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廚房與書房

2007年05月28日
公開
5

廚房與書房 作者:佚名 和昔日摯友共進早餐,分享她和未婚夫的互動模式,彷彿回到古代,時空錯亂。 為了配合男方的生涯規劃,她放棄熱愛的工作,參加師資學分班考試。趁著假日,她前往未婚夫家中探望,接下來的假期安排,他全然安排妥當:第一天,協助大掃除;第二天,看守夫家,因為其他人外出;第三天,拜訪小姑家。而用餐儀式更勁爆:男性吃第一輪,女性吃第二輪;只是她現在是客人,可以吃第一輪。她雖然覺得不對勁,但又覺得應該入境隨俗,應該努力學習當好媳婦、好太太,努力感受未來夫家的好。 當她和未婚夫討論這些感覺時,他非常溫柔的說:「妳還沒長大,等結婚以後就習慣了。我已經在爸媽家附近買了房子,也請人裝潢了一間漂亮的廚房送給妳。」從摯友未婚夫溫柔的話語裡,我閱讀到的是包裹糖衣的父權宰制合理化。在假期的安排活動上,女性沒有自己的時間自主權;在外來居住點上,女性來不及表達意見;在溝通互動上,以哄騙寵物的思考,更是意識形態偏差。其實沒有人真會去計較誰吃第一輪飯,關鍵是背後的價值觀,擅自為另一人做決定而覺得理所當然,就是剝削。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烹飪,料理三餐更不是女性的天職,請不要用愛情的名義送對方廚房。廚房事件不久後,在某報的心理諮詢專欄,看到一個家庭主婦想出國進修(女方家長願意支付所有費用),但先生不同意,幾經爭吵,先生有條件同意:只能在台北念碩士,而且晚上必需回家煮晚飯。專家給的建議是:妳願意在國內念碩士當然是最好,若不能回家做晚飯,可以在當天早上或前一天晚上先做好,爸爸帶著小孩熱菜先吃,也可以一起去接晚歸的媽媽。 彷彿成為公式:婚姻有問題,妻子求助,得到的武林祕笈是委曲求全。其實是先生需要再教育,但誰能告訴他?真正的女權並不是要每個女人都走出廚房,成為獨當一面的女強人。真正的女權只是讓人就是人,不分男女,都能不被物化、不被視為次等,都有為自己做主的權利。有的女人喜歡做家事,喜歡待在家裡,認為先生孩子就是她的生活重心。這沒有什麼不好,只要是出於她的自由意志。但也有的女人熱愛自己的工作,喜歡不斷進修、追求新知,這更沒有什麼不對,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用「照顧家庭」的藉口硬生生綁住她。 與其送一間美麗的廚房,不如給一個小小的書房。並不是說我排斥下廚房。老實說,我喜歡親手為心愛的人做飯、喜歡看他津津有味吃著的模樣。但那並不表示我「一定」得為他料理三餐。我做,是因為愛他,而不是責任或義務。飯由我做,碗盤他洗,因為我們都同意那不是任何單獨一方的事情。同樣的道理,當一男一女組成了一個家,所有的家事應該是兩人共同分擔,而不是單獨一方的責任。曾經聽過很可笑的說法,一個男人頗為自豪的說:「我可以算是新好男人吧,因為我會『幫』我太太倒垃圾。」那個『幫』字擺明了他根本就認為倒垃圾是他太太的事,事實上,垃圾又不是他太太一個人製造出來的。 在婚姻或男女關係中,很多女人根本是過著次等人的生活。她沒有自己的定位,地位比菲傭還不如。菲傭至少還支薪!而她呢?即使白天有工作,下班後還不是得家事一肩挑!她沒有自己的空間。婚前在家裡至少有自己的房間,婚後卻得跟先生共用一個房想獨處時能躲到哪兒去?似乎只有廚房了。更慘的是,她連自己的人生都沒了。原本多大的理想抱負,結婚後在夫家長輩或丈夫「家裡誰照顧?」的大帽子下,全得乖乖的放棄了。悲哀的是,大多數過著次等人生活的女人,卻習以為常,或是誤認為婚姻本就是如此。 憑什麼先生想進修時太太得無條件的支持、得獨力帶孩子兼賺錢養活一個家、得不讓生活雜務干擾到他;但當太太有心上進時,卻要委曲求全三頭六臂、兼顧家庭孩子老公和課業、還得受到百般打壓?憑什麼男人專心於工作叫做有上進心,女人熱愛工作卻是不顧家庭?憑什麼在一個家庭裡先生可以有自己的書房,太太卻只能在廚房裡擺張小桌子湊合著用?憑什麼結婚一定要住到男方家?憑什麼婚後女性得改變自己幾十年的習慣,去迎合男方家人的心意,男性卻連多到女方家中走動都嫌麻煩?很多男女之間似是而非的觀念,深思之後會有悲哀的感觸。千萬不要讓自己對這樣的環境習以為常。 女人,大可以不要過得那麼委曲求全,如果妳目前的男友就是那樣的男人,會阻礙妳成長、認為犧牲奉獻照顧家庭是女人的責任,那還不如早日離開他(當然,如果妳也有與他相同的觀念,那就另當別論)。如果妳考慮與另一個男人攜手共度一生,不管是同居或結婚,請一定堅持在家中為自己留一處空間,不是廚房,而是書房。書房空間大小並不重要,書房是不是用來讀書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得是完完全屬於妳一個人的地方,其他人未得妳的允許不得擅入。那麼,至少至少,當妳想要獨處的時候,可以不必可憐兮兮的窩在廚房。

盛噶仁波切*我要你幸福

2007年05月27日
公開
13

祝福大家永遠幸福^_^ 盛噶仁波切*我要你幸福*完整版MV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62841/1199614 製作人董修銘在捷運上,見到身旁生病婦人一手拿著藥袋,一手仍堅持抱著孩子的感人畫面所創作出來的溫暖旋律!就如同父母希望孩子幸福的殷殷期盼,這首歌代表著仁波切對弟子們的關切之情,而這首蘊含親情、友情、愛情的抒情逸品,仁波切期望能對心靈曾經受傷、需要安慰的人們及社會,傳遞自己一點鼓勵之意,這也是這張同名專輯希望誠懇傳遞給大家的心情! 我要你幸福(Wish you well) 詞:董修銘 曲:董修銘 編曲:王繼康 製作:董修銘(Show me Music) (O.S:皈依發心文) Ta-La Tang-Wa Erh Chieh-Pei-Cha 願一切我之怨敵 No-Pa Erh Chieh-Pei-Kei 損腦之魔鬼 Ta Erh Pa-Tang Tang Mu Chieh Chieh-Pei Pa Erh Tu To-Pa Erh Chieh- Pa Tang Mu Yi-Chieh-Chi Tsou-Chieh 及我之解脫遍智障礙等為主之 Ma-Yi Nan-Ka-Tang Niang Mu Pei San Mu Chief Tang Mu Chieh Tieh- Wa-Tang Tan En Tu-A-Tang Chieh 遍虛空如母眾生具足一切樂 遠離一切苦 Niu Erh Tou La-Na Mei-Pa Yang-Ta-Pa Erh Tsou-Pei Chiang-Chu Jen- Po-Chieh Tou-Pa Erh Chia 速得證清靜圓滿珍貴無上菩提 Sang-Chieh Chiu-Tang Cou-Chi Chiu-Nang-La 諸佛正法以及眾中尊 Chiang-Chiu Pa Erg Tu Ta-Ni Jia-Su-Qi 直至菩提我行皈依 Ta-Cha Jin-So Chi-Pei So-Nan-Chi 以我所行施等諸福等 Zhuo-La Pian-Qi Erg Sang-Chieh Zhu- Pa Erg Xiu 為能利益眾生願成佛 一夜難枕 心還翻騰 天就要亮了 最牽掛的人 已離開了 笑容 卻怎麼還留著 記憶收好 帶走煩惱 想念的味道 打開心呀 重新擁抱 久違天晴的清早 我要你幸福 愛義無反顧 有勇氣就不怕心荒蕪 在每個轉彎後就有坦途 我要你幸福 愛不必停駐 寂寞偶爾會 在心口擺渡 我還能在懷念裡找到 滿足 (O.S:四無量心) Ma Nan-Ka-Tang Niang-Pei Sen Mu Chieh Tang-Chieh Te-Wa-Tang Te-Wei Chiu-Tang Tan-Pa Erh Chiu Erh Chi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 Tu-A-Tang Tu-A-Chi Chiu-Tang Chieh-Wa Erh Chiu Erh Chi 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及苦因 Tu-A Mei-Pei Te-Wa-Tang Mi-Chieh-Wa Erh Chiu Erh Chi 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 Nieh-Jen Chia-Tang Ni-Tang Chieh-Wei-Tang Niu-La Nei-Pa Erh Chiu Erh Chi 願一切眾生遠離愛憎住平等捨 可能是我 給得太少 才讓你哭了 如果愛能讓淚變微笑 我會 試著做得更好 思念變成 一種煎熬 就算沒解藥 只要知道 你過得好 什麼都不再重要 節錄: hitoradio 音樂資料庫

