,除非你非常非常愛他,並且,他非常非常值得愛。不要招惹尋找與前女友相似,和他母親、姐姐相似女人的男人。不要招惹浪子、文藝青年和中年男子。別招惹太清純的男人。別和沒心沒肺的人在一起。別把犯賤當真愛。一個男人作踐自己來取悅你的時候,千萬不要因此感動。這個煙頭燙在他身上,下一個就可能燙在? A身上。看看一個男人的朋友們是什麼樣的,注意他的朋友們對待女人的態度。還有,千萬別相信一個不準備將你介紹給他的朋友圈子的男人。一個男人只肯喊你“寶貝”的時候,堅持要他喊你的名字。一個男人不再來找你的時候,就不要再去找他。不要相信在戀愛上用手段的人。分手時不要口出惡言。吸取教訓,但不要後悔。後悔沒有用。 別幹撕照片、燒信、撕日記這樣一類三流愛情電視劇中才有人幹的事。 相信愛情,相信好男人還存在,還未婚,還在茫茫人海中尋覓你。別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這樣使別人誤以為你閱人無數的話。 答應我,永遠不要去做那種午夜背著行李,從一個男朋友家,流落到另一個男朋友家的女人。 愛物質,適當地。永遠知道精神更重要。比那些名表、名牌、時裝,更加美麗的是你自己。 別瞧不起勞動人民,不要為勞動羞恥。土地不髒,汗味不難聞。請尊重那些似乎生活狀況不如你的人,因為這樣才是尊重自己。永遠體恤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因為我們的親人就是在這些人群中。我們不嬌貴。 不要小看一分錢。不妨自己去掙掙看。 被朋友傷害了的時候,別懷疑友情,但提防背叛你的人。原諒,但並不遺忘。做人存幾分天真童心,對朋友保持一些俠義之情。 要快樂,要開朗,要堅韌,要溫暖,這和性格無關。 我擔心你太低調,有時要強悍一點,被欺負的時候,一定要討回來!但是不要記恨。小人之見,隨他們去好了。憐憫,會使你高貴。 要原諒這世界和自己。要告訴自己,我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

轉貼:心裡的紅絲帶

2006年10月07日
公開
2

轉貼自:洋娃娃遊天下/艾絲敏及艾笛成長日記 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de,mid151872, cid19385344.htm 媽咪日記 當六歲的絲敏很慎重其事地問我: 「總統怎麼知道紅絲帶綁在這裡呢?」 我先是大笑起來,是呀!這位位高權重,聲稱不愛錢,絕未貪瀆,又宣稱不看電視、不看報紙的總統,怎麼會知道紅絲帶綁在幾千哩外歐洲某小國的一個老百姓前院的櫻花樹上呢? 這條紅絲帶又是綁給誰看呢? 當絲敏問起綁紅絲帶的意義,我不想講得太仔細,不需要用這些烏煙瘴氣的事情來塗污一個六歲小女孩的心靈,沒想到她卻又追問: 「總統怎麼知道紅絲帶綁在這裡呢?」 她才六歲已經心思稹密地擔了一個晚上的心: 紅絲帶綁在這兒給誰看呢? 女兒呀! 紅絲帶是綁給我自己看的。 它時時刻刻提醒我: 就是這抹紅,此刻布滿台北的大街小巷,隨意一個角落,便是一條飄蕩在風中的紅絲線,從大城小鎮漫出去,上了人們的額頭,被穿在身上,有些紅色化成了字,字字都是血淚。 當紅色淹成一片紅海時,全世界有血有肉,能知能行,關心國事家事的人們,即使不看報不看電視都看到這條紅絲帶了,唯有一個人沒看見,那就是該看到這條紅絲帶的人。 而那人,卻偏偏是最不該盲目的,他受人民之託,卻負於人民,人民用紅色來抗議,他偏用綠色來阻擋。 當成千上萬條飄揚在他辦公室及家門口的紅絲帶都不足以警醒他,我家這一條小小的紅絲帶又怎會讓他引以為意呢? 所以女兒呀! 家裡這條紅絲帶不是綁給總統看的, 那只是一種象徵,告訴周遭的人,紅絲帶已經飄揚過海,飄到歐洲的一個尋常家庭裡了,紅絲帶開始會像無性生殖般,隨風到處飄落,落地生根,或輕輕落進一些人的心底,很多人家門口沒綁紅絲帶,額頭上沒綁紅布帶,身上沒穿紅衣,但心裡可能也飄著一條紅絲帶呢?

