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Artemis(*☻-☻*)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蔡康永:給未知戀人的愛情短信

2012年09月16日
公開
45

蔡康永是最早的出櫃名人,姑且不論他的戀愛對象,是同志愛、異性愛..愛的感覺都是一樣的,全世界祇剩下我和你而已,戀人絮語永不嫌煩。 在愛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可以變成詩人、變的無懼。愛情有分年齡嗎?有分階級嗎?當愛情來的時候,一切都變得微小了~~擁有愛情的男(女)人,心理則是充滿了甘甜! 不過,愛情畢竟是狹隘的愛,如果將自己無以宣洩的愛擴及出去,讓別人感受到被愛的快樂,因為有你的愛變得勇敢,每一天都將是笑臉~ 那麼這就是愛的昇華,愛的偉大!! ******************************************************************* 《作者原文》 1、上段戀情,全心投入,結果重傷。 於是這次戀愛怕受傷,就很保留。 這意味著:上次那個傷你的爛人,得到最完整的你,而這次這個發展中的情人,得到個很冷淡的你。 我知你是保護自己,但這若是做生意,你這店一定倒的。 永不再來的惡客,得到最好服務,而新客上門,卻備受冷落,這店怎麼不倒? 2、我愛你,與你何干? 這句話,好可愛,好可悲,好可貴,好可憐。 3、因為全心愛一個人,而感覺到自己正在活著,這就是我們從愛情上,得到的最大回報了。 至於對方,能回報我們多少愛,因此可以不是最重要的了。 4、突然發現愛已消失時,往往無比錯愕,不懂發生了什麼。 這時雖也可百般逼問,但逼問恐是徒增難堪而已。 我對此刻的建議是:坐下深呼吸,閉目回想當初這愛降臨時,其實也是何等的不明白沒道理。 怎麼來就會怎麼去,這樣悠然回首後,也許能醒悟愛的本質畢竟如此,然後放開了。 5、不是在幸福的時候哦,嗯,不是在幸福的時候,反而,很遺憾的,是在不幸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探知自己能夠,愛到什麼程度。 6、享有比擁有貴重。 我們享有空氣,但無法擁有空氣,我們享有陽光,但無法擁有太陽。 同樣的,我們享用友情親情,但沒辦法,也不該想擁有那個友人親人,我們也享用愛情,但沒辦法,也不該想擁有那個愛人。 就享有吧,享有比擁有貴重多了。 7、你要擁有他? 真好,只是,你能擁有他的什麼呢? 你能擁有他的疾病嗎? 你能擁有他的疤痕嗎? 你能擁有他的回憶嗎? 好像都不能耶,那,你能擁有他的什麼呢? 8、其實一切,最後都是記憶,所以,請盡量正確的記憶:如果不是戀愛,就不要記憶為戀愛。 如果不是吻,就不要記憶為吻。 而,如果是真的愛,那當然,萬勿錯過,就一定要記憶為:愛。 9、你以為你對他的想念,已經到了極致了,已經不可能想念得更多了,結果,在某一個意想不到的時刻,你又成功的,比原來想他的程度,再更多想念他一點點。 10、你戀愛了,只是你愛的人,有時並不真的存在。 他可能只是一堵無辜的白牆,被你狂熱的,把你心裡最嚮往的愛情電影,全部在他身上投影一遍。 11、對方說:我已經不愛你了。 你著急了,脫口而出:沒關係的啊! 我們還是可以在一起的啊! 說完,你忽然哭了,不是因為傷心對方不愛你了,而是因為這一瞬間,你猛然醒悟,自己已經成為愛情的乞丐。 12、你說,你就要老了。 我回答,不會的,在我們沒有見面以前,你不會老的,如果我們永遠見不到,你就永遠都不會老的。 愛情是我們的發條,它沒轉動,我們的音樂盒,就永遠都不會轉動。 13、你那時發給我的短信,我一直留著沒有刪除。 因為我還是需要一點證據,證明即使是你,也有過那麼愛我的時候。 14、談戀愛的對象,最好比你笨,如果你追求的是戀愛的“量”,比方說:愛得久一點,或,同時愛好幾個,之類的。 嗯……可是啊,談戀愛的對象,最好比你聰明,如果你追求的是戀愛的“質”,比方說:愛得驚險些,愛得刻骨銘心些,之類的。 15、談戀愛的對象,最好比你笨——不用太笨,只要笨到,會真心相信你的承諾,愛情就得以成立了。 嗯……可是啊,談戀愛的對象,最好比你聰明——不用太聰明,只要聰明到,不去追究你的承諾,愛情就得以延續了。 16、我們嘴上說:、我們要的是幸福、快樂、成功、自由、夢想實現、觸碰永恆。 實際上呢,我們還是要戀愛。 當我們的戀愛,明明可能危及這一切,抵觸這一切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戀愛。 不愛,是不行的,我們這樣喃喃自語著。 17、從我們苦苦的瘋狂單戀中,被抽離出來的情人,有時候很像是從美麗的櫥窗被拿出來的華服,忽然顯得好可笑啊。 18、愛情不是宗教。 宗教是你感受到以後,就可以進一步相信;而愛情是就算你感受到了,你還是可能不相信。 我遇過一些這樣的人,他們再怎麼強烈的感受到愛情,他們還是不相信。 19、戀愛的紀念物,從來就不是那些你送給我的手錶和項鍊,甚至也不是那些甜蜜的短信和合照。 戀愛最珍貴的紀念物,是你留在我身上的,如同河川留給地形的,那些你對我造成的改變。 20、有些人羨慕別人的愛情,像羨慕別人身上的衣服那樣,恨不得去買件一模一樣的來穿。 請不要這樣想,你不知道那件看似美麗的衣服,穿起來是什麼滋味。 也許勒緊到她快窒息,也許她為了穿住那件衣服,餓了五年了,也許布料讓她渾身發癢起疹。 你不是穿的人,你不知道的。 21、不戀愛,會死嗎?、不會死。 但,如果戀愛,會活過來喔。 22、看見那個人現在的樣子,總忍不住在過了轉角以後,稍微停住腳步,想像一下:當初如果沒有分手的話,現在,在自己身邊的,就是這個人了。 23、戀愛不是堅固的溜冰場,戀愛是一片結了冰的湖面。 我們是可以在上面手牽著手,輕飄飄的嬉戲,繞著我們自己的圈圈,只是不會有人來警告我們,冰會在哪一秒溶化、裂開,戀愛中的我們會在哪一秒,帶著忽然凍結的歡笑,掉進冰冷的水中,孤單,掙扎,覺得好冷。 24、他竟然還記得我? 這樣卑微的感慨,幾乎已經類似是鬼魂回顧人世時,才會有的心境了,但卻還是能讓被記得的我們,感到一絲的驚喜和欣慰,讓我們已埋在灰燼裡的心,重新再亮一秒鐘,因為,這一秒,我們溫習了曾經的愛啊。 25、聽說,每次失戀,都會有一隻無形的手,幫我們在胸前,別上一枚無形的,戀愛的勳章。 唔,如果一定要接受的話,那隻手,在別上那枚勳章的時候,可不可以慈悲些,莫把那勳章的銳利的針尖,刺進我們又更脆弱的心? 26、當我單向的愛著你的時候,我只好是太陽,我依靠我自己的光支撐。 等到我終於也被你愛著的時候,我休息變成月亮,我依靠你的光,確認我存在。 27、美好的人,並不是那麼難遇到。 難遇到的,是美好而且深愛我們的人。 因為深愛,我們才得以享有體會進而理解他們的美好,他們的不為外人所知的美好。 28、下個情人會更好,這句話太樂觀了,太像安慰人的話。 如果改成:下個情人絕不會更糟,那就真實多了,因為上個情人橫豎已經分了,注定是糟了,下個情人再怎麼糟,也就是一樣糟,不會更糟吧? 只是,改成“下個情人絕不會更糟”,實在是怎麼聽怎麼沮喪啊。 29、愛了或者不愛了,都是很吃力的事情。 因為認真要隱瞞的話,一定瞞得住別人,但一定瞞不住自己。 然而,自己有時,卻並不想知道。

作家爸爸張大春:我只要孩子保有好奇的求知能力

2012年09月14日
公開
53

張大春這篇對小學教科書的質疑真是說到我的想法了~ 我對孩子這學期用的康軒英文版,真是失望透了,小三還在學一到十二的數字,這低年級就學過了啊~句子也跟低年級的差不多,其實班上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都在外面學英文了,並且有些公立學校也都有英文班的分級,一班有的分為一到三級,重點是老師教學非常無趣,孩子們上課很無聊~~^^!! 上了國中就有科展的比賽,記得有位可敬的網友爸爸在日記說到,科展都馬是有幕後的家長操刀,孩子負責領獎就是了,這...這不是跟教育的根本反其道而行,孩子的求知求問才是最寶貴的,無奈我們學校的老師好像不太鼓勵這一塊? 看到成績才是教學重點,數十年來如一日~~ 所以現在我常常跟孩子說,不要怕考試,如果你盡力了,還是考不好,千萬不要責怪自己太笨,因為媽媽讀書也很笨!但是媽媽很努力喔~~一起加油!! 其他,對於國語課本教材的看法,之前在日記也說過了~ 不要小看孩子對文學的賞析,孩子也有她對生命的看法。現階段她們背誦的國語課本,好的文章不多,在我看來是浪費時間。一下到了國中,又變得非常艱難。其實,在小學階段,有很多得獎兒童作品,極富思考性的,讓孩子有問有答。其實可以多多放在各個版本適用,但為何不用? 《討論小一教材 ((小學生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家爸爸張大春:我只要孩子保有好奇的求知能力 •親子天下 2012/04/16 到現在還會做考試相關惡夢的張大春,透過國一的兒子、小五的女兒,看清教育敗壞的核心──求勝求贏的價值和面面俱到的偽善。 【文�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 張大春和女兒玩字,他主張只要掌握國字字型合併的原則,小學生也可以懂大學的文字學。 到現在還會做考試相關惡夢的張大春,透過國一的兒子、小五的女兒,看清教育敗壞的核心──求勝求贏的價值和面面俱到的偽善。 他信手拈來兒女學校生活中無效教育的例子,犀利批評。 他的兩本「認字」書,其實就是一種家長的自救行動,他甚至有重寫教科書的計畫。無法放心將孩子交給教育體系,他「只能打造一個王國」,收羅自己兩個孩子,在長大前,好好保護他們。這是身為父親最沉痛的心願。 我們教育敗壞有兩個基本基礎,不去面對這兩個真相,教育沒辦法改。第一個是求勝求贏的價值。不管別人死活,大家只希望考得好,名次高,勝過別人;敗了就完蛋,立刻被淘汰。 第二個是面面俱到的偽善。 例如畢業典禮人人都有獎,表面上皆大歡喜,但都是假的,因為有第一名就有倒數第一名。就像林書豪打球,有贏就有輸,這才是一個常態。例如十二年國教講多元入學,也是騙人。科展是誰在做?是老師「串通」有能力的家長,表面上是幫助孩子,事實上是代替孩子。 多年前我參觀過一所以全面性均衡發展為傲的國中,其中一項美勞,是利用全體小朋友蒐集家裡回收的寶特瓶來做各種裝飾,吊在走廊及屋頂、裝飾校園的樹,真的很漂亮很有創意。全校大概用了五萬個寶特瓶,說這是環保不浪費。但學校若不做這事,小朋友回家會拚命蒐集寶特瓶嗎?如果我們不是要這樣廢物利用,就根本不會有這些廢物。這就是失格的教育,帶來一個完全虛假的價值。我們的教育中充斥了這種寶特瓶。 教科書應該要與時俱變 還有一個嚴重的共犯結構:我們的教科書從來就沒有跟上求知行為的改變。教科書應該要與時俱變,隨時注意世界變化,維持活性與彈性。所謂的「電子化」絕不是你今天做一個PDF檔,把課本放到投影片,今年放、明年也放就完成了。編教科書是個專業,絕對需要專門的人才,而不是全部交給底下小編輯來做,由教授掛名審核。 一綱多本表面上看來是從「欽定」或部頒的邏輯解放出來,從一個政府在背後支持和經營的書商,變成好幾個書商。但學生真能獲得更多元、自由的知識或資訊嗎? 我們的小學生課本簡單到斃,資訊量、關聯性之不足,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基本常識是不存在的。因為大部分人相信,孩子頭腦簡單不要學太多,年紀愈大才可以懂得愈複雜的東西。這是個錯誤的迷思! 大學的文字學研究、觀察文字的那套方法能不能教給小孩?可以的!就像是掌握釣竿一樣,但我們的大學老師深怕釣竿太早給小孩,以後到大學要學什麼?但從來沒考慮到,如何更有效率讓學習者掌握豐富求知過程的方法。 什麼叫有效學習?就是給原理原則和關聯性。例如,「春、秦、奏、泰、舂」這些字的字頭在古代造字時原本都不同,後來才同化了。春原本是草頭,下面有屯,屯本來就有植物生發的意思;泰有順利亨通的意思,原來是大,左右兩隻手,下面是水,用手去撈水裡的東西,有種滑溜感;秦是兩隻手拿著稻子在搗。只要教小孩這些字在甲骨文中如何寫,小孩一定可以學,跟畫圖一樣,只要幾個字就了解國字中字形合併的原則,完全不需要去死背就記住了。常用國字三千個,只要教三百字,就全部通了,每個字都這樣教,光文字學,歷史掌故、文化常識、語言講究都到位了。 課本中充斥的修辭學也是一個錯誤。累迭法、漸進法、對比法,我知道也沒用。你不用去名詞解釋什麼叫譬喻、形上學、象徵,那都是拿來賣弄、虛假的知識。我教孩子寫作文,就是不斷講各種故事,不一定哪時會用到,只要他對故事有興趣,就能寫作文。 我兒子有次作文題目是「難忘的滋味」,大家都寫吃的,他故意不寫,他講跟爸爸打籃球的故事。我們打籃球最後都要投個「關門球」,就是遠射,進了才能回家。有次我投進了在等他,他一直到天黑了才終於投進,他就寫這個難忘的經驗。結果老師評語「文筆很好、描述生動,但誤會了題意,」所以只給三級分(滿分六級)。孩子當然很挫折。我不在乎孩子拿三級分,但用這種方式告訴一個孩子難忘的滋味只能講食物,就太過分了。 活人被尿憋死,這樣對嗎? 做為一個評分的老師或機制,不應該讓「活人被尿憋死」,憋尿了不起就尿失禁,但不可能被尿憋死。我們的作文、整個教育都是這樣,一點彈性、變通都沒有。 因為如此,孩子必然從學習中逃走,這是一種無所遁逃於天地間的教育方式。我到現在只要有壓力,就會做跟考試有關的惡夢,走錯考場、考卷沒寫完、考試一直忘記,每年十幾次以上,很恐怖。高三時自己知道考不上大學,想放棄。我爸講了幾句話,他說:「你讀書考試再怎麼樣都無所謂,永遠考不上大學我也養你,」這話很動人,他說:「你不一定要考上學校,你只要『活著』,不要讀書讀死了。」 大概到五月底(七月一日大學聯考)他看我在看小說,就建議我進考場取個經驗,至少明年有個心理準備,我就讀了一個月的書,考上輔大中文。我只填了十三個志願,我爸什麼都沒管。 大學我就不一樣了,每學期拿第一名,研究所也考第一名,因為我找到我的路了,找到父親給我所有教養準備的路。 想來真的悲哀,你沒有辦法把小孩交給這個教育體系。在目前的環境下,我只能自己打造一個「王國」,收羅我兩個孩子。不管他們是否被整個社會遺棄,只要他保有好奇求知的能力,而不是生計的能力,讓他們在那個園地裡面覺得自己是最有用、最好的。在他們長大前好好保護他、鼓勵他。(完)