轉貼:我們就是這樣的--觀《面子》

2007年05月26日
公開
2

我們就是這樣的--觀《面子》 作者:依人淡如菊 常常聽到人說,那些鬼啊獸啊有什麼可怕的,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就是--人,因為人最複雜。而人又偏偏喜歡研究自己,研究人類的性----人性。中國人也是如此,對於自己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從古代到現代,從文言文到電影。 《面子》便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一群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的故事。這些人雖然生活在全世界最富有最自由的國家,卻依舊頑固的保持著中國人的性格特徵。我喜歡看這種電影,因為它會放大中國人的民族特性。一個民族的特性在自己的故土上很容易被人忽視,輕描淡寫就過去了,可同樣的故事搬到國外,一切的理所當然會就變得不再那麼理所當然,那些習以為常的陋習會變得像蛋糕上的蒼蠅一樣扎眼和無法忍受。 女主角小薇是一個前途無量的醫生,同時也是一個女同性戀。她看似西化,很好的融入了西方主流社會,但在骨子裡卻還保留著中國人的傳統。她想要拋棄傳統的成見,追求自己的自由,不被世俗所困,可是她總是缺少那一點點的勇氣。她雖然很愛vivian,可是她對兩人關係公開化的態度,她對愛情的表達方式,都是十分的保守,她從不公開表露對vivian的愛意,她至多只能偷偷的隔著鐵絲網輕輕扣住vivian的手指。這樣的含蓄跟她的家庭有關係,古板的教授外公,用外公自己的話說就是滿口的仁義道德,一個保守聽話的母親,自己都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小薇與外公和媽媽一樣,很在乎別人的看法,換句話說,她其實也很在乎自己的面子,她怕自己公開同性戀身份,會遭到別人的歧視,她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感情。電影最後,當她再次遇到ivian的時候,彷彿脫胎換骨,變得勇敢而自信,這是三個月的痛定思痛的結果。也許只有這樣的分離痛苦,才能讓一個人真正的成長。 電影裡對於vivian和小薇的感情,描寫的很美。每天清晨的海邊,vivian都會拿著兩塊熱狗,等著慢跑的小薇。小薇向vivian跑來的神情帶著靦腆的急切。兩個女孩拿著熱狗,一邊吃著一邊幸福的笑著,看著對方,脈脈無語,偶爾為對方輕輕擦去嘴邊的雜物。她們之間的默契和溫情,會讓所有的情侶嫉妒和感動,也讓我們看到,愛都是一樣的,不管愛的對方是同性或是異形。 Vivian是一個很西化的女孩,她的母親即是一個獨立的女性,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毅然與vivian的主任醫生父親離婚。Vivian沒有象小薇那樣的傳統家庭的束縛,她的父親無暇管她,她的母親本身就很獨立,所以vivian的性格也十分的自信和勇敢。她與小薇不同,她不僅有著西化的殼,還有一個西化的裡,她是不受中國傳統觀念束縛的中國女孩,在她眼中,自己的生活是由自己控制,自己的幸福靠自己爭取,只要自己的愛是純潔的,別人怎麼想,管他那。所以她主動大膽的出擊追求自己的愛情。可是當她失望於小薇的懦弱時,她也會毫不猶豫的離開,頭也不回。這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孩,不掩飾,不偽裝。她也不在乎其他人怎麼看自己,她只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Vivian是電影裡最勇敢的一個角色,最沒有中國味道的一個中國人。 小薇的媽媽是陳沖扮演的,在這部電影裡,陳沖把那中年婦女演出了宋丹丹的味道。好幾個場景,我都產生了錯覺,以為這個角色就是宋丹丹在演。陳沖扮演的角色屬於無法融入美國社會,雖然生活在美國的土地上,但整個生活方式依舊是中式生活的延續。她在美國是非常寂寞的,只有家人和很少的幾個朋友,她不會說英語,每天只能在家裡看肥皂劇打發日子。她有著中國女人傳統的逆來順受和口是心非。她為了父親的面子,兩次嫁給自己不愛的男人,這是很中國式的選擇,包括我們這代人,也一樣有許多本著父母之命不可違的孝順子女,犧牲愛情,成全親情。另外,她還跟許多中國人一樣,死要面子,為了面子寧可口是心非。她明明想去相親,卻放不下臉,囔囔著不去,可是心裡卻想去的很。這是很典型的中國女人,嘴裡說著不,心裡想著要,這種心理也被許多笑話當作題材。 這種表現,是中國傳統教育中對女人矜持的要求,從小女人就被要求必須矜持,要穩重,要端莊,而矜持穩重嫻熟的副作用就是羞於追求自己的幸福,把對幸福的主動追求視為一種可恥,所以口是心非。其實她在心裡也是想要拋開這些迂腐成見的,可是她太害怕自己的父親,她比小薇有著更深的中國傳統觀念。不過,一旦這心結被解開之後,她便可以一下子釋放自己,豁然開朗,所以她跟外公不同,一個是求變但沒有力量變,一個是固執守舊不肯變。 小薇的外公則是徹徹底底的中國傳統的代言人。他的嘴裡說的最多的就是面子,「我這輩子的臉都被你丟盡了」他生氣的時候總是說這句話。不能說外公不愛媽媽,只是在他眼裡,面子是最重要的,凡事都要有禮有節,沒了禮節和面子,人就失去了根本。他是老古董的想法,他更沒有以人為本的新思想,雖然在他看來,女兒為了面子做犧牲是理所當然的。他根本就沒有意識,自己的行為會給女兒帶來如何的傷害,相反,他認為自己是在保護女兒,把女兒引導出迷津。 這是中國許多父母的真實寫照,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兒女身上,不顧兒女的真實意願,覺得兒女經驗太淺,做的決定總是不成熟,所以霸道的扼殺了兒女對自己生活的追求。這種愛,不能指責,只是讓人心有餘悸。中國傳統思想中,兒女的孝順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是對父母的報答。這種報答裡就包括用自己的犧牲換來父母的歡心。這些父母常用的殺手鑭就是憶苦,想當年我怎麼把你養大的,現在你竟然。。。。。。很少有子女可以抵的住這一招,因為這關係到孝,不僅僅是簡單的個人意願。電影中,外公這麼對媽媽說過,媽媽也這麼對小薇說過,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的某一種方式的傳承。 Vivian的爸爸跟外公一樣,很典型的中國性格,面子大於一切。他把女兒的成就當作自己炫耀的資本,對於他來說,女兒的快樂不重要,她的成績才是關鍵。電影最後,他對自己的後妻說,vivian總算是嫁了一個醫生,徹底表現了這個人物的虛偽和虛榮。 我曾經有說過,中國人年輕的時候比賺錢比房子比車子比老婆,老了的時候就比誰的孩子有出息,一輩子比來比去,沒有多少東西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也沒有多少東西是能讓我們真正快樂的。我們努力了一輩子,為了不過是外人眼中的羨慕,為了虛榮心,為了自己的面子。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的放開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什麼時候,我們才可以無視外人的眼光自得其樂?為什麼很多事情我們心裡都明白的很,可是我們就是做不到? 電影裡還有一些小丑似的人物,更是把中國人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一群八卦的男男女女,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樣,說著東家長西家短。女人則一邊面上恭維對方的小孩貶低自己的小孩,實際上是希望對方來表演自己的孩子,這種把戲中國媽媽們是從來不厭倦的。這些女人對離婚的女人未婚懷孕的女人總是充滿敵意的,因為在這些女人眼中「她們」是不安分的女人,這些女人會跟「她們」保持住距離,好像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名聲和清白。這些女人對「她們」是毫不客氣好不留情的,這種心理裡其實潛藏著嫉妒,因為這些貌似安分的女人,實際婚姻生活質量都很一般,但是她們沒有勇氣去改變,所以她們對有勇氣改變現狀的女人從潛意識裡懷著嫉妒和怨恨。憑什麼?憑什麼她就可以離婚,還能好好的生活。於是這些嫉妒的女人圍在一起貶低那些所謂不安分的女人,一定要把她們說得淒慘,叢叛親離,才能平衡自己的心理。而那些男人,也比女人好不了多少,則對娶到年輕漂亮太太的男人懷著妒意,嘴裡說著,一想到他阿,我就腰酸腿疼,實則心裡都羨慕死了,十足的酸葡萄心理。 電影裡的人,有著各自的優點或者缺點。那些可愛的人都是不那麼中國性格的人,那些令人生厭的人卻都是有著十足中國性格的角色。這不免讓我感到一點辛酸。 我們看著電影裡的故事,也許發笑也許憤怒也許指責也許冷漠,我們可曾想過,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電影裡上演的悲歡離合人間百態,主角正是我們自己。我們每天忙碌過活,不曾停下好好看看自己,也許還很自得,以為自己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直到有一天,忽然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形象有如哈哈鏡中可笑。 《面子》就是這麼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了自己,那異國的環境彷彿一展聚光燈,讓人性的美麗和醜陋被照的一覽無遺,我們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心裡只有歎息,原來,這就是我們,我們就是這樣的。

《我在伊朗長大 》

2007年05月25日
公開
3

轉貼:我在伊朗長大 http://www.wretch.cc/blog/ucs309250&article_id=2494765 《我在伊朗長大》漫畫集是旅居法國的伊朗女作家瑪嘉·莎塔碧的代表作。甫一出版,作品便在國際間引起極大反響,畢竟,由伊朗人繪製的漫畫不多,尤其是由女性漫畫家執筆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在伊朗長大》的備受注目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瑪嘉·莎塔碧,1969年出生於伊朗雷什特。瑪嘉是伊朗豪門世家的獨生女兒,祖父曾經是眾多王子之一。 瑪嘉的父母較一般伊朗成人開明得多,瑪嘉因此得以在德黑蘭的法語公立學校學習,因此培養出了批判的思想和獨立的性格。之後,瑪嘉去了奧地利維也納,後又到法國斯特拉斯堡學習插圖藝術。她寫過幾本兒童讀物,創作的插圖發表在世界各地的報紙雜誌上。 《我在伊朗長大》系列還有一個統一的名稱“Persepolis”,即波斯波利斯古城。此城是伊朗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建築群遺址,是波斯帝國的都城之一,歷時150多年才建成。雖然經歷了2000多年的風雨洗禮,古城依然流露著波斯帝國的強盛餘暉,伊朗人一直引以為傲。1971年,伊朗政府甚至在這裏舉行了波斯帝國建國2500周年的慶祝大典。瑪嘉以此作為漫畫集的名稱,顯然是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 《我在伊朗長大》漫畫集一共包括《面紗》、《安息日》、《流落奧地利》和《回家》4本,相當於一套作者瑪嘉的自傳式小說。故事背景為1979年後的伊朗。 《面紗》開篇就提到,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接著從1980年開始,上學“戴面紗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漫畫描繪了在紛亂變動的社會中,瑪嘉這個小女孩看到的世界:流亡的朋友、戀愛中的女仆,還有她小時候喜歡的作者和道聽途說的黑色政治。 瑪嘉的父母擁有開放的民主思想,他們經常把女兒留在家裏,冒險外出參加各種運動。她的母親甚至在一次示威活動中被外國記者拍下照片,刊登在歐洲各大媒體上。在父母思想的熏陶下,瑪嘉進入青春期後,不斷反抗著社會的種種束縛。因為學校校長不允許瑪嘉戴首飾上學,瑪嘉和校長髮生衝突,一時氣憤把對方推倒,結果被開除學籍。轉到另一所學校後,瑪嘉又因為政治問題與老師吵架。 在《安息日》的末篇裏,父母考慮到女兒的個性和安全,決定把她送往奧地利的法語學校。 瑪嘉在維也納由修女開設的宿舍中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孤獨的瑪嘉開始學著融入學校的生活,“為了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甚至不惜將自己打扮成和其他人一樣的小流氓。寂寞的瑪嘉,在愛情中失去了伊朗女性最寶貴的童貞,卻遭遇了背叛。經過一段失意渾噩的日子後,瑪嘉終於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流落奧地利》中的有些章節過於瑣碎,只圍繞著個人感覺而發出嘆息,作者似乎在傳達一種感受:比起伊朗的生活,西方國家的日子就是這樣乏味。 瑪嘉終於回到了祖國伊朗,在《回家》裏,瑪嘉常常這樣想:“在伊朗,我是個西方人;在西方,我是個伊朗人。”離開祖國的4年,使瑪嘉與家鄉變得十分疏離。瑪嘉結了婚,又離了婚,終於在24歲那年再度離家,遠赴法國修讀插圖藝術,自此長居巴黎。 瑪嘉憑藉簡單的線條與黑白的對比,加深了人們對伊朗歷史、政治與文化的認識。書裏雖然沒有代表鮮血的橘紅色和沉鬱的湛藍色,畫面卻仍然有種沉重的感覺。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為數不多的連環圖畫交代出如蛛網般牽連的歷史情境並不容易,但作者在書中卻能僅用黑白兩色與版畫式的人物構圖,就搭建出具有時間空間感的舞臺,使讀者看到瑪嘉如何由伊朗遷居到法國,由一個憤世的小女孩,長大成為一個立志要用文字與漫畫的形式,繪出自己的家族史與伊朗歷史的藝術家。 這套漫畫自2001年出版以來,被翻譯為十多種語言,在不少國家極為暢銷。原因很好理解,因為它的罕有,因為我們沒有別的類似作品作為參照物。據筆者住在德黑蘭的朋友介紹,伊朗國內並沒有出版這套書,伊朗媒體甚至沒有關於這套書的評論。 《我在伊朗長大》講述了一個伊朗女孩親身經歷的一段動蕩歷史,但是,一個接受西方教育的伊朗女孩講述的個人經歷,會是事實的全部嗎?很顯然,任何記憶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質,任何講求客觀的自傳也會得出主觀的作品,我們不能奢望僅從一套自傳式的漫畫中得知伊朗的真實情況和深厚文化。但這套漫畫書或多或少打開了一扇了解伊朗的窗戶。 若從整個中東泛伊斯蘭教的脈絡來看,伊朗是一個 相當特別的國家。大部分住在伊朗的居民是波斯人,通行波斯語,而其歷史傳統更世界文明史上獨特而淵遠留長的一支。在二十世紀的舞台上,伊朗的國風曾經一度開放,雖是君主憲政的專制政體,國家也在此時完成現代化(西化)理想。主流信仰伊斯蘭教還未被基本教義派教徒所掌握,直到作者瑪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所經歷的1979年伊朗革命之後改朝換代,西方的價值觀被鎮壓。這是小小瑪嘉的童年。長大後的瑪嘉把千百個疑問與擔心畫在紙上。瑪嘉的畫風以黑白為主調,故事簡潔而動人。 而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也還是問著小小瑪嘉的問題,為什麼女孩子不准上學?為什麼女生一定要帶頭紗?這是一個遙遠而古老文化在二十世紀經歷巨變的故事,也是小小瑪嘉的成長故事。