The Mid-autumn Festival

2006年10月06日
公開
3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moon_e/moon.htm The clear and radiant moon has been a subject of Chinese poetry and song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the moonlight of Mid-Autumn Festival brings particular warmth and ease to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of China. This festival is said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ancient ceremony of Sacrificing to the Moon Goddess. When that ceremony was later combined with the Legend of Eating Mooncakes, Mid-Autumn Festival grew in the popular consciousness to become the major occasion that it is today. "When the moon is full, mankind is one" -- In China, the full moon has always represented the gatherings of friends and family. Thus,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time for family reunions. On this night, families will go together to scenic spots and parks for moon appreciation parties, eating mooncakes and pomeloes in the cool night air and praying for a safe year. This festival has been made even more lively by the three legends of Chang-O Flees to the Moon, Wu Kang Chops Down the Cassia Tree, and the Jade Rabbit Grinds Medicine. .................................... Chang O Flees to the Moon According to a famous Chinese legend, the sky was originally lit by ten suns, whose combined heat scorched the earth and crops so that the people had nothing to eat. To save the world from imminent starvation China's most famous archer, Hou Yi, shot down nine of the suns with his bow and then rid the land of poisonous snakes and beasts so people could live in peace and happiness. Unfortunately for Hou Yi, these ten suns turned out to be the sons of the Jade Emperor, who was so angered by the loss of his sons, that he banished the archer together with his wife, Chang O, and children from the face of the earth. When the Western Goddess discovered what had happened, she took pity on Hou Yi, giving him an elixir of immortality. But Chang O greedily swallowed the potion by herself and as the concoction worked through her body she became lighter and lighter and floated up into the sky. Fearing that the deities in heaven would laugh at her, she took refuge on the moon, building there a palace known as the "Cold Palace," where she lives to this very day as the Lady of the Moon. Since it is believed that Chang O floated to the moon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eighth moon, people offer annual prayer and sacrifices to the moon on that day to commemorate the event. It is said that Chang O transforms herself into brilliant moonlight and descends to earth to offer good fortune. Thus, couples to swear their mutual love under the full moon and separated lovers to pray to the for reunion under the full moon.

轉貼:小男孩的爸爸

2006年10月06日
公開
4

小男孩的爸爸 文/李家同(暨南大學資工系教授) 林教授是我們電機系的教授,他是一個典型的電機系教授,從小就一切順利,別人考高中送掉半條命,林教授在全無補習之下,輕鬆地考進了明星高中,然後就一帆風順,碩士後三年,就拿到了博士學位,說實話,他的指導教授雖然是一位大牌教授,但根本弄不清楚他的博士論文是怎麼一回事。 可是林教授卻有一件事不太順利,他雖然有了未婚妻,卻好久沒有結婚,似乎他的未婚妻老是拖三拖四的,不論他如何努力,他的未婚妻始終不給他確定的結婚時間。 有一天,我在研究室裡,忽然接到了林教授的電話,他說他在埔里的麥當勞遭遇到了大麻煩,叫我趕快去救他一命。我趕到了麥當勞,發現他在照顧一個小男孩吃冰淇淋。這個小孩黑黑的,大眼睛,可愛極了。林教授看到我以後,安撫了一下小男孩,叫他繼續一個人吃,然後走過來,輕輕地告訴我一個好滑稽的故事。 林教授說他今天來麥當勞吃漢堡,在排隊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小鬼拉他的褲子,叫他「爸爸」。他被這個小鬼叫了爸爸,只好請他不要再叫了,沒有想到這個小鬼一點都不為所動,反而越叫越大聲,令林教授窘不堪言。有一位胖女人,一聽到林教授否認他是小鬼的爸爸,氣得不得了,她帶了一把傘,就拿起傘來打林教授的頭。林教授發現情勢不妙,趕緊替小鬼點吃的東西,陪他吃飯。現在飯已經吃完了,他又點了冰淇淋給他吃。 林教授問我該怎麼辦?我首先問他究竟是不是這個小男孩的爸爸,林教授一再地否認,他說他也不是任何小孩的爸爸。他還說,實在迫不得已,他可以利用DNA檢驗來證明他完全是被小男孩栽贓的。 我說我們唯一該做的事情就是將小男孩送給派出所,林教授同意了。他將小孩抱起來,因為這個小孩已經睡著了。到了警察局,林教授一字不提這個小孩叫他爸爸的事,只說他發現這個孩子走丟了。警察說已經有人報了案,這個孩子的媽媽病重,爸爸已經去世,孩子由阿姨看著的,但是媽媽在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加護病房,阿姨一不小心,孩子就溜到街上了。現在總算被我們找到了,警察也很高興。 警察認得我,叫我簽了字,答應儘速將小孩送回埔基去,我們到了埔里基督教醫院。孩子的阿姨看到孩子回來了,鬆了一口氣。她一再感謝林教授,也告訴我們孩子的媽媽已經昏迷,去世大概僅僅是時間的問題了。孩子呢?他不太懂這是怎麼一回事,他只是緊緊地抱住林教授不放,林教授打了個電話給他的研究生,說他有事,無法和他們見面,然後又給了我一個工作,要我到公車站去將他的未婚妻接到醫院來。 林教授的未婚妻聽了這個故事,覺得好好玩,她認為這事簡直有點不可思議,怎麼會有小孩子無緣無故地叫陌生人爸爸?我說也許他們有緣,這一點林教授的未婚妻很快地就發現了,她親眼看到孩子和林教授難分難捨的景象。 不久以後,林教授和他的未婚妻參加了孩子媽媽的葬禮,林教授第一次聽到原住民的聖歌,大為感動,反正他已是他們家庭的一份子,孩子已經不能離開他了。也離不開林教授的未婚妻。 林教授說他已經決定正式收養這小孩子,小孩子現在的監護人是他的阿姨,她毫無意見地答應了。南投縣社會局派人到暨大調查林教授的為人,我們這些同事當然是異口同聲地將林教授講得不能再好。果真林教授得到了一份南投縣社會局的公文,他們原則上同意林教授正式收養那個男孩子,唯一的條件是他必須在三個月內結婚,如果他在三個月內仍是單身漢,他們就要考慮別人了。 我們都替林教授捏了一把冷汗,試想他的未婚妻一直不肯確定結婚的日期,這次又如何會答應呢?沒有想到林教授的未婚妻立刻就答應了。 婚禮在小孩子山地家鄉的教堂裡進行,我們都去觀禮,新郎在祭壇前等新娘,第一個進來的卻是那個小男孩,他穿了一套全新的深色西裝,打了一個紅色的領結,一面走,一面撒花,我們大家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大家都要看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風采。新娘走進來的時候,我們才將注意力轉移到新娘那裡去。 我們都替林氏夫婦高興,因為他們平白地有了一個四歲的兒子,一年以後,他們的小孩也誕生了,是個白白胖胖的小女娃。 現在,林教授的小女兒也會走路了,我們常常看到林教授夫婦在黃昏時帶著他們的兩個頑皮小孩在暨大的草地上玩,他們還養了一隻狗,看孩子們在草地上跑來跑去,有時在追蝴蝶,有時在追校園裡到處都有的白鷺鷥,任人都會打從心靈深處感到溫暖。春天來了,校園裡一百株的羊蹄甲花盛開,林教授的女兒常常在樹下撿從樹上掉下來的粉紅色花瓣,沒有比這個景象再美的了。 我呢?總覺得這個故事發展得太過完滿,世界上不可能有這樣完滿的故事的。有一天,我閒來無事,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想了一遍,然後我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林教授。 不久,電話鈴就響了,林教授說他要到我研究室來看我,我知道為什麼他要來,他是來招認了。 我準備了一壺咖啡,林教授喝了一杯咖啡以後,坦白地承認孩子當初沒有叫他爸爸,孩子走失了,在哭。林教授問他爸爸在哪裡,孩子說:「爸爸走了。」然後又告訴林教授他的媽媽在加護病房。我們的林教授靈機一動,一面買東西給小孩吃,一面編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來騙我這個糊塗老頭。他沒有想到我會寄一封電子郵件給他,而這封電子郵件只有一句話:「林大教授,孩子究竟有沒有叫你爸爸?」他一看就知道我已經識穿了他的把戲。 雖然林教授承認他亂編故事,但他仍嘴硬,他說他一眼就愛上了這個大眼睛的小男孩,現在如願以償地結了婚,也做成了孩子的爸爸,可見他的規劃多偉大。他只有一個疑問,我如何知道他亂編故事的? 我告訴他,他的故事自始至終沒有人證,他和我講孩子叫他爸爸的時候,聲音極小,旁邊的人都聽不見,那個小男孩正全神貫注地吃冰淇淋,所以也聽不見他未來的爸爸在說什麼。最嚴重的是:他說有一位胖女人用傘打他,那天是冬天,天氣非常好,沒有雨,太陽也不辣,沒有人會帶傘的,這是他故事的一大漏洞。 林教授表示他不在意我拆穿了他美麗而充滿愛心的謊言,卻不知不覺地又倒了一杯咖啡喝,其實他多多少少有些緊張的。 至於林太太呢?她說她早就知道林教授在亂編故事,她之所以好久沒有和林教授結婚,也就是因為林教授特別會亂編故事,有的時候,她簡直弄不清楚林教授講的是故事,還是事實。那個事件以後,她發現林教授心腸非常好,只是有時有點狡猾,可是狡猾都是為了開玩笑,沒有任何惡意,她的想法是一個如此有慈悲心的人,將來一定會是個好丈夫,於是就結婚了。果真,林教授不僅僅是個好丈夫,也是個好爸爸。 所以,我錯了。世界上的確可能有完美事情的。林教授自以為他聰明過人,只要能編出一個將未婚妻騙得團團轉的故事,一切就很美滿。其實不然,他的故事發展得如此之好,是因為他是個好人,好人常會有美滿家庭的,以後我要常常將林教授的故事告訴我的學生。告訴他們一定要先做一個好人,然後自然會有一個美滿家庭。

