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Joa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5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2005年09月07日
公開
13

5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 【大紀元11月23日訊】 這個月的寶寶會認物和認最親近者的臉孔;頭部大都已能完全挺立,聽到聲音就會轉過頭去;動作也越來越靈活,所以多陪他做些平衡活動或相關遊戲,會有助於腦部發展及各項成長的學習。 一、看吸引他的物品 如果寶寶聽到物品名稱能用眼睛準確地盯住目標,表示他已有認物的能力了。觀察寶寶最愛盯著什麼東西看,再教他認這樣東西,他就會興致勃勃地去學。教他認識感興趣的事物,對寶寶來說是件快樂的事,所以媽媽平時就應多留意什麼東西最能吸引寶寶的目光。 方法:多數的寶寶都喜歡看燈,以此為例作說明。媽媽邊說:「燈,燈」邊把燈打開又關掉,使燈忽暗忽明,使他從注視你的嘴型轉向注視燈。也可拿著寶寶的手摸摸燈罩,然後開燈點亮時告訴他:「燈」。每天至少練習五次,直到你說「燈」時,他就能盯著燈看為止。這已表明他已了解這個字代表的是什麼,這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開始。 二、尋找聲音 寶寶能順著聲音用眼睛找到掉落的物品,表示他的視覺與聽覺靈敏,能循聲尋物了。有的寶寶125天左右就學會尋找落地的響物,多數的寶寶約在155天才有這項能力,你可試著記下自己寶寶的學習天數。 方法: 1.將會發響的金屬湯匙或玩具當著寶寶的面丟到地上,看寶寶是否會循聲尋找掉落物品。 2.媽媽在寶寶房間某處將玩具或物品弄出聲音,邊說:「寶寶聽聽,哪兒有聲音啊?」觀察他是否懂得將視線轉移去尋找聲音的來源。可重覆練習幾次,聲音由強轉弱,由近到遠,並變化不同的方向。 三、舉高降下 將孩子拋入空中然後接住(多數是爸爸在做),讓孩子在大人膝上跳來跳去,這2個簡單的動作,就可刺激孩子腦部的前區庭發育及平衡發展。 方法:用虎口撐在寶寶腋下,讓他面向你輕輕舉起,以便你們能互相看見,並開心的告訴他:「你是一架飛機,飛啊,飛高了!」;放下時告訴他:「降落了,飛低了!」上升時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嚇著寶寶,最好能一直注視他的眼睛,使他有安全感。 如果寶寶已能適應了舉高降下的遊戲,看寶寶的反應可試著玩輕輕往上拋的遊戲,但注意不要做太激烈的動作,不要拋得太高,以免危險和造成寶寶精神緊張。加上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中,千萬不要做太大動作的刺激遊戲喔!@、 以上資料感謝小姳媽咪分享

新生兒特殊狀況處理方法

2005年09月05日
公開
43

新生兒特殊狀況處理方法 東元綜合醫院 護理部 *溢奶和吐奶有什麼不同? 『溢奶』是指喝完奶後從嘴角流出乳汁(乃是從胃部逆流回食道的乳汁),有時在餵奶後不久幫寶寶換尿片也會發生。 『吐奶』是指喝完奶後乳汁從口或鼻如噴水般湧出。 ~處理方法~   1、不要餵的過飽,不吸空奶瓶。 2、餵奶後一定要排氣(寶寶經常因嚥下空氣而吐奶)。 3、寶寶以右側臥位放下,頭肩墊高,以免嘔吐物進入氣管。 4、如有下列情況發生時,要考慮是否因疾病所致,建議找醫師診察, 如:嘔吐呈噴射狀、次數頻繁、量多,無解便予肛溫計刺激後仍然未解,且伴有腹脹情況。 *什麼是“嗆”? 『嗆』是指異物進入氣管(例如:乳汁、水、嘔吐物等),寶寶有咳嗽、呼吸困難的情況,會有窒息的危險。 *什麼是“發紺”? 『發紺』是指當嘴唇、指甲、黏膜和皮膚變紫色的狀態。當寶寶發生呼吸困難、呼吸停止、窒息等情況時,就會出現發紺的狀態。 ~處理方法~ 一、 1.用一隻手撐住寶寶的頭、頸、胸。 2.將寶寶的頭朝下,採頭低腳高姿勢。 3.用另一隻手拱起來呈杯狀,在肩與臀部連線的中央位置拍打,促使口中異物排除。 4.當狀況改善時,即可停止拍打,如:膚色由紫黑色轉變成一般粉紅膚色;呼吸順暢及哭聲宏亮;或已自行將吐或嗆之異物完全排出。 如右圖: 二、 當寶寶發生發紺狀態時,可立即在背部或足底給予刺激,恢復後仍需就醫,以發覺病因,並給予應當的治療。 三、 當給予刺激後發紺情形仍無法改善時,立即叫救護車求救。 *使用枕頭、棉被或讓寶寶趴睡時,務必保持寶寶呼吸道暢通,避免造成窒息的意外發生。

