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Blue-field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第十名現象

2006年12月17日
公開
3

網路轉貼:第十名現象 在10倍速競爭的時代,「第1名」,是許多父母對子女的期盼、也是許多人的目標。然而,1989年,大陸小學老師周武提出的「第10名現象」研究,卻顛覆了舊思維:第10名之流的中庸學生,獲得的關愛眼神不多,但壓抑也最少,在人生賽局中,反而容易成為冠軍。當然,置身在耀眼的白小鴨之中,黑小鴨顯得黯然失色,然而,黑小鴨有「黑」的本色與活力,何不讓想法轉個彎,脫離「白」的隊伍、評價與迷思,走出黑小鴨變黑天鵝的尊容與自信。 今年是愛因斯坦發表影響全世界的「相對論」一百週年。這位近百年最偉大的科學家,在大學畢業後,當時還沒成名的他曾經回母校找老師,但他老師根本不認得他,還以為,愛因斯坦是一個想借錢而謊稱是他學生的小混混。 後來很多人在討論,愛因斯坦可能是小時了了,但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反問:「是愛因斯坦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才華嗎?還是學校的考試,沒有把他的才華考出來?」李遠哲說,愛因斯坦如果拿到考卷,看到第一個問題沒有道理,會好好地分析問題,而沒有回答。結果,拿回考試成績,可能只有二十分;但如果坐下來跟他好好探討一些問題,那可真是了不起。 學校成績,顯然看不出,誰能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在中國大陸的一項小型調查,顯示類似的情況。 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杭州市天長小學老師周武受邀參加一次畢業學生的聚會。當時他暗自吃驚:那些已經擔任副教授、經理的學生,在學校時的成績並不十分出色。相反的,當年那些成績突出的好學生,成就卻平平。 這個現象引發周武的好奇,他開始追蹤畢業班學生,經過十年、針對一百五十一位學生的追蹤調查,周武發現,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種動態變化中,小學的好學生隨著年級升高,出現成績名次後移的現象:小學時主科成績在班級前五名,進入中學後名次後移的,占四三%;相反地,小學時排在七到十五名的學生,在進入國中、高中後,名次往前移的比率竟占八一•二%。 「第十名學生」潛力無窮 於是周武提出所謂「第十名現象」:第十名左右的小學生,有著難以預想的潛能和創造力,讓他們未來在事業上嶄露頭角,出人頭地。這裡所指的第十名,並非剛剛好第十名的學生,而是指成績中庸的學生。根據周武解釋,這個群體的共同特徵是:他們受老師和父母的關注不那麼多,學習的自主性更強、興趣更廣泛。至於名列前茅的學生因為得到父母、師長過分關注,過分強化學科成績,反而扼抑了潛能和學習自主性。 這個研究結果,觸及了基礎教育的癥結:究竟是分數重要,還是學習力重要?經由大陸媒體爭相報導,「第十名現象」引起廣大回響,從省教育單位到學校,從學生、家長到專家……,透過網路不斷轉貼,餘波甚至蕩漾到了台灣。聯電發言人劉啟東三、四年前到大陸出差,被當地同事熱烈討論「第十名現象」,激發探索的興趣。這研究也呼應著他個人的成長,這位曾被全球外資法人票選為「亞太區第一名」的半導體分析師回想自己的歷程,一直以來最好的名次也就是第十名。劉啟東說,他不是不念書,而是不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念書。 讀書時的第十名、職場上的第一名,劉啟東是「第十名現象」的典型代表。 不過,周武的調查,在周延度上仍有爭議處。專門研究青少年行為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認為,畢竟孩子的發展是不斷地變化,嚴謹的方法必須是針對每一個孩子的生命歷程做紀錄,而不是取幾個時間點的學業成績做比較,這過於隨機。 儘管如此,「第十名現象」的研究,丟出了兩大觀點:其一,考第一名有用嗎,名次有多大價值?其二,讀書時代學會什麼,才具有永續競爭力? 考試,是考人類已解決的問題 第一個觀點,李遠哲的看法是:「考試是考不出到底這個人有多大的能耐。考試考的是人類已經解決的問題,別人都已經去做了,老師從來不去考老師不會的事,他怎麼會去考他不會的事呢?」 因此,「當你把所有時間放在考試,你一輩子就會被糟蹋掉,」今年三月二日,他在一場對台大學生的演講上「生活在急速轉變的世界裡」,對未來的社會菁英提出警告。考試名次既然價值性不大,究竟什麼才能產生價值? 李遠哲說,五十年前,父母親希望孩子進到大學後可以學得一技之長,然後靠一技之長走遍天下,這在過去是行得通。但現在的社會,如果還想可以靠一技之長走遍天下的話,他會說:「時代不一樣了。」在知識經濟時代裡面,很多重複操作的工作都已經被機器人取代了。留給人類做的事情,往往是變化多端或是令人驚訝的事情,這需要擁有能夠適應變化的智慧。他分析自己的歷程,過去累積的很多知識,隨著歲月都慢慢地忘掉,沒有多大用處,但是很有用的是:「自己學東西的習慣,是一輩子享用不盡的。」 分析學習力,可以進一步探討人類的學習動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教授Carol Dweck分析,學習動機來自兩種目標: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和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學習目標」指的是,打從心裡想要讓自己變得更棒,事情做得更好而產生學習動機;「表現目標」則是指,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避免別人覺得自己沒用而學習。 屬於「學習目標導向」的人,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充滿學習興趣,他們會選擇有挑戰性的工作,並且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屬於「表現目標導向」的人,則很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會努力求得好成績。但是這種人如果遇到自己做不來的事,就會拚命逃避,以免因為失敗,被人家瞧不起。 動機強,中庸生也能靠續航力得標 政大教育系教授吳靜吉解釋,一個孩子會用功拿好成績,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學習得很有興趣,很有學習動機。名次也是學習動機的一種,如果學習動機和表現動機都強,這樣的孩子未來的學習力仍能持續;但如果是表現動機強但學習動機弱,這樣的孩子只能拿到當下的第一名,不具有學習續航力。至於學校成績比較中庸的學童,有很多就是屬於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因為擁有學習力,即使小時候成績不突出,靠著續航力未來表現越來越好。 台北縣新莊國小校長吳順火指出,所謂的學習力來自「先天屬性+後天屬性+努力」,先天屬性指的是孩子的性向;後天屬性則需要父母認知到孩子的先天屬性之後,給予引導和支援。可惜的是,吳順火觀察大部分的家長,總是往相反的方向走,他們要求名次、要求名校,以為這樣未來就能成功,「如果後天不引導,甚至打壓,孩子的先天屬性是會消失的!」 考試、排名 都是自信殺手 擁有耶魯碩士學位的建築設計師黃永洪,從小成績都只求及格。記憶中,除了小學一年級考過第四名之外,後來幾乎對名次不再有記憶。「考試、排名都是在打擊你的自信!」黃永洪非常慶幸自己在澳門求學,不但沒有聯考壓力,反而得到父母、師長的支援,建立他對建築、美感的自信。 「我的自信來自一種幸運,」他說,國小時候雖然也曾經因為考不及格被爸爸打小腿肚,但其實他父親也只要求及格就好。 中學時候黃永洪每年暑假都跑香港,拿著相機拚命把喜歡的房子拍下來,當時他不知道原來蓋房子可以是一門學問,純粹就是把相片收集起來欣賞。高中的班級壁報比賽,給了黃永洪第一次驗證自己能力的機會。他費盡心思,用柏油、麻繩、金屬做壁報,三年下來為班上拿下九次的冠軍。到今天,他的櫃子裡頭還收藏著一面獎旗——奧華中學一九六五年班際壁報比賽冠軍。 黃永洪對藝術的喜愛因為壁報比賽而更加熱烈,他到舊書攤翻閱國外的建築雜誌、上課時候低頭畫著自己的夢想之屋。有一回,荷蘭籍神父看到他上課在畫畫,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建議他以後念建築系。「建築耶!」那是黃永洪生平第一次聽到這個字architecture,以前他就只知道房子,黃永洪太興奮,他一直以為畫房子只能偷偷摸摸,沒想到竟然有大學可以正大光明畫房子! 黃永洪對建築的無窮學習力來自不斷實做(壁報比賽)與師長(神父)的鼓勵,所培養出來的自信心。這連他申請耶魯大學建築研究所被拒,都沒能把他打倒。「我當時簡直發狂!」黃永洪不相信自己沒有錄取,立刻又準備了一本作品集,請英文比較好的弟弟黃永沃幫他寫信給系主任。一個禮拜後耶魯回信,原來是秘書弄錯了,他終於如願踏入耶魯的殿堂。 有目標的人,才能管理信心 宏�硈郈鴗H、智融集團董事長暨首席顧問施振榮的母親從來不要求他的名次,但他懂得自我設定學習目標並且找到學習方法。施振榮說,每個人都要設定目標,但必須是有挑戰而且達得到的,這樣才能建立起自信。「人生最重要的是管理信心。」他認為,小孩子還不夠成熟的時候,是沒辦法承受太大的挫折的,所以很多事情只要馬馬虎虎就好,重點是抓住一個大原則。 例如,「要更好」是施振榮的大原則,所以他經常為自我設定目標,要求自己一定要有進步,但不一定要考一百分。就他觀察,過去成績很好的同學,因為對成績的得失心太重、壓力太大,反而沒有機會去發展人際關係。 學習的態度,是求學的基本。父母不該是培養第一名的孩子,而是培養孩子成為學習目標導向的人,這才是給孩子一輩子的禮物。 全力拚讀書,會產生排擠效應 「人生是長跑,不應該拚命讀書贏了上半場,下半場就沒了持續力。」專研資優教育的師大特殊教育系教授吳武典比喻,第一名的學生如果為了維持第一,把所有的資源都拿來讀書,自然會排擠掉發展人際關係、領導力或是其他興趣的機會。父母以為考第一名就等於能考上好學校,而考上好學校又等於未來能出人頭地,如果一再這樣畫上等號,忘了培養孩子成為有學習目標的人,可能留下遺憾。 張文瑜,三十二歲移民美國的家庭主婦,兒子才六歲就開始上滑雪課、潛能開發課。「我很怕他跟我一樣,所以要讓他多學、多玩!」 童年時代的張文瑜,是個「第一名學生」,小學四年級已經戴上厚重的眼鏡,國小到高中累積的獎狀塞滿兩大本資料夾。「我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要第一,」問題是張文瑜不算資優,讀書的時間經常是別人的好幾倍,每次都是盡到最、最、最大的努力才拿到第一。同學呼朋引伴出去玩,張文瑜一定是窩在家念書。張文瑜沒有不快樂,因為父母以她為傲,「只有拿第一,他們才會繼續愛我!」 大學聯考張文瑜沒有上台大外文,生平第一次讓父母失望。第一次遭受重大挫折,張文瑜幾乎無法承受,她抓狂似的放火燒高中課本,還好父親及時滅火。街坊鄰居耳語:他們家小孩讀書讀瘋了! 放火事件讓父母不逼張文瑜重考,但是上大學後她頓然失去目標,不知道為何要讀書,「同學都只希望不要被二一,老師也不要求第一名!」張文瑜不敢讓同學知道自己過去都是第一名,每當大家談論起高中、國中的事情,她都藉故走開。更挫折的是,同學會跳舞、會唱歌,這些卻從來不曾出現在張文瑜的生命中。 「過去的已經不可能彌補了!」人生的目標在大學變得越來越不清楚,總是在羨慕別人的情緒中度過。大三上學期張文瑜就嫁為人婦,直接從學校踏入家庭,因為她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在社會上找到好工作,舉家移民美國更讓她鬆了一大口氣,因為不會再有親戚問起她小時候的輝煌戰果、更不會有碰到同學的尷尬。她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讓孩子過一種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童年。 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羅伯.史登堡(Robert J. Sternberg)是美國研究智慧方面的大師,他提出「智慧三元論」——成功智商包括分析能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實務能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創造能力〈creative intelligence〉。並認為只重視智力的「成績評量方式」是偏差的,這類評量方式只測量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卻沒有分析到實務能力及創造能力。也因此,根據羅伯.史登堡的論點,學業能力只代表「今天」的成功,無法保證未來的成就。 激發孩子去「贏未來」 現在許多教育制度已經越來越能肯定多元價值,包括體育優秀的學生也能拿縣長獎,吳順火說,德、智、體、群、美五個面向都設縣長獎,彰顯的就是多元價值,不會永遠都是考試最厲害的拿獎。小學的名次也只排到第五名,第六名是進步獎,其他學生都是第七名。這樣的方式讓許多父母、學童喘了一大口氣,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就說,就算孩子是最後一名我也不知道,真是太好了! 分數不能代替經歷,文憑不能代替文化和智慧,「絕對不能以小看大,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隨時隨地都有機會!」吳齊殷說,許多成功人物的成長經歷都說明,名次和人才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父母應該保護孩子智慧的火花,而不是拚命給壓力。 「考試爭第一,是投資現在,教育是要投資未來。」吳武典認為,「第十名現象」的主要意義,是「觀念上的暮鼓晨鐘」——即使不是名列前茅,成績中庸的學生還是有無窮潛力。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說,成績真的不能特別反映出什麼,孩子的未來路很長,變數是很大的。正如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所說:「他還在學習,你要他贏什麼?我們要讓他去贏未來!」