Little King December

2006年10月05日
公開
4

摘錄自:http://www.wretch.cc/blog/footballitis&article_id =4651053 書裡插畫很少,故事也不長,是由幾篇短小精鍊的短篇組成的,雖然文字和故事都很簡單,卻充滿了魅力,讓我忍不住一口氣看完,愛不釋手。 故事由第一人稱敘述,講的是一位Little King December II 和主角之間的故事。 這位國王來自一個神祕的國度,在他的世界,所有的人都一出生直接是成人, 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會越縮越小,知識和思考能力也隨之越來越簡化,到最後會小到別人都看不到你,這時就會被人視為「消失」在世界上了。國王年紀已經不小,所以個子縮得相當小,大約只有三吋左右吧。 而主角就是人類世界的一般成人,有許多許多煩惱,要做無聊的工作、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 而這本書主軸就是在描述國王和主角之間的互動,以及一些有趣的、發人深省的、有點感傷的小故事。 代表純真的國王,和代表成人的主角,在書中形成強烈的對比,雖然看來像是大人與小孩的關係,但主角對於國王的心情,卻是一種平等對待的朋友關係, 因此國王說的話他會仔細思考,並且認真看待。這種敘事觀點,正是這本書最可貴、最迷人的地方。 有什麼東西是在我們出生時是最大,卻隨著年紀越縮越小,最後完全消逝呢? 我想,國王代表的,就是存在於每個人心目中的純真和想像力。 雖然人在長大的時候,對世界的認識會越來越多,但知道得越多,好奇心就越少,對事情開始覺得理所當然,不再問問題,也不再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 當主角帶著國王走在自己每天上班、看都看到膩的路上時,國王展現出高度的好奇心和觀察力,讓我覺得受到很大的震撼。 曾幾何時我也變成庸庸碌碌的大人了?每天麻木地走在同樣的路上時,是不是錯過了許多精彩的風景呢? 作者在書中暗示著,小國王其實就在主角心裡,他就是主角想找回的童年。 看完這本書,感慨的同時,讓我也很想把藏在我心裡的小國王找出來,和他對話。