淺談兒童之用藥安全

2005年09月04日
公開
39

淺談兒童之用藥安全 東元綜合醫院 藥劑部 蔡貞美 藥師   目前社會架構逐漸邁向高齡化,生育率的降低更顯現出兒童相對於大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幼兒的健康將關係著整個國家的發展,然而現在市面上的藥品大多以大人為設計對象;在藥物學的研究中,也清楚的表示兒童不等於一個體積縮小版的成人,所以,合理的劑量投與應該是依當時兒童的生理變化,按照體重或體表面積來估算所需的藥量;而另一方面,無法自行服用藥物的幼兒們,必須透過家長的協助才能完成藥物的投與,那麼家長是否有正確投藥方式或用藥知識,都深刻影響兒童的用藥安全。   所以,在此提醒家長帶孩童看診時,務必將家族疾病史或曾經發生過的藥物過敏告訴醫師,以提供醫師作為診斷參考並可避免對藥品過敏的情形發生;然後,當你接受到一份藥物時,你要問清楚下列各項︰每次用量是多少?多少時間給藥一次?服用藥物是否會受到用餐的影響?是否有任何副作用或交互作用?   此外,幼童在服藥上通常容易產生抗拒反應,家長應多給與安撫,不可強行餵食,以免掙扎中誤把藥品吸入肺中導致窒息,兒童的用藥安全需要家長的把關,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以下幾點提供參考: 1.兒童服藥劑量必須由醫生處方,絕對不可服用減量的大人藥品。 2.不要將藥與牛奶同服,因為牛奶中的鈣質容易和藥物起作用而影響身體正常吸收的機能,所以服藥還是建議以溫水配合最佳。 3.以注射器注射或藥杯服用時,應注意刻度事先量定其容量。 4.意識不清或痙攣發作時不可使用經口投藥的方式。 5.藥品一定要儲存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不要任意將藥品分裝到其他容器。 6.使用藥品之前,詳細讀完標示,弄清楚正確的劑量和正確的用法。 7.有任何用藥問題,請向醫師或藥師諮詢。 詳洽東元綜合醫院藥劑部 藥物諮詢專線03-5527000轉1129