清大畢業生 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2012年09月14日
公開
51

清大畢業生 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作者: 楊紹華 | 今周刊 – 2012年9月12日 下午3:56 據統計,超過一萬三千名的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他們是為了體驗人生、旅遊觀光,或者學習語言?一位台灣打工仔告訴我們,他來澳洲只為賺錢;毫不考慮的,他以台勞自稱。以下就是他的告白。 在台灣工作兩年,存不到錢,身上還背著三十幾萬元的學貸,我到澳洲來,就是為了賺第一桶金,不用懷疑,也不必多作解釋,我們就是台勞! 我上晚班,上班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到午夜十二點。 我的工作是食品加工,在偌大的廠房裡,我站在迂迴曲折的輸送帶邊,使勁地把送過來的冷凍羊肉去皮;去完了,放回輸送帶,沒有皮的羊肉移動到下一個加工程序,我則繼續為下一塊羊肉剝皮。 在九個半小時的工作時間裡,每隔兩小時能休息一次,第一次十分鐘,第二次二十分鐘,第三次,大約是晚上九點,我有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終於,可以利用這次相對充裕的工作空檔吃晚餐,走到蒸飯箱,拿出上班前自己在宿舍料理的簡單便當,通常是炒飯。 我在澳洲,工廠位於南澳最大城阿德雷德;我來自台灣,今年二十七歲,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 這座工廠,說穿了就是一個屠宰廠。活生生的牛、羊運來之後,先被電暈,然後宰殺,屠夫一刀把牛羊的肚子剖開,內臟與血水「嘩」地一聲流到塑膠桶子裡。我認識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年輕人,負責拿著水管「清洗牛肺」,經常,他的衣服會被牛的血水染成紅通通的。 在這座廠房裡,估計約有六百人在同時工作著,其中,我想大約有一五○人以上來自台灣,其實,我們就是台勞。 幾年以前,聽到學長學姊談到他們的澳洲打工經驗,工作很辛苦,但總是工作幾周就自動辭職,把賺來的錢當成旅遊基金,坐飛機玩遍澳洲各大景點,錢花完了,再找下一份工作。他們說,來這裡是要趁著年輕「體驗人生」。 但我的心裡很清楚,今天我來這裡,不是為了體驗人生,也不是為了交朋友、培養世界觀。我的目的很實際、很俗氣,也很單純,就是要賺錢。 我曾經在台灣工作兩年,當銀行理專,但工作時間很長,三餐都在外解決,加上房租、給家裡生活費用、償還學貸等開銷,工作兩年下來,銀行戶頭裡的存款只有幾萬元,還有三十萬元的學貸背在身上。我想,如果繼續在台灣工作,這筆債務不知要等多久才能還清,遑論存到一桶金。 想要有錢賺 得專注在「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 據說,現在有超過一萬名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當然我不會知道每個人的想法,但至少我身邊的台灣朋友,想的都和我一樣。 「在這裡認分地出賣勞力兩年,然後帶著兩百萬元回家。」我們是這樣約定的。 我的時薪有十九元澳幣,每周大約能賺八百元澳幣,差不多是新台幣兩萬四千元;一年五十二周,我的收入應該會有一二五萬元以上。照理說,每年存個百萬元並不算難。當然,前提是要「一直有錢賺」,而且,熬得下去。 要「一直有錢賺」,就得專注在「多數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五個月前我剛來這裡,天真的想要找一家餐廳端盤子,結果不到三天就被老闆炒魷魚,他說我的英文不夠好,但我知道,其實是一個澳洲本地的年輕小伙子取代了我。 很快的我認清事實,被歸類為第一級產業的「農林漁牧業」,才是我們台勞的金飯碗。這些產業的工作機會多半勞苦,所以很缺工,難怪澳洲政府說,必須至少要有三個月的第一級產業資歷,才能申請「打工度假」簽證延長一年。 結束短暫的餐廳服務之後,接下來我去農場工作,每天清晨五點,我們在「工頭」家的門口集合點名,聽他分派今天的工作,然後,十幾個背包客擠進一輛破舊不堪的小麵包車,一站一站,工頭把我們陸續送到不同的農場。 我一度聯想到那種二次大戰電影裡的畫面,一群猶太人表情惶恐而疑惑的被送到一處一處的勞改營……,可能想得太誇張了,但這是我當時的真實感覺。 大致上,農場工作的時間是從上午六點到下午三點,中間約有兩次、每次二十分鐘的休息,我就在農場裡找個地方坐下,拿出自備的水壺和土司麵包,分別解決早、午兩餐。 比較起來,我喜歡現在的屠宰場工作;農場裡的風景固然是好,空氣清新,但工作地點和內容並不固定,搞得我每天都在充滿不安的心情之中起床:「今天是要拔蔥?整地?或者是要除草?今天的農場主人不知道脾氣怎樣?」 在屠宰廠裡,除了剛開始會因為噁心吃不下飯之外,其他倒沒有太大問題。由於上班的場所與內容固定,工作容易上手,與同事、主管的感情也比較融洽,不會遇到太嚴重的歧視狀況。 接受歧視 是在澳洲的台勞必經的修煉 說到歧視,在澳洲的台勞,接受歧視是必經的修煉。聽過比較誇張的案例,是工頭對台灣來的女孩子毛手毛腳,也聽過被惡意積欠薪水的、被圍毆的;也有被人稱作「黃猴子」,至於我,曾經車子從身邊開過去,一群小鬼頭不知道在叫囂些什麼東西,還朝我身上丟罐子。澳洲人愛喝酒,所以每到周五晚上,我們這種黃色面孔最容易成為酒醉年輕人的戲弄對象。 我是學經濟的,前幾天我查了一下,台灣的人均GDP差不多只有澳洲的三成,而泰國的人均GDP也正好是台灣的三成。 我忽然驚覺,我們來澳洲當台勞,其實就像是泰國人到台灣當泰勞。難怪,在澳洲打工的年輕人固然來自世界各地,但這幾年人數增加最快的就屬台灣;我又驚覺,原來,澳洲人眼裡的台勞,其實就像是台灣人眼裡的泰勞。 --------------------------------------------