轉貼:珍愛北京的衚同

2007年05月21日
公開
1

轉貼:珍愛北京的衚同 作者:佚名 “衚同完了!”一位德國教師在結束他第二次中國旅行回到柏林後滿臉沮喪地對我說。“沮喪”二字用在這裡毫不過分,因為德國人太珍愛古跡,而古跡屬於人類共同的歷史。這位老兄每年夏天雷打不動地要選一個國家去旅遊,他第一次到北京時還是個孩子,是30年前中德剛建交時隨父母去的。他告訴我,他走了世界上這麼多地方,北京古城的特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類比:城墻環繞(儘管他沒有見過),皇宮坐中,全城的建築顏色和風格協調統一卻又從貴族到平民區分出不同模式,絕了。這次重返故地,面對衚同的大面積消亡和代之而起的樓房,他大失所望,說無法想像一個具有3000年曆史的古城在未經戰火破壞的情況下能一步步地走成今天這個樣子。 一個坐輪椅到北京旅遊的德國婦女在回國後投稿華人報刊寫道:“溫暖、友好的感覺隨著我們進入北京衚同時便立即消失了。整條的衚同沒有了,剩下的僅是一片廢墟。並且明年這一行動還要繼續下去,因為很多的衚同的墻上標著拆除的字樣。我們並不覺得這是一種進步。我們認為,只有將這些圍繞故宮的老城房屋整體翻修改造,重新利用,這才能叫進步。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們再也沒有理由從德國飛越一萬多公里,花上這麼多的錢跑到北京來看這些金屬、玻璃和水泥的建築物。” 衚同果真完了嗎?問題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不可否認的是,北京確實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衚同已經被拆除。“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或許因為我們的文明歷史過於悠遠,文物寶庫過於豐足,北京人在對自己歷史財富的認識上反而不如這些外國朋友。在很長時間內,我們只懂得珍惜皇城古廟、古玩字畫,卻很少把古代民宅視為古跡文物,納入我們文物保護視角的通常只是古都的象徵性標誌,卻不懂得如何保護這座城市的整體歷史氛圍。從城市地皮使用的經濟性出發,從改善民眾居住條件出發,從激發房地產開發商投資北京建設的需要出發,從緩解北京日益擁擠的交通狀況出發,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拆掉那些妨礙北京發展的狹窄的衚同和年久失修的老房,而無需顧慮我們的後人是否會在若干年後像我們現在批評60年代拆除北京城墻那樣評說我們這些先人的無知。所以,我們才會在為上個世紀拆除北京城墻之舉痛心疾首的同時又把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拆”字寫在北京殘舊的古老民宅的墻上。在由我們決定衚同的命運之前,我們首先要真正搞清的是,衚同究竟是什麼? 建都史已有1000多年的北京歷經遼、金、元各朝的發展衍進和明、清兩朝的大規模擴建,成為中國六大古都中氣勢最為恢宏,風格最為嚴謹,保存最為完整的歷史名城。這座古城在城墻佈局、皇宮設計、水系規劃和民宅建築方面處處凸現中華文化的傳統底蘊,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方古都,而它的基本構成就是皇宮和衚同四合院。這些歷經滄桑縱橫交錯的衚同和金碧輝煌的皇宮一起共同組成了京城的萬千氣象,是北京文化的象徵,更是歷史的見證。應該慶倖的是,古城北京在達到它的發展鼎盛時期後從未受到大面積的戰火破壞,歷史把一個基本完整的豐厚遺產交到了當代中國人的手上。 北京舊城的民宅區由不可勝數的四合院有序構成,而每排院落間的通道就是衚同。衚同產生於元代,那時衚同的間隔較寬,和三進大四合院的距離相近。後代再建四合院時就選擇這些空地動工,於是出現了在許多大衚同裏的小衚同。“衚同”之稱由蒙語中“忽洞格”轉變而來,代表“井”的意思。北京沒有大江大河,元大都的中軸線傍水而劃,皇宮亦是依湖而建。民間用水則必須取之於地下。居民或是先挖井而後建房,或是預先留出井的位置再造屋,由於因井而成巷,巷謂之於“井”便順理成章。北京衚同的命名涵蓋豐富,除以水井(大井、小井、幹井、濕井、甜水井、苦水井)命名外,還多以衙署機構、寺廟、倉庫、作坊,橋梁、河道、集市、商品、人名、景物等命名。以衙署機構命名的衚同有祿米倉、惜薪司、西什庫、按院、府學、貢院、兵馬司等;以貴族稱謂或官銜命名有永康侯、武定侯、三保老爹,吳良大人等;以市場命名的衚同有鮮魚口、騾馬市、缸瓦市、羊市、豬市、米市、煤市、珠寶市等;以寺廟命名的衚同有隆福寺、大佛寺、寶禪寺、護國寺、正覺寺、觀音寺、方居寺等;以工匠命名的衚同有砂鍋劉、汪紙馬、騸馬張、孟端、劉漢、安成家等;由特殊景物命名的衚同有堂子、石虎、柏樹、鐵獅等;由特點或形狀命名的衚同則有喇叭、扁擔、耳朵眼、羅圈、椅子圈、一尺巷、九彎等。每一條衚同名稱之後都隱藏著老北京的一段歷史和典故,每一座四合院都蘊藏著北京人世代的身世衍變和悲歡離合,所以,說北京的文化即是衚同文化毫不為過。那麼北京這神秘古老的衚同究竟有多少呢? 元代時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之說,即街巷衚同共有413條。據學者研究,明代北京城圖上反映出北京共有街巷衚同約620多條,其中直接稱為衚同的有357條,其中有30條衚同的名稱保留至今。但明代張爵的《京師五城坊巷衚同集》一書記載,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衚同約1170條,其中直接稱為衚同的約有459條。另有文獻說,明代內城有衚同900多條,外城300多條。總言之,明代的北京衚同街巷當在1000條以上。清代時的街巷衚同總數有文獻稱達1800多條,但清朝朱一新的《京師坊巷志稿》一書記載當時街巷衚同已達2076條,其中直接稱為衚同的約有978條之多。我們可據此結論,清代時北京的衚同基本上在2000條上下。進入民國後對衚同數量的統計缺乏定論,但根據1944年日本人多田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書中的記載,當時北京共有3200條衚同。截止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北京城區有名的街巷衚同共有6074條。隨著城市經濟和建設的發展,一部分街巷衚同被拆遷改造,發展至今,街巷總數約4000多個,而衚同僅存1000條左右。 2002年9月,北京市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終於出臺。規劃思路的典型中國式的表達是:一個重點,三個層次,八大任務。一個重點是舊城區;三個層次是文物、文化保護區和文化名城的保護;八大任務中對北京衚同保存具有直接現實意義的任務有四個:其一、舊城整體保護(包括歷史水系、傳統中軸線、皇城、凸字形老城城廓、道路及街巷衚同、建築高度、城市景觀線、街道對景、建築色彩和古樹名木);其二、新增第二批不可變動的文化保護區;其三、舊城內的危改項目採取漸進的以院落為單位的保護與更新方式,保持原有街區的傳統風貌;其四、推進城市建設重點逐步從市區向遠郊區轉移。這是一個明智和及時的規劃,儘管出臺的時間已嫌稍晚,但它推出於北京面臨龐大的奧運籌建工程之際對衚同保護來說已是一大幸事。北京已經錯失建國初期按照梁思成先生建議全面保護舊城的歷史機遇,古城的整體歷史文化氛圍的部分損失已經鑄成,再不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護衚同這樣的民間古文物,我們將愧對祖先和後人。為了整體保護北京的歷史遺產,建立珍愛衚同的觀念和保護措施勢在必行。 我是在北京長大的,但直至1988年出國,我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生活在其中的這座城市在世界文化遺產寶庫中的整體價值,更不知道衚同的歷史和傳統竟是如此吸引世人的目光。我的北京價值觀曾在很長時間內局限在她在中國的首都地位。這種地位的精神體現是北京人基於政治上的敏銳和深刻而被人刮目相看,物質體現則是它作為首都所享有的城市設施和生活供應上的優惠條件。說到北京的文物,我想到的是博物館中的珍貴字畫,說到北京的古跡,我反應的是故宮、頤和園、定陵、天壇、長城。至於民俗文化和衚同民宅、我覺得他們只是北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所謂“京味”的體現。當時如果出現大規模拆除衚同的現象,我會為“京味”的步步消失而遺憾而不會意識到我們會因此失去一座古城,一個受世人矚目和鍾愛的文化瑰寶。我的北京觀和文物觀的變化得益於我出國的經歷。 德國由於二次大戰的破壞,大城市的整體古代風貌不復存在,於是,熱愛歷史遺產的德國人善待他們每一座百年以上的建築,皇家宮廷建築自不用說,很多上了些年頭的學校、別墅、企業和公寓都被挂上受保護文物的牌子,即使是它們的所有者都無權拆除或改變。至於那些未受戰火摧殘的歷史小城則必須原汁原味地保存和維護。位於德國南部的“浪漫之路”旁的小城羅滕堡是德國老城保護的經典之作,進入城墻後,你看到的是一個外形無絲毫改變的中世紀城市,這裡不但沒有一棟現代建築,連公用電話亭都被隱藏在古屋裏。城市裏見不到一根電纜明線,只有進入建築內部時人們才能感受到現代生活的氣息。德國人對古城保護的觀念非常明確:這是前人的遺產,毀壞後不能再生,即使再生也是複製品。 一個德國朋友對我說:“對一個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城市面貌你千萬不要動腦筋去改變它,因為歷史是不能改變的。這樣的城市是一個博物館,展品就是城市的古建築群,扔掉這些展品換上現代人的東西,這個博物館就不存在了,如果事後後悔了再倣造這些展品重新擺出來,博物館仍然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看一個贗品博物館。”我問他指的是哪個城市,他說:是北京,失去了城墻和衚同的北京不能再算是古城而只是一個有幾個古跡的現代化城市,一個空蕩蕩的“博物館”,因為北京古城的存在是以衚同的保留為基礎的。