認識兒童熱性痙攣

2005年09月03日
公開
15

一.什麼是兒童發燒抽蓄(熱性痙攣)? 發燒性抽蓄非癲癇.它是兒童抽蓄最常見的原因.在台灣6歲以下的兒童.發生機率為3~4%.通常在6個月到6歲之間發生以一到二歲最常見.兒大部份在5~6歲後就很少再出現發燒性抽蓄了.但需注意抽蓄時有發燒的情形.並不一定是發燒性抽蓄.也有可是腦炎.腦膜炎或腦病變等等... 故很重要地必須就醫由醫生來確定原因. 二.兒童發燒性抽蓄有那些特徵? 1.發燒至少在38度以上常見在39度或40度.一般在開始發燒後24小時內出現抽蓄現象.有時卻在抽蓄後才發現發燒.抽蓄常在高燒急遽上升時出現.但也可在退燒時出現. 2.抽蓄時通常有以下的表現:突然失去知覺.沒反應.目光呆滯或眼睛上吊.嘴唇發黑.牙關閉緊.手角會抽動.僵直.或是突然全身鬆軟無力. 3.痙攣的時間可從數十秒到數十分鐘.大多少於10分鐘.雖然發作的時間不長.但對從未經歷過抽蓄發作的父母而言時間好像停止了.一般通常他們會認為曉孩子正被嗆住.舌頭更住喉嚨或者好像快死了一樣.大多的小孩抽蓄後1~4小時內就會清醒過來.除了可能還會有發燒外.不會留下任何神經症狀.如支體無力等. 三.為什麼會抽蓄? 大腦中有上億的細包靠放電來彼此傳遞訊息.以進運動.感覺.記憶.認知等功能抽蓄就是這些腦細胞突然不正常的放電所引起的.就好像是腦部突然經歷一次短暫的閃電侵襲.而導致小孩突然失去知覺.常伴有四支僵硬或抽蓄的現象.在此要強調抽蓄絕不是因為驚嚇或沖犯鬼神所引起的. 四.為什麼小朋友會有發燒抽蓄的情形發生 發燒會導致神經細胞的興奮提高.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腦部發育尚未成熟穩定.對抗抽蓄的抑制機轉尚未發達.故在體溫急遽升高時易發生抽蓄.3歲以後腦部的成熟穩定度越高越不會因發燒而抽蓄.故發燒性抽蓄少見於足5~6歲以後的孩子.另外20~30%的病童家族中有發燒性抽蓄的病史.此家族也會影響小孩子之腦細胞的興奮性兒促成發燒性抽蓄之發作.所以幼兒腦部尚未發育成熟發燒的高低及速度以及遺傳因素是造成發燒性抽蓄的三個主要原因. 五.小朋友該接受那些檢查 抽蓄時有發燒不一定就是發燒性抽蓄最重要是要確定此發燒是否由腦膜炎造成.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其年齡來決定是否要做脊椎液檢查.確定是否為腦膜炎或神經系統感染以把握治療時機.醫生會將小針由小朋友的下背部穿入.取出少量的脊椎液做檢查.脊椎液是可以再自行製造的這種檢查兵起來似乎很可怕但其實就像一般打針相似.對小朋友不會造成任何傷害或後遺症. (我還是覺得很可怕) 至於是否要進一步做腦波或腦部掃瞄檢查?發燒性抽蓄一般而言不需要做腦波檢查.因為正常與不正常檢查結果均不能準確的預測日後發燒性抽蓄的復發率或續發為癲癇的可能.除了懷疑腦部有病變的情況.如抽蓄前小孩子已經有腦神經發育遲緩遲緩初發作抽蓄年齡小於一歲.局部抽蓄或抽蓄後四支無力的現象等可進一步做腦波或腦部掃瞄.否則以上2種件對發燒性抽蓄的幫忙不大. 六.萬一在家發生抽蓄時怎麼辦? 請保持鎮定.千萬不要荒張 小朋友並不會感到痛苦或因此死亡.大多抽蓄發作會在數分鐘內自行停止. 1.請讓小朋友側躺.