深夜食堂---《食物療癒情緒》

2012年09月13日
公開
51

熟女之間常常聚在一起聚會。 我跟一群號稱"吃喝玩樂"的朋友,(PS:她們一定抵死不認的。) 大夥兒除了一起聊小孩、聊八卦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們會找一間燈光美氣氛佳的餐廳用餐喝咖啡,店內食物的好壞常列入我們重要的評比,尤其是飯後來一個CAKE(布朗尼、馬卡龍.草莓派.起司蛋糕.或是一份詩特莉的手工餅乾...),那保證一口解千愁。甜點對於女性同胞來說,真是有一種難以抵擋的魅力,我們常給自己的藉口就是:吃完這份甜點,我就要努力消耗熱量了~~ 大怪哉~~每當我有情緒不佳的時候,就是很想來一個巧克力之類的點心,《食物療癒情緒》,對我而言似乎挺有用的,不過醫師總是一再告誡,人到中年總是愛注意三高症候群(高血糖、高脂肪、高血壓),可是啊可是~這種食物療癒對平衡我的情緒還蠻對味的~~ 偶爾來一下不會很罪過吧?! **************************************************************** 下面分享的『深夜食堂』近日來有很多FB網友轉分享,蔚成一股風潮,在冷冬的台北街頭,獨自一人在熟悉的小店來杯"撒卡"(日式清酒),點一份"泥歌里"(生魚片飯),靜靜地坐在角落沉思,回想著曾與故人把酒言歡,無話不說的痛快,儘管故人已不在,但這份細細品酌,也是一種跟食物有關的情境療癒吧~~ ((轉貼文章)) 多年前,住在東京都豐島區江古田的學生宿舍時,只要是入夜之後才返家,都會發現宿舍隔壁有一間小食堂的紅色燈籠亮起,小小面積不到幾坪,食堂老闆料理烹煮的L型吧台,面對吧台大約七、八張椅子,看起來是熟客的空間,我只能在路過的時候透過藍底白字門簾下方的門縫偷窺,食堂內總是「滿員」狀態,有些客人甚至端著透明玻璃杯站著,跟店內老闆或客人聊天,交談的笑聲,連路過的行人都清楚聽到。 如果是傍晚時刻,掛著「準備中」的食堂會飄來熬煮高湯的柴魚香氣,店內牆上也看不到菜單,應該是老闆隨性的「腕料理」,會光顧這家小店的客人看起來都是鄰近的住戶,或穿著西裝大衣的男性上班族,喜歡喝一盅溫過的清酒搭一些小菜的歐吉桑等等。可惜直到畢業,我都沒膽量推門進去,畢竟店內空間好小,就這樣闖進去,應該很尷尬吧! 回到台北之後,終於在錦州街發現一家食堂,雖然不是深夜營業,可是老闆一人站在吧台後面料理各種菜色,整間店都是老闆親自用黑色奇異筆書寫的菜單,老闆自己就是個頑固的廚師,討厭被媒體報導,喜歡客人介紹客人,生意剛好就可以。 幾年下來,沒想到我也變成熟客了,最喜歡料理吧台前方的座位,坐下來也不看菜單,叫了啤酒或清酒之後,就隨便老闆出菜了。 「今天有新鮮的京都茄子,那就吃味噌烤茄子吧!」 「晚上天氣冷,吃咖哩烏龍麵吧!」 「給妳留了toro最棒的部位,沾這個醬油,我自己私藏的!」 「哇,早上進了東京灣的鰺魚(あじ),嚐嚐看吧!」 吧台座位常常出現某些到台灣「單身赴任」的日本上班族,或是傳聞中某某企業駐台社長,也經常看到白髮日本歐吉桑帶著愛人來吃宵夜,年末的時候,老闆還會貼心準備一人份的日本年菜,對許多人來說,老闆的料理療癒了部分的鄉愁,有時候去吃東西,不純粹是餓了,而是渴望被款待的心意,某些時候有工作上的挫折或面對莫名其妙的低潮,並不是想跟吧台內側的老闆發牢騷,只是聊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譬如店內NHK正在播放的野球轉播或新聞話題,許多爛情緒就平復了,很奇怪的療效。 很難懂嗎?這種食物療癒的力量?小食堂昏黃燈泡的色澤,店內的笑聲,和不斷飄散出來的烹煮柴魚高湯的香氣…… ------------------------------------------------------------------ 安倍夜郎一定深知這種藉由食物療癒情緒的超能力,他的作品《深夜食堂》完全撩起深夜寂寞的食慾,食物雖然是主題,但食堂來來去去的人生竟也充滿深邃的醍醐味。因為在網路上面看過電視版的食堂老闆由小林薰飾演,所以看書的時候,也就自動幫漫畫版的老闆替換了面孔,甚至去了錦州街那家頑固老闆的店,也忍不住想像著,小林薰幫我做蛋包飯,呵呵! 這系列漫畫該當是疲憊的成年人最適合閱讀了,疲憊不單純來自工作,有時候是人生轉角的困境,終於有參考腳本了,何況每個參考腳本都有適足以匹配的料理,這漫畫不適合快速閱讀,最好一個章節結束,把故事吞進肚子裡,滑入心頭,就暫時闔上書本,親自去模擬料理一道同樣的菜色,鹽烤秋刀魚,雞蛋三明治,調味醬炒麵,馬鈴薯燉肉……小熱狗也要雕成可愛的章魚形狀或像盛開的小紅花;如果家裡有熱騰騰的白飯,只要抓一把柴魚片、淋少許醬油,就變成深夜食堂的「貓飯」。可是吃著這些料理的時候,又不免想起安倍夜郎提示的故事,感覺那食堂也應該有個小型電晶體收音機播放著台語歌〈走馬燈〉才對味吧! 好吧,天氣冷了,其實我也想當個深夜食堂的廚子,「今天有好吃的炒米粉喔!」「剛好有一鍋麻油雞,要不要來一點!」 「下班後的深夜,總有個地方等著你光臨,吃飽了,心暖了,明天也請繼續加油……」 我們都渴望一間療癒寂寞的深夜食堂,能夠在疲累的一天結束之前,適時出現在回家途中的轉角,那就勇敢推開門,一位小林薰模樣的老闆一邊低頭作菜一邊招呼,歡迎光臨∼∼ ----------------------------------------------------------------- 米果MIMIKO 寫小說、散文、棒球隨筆、部落格�重度網路使用者,Twitter、Blog、Plurk,但不愛Facebook,是沒有臉書帳號的無臉人�很少看歐美電影與歐美翻譯小說,因為對西洋人有辨識障礙�喜歡書寫,但恐懼出書�想要靠書寫小說維生,但已經知道不可能。部落格【私•生活意見】。最新作品有《慾望街右轉》《只想一個人,不行嗎?》。

林百里:教育生產線 教不出人才

2012年09月11日
公開
55

● 林百里:教育生產線 教不出人才 作者: 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9月9日 上午 「做教育的要聽他們(孩子)要做什麼,以後跟誰競爭?」廣達電董事長林百里昨天表示,創新經濟已成趨勢,台灣教育要轉型、轉念,未來才有機會。 林百里昨天出席聯合報系主辦的「udn talks聯合大講堂」,他談到,現在世界面臨的是「網路革命」,一九九○年代後出生的孩子都是「數位原住民」。他們用Google學習、透過facebook談事情、靠Twitter互動、在Amazon購物,這些孩子未來的戰場完全不一樣,競爭力將是「創新」。 他提到美國學生湯馬士•蘇亞雷茲(Thomas Suarez)十一歲就成為App工程師,甚至自己開公司,「我們的中學生要跟他競爭,可能嗎?」以前台灣有勤快的工人可以與美國競爭,現在「勤快沒用」,「他們做得到的,我們做不到。」 林百里引述多名國外教育專家的主張:現行教育方式是延續工業時代思維,就像「生產線」,以年齡為分界、受相同的教育、大量生產,而非就每個孩子的特點設計學習方式,「這樣是產出不了人才,產出不了天才的。」 英國線上學習網站「Code Club」可讓學生親自面試有成就的人,自己決定老師。林百里說,未來學生可以透過電腦、網路獲得知識,而不是坐在教室裡學習,老師角色轉為「解惑」,不見得輕鬆,因為須面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疑惑。 他強調,台灣只能靠創新人才,會讀書不等於聰明、也不等於創新,若台灣教育不轉型、轉念,還照老方法做,就「大錯特錯」了。