《生氣湯》

2006年12月16日
公開
7

書名﹕生氣湯 文/圖﹕貝西.艾艾瑞 譯﹕柯倩華 出版﹕現代教育研究社/ 景行出版有限公司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parent_ad_reading/060606-002/ 資料來源﹕香港小童群益會 (版權所有) 「要活得快樂」,「幽默」是「笑」的泉源。 或許你會說﹕ 「誰不知要快樂,世上就是有些人、 有些事令人忍無可忍地要生氣嘛﹗」 當你教導孩子﹕「不要發脾氣!」時, 也不難聽到孩子會說﹕ 「我知道自己不應發脾氣的,但不知為何,當時總是忍不住嘛…」 我們是人----- 一種生物,一定會「生氣」。 「生氣」本身就是一種自我保護生命的動力, 避免自己被惡狼吃了。 任何一個人都會「生氣」, 「生氣」不是壞事」, 「壞」的指在乎如何表達出來。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他/她﹕ 「我知你很生氣,我欣賞你能夠表達出你的感受, 但我不接受你的表達方法。」 「可以有「生氣」的情緒…」, 「可以表達「生氣」…, 但不是等於可以對人亂「發脾氣」。 事實上, 不管孩子已有多大, 著實他們真的未必知道如何以「不傷害自己及不傷害他人的方法」, 表達自己的情緒; 以下的一本好書,少生字多圖畫, 最適合用以教導年幼的孩子如何用「幽默」的方法處理自己的「生氣」。 書中的主角霍斯在一天中不停遇到一些人、一些事令他很生氣。 當霍斯回到家裡,善於觀察的媽媽從他吼的一聲, 及咚一下的一個動作,就知道他「生氣」了。 接著,媽媽自己煮了一個「生氣湯」, 並在過程中用「幽默」的方法, 以示範的方法教導霍斯如何表達出自己的「生氣」。