可用枕頭放在小孩頭下避免碰撞.且清除周遭尖銳及可能圍及小孩的物品. 2.解開過緊的衣領或任何圍住脖子影響呼吸的衣服 3.若小孩口中有異物容易取出則可在側倘後清除否則千萬不要用任何東西(湯匙或自己的手)塞入病人的口中.以避免進一步傷害病人並影響呼吸道倡通. 4.不要為了抑制痙攣而緊壓或束縛病人的身體. 5.不用做人工呼吸除非病人在抽蓄停止後沒有呼吸才需要 6.在抽蓄時或抽蓄後不要給小孩喝東西以免嗆到呼吸道.也不要馬上要小孩起來走動因為他還處在抽蓄後的恍惚期 7.若有高燒可使用肛門塞劑退燒 8.若抽蓄超過10分鐘有連續抽蓄.神智無法恢復時則送往醫院就醫. 9.請仔細關察您小孩抽蓄時眼睛.臉.四支的變化.醫生可能會問你其眼睛轉動的方向.是雙側的手腳抽動或僅是單側抽動.也請注意抽蓄的時間長短.因為這些資料對醫生的診斷處理是有幫助的 七.他會不會再發生抽蓄? 約30%的小孩在一次發燒性抽蓄後會再次復發.若第一次發做的年齡在一歲以下其復發機率為50%.但若其家族中有抽蓄病史及抽蓄超過15分鐘或單側抽蓄者有80%復發率.若無上述易復發的因素則發生第三次的機會高達40%.但它滿3~4歲後再發作發燒性抽蓄的機會就很少了 八.復發性發燒抽蓄對腦部發育是否會有影響? 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復發性發燒抽蓄會影響或傷害腦部.也不會照造成智障.腦性麻痺或學者障礙. 九.患發燒性抽蓄的小孩是否可接受預防注射? 可以!雖然預防注射後可能會出現發燒的現象少數因而導致抽蓄.但比起未接受預防注射而得感染如麻疹.小兒麻痺.百日咳.日本腦炎等其危險性少了很多.加上這些感染很有可能會造成神經系統的病變.否則雖患過發燒性抽蓄可接受一般預防性注射.只要接種前告知醫護人員即可. 十.發燒性抽蓄是否可預防? 平常擔心小孩子發燒.而緊張的密切注意其體溫是不必要的而且也無法預防再次發燒性抽蓄得產生.故當小孩發燒時給予退燒藥即可.以避免因包燒造成不舒服的感覺.某憋藥物是可以降低發燒性抽蓄的再發次數.但發燒性抽蓄是否要治療則需考量復發率的高低.復發的後遺症以及藥物的副作用.目前有兩種藥物可有效的預備或減少發燒性抽蓄的復發:phenobarbital須每天服用且定期抽血以確定其血農度以達防止抽蓄的量但pheno-barbital在發燒時服用並沒有發揮其效果且它對一部分的小孩子會產生過動.學習障礙或其他行為異常的現象.另一種藥物是口服或肛劑之valium.在發燒時給予可有效降低發燒性抽蓄的復發率.但它會造成嗜睡或燥動不安之現象. 十一. 熱性痙攣是否會有合併症 ? 當小朋友經驗過發燒合併抽搐後,父母親最為擔心的問題就是小孩腦部會不會受傷 ?另外就是會不會變成癲癇 ?基本上,簡單型的熱性痙攣,病人抽搐的時間在幾分鐘內就會自動停止 ,並不會影響腦部正常的功能 ,除非少部份的重積性抽搐,時間過長,才有可能對腦部造成傷害。 另外,熱性痙攣本身並不會造成癲癇,而是癲癇患者有一部分在早期會以發燒合併抽搐來表現。所以 ,當病人診斷為熱性痙攣時 ,應注意其抽搐時間是否超過十五分鐘 ,是否在廿四小時內超過二次發作,或是局部發作等因素,若是這些狀況越多 ,則病人以後是癲癇患者的機率也會增加。 總而言之發燒+痙攣=/=發燒性痙攣=/=癲癇 感謝姵岑的媽分享