桌上遊戲

2012年09月10日
公開
69

孤狗一下甚麼叫做桌上遊戲? 桌上遊戲顧名思義,就是在桌子或其他任何平面上進行的遊戲!可以和朋友會在遊戲中體驗各種不同的情境,運用智慧與和朋友們鬥智。 《何謂桌上遊戲?》 以前就曾經聽到幾位媽咪在談論桌上遊戲,這套遊戲是從德國益智遊戲發展過來的,在台灣也有陸陸續續的新研發~甚至還有針對失智老人以及弱智孩童的開發的新遊戲,在高中、大學的社團也有這類的活動。 無暇跟孩子玩遊戲的懶惰媽加上在家無同齡陪伴的女兒,這個遊戲只能憑空想像,頂多在家玩玩大富翁。 不料在這學期,校方竟然開了一個桌上遊戲的新社團,真讓我喜出望外~原本女兒一直想再報名美勞方面的社團,做媽的是想鼓勵她上一些新奇的課程,溝通之後最後她欣然接受另一種體驗。 昨天是上課的第一天,全程大概1.5個小時,因為桌遊的教具很多種,所以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念舊的女兒跟著她過去的好同學一組,回家的路上,盡是滿心歡喜,開心得不得了~~直說謝謝媽咪呢!! ******************************************************************** 分享一位部落客對桌遊的遊戲心得: 桌遊玩多了自然而然地會面對一個問題,如何教別人一起玩? 一個人是玩不了桌遊的,哪怕有農家樂這樣可以一人玩的遊戲恐怕也鮮有人能在自得其樂的桌遊裡找到樂趣。 “第一次教你一起玩桌遊的人有決定性意義” 這一點是我的個人感受也是很多人交流之後的共識,第一個玩的遊戲是什麼也許很重要,但是第一個帶你玩遊戲教你如何玩的人更重要。尤其對於初次接觸桌遊的人來講,這個扮演破冰人角色的人至關重要。很多時候,挑選一款破冰遊戲比遇到一個優秀的破冰人要容易的多。 剛開始玩桌遊的那段日子很多次我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我想把一個非常好的遊戲介紹給別人的時候卻因為自己毫無頭緒的講解使遊戲樂趣大打折扣甚至中途而廢。 “你剛才不是說這樣麼?”“等下,這個分數怎麼計算?”“那這個指示物還有什麼用?”諸如此類的問題不斷堆積,會導致學習者的耐心和興趣直線下降,也會讓你自己顯得黔驢技窮。 結果很可能是——“這個遊戲太糟糕了”“我們不想玩這個遊戲了” 那麼,該怎麼辦?希望下面我的一些經驗和故事能給大家提供參考。 會玩遊戲的人不一定會講,但會講遊戲的人一定先要會玩 1.今天要講什麼遊戲?請仔細閱讀一次說明書,哪怕你已經熟記於心。你確定自己真瞭解每一條規則了麼?尤其是那些例外情況。 2.如果可能儘量避免念誦說明書的方式來教學,還記得那些讓你昏昏欲睡的語文課、歷史課、政治課麼?其實那些課聽起來本應樂趣叢生。 3.明確一次講解的順序,頗具章法的講解是非常有效率而且容易被接受的,反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說明只能讓人摸不著頭腦。 別讓設定階段枯燥無味 1.絕大多數遊戲都有一些遊戲的背景,這體現在配件、版圖、卡牌甚至遊戲名稱等等要素上。用簡短的語言描述一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海盜們的征戰會讓玩家對“維京人”的遊戲形成一定的瞭解;埃及神氏們的傳說更能為“底比斯”的講解增色。 2.與此同時,進行遊戲的設定工作吧。 3.順便講解一下遊戲中的配件 “看到這兩個小犄角了麼?當年維京人的頭盔都是這樣的,對黃色的是鐵匠,藍色的是漁夫……” 4.一邊擺放配件一邊告訴玩家,哪些是遊戲什麼階段會用到的,清晰明瞭 給新人信心,這比初中的一次隨堂考試要簡單的多 “這個遊戲挺簡單”“配件不多怎麼賣個好價錢,對不對?”千萬別讓你的玩家們被遊戲版圖或是配件嚇到,讓他們知道眼前這東西比三國殺難不了多少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你在講KING ME之類的當我沒說……) 把主要流程壓縮在3分鐘內說完 很多時候說明書上都是車軲轆的廢話,尤其對於那些看起來就是大部頭的遊戲來說,一定要盡可能地把遊戲的主要流程提煉出來用最簡潔明瞭的語言告訴玩家。 (遊戲中附帶的規則書並不是以教學為目的完成的,最近國產TCG遊戲三國智起始包中提供了玩家易於上手的流程指南,這一點是非常人性化的考慮) 比如“ La Citta ”按照說明書會有8個步驟,但是你剛告訴玩家這個遊戲很簡單,接著又如實地說“只有8個步驟,其中某個步驟分成若5小輪……然後每小輪你可以選擇若干動作…………”傻子也會覺得剛才你在忽悠他們!然後他們就不再像剛開始那麼信任你的權威了,這是很糟糕的。 其實仔細看看說明書,這個遊戲流程第一步:更換起始玩家……見鬼,別把這也講進流程裡。第二步:起始玩家擺放需求卡,也可以剔除。最後我們會發現講解時流程變成了“1、增加人口 2、使用卡片 3、人口流動 4結束” 怎麼樣,減少了一半,然後再等下的每步驟說明的時候再去細說每個步驟的規則,拆分成幾個主要部分逐步深入。 把遊戲結束條件和勝利方式明確說明 “當所有6分卡被抓光或者其他任意3堆牌被抓光的時候遊戲結束!最後只看分數卡,其他卡牌都沒用”——皇輿爭霸 “所有卡片都抓完之後遊戲結束,最後記分板上分數最高的人獲勝”——卡卡頌 “七輪之後遊戲結束,最後分數最高的人獲勝,記住人口、建築等等所有東西都可以被折合成分數”——奮進號 在遊戲講解之初就明確地告訴玩家遊戲的結束條件和獲勝方式,會讓玩家覺得遊戲更加清晰易懂,不會聽了半天摸不到重點,而你在講解中也可以把每個環節、配件或流程和遊戲的勝利條件聯繫起來,這樣玩家們在親自遊戲時做起選擇來會順利的多。 不要讓玩家的提問打亂你的節奏和進度 就像剛才說的儘量不要按照說明書的順序來誦讀說明,事實上如果你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去講解遊戲的時候早就會打亂說明書的順序了。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什麼時候說什麼,每個教學者都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安排。但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會有玩家提出一些後面你會講到的問題(可能源於該玩家對這個遊戲有所瞭解,或者有類似遊戲的類似步驟或配件,又或者是他自己產生了一些聯想),最好的辦法是耐心地告訴他後面我會講到這個問題,請稍等。 如果玩家問什麼就停下自己的進度去回答,這種態度是值得肯定的,但結果是很杯具的。就像脫韁的野馬最終你的教學方案會被扯得七零八落。不要讓玩家的提問改變自己的節奏和進度,這一點非常重要。 特例情況要單獨說明 講解遊戲時如果遇到特例情況拋開一邊,先說一般情況下會如何。講完之後再反過來強調說明特例內容。 比如講到“卡坦島”擲骰子決定獲取資源的種類和數量時,先把“7”放在一邊,最後再專門強調如果擲出“7”會產生什麼結果,這樣你不會打亂自己的講解進度,玩家聽起來也更明確,對特例內容也更好記憶。 在“波多黎各”中,只有船長身份導致的運貨這個結果是必須執行而非選擇執行的,因此最後講解運貨時即可以強調這其效果的強制性又再一次說明了,其他效果執行時的選擇性 有時候玩起來講的效果好的多 尤其是卡牌類遊戲,這類遊戲的流程不複雜,但主要元素體現在不同的卡牌上(比如皇輿爭霸或三國殺)這樣與其一張張生硬地講解每張卡牌,不如乾脆在遊戲中再做講解。實際情況是一輪遊戲下來,雖然只用到10種牌,但是大部分玩家都可以對其他卡牌觸類旁通了。 橫向分解和縱向分解 我個人喜歡在講解前將遊戲做一個簡單的分類,如果遊戲本身流程非常簡潔但內容豐富的做橫向分解(如,三國殺,Dominion、銀河競逐、雇傭兵、 Dice Town、藍月城、農家樂、卡卡頌等),重點對遊戲配件的區別、類型、,效果、使用時機進行分解說明。如果遊戲本身流程比較複雜是以流程步驟作為遊戲主體內容的時候視做縱向分解(如,凱呂斯、奮進號、卡坦島、電廠等),重點對遊戲的主要環節和每個環節涉及的步驟、選擇進行分解說明。 當然也有 Tobago 這樣遊戲流程步驟和配件作用都要分別說明比較詳細的遊戲,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全看教授者怎樣便捷方便即可。 按照遊戲種類或特色有所側重 桌遊按照主題不同在講解中側重點也可以有所不同,例如“Modern Art”這類拍賣型遊戲就應該對拍賣環節,進行仔細說明,甚至可以加入一些簡短的策略分析(1、2分鐘之內能說明白的策略分析)給玩家提供參考。 在講解“底比斯”時,時間軸的特殊設計和作用就一定要仔細向玩家說明,並且可以舉出關鍵在於如何在行動後壓住對手爭取連動的小策略。這一點其實也是把遊戲分解成若干組成部分,然後挑選出講解中的側重點。 同樣,在“妖精奇譚”中,輪抽機制本身則是講解的重點。 可以按照玩家易於理解的邏輯順序來講解 例如 銀河競逐 中5個階段分別為 1 探索 2建造 3擴張 4消費 5生產,但是在實際遊戲中玩家往往忽視意外發現星球的效果而在潛意識裡認為應該先生產才能消費,因此不妨在講解中將 生產 這個階段提到 消費 之前,從實際效果來看反倒更便於新玩家理解。 從全域到細節逐層遞進 一開始試圖面面俱到,沒一個環節都第次展開的講解很難受到好的效果。前面說了這麼多其實總歸就是一句話:先為玩家搭建起一個整體的架構,然後在根據側重逐個填充。就好像蓋房子先要搭建起骨架,不能剛蓋了一面牆就恨不得連壁紙都帖好才再建別的。 不要忘記任何一個能影響勝利條件的環節 有時候遊戲有很多地方會影響到勝利條件,如果這些地方比較多那麼在講解的尾聲最好把他們歸納起來再強調一遍 最後給玩家提問的機會 “遊戲流程就是這樣,大家還有什麼問題麼?”這個時候玩家很可能會提出一些剛才你講過的問題,如果不是非常有典型性或是遊戲基本規則上的問題,可以提出在遊戲進行中做重點說明。如果事大家都表示不理解或者關乎遊戲進行的基本規則就要專門做一下說明再進行遊戲,以免在遊戲中產生基本規則歧義。 例如有玩家問卡卡頌中道路怎麼算分可以在第一輪教學遊戲中擺出例時再說,但如果玩家是問路和城堡怎麼拼接起來就要專門再說一下了。 用大家都聽得到的聲音來講解,嘗試熱情和幽默 誰都不愛聽含混不清的講解,不說字字落地有聲,但至少你的聽眾總在問“對不起,剛才你說的我沒聽清”那就太失敗了。 最後,愛遊戲才能去推廣遊戲,如果變成壓力那就沒意思了。當你充滿熱情地講解在適當的實際稍微幽上一默的時候,你在講解的遊戲本身也會變得與眾不同。 破冰局 1.新人大多會出錯,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看看他們是不是因為對規則誤解和不熟悉導致的錯誤,耐心地説明他們更正過來。 2.允許新人悔步,不輸房子不輸地,別那麼苛刻,下一次他們就會考慮的更周全了 3.如果所有人都出現了共同的錯誤,在不影響遊戲根本的前提下,可以下一次再更正 記得最早玩“僵屍商場”的時候我們錯誤地將每個搖出的骰子對應為2個僵屍,但在所有人都按此前提的基礎上也能比較順利地進行遊戲。於是,後來中途發現這樣的錯誤我不在當時更正而是在遊戲結束後提出更正(事實上我見過有的人在嘗試正確規則之後又改為這個對應2個僵屍的規則因為他們覺得不夠刺激,呵呵) 但是在一次“孟買”遊戲中出現了5位玩家時候每小輪次數錯按玩家人數也就是5次計算而不是按照規則要求的3次計算的 錯誤。這導致市場中的貨物被購空後玩家無所事事,對於這種影響遊戲基本系統的錯誤還是要當時就提出更正,哪怕已經有玩家照錯誤規則進行了遊戲也要更正回來,不然進行下去只會讓玩家覺得這個遊戲十分乏味無聊。 總結一下講解 每次總結總會有所收穫,這次遇到的問題下一次可能就是你講解中的亮點。

I Want Tomorrow

2012年09月09日
公開
2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L_3FLNCfk&feature=player_detailpage 《愛爾蘭歌手--恩雅》 恩雅一直是我最喜愛的女歌手,不同於莎拉布萊曼的是,恩雅的聲音帶著一絲與世無爭的味道,很有愛爾蘭的風格尤其那空靈無瑕、乾淨的嗓音,可說是人間少有。 每當在深深的夜晚聆賞,別有一番滋味,帶進沉思、冥想,靜靜躺在沙發上似有種冷冽、寧靜的優雅。這首I Want Tomorrow可說是當年紅極一時的代表作。 --------------------------------------------------------- 恩雅 歌詞 中文姓名︰恩雅 英文姓名︰Enya 星座︰金牛座 全名︰Eithne Ni Bhraonain (在加爾語中的意思是「Brennan唯一的女兒」) 恩雅的音樂是天地間最美的心靈對話,她透過『The Celts』幽靜的民族情懷,『Watermark』清澄的水樣音質,『Shepherd Moons』皎潔如明月的情感,『The Memory Of Trees』佇立的樹林回憶, 從大地、星空、水影、明月、樹叢之間投射出不朽的古老傳奇,映照著愛與夢想滿溢的人生,全球4400萬張專輯銷售,恩雅詩情美感的旋律激發了無數急需翱翔的思緒。以民謠的旋律為主,電子合成器的意境營造為輔,襯以古典音樂的思維,恩雅形容自己的音樂說:「我的音樂融匯了愛爾蘭歌謠與電子樂器的音質,鼓舞了人們的性靈。」。在恩雅的創作_,居爾特背景讓她以愛爾蘭與蘇格蘭一地的古老方言Gaelic為主,不過也輔用英文,拉丁文,威爾斯文與西班牙文等各國語言。 1961年5月17日出生於愛爾蘭西北方Donegal郡Gweedore的Dore村莊的恩雅,原名叫做Eithne Ni Bhraonain,在九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四,爸爸Leo是愛爾蘭著名走唱樂團Slieve Foy Band的團長,恩雅在學校主修的是鋼琴與古典音樂。