轉貼:合邏輯不一定是對的

2006年10月05日
公開
6

合邏輯不一定是對的 文/黑幼龍2006/09/22 在團隊合作中,據理力爭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最重要的是產生效果,而且每個人也都能因此受到肯定。 那天從停車場出來,有輛白色的車子橫的插進來,兒子立刻緊急剎車然後猛按喇叭,對方也剎住了,並且回按一聲喇叭。 回家的路上兒子一直在罵:不懂得主線優先的道理就不要開車! 我知道他為什麼很生氣,因為對方不守規則,因為自己很有道理。只是,我真的有點擔心。 如果我們覺得人生都是以是非為標準,只要有道理就可以堅持,那真的會很可惜。 大概三十年前,我看過一部名片叫「紐倫堡大審」的電影。我永遠不會忘記該片的最後一場對話。那位老法官向那位年輕的德國律師說:你非常聰明,很會用邏輯程序,但是不要忘了,合邏輯的事不一定是對的。 合邏輯不一定是對的,在生活上代表什麼意思? 其實只要回想一下上次自己與另一半吵架的情況,或看到別的夫婦吵架的模樣,就會很清楚了,你們吵架是不是因為有道理呢? 一個樣樣事都講道理,一切都黑白分明,沒弄到水落石出絕不罷休的家庭,不一定是幸福的家庭。 你可以對一個吸毒的小孩說一整個晚上的道理(這些道理他多半已經聽過很多遍了),而且絕對是有道理的道理,但他還是會繼續吸安非他命。 他不是不明白吸毒對身體有害,有害的事為什麼還要做呢?因為人不是邏輯的產物。 人需要被諒解,覺得被接受、受到尊重,覺得有價值。而邏輯,或是把道理講清楚,很少能提供這些不可或缺的因素。 多少婚姻因為爭辯誰對誰錯而破裂,多少公司因為「嚴格要求」,而眾叛親離、業務不振,多少社團也因此暮氣沉沉。 卡內基認為人的需求並不多,像健康、住家、衣服、車子,還有受到賞識,但不知什麼緣故,最後這項卻很難得到。 將來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成就感常來自於你對他人的關懷與肯定,別人也因此而願意配合你。

轉貼:老師也該被教育

2006年10月04日
公開
3

老師也該被教育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看到新聞報導,高雄縣有個學生在大學指考時,因監考老師不知道什麼叫妥瑞氏症(Tourett's syndrome),把這種病的典型行為如抓耳撓腮、眨眼、聳肩、重複出聲,當作考試作弊,「意圖窺視他人答案,違反試場秩序」,給他化學零分。因為這學生平日成績很好,學校覺得意外,經複查才知道是因身體不斷扭動、嘴巴出聲的關係,經申訴後,大考中心特別「開恩」,只扣五分,報上的標題是〈委員「愛護」 只扣五分〉,我看了卻覺得連五分都不該扣,因為這種病症是自己無法控制的,說他「違反考場秩序」硬扣五分並沒有道理。 這件事背後比較嚴重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的老師不知道妥瑞氏症是什麼?這個一百年前就已知的先天性的毛病,孩子不能自我控制行為,我們師資培育的體系為什麼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沒有把腦與學習的關係教予老師?家長不知道,還情有可原,因為生活因素,可能無法接觸到許多新知,但老師是站在知識第一線的人,應該要知道,台灣不是有教師每年要進修多少時數以更新知識的規定嗎?那為什麼我們的老師會不知道這在1885年就已知的學習上的疾病呢?我們是否應該檢討師資培訓和教師進修的課程,是否跟得上時代? 一個人的行為如果不符合常理,就要追究背後的原因。曾有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生每天被罰站,因為她的眼睛總是飄向窗外,連被老師叫起來,眼睛都看窗外,老師非常生氣,每天罰她站,後來才知道她大腦的動眼神經長了一個瘤,這個瘤使得她的眼睛都往同一個方向飄。開完刀把瘤割掉後,她的眼睛就不再朝同一個方向移動了,但是這孩子已經被冤枉罰站了二個月。這種例子可能相當多。當一個孩子因自己不可控制的行為而被貼上「壞」、「懶」、「笨」、「講不聽」的標籤時,內心是痛苦的,也是無奈的。最早發現閱讀障礙有基因上的關係,是醫生發現帶孩子來看病的父母自己也不會填病歷表格,追究下去才知道這個原以為是懶、笨的失讀症,可能和染色體2、3、6、15、18有關係。 當一個孩子在某方面表現不好時,父母先不要動怒,先想一想,自己小時候是否也如此?如果是,你知道是你的關係,就不要打罵他、奚落他。當然最重要的是,教育老師有這方面的知識,讓他們能夠幫助父母找出孩子學習緩慢、行為不正常的原因。 報上這則新聞讓我難過許久,妥瑞氏症的症狀通常在進小學後開始出現,算一算,這個學生竟背了十年黑鍋,真是難為他了。我們都知道你怎麼看待自己,自己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怎麼回報你,或許我們不要動不動就以為孩子壞,社會上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壞孩子了。