一個美國人對我這樣說:“我們就是苦於沒有什麼古建築。衚同要是在美國誰敢拆!天哪,你們真是太富了。” 有個義大利商人把北京的衚同比作威尼斯的水街。他說:“拆衚同和填平威尼斯的水街一樣都會有理由,可誰會動腦筋去填平威尼斯的哪怕是一條水街?我們更願意住在泡在水裏的老房子中等著全世界蜂擁而至的旅遊團把錢送來。”此公的潛臺詞再清楚不過:你們北京人連吃祖宗飯都不會吃。一個走過中國很多地方德國人說他最喜歡雲南的麗江和山西的平遙古城。我追問道:“那北京呢?北京可是元明清的三朝古都啊!”他說不喜歡,原因有二:第一北京空氣品質太差,第二老北京被拆走了。幾乎每一個到過北京的老外在和我談論北京時都要毫無例外地為衚同的拆除大大惋惜一番。那是一種真正的惋惜,沒有絲毫看笑話的幸災樂禍,因為他們把衚同看成為世界的寶貝。 一個中國通的德國友人曾在歐洲接待過一個我們官方的訪歐代表團。在為客人安排住宿時,他按照德國人的口味專門為客人們安排了一夜在德國西部一個別具情趣的古堡旅店裏住宿。因為是在古跡過夜,住宿費最為昂貴,屬於超規格的精心安排。但該代表團在結束旅行後評判德方接待標準時唯獨對那一夜安排的古堡酒店表示不滿,說建築太老條件太土。“享受的品位不和也就罷了”他說“可你知道提出這個問題的是誰嗎?就是分管文物古跡保護的官員!”我有些明白了。如果一個以古文化保護為己任的官員都不能感受在歐洲古堡過夜的意味,北京小衚同的文物價值還會被重視嗎? 新出臺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固然令人歡欣鼓舞,但仔細研讀後,不難發現它在衚同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首先,規劃中的舊城保護主要體現在區域性保護(即增加文化保護區)和景觀性保護(即對建築高度、城市景觀線、街道對景、建築色彩等提出要求),並未提及如何整體性地把二環路(即原古城墻)以內現存的衚同保留下來。再者,把北京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的受護區以及建築控制地帶加在一起,總面積共有2617公頃,佔舊城總面積的42%。在“規劃”中並未提及對剩餘的那部分作何處理,而這部分舊城區面積足有3614公頃!由上述兩個問題的存在不難得出結論,舊城的整體歷史氛圍的保護似乎已難以納入考慮。的確,我們拆得已經太多,所以誰也不願提及那本應公諸於眾的一系列敏感的數字: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的衚同拆除了多少,還有多少,準備保留下來多少。不可否認,在不被納入維護古城風貌的考慮之列的這58%的舊城區域中,一部分面積不可復古,如長安街、天安門廣場;一部分面積難以復古,如大投資後穿上洋裝的新王府井和西單;還有一部分面積在建國後陸續被建成辦公區和生活區也很難再改頭換面。引人深思的是剩下的那一部分:已經老化需要改造的建築和街道,其中當然也包括衚同。如何處理這部分不受保護的舊城面積,“規劃”中沒有予以解答。如果不予保護,那麼北京舊城今後就會有一張很滑稽的面孔:半古半洋;如果承諾保護,受護區就不能再是舊城的42%,就必須在整體保護上做大文章。這裡首要的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有財力保留衚同,而在於我們用什麼樣的觀念看待衚同。如果我們把衚同視為北京、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舊城的情況和前景完全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其實,舊城的區域相對於今天北京市六環以內所包容的巨大面積而言只是很小的一塊。我們完全可以老城墻(即二環路)為界對尚存的衚同進行外形不變的維修改造,對已經老化必須改造的建國後的建築予以拆遷,就像摘果子一樣,成熟一個摘走一個,就地重建古式建築並盡可能參照原址上地明清時代的建築樣式,這樣就能一步步地還原舊城風貌。“博物館”中有些贗品自然不盡人意,但畢竟能重現古代遺產的外觀,好于沒有。例如新建平安大道的倣古風格和舊城風格相協調,在維護古城整體風格方面的作用是面目全非的東單、西單、東四、西四大街無法相比的。況且這些復古建築在一個世紀後又會成為新的古跡。 保全衚同工作的實施,障礙不在技術而在於經濟運作上的可行性。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動員企業、民間和國際多方面的力量予以解決。孤立地認識衚同維護工程,它缺乏經濟性,但舊城整體保護為北京帶來的潛在收益將會非常可觀。從企業來說,所有來北京開發房地產業的公司應該在受益於北京發展的同時承擔一部分對北京老城維護的義務,即以佔投資額一定比例的資金繳納給政府用於衚同的改造,然後才可獲准在其他領域大施其道。使用機場要繳納機場建設費,那麼“使用”北京為什麼就不該承擔一部分北京的維護費呢?從民間來說,我們不妨考慮開設一個有一定時效的“北京老城維護稅”的新地方稅種,比如工資的百分之零點五,既不傷筋動骨,又能形成大眾參與,積少成多,經年累月,就能一步步改善老城的狀況。此外還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北京老城維護基金會,由熱衷於古跡保護的社會團體集資而成,對集資者給予一定的社會榮譽和在其他行業的優惠政策。基金用於資助所有非盈利性質的老城維護行為,如衚同的文物價值研究、老城保護的措施研究、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義務勞動的組織。從國際上來說,我們還可以通過國際組織來動員世界的物力、財力和技術來保護老北京。 在城市發展戰略上兼顧近期和長遠利益是政府的職責,也只有政府能夠做到。 歐洲古城之所以在不改變歷史面貌的情況下做到公共交通基本順暢,當地政府的規劃和管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典型的做法第一是規劃建造新城,把老城的生產職能的全部、商住功能的大部轉移到新區,老城重點職能定為服務、旅遊、行政管理三大塊,從而減緩老城的人員流動壓力,其典型是羅馬。第二是大力發展地鐵建設,把大部分人員交通轉入地下。在網狀地鐵線結構形成後,城市的所有繁華地段都可乘地鐵抵達,地面交通的擁擠現象自然得到緩解,其典型是巴黎。第三是在城市建築的規範制定中充分考慮汽車停車問題。鬧市中大型建築和公寓樓的停車場不能依靠地面解決而只允許在建築內部的地下或樓上設置,其典型是柏林。鋻於北京人口過於密集的情況,考慮交通的改善還必須結合我們自身的特點。我們不能再把普及私用車視為生活標準的提高。如果家家有車,北京的空氣和交通狀況的惡化帶來的居民生活品質的下降不言自明。北京應該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加強自行車的疏導管理。理想的交通模式是:市區交通以地鐵為主幹,郊區交通以輕軌為支柱,公共汽車主要填補地鐵和輕軌網路的空隙,短途交通採用自行車代步。特別是在衚同裏的住戶要儘量避免使用汽車。衚同和老房的現代化改造應遵循外形不變,內部翻新的原則。所有線路改成暗走,車輛行駛採用單行管理。翻修後的衚同住宅的銷售和管理商業化,由政府立法規定維護要求。住戶多元化,可在居住為主的情況下適度納入辦公、娛樂、餐飲、旅店等功能。只要整體環境良好,管理得當,相信還會有一批國外駐京機構選擇衚同立足。 在城市的整體保護方面,市政管理部門還可以考慮改革旅遊收費制度。 世界名城弗羅倫薩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因此一方面它們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紛遝而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對古城環境的壓力甚至破壞。為此,儘管旅遊業已經為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效益,但該市還是實施了收取進城費的規定。因為古城維護是政府的職責,而政府的稅收並不足以支付這項龐大的開支。於是,凡進入古城的旅遊大轎車都要先在收費站繳納每車40歐元左右的進城費。攤到二、三十人的旅遊團的每一個人身上不過一歐元多,幾乎無關痛癢,但積少成多,市政方面就具備了定期實施古城維修工程的財力。這是一個很睿智的做法,因為官員們知道城市的價值所在以及利用和保持這種價值的辦法。 迄今為止,北京的古跡參觀收費一直限制在門票,而作為古城文化一部分的衚同則是免費參觀。如果北京準備發展成德國柏林的樣子-古跡在城內零星分佈,剩下的都是現代建築和無歷史文化可言的公寓樓,對旅遊業進行城市收費就是不合理的。但如果我們能向國內外遊客展現一個原汁原味的古都並承諾把它保持下去,旅遊者便不會拒絕這項改革。 從現在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舊城中的衚同會有一部分獲得新生,也會有一部分面臨著毀滅,只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在內容上回避了對拆遷計劃的陳述。彭德懷將軍在敵強我弱情況下曾痛斥那些主張紅軍正面對抗強敵的人是“崽賣爺田不心疼”。我們今天也要捫心一問:在這個寶貴的老北京面前是否應該避免“崽拆爺屋不心疼”的問題出現?縱觀全國,西安、開封、洛陽、南京,我們沒有一個皇城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北京作為上下五千年曆史中最年輕的帝都,衚同尚存、古風猶在,千萬不能再拆下去了。我們可以說老外不了解保留衚同的難處站著說話不腰疼,也不一定非要在保護文化古城方面去參照國外的做法,在規劃城市發展時也不必非要把北京衚同的旅遊價值置於北京的其他利益之上,但需要肯定的一點是:北京城是我們自己的,北京的衚同是先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 面對祖先和後人,我們沒有權力讓她在我們手中褪色或失去。看到這一點,憑我們的智慧和能力,衚同是可以留下的。