轉寄: Fw: 小孩只是怕被打而不是真心想改的..

2005年08月31日
公開
8

. 小孩只是怕被打而不是真心想改的.. > >> >> 一天晚上的事, > >> >> 話說我把女兒們下課接回家後, > >> >> 她們的爸爸就已經先到家, > >> >> 一家四口非常高興的準備吃晚飯, > >> >> 結果發生了下面的事: > >> >> 爸爸:『可心啊?要不要吃飯?』 > >> >> 女兒:『不要!』她只顧著跟小叔叔玩。 > >> >> > >> >> 爸爸:『快來丫!大家都在等妳喔!』很有耐心的再說一次。 > >> >> > >> >> 女兒:『不要啦!我等一下再吃!』 > >> >> 我跟老公表示不要理她,也許不餓,我們先吃。 > >> >> 過了一下,我說: > >> >> 『可心,等會兒我們要去台北作眼球運動,趕快來吃飯。』 > >> >> > >> >> 她才走過來自己添飯,坐上餐桌。 > >> >> 那時姐姐早已經跟我們一起先吃了。 > >> >> 爸爸:『可心,要不要吃這個?』老公指著一盤菠菜。 > >> >> 女兒:『不要。』 > >> >> 爸爸:『那這個肉好了。』 > >> >> 女兒:『不要。』 > >> >> > >> >> > >> >> 我看老公已經有點要變臉了,好言請她夾這個夾那個都不要。 > >> >> > >> >> 此時姐姐就說:『爸爸,我要吃那個瓜仔肉。』 > >> >> 也只剩下一小碟了,爸爸就一倒就全部都倒給了姐姐。 > >> >> 結果,她就開始胡亂哭喊起來,因為她也蠻愛吃那個。 > >> >> 女兒:『我要啦!』『你怎麼全部給姐姐不給我?』 > >> >> 爸爸:『我問那麼多次,是妳自己什麼都不要的丫!』 > >> >> 女兒:『可是、可是我就是要那樣啊!』 > >> >> 〝番起來叫〞〝卯起來哭〞是她接下來的動作! > >> >> 老公真的生氣了,一下子就把她的碗拿走, > >> >> 叫她:『妳!都不要吃!』『不准吃!』『旁邊站!』 > >> >> 『我問妳什麼,妳通通不要,乾脆都不要吃!』 > >> >> > >> >> 我看他很生氣,手上也拿了一支家法=>三個字(台語發音國字不會寫) > >> >> > >> >> 平常他是不發脾氣的,這會兒真的發火了喔! > >> >> 我跟姐姐都不出聲,連她來跟我討救兵,我都不說話, > >> >> 這時候是不能插嘴的,要教就由一個人來教,不能當好人。 > >> >> > >> >> 看到爸爸生氣了,她就開始哭,哭的很大聲, > >> >> 一邊哭一邊說:『爸爸,我錯了,我錯了!』 > >> >> > >> >> > >> >> 爸爸:『妳不要講話,我不要聽!』就走近她身邊,準備揚手…. > >> >> 女兒:『我知道我錯了啦!爸爸!』 > >> >> > >> >> > >> >> 她哭的很慘,我都不忍心,但是我還是要安靜不能伸出援手。 > >> >> > >> >> 爸爸:『妳說妳知道錯了,只是想要叫我不要打妳。』 > >> >> > >> >> 『但妳並沒有真正知道錯在哪裡,妳該怎麼表示?』 > >> >> > >> >> > >> >> 女兒:『我以後吃飯都要吃菜菜、肉肉,要聽爸爸的話,乖乖吃飯。』 > >> >> > >> >> 一邊抽搐著哭一邊說著。 > >> >> 爸爸:『妳說什麼我聽不到?』 > >> >> 女兒就慢慢停止不哭,把話重新再說一次。 > >> >> 她還是被罰站了一會兒, > >> >> 爸爸:『那妳現在要吃飯嗎?』 > >> >> 『要!』女兒很小聲的說。 > >> >> 『過來我旁邊坐著,我陪妳!』 > >> >> > >> >> > >> >> 其實老公在要開始動作處理她之前,就已經把他的飯吃完了。 > >> >> > >> >> > >> >> 『妳自己表現給我看,該吃什麼自己處理,我不幫妳。』很有威嚴的口氣。 > >> >> > >> >>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哭的時候很快,情緒恢復的也很快, > >> >> 一下子就把飯給吃完了,又開始有說有笑了。 > >> >> > >> >> 其實整件事情給我的感覺是,老公處理孩子的事很有EQ感! > >> >> > >> >> 第一: > >> >> 雖然真的很生氣,但是他不會馬上碗筷〝碰〞的很大聲敲桌子, > >> >> > >> >> 開始罵小孩。慢條斯理的先把他的晚飯吃完,再出手腳。 > >> >> > >> >> 我覺得這是讓自已平靜下來,不會因抓狂錯手打傷小孩的表現, > >> >> > >> >> 至少不會影響自己的食慾建康。 > >> >> > >> >> 第二: > >> >> 請注意他最後那句話:『妳說妳知道錯了,只是想要叫我不要打妳。』 > >> >> > >> >> 『但妳並沒有真正知道錯在哪裡,妳該怎麼做?』 > >> >> > >> >> 在教小孩時,什麼是你在過程結束後想要獲得的結果? > >> >> > >> >> 他做的很好,我承認我沒這個能耐,因為我的EQ沒他高段。 > >> >> > >> >> 教育小孩有很多方面要注意的, > >> >> > >> >> 我相信有些父母不小心錯手或出手太重把小孩打傷了, > >> >> > >> >> 他們真正的情緒是無法控制的,EQ的表現、忽略了教導的重點, > >> >> > >> >> 這些都是咱們大家該注意的,不能打過罵過之後, > >> >> 小孩只是怕被打而不是真心想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