[轉]別讓靈魂趕不上我們的影子

2006年12月16日
公開
12

轉貼自:http://blog.hsdn.net/index.php?a=944 [轉]別讓靈魂趕不上我們的影子 作者 : 阿維 今天看到一個女記者結束生命的事,感慨良多。去年,我的一個朋友也選擇了結束生命,他是清華大學的博士,在別人眼中年輕有為,前途無量。其實很多人都有孤獨、迷惘、甚至想到此為止的念頭,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這個勇氣。知識份子,尤其是優秀的知識份子,往往會給自己背負著一個沉重的理想,當他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和鴻溝的時候,失望是很自然的。 人往往會跟人比,我在跟這個清華的博士比的時候也自慚形穢。他是一直讀下來的博士,比我年輕,而且一畢業就進入了非常好的公司工作,妻子在讀心理學博士。從我的角度看,實在不知道能有什麼想不開的,但他的病歷明確地告訴大家,他有很嚴重的憂鬱症。但像我這樣的庸人,往往會看還有比我更不如意的,然後就心滿意足地洗洗睡了,而對自己的理想很堅持的人,要不就繼續與現實衝撞下去,要不就選擇結束生命。 其實,即使像我這樣不是知識份子的俗人,也會時不時地有朋友發信過來,叫我注意生活與事業的平衡,也就是BALANCED LIFE。這個英文是什麼意思呢?是平衡的生活,也就是說,除了賺錢以外,還要注意到自己的家庭、朋友、愛好等等。如果我告訴你:我每天工作14小時、回家跟親人說不上幾句話,你覺得我的生活平衡嗎?好在我不是這樣。 我一直覺得業餘時間在家陪親人散步、看電視、給親人做飯是最大的享受,因此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是平衡的。 但前天我讀MBA時候的同學發來的信還是叫我感慨不已:在一個著名的寺院??,住著一位非常有道行的靜修道長。他每天都要在傍晚6時去餵他的狗。他的狗的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 。每到日落時分,靜修道長就為『放下』送飯了,嘴邊呼喚著:『放下!放下!』小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道長:為什麼要給狗起這個奇怪的名字,人家的狗都叫阿黃、來福什麼的,為什麼您的狗叫『放下』?靜修道長不語,讓他們自己去悟。小弟子就觀察老道長,終於發現:每天當道長餵完狗後,就不再讀經書,到院中打打太極拳,散散步。小弟子到道長面前,訴說了他們觀察的收穫,老道長微笑地點點頭說:你們終於明白了。其實我在叫狗的時候,其實也是叫自己『放下』,讓自己放下許多事情。因為人們不可能在一天內做完所有的事情,你只要將一天中最很重要的事情做完就已足夠了。 在人們越來越習慣動輒高呼殘酷競爭時,其實學會『放下』的意義就越大。正仿佛當你自學遭遇滅頂挫折時,不妨手搭涼棚, 你一定會發現:天並不會塌下來。這並不是不求上進,恰恰在於懂得放下的,才最終會贏;而整日忙碌不休的人,收穫的往往只是焦慮和疲憊。 就在今天,在我看到這位女記者的事情之前,我又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支西方的考察隊深入非洲腹地考察,請了當地部落的土著人做背夫和嚮導,由於時間緊,需要趕路,而這些土著人很吃苦耐勞,背著幾10公斤的裝備物資依然健步如飛,一連三天,考察隊都很順利地按計劃行進,大家都很開心。可是第四天 早上,考察隊準備出發的時候,土著人們都在休息不走了,好說歹說就是不願出發。隊員們很奇怪,這幾天大家相處得很好啊,是不小心觸犯了他們還是要坐地加錢?這時,土著人的頭領解釋道,按照他們的傳統,如果連續三天趕路,第四天必須停下來休息一天,以免我們的靈魂趕不上我們的腳步。這個現代人也許看來很難理解的解釋,讓我很受觸動。我們的生活太忙碌了,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我們日復一日地在趕路,以至於我們很少停下來思考一下,就不斷地被很多東西推著走,或者追逐著眼前的東西而去,而我們的靈魂早已落後在我們匆匆趕路的身影後面無影無蹤。沒有了自己的靈魂,我們的生活就交給了外物去控制。又到了一周,我們是不是也放緩腳步,等一等我們的靈魂? 特將此文致給忙碌工作的我親愛的朋友們,辛苦之餘,別忘了也歇歇!

轉貼:書痴就是書痴

2006年12月15日
公開
6

轉貼自:塵翎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ningville/ 書痴就是書痴 撰文:塵翎 說痴,畢竟是一種執迷。本來,生命裡少一些執迷,照說可活得輕省一點,快活一點,傳說輕裝上路才能走遠。偏偏有一種人,以迷為樂,以痴為生。而旁人看著,也是嘖嘖稱奇,引為樂事禁不住到處宣揚。 這些品種奇異的「書痴」,出於難以解釋的執迷,不為名不為利,不為情不為愛,只圖自身的滿足,或者小小的快感,或者大大的犧牲精神,就把時間、心機、金錢,甘心奉獻給書。是書的僕人,或祭品,而從來不以此為苦。這些人不需要上帝的獎賞,他們已經從讀書或藏書中得到滿足。面對這些痴者,愛書人如我者,除了大嘆痴得不夠,就只想向他們致以最大的尊崇與敬意! 書痴的成份構成,首先是一種永不竭息的熱情。對文字,對紙本,對知識,或者說不出來的甚麼,的迷戀,日復一日從不間斷。跟他們談話,書當然是最好的題旨,而選擇當聽眾則肯定獲益更多。他們雖有一屋子藏書,一身好本領,但多是謙謙之士,只因書既開拓世界,也令人深深明白,世界何其大,讀者何其渺小,永遠一山還有一山高,愈追求下去只會愈加謙卑。 於是,他們平日作息總份外低調平和,只在與書事有關的情勢,才露出破綻,徹底熱情澎湃。又從來不吝嗇與人分享,甚至碰上同道者,只要心靈相通,就算割愛亦不計較,大有幾分豪情。許多的痴,如情痴、錢痴,總是往佔有的窄門走去,巴不得獨佔。惟獨書痴,我所認識的,則是巴不得與眾同讀,心胸廣闊得不得了。他們甚且恨不得,全世界的人民都成了書的子民,把書的大同世界建構起來。那是書的烏托邦,一個令人嚮往又真的值得追求的美麗國度。 書痴也像醇酒,年份很重要,經歷很重要,浸淫愈久愈有味道,或稱作,智慧。讀書,買書,藏書,何妨是修煉。年輕時候釀的酒,老來才嚐到其中的真髓,而在過程中,其實也早已香氣醉人,慢慢薰陶成性了。 也許是自然的動物性,書痴喜歡找尋同類,憑直覺憑觀察,總能老遠覓得可互通有無的同道中人。便結盟,通信,切磋,扶持。幾個書痴湊在一起,那場面真好看,列席其中,嗅得到陣陣的書香,還有底層的人情,教你明白,世間仍有些俗事能讓人心神飄遠,自得其樂。 在微小的凡間,擁著大堆帶不走但早已入心的身外書物,已經不需要想像遇上上帝時,萬一被問及這生曾經做過甚麼——早已有一列長長的隊伍在那裡等著了。書痴就是書痴。 (15/11/2006)

昔日舊稿 3之回想

2006年12月15日
公開
6

曾經因為當編輯的緣故,我認識許多知名的大作家,重看這篇舊稿,很自然的想起名作家張文達先生,他是一位非常謙和有禮的長者,還慷慨贈送了兩本他親筆簽名的著作給我。至於他的文章有多好,請大家看他在香港信報的專欄:"縱筆"便知! 他看過我這篇文章後在他的專欄上寫了如下文字(93年9月27日信報副刊): 『我的小友藍田(原文是我的真名)小姐是個在台灣受教育的文藝青年,頗有見解,她對《紅色龍》一書的看法頗使我共鳴,不敢掠美,因移玉如下: “與《沉默的羔羊》一樣,《紅色龍》也有相當深刻的對人性心理的側寫。我就非常偏愛哈里斯在《紅色龍》一書中,對「惡龍」童年生涯描述的那部份。這顯示了作者並不是一味的偏重在兇手犯案手法的殘酷上,來達到令人驚顫的效果。 哈里斯其實提出了一個深切的問題,就是提醒我們,童年的成長經驗,往往對人的性格鑄成了巨大的影響。這點在《沉默的羔羊》中的女主角身上也反映了出來。” 藍田(原文是我的真名)批評所改編的電影是以商業手法拍攝的,根本沒表達作者的主題意識──對人性的關懷與了解。 本港的暴力電影編劇、製作和導演不妨讀讀這兩部懸疑和恐怖小說,但不必去刻意模仿那改編的電影。藝術家是要有悲天憫人的精神的。』 離開皇冠後,我也失去與張文達先生聯絡,想到他曾稱我為"小友",至今仍深覺榮幸之至。 除了張文達先生,女作家林燕妮也曾在她的專欄裏,引用我為皇冠出版的書籍所寫的序言,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 轉貼:來源:網路留言 「信報張文達“縱筆”一向是我的必讀,文章處處流露情深義重。張公年青時(1962年)遊蘇州,在拙政園(明嘉靖時建)側的院子看到文徵明(明書畫家)手植的紫藤,得二絕句:   四百年來古紫藤,人間離合總關情。   姑蘇城內翩翩至,金釵沽酒感同心。   綠陰陰地鬱清涼,一片芬芳滿屋梁。   四百年來多少事,何如地久與天長。 竹林和古樹(這裏是紫藤)之能夠綠陰遍地,需要的年月可長,各位處於而立之年,有情有義的朋友,千萬不要洩氣啊。 」

昔日舊稿3

2006年12月15日
公開
13

《吃人博士的往事》刊登於1993年7月香港明報副刊 挾著電影《沉默的羔羊》輝煌的賣座成績,湯瑪士•哈里斯的另一本暢銷著作《紅色龍》,據說正在緊鑼密鼓的開拍。 以整個故事架構來說,《紅色龍》應可說是《沉默的羔羊》的上集。書中提到「吃人肉博士萊克特」如何被捕入獄的一段往事,然後串連出一個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件。 理所當然,與《沉默的羔羊》一樣,《紅色龍》也有相當深刻的對人性心理的側寫。我就非常偏愛哈里斯在《紅色龍》一書中,對「惡龍」童年生涯描述的那部份。這顯示了作者並不是一味的偏重在兇手犯案手法的殘酷上,來達到令人驚顫的效果。 哈里斯其實提出了一個深切的問題,就是提醒我們:童年的成長經驗,往往對人的性格鑄成了巨大的影響。這點在《沉默的羔羊》中的女主角身上也反映了出來。 以驚慄故事為導線,引申出對人性的關懷與了解,我想這才是作者想表達的主題意識。 可惜這麼生動的文字內容,在電影以「商業」手法拍攝時,大概只有膚淺的以幾個鏡頭帶過吧!而我們所看到的,便只是一幕幕的變態殺人、血腥、噁心...那隱藏在視覺娛樂之外的一點東西,也就被人遺忘了。 也許我們都看過《沉默的羔羊》,但我們所遭遇的心情卻完全不一樣。除非在我們的夢中都曾注視著一隻哭泣的羔羊,又或者我們都對「紅色龍」有著深深的同情,是的,只有那樣才能促成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了解...。