【轉貼】家庭教育中常見的50種錯誤

2007年05月16日
公開
3

【轉貼】家庭教育中常見的50種錯誤 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光著身子來到這個世界,只會哇哇地大哭,不會說話、不會寫字、不會在法庭與人辯論、也不會拿著手術刀做手術。可當孩子漸漸地長大了,他們有的人會成為律師、醫生、商人;有的人卻會成為流浪漢、窮鬼、流氓。 不是因為這些孩子或聰明或笨,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家境或富裕或貧窮,而是後天的教育環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們以後的人生觀。 英國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過,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他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有可能說得有一點誇張,但是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確實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識的東西,至少這樣犯的錯誤更少,錯誤的影響也會更小。 錯誤一: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玩具 中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兒童為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長也。 錯誤二:期待孩子的感謝 很多母親都認為:我養育了你,我有特權去指使你。這些母親在為孩子奉獻的時候,其實也在內心對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所預想的方式去成長。如果孩子並不如其所願,她們就會深深地失望,並用這種失望去傷害孩子。 錯誤三:和孩子沒有親密接觸 著名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提過:,對一個出生不久的嬰兒來說,除了需要被細心地照料之外,還需要和母親有溫柔的身體接觸。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情,美國紐約大學的曾做了一個觸摸心理實驗,實驗的結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體接觸的兒童,長大後普遍缺乏溫情和體貼,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評價偏低,這樣的孩子總是不懂得想別人傳達自己的快樂情緒,對周圍的人也冷漠沒有親和力。 錯誤四:不理會孩子的哭鬧 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長做溝通 錯誤五:習慣責備孩子淘氣 孩子淘氣並非全是壞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索,並且能從淘氣的過程中學會不少東西。 錯誤六:對孩子缺少耐心 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一個家長要耐心地期待著孩子的進步,不要試圖超越自然規律對孩子的成長抱焦急的心態。 錯誤七:喜歡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世界上沒有兩個孩子的完全一樣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相應的優點和缺點,能力和特長也各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長卻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然後一味地抬高別人,貶低自己的孩子。 錯誤八:忽略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的呵護,尤其在自尊心上。只要是有自尊心和愛心的父母都會注意到這一點。但是很多父母經常在不經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錯誤九:打擾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 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一些行為看成是在胡鬧,如果不加阻止就是對孩子的縱容,而事實是當孩子淘氣的時候,也是他最聚精會神的時刻,他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在了自己渴望知道的東西上,家長過在這個時候干涉孩子,孩子專注的情緒會被打擾,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很不利的,孩子正是在專注的行為裏培養自己的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現在一些孩子常見的“感統失調症”,往往就是因為缺少行動的自由造成的。 錯誤十:總是做壞的示範 當孩子還沒有與外界有更多的接觸以前,父母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是一個權威,父母的一切言行在他們看來都應該是正確的,很少有孩子會在童年的時候懷疑自己父母的正確性。所以孩子會把父母的言行當成是自己行為的一個範本,因為父母既然如此那自己這樣錯肯定也不會錯。在孩子有正確是是非觀念前,是否符闔家長的做法是他們內心評價是非的唯一尺度,即便是家長的錯誤他們也會盲目模倣,而且這些行為一旦重復下去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即使後來孩子意識到這是錯誤的,形成的習慣在短時間內也很難改掉。 錯誤十一:不給孩子做夢的機會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有美好的夢想,正是這些夢想為我們未來種下了成功的種子。夢想是行動的前奏,需要經營。經營夢想,就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把看似遙遠甚至有些荒唐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孩子也許會在成長的時候忘卻一些夢想並有一些新的夢想,但正是因為夢想的存在孩子才有了努力的衝動和渴望。 錯誤十二:孩子的心事無處訴說 傾訴是一個很好的發泄方式。孩子內心的苦悶若是無人知曉,只會讓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心理學家們一直提倡合理地釋放心中的情緒,讓孩子大聲地說就是一種釋放的方式,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苦惱,而且他們因為心智的薄弱,承受能力更脆弱,一些在成人世界根本不能稱為問題的問題都會成為他們承重的精神負擔。家長如果認真傾聽孩子,哪怕是對孩子的苦惱不能給予任何實際的幫助,至少也會在精神上讓孩子感覺父母是在支援自己鼓勵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在相反的立場。 錯誤十三:把拳頭作為唯一的工具 在一些歐美國家,打孩子會被認為是虐待,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要想讓孩子有一個清楚明白的是非觀,拳頭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僅僅憑藉暴力就讓孩子一直屈服。 錯誤十四:缺少對金錢的教育 有很多父母在為工作忙碌的時候陪伴孩子的時間日益減少,於是忙碌的他們喜歡用金錢來表示對孩子的關愛,其實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一是金錢不能替代父愛和母愛,此外,他也會讓孩子對金錢產生不正確的認識。孩子對金錢于財富的認識也是需要教育的,而且這種教育主要依靠家庭的力量來進行教育。 錯誤十五:不原諒孩子的錯誤 如果孩子是真心懊悔,就不要一直重復地把他的錯誤重提。 錯誤十六:家不是孩子情感的歸宿 很多家長不懂得家對孩子的情感發育有多麼重要的重要作用,他們總是以為給孩子足夠的物質關心就足夠了,常常無意識地給孩子帶來很多壓力,不關心孩子的內心感受,這樣的孩子,很難健康快樂地生活。 錯誤十七:以為成長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 孟子說過,“未有學養而後嫁”,沒有人能在生兒育女之前就學會如何教育孩子,也沒有人能不需要學習就無師自通。也許在國小,會有老師教我們識字數數;到了國中,會有老師教我們什麼是化學方程式;到了大學,我們會學會很多和我們將來的職業有關的學位,但是對於如何去養育一個孩子,卻沒有人來教我們,家庭教育是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的。 錯誤十八:不懂得如何懲罰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在懲罰的同時讓孩子學會補救,而不是做無意義的處罰,因為當錯誤已經形成,再加上另一個錯誤也不會是正確,只有補救才是最好的教育。 錯誤十九:不懂得道德的教育 急功近利的教育常常讓家長們只重視孩子知識的積累,卻忽略了對其道德品質的培養。道德並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發明瞭鐳射排字技術,被人稱為“現代畢昇”的著名電腦專家王選先生就很重視人格的培養,作為一個科技團隊的領導人,高尚的人格是團結所有同事,提高團隊效率的重要保證。 錯誤二十:習慣堅持自己的錯誤 家長如果犯了錯誤,最忌諱的就是礙于自己家長的權威而不肯輕易承認錯誤,讓錯誤一再重復。 錯誤二十一:給孩子錯誤的飲食 食補不是越多越好,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美國人越來越笨了,因為他們越吃越好了。吃得好了還會笨嗎?原來是因為若是一直處於飽食狀態,胃會過於疲勞,並且傷害到大腦。 錯誤二十二:不肯讚美孩子 日本有一兒童教育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經常受到家長誇獎和很少受到家長誇獎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後者高五倍。其實,中國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學會誇獎孩子。沒有誇獎就沒有教育。 錯誤二十三:缺少有效的溝通 孩子們發怒或是調皮搗蛋往往都是有極其隱秘的心理原因的。當他表現出煩躁、故意頂撞家長或者說粗話等不良好行為的石斛,許多父母往往並沒有注意到他這種行為背後所隱藏的深層心理意義。而只是厲聲批評孩子,這種批評就不能對症下藥。 錯誤二十四:家庭教育思想不一致 如果你的你的配偶之間意見不一致,就為孩子逃避責任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錯誤二十五:輕視對孩子心理的教育 健康的定義在今天的涵義顯然已經是遠遠地不只是身體健康那麼簡單了。孩子如果生了病,我們會看他的病是否嚴重,如果只是感冒頭疼這樣的常見病,家長用家裏常備的簡單的藥物就可以解決了,而不用專門去醫院挂個號。同樣的,孩子面臨的心理問題的時候也很多,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到了需要請教心理醫生的地步的,一般情況下,這些問題就像感冒一樣,家長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處理。但是問題不嚴重不表示就沒有問題,感冒頭疼如果不及時治療都有可能要人命,心理問題如果積累多了也會形成嚴重的心理疾病,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危害。 錯誤二十六:希望孩子循規蹈矩 什麼樣的孩子才會聽話?家長稍加主要就會發現,聽話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常見膽小、怯懦,壓抑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與長輩爭議的孩子。這些孩子看上去是個特別聽話、特別守紀律的好孩子,也不會和父母頂撞,因此常常被誇獎,其實他們的心理最脆弱。 錯誤二十七:埋怨孩子的怯懦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害怕的東西,不僅僅是孩子,當然孩子害怕的東西會比大人更多一點,遇到一些特別單小的孩子,他們可能會什麼都怕,怕打雷,怕去醫院,怕小動物,家長要讓孩子面對恐懼,並和孩子一起戰勝恐懼的心理。 錯誤二十八:不讓孩子享受遊戲 亞裏士多德曾經也說過,人是最早的功課就是通過模倣來學習,孩子的遊戲就是一種早期的功課。 遊戲是對智力的開發,能夠幫助孩子社會化,使孩子擁有健康的情緒。 錯誤二十九:限制孩子的想像 一味地限制是造成當今中國孩子想像力貧乏的根本原因。 錯誤三十:在孩子面前爭吵 在心裏留下長久的陰影。因為父母在吵架的時候,總是會把孩子放在一邊不管不顧,任由情緒失去控制,孩子會在這種恐怖的場景中發現自己的父母具有攻擊性地一面,他們隨時都會擔心自己是否會受到父母的攻擊。一方面,他看到父母的情緒都失去控制,把自己扔在一邊,他會感到自己隨時都可能受到攻擊。孩子也非常擔心如果父母感情不和會不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因為對所有的小孩子而言,快樂的家庭就意味著父母之間的和諧和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錯誤三十一:忽略愛與性的教育 當孩子漸漸長大了以後,他會開始學著去愛,也開始對性好奇。很多家長認為這些事情就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去發展,卻不知道孩子需要在愛和性方面也被教育。 錯誤三十二:把自己的意願變成孩子的意願 孩子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個體,但是家長常常忽略這一點。 錯誤三十三:不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 在家庭裏,父母不讓孩子做家務其實是給孩子的溫柔一刀,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家長限制了他們利用發現自己能力的機會,當孩子對自己產生好奇的時候,家長的保護其實是在向他們的積極性潑冷水,孩子無法體驗到自己的能力。 錯誤三十四:把孩子的消極理解為懶惰 孩子不是超人,成人也會有狀態低迷的時候孩子就更不可能隨時鬥志昂揚了,不要總是對孩子被動的行為表示指責,如果他不是一個天生懶惰的孩子,他的突然混亂和拖遝可能是他真的累了,他的積極性已經受到了打擊。 錯誤三十五:把成績看得太重要 家長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當孩子還在學校的時候,家長總是把學習成績當成了是評價一個孩子的唯一指標,而當孩子走出了學校之後,卻發現沒有了分數這有一參考,自己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因此變得十分地迷茫。 錯誤三十六:不讓孩子體驗挫折 家長總是渴望給孩子一個安寧的成長環境,因此不願意讓孩子在童年的時候吃太多的苦,但是這樣的孩子因為在童年時期很少遭受挫折,長大後就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錯誤三十七: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會不斷地高漲,孩子們都會開始萌生出獨立的願望。在這個時候,偏偏很多父母卻不願意讓孩子獨立,甚至對孩子的獨立精神有很大的恐懼。限制孩子的獨立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有反作用,也不利於維護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 錯誤三十八:挑剔孩子的朋友 家長其實不應該去干涉孩子的交友,沒有一個家長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朋友,當你替孩子篩選朋友的時候,其實是在替孩子選擇孤獨。 錯誤三十九:不做一個獨立的家長 因為有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獨立,而是家長不獨立。孩子長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而然會產生獨立的念頭.想離開父母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在一些家庭,尤其是做媽媽的,當有了孩子以後她生活的一切的重心都變成了孩子,孩子似乎成了她的唯一寄託,她可能會傾心於研究如何教育孩子,也把孩子教育得很成功,但是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需要獨立的時候,她卻會以孩子還不具備獨立能力的藉口不讓孩子離開。這個時候並不是孩子過於依戀父母,而是父母過於依戀孩子。 錯誤四十:讓孩子只關注自己 孩子的自私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對孩子的嬌慣溺愛,把孩子視為家庭中心,一切都只關注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他只會關注自己,想不到關心別人。 錯誤四十一:不與孩子分享 當孩子能和家人一起分享成長過程,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教育。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都應該學習如何去正確、適當地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擁有和家長分享的權利,家庭生活裏一切責任、榮譽、悲傷、喜悅家長都可以和孩子分享。 錯誤四十二:給孩子製造焦慮 越來越多的孩子因心理壓力過大而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而孩子的這種焦慮很多時候就往往來自自己的父母,若任由沉重的壓力加在學生心頭,長期得不到釋放,則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錯誤四十三:把孩子當作比較炫耀的東西 有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炫耀的資本,尤其是有些不得志的家長,他們總是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託在了孩子的身上,渴望孩子來替自己圓夢:,自己沒有讀過大學,就希望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自己喜歡琴棋書畫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系統地學習,就讓孩子去學習並指望孩子可以學出一點成績;自己不擅長體育,就要求兒子勤學苦練跑得比誰都快……當孩子有了一些成績的時候家長似乎就可以把孩子的成績當作自己的驕傲,家長為孩子自豪是一件正常的事,但不能因為自己的過度誇耀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錯誤四十四:使用語言的暴力 有不少父母都已經意識到使用暴力對孩子產生的良影響,但是卻很少有父母注意到,語言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父母的言語暴力對孩子也是一種虐待,尤其是當暴力的家長越來越少的時候,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的卻是越來越多,通過粗暴的、羞辱性的、威脅性的語言來謾罵、詆毀、蔑視、嘲笑孩子。 錯誤四十五:不給孩子放鬆的機會 很多家長本來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卻常常讓孩子在家裏感受到壓力和焦慮,因為父母總是忽略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對孩子有太多的管束,壓抑的家庭氛圍讀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錯誤四十六:窺視孩子的秘密 確實有很多家長都以為小孩對父母不應該有隱瞞,他們希望了解孩子達的一切,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敞開心扉對自己沒有隱瞞。但即使是一個小孩子,也不可能對家長什麼都說的。在這個問題上,家長應該把孩子當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不是一直把孩子當作是孩子, 錯誤四十七:缺乏個性化的教育 作家龍應臺說過,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求同的,就是想要製造出一些一模一樣的孩子,我們給每個孩子都準備有個大框框,然後把孩子放進去,凡是超出框的東西都通通給孩子“喀嚓”一聲全部剪去,於是所有的孩子都一模一樣,像方方正正地機器人,沒有一點自己的個性。 錯誤四十八: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 一個孩子,從他出生的時候開始,他就在以驚人的速度學習著,對於周圍的一切,孩子都是充滿著好奇地想要去了解。可以不誇張地說,學習應該是孩子的本能,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積極地渴望著學習的,可是當這些孩子一但進入了學校,這樣的渴望就消失了,他們開始厭倦學校的生活,開始把學習當做是一種負擔,一種枯燥但是必須要完成的活動。是什麼讓孩子不願意在學習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家長和學校,把原本快樂地學習變成了機械地教育,讓孩子失去了學習了的樂趣,不是孩子不愛學習,而是學習的方式無法讓他保持積極性。 錯誤四十九:急於下結論 孩子的想法和我們總是有天壤之別,家長總是習慣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推測孩子的動機,結果讓孩子的刑法被誤解。 錯誤五十:不和孩子做朋友 每一個人當了有了心事,無論是喜或憂傷都渴望找人分享或分擔,他們最想傾訴的人,總最了解自己的和自己最親密的朋友。父母總是渴望自己能讀懂孩子的心事,但是孩子最想傾訴的對象,很少是的父母。要想讓讀懂孩子的心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主動告訴你,怎樣才能讓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心事呢?就需要父母把孩子培養他成為自己無所不談的朋友。