新--《羅傑斯的下一個十年全球經濟關鍵報告》

2012年09月08日
公開
19

有位可敬的網友跟我談論起台灣經濟前景堪憂~ 是啊!台灣的天空似乎瀰漫一種不確定、不樂觀的氛圍.... 台灣GDP敬陪亞洲國家末座、股市交易冷清、科技業財報不佳、薪水太少、失業率又高.....嗚嗚嗚...連黎肥佬都不看好台灣。 唉~別再說了!總之是"夠"了~~ 可是啊可是!我可是巴菲特的信徒呢!雖然「巴菲特法則」淺顯易懂,但是卻永遠與人類的天性,背道而馳……當別人都不敢的時候,你敢不敢??? 「烏魚在寒流中造訪,種子在隆冬中萌芽...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恭喜你又長大了~ 台幣無罪!人X幣萬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羅傑斯的下一個十年全球經濟關鍵報告】 《市場篇-物料牛市不變 緬甸前景佳》 撰文 / 莊 芳 出處 / 今周刊820期 2012/9/5 近年市場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常讓投資人來不及接招,商品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特別提醒,「未來幾年也好不到哪去。」經濟持續走下坡,各國政府又不停印鈔票,因此他仍堅持一貫論調:「還是抱著實體資產最好!」 投資市場的瞬息萬變,近幾年投資人的感受特別明顯。從美國經濟不振、歐債問題未解,到金磚褪色來看,市場上已沒幾個好消息值得慶祝。「商品投資大師」羅傑斯並非悲觀主義者,藉由現況分析,卻同樣認為「未來幾年的經濟不會太好」。 這樣看衰未來的論調一出,想必讓許多投資人又將大失信心。但對於著眼長線趨勢、專注「趨勢財」的羅傑斯來說,似乎沒有太大影響。他抱持的投資理念其實很簡單,「鎖定自己熟知的事情,堅持到底,就有機會成功。」他在十多年前發現價值低估已久的原物料市場,並於一九九八年創立了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至今達二七九%漲幅,遠勝同期間標準普爾五○○指數的二六%。 談商品 需求大於供給 原物料仍走多頭趨勢 今年十月,羅傑斯將再度來台訪問,以「世界的下一個十年」為題發表演說,《今周刊》特別在此之前取得他的最新市場觀點,並請他分享四十年來縱橫金融市場的心得。以下為專訪內容摘要: 問(以下簡稱「問」):自一九九八年以來,你持續看多原物料走勢,期間可曾改變過想法? 吉姆羅傑斯答(以下簡稱「答」):你可能不相信,但是過去十多年來,我從未懷疑過這件事(指原物料多頭)。事實上也可看到,過去原物料的表現大幅超越股市,而且至今並未看到大量供給出現。再加上各國政府持續印鈔票,此舉必會使得實體資產的價值上揚,所以抱著原物料這種實體資產準沒錯。 進一步來看,在所有原物料中,多數農產品存量在過去十年都處在歷史相對低點,耕種的農夫數量又少。你知道嗎?一九五八年,美國每年只有五千名MBA畢業生,其他國家一位也沒有。根據去年統計,美國有二十萬名MBA畢業生,其他國家也有好幾萬名,而農業相關畢業生卻只有一萬人左右。可惜我個性太懶惰了,不然改當農夫應該會賺大錢! 至於原物料牛市將走到何年何月?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不過我非常注意相關市場訊息。前幾日新聞才說,全球礦業龍頭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宣布決定擱置高達二百億美元的銅礦擴張計畫,這是很值得擔憂的事,也顯示出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還要好一陣子。 問:除了農產品以外,近期你有發現其他投資標的嗎? 答:我目前想到的只有緬甸。這個國家不僅擁有豐富資源、發達農業,總計有六千萬人口,又鄰近中國與印度,地處優勢。一九六二年以前,緬甸曾是亞洲最富有的國家,後來卻成為最貧窮的國家。在封閉五十年以後,如今又重新開放,簡直就像一九七八年的中國,非常具有成長潛力。 幾年前,我就開始投資緬甸市場,但因市場規模仍小,持有部位並不大。我自己總共去過兩次緬甸,去年又親自跑一趟去確認是否值得投資,結果仍是如此。 談市場 全球沒幾個好標的 歐美債務問題仍大 問:近年似乎較少發現好的投資機會? 答:是的,我在市場上並未看到什麼好的投資機會;明確一點說,我根本不看好未來二、三年的全球經濟。所以現在的投資除了農產品、緬甸、貴金屬,還持有一些貨幣,並放空新興與成熟市場股票。 我曾在○八年秋天放空股票,持續盯著市場變化,直到一○年才贖回放空部位,大約一年前再度放空。簡單地說,我的投資部位並不會經常改變。 或許很多人不這麼想,但我認為市場情況會愈來愈壞。只是因為美國、德國都即將舉行大選,所以市場上會充斥許多好消息,讓人感到安心,實際上的經濟情況並非如此。這些好消息,其實都是「人工」做出來的,國家背後的債務高到觸頂,大家卻都看不到。直到危機真正爆發了,人們才會嚇得大喊:天啊!怎麼會這樣? 問:在什麼情況下,你才會考慮更動持有的標的? 答:多數時間,我不會忙著操作、進出市場,平時就是慢慢研究與觀察。因為我很清楚,自己是個很糟糕的操盤人,不善於預測時點、不適合短線進出。 我的投資部位很簡單,沒有買遍全世界。除了放空股票以外,就是看多農產品和一些貨幣,像人民幣、日圓、瑞士法郎、美元等。假使全球市場大崩盤,我才會考慮改變想法,降低放空部位,改成投資股票。 基本上,只要歐美國家債務問題持續,未來經濟情勢將會愈來愈嚴重。這些歐美國家有能力減少債務,但它們卻不這麼做,只會不停地印鈔票,讓情況愈來愈壞。 談台股 法令限制多 等市場更開放再說吧! 問:你在○八年首次投資台股,現在對台灣有何看法? 答:台灣市場我能說的恐怕不多,因為我現在並未持有任何台股或台幣資產。 問:你之前非常看好台灣,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可以分享之前投資的經驗嗎? 答:我的經驗確實很糟。我在一家國際知名的金融機構開了一個帳戶,隨後想將持有台股的部位轉移至該公司的另一分行。結果,台灣法令竟然不許我這麼做,明明是同一個帳戶、同一家銀行、同樣的股票,我卻被迫賣掉所有持股,才能進行轉移,然後必須在另一分行重新買回,這實在太荒謬了!所以我決定停止投資台灣市場,天曉得我還會遇到什麼莫名其妙的事? 我很喜歡台灣,但現在對台灣市場沒有太大興趣,除非等到市場更加開放,我才會再度考慮投資台灣。我不懂,如今到了二○一二年,為何還不開放呢?世界早就改變很大,台灣卻好像停留在一九六○年代的制度與觀念。在我看來,台灣已經更富有了,是個強健的國家,中美日都是合作密切的朋友,所以你們應該、也必須成為更加開放的國家與社會。 人們不必害怕開放會帶來負面影響,從歷史上來看,政客的腦袋絕對不會特別厲害,由他們來決定政策該怎麼走,從來不是件明智的事。我認為,市場機制絕對比這些政客聰明。 問:你在投資界有四十年經驗,有沒有被欺騙過? 答:印象較為深刻的是,我在早期投資時,曾在玻利維亞投資三千美元,後來券商捲款逃跑了;還有一次,遇上美國一家專營農產品交易的券商,負責人卻掏空公司,最後被抓進牢裡。 這些經驗告訴我,進行投資時的每個環節都要謹慎以對,盡量找尋較大的券商、銀行來合作。但你知道,在一個新興,甚至未開發的國家進行投資,很難找到大型可信任的金融機構。 我最後歸納出來,假使你無法找到一個合適、感到安心的方式投資,那麼,就不要輕易拿錢出來!寧可什麼也不要做,還比較好。 就像現在的緬甸,實在很難找到很好的管道去投資,所以我會減少對當地的投資部位,直到找到解決途徑為止。試著更小心一點,似乎是唯一辦法。當然,我現在更懂得如何保全自己的資產,不讓自己被騙。 談配置 集中火力在最強標的 太分散賺不到錢 問:最近幾年,投資賺錢好像很困難,你會給投資人什麼建議? 答:我建議投資人不應該太過分散資產配置,想要賺錢的人,應該要把火力集中在一項最強的標的上,把它裝在一個籃子裡,並且非常謹慎小心地關注這個籃子。 假使你太過分散投資,絕不可能變有錢。 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自己投資的東西,只好盡可能地將資產分散布局,這個作法到最後,只會讓你得到一個「很平均」的報酬。所以說,假使目標是想要賺錢的人,分散資產配置絕不是件正確的事。 我一直認為,投資不必非要買遍全世界,唯有鎖定在你認識、熟知的標的上面,才能成為成功的投資人。

國中生涯輔導 課業基礎仍是關鍵

2012年09月07日
公開
41

國中生涯輔導 課業基礎仍是關鍵 台灣立報 – 2012年9月3日 下午10:01.. . 【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12年國教將在民國103年正式上路,教育部在配套方案中研擬「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和「國中與高中職學生生涯輔導實施方案」,發掘學生潛質和興趣,幫助適性發展。不過,政策實施在即,到底現場的第一線教育人員是否清楚該如何落實政策? 教育部表示,為協助學生適性發展,提供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給學校,從資料紀錄與輔導兩項關鍵出發,讓學生、家長、導師及輔導教師藉由手冊為主,生涯檔案為輔,建構升學輔導資料庫,加入體適能、免試就學區入學規劃和12年國教相關網站資訊。 無前例可循 慢慢摸索 任職於台北市國中的陳姓輔導主任認為,12年國教配套方案應規劃好後再實行,同時實施將造成教學現場的困擾,如一校兩制度,學生對升學管道會一知半解。12年國教不像過去九年一貫有資料可參考,大多是草案,相關資料應更完善,才不會讓方案過於零散。 任職於新北市國中的楊姓輔導主任表示,教育部推行適性輔導,學校一直都有執行,每學期針對各年級做課程規劃,如生涯發展、職群探索,提供學生作為升學參考。從過去的生涯學習檔案到現在的生涯學習輔導手冊,課堂上會教導學生如何使用。 透過課程,提升學生自我察覺及自我認知能力,讓他們更認識自己。楊主任說,政策邊做邊修改,可以從中發現問題並修正;帶著八年級學生到職業學校參觀,讓九年級學生參與技職教育跟生涯夢工廠等課程,邀請餐飲達人到校演講,學生藉此認識更多職業的酸、甜、苦、辣。楊主任認為,家長需全盤了解孩子的升學狀況,因為家長才是影響孩子最大的關鍵。 職業選擇 城鄉差距大 「生涯規劃的推動,大多都以都市為主。文化刺激的嚴重落差,台東許多學生很難想像什麼是設計師、建築師,因為台東市職業組成大多是公務員和醫生,台東縣則是務農,在村莊裡能當上廚師,就算是很好的職業。」曾在台北實習,目前任教於台東縣的張姓輔導老師說,職業觀念的落差十分嚴重,在台北可以接觸到各行各業,在台東可能從小面對就是老師或家族成員,而大多家族成員又是公務員,因此只知道老師和公務員這兩種職業。 因為職業觀念的落差,導致升學困擾,學生的學習意願也不高。張老師認為,台東地區的高中錄取分數普遍不高,同儕之間沒意會到升大學壓力。另外,張老師也提到,「服務教育」在台東資訊與機會都非常少,不像都市醫院的志工還要排隊才能進去,在台東幾乎沒有。 「課業基礎是國中生重要的關鍵。」屏東縣某國中輔導主任認為,課業基礎會奠定學生未來走向,無論讀高中、高職或五專都好,還是要有一定課業基礎。她提到,學校在升學輔導規劃上應讓學生有基礎認識,如安排做高職參訪,讓學生清楚知道醫專或農校等包含哪些科目,多元且多方面接觸。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