聽媽媽的話

2006年10月04日
公開
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rcI5o8aczo http://www.sosolala.com/music/jay/StillFantasy/02.mp3 聽媽媽的話 詞: 周杰倫 曲: 周杰倫 編曲: 林邁可 (Michael Lin)、洪敬堯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麼 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遊戲 我卻KAO在牆壁背我的 ABC 我說我要一台大大的飛機 但卻得到一台舊舊錄音機 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 長大後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 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 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媽媽的辛苦 不讓你看見 溫暖的食譜 在她心裡面 有空就多多 握握她的手 把手牽著一起夢遊 聽媽媽的話 別讓她受傷 想快快長大 才能保護她 美麗的白髮 幸福中發芽 天使的魔法 溫暖中慈祥 在你的未來 音樂是你的王牌 拿王牌談個戀愛 唉!我不想把你教壞 還是聽媽媽的話吧 晚點在戀愛吧 我知道你未來的路 但媽比我更清楚 你會開始學其他同學在書包寫東寫西 但我建議最好寫媽媽我會用功讀書 用功讀書怎麼會從我嘴巴說出 不想你輸 所以要叫你用功讀書 媽媽織給你的毛衣 你要好好地收著 因為母親節到時我要告訴他我還留著 對了 我會遇到周潤發 所以你可以跟同學炫耀賭神未來是你爸爸 我找不到童年寫的情書 你寫完不要送人 因為過兩天你會在CAO場上撿到 你會開始喜歡上流行歌 因為張學友開始準備唱吻別 聽媽媽的話 別讓她受傷 想快快長大 才能保護她 美麗的白髮 幸福中發芽 天使的魔法 溫暖中慈祥 聽媽媽的話 別讓她受傷 想快快長大 才能保護她

轉貼:感情的出氣筒

2006年10月03日
公開
18

感情的出氣筒 文/吳若權 夫妻相處必要的智慧 德國有一對尋常夫妻,發洩怒氣的方式很特別。 丈夫化名「大意農夫」,上網指稱太太開車技術太差,把家裏那一輛奧迪轎車,搞出很多刮傷。他說:「我老婆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女人,她在倒車時,眼睛還看著前方。」他決定將奧迪轎車出售,上網拍賣,有人開始出價,大約新台幣兩萬元左右。 妻子看到這則拍賣消息,十分不滿,並且立刻採取報復行動。她製作了一個人偶,取名叫做「大意農夫」,在網路上接受競標。她說:「有興趣的人,可以把他買回去,好好修理、作弄。甚至,拿針戳他都無所謂,愛戳哪裏、就戳哪裏。」 沒想到「大意農夫」玩偶,還挺受歡迎,有不少人出價,競標金額高達新台幣四千七百元左右。雖然看起來金額不是很大,而且也低於奧迪轎車的拍賣價甚多,但若以「手工玩偶」和「奧迪轎車」相較之下,「手工玩偶」的價值顯然比較受到肯定。 再怎麼幸福的夫妻,都難免有看對方不順眼的時候,像這對寶貝夫妻,以拍賣的方式出售自己的怨氣,真的是滿有創意。尤其是太太親手製作玩偶,邀請買家「替天行道」的作風,感覺上既幽默又狠毒。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伴侶間的相處之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根據我的觀察,大多數的伴侶若不滿意對方的表現,通常會以「內耗」的方式,來處理負面的情緒。不是跟對方吵架,就是跟自己嘔氣。 甚至,發動冷戰,老死不相往來。這又何苦來哉?朝夕相處的戀人,難免會發生大大小小的摩擦,與其忍氣吞聲,把所有的怨氣都埋在心底;不如積極找尋發洩情緒的出口,既不傷身,也不傷心,沒有怨氣,才能和氣。 要做好伴侶,千萬不要憋住氣,而是要找到適當的出氣筒,讓負面的情緒得以宣洩,才能回到平凡的生活裏,繼續在一起。

LUNCH WITH GOD!

2006年10月03日
公開
7

LUNCH WITH GOD! From www.krh.in A little boy wanted to meet God. He knew it was a long trip to where God lived, so he packed his suitcase with Twinkies and a six-pack of root beer and he started his journey. When he had gone about three blocks, he met an old woman. She was sitting in the park just staring at some pigeons. The boy sat down next to her and opened his suitcase. He was about to take a drink from his root beer when he noticed that the old lady looked hungry, so he offered her a Twinkie. She gratefully accepted it and smiled at him. Her smile was so pretty that the boy wanted to see it again, so he offered her a root beer. Again, she smiled at him. The boy was delighted! They sat there all afternoon eating and smiling, but they never said a word. As it grew dark, the boy realized how tired he was and he got up to leave, but before he had gone more than a few steps, he turned around, ran back to the old woman, and gave her a hug. She gave him her biggest smile ever. When the boy opened the door to his own house a short time later, his mother was surprised by the look of joy on his face. She asked him, "What did you do today that made you look so happy?" He replied, "I had lunch with God." But before his mother could respond, he added, "You know what? She's got the most beautiful smile I've ever seen!" Meanwhile, the old woman, also radiant with joy, returned to her home. Her son was stunned by the look of peace on her face and asked, "Mother, what did you do today that made you so happy?" She replied, "I ate Twinkies in the park with God." However, before her son responded,she added, "You know, he's much younger than I expected." Too often we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a touch! a smile, a kind word, a listening ear, an honest compliment, or the smallest act of caring, all of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turn a life around. Remember,we don't know what God will look like. People come into our lives for a reason, a season, or a lifetime. Embrace all equally!