轉貼:家教三句話

2007年05月15日
公開
1

轉貼自網路:家教三句話 前不久,應一位美國朋友的邀請,我到美國去訪問。在那裏,我就住在朋友的家裏,並和他的一雙兒女成了好朋友。他們天真活潑好動但又有成人的規矩,所有的一切讓我感覺到他們做的事是發自內心,很真實地展現自我。   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家長,我覺得我的孩子在見到我的客人時就是一種客套,或者說就是我們大人教育出來的,有點呆呆的。就這點,我的美國朋友夫婦向我說了三句話,我在這裡寫出來,希望我們的孩子吸取他人長處,表現得更棒。   ※“Stand behind,don' t push” 站在後面,不要推 。   在美國,父母讓孩子擁有選擇的自由。美國的父母不會代替孩子選擇,而是堅持“Stand behind,don' t push”,給予孩子絕對的自由去選擇他們的道路。使孩子真正變成社會人是美國家庭教育的最終目標。正是這個目標使孩子過早地擁有了家庭中的許多權利。   ※To enter the room, key is more useful than your help。(“交給他們開門的鑰匙,比帶他們進入房間更為合適”)。   美國父母教給孩子的是開門的鑰匙。美國教育界基本上有一種共識,那就是父母、教師不應給孩子灌輸某種既定的規範,每個人都可以根據各自的價值觀去選擇,教育的重要職能在於引導他們怎樣進行選擇,“交給他們開門的鑰匙比帶他們進入房間更為合適”。   ※Have a try。(“去做”、“去試試”)。   父母在給予選擇的自由的同時,對選擇的後果提供證據。他們特別重視提供擇友、訂婚、結婚這類選擇的後果,希望孩子不完全憑第一印象或直覺辦事。父母鼓勵孩子“付諸行動”,“去做”、“去試試”,堅信實踐能縮短認知與行為的距離。父母永遠靜然地站在孩子身後,給予信心,強調對待孩子應“用你的眼睛去觀察”。無論何時,父母的雙眼總是反映出:我理解你並且愛你。 離開美國時,我很開心,因為我學到了三句話,沉甸甸的三句話。

男女大不同?

2007年05月09日
公開
38

reprinted: MAN'S ENGLISH I'm hungry = I'm hungry I'm sleepy = I'm sleepy I'm tired = I'm tired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 I'd eventually like to have sex with you Can I take you out to dinner? = I'd eventually like to have sex with you Can I call you sometime? = I'd eventually like to have sex with you May I have this dance? = I'd eventually like to have sex with you Nice dress! = Nice cleavage! You look tense, let me give you a massage. = I want to fondle you What's wrong? = I don't see why your making such a big deal about this What's wrong?" = I guess sex tonight is out of the question I'm bored. = Do you want to have sex? I love you. = Let's have sex now I love you, too. = Okay, I said it... we'd better have sex now! Yes, I like the way you cut your hair. = I liked it better before Yes, I like the way you cut your hair. = $50 and it doesn't look that much different! Let's talk. = I am trying to impress you by showing you that I am a deep person and maybe then you'd like to have sex with me Will you marry me? = I want to make it illegal for you to have sex with other guys (while shopping) "I like that one better." = Pick any freakin' dress and let's go home!" WOMAN'S ENGLISH Yes = No No = Yes Maybe = No I'm sorry = You'll be sorry We need = I want It's your decision = The correct decision should be obvious by now Do what you want = You'll pay for this later We need to talk = I need to complain I'm not upset = Of course I'm upset, you moron! You're so manly = You need a shave and you sweat a lot You're certainly attentive tonight = Is sex all you ever think about? Be romantic, turn out the lights = I have flabby thighs This kitchen is so inconvenient = I want a new house I want new curtains = and carpeting, and furniture, and wallpaper..... Hang the picture there = NO, I mean hang it there! I heard a noise = I noticed you were almost asleep Do you love me? = I'm going to ask for something expensive. How much do you love me? = I did something today you're really not going to like. 'll be ready in a minute = Kick off your shoes and find a good game on TV Is my butt fat? = Tell me I'm beautiful You have to learn to communicate = Just agree with me Are you listening to me!? = [too late, you're dead.] Was that the baby? = Why don't you get out of bed and walk him until he falls asleep I'm not yelling! = Yes, I am yelling because I think this is important The same old thing = Nothing Nothing = Everything Everything = My PMS is acting up Nothing, really = It's just that you're such an asshole

轉載:12招讓孩子更專心

2007年05月08日
公開
49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101/101108.asp 12招讓孩子更專心 孩子老是不專心、坐不住,不一定是過動兒。父母如何幫他集中注意力? 康健雜誌101期(2007/04) 文.張靜慧 攝影.呂恩賜 資深廣告人孫大偉曾說自己小時候「八成是個過動兒」,媽媽說他「屁股是尖的,永遠坐不住」,他也因此挨了不少罵。 動起來像脫韁野馬、話匣子打開停不了、做事虎頭蛇尾、常常「神遊太虛」……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不免懷疑:我的孩子有什麼問題?是不是過動兒? 其實,孩子看起來坐不住、讀書做事心不在焉,可能是表象,家長需要發揮「名偵探柯南」的精神,去觀察、了解真正的原因,例如: 1.孩子的大腦還在「施工」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說,注意力、抑制衝動的能力跟大腦前額葉的發育有關,而大腦要到20多歲才會完全發育成熟。 也就是說,小朋友的大腦還在「施工中」,注意力自然比較短。小學年紀的孩子如果讀書寫功課2、30分鐘,就會想做點別的事、起來動一動,是正常、可以接受的。父母如果期待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樣,坐下一兩個小時專心做事,其實是不切實際、強人所難的。 2.過度學習,資訊爆炸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說,很多父母叫孩子天天去補習、學才藝,可是孩子根本沒辦法消化、吸收那麼多東西,表現出不專心並不奇怪。 「孩子明明只吃得下半碗飯,父母卻硬要塞給他一碗,最後他什麼也吃不進去,」她比喻。 3.學習內容不適合孩子的程度或興趣 學習內容太難、太容易、不符合興趣,讓孩子跟不上或覺得沒有挑戰、無聊,都會讓他無法專心。家長可以跟老師討論如何調整學習內容、進度及方法。 4.動態的學習太少 洪儷瑜說,小孩(尤其是男生)本來就需要較大的活動量,但現在的小孩太多時間都在坐著從事靜態活動(看電視、打電動、補習),過多的精力無法發洩,就容易顯得躁動不安。 「有足夠的活動,特別是戶外活動,對提升注意力,甚至整體智能發展都有幫助,」她說。 幼小的孩子尤其需要探索式的活動(例如觀察自然生態或大人的活動),「探索、摸索是孩子學習非常重要的方法,因而他們會顯得比較靜不下來,可是這個重要歷程卻被大人忽略,直接要他們坐著去看參考書上的答案,」洪儷瑜感慨。 她小時候在鄉下自己摸索怎麼編稻草,到現在都還記得;「自己摸索學到的東西,想忘都忘不了;別人塞給你現成的知識,拚命記卻都記不住。」 5.父母管教不足或不當 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去演講時,常有聽眾帶著小孩一起來,卻不約束小孩,任由他們在演講進行時跑來跑去、大聲喧嘩。 「很多孩子該靜的時候靜不下來,該動的時候動不起來,」她建議父母,從小就要教孩子在什麼地方應該安靜,什麼地方可以說話、走動。如果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可事先準備一些書、小玩具,讓孩子練習自得其樂、不干擾旁人。 6.生理或心理問題 孩子放學回家,可能餓了或睏了,就不容易集中精神。 過敏的症狀,如皮膚起疹子、發癢、流鼻水、鼻塞,也會連帶使孩子不能專心。 心情不好、壓力大等心理因素也會造成不專心。 7.藥物副作用 有些感冒藥、抗過敏、氣喘或癲癇藥物會讓人昏沈、嗜睡、注意力無法集中,可以請教醫師能否換藥。 12招提升注意力 如果孩子不專心並不是以上因素造成的,可以參考下列方法提升注意力: 1.營造適合讀書的環境 .書桌、書架整理乾淨整齊,玩具收起來。書架上課外書跟教科書分開放、分科別放,而且只放這學期的書,用過的書收起來。 .房間不要有電腦、電視、電話。 .文具準備齊全,不要臨時東翻西找。 .父母不要變成「干擾源」。例如在門外大聲看電視、說話、走動,或一直探頭「關心」孩子寫功課的進度等等。 2.作息規律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幫忙建立規律的生活。例如起床、讀書、睡覺時間都可以固定下來,週末可以稍做調整。 也可以協助孩子訂讀書計畫。如7:30∼7:55寫國語習作,休息5分鐘;8:00∼8:25溫習數學。每做完一項就打勾。 訂計劃可以讓孩子知道今天有哪些事要做,學著分配時間;看到勾勾愈來愈多,孩子也會有成就感。 台灣師大特教系教授洪儷瑜建議,在孩子上課期間,家庭生活的節奏盡量有規律、簡單一些。 她看到有些小孩放學後要趕5、6個活動:去安親班、才藝班、去奶奶家吃飯……,衝衝衝、趕趕趕,小孩缺乏規律的生活讓他可以自己學習安排活動、學習計劃做完一件事。 3.找到讀書的黃金時間 親職教育作家李國英小時候曾經成績不好,後來有位大哥哥教她,把每天做每件事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都記下來。 一星期後,大哥哥和她一起討論這份作息紀錄,才發現她在洗完澡後才比較有精神,是讀書的黃金時段,後來她試著放學後先洗澡,果然學習效果好得多。 4.漸漸延長專心時間 一開始孩子只能專心10分鐘,可以鼓勵他「要不要再多5分鐘」,慢慢延長到可以專心15、20分鐘。不要一開始就訂高標準。 可在書桌前放計時器或鬧鐘,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目前的功力。 5.手到口到 讀書時寫筆記、劃重點、唸出聲來,都有助專心。 6.讓大腦喘口氣 台灣師大特教系教授洪儷瑜說,人要一直保持專心其實會累,專業的口譯人員每15∼20分鐘就要換班,就是要避免過度專心造成疲勞,工作反而出錯。 因此,讓孩子每讀書半小時到40分鐘,就起來活動5到10分鐘,是很必要的。 「要求孩子整天時時刻刻都要專心,不讓他放鬆,不見得有利學習,」她說。 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建議父母要改變「讀書愈久,效果愈好」的想法。與其要求孩子在書桌前坐得久,不如要求他們有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該做的事做完、做好。如果孩子半小時就可以完成功課,父母就沒有理由硬要他們坐一小時。 7.驗收學習成果 著有《教出學習力》的台大化工系教授呂宗昕建議,當孩子「宣稱」讀完書或做完功課,父母不妨抽查、抽問一下,如果發現孩子只是敷衍了事,應要求孩子補齊。 幾次下來,孩子就會知道,專心唸書只要用很少時間,心不在焉卻要付出幾倍的時間,聰明的孩子自然會選擇專心。 8.節制使用「三電」 洪儷瑜指出,電腦、電視、電玩雖不會直接導致注意力不足,但孩子習慣了充滿聲光的刺激,就不易靜下來品嘗書本的知識。「習慣了重口味食物,就不愛吃白飯,」她比喻。 9.保持好心情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說,大腦中負責注意力與情緒的部位接近,「情緒會直接影響注意力。」成年人如果情緒低落、煩躁、沮喪,就很難集中精神,孩子也是。 如果孩子在學校遭遇挫折,情緒有異狀,爸媽要試著去了解,幫孩子解決;也不要孩子一進門,就不停嘮叨、責罵,把孩子的心情「碎碎唸」到谷底,做什麼事都會顯得散漫。 10.了解孩子的氣質 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都不同,需要的學習方式和步調也不同。 例如有人是「慢吞吞型」的人,可是現在整個社會的步調都快,別人就會覺得這個人有點「恍神」。事實上,他不見得有問題,「他只是需要發展適合他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洪儷瑜指出。 父母的角色,是觀察、了解孩子的氣質,幫助他發展適合的學習方式。有些孩子的確天生注意力就短,如果他只能專心10分鐘,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學習:把作業拆成幾部份,分次完成。 11.把學習變有趣 有時候孩子不專心,是因為內容或教學方法單調,引不起興趣。老師、父母需要用點心思,把學習變成有趣的事,例如戶外觀察、動手操作、遊戲等,或把長的學習分段進行,不要讓過長的學習造成注意力疲乏。 但是洪儷瑜提醒,學習方式活潑固然可以引起興趣,但也不能太過頭,「靜態的學習還是有必要,最好靜動學習活動穿插,不要讓學習過膩或偏食了。」 香港學界已在檢討,近年實施開放教育,用許多闖關遊戲取代傳統教學,孩子玩得很高興,但到了高年級,卻發現他們缺少基本的讀寫、計算能力。 「反覆練習是有效學習必要的條件,無聊的東西不一定不好,」她說,例如學英文的第一步,一定要把最基本的26個字母學起來;如何把無聊的活動變有趣,也是值得孩子學習的技能。 12.遠離「不專心」食物 您家孩子速食、甜食不離手嗎?這可能也是造成不專心的「兇手」。 營養師趙思姿在《營養IQ》一書中指出,攝取不當的食物常是造成頭腦昏沈、反應遲鈍的主要原因,這些食物包括: 氧化食品:各種油炸食品(炸雞、薯條、炸過的泡麵、甜不辣、洋芋片等),以及肉類脂肪、豬油、植物油等,若經過油炸等不當處理,會讓食物中含有大量過氧化脂肪,破壞頭腦的靈活。 精製加工食品:飲料、奶昔、冰淇淋、點心、零食、糖果等。這類食物在加工過程中營養流失,加入大量精製的糖,會影響腦部運作。 含咖啡因飲料:如可樂、咖啡、紅茶。少量咖啡因有提神效果,但過量會讓人躁動不安。