心定,做事不亂

2006年12月14日
公開
38

本文摘錄自《聯合報•繽紛版•聖嚴法師》方外看紅塵》2006/11/19 心定,做事不亂 文/聖嚴法師 問:現在常見的工作環境是,電腦螢幕同時開了好幾個視窗,打報告又收電子郵件,一邊接手機,眼睛還要看著新傳進來的訊息。一心數用常是混亂無效率,好像很忙卻是一事無成。該如何尋回專注呢? 答:開國元勳胡漢民的傳記中記載,他是大忙人,有一次朋友拜訪他,他一面接待,一面起草寫稿子,還用一隻腳推搖籃哄小孩。 胡漢民「一心三用」且有條不紊,訪客看了非常驚訝,問胡漢民怎麼做到的?胡漢民說:「好好做就可以了。」 每個人一天都是廿四小時,要吃飯、睡覺,要做很多事。 通常我們都認為,一個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樣事,不可能同時做好幾件事,事實上,只要好好練習,善加規畫,可以同時做很多事。 就以我個人來說,如果有好幾件事要同時處理,我會把「自我中心、自我立場、自我價值觀」全擺下,積極面對,做得快且不會出錯。 我常面對厚厚一疊公文,每件公文都親自看,而且要當下判斷簽批,在那同時又得開會,開會時還有電話要接。同時應付這麼多事,怎麼辦呢? 我的做法是,開會時,只對會議最後決議作判斷,會議過程一面看公文、一面聽聽大家的意見,甚至接聽電話,雖忙,心卻不亂,決策也不會出差錯。 禪宗有一個公案,弟子問老禪師:「老師父,如果千千萬萬種景象同時在您面前出現,要如何處理?」老禪師說:「黑的不是白的、紅的不是藍的,是什麼就是什麼,我不在裡頭。」 意思就是,我既不黑,也非白、紅、藍,它們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必受它困擾,保持自我清明,不論眼前訊息多混亂,心中都保持原有樣貌,就很容易處理問題。當然,要達到這種境界,是需要訓練的。 平常就要訓練自我情緒,淡化自我。看淡自己後,看任何事情,就不會瞻前顧後,一切的優先順序變得很清楚,也就不會混亂了。 相反地,如果不能看淡自我,同一時間處理許多事情時,往往許多人事會混雜在一起,就像電腦的亂碼一般,理不出頭緒,事倍功半。許多政治家、企業家、宗教家,都是因心定而不亂,做起事來事半功倍,邁向成功之路。

德國教育

2006年12月14日
公開
54

轉載自《環球時報》 德國教育 幼兒教育是人成長的第一步,這一步能否走好與人的性格形成和命運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挫折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殘酷教育”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趨勢。 上午9時,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寒冷無比,然而位於市區的瑪格瑞特幼兒園門口十分熱鬧。孩子們背著碩大的雙肩揹書包,精神抖擻地陸續走進園內,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為了深入了解現在德國流行的“殘酷教育”,我也走進了幼兒園。 衣服穿多了易感冒 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國內常見的塑膠地。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糊。老師們則站在遠處觀察,不怎麼干涉。我發現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不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件絨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短裙的。看著我大驚小怪的模樣,陪同我的雅娜老師解釋說:孩子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發電’。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 走進活動室,只見裏面堆滿了各種墊子,孩子在上面盡情地翻滾嬉戲。6歲的喬安娜正在圓形的蹦蹦床上彈跳,一不留神把2歲大的托尼撞倒了。托尼大哭起來,而站在一旁的老師並沒有馬上跑過去安慰他。3分鐘後,老師走過去溫和地說:托尼,你剛剛被喬安娜撞了一下,很委屈對不對?可你是小男子漢,難道還沒有哭夠嗎?托尼點點頭,立刻收起抗議的哭聲,用袖子擦去臉上的鼻涕和眼淚。 我留意到墻上貼滿了「15名小科學家的研究學習成果。」難道還包著尿布的小孩也懂得研究和寫報告嗎?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處就是,年齡大的孩子會教年齡小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會主動模倣年齡大的孩子。他們在一起製作東西,墻上所展示的成果就是他們的小發明。幼兒園的負責人蘇珊娜博士笑著對我說,這種教育模式能激發孩子勤動手動腦,主動團結合作。比如,配對遊戲、合作拼圖、合辦聚會等,孩子從小就能體會到團體合作的力量。 蘇珊娜博士強調說,來幼兒園的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玩,通過玩來教他們,老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幫助者,要充分發揮孩子的天性。園內以小組和個別活動為主,至於進行什麼活動,由孩子自己決定,可以畫畫、聽故事、到戶外玩,只要是幼兒園裏能進行的活動,幹什麼都行。 午餐時間有3個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了中午12時。我看見孩子們三三兩兩地來到餐桌旁。老師把飯盤放在孩子面前,大點兒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紀小的、不會用勺子吃飯的孩子就用手抓著吃。今天剛剛入園的3歲大的格碧妮站著不動,一會兒看看這兒,一會兒看看那兒。老師讓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勢啟發她自己吃飯。可是,格碧妮不會抓著吃,呆呆地坐在那裏。老師耐心地用手比畫著教她,卻絲毫沒有要喂她的意思。直到吃飯時間結束,格碧妮一口沒動的飯菜就被“沒收”了。 看到這兒,我有些不解。雅娜老師說:德國人從來不喂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了,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蘇珊娜博士說: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以言語或者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大人不要強迫他們做什麼,也不包攬,因為那樣可能會抑制孩子獨立行為的發展。幫他完成某些事,日後他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缺乏創造性。 幼兒園提供3個午餐時間———中午12時、下午1時和下午2時,孩子自己決定何時用餐。 在午睡的問題上,老師也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如果在床上躺20—30分鐘還沒有睡著,他可以出去玩。這讓我想起鄰居4歲大的兒子米希爾到我家時的情景。米希爾沒有見過中國的餃子,抓起一隻生餃子就往嘴裏塞。當我想制止時,他媽媽卻制止了我說:別管他,這樣他才知道生的是不能吃的。 大人向孩子認錯 蘇珊娜博士認為,家長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以孩子儘量多的愛而不是寵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要常把「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之類的詞語掛在嘴邊。由於得到父母的愛護和尊重,德國的小孩從小就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並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購買什麼樣的家用電器、汽車,如何佈置房間、處理家務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與父母一起商討,父母也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充分肯定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 在德國,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被列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嚴禁父母“嘮叨、打罵或不愛子女”,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雙親。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利。 獨特的抱孩子方式 從下午2時開始,家長們陸續趕來接自己的孩子。中國的父母天冷時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緊緊地摟在懷裏,聽說德國人不這樣做。這時,我看到一些還在牙牙學語的小孩被家長一手抱在胸前。有趣的是,他們的抱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隻胳膊上,紅撲撲的小臉朝外,後背貼著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著,樣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 在瑟瑟的寒風中,"狠心"的家長不給小孩過多的遮蓋,還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兒園。蘇珊娜博士說:“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他們需要自然的生長環境,不可過於控制,給孩子留下儘量多的自由發展空間。比如,抱孩子時孩子的臉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視野基本一樣,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動,全身能充分地與陽光和空氣接觸,有利於他們適應自然環境,茁壯成長 。