2012年09月07日
公開
27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 撰文者:龜田潤一郎 怎麼做才能改變生活方式呢? 最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換一個「錢包」。 「為了改變生活習慣,所以要換掉錢包……?」 有些人聽了可能會覺得這是什麼矛盾的做法吧?可是,這確實是最快的捷徑。因為錢包會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對待金錢的態度。根據過去見過許多經營者錢包的經驗,我非常確信這件事。 身為稅務顧問,我對顧客(經營者)如何使用金錢非常注意。一般人對於稅務顧問的印象可能是,每天盯著結算表或試算表等公司的帳簿看。當然,為了知道公司金錢的流向,所以必須檢查帳簿。但就我的情況來說,看帳簿之前我一定會先確認兩樣東西。 第一、公司的「存款存摺」 一般商業的金錢往來,主要透過存款帳戶操作。因此,存摺最能反映出公司的資金流動。 第二、公司經營者的「錢包」 尤其是中小企業,想了解公司的金錢出入就要看「存摺」及經營者的「錢包」。話雖如此,若是存摺還可以因職務需要向對方提出「請讓我看」的要求,但錢包就沒那麼容易了。 因此,當我有機會和老闆們一起去喝兩杯的時候,只要對方拿出錢包,我會在不冒犯對方的情況下,請對方讓我看看他的錢包。或者,當對方的態度很平易近人時,我就會直接拜託對方「如果方便的話,請讓我看看您的錢包好嗎?」 在看了眾多經營者的錢包後我發現到一件事,公司一直穩定獲利的經營者,尤其是資金流動很順利的老闆,一定都使用「漂亮的錢包」。 看到錢包就等於看到經營者對待金錢的態度。也可以說,錢包決定了經營者看待金錢的態度。就像是穿著打扮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或待人方式。 換個錢包就能徹底改變對金錢的態度,這也是我的實際經驗。雖然過去我因為工作而經常注意經營者的錢包,但對自己的錢包卻毫不在意。看到大老闆優雅地拿出漂亮的錢包,儘管心裡會想「果然,會賺錢的老闆都是用長皮夾」,但我仍舊用著對摺式皮夾。 直到某天,太太送給我一個高級的長皮夾,那和某位公司獲利穩定的老闆用的正是同一款。於是,我試著使用那個高級的長皮夾,並且明顯地感受到它的威力。開始用沒多久,我就接到一筆很大的工作,或許那只是湊巧,但自從用了「漂亮的錢包」後,我的心態也有所改變,對於金錢的使用變得更為謹慎小心。 錢包可以改變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進而擴及到生活方式,甚至影響到個人財力多寡。錢包不只具有收納金錢的功能,它還有一股很特別的力量。 看錢包就知收入!年收入200倍法則 讓我如此相信錢包力量的理由之一,是一則與錢包有關的神奇法則。那就是「年收入200倍法則」。「錢包的購買價格×200」這個數字,正好是擁有者的年收入(若是經營者則為可支配所得)。 舉例來說: 若是使用20萬日圓錢包的人,其年收入就是4千萬日圓, 若是使用10萬日圓錢包的人,其年收入就是2千萬日圓, 若是使用5萬日圓錢包的人,其年收入就是1千萬日圓, 若是使用3萬日圓錢包的人,其年收入就是600萬日圓。 像這樣以此類推。 當然,數字不一定都完全符合,但在我看過那麼多大老闆的錢包後,我發現到基本上每個人的年收入都相當於他所使用的錢包的價格的200倍。 那麼,你的情況也是這樣嗎?你的年收入是否也是這樣的水準?也許,現在使用的錢包並未讓你獲得符合這個法則應有的年收入。不過,你還是有機會能讓今後的收入隨著這個法則而改變。 也就是說,目前年收入300萬日圓的人,只要用了5萬日圓的錢包,往後的年收入就能增加至1000萬日圓。反之,年收入2000萬日圓的人若用了3萬日圓的錢包,往後的年收入則可能下降至只符合3萬日圓錢包的水準。 針對這個法則,我還無法提出邏輯性的說明。但,從我過去見過的錢包與擁有者的年收入的關係來看,確實是有「錢包的價格×200=年收入」這種傾向。 不過,這些經驗給我最大的感觸還是,對待錢包的態度會如實地呈現在對待金錢的態度上。而對待金錢的態度也會反映在對待其他事物的態度上。重視金錢的人,同樣也會重視他人,重視情報資訊或物品,重視自己公司的商品和服務。經過這種良性循環,最終又會以金錢的形式回饋到你身邊,這不就應驗了錢包會影響年收入的法則嗎? 因此,如果想改變現在的自己,或想提高年收入,我認為應該以出發點的「換個錢包」開始著手。 換錢包的同時,人生也開始改變 別只把錢包當成拿來裝錢的工具,要將它視為改變你與金錢的關係的幫手。若再說得白一點,請試著把錢包當作能提高你對金錢意識的物品,再依據這個想法挑選適合的錢包吧!這麼一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行為也改變了。 「既然現在用的是這麼好的錢包,往後的收入應該會變好吧?」 「改用5萬圓的錢包後,年收入說不定會變成1000萬喔!」 一開始抱持著這樣的心情便已足夠。一旦懷抱著這種心情,產生這種意識的瞬間起,就會開始為了自己而採取合適的行動。無論如何,請試著挑戰看看吧!平時只是你隨手帶出門的配件,也會成為提高鬥志,甚至是改變未來的最佳幫手。 (編按:其實,以台灣的年收入為標準,也適用這個法則! 若使用1萬元台幣的錢包,年收入就是2百萬元; 若使用5萬元台幣的錢包,年收入就是1千萬元呢! 以此類推的話,你也能訂定自己的年收目標唷!)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 重視金錢的人,多數都了解金錢的立場和態度。也就是說,他們經常會思考錢被如何利用才會感到快樂。 以前我還在用對摺式皮夾的時期,某位重視錢包與金錢的老闆曾對我說「你用那種錢包,錢怎麼會靠近你?一定要用長皮夾啦!」、「把錢裝在對摺式皮夾裡,那些錢也太可憐了吧!」之類的話。 當時我只把錢當成單純的物品,因此對那位老闆說的話沒什麼特別感覺,然而在實際使用長皮夾後,我可以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說。 長皮夾對錢,特別是對紙鈔而言是很舒服的場所。假如拿到新鈔,裝在長皮夾就能維持它原本的模樣,不必胡亂地對摺收起。此外,不少男性會將對摺式皮夾塞在褲子後面的口袋,但若是長皮夾的話,坐下時會很不方便。因此就不會有「把錢墊在屁股下」的情況(有時會看到年輕人用掛鍊扣住長皮夾,就這樣塞在口袋裡坐著,那也算是把錢墊著坐,會讓錢包依「臀部的形狀」而彎曲,最好還是別那麼做)。 我現在用的錢包和當初太太送給我的是同一款的LV「TAIGA」系列,當然我不可能直到現在都還在用同一個錢包。只是,換新錢包的時候,我一定都選同一款式。就連認識的人或朋友問我「要是想換錢包要選哪一款?」時,我也會毫不猶豫地推薦自己用的這一款。因為我認為這款皮夾的質感與氛圍,是最能讓金錢感到舒適的空間。 錢包這東西,就像是讓來訪的錢入住的飯店一樣的地方。假如是你自己要住的話,你會選擇牆壁或天花板骯髒的老舊飯店,還是服務周全、美輪美奐的一流飯店呢? 對我來說,錢財就像超級VIP客人。對於好不容易來到我身邊的金錢,自然要好好地予以款待。我認為能夠讓錢財感到舒適的空間莫過於「TAIGA」的長皮夾。而我也私心地期望,這些受到真心盛情款待的超級VIP們會「想再度造訪」。話雖如此,這些頂多只是我的想像。所以,各位不是非得使用LV的「TAIGA」皮夾。只要各位認為那對錢來說會是真正舒適的空間,其實不必特別著重在品牌或製造商上。 不過,下次當你想買新的錢包時請記得「年收入200倍法則」,好好留意錢包的價格。同樣地,當你想送禮物給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時也是如此。如果你希望對方財源廣進,基於這個法則請選擇長皮夾。 當然,若是對目前的年收入感到滿意,覺得今後維持在相同水準即可的人,選擇符合年收入金額的錢包就可以了。不過,要是希望將來的年收入超過現在,就要購買符合目標金額的錢包。設定目標時,最好是設定成現在的你也想像不到的程度。假設現在的年收入是300萬日圓,希望將來的年收入變成「錢包的購買價格×200=2000萬」的話,買10萬日圓的錢包一點也不為過。甚至,錢包的價格越高越好。 但,事實上要年收入300萬日圓的人花10萬日圓買一個錢包,其實需要一點衝動。可是,在錢包到手的那一瞬間,「意志」也會朝著未來的目標而改變。將來的年收入一定會接近2000萬,像這樣激發出以前從未有過的堅定意向。於是,開始進行符合目標的行動,也會時時思考關於金錢的事。 把這想成是對未來的投資,是不是就覺得非常有價值呢? 大錯特錯的錢包使用方法 錢包就像「面相」或「手相」一樣,也有所謂的「錢包相」,每個錢包都有其獨特的表情。有些錢包漂亮得閃閃發光,但也有些錢包被磨損到變色。有些錢包摸起來很光滑、具有光澤感,有些錢包卻是凹折變形。一切不過取決於擁有者的使用方法,就能讓錢包相出現各種變化。然而,你的錢包相,會在你不自覺的時候被周遭的人看見。 以前,我和工作上往來的顧客一起去喝酒時,聽到高級酒店的媽媽桑與其他經營者的談話後,更令我對這件事有了深刻的感觸。這些經營者彼此間,雖然是因為事業合作而有所往來,但正因為會因交往對象不同,而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因此,他們往往在無意間養成了如何判斷「吸引錢來到身邊的人=賺錢的人」的習慣。 說到判斷對方能否合作的要素,這些經營者皆異口同聲地說就是「錢包的使用方法」。脫線、塞滿發票而變得鼓漲、失去原本的色澤……這樣的錢包在外觀上實在很難具有吸引金錢的魅力。尤其是「將名片收在錢包」的使用方式,更是典型的例子。 錢包原本的用途就是拿來收納與金錢有直接關係的物品,不是拿來放名片的地方。名片應該放進「名片夾」,把被錢稍微弄髒的名片交到對方手中是很失禮的舉動。缺乏這種體貼心態的人,如何在生意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呢?像這樣,錢包的使用方法會直接投射在擁有者的賺錢能力上。 就像面相差的人周圍的人不會主動靠近,錢包相差的錢包,錢財也不會主動接近。不管信不信,你所擁有的錢包會影響周遭的人對你的評價。「外表的影響力佔九成」,誠如這句話所言,你使用的錢包在他人眼中會是怎樣的感覺,請好好重視這一點。 集點卡是「金錢的漏洞」 為避免錢包「發胖」,有件事要提醒各位留意。那就是,不要保留集點卡。 只要多了一張卡,錢包的厚度就會增加。放卡片的夾層皮也會因此撐開受損。 幫助錢包瘦身的訣竅是,盡可能丟棄不需要的物品。因此集點卡對我來說就成了「必須捨棄物的第一順位」。 為了徹底實踐這件事,我現在手邊就只有一張最常使用的集點卡。 那張卡是在大型電器量販店Big Camera購買商品時,會累積點數到Suica的「Big Camera Suica聯名卡」。累積的點數基本上只能用來抵消電車費。 有時我會去錄影帶出租店租DVD,那時必須使用的集點會員卡,我都是只用一次就丟掉。等到下次去租時再重辦一張新卡。 雖然這麼一來每次租DVD就得付入會費,但我還是堅持不保留集點卡。 這麼做除了是不想讓錢包變厚,也是為了盡量節制自己花錢。 集點卡的好處是,購物時可累積點數,累積至一定數量時就能換其他商品,或是代替現金使用。 不過另一方面,集點卡的壞處是會讓你我喪失思考力,不知不覺買下不需要的東西。 「點數的期限快到了,趕快去買東西把點數用掉」、「今天的點數會變二倍,順道繞過去買點東西吧」,像這樣為了點數而購買不需要的東西,或是即使眼前就有電器行還是特地繞遠路去集點卡的專屬電器行購物。到頭來,反倒被集點卡牽著鼻子走。 發行集點卡的店家,設定點數的累積規則與期限,目的是為了增加回流客與客單價。不少人卻偏偏中計了。 這樣根本稱不上是掌握金錢使用的主導權。 留得住錢與留不住錢的人,之間的差異就在於「使用金錢的控制力」。 受到集點卡牽制而購物的話,非旦無法自行控制金錢的使用,簡直就是受到控制。 其實我是個比別人更容易受到集點卡好處誘惑的人。以前手上有好幾張卡的時候,明明只要上Amazon 就能完成訂購的東西,我偏要特地花時間和交通費,就為了去可以使用集點卡的店家買書或DVD。 當然,花費時間與精神到店家購物,的確會有網路購物無法獲得的新發現,但執著於集點卡所帶來的損失還是遠勝於這些。因此除非是必要的情況,像是經常去採買日用品的超市的集點卡等,還是只保留最低限度的卡片就好。 切記!不要被集點卡牽著鼻子走。為了節制一不小心就會被眼前好處矇騙的自己,請提醒自己「不要保留集點卡」。