I'll Be There For You

2007年05月03日
公開
7

美國劇集《Friends》主題曲 http://www.xs4all.nl/~wdeklerk/muziek/friends.mp3 I'll Be There For You The Rembrandts So, no one told you life was going to be this way Your job's a joke, you're broke, your live life's D.O.A. It's like you're always stuck in second gear Well, it hasn't been your day, your week, your month, or even your year. But I'll be there for you when the rain starts to pour I'll be there for you like I've been there before I'll be there for you 'cause you're there for me too You're still in bed at ten and work began at eight You've burned your breakfast, so far, things are going great Your mother warned you there'd be days like these But she didn't tell you when the world has brought you down to your knees that I'll be there for you when the rain starts to pour I'll be there for you like I've been there before I'll be there for you 'cause you're there for me too No one could ever know me, no one could ever see me Seems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what it's like to be me Someone to face the day with, make it through the rest with, someone I'll always laugh with. Even at my worst, I'm best with you. Yeah It's like you're always stuck in second gear Well, it hasn't been your day, your week, your month, or even your year. But I'll be there for you when the rain starts to pour I'll be there for you like I've been there before I'll be there for you 'cause you're there for me too (Repeat) 參考譯文(來自互聯網)

重看《Friends》

2007年05月02日
公開
8

香港譯作:《老友記》,台灣譯作《六人行》,這劇集前後播映了十年... 美國劇集《Friends》觀後感 轉貼:我所祈求的永遠—say bye to friends 作者:翊薇 hey~you guys~你們永遠無法知道,那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個晚上,毫無意識的這場邂逅改變了我的生活。男友曾形容他的前女友是closest stranger,於我,你們是strangest closer,那麼遠,這麼近。你們的美麗才情,你們的真誠可愛,你們的怪異勇敢,你們對生活那無所不在的幽默樂觀,都成了我生命中最溫暖卻又最堅韌的去處。可你們這6個相互揭短、相互鼓勵支持、不離不棄的老友,真的不會永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嗎?真的離開了嗎? 是誰曾經是那個用老爸信用卡瘋狂購物的小公主,是誰說希望談場親密安全又不乏激情的戀愛,是誰總是弄錯客人的咖啡搞不清狀況。 有人說你自私,有人說你任性,有人說你是bitch,可RACHEL,我卻只看到你在得到提升時興奮的說你辦公室終於有了牆時的可愛;只會意了你說只有在拿頭撞床頭板才值得時的幽默;只注意於你對Ross在天文館說他是值得等待,而且不是單指今晚時的性感;只感動著你不遠萬里到了倫敦時,卻最後一刻獻上了自己的祝福時的勇敢和真誠。 而RACHEL,最終,magic bean,你擁有了嗎?在那五個活寶的“cut、cut、cut...”聲中,你剪掉了老爸的信用卡,獨立是你邁出生活的第一步,即便你永遠會把“放碟區”當成一個俱樂部的名稱,即便ROSS以為你會害怕去巴黎工作,可你說,你是害怕,但卻是好像那時搬到紐約來時的那種害怕,就好像要生下Emma時的那種害怕。關於獨立,你做到了,關於愛情呢?這一路走來你是我關注最多的人,因為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些優越感,有些嬌縱,渴望一份完美的愛情,但又是那樣害怕愛情會帶來無法承受的傷害。不敢輕易的表白自己,只能借著酒醉後情緒激動,因為一旦承認愛他有多深,彷彿就那樣裸露了靈魂,接下來的只是任憑心愛的人傷害。 所以,我明白你接受不了ROSS那毫無意義的一夜情,才要讓心愛的人承擔整整18頁(front and back)的責任,於是,就這樣遠了,離傷害遠了,離深愛的人也遠了。當你激情澎湃的趕到倫敦時,看到的只是那個曾經為你收集陽光的人正深情的擁吻著他未來的妻子,我想你一定明白了,有些東西終需付出代價。所以你祝福了他,你勇敢的面對了你錯過了他的這個事實。 回到紐約,你明知可能無法得到期望的答案,那種知道別人不能像你愛他般那樣愛你的結果所帶來的傷痛,你甚至都預料到了,可你還是勇敢的表白了,這些年你懂得了執著。而最終沒有登上巴黎的班機的你,把握了這次機會,能和相愛的人永遠的生活在一起,對你來說一定是其他任何事情都無法比擬的,無論將來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數,我都知道你不會讓幸福輕易的從手邊溜走。所以,又是誰已經有了一個可以呵護的小公主,又是誰跳下飛機奔向心愛男人的懷抱,又是誰被大名鼎鼎的L.V相中,答案已經有了,因為我看見了你的magic bean。 JOEY,JOEY,JOEY,恐怕他是唯一的一個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的人吧!還是那樣傻乎乎的聰明,權衡不出sex 和 food那個更重要一些,所以還是put them together才是JOEY的最愛。BF說,JOEY總是那個第一個打破僵局的人,對,他總是那個可以把複雜的事情弄簡單的人。雖然做JOEY的女朋友是不幸的(RACHEL除外),但做他的朋友無疑是最幸運的。恐怕能讓他最記掛的也就是這幾個老友了,CHANDLER離開紐約去工作,最捨不得他的不是MONICA,反而是JOEY。 JOEY和PHOEBE的私交更不用說了,在PHOEBE發現自己已是31歲時獻上了含有1/4意大利血統的一吻,你敢說你沒感動一把;看著RACHEL逗狗時那淺淺的深情一笑,真不敢相信那是JOEY;和MONICA初次見面時把自己扒的精光;即便深愛RACHEL但還是不肯做出傷害ROSS的事。印像中除了和他搶食物,JOEY幾乎很少和其他五個紅臉,想必JOEY把一切都看的很淡,可也會像我們兒時那樣把別人不當回事的事情看的很認真。 這就是JOEY,你可以說他沒有太成功的事業,沒有完美的家庭,沒有我們看來該到他這個歲數該擁有的一切,可JOEY卻有一樣我們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對生活本能般的熱愛,那是我們最初來到這個世上對生活最原始的衝動,JOEY並不比我們過的差絲毫,甚至更好。 那個害怕自己過三十歲生日,受不了再過十年就四十的JOEY,並不是拒絕長大,而是他根本不想,所以就無須長大。他永遠停留在生活的表面,所謂大智若愚,該是用來形容像JOEY這樣的人的,他的世界永遠是絢爛的。 拒絕使一切事情變的嚴肅起來,這是CHANDLER保護自己的方式。friends裡誰給我們的笑聲最多,這個答案顯而易見。不知道世界上會不會真的有孩子能會降生於CHANDLER那樣的家庭,寫色情小說的母親,易裝癖的父親,反正他就是硬生生的從那樣的家庭中存活下來了。 其實CHANDLER可以有一萬種更消極的方式來逃避童年的陰影,他卻選擇了幽默,也許他太需要歡笑了吧,靠呼吸自己的笑料過活,CHANDLER,你真真的是個讓人愛不釋手的人。可童年的傷害畢竟是傷害,他不能像JOEY那樣單純的認為生活的簡單美好,JOEY停留在生活的表面,是因為他從未深入,而CHANDLER是從破碎的生活渣滓中爬到了表層,可貴的是他依然相信著生活的美好。 和JOEY難能可貴的友誼,惺惺相惜的兩個老友的快樂生活,恨不得讓我希望他們變成gay永不分離。然後,我們跟著CHANDLER一點點的長大,看著他重新去接納自己的父母,看著他擺脫對婚姻的恐懼,看著他在紅地毯上對MONICA說,當我看到你從那裡走來,我發現一切並不可怕。 CHANDLER的可愛在於即便他什麼都怕,可最終,他什麼都能面對。他對一切都是那麼的寬容和真誠,所以生活回饋了他最高的獎勵,一個一生相伴的愛人,兩個此世寵愛的孩子。後來,我們都說CHANDLER變了,為了MONICA妥協太多,沒有那麼多精彩的笑料了。呵呵,我們都知道在心愛的人面前都會變的笨拙,只是CHANDLER真的幸福了,所以他不需要再用笑話來保護自己了。CHAN-CHAN-MAN真的成了一個MAN,而這不是僥幸,這是他自己一點一點爭取來的。CHANDLER告訴你,如果你遭遇了不幸的生活,那麼就學會使用幽默。 新電影裡有一句評價PHOEBE說:不知誰能受得了PHOEBE,而PHOEBE又能受的了誰。 可這個世界“有一個女人,就會有一個男人”,因此答案是MIKE,但對於PHOEBE,我們比MIKE更有發言權,因為我們認識PHOEBE更久,嘿嘿~PHOEBE是怪異的,PHOEBE是另類的,PHOEBE是豐富的,PHOEBE是鮮活的,PHOEBE在現實世界上又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要說這六個人誰最不幸,聽聽smelly cat誰唱的最投入,在反問ROSS,How many parents did you lose時,我看到了PHOEBE的傷痕,原來她對那一切都是在意的,可PHOEBE對生活的反抗是那樣的聰明可愛,她並沒有摧毀一切或是她自己,她只是巧妙的繞過了現有世界,然後又用10倍的熱情來愛這個在她眼中的世界。 相信PHOEBE一定比我們的生活更有趣,不然她怎麼能看到附在貓身上的母親,不然她怎麼能帶著死去老太太的靈魂到處去看世界,不然她怎樣被松鼠的逼迫的拖下了裘皮大衣,呵呵,就像smelly cat的MV那樣,PHOEBE的出現讓一切都有了色彩。如果你還擔心PHOEBE會過不上好的生活,那麼你真的太不了解她了。羅曼·羅蘭說:看清這個世界,然後愛它。而PHOEBE真的就是這樣做的。 MONICA是個力求完美的人,如MONICA自己說:她一直欠高中時那個胖女孩兒的。年少時因為肥胖而帶來的自卑反倒成了她的源源不斷的力量。連男孩都不讓,過剩的精力,失去了工作還有心強迫CHANDLER減肥,萬事都要爭第一。 可還是把EMMA這個她12歲時就想好給自己孩子的名字給了RACHEL,只是因為“I love you more”,真是可人疼的小monica。有時看著她父母對她的那一臉的不信任,真想上去替她打抱不平一番。只是她並不是那種顧影自憐的女孩,她會用更出色的表現來把你那一臉不信任變成尷尬,然後是認同。 MONICA該是男人們最理想的老婆,獨立的工作,穩定上升的收入,又能料理家務,打扮起來還不失性感。可只有CHANDLER了解MONICA強硬背後的軟弱,只有CHANDLER能夠給MONICA best bad massage award(最好的糟糕按摩獎),只有CHANDLER能夠把小小的MONICA摟在懷裡,呵護她。 軟弱是一種奢侈,可MONICA每次小鳥依人在CHANDLER的懷抱時,你真的覺得生活是公平的,因為一定有一個人會愛你的所有。在同一天,即沒有了CHANDLER難看的椅子,又擁有了爸爸的保時捷,哎,MONICA的幸福,這還用說嗎?! 剛認識時的ROSS就像王子,那樣的溫情脈脈,所有悉心的默默愛戀能博來公主的一笑便都值了。可無論生活怎麼拿你開玩笑,你都會全心全意的投入你每一次感情。你是個寵不壞的大孩子,你永遠把別人的需要裝在心裡,給PHOEBE買心愛的自行車,幫不小心碰傷的小女孩賣餅乾,為了RACHEL放棄了能在Discovery出鏡的機會。 可ROSS,又有誰在乎你的需要呢?又有誰能理解你的得失呢?我一直在怪你,怪你對RACHEL的小氣,可我卻忘了你才是最害怕受到傷害的那一個。你後來的一切都像個受了委屈不被人了解的孩子,連所有的小氣都是孩子式,然而,然而,在最終時刻,你還是那個把別人放在第一位的王子。還記得PHOEBE說,也許你在12歲時就得到了你想要的一切。所以,ROSS我真高興,你在最後一刻深情的挽留了這個你最愛的女人,我知道,12歲以後,你開始爭取你想要的一切了。 這六個生龍活虎的人讓我對自己的缺點釋然了,讓總是纏繞在我耳邊的尖銳不寬容的批評聲消磨了,讓我在勢力的人面前理直氣壯了。我自豪,因為我不完美;我驕傲,因為在關鍵時刻我會像他們那樣真誠對待。由於你們在網上我認識了許多可愛的從未謀面的朋友;和一個好朋友又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默契;並帶給我了一個契機,讓我找到了生命中最愛且幾乎可以和我分享一切的男人;而我,也學會開始喜歡自己。 羅大佑的一句歌詞裡說:我知道什麼是愛情,但我不明白什麼是永遠。而我們終於結束了和friends這場戀愛。以為自己不會哭,以為自己可以釋懷這漸失激情的六個人的離開,但一去面對,才發現自己卻被MONICA說中了,“這比想像的要難多了”,但現實終究無法如童話般圓滿,這樣的夢我們不能做到地久天長。從外看,是編劇、導演走過了鼎盛時期,在其中,這六個演員需要換種更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了。所以還是BF那段話安慰了我失落的心情:“不過我更不想看到他們硬撐著,已經比開始少太多激情了,Time to say goodbye,對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期待。” 雖然有些人永遠的離開了,可有些東西卻永遠的留了下來。Friends俗嗎?還是愛情,友情那老一套,但有些東西,無論它重複多少次,甚至明明知道那是故意煽情,我們也會像定了時一樣,在某一刻自動奉上那會心的一笑或是良久的感動。許是我們的心都還是孩子,還固執的被最簡單最真誠浪漫的人和事牽動著。我們這些成千上萬的同friends一路行走的人們,如果錯過了你們,生活該是怎樣的不同呀。 也許我們對世界少了一些深刻的認識,也許我們對生活多了一絲美好不切實際的信任,但這又怎樣呢?我所祈求的只是永遠會有一、兩個朋友和你樂此不疲的討論friends,只是永遠會有一個相知相愛的人不厭其煩和你模仿著他們的笑料。 正如Bob Dylan所說:“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轉貼:神祕