關於《鹽之書》

2006年12月13日
公開
15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BookReview/2006/06/29/ 416_30bookr1/index.html 一個越南籍家庭廚師在巴黎的故事 文�王乾任 出版:麥田 小說故事發生在1920年代的巴黎。那是個人們記憶中由一場場頹唐的盛宴所構成,無盡綿延,直到1929年經濟大恐慌才逐漸趨緩的年代。彷彿光是置身1920年代的巴黎,就令人感動莫名。無數殖民主書寫而就的故事,歌誦讚嘆著這段歲月。巴黎的浪漫、奢華與貧窮、醜陋交織在一起。 但這個偉大的故事卻有一大群人缺席了,那是貼近殖民主世界的奴僕,隨侍在側的管家廚師,輔佐一場場盛宴順利成功的關鍵。真實的巴黎並非如殖民主所回憶、書寫,甚至一廂情願的那般浪漫,而是殖民主與被殖民奴僕共處同一空間,只是在嚴謹的社會規範下,被隔離成兩個世界。 可惜這些人在過往的歷史和經典文學裡,不是刻意被忽略缺席,就是作為歷史言說�建構者凝視或汲取養分的客體而存在。沒有自主性,不能發言,無法表達想法,像是道具般的存在。 歷史從來是由殖民主來言說,即便是個動人而悲慘的故事,透過仁慈的主人來陳述,也還是由殖民主來開口來說,被殖民者是沒有權利�力可以訴說自己的故事的。他們除了不被允許外,更不被相信具有言說自我的能力。 《鹽之書》從另外一個角度,告訴了我們另一種關於1920年代的浪漫巴黎。敘序者從離別時刻倒敘,回想起自己初次來到百花路二十七號之前之後之時的生命經歷,成長的越南,販賣信仰的父親,在認命與自主間掙扎的母親,偉大的二廚大哥阿明,女主人的生活點滴,賓客百態,到巴黎的原因,流浪街頭的種種經歷,在他鄉口操殖民主語言的窘境,永遠低人一等的被流放邊疆,無從擁有安身立命之地的焦慮與認命,在情人間穿梭的甘心與付出,偶預未來越南國父的遭遇,巴黎鄉間人民的淳樸,法國總督府的殖民主�被殖民奴僕的愛恨情仇,被週日情人背叛,為了女主人的親手筆記而利用廚師,到再被女主人背叛,在替週日情人偷竊的過程中發現女主人奪走書寫自己生命主權的權利,永無止盡的在陌生語言裡流浪漂泊而不得安居的無奈…… 故事以廚師到百花路二十七號應徵家庭廚師為核心,透過廚師之口,連接生命過往的片段連接片段,當片段結束,便回到百花街二十七號的門口,彷彿那裡才是打開巴黎的起點,也是關上巴黎的終點。廚師永遠在門外,只能回到門外的巴黎。在巴黎,廚師沒有永遠的歸宿,是個永恆的異鄉人,自我放逐,也被世界放逐。在公園與公園之間,在主人與主人之間飄蕩徘徊,又不能離去。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是個被殖民奴僕試圖自己說出自己生命故事的嘗試。一個黃種被殖民奴僕同性戀廚師,因性向被發現而逃離越南,來到巴黎求生(而非尋找浪漫)的生命經歷。在巴黎,廚師不斷與自己的過往相遇、對話、爭執、妥協。不斷與白種殖民主的巴黎異性戀小市民名流士紳擦肩而過,碰撞出一段段廚師無法扭轉的小火花。 這是本可以後殖民學術邏輯大加解構、分析、探討、讚許的嚴謹小說,也是本操弄語言模糊、指涉、不確定性所造成的疏離美感書寫而就的精采小說。情節間相互拼貼,但卻連貫;對話簡潔,卻不失深度。 這是個關於生命的故事,該�可�會由誰來說?如何說?說哪些?為什麼說�不說?什麼時候說?在哪裡說的故事。生命的際遇、語言遊戲造成的酸甜苦辣、心靈遊戲造成的喜怒哀樂都包含在這本《鹽之書》裡面。 不過全書留下一個伏筆,那就是這本《鹽之書》究竟是廚師自己寫就,還是他的女主人在三年的觀察之間,旁敲側擊了解了廚師生命之後,揣摩廚師口吻思想而寫就的故事,則有待讀者諸君的慧眼分辨了。

《姊姊的守護者》

2006年12月12日
公開
7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7913 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贈瑪格麗特亞歷山大愛德華獎 榮獲書籍瀏覽網站(Bookbrowse.com)2005年鑽石書獎 獲選英國理查&朱蒂圖書俱樂部2004年十大好書之一 入圍2005年英國書獎 IMPAC都柏林文學獎提名 http://www.books.com.tw/exep/activity/activity.php?id=0000007650&sid=0000007650&page=1& 人物性格刻畫令人讚嘆,讓讀者衷心希望這不會是我們最後一次相遇。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雜誌》—— 「希望整晚能有皮考特最新的小說陪伴,然而它不只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書;它用一個引人入勝的複雜故事,塑造各具特色的鮮活人物……獨樹一格的以書中各個角色的觀點,輪流交替來陳述故事。皮考特的小說從第一頁就抓住讀者的目光不放。這是一本優美動人,誠實的探討有爭論性題材的書。」  《出版人週刊》—— 「皮考特勇敢大膽又條理分明的探討一個錯綜複雜的題材,劇情出人意表的逆轉,結局令人心痛。」 《中西部書評》—— 「茱迪•皮考特探索一個看似完美的正常家庭的黑暗面。她為什麼能站穩暢銷作家的地位顯而易見。」 《時人雜誌》—— 「這本出色精巧的小說以令人震撼的議題抓牢讀者……現在就列入你的讀書會討論書單裡。」 《紐約日報》—— 「《姊姊的守護者》會持續騷動你的情緒,引發你含淚去談論它。它是讀書會必讀的佳作。」 《波士頓先鋒報》—— 「很難找到一本能夠成功的刻畫出多個令人關心的劇中人角色,又讓他們陷入進退維谷的道德爭議中。皮考特寫出了這樣的一本書。」  《丹佛郵報》—— 「皮考特這本很有創見的書會刺激讀者去思考,讀起來饒富興味……本書可謂她到目前為止最傑出的,最令人讚賞的佳作。」 《聖荷西水星報》—— 「它鞭辟入裡,有啟發性,令人心碎……皮考特處理這種頗具爭議性的題材竟無懈可擊。」  《坦帕市論壇報》—— 「皮考特是個擅於舖陳剖析糾結的家庭關係,和能夠用愛來彌補裂痕的大師。」  《邁阿密先鋒報》—— 「茱迪•皮考特過去十四年來寫了十幾本書,任何一個讀過其中任何一本書的讀者都公認,她是個擅長反應現實問題的小說女王。」 《達拉斯晨報》—— 「皮考特小姐以小說開創了她在文壇的地位——一份浪漫,一份刺激的法庭攻防戰,兩份反應社會的現況。」  《奧蘭多前哨報》—— 「從她的第一本書開始……皮考特就拒絕著墨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她以愛和真理來關心,兩者之間暗藏的模糊界線。她強迫讀者去正視問題,雖然那種經驗可能不舒服,自滿的人會為時太晚的發現,他們的悲哀在於,他們以為他們什麼都知道,現在他們終於明白真相。」 《海洋郡觀察報》—— 「她說故事的能力使她穩坐受人高度推崇的小說家寶座,那對三十八歲的作家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皮考特一向都寫得有深度有條理。她的故事避免傳遞從此快樂無憂的結局,而寧可提出關於人類的處境的一些發人深思的問題。」 《波士頓全球報》── 「皮考特以技巧的筆法,精妙的細節,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今日美國》── 「皮考特的人物性格刻畫令人讚嘆,讓讀者衷心希望這不會是我們最後一次相遇。」 

That's the way it is

2006年12月11日
公開
14

http://stud.sju.edu.tw/~93312032/42.htm http://grm.cdn.hinet.net/xuite/1/1/e/6/13250177/blog_321492 /dv/6915109/6915109.mp3 That's the way it is / Celion Dion I can read your mind and I know your story I see what you're going through It's an uphill climb, and I'm feeling sorry But I know it will come to you Don't surrender 'cause you can win In this thing called love *When you want it the most There's no easy way out When you're ready to go And your heart's left in doubt Don't give up on your faith Love comes to those who believe it And that's the way it is When you question me for a simple answer I don't know what to say, no But it's plain to see, if you stick together You're gonna find a way, yeah Don't surrender 'cause you can win In this thing called love(*) When life is empty with no tomorrow And loneliness starts to call Baby, don't worry, forget your sorrow 'Cause love's gonna conquer it all, all(*) That's the way it is That's the way it is, babe Don't give up on your faith Love comes to those who believe it And that's the way it is 人生就是那樣 / 席琳狄翁 我了解你的內心,也明白你的過去 明白你所經歷的事 那像是爬坡一樣,我為你感到難過 但我知道那一定會過去的 不要認輸,因為你終將獲勝 在叫做"愛"的事件裡 當你最需要它的時候 總是不容易找到出路 當你準備妥當 心裡卻充滿疑慮 不要放棄信念 愛會降臨在相信愛情的人身上 人生就是那樣 當你想從我身上得到一個簡單的答案 我無話可說 但事實很明顯,只要你凝聚信心 一定能找到出路 不要認輸,因為你終將獲勝 在叫做"愛"的事件裡 當人生茫茫,看不見明天 寂寞開始向你召喚 寶貝,別擔心,忘記煩憂 因為愛會克服這一切 人生就是那樣 人生就是那樣 不要放棄信念 愛會降臨在相信愛情的人身上 人生就是那樣