NEWS--台GDP 亞洲12國之末

2012年09月06日
公開
25

先說一個乾笑話~ 我一個台大開業醫的朋友,最近跟我們說了一個笑話,他人生最最後悔有兩件事,一是:後悔沒選擇牙醫系。二是投票給馬先生...... 台GDP 亞洲12國之末 消費不振 出口衰退 第2季更糟「政府拿不出藥方」 2012年09月05日 台灣今年出口衰退、內需消費也不振,第2季GDP在亞洲12國墊底,學者疾呼馬英九政府拿出魄力,提出有力對策。 【綜合報導】根據最新一期亞洲政經風險報告指出,台灣第2季GDP成長率為-0.18%,不僅在亞洲四小龍中排名最後,甚至在亞洲12個主要國家或地區中首次墊底,且是唯一負成長的,創下近年罕見經濟表現最糟糕紀錄。政大財金系教授殷乃平昨批評,面對經濟困境,政府至今拿不出對症下藥的藥方,應快馬加鞭提出挽救經濟的政策。 --------------------------------------------------------------- 政經風險報告是依據各國官方的統計數據彙整分析,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的增減是衡量國家經濟成長與否的重要指標。報告昨指出,今年第2季四小龍GDP成長表現在亞洲墊底,其中台灣最差,其次為香港1.1%、新加坡2.0%與南韓2.4%,12個國家或地區最佳前3名是中國、印尼、菲律賓。 ------------------------------------------------------------------- 經濟不振,多數民眾只能縮衣節食過生活,賣場購物人潮稀稀落落,第2季出現負成長。 報告指出,台灣墊底的原因為對中國的出口趨緩。此外,台灣的GDP成長從第1季的0.4%跌至-0.18%,民間消費從第1季的1.44%減半至0.76%,政府支出從2.74%降至2.41%。經濟衰退主要反映在製造業,比起去年同期下降了0.2%,另外農林漁業下降2.19%、營造業下降1.82%等。 相較台灣經濟急速衰退,外勞輸出國菲律賓則出現亮麗的成長;菲律賓第2季GDP成長率名列第3名,主因是得利於對外輸出大量勞動人口的政策。這些在海外工作的菲律賓勞動人口定期將賺得的薪資匯回家鄉,使得國內消費力大增,活絡國內經濟。 台灣經濟表現不佳,出口金額已連5個月衰退。基隆港受到大環境不景氣等因素,貨櫃吞吐量逐年遞減下滑,港內貨櫃碼頭橋式起重機高掛閒置,處處可見。 ---------------------------------------------------------------- 今年第2季亞洲國家GDP成長率排行 民眾操煩小孩學費 任職房地產的45歲民眾柯昇沛說,現在大家都覺得「寒冬來了」,過去出手可以比較大方,現在要量力而為。在金融業服務的50歲民眾陳怡芬則認為,台灣M型化社會非常嚴重,一些金字塔頂端比較沒影響,但其他的人都在縮衣節食過日子,她住家樓下的管理員、公司幫忙清掃的阿桑,最近都在煩惱小孩學費該怎麼辦。 對於台灣經濟成長墊底,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昨說,歐債問題造成全球主要經濟體成長呈同步減速格局,「雖然目前國內景氣低緩,但政府持續積極推動各項提振景氣措施,全力促使經濟景氣逐步復甦,國人應有信心。」 --------------------------------------------------------------- 「馬政府還慢慢來」 不過,政大財金系教授殷乃平指出,台灣的經濟困境,有面臨外在的國際因素及內部的產業結構調整,而政府從去年10月至今依舊拿不出藥方,馬政府依舊是慢慢來,現在還在找企業來開財經座談會,顯然還是沒找出問題癥結點,也還沒有挽救經濟的對策。他呼籲,政府應有魄力,提出有力政策,讓藍綠政治人物都能取得共識,避免內耗。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則指,從出口訂單觀察看起來很不樂觀,8月出口負成長機率很大,出口可能要等到10月才有機率轉正,8月景氣持續藍燈跑不掉,9月也不排除繼續藍燈,10月才可能好轉。他說,預期Windows 8推出可能對台灣電子生產有幫助。 澳盛銀看好第4季 筆電大廠華碩和宏碁也對Windows 8上市賦予期望。兩家公司都表示,9月起Windows 8新機將開始出貨,預期第4季將可望有較高成長。華碩財務長張偉明表示,Windows 8上市後各同業銷售將出現極大差異,華碩有信心將是贏家陣營。 澳盛銀行預估今年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2.4%,為研究機構中較為樂觀者。澳盛銀行資深經濟分析師楊宇霆表示,受益中國經濟第4季升溫,台灣廠商投資機器設備增多,台灣經濟應可在第4季反彈。他認為,傳統產業可望代替科技業成為主角,加上日本利用台灣作為進軍大陸跳板、去年基期較低等因素,看好台灣第4季的經濟表現。

嚴長壽批「就業不積極」 網友轟:不景氣拿年輕人來鞭!

2012年09月06日
公開
18

嚴長壽批「就業不積極」 網友轟:不景氣拿年輕人來鞭! news – 2012年9月4日 下午1:18.. .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日前在教育部演講,批評年輕人抱怨薪水低、找工作不積極。嚴長壽認為,就算只能先當志工半年沒錢拿,也應爭取。這樣的言論,引來網友的批評。「werws」在批踢踢實業坊(PTT)說:「開噓囉!不景氣也要拿年輕人來鞭一下。」 景氣低迷不振,對策燈號連9藍;政府傾聽各界聲音拚經濟,同時也注意到人力資源的問題。而教育部正在制定國家人才培育白皮書,預定明年5月出爐,嚴長壽正是白皮書指導委員會成員。 創造亞都飯店傳奇的嚴長壽,管理才能為外界所稱讚,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競選總統時,還一度傳出嚴長壽是副手人選。 據媒體報導,教育部日前舉辦擴大部務會報,邀請嚴長壽演講,主題為「我的台灣想像」。嚴長壽表示,他觀察媒體報導「企業界找不到人」,但網友回應卻多是抱怨,「薪水只給兩、三萬,期待我做什麼?」,而且現在的年輕人缺乏使命感。 嚴長壽還說,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有不少年輕人,當基金會無薪志工半年,「但做了3到6個月仍有耐心、熱忱,就是終身可以雇用的年輕人。」 嚴長壽認為,年輕人工作態度不積極與台灣教育內容與理念有關,因為只教學生考試,不以其他方式評量學生,學生讀書就好,不必學做人,這是不對的。 對此,網友的回應以批評為多。「harda」說:「一堆資方壓榨、物資飛漲、嚴長壽你還敢出來作秀」。 「royshih0418」說:「去他那邊當無薪工他最爽」。「sherrytw」也說:「要人家當義工,說白了就是企業貪免錢的,他們真無恥。」 也有背負著學貸的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表達不滿,「cd6704ab」說:「我大學畢業剛背了30幾萬學貸還要跟你當志工?」 「agody」更反問嚴長壽世代說,「教育遊戲規則不就是他們那一輩的人定的嗎?」;「為何照著這個定出來的規則升學後,然後出社會時就說我們該死、受的教育制度有問題。」

你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

2012年09月05日
公開
42

小野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人和作家,作者小時候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主要是來自小野有一位十分特殊的父親。建議可以去YOU TUBE找最近一集的"新聞挖哇哇"8/8父親節當天的節目有進一步介紹,十分精彩!! 《你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 作者: 小野 | 社會觀察 – 2012年8月31日 下午4:03.. . 我們大學同學會一年召開好幾次,每兩年還會改選一次同學會的會長。 開始有正式同學會組織的那些年,我因為又恢復了沒日沒夜的電視台上班工作,錯過了一次由同學會舉辦的最盛大的學術成果發表會。所謂學術成果發表會,就是由幾位在國外頗有學術成就的同學,講述他們的研究成果,另外還有一個「另類單元」是給幾位「改行」也有點「成就」的同學,講述他們改行的過程。那次會議有點像是畢業後「成就總體檢」,我有幸也被同學會列入屬於「另類單元」的報告者之一。結果當時我身陷一場「台灣電視公廣集團」史無前例的大爛仗中,缺席了那場最重要的成果發表會,同學們一氣之下,乾脆推舉我當下一屆同學會的會長做為「懲罰」。 我當會長的最大功能就是在同學們吃著大餐時,拿著麥克風像小丑般講些笑話。那一天,我隨口說了個「寓意深長」 的笑話:「我常常告訴別人說,我們師大生物系的這一班有多麼厲害。我們班上唯一在比較解剖課被當掉的同學,後來當上了某醫學院大體解剖課的老師;唯一在微生物課被當掉的同學,後來成了大學微生物學的教授。每天翹課追女生勤練游泳,在學校宿舍裡給自己拍裸照,成績不怎麼樣的同學,去美國醫學院閉門思過幾年後,搖身一變,成了美國腦神經科方面的權威,還帶領一個美國的醫療團隊回台灣,進行一項帕金森最先進的腦部移植手術。 我們班還有一個體格強健四肢發達,本來想考體育系的同學,每天都在籃球場打球,沒想到畢業當了幾年老師後,忽然重考醫學院,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他現在可是中部非常著名的婦產科醫生,經過他手接生的嬰孩,已經超過幾千個,對台灣未來人口有重大影響力。 當我滔滔不絕的說著班上這些奇人異事時,有人忍不住發問,你的意思是說,在你們班成績那麼差的人,都那麼有成就,那麼,班上那些成績好的同學,都跑去哪裡了呢?我回答說,「班上最優秀的同學全部都去當國中或是高中老師了,所以台灣的中學教育才會那麼強啊。」我隨口說的這個笑話,成了另一種大學畢業後的人生總體檢。 這個笑話所延伸出來的三個問題是,第一,在踏進大學那一刻,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至少我是不知道的,我甚至於對師大畢業後要如何分發,該服務幾年都搞不楚。第二,大學是要學得一技之長作為求職的基礎,還是作為踏入社會前的一個摸索的實驗場所?對我而言,似乎是後者。但是對我們班大部份同學而言卻是前者,因為他們拿到文憑就拿到一輩子的工作保障。第三,大學教育是一個人追求學問的起點,還是終點?對我而言,真的只是個小小的起點。有些生物方面的知識,都是離開校園後才親身學習和體驗的。更不要說文學或是影視傳播方面的知識了。 表面上看起來,我在大學所學的知識都沒有直接用在我後來的工作上,但是大學生活卻是我受教育過程中最關鍵的四年。雖然我們大部份的課程都穿梭在不同的實驗室裡,偶爾也有野外的採集活動。但是同學都來台灣各學校的菁英份子,不只是理工科很行,連文學、音樂、藝術方面也有很內行的人。所以我們除了讀本科系的教科書外,也會討論現代小說和現代詩,放古典音樂來欣賞。我們藉由班級圖書館來交流對知識的渴望,也組織班級合唱團課後練唱,還編了班刊。在資訊相對貧乏的年代,這樣的交流讓我們對自己,對未來的生活產生了想像。我很快就被激發了創作的靈感,都是拜這樣豐富多樣又充滿刺激的大學生活所賜。對於未來,我有了各種不同的可能。 當我們對大學畢業後做總體檢時,總是會用在校時的學業成績,和畢業後世俗所認定的事業和成就做個比較,就像我說的那個笑話那樣,其實是從功利的角度切入的。我們往往忽略了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想法和結論。我的那些同學們對自己的人生是覺得非常完美充滿了感恩?還是帶著些許遺憾勉強接受?或是壯志未酬滿腹勞騷?甚至還想繼續奮起不甘心人生只是如此?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吧!有時候我們觀察一個人真正想過怎樣的人生,反而要從他們的退休生活中找到答案。 成績不保證成就,成就不保證人生。所以在踏進大學時,你第一件要想清楚的事情是,你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想清楚後,你還有足夠足夠的時間,努力去尋找你要的人生。在這尋找美好人生的過程中,成績和成就也都只是你完成美好人生能使用到的工具而已。 工具不是目的,但是往往我們會本末倒置,誤以為那是人生的最終目的。 《小野--專欄作家、台灣作家、電影人,曾任華視總經理。》

看電影

2012年09月01日
公開
45

昨晚有免費的電影票。 提早去Big Byte接女兒,順便去吃我好久沒品嘗的日式『博多拉麵 』, 府中站就有一家分店,是我最早和博多拉麵結緣之地。 博多最有名的就是它的湯頭,精燉久煮的大骨湯和一些蔬菜的熬煮,呈現如白玉般的濃郁湯頭,鮮美自不在話下,真的要親自嘗過才知美味。麵條的軟硬度剛好,女兒和我都是忠實顧客,尤其感冒的時候來一碗這裡的湯麵,保證馬上痊癒呢~~ 另外它的招牌炸豆腐、叉燒.可樂餅也是必點的單品。 現在久久才看一次電影的我((跟以前不能比了)) 興沖沖地跟朋友買了爆米花、可樂帶著女兒到了府中站附近的『大遠百』觀賞了『犀利人妻 』電影版,其實完結篇也跟想像中差不了太多,人妻隋棠最後選了眾望所歸的藍天蔚(宥勝 飾),肥皂劇終於畫下句點。 只是我特別喜歡男主角宥勝啦!!單眼皮的男生看來看去就是特別有味道,呵呵...好像跟"韓風"有些關係。所以,至於劇情在說些甚麼不是重點, ((說真格兒的,如果花了票價來看這種電影,我是覺得很不值得,這看電視就好了~~)),既然來看就當作放鬆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電影版主題曲》 郁可唯-幸福難不難 作詞:黃婷 / 作曲:宇珩  我現在過的很好 不為什麽苦惱 日子像優游的水草也不怕回憶驚擾 過去多在意的 事過境遷了隨風飄 誰等在我的昨天 左右不了明天 愛過幾年 緣分總是少一天 一個人一輩子 一次幸福難不難 每次想走的很遠 越渴望越無力向前 如果那麽愛你 最後還要失去你 為你傷心 可能我會寧願不去冒險 一句話一輩子 一次幸福難不難 聽過多少永遠 只懷念擁抱你的瞬間 如果遺失的夢 還能再找回來 我會勇敢 可是選擇離開就別遺憾 誰等在我的昨天 左右不了明天 愛過幾年 緣分總是少一天 一個人一輩子 一次幸福難不難 每次想走的很遠 越渴望越無力向前 如果那麽愛你 最後還要失去你 為你傷心 可能我會寧願不去冒險 一句話一輩子 一次幸福難不難 聽過多少永遠 只懷念擁抱你的瞬間 如果遺失的夢 還能再找回來 我會勇敢 可是選擇離開就別遺憾 一轉身一輩子 一次幸福難不難 當時說了再見 再見面時空都已蛻變 如果遺失的夢 還能再找回來 我會勇敢 可是選擇離開就別遺憾 放開一切 才能握住你的手