2007年04月24日
公開
3

神祕 文◎彭樹君 小孩子是多麼神秘的人類,他們其實什麼都知道, 因為他們純潔,所以有比大人更清明的智慧……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有一天夜裡,他爬上我的膝蓋,用那雙清澈的眼睛若有所思地凝視著我,悄聲問道:『媽媽,神隱形了,對不對?』 那段日子裡,他對神的概念很有興趣,但這個題目對他而言未免太深奧也太龐大了。我雖然讀過許多心靈與宗教類的書籍,卻不知道如何對一個幼兒解釋神的概念。所以,我很高興他自己得到了這個卡通式的答案。對一個小男童來說,這解釋了一切。 『對,神隱形了。』我同意地點點頭。 他又深深地、神秘地看了我一眼,然後爬下我的膝蓋,帶著一種滿意的表情,回到他的玩具堆裡去了。 ● 他會說的第一個成語,是『不可思議』。 那時,我抱著他坐在車子裡,望著車窗外不斷往後流逝的人群和建築物,兩歲多的他忽然用軟軟的嬰兒口音說:『不可思議。』 我心中一震。『寶寶,你說什麼?你知道什麼是「不可思議」嗎?』 『知道啊,不可思議就是不可思議。』 這個成語是什麼時候進入他小小的心靈世界的?外界的現象又為何觸動了他,讓他脫口而出這個成語?在這一刻,我深深覺得,生命真是不可思議。 ● 有一個神秘學的說法是這樣的,每個小孩在七歲以前,因為第三眼還未關閉,所以可以接收到某些未知的訊息。 五歲的帆帆有一天告訴我:『德安百貨失火了。』 那個百貨公司是他生活的一部份,我常帶他去那裡買東西,他常在那裡畫沙畫。我想,他知道這個消息,必然是新聞報導中說的吧。 可是詢問了家人,大家都表示,沒有啊,沒有這條新聞。 『你為什麼說德安百貨失火了呢?』我問帆帆。 『它的廚房著火了。』他很肯定地說。 我沒再追問下去,然後很快就忘了這回事。 過了一個星期左右,某天打開報紙一看,我不禁愣住了。報上說,內湖德安百貨失火,起火地點正是它的廚房,也就是美食街。七天之後才會發生的事,為什麼帆帆會知道呢? 也許每個孩子都有預言的能力,因為他們的本質大部份是天使,比大人更靠近上帝。 我記得,我自己在小時候曾經能看見人們身上的靈光,像彩虹的光譜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顏色;只是隨著長大,我的心思慢慢變得複雜之後,這個奇妙的能力也就漸漸消失了。 ● 有時我會和孩子談很深的話題,而他的回答真是令我心驚。 例如有一回,我說起宗教組織裡可能存在的弊端。他說:『對啊,因為權力使人腐化。』 還有一次,在他的追問之下,我向他解釋肉體和靈魂的關係。他的結論是:『如果靈魂不附體,人就只是一個空虛的容器。』 什麼?這是從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嘴巴裡說出來的話嗎?我看著他天使般可愛的小臉,一時之間有點錯亂。 前些日子,他洗完澡之後,一邊拿毛巾擦乾身體,一邊若有所思地對我宣布:『媽媽,我有一句話要說。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說,所以妳要好好聽著喔。』 他的神色莊重而嚴肅,讓我也不禁莊重嚴肅了起來。『好,你說,我會好好聽著。』 他深深地望著我,鄭重地說:『其實,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幻影。』 是我的孩子太早熟嗎?可是在某方面,他還保留了嬰兒般的純真啊,在夜裡,他甚至還要抱著心愛的小熊才能安心入睡呢。 小孩子是多麼神秘的人類,他們其實什麼都知道,因為他們純潔,所以有比大人更清明的智慧。 ● 我一直相信,孩子的心靈是無邊的遼闊。 如果你曾經凝視過一個嬰兒的眼睛,你會在那裡面看見無限,嬰兒的眼睛其實是藍色的,那是天空的顏色,也是大海的顏色。 只是後來,在成長的過程裡,那些天真的、天然的靈性漸漸淡去了,被人為的、人工的訓練慢慢覆蓋了。從某個角度來說,成長是一種無可避免的污染。 所以,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的過程,我一直有所失落。看著他穿上制服揹著書包走進小學,看著他終究要走進這個社會體制,然後有一天將會無可避免地變成一個眼睛不再發光的成人,我心裡是悵然的。 如果可能,我想帶著我的孩子到森林裡或田野中去生活一段時間,讓他與野生的動植物共處,和變化萬千的大自然為伍,我希望讓天空和河流來教導他生命的道理,在四季流轉之中體會慈悲與智慧的真諦。 可是,他是個城市孩子,喜歡高樓大廈,喜歡人來人往的地方,對於神奇寶貝和火隱忍者的興趣,遠大於對狗尾草和竹節蟲的好奇。 也無妨吧,他心中自有屬於他自己的鼓聲,我雖然是他的母親,卻也必須尊重他以自己的生命節奏日漸成長。 ● 文字是我的天賦,孩子的父親則對音樂有著天生的鑑賞力,可是出生在一個充滿書籍與音樂家庭的帆帆,對文字和音符卻沒有任何特殊的感覺。 他喜歡的是畫畫,色彩與線條,好像是他與生俱來的好朋友,然而那卻是他的雙親完全不在行的部份。六歲那年,在電視上看見自殺飛機炸毀紐約雙子星大樓之後,他立刻憑著視覺印象,以深深淺淺的藍色臘筆完整地畫出整個災難的畫面。我至今仍保存著那張畫,並每每為了那些成熟的立體線條而驚訝不已。 孩子不是父母的複本,而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 小孩,多麼神秘。 常常在偷偷看著他的時候,我的心裡充滿了不可思議。他究竟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我會從虛空中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也許他曾經是我與一個男人愛情的具體結晶,但那只是形成生命的一個過程;孩子並不是依附父母而生的,他自己就是一個完整而無限的存在。 愛情後來日復一日地消失了,孩子卻日復一日地長大了。 也是孩子讓我知道,在這個成住壞空的世界裡,有一種愛是超越一切時空,永遠不會消失的。 對於像我這樣的一個女人來說,因為孩子的存在,終於填滿了隱形的神也無法填滿的那個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