Bad Day - Daniel Powter

2006年12月10日
公開
5

http://www.freewebtown.com/jorain/Daniel%20Powter%20-%20Bad%20Day.mp3 Bad Day - Daniel Powter Where is the moment when needed the most You kick up the leaves and the magic is lost They tell me your blue skies fade to grey They tell me your passion's gone away And I don't need no carryin' on 當你最需要好運的時候 它在哪裡? 你無耐地踢起了地上的落葉所有的魔力都消失了 他們告訴我 你蔚藍的天空漸漸變灰 他們告訴我 你熱情的抱負漸漸冷淡 Hey 朋友! 我不想看到你就這樣半途而廢 *You stand in the line just to hit a new law You're faking a smile with the coffee you go You tell me your life's been way off line You're falling to pieces everytime And I don't need no carryin' on 你站在危險沮喪的邊緣 你帶著偽裝的笑容 拿著咖啡 從我面前走過 你告訴我 你的人生彷彿像電腦斷線般沒有了動力 每一次 你都跌的粉身碎骨 Hey 朋友! 我不希望你就這樣放棄 Bcause you had a bad day You're taking one down You sing a sad song just to turn it around You say you don't know You tell me don't lie *You work at a smile and you go for a ride You had a bad day The camera don't lie You're coming back down and you really don't mind You had a bad day You had a bad day 你只是一時地不順遂 你只是剛好意志消沉 你只是唱了一首悲傷的歌 轉個身 一切就雨過天晴 你說 你很茫然 你告訴我 別再偽裝了 Hey 朋友! 那就帶著微笑 兜兜風去吧 你只是一時的低潮 照相機拍出你的沮喪 但這只是短暫的 一切不順心 都將消失不見 你根本也不會去再乎它 因為這只是一時的不順遂 一切都會雨過天晴 Well you need a blue sky holiday The point is they laugh at what you say And I don't need no carryin' on 朋友 你只需要一個充滿藍天的假期 不用去管身邊的人說什麼不用去管身邊的人如何嘲笑 Hey 朋友! 我希望看見你努力堅持下去 (Oh.. Holiday..) Oh~ 一個美好的假期 Sometimes the system goes on the brink And the whole thing turns out wrong You might not make it back and you know *That you could be well oh that strong And I'm not wrong 人生難免會遇到許多瓶頸 你總會遇到一些的是是非非 你無法去挽救 但你可以堅強的去扭轉頹勢 Hey 朋友! 我說的沒錯吧!! So where is the passion when you need it the most Oh you and I You kick up the leaves and the magic is lost 當你我需要熱情的時候 它在哪裡 你無耐地踢散那一地的落葉時所有的好運瞬間消失 Cause you had a bad day You're taking one down You sing a sad song just to turn it around You say you don't know You tell me don't lie *You work at a smile and you go for a ride 你只是一時地不順遂 你只是剛好意志消沉 你只是唱了一首悲傷的歌 轉個身 一切就雨過天晴 你說 你很茫然 你告訴我 別再偽裝了 Hey 朋友! 那就帶著微笑 兜兜風去吧 You had a bad day You've seen what you like And how does it feel for one more time You had a bad day You had a bad day 你只是一時地低潮 你會看見你所想要的 如果再次遇到困難 你將會有勇氣去挑戰 Had a bad day Had a bad day 因為這只是一時的不順遂 一切都將雨過天晴

FREE HUGS

2006年12月09日
公開
25

http://blog.roodo.com/freddieho/archives/2538265.html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在倫敦工作的澳洲青年Juan Mann,在人生遇到挫敗後,回到他的家鄉,他發現他的故鄉已經不再是他熟悉的地方,家鄉的人們待他如外人,他得不到一點認同,一點安慰,讓他十分的沮喪。一天,他到飛機場,站在航空站前,看到旅客們遇到接機的親人或朋友,都會對彼此展開笑顏並熱情擁抱,此時Juan突然領悟到,他目前所需要的其實就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而已。 於是他做了一個寫著FREE HUGS的大看板,在人來人往的雪梨大街上高高舉起,期盼路人能跟他分享一個免費的擁抱。起初的15分鐘,人們只是冷冷的看著他,快步走過,突然間有位女士走了過來,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今天是他的女兒車禍去逝一週年的日子,而那天早上,他的狗也離開人世了,他覺得好孤獨,現在他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擁抱,這時Juan馬上給了他一個熱情的擁抱,並看到那位女士臉上浮現了笑容。 漸漸的,願意跟Juan擁抱的人越來越多了。Juan慢慢的體會到,跟其他人比起來,他的問題根本不算什麼,而每次看到一個愁眉不展的人,因跟他擁抱後而有了笑容,這一切都值得了。 在活動的過程中,其實也不是一直如此順利,活動當中就曾遭受到警察的禁止,逼不得以,Juan只好跟路人說明他的擁抱理念,開始發起簽名請願活動,最後,真的讓他收集到了一萬個支持的簽名,這有意義的活動也總算可以繼續下去。 直到今天,FREE HUGS活動已經進行了兩年,響應此一活動的人也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將會繼續。 身在冷漠都市叢林的你,看了這個故事,是不是讓你對人生有了不同的體悟呢? Spread your love, no matter who you are.... ..................................... All the Same的歌詞: Sick Puppies - All The Same Song Lyrics I don't mind where you come from As long as you come to me I don't like illusions I can't see Them clearly I don't care no I wouldn't dare To fix the twist in you You've shown me eventually What you'll do I don't mind... I don't care... As long are you're here Go ahead tell me you'll leave again You'll just come back running Holding your scarred heart in hand It's all the same And I'll take you for who you are If you take me for everything Do it all over again It's all the same Hours slide and days go by Till you decide to come And in between it always seems too long All of a sudden And I have the skill, yeah I have the will To breathe you in while I can However long you stay Is all that I am I don't mind... I don't care... As long are you're here Go ahead tell me you'll leave again You'll just come back running Holding your scarred heart in hand It's all the same And I'll take you for who you are If you take me for everything Do it all over again It's always the same Wrong or right Black or white If I close my eyes I's all the same In my life The compromise I close my eyes It's all the same Go ahead say it you're leaving You'll just come back running Holding your scarred heart in hand It's all the same And I'll take you for who you are If you take me for everything Do it all over again It's all the same

落花流水

2006年12月09日
公開
2

http://www.tienma.com/html2/15209.htm http://ra2.tienma.com/15209/05.ra 落花流水 演唱:陳奕迅 作曲:Eric Kwok / Eason Chan|填詞:黃偉文| 編曲:Eric Kwok / Jerald|監製:Eric Kwok / Jerald / Eason Chan 流水 像清得沒帶半顆沙 前身 被擱在上游風化 但那天經過那條堤壩 斜陽又返照閃一下 遇上一朵 落花 相遇 就此擁著最愛歸家 生活 別過份地童話化 故事 假使短過這 五月落霞 沒有需要 驚詫 流水很清楚 惜花這個責任 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 蒸發變做白雲 花瓣 飄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會過 各不留下印 流水 在山谷下再次分岔 情感 漸化做淡然優雅 自覺心境已有如明鏡 為何為天降的稀客 泛過一點 浪花 天下 並非只是有這朵花 不用 為故事下文牽掛 要是 彼此都有些 既定路程 學會灑脫 好嗎 流水很清楚 惜花這個責任 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 蒸發變做白雲 花瓣 飄落下游生根 命運敲定了 要這麼發生 講分開 可否不再 用憾事的口吻 習慣無常 才會慶幸 講真 天涯途上 誰是客 散席時 怎麼分 流水很清楚 惜花這個責任 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 蒸發變做白雲 花瓣 飄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會過 各不留下印 但是經歷過 最溫柔共震