生命永相聯繫

2006年10月03日
公開
5

《下輩子還要做你的親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9920 Dear Vivian, 妳的信讓我看著眼眶都紅了...看得出妳接受與妳父親永別的事實,卻其實有很多記憶不能抹去、來自親情的永生的掛念... 想來凡事皆有定數,我的童年無憂無慮,步入青少年時家境漸佳,也算享過福...現在我也已學會用另一種心態來面對自己的前路... 我剛看完《下輩子還要做你的親人 》這本書...受到很大的震撼...作者所述的輪迴案例皆有可靠的論據存在,我完全相信這些故事是真實的... 摘錄一些句子給妳: "我們的生命在圓圈裏移動,而牢固的關係留在圓圈裏。因為它是如此運行的,我相信當我的時間到了會再回來跟我所愛的人在一起。" "我想我們一直輪迴回來,直到我們學會我們應該學習的東西"。 "在某一方面,我們的生命並不是我們自己的,我相信它們甚至在我們來到這世間前就被計劃了,而在很多方面我們是被引導的。當上帝決定你需要學習某些事情時,祂以引導你經歷它來顯示給你看──不計一切地讓人學習去愛。" 我想妳爸爸一定完全感受妳的愛...所以不要太過傷心...終有一天你們一定會在另一個生命的旅途相逢... 妳自己多保重! Grace ...................................... From Vivian: 日子如常地過, 只是我老公說這幾天天氣很好, 睡得很好, 而我絲毫不覺. 自從幫爸爸安了靈位, 心裏漸漸感到坦然. 我爸爸自年老後便很怕死, 雖然他小時候經歷九死一生, 也已八十歲高齡了. 三個多月來我每星期到醫院探望他, 他捨不得我們, 我看著他給病魔折磨, 到最後骨瘦如柴, 努力嚥最後一口氣...... 他很少說話, 媽媽嘮叨, 脾氣差, 他絕少反駁, 記憶中就只有兩次吧! 那次他的師兄弟也在家, 正在一起打麻雀, 爸在人家面前丟下兩句粗話, 平常很惡的媽竟然哭了. 自我出生後, 就這樣只得兩次. 但他並不懦弱. 戰亂不久就成為孤兒, 只念過一年私塾, 在村裏為同鄉看牛為生, 穿的是破衣, 睡的是禾稈草, 後來一個叔叔帶他到城市裏學師當木匠, 他刻苦耐勞, 受到客人賞識, 更自立做生意, 我的伯父都是靠他過活, 當然還有我們一家七口, 還不時有些姨婆, 遠房親戚來投靠, 甚至是鄰居搬家後也讓她在我家住了數年, 方便工作. 一粥一飯, 他從不計較. 可是我們一點也不富有. 五兄弟姊妹中我排行最小, 可能因為如此, 物質生活也更貧乏. 我的童年生活沒有糖果巧克力, 也沒有像樣的衣服, 望穿秋水到新年, 才有一套新衣裳.試過給同學取笑我那些用床單縫製的衣服醜陋, 也試過和同學在玩耍時發覺姊姊留給我的褲子穿了個大洞, 要急忙回家縫補, 兩個男同學不明所以等得不耐煩而氣了我....... 我們的房子是租的, 非常破落, 窗子黏著斑駁的粗膠紙, 已殘破得不能再開關, 雨天污水滴滴答答地掉進來, 我們要繞著污水桶子走. 廁所沒有抽水箱, 也沒有花灑. 一張三呎的紅色碌架床, 睡了四人. 屋簷處處補漏, 是老鼠蟑螂的安樂窩. 等到我們都長大了, 排第三的兄長出身, 才有餘錢買一間像樣的窩居. 其他師兄弟窮風流, 家裡有幾個太太是等閒事, 還要帶他去見識, 但他拒絕, 更一五一十地告訴媽, 婚後就只得我媽媽一個, 所有家當都交給她管理. 想起來, 我老公肯給我家用, 還是我爸幫我說項的. 他常常對我媽說, 他只是一個鄉下仔, 有這樣的一個家已很滿足了. 在我認識的人中, 儘管有百萬家財, 會懂得滿足, 心存感激的, 就只得他一個罷. 他的字寫得很好, 是一邊聽收音機一邊看歌詞自學的, 每次拿起筆桿, 他總是很認真地先用力繞幾個小圈子才下筆, 下筆有點兒抖擅, 但堅韌有力, 一筆一劃也不馬虎, 那過程彷彿是耍武功的紥馬再打出一拳掌印. 他打算盤也很快, 度量衡心算眼量比我們幾個書讀得多的兄弟姊妹還準. 他臉長額高, 眼窩深, 鼻子塌, 可能是小時吃不夠, 總是瘦, 連臉龐也瘦, 高高瘦瘦的, 這點不像其餘兩個伯父. 我媽皮膚白, 圓圓潤潤, 年輕時有點像裼素秋, 她常在麻雀友面前說他醜, 配不起她. 或許他貌醜, 舉止粗魯, 更不知衛生, 但我著實找不到有多少人如他不貪, 不嗔, 不淫, 不誑...... 他話說得不多, 但他跟我說的話都烙印在我心裡.那時候生活艱難, 媽想把我打掉, 是爸不肯簽字才生下來的, 所以小時候我媽對著我總是不耐煩, 天天籐條敉豬肉. 我念書成績好, 每年拿成績表, 就得到很少說話的爸讚美:[妹仔讀書叻!][老師說妹仔聰明][妹仔的毛筆字好睇](接著他想起念私塾的日子, 也拿起毛筆幫我寫了一個字, 但字的撇尾粗得像掃帚.) [妹仔笛吹得好聽], [搵好多錢啊] 我第一次送他一條頸巾, 每次給他一千幾百元, 他都開心得不得了. 帶他上山頂, 他很認真地和我老公握手道謝, 帶他到淺水灣, 他說: [仔女對我那麼考順, 我點捨得死.]是的, 他很捨不得我們. 我的爸, 他自覺平平凡凡 , 混混沌沌的一生, 其實非常本事.