《幽微之光》

2006年12月07日
公開
33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5847 http://blog.roodo.com/christiney35/archives/1948103.html 《幽微之光》 光,在這本書裡,是靈魂的象徵,在幽暗之處,飄渺地、微弱地、失去記憶地,寄宿在人的身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著宿主年華老去、生命消逝,看著世代變遷、世紀更迭,而她�他們,始終無法自天堂、人間與煉獄的邊緣掙脫。她�他們不記得自己的過往,憶不起自己的罪孽;她�他們感受不到世間的一切美好,嗅不出、嚐不出蘋果的香氣;她�他們是一片空寂,享受不到肌膚貼近與碰觸的溫暖。她�他們,是幽微之光。 幽微之光,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我便愛上了它。彷彿孱弱如絲的氣息,宛如飄游無根的浮萍,一抹卑微、虛弱不已的感受油然而生。然而,光,又是力量的象徵,即便是幽微地亮著,都懷抱一絲希望與生命力,雖無力,卻不停止掙脫與追求,那是一股勇敢的力量-像海倫與詹姆士一樣。 當你變成「光」之後,花朵會顫動,絕不是因為你匆匆從它身旁經過所揚起的那陣微風;會讓簾幔飄動的,也不是你婆娑掠過的裙襬。一旦你變成了光,只有你的情緒能在人間世界裡揚起一汪漣漪。譬如說,當你的宿主太早合上一本正在閱讀的小說,一股閃過你心頭的失落感,也許能擾動他的頭髮、讓他起身看看窗戶是否合攏。感懷玫瑰雖美卻與花香無緣的一息悲嘆,或許能嚇走一隻蜜蜂。或是由一個錯拼的字引起的無聲嗤笑,也許會讓學生感覺,自己的手臂被一襲不可解的寒顫札了一下。 -P. 6 海倫,成為了「光」在世間飄蕩一百多年,換過好幾個宿主。她天生有一種文藝的傾向,因此宿主的身分不是詩人、劇作家,便是文學教授。她愛跟隨著宿主在文字裡擺渡,在書的扉頁裡尋求平靜與安歇,她藉由閱讀遺忘孤獨與死亡的痛楚。她徘徊在每一個選擇的宿主身邊,滿懷感激與愛慕地,孤獨地欣賞宿主的才華。直到她遇見另一道光,一道已找到軀殼的、看得見她的光-詹姆士。 我幻想自己就站在那個似乎看得見我的年輕人面前,讓他愛看多久就看多久。他是怎麼辦到的?是他選擇了我嗎?兩種強烈又明顯相反的感覺在我心底蠢蠢欲動。一方面,是被人看見的恐懼,那是一種猶如明明穿著衣服卻被看個精光的錯愕。另一方面,是一種幾乎無法形容、被吸引的快感-如同植物藤蔓緩慢卻一心一意只向陽光曲展過去一般。我想再見到他,想確定他是否真的與眾不同、能看見眾人所不見。再沒有什麼能讓我感到如此困擾卻又深深吸引著我。 -P. 18 那個年輕人比利,只是個軀殼,他的靈魂早已離開了他的身體,而由詹姆士取代了他。兩個遊蕩在時空中孤寂的靈魂,很快地相互慰藉並相互吸引,不同的是,詹姆士被困在比利的身體裡,過著比利的人生,接收著比利的混亂生活。他感受得到一切,聞得到、觸得到、嚐得到世間的一切,唯獨觸不到海倫。他的具體與海倫那半透明的虛幻,即使能讓兩人融為一體,卻感受不到對方。於是,海倫接受了比利的建議,為了讓兩人能在一起,便去找尋一個靈魂想離開的軀殼,一個空洞的、發出純粹的嗡嗡聲的軀殼,一個意念已經放棄自己的軀殼。我們,於是跟隨著詹姆士與海倫,一同進入尋找空洞軀殼的冒險。 他們是這麼判斷可使用的軀殼的:那必須是空空的、無惡靈侵入的、全然地被放棄的軀殼。他們藉著聽出嗡嗡聲、人的眼睛流露出的失焦神情,來決定是否得以侵入。海倫曾試著進入一個已被邪惡佔領的身體,卻為她帶來極大的恐懼與驚嚇,而她找到珍妮時,珍妮對於生命的漠然與無感,使她確信自己得以進入,於是她輕易地入侵了珍妮的身體,卻要背負珍妮那佈滿嚴厲與教條的不快樂人生。 海倫與詹姆士,珍妮與比利,為了相互廝守,自「光」轉為「人」。而為了將該還的歸還,又將應屬於原來靈魂的人生,交還給原主。當「光」的時候,有許多折磨與痛苦,然而當「人」,卻得面對生命許多無法選擇的困惑與矛盾,而同時身為「光」與「人」的海倫與詹姆士,既想相守在對方身邊,又想自原主的生活與生命逃脫,卻也不想回去重度當「光」時的幽微時日。閱讀著這些進退兩難的折磨時,慶幸自己不需面對這種無路可走、毫無出口的情境。而閱讀著空虛的靈魂是如何容易被驅逐時,又為現在的人-生活在巨大空虛裡的人、空洞無神而欲自毁的人-感到耽憂。軀殼,擁有靈魂但茫然的軀殼、不珍惜自己而被自殘自棄的軀殼、不明白自己真正心之所繫的軀殼,不正充斥在各個大街小巷裡嗎?你可曾、是否正如此對待自己的軀殼?我們的軀殼也正響起嗡嗡聲嗎?當人的心神耗弱之際,有多少「光」會令人自厭並將軀殼拋棄,有多少邪惡等待接收可感知萬物的軀殼!當我們無神地生活著,我們的生命不也似「光」一般地虛幻、透明而幽微嗎?我們可曾真正利用這尊軀殼,嘗試為世界帶來一絲美好?或,僅只是什麼也不做地消極放棄? 我同時感動於海倫與她一位重要宿主-文學教授布朗先生-的關係,那種始終跟隨著他,看著他成長、歷練,一直到他墜入愛河、娶妻後,心情自獨佔的愛慕轉化為妒忌、失落與心碎的過程;那種眼睜睜地看著所愛之人另有所愛的悵然;那種因為遇到知音而不得不切斷關係的酸楚。所有的曖昧、遐想、背叛、衝突,都發生在這段關係裡,卻無人知曉、無人可訴。在海倫「拋棄」了布朗先生這位宿主而轉投詹姆士懷抱後、在她佔領了珍妮的身體後,終於,她得以在布朗先生的面前,將對他的感受與歉意,藉著一封以創作為名的信,渲洩而出: 親愛的閣下,我被召喚而去,只能捨你於此,如今,我心頭煩憂縈繞。 我知道,你覺得我是你的一部分;失去我,讓你的心缺成一個洞,但實非如此。 我總喜歡佯裝自己是你文思天賦之源,但其實,那並非來自於我。 你做的一切、你編織的情懷、你寫下的文句、你精選的詞藻,所有都來自於你,一直都是你。 請寬恕我,抱歉,我不告而別。 一段「光」獻給宿主的心聲,一段不捨的別離,一個美好的、緊緊相繫的連結。 《幽微之光》,蘿拉.衛特坎(Laura Whitcomb)的初試啼聲之作,不完美卻令人感動。獻給所有在幽黯中微弱地散發光芒的你們。

昔日舊稿2

2006年12月07日
公開
32

那一年"柴門文"是熱門漫畫的作者,只是她的漫畫熱潮如一股旋風,很快靜止在歲月的新舊汰換中...。 此刻重看自己當時寫的些許感想,彷彿見證那樣隨風而逝的愛情故事,曾經有過熾熱引人的光芒... ............................... 《莉香與里美》刊登於1993年6月香港明報副刊 人人都渴望一份真心相許的愛情,但是處在現代都市的爾虞我詐之中,愛情似乎也變質成為一種聊以解悶的追逐遊戲。自覺真情無以託寄,或恐懼託寄,相信是現代男女的普遍心態。 近來風靡港台的日本漫畫《東京愛的故事》,也是一個追逐愛情的故事。 看過不少的專欄,大多數人都表示喜歡赤名莉香,老實說,我心裏非常訝異。 沒錯,她是坦白率直、不造作,但也就只有這麼一點可愛。想想她向永尾自動獻身,間中又引誘過永尾的好友三上,末了更莫名其妙的懷了老闆和賀的孩子。這樣一個毫無道德觀的任性女子,竟獲得多數人的喜愛? 如果這代表新一代女性對愛的自覺與主動,便不免令人擔心這樣的「想愛就去愛」的後果,可能也和莉香一樣──『無法愛上一個人而不傷害到對方』──作者自己說的。 至於關口里美的不討人喜歡,則比較可以理解。這個女人完全的處於被動狀態,誰對她表示愛意,她就攀附在那人的身上,像絲蘿一樣,毫無獨立性。如果先對她做主動的人是永尾,她很有可能就跟著永尾一生一世,不過這樣一來,《東京愛的故事》也就沒有看頭了。 所以那麼多人喜歡莉香多於里美,一如我們有時明知這樣的選擇不甚理智,也知道這樣的愛情可能沒有結局,卻仍願執迷不悟的兜兜轉轉,一方面怕受傷害,一方面又一再的真情投入,只為求愛有所託寄,於是便有一齣齣愛的故事...。 .................................. 註:將這篇舊文章打上來bbh時,我一邊聽著一首英文歌:The first cut is the deepest",很多的往事一一湧現,欷噓而感傷.... The first cut is the deepest I would have given you all of my heart but there's someone who's torn it apart and she's taking almost all that I've got but if you want, I'll try to love again baby I'll try to love again but I know The first cut is the deepest, baby I know The first cut is the deepest...

電影:蝴蝶 Le papillon

2006年12月06日
公開
8

http://www.lib.nthu.edu.tw/library/avcenter/list/intro/VR026338.htm 蝴蝶  Le papillon 劇情簡介 :   她是麗莎,今年8歲,沒有爸爸。 她不怕陌生人,好奇心比大象還要大。今天中午放學,媽媽又忘了接她回家,她來到鄰居爺爺的家,還打開爺爺的密室。脾氣怪怪的爺爺,說他要去找「伊莎貝拉」,那是全歐洲最稀有的蝴蝶。麗莎怕被送到孤兒院,於是黏著爺爺一起上山找蝴蝶。 這趟遠足好辛苦,她半路賴皮、後悔了… 可是,她卻看到滿天飛舞的蝴蝶,和媽媽的愛!    導演菲利浦慕勒--   本片的導演菲利浦慕勒擅長拍攝家庭喜劇,攝影師參與過藝術電影【情慾飛舞Tango】和奧斯卡得獎影片【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的拍攝工作,看法國阿爾卑斯山的自然風景,陽光鳥語、綠草如茵、還有蝴蝶翩翩起舞,好個快意人生!   導演菲利浦慕勒Philippe Muyl的創作靈感有段十分有趣的淵源:「我在漫遊電腦網路時,偶然發現了一個蝴蝶網站。並在網站裏看見電影裡的稀有蝴蝶 "伊莎貝拉"( Isabella)。   我和片中小女孩一樣被蝴蝶的名稱和牠特殊生活習性以及美麗的身影深深地吸引住。我將 "伊莎貝拉" 的名字寫在一張便利貼上,順手貼在我的電腦前面。轉眼間,這張便利貼在我桌前電腦上停留了兩年。慢慢地,蝴蝶標本蒐藏家上山尋找稀罕蝴蝶 "伊莎貝拉" 過程的故事就一點一滴在我腦海裏逐漸成形。」導演對蝴蝶的象徵意義感到莫大的興趣:「蝴蝶代表兩種意義:蝴蝶的生命特性既璀璨美麗又短暫猶如曇花一現般;此外,蝴蝶從醜陋的毛毛蟲,蟄伏化為蛹,到最後破繭而出羽化成為美麗的蝴蝶。這剛好是每個人不斷成長兌變的最好隱喻。」

《勿忘我》

2006年12月05日
公開
8

近來好看的書怎麼都這麼厚啊???五百七十多頁.......@@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9844 一頁接著一頁,寫作手法純熟的史蒂芬?金將本書帶到相當完美的境界,若能獲得某項文學殊榮,乃是實至名歸。這是他的代表作。-《柯克斯書評》 這是一部相當引人入勝的文學作品……隨著劇情高潮起伏,讀者會覺得書中的每個新角色彷彿是在描述自己的老朋友,會希望他們到故事最後都能活下來。-《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你將看到不一樣的史蒂芬.金。這是一部感人而真誠的現代悲劇,同時也讓我們為失去的良知深深哀悼。-《書頁》 這部小說太棒了……史蒂芬.金準確地呈現了六○年代的風貌以及越戰的後遺症。--《娛樂周刊》   「巴比的年紀太輕、個子也太小,沒有辦法直接了當地做他必須做的事。他必須很小心,而且還得偷偷摸摸做。此外,有的人就是需要遭到突襲,即使只是為了讓他們嚐嚐遭受伏擊的滋味都好。但是像我們這樣的傢伙,有時候會得到一點我們應得的回報……」   五個橫跨一九六○至一九九九年的故事,看似各自獨立,卻又互相關聯,揭露了小孩之間的純真友誼、成人醜惡的掠奪世界,以及美國人在越戰之後對抗不安的生存法則。危險、焦慮、貪婪、爭奪,還有人性最深層的蠢蠢慾望與期待救贖的希望,讓你置身其中,無法抽離。

昔日舊稿1

2006年12月05日
公開
33

在兒子的一堆參考書裏找到登在香港明報的一些舊稿(夾在內頁,搬家時不知哪個鄰居媽媽幫忙夾在書頁中...@@),回到台灣遍尋不著,我以為丟了,還難過了好一陣子。 有好幾篇文章我自己漏了收集,因為當時在香港皇冠當執行編輯實在太忙了,文章寫了就投,等收到稿費才知道早已刊登了。那時不以為意,總想著"圖書館"一定有舊報紙可以找回,誰知一隔就十多年...*_*|||,離開香港前,特地跑去圖書館,但因日期太久遠,很難搜尋...現在看到這僅存的幾篇還在,簡直"驚喜"而泣..555555 趕緊輸入電腦...^_^ ............................. 《好管閒事》 1993年6月香港明報 好管閒事,因為知道平凡如我,這一生做不了大人物,也就做不了大人物做的大事。 只有在生活中儘做些小事──好管閒事。 偶爾等搭電車,一對如膠似漆的情侶在我之前上車,旁邊忽然來了一個老婦人「打尖」(粵語:插隊),只見前方那男子為了盡「護花」之責,竟揮手向著老婦人就是一擊,我忍不住脫口大喝:「有冇搞錯,老人家你都打?」(不是贊成插隊,只是她那麼老啊!)只見那男子面露惡相,大有妳多管閒事連妳都打之勢,而車裏的人個個冷眼旁觀,想到自己區區一名弱女子,怎是他對手?不禁心裏自罵:「好管閒事!」 一日外出赴約,見一老人操著不知是哪省鄉音的國語,正向人問路,而那人明顯的聽不懂他的話(註:說香港人的國語差,絕對是真的),禁不住的自動上前詢問,最後是:拿著他遞上來的我自己也不太懂方向的紙條,慢慢一條街又一條街的找,等將他帶引到紙條上的地址時(註:那是十多年前的香港,今時今日好人"難"做,小心為妙!),與友人的約會已遲了大半個鐘,結果是被罵:「好管閒事!」 又有一次見到我親愛的台灣同胞在街上購物,用著台灣國語討價還價,心裏油然生出人不親土親的感覺,便想上前幫她,誰知才一開口,竟把她嚇得逃之夭夭,有心幫她卻反害她購物不成,只見那小販瞪著我,彷彿在說:「好管閒事!」 好管閒事,其實不是與生俱來的。只因那老婦有我母親的影子,那問路的老人也蠻像我垂垂老去的父親,至於那購物的女子,則讓我想起遠方的友人...。 所以如果你在路上看見一個好管閒事的女子,請能給她一個親切的微笑,因為她只是想念家鄉的親人,希望他們在遇到同樣情況時,會得有人挺身而出,給他們一點溫暖幫助,哪怕是──好管閒事。 註:我記得這一篇是下班後有感而發,很快的30分鐘不到就寫好了,立即傳真給明報副刊,沒想到隔了一天就登了出來,(想來不知是哪位專欄作家脫稿,我的文章便幸運的被選上),我的老闆一早先看到(我用真名),從他的辦公室走出來對著我說:『想不到妳好管閒事啊!』我起初還莫名其妙的看著他,直到他接著說:『妳的大作在報紙上喔!』我才恍然大悟。 這是我第一篇登在香港報紙的文章,之前幫另一家出版社寫的書籍宣傳稿,大多是登在雜誌上。  

退稿經驗?

2006年12月04日
公開
48

試過被退稿??當然啦!!不過次數不多就是。看了這本書簡直笑彎腰,自我安慰:還是有成大器的一天喔!哈哈... 自從網上的部落格盛行後,文章及文筆的好壞完全由"網民們"決定,有些文筆實在普通,但敢言又深得人心,也就"紅了"起來,覺得文章的好壞標準有些混淆..@@ ........................... 《退稿信》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0540 出版史上編輯們瞎了眼的時刻 愈被退愈堅強 獻給天下的文藝青年們!   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她所寫的《大地》曾收過這樣的退稿信:「遺憾的是,美國大眾對任何有關中國的事物都沒有興趣。」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被拒絕的理由是:「以動物為主題的故事,在美國這個國家是賣不出去的。」   珍.奧斯汀的《諾桑覺寺》則是:「如果閣下要我們買下這本書的話,我們寧願用同樣的價錢把書退回去。只求您打消這個念頭。」   福克納的《聖殿》更是遭到無情的回應:「天啊,天啊,我們不能出這本書。否則大家只好牢裡見了。」   推理小說大師阿嘉莎.克莉絲蒂,則接獲出版社以「作品不適合出現在我們的書單裡」為由退稿。   而當今驚悚大師史蒂芬.金的小說曾被回拒:「我們對“反烏托邦”的科幻小說沒興趣,這種書根本不會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