敢說真話

2006年10月02日
公開
7

【本文摘錄自《PChome電子報•人際溝通》推薦《讓自己發光》天 敢說真話 黑幼龍2006/08/25 如何擁有恰當的決斷力?唯有自信能讓人成熟地表達意見,把衝突化為轉機。 曾有年輕朋友問我,該怎麼樣表達與主管不一樣的意見,我當時用欣賞的眼神看了他好一會,因為,有自信的人常有自己的意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自己的看法,有時候與主管的意見一致,有時候卻不相同。本來我不想給缺乏自信的人再增加什麼煩惱。但看到那麼多年輕人在摸索,我真的覺得也許談一談較有幫助。 缺乏自信的時候,人很容易用兩種方式來表達自己:一種是一天晚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想法;另一種是變得冷漠、無禮。 別人為什麼不問該怎麼說出與老闆不一樣的意見?因為他們認為根本就不該有與老闆不一樣的意見;或者是,絕對該跟老闆拍桌子。 有自信的人不一樣。 他覺得自己的責任感,或是對工作的投入,督促著自己很想說明自己在專業方面的看法。他覺得主管對自己那麼信任、那麼賞識,不說出來實在不舒服。但他也成熟到知曉主管不會喜歡部屬提相反的意見--其實沒有人會喜歡別人反對他,那些說喜歡聽相反意見的人,不是不實在,就是因為對方說出來的方法很恰當,因而他才能接受。 怎麼樣說才恰當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不要當著大家面指出老闆的看法錯誤。老闆跟我們一樣,不喜歡受到批評,尤其是連尊嚴都受到威脅的時候。這點你一定可以做到。 比較難的是第二步,也就是到了老闆辦公室後,先說明一項老闆過去的成就,或判斷正確的事(因為是具體的事實,所以就毋需顧慮有諂媚之嫌)。這樣,老闆除了可獲得肯定之外,也真的會覺得你在說出與他看法不同的事時,是就事論事。 最後,你還要告訴他,如果他最後還是做出原來的決定,你還是願意支持他,並且盡力去完成。畢竟,負成敗責任的是老闆,要付給每一位同仁薪水的也是他。 不成熟的人在機會中找困難,成熟的人,在困難中找機會。有的時候衝突反而是轉機。

「藏拙」是一門大學問

2006年10月02日
公開
7

【本文摘錄自《PChome電子報•幽默加油站》推薦《你是說話高手嗎?》時報出版】 「藏拙」是一門大學問 文/戴晨志2006/09/14 「說」與「不說」之間,需要極大的智慧與勇氣!所以,吾人應可學習兩種說話藝術: 1.適時說出一句「漂亮的話」;2.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在一項公司業務簡報評比中,規定每人只能講十分鐘;小劉報告完後很沮喪地說,時間太短了,他有很多重點都「來不及說」,時間就到了。 辯論比賽時,小張慷慨激昂地為有利己方的論點辯護,當他正想嚴厲抨擊對方時,裁判鈴聲響起,時間只剩一分鐘,小張不得不簡短做個結論,匆匆下台。 陳教授應邀到扶輪社午餐會中發表演講,他在演說中兼顧許多理論與實務,但當他講完少數論點時,主辦單位就提醒他,四十分鐘的演講時間已到了,請他儘快做「結語」。 許多時候,人們常常抱怨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但因時間限制,而無法按已準備好的內容暢所欲言。 記得我在新兵入伍訓練時,為了參加軍中演講比賽,就寫了一篇演講稿,請老師亮軒批改。亮軒老師看完後告訴我說:「你不是不知道『要寫什麼』,而是不知道『不寫什麼』!」 哇,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這話直到今天,我仍清晰記得。的確,我們經常覺得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捨不得「割愛」,所以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但是寫得愈多,可能缺點曝露得愈多,因此「藏拙」就成為一門大學問。 「不寫什麼」必須有聰明和智慧加以決斷,它比「寫什麼」更不容易。 說話表達亦是如此。我們常常知道要「說什麼」,但卻不知道「不說什麼」,以至於不必說的話「說得太多」,重要的話,反而因時間不夠而「來不及說」。因此,即使只有兩三分鐘,講話亦有其重要次序,必須有所取捨,懂得「說什麼」與「不說什麼」。 柏拉圖說:「智者說話,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因為他們想說。」 西方亦有諺語:「不必說而說是多說,多說要招怨;不當說而說是瞎說,瞎說要惹禍。」 在說話藝術中,有兩種令人敬佩的可貴之處,一是適時說出一句漂亮的話,另一是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公開口語表達時,請留心時間的掌握和分配。重要的話,可以先說;不重要的話、揶揄別人的話,可以不說。所以,要隨時提醒自己-「不說什麼」?免得一不小心,說了「不該說的話」,而後悔不已。

悅讀是閱讀的開始

2006年09月30日
公開
9

【本文摘錄自《生命教育電子報》95年8月份報章佳文】 悅讀是閱讀的開始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今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開始加考作文,因為不計分,因此有六千兩百四十一人缺考。原本說作文不滿三級分的考生,入學後要參加三十小時的補救教學,後來因為沒有經費,沒有師資,高中無法概括承受,最後又變成各個老師自行決定補救方式,也就是說,不了了之。因此,好幾個乖乖坐在教室寫感恩作文的學生,都覺得被騙了。當同學都在外面玩時,他們在裡面受苦。我問他們為什麼覺得作文是受苦,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沒話講。」的確,若是沒有話講,硬要去寫是件很痛苦的事,父母不妨想一想孩子若是連話都沒有,去作文補習班又能補出什麼東西呢? 要想作文作得好,北宋歐陽修說只有「看多、做多、商量多」,沒有其他捷徑。沒有看書,肚子裡空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很會起承轉合,也寫不出好文章。要補救作文必須先從閱讀開始,就像燒菜,先不急著想該怎麼燒,要先看看冰箱裡有什麼,有了材料,怎麼燒就容易了;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 寫不出作文的學生,多半是從小沒有閱讀的習慣,雖說亡羊補牢,猶未晚也,但是在補救教學的方法上,應該有所不同。老師要先把學生閱讀的動機引發起來,讓他自己想去看,才會有成效,光是課堂中幾個小時的訓練是不夠的。 閱讀應該是帶有喜悅的「悅」讀,孩子心中真的想要讀,才能讀得進去。因此,進行補救教學的老師,必須先從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諄諄善誘,先引進門再談別的。研究發現,男生與女生在選書的偏好上有不同,女生喜歡故事類小說,男生喜歡非故事類的真實世界可用到的知識,如歷史人物傳記、如何製造汽車等,因此在引導入門時,男生女生讀的書可以不一樣。 引導時,老師不妨從大人小孩都會喜歡的《包公傳》、《七俠五義》等真實又懸疑的歷史小說著手,先讀一段給學生聽,讀到最精采時,放下書,請學生自己去找書看;或是介紹一些中國歷史上的冤獄,如「楊乃武與小白菜」、「竇娥冤」、「十五貫」等,解釋「越級上告」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設釘床?鳴冤人為什麼要睡過釘床,案子才有重新審理的機會?在說故事時,老師可以順便教他們人性是什麼,為什麼幾千年來人類犯罪的手法雖有翻新,犯罪的意圖不曾改變。 說故事其實是拉近師生關係很好的方法。我們發現孩子其實非常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不是板著面孔上課的老師。有一個校長說他喜歡讓教國文和歷史的老師擔任導師,因為這兩門課都有很濃的人文氣息,容易拉近師生的感情。我記得,以前我的歷史老師講到方孝孺被明成祖滅十族仍面不改色,以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會慷慨激昂的流眼淚,這讓當時十幾歲的我們知道什麼是流芳萬古,為什麼幾百年後,說到他們的事跡時,後人仍然會感動流淚。 歷史對學生人格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力,既然要推動作文,增進孩子的寫作能力,不妨一石二鳥,將歷史故事當教材,讓孩子回家多讀一些可以效法的事跡,或許能在這個頹廢、是非不分的時代振奮起一些人心。只要我們努力做,說不定會培養出一個「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來。

怎麼跟別人說「不」?

2006年09月29日
公開
6

【本文摘錄自《PChome電子報•人際溝通》推薦《讓自己發光》天下文化】 作者:黑幼龍 2006/09/01 怎麼跟別人說「不」? 想成功,不是試著討好每個人,而是學習如何說「不」。 兒子對我說,他很不喜歡自己不會拒絕別人。當然,要他去做壞事,他一定會拒絕,但是,忙得不得了的時候,該怎麼跟人家說「不」呢? 有一位卡內基訓練的講師曾說過,我不知道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但我卻知道有一條路照著走必定會失敗,那就是,想要討好每一個人。 別人請你抽菸你會拒絕;別人要你乾杯你會拒絕,別人要你抄襲他人的智慧財產,特別是老闆要你這樣做,你也要堅定地說「不」! 交朋友,包括異性朋友,該怎麼表示自己不想與他有深交呢? 有人來挖你到他公司去工作,你覺得受寵若驚,但不想去,該怎麼說呢? 其實,這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好多年。 我一直很羨慕那些沒有心理負擔的人,他們在拒絕別人的時候,雖然很堅定,但態度相當和藹。 當然,別人可能會不高興,但可能過一會兒就諒解了,也可能到後來發現這樣才更好。 我們都需要更多的自信才做得到。 有自信的人不太擔心別人會不會以為他不盡人情。 有自信的人常知道自己該做的事。 有自信的人很清楚自己能做多少。 有自信的人很了解自己。諸如,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志向、自己的興趣;同樣的,他也尊重別人的價值觀、志向、興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自信堅強的人雖然富同情心,也願意幫助人,但他深知不應將別人的問題視為自己的問題。既然是人的問題,就要尊重他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希望你也有同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