一種香濕 兩處鹹稠---再論『國語文競賽』

2012年08月30日
公開
37

看到有的孩子,被父母強制訓練成表演的"京片子",心中不免有錯綜複的情緒,孩子何苦及早變成小大人?參與一堆相聲藝術、小小說書人...等等競賽活動,雖然我家孩子在低年級曾參加過,但是疲勞轟炸的練習,想想真的是累壞大人小孩,那對於實質的國語文能力有加強嗎? 嗯~~其實幫助不算太大,頂多是增強舞台的膽量訓練罷了! 廖玉蕙這篇文可以重新思考國語文競賽這件事情,供參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種香濕 兩處鹹稠:再論「教育部全國語文競賽」 ! 廖玉蕙:再論「教育部全國語文競賽」!   前些日子,應國語推行委員會之邀,參加「教育部全國語文競賽諮詢會議」。我之所以獲邀,應該是在名人堂專欄寫的那篇反省語文競賽的文章〈菁英教育的語文競賽〉所引發的後續效應。 我發現會議中有好多校長或老師的發言,都以這樣為開場白:「我在教學現場卅年,教過國中、高中,也指導過許多次的語文競賽……」「我自己就參加過許多次的比賽,覺得很有用……」「我的孩子被指派參加過許多次比賽,老師都好盡心指導,讓他進步很多。」或「這些優秀的孩子需要一些舞台,可供他們發揮。」結論一逕是:「這個比賽讓學生獲益良多,希望能繼續辦下去。」面對這樣的菁英群,特別感受傳統之無法撼動的強勁力量。 我再三強調的是:語文競賽持續六十餘年,應確實評估其成效,是否真的提高了普遍的語文能力。譬如:這種演講比賽是否真的提高了師生的溝通能力;作文比賽確實促進了師生完整表達自己意見了嗎?是否能藉助朗讀比賽,抓住文章的節奏,讓師生一起寫出清暢的文章?少數人參加的注音字形比賽有否影響到學生少寫些別字或少些錯誤發音……這種事不能空口說白話,也不是幾位菁英憑個人經驗說了算,需要有嚴謹的全面性調查研究,以具體數字呈現,不能像開會時發下的文書,毫無根據就驟下定論:「本項競賽對提升學生語文能力頗有成效」。 實際上,我看到或聽到的狀況,跟國語委員會的說法有著相當的落差。 因為教育經費有限,有許多比語文競賽更重要且更全面的計畫常得不到經費挹注。我們應該思考:語文教育是不是該更著重全面的提升?而非依賴特定的菁英競賽?而因為比賽的敘獎、記功導致惡性競爭,甚至有選手村集訓的狀況出現,嚴重影響正常教學,甚至造 成 老師挪出大量時間訓練參賽者,造成同儕優劣對立,不利群育。 何況,評審標準的畸形,讓字音字形比賽考題淪入僻字化(一輩子都用不到的字紛紛出籠);演講、朗讀手勢橫行、怪腔怪調,稿子明顯有老師或家長背後操刀之嫌;作文則淪為名人格言的競技場,沒有一句出自肺腑。這些比賽不但無法達到全面提升語文的目的,甚至訓練些言不由衷的說謊技術,完全悖離教育的原始宗旨。 那些一再聲明個人或其子女參賽經驗者,依我看都是菁英,她們或他們的孩子正好就是在學校受到特別照顧的一群,自然感受到的全是競賽的好處,也因此希望全力鞏固這種菁英制度。其實,要提高語文程度的哪裡是這些優秀的人!需要提升的,正好相反的是那群被放棄的學生,被摒棄在參賽門外的。訓練資質優秀的學生更上一層樓不難,能提升非菁英的能力,才見真本事。教育淨從其易而避其難,只挑簡單的、速成的做,怎能積累百年樹人的根基? 如果教育部仍堅持維持這項傳統,讓小眾的菁英們有華山論劍、更上層樓的場域,也不是不可以。那麼,就請徹底顛覆傳統命題方式(務實而不走偏鋒) ,大幅重組評審結構(讓非教育體系內的專家也適度參與)、革新評審標準(不鼓勵造作、虛偽),並修正名不副實的敘獎方式(沒有能力指導者不能掛名),讓競賽回歸現實面與平常心,讓比賽呈現新意並具實質的提升功效。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好文分享--《百年內,台北不會是香港?!》

2012年08月29日
公開
46

百年內,台北不會是香港�亞太金融中心原是夢 •新新聞 2012/07/04 無可否認的,即使回歸中國十五年,香港做為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卻愈來愈無可取代,一位在香港金融圈工作超過十三年的台灣金融業菁英,見證了香港這些年的變化,香港能,台灣為何不能? 【文�陳港明】 星期五晚上,剛準備要離開辦公室,接到記者好友的一通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聲音:「可不可以麻煩你寫一篇文章,題目是:「台北為什麼不能成為和香港一樣的金融中心?」「星期一早上要,時間夠嗎?」 掛上電話,我忍不住笑了出來,自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在香港工作,從此盤桓至今,我從來沒有想過「台北為什麼不能」。因為,只要在香港因公待上一周( 或者更短) ,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判斷得出來,台北不可能成為像香港一樣的金融中心。但我還真的沒想過「為什麼」? 《唯一及格項目已無優勢 其他項目從未及格》 匆促間要我給一個答案,我會說:是人吧!是文化吧!是社會風氣吧!但還是要好好想一想。我想,想著想著,我陷入深沉的回憶中。 遠在一九九○年代初,那時連我都還未進入社會工作,台灣政府曾經委託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研究台灣要如何才會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如今想起來,那是騙局一場,政府早知道不可能,麥肯錫也知道,政府只是要找人背書,收了顧問費的麥肯錫願意照辦,最後不了了之。每每想起此事,對政府及麥肯錫的敬意就降幾分。 那時候,搶著要成為金融中心的競爭對手比較少,都不可能了,現在更不可能。 要成為金融中心的第一個條件是「地理位置」,這可能是台灣唯一還及格的科目。古文明往往誕生在有水的地方,像兩河文明,尼羅河、長江,有水,人才能生存,才能談文明。最好還有點定期的氾濫,才有肥沃的土地,才有農業。 現在的金融中心( 其實兩百年前就是) 第一條件一定要交通方便,不論是空港、海港或航運中心。美國首都雖是華盛頓,海港出身的紐約跟河陸運輸樞紐的芝加哥金融勢力更強盛,因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金流跟著物流、人流跑竄。二十年前的台灣交通在亞洲仍屬便利,至少贏過現在不可能成為金融中心的平遙古城,雖然平遙古城早在五百年前就沒有機會了。 雖說二十年前台灣的人流銀行及物流貿易都是領先,如今交通條件已難跟曩昔相比,不但海港運貨量直直落,台灣人要到歐洲,還要到荷蘭、曼谷、香港甚至上海轉機,金融中心,哼!哼!哈!兮!想到這是台灣原本唯一沒補習就及格的術科,其他科目從沒及格過。 《香港人相信金錢的價值 台灣人嗅到金錢的腐敗 》 第二個條件,也是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條件──「人」與「文化」。台灣的人不對,文化也不對。不是說台灣的人和文化不好,而是不適合做金融業。 香港是商業思考第一優先,有錢不是罪惡,輕稅簡政,不仇富。台灣是政治思考,一定要講究政治正確,公平正義。 台灣人也有像香港一樣商業思考的,只是大部分都逃出台灣到香港、新加坡了,少數仍具商業思考的人在台灣備受打壓。舉例來說:台灣所謂的肥貓,不過是歐美、香港、新加坡MBA畢業生第一年的年薪,本來不肥,卻一直被打,腫起來,肥了。真要決定一個人是不是肥豬,香港及新加坡人一定會先問他的表現是否符合他的身價,研究一下性價比( CP值) ,而不是只問身價。 就像老朋友打電話來邀稿,我大笑出聲,因為如果在香港,不必提醒「在兩天內交稿」,只要你願意跟香港一樣付一個字五元港幣或二十元台幣,我一定準時交稿,因為錢多嘛!香港擔任秘書一類的基層工作者很多都是月光族( Moonlighting) ,但這月光族是做兩份工作的意思,香港人相信金錢的價值,台灣人嗅到金錢的腐敗。 所以百年內台灣不會成為金融中心,因為思維不對路,而百年內我們這些人都還在,主流思維也還在,只有在百年後才有機會( 這個百年後跟那個百年後) 。但那也沒關係啊,我們不做金融中心或製造中心,也可以做生活中心,不跟香港、新加坡、南韓比,也可以跟泰國比。 《法律環境欠缺效率與效能 稅制沒有鼓勵高薪者》 第三個原因是「法律環境」,先別說英美法係有適合金融業的彈性處理方式,因為你也可以說大陸法系有條不紊的規範適合金融業啊!但至少法律系統是可預期的、可溝通的,也可在一定時間內解決。 在香港、新加坡,法律處理方式有跡可循,有爭議時知道如何解決。以美國來說,很多信用卡公司設在Delaware( 美國德拉瓦,有世界公司首都之稱) ,為什麼?因為該州的法律環境,對公司有利,不會事事保護消費者。Delaware相對其他州,就像香港、新加坡相對其他城市,有比較好的法律環境。 好更好在「不打官司」,而不是「打官司」。金融業光陰似箭,當然不想打官司,要早點解決,最好的方式就是「仲裁」,香港、新加坡的仲裁方式比台灣有效率也有效能多了,這問新加坡港口那隻獅子都知道,它知道獅子不能大開口,雙方要坐下來提出合理的條件。 第四個原因是「語言」,這其實是不證自明的,也沒那麼重要。為什麼?因為如果挖得動人過來,說英文有什麼困難?( 要別人聽得懂比較難) 第五個原因當然是「稅」,這是公開卻不能說的秘密,只能做。說是「稅」,不如說是「文化」,因為稅制反映了整個社會如何看待從有錢( 有所得) 的人口袋中拿出錢來,香港和新加坡過去的所得稅是「固定稅率」( Flat Tax) ,也就是不管所得高低,稅率都是一八%或二○%,這種稅制鼓勵高薪分子更努力工作。固定稅率就是金融業孳生的溫床,再加上沒遺產稅,沒資本利得稅,金融業不好才怪。 國際上的金融菁英被問到想到哪裡工作,答案常常是香港、新加坡,除了香港已經是金融中心之外,當然就是稅的考量。台灣的最高稅率是四二%( 要加二%健保補充保費) ,折合新台幣兩千萬年薪的正常香港金融菁英只要交不到三百萬,在台灣要繳七百多萬的稅,這實在差太多了。 偷偷告訴你一個除了馬英九之外很多人都知道的祕密,很多明明在台灣或大陸工作的人,因為公司登記在香港或其他地方,根本不必繳台灣的稅。因為他們理論上要交給香港政府,但是又沒住滿一百八十天,太爽了!這樣搞的台灣人至少有三、五萬人,任你稅官長了蜻蜓般的複眼,也抓不到。 這些人不只享有台灣馳名中外的浪費健保,也可加入國民年金甚至低收入戶,將來退休後的生活,還要台灣這幾十年繳稅的人買單。 香港跟台北,可以比做《蘋果與橘子》嗎?其實連這也不行,勉強可以比做蘋果與橘子皮,因為根本不是同一量級的對手。 還不相信?請問台灣社會能接受大學畢業生普遍起薪兩萬五千元,三十多歲的金融菁英卻是月薪兩百五十萬元嗎?這種現象在香港、新加坡、南韓比比皆是。還有香港前幾年有個醫生律師家庭寫信給特首,說房子太貴買不起啊!特首居然回信叫他們住郊區,這在台灣,怎麼可能? 別再鬧了,何必問這個問題!台灣人的思維,明明比較適合生活產業,要想什麼金融產業?還是認真追趕一下前頭的泰國,想什麼香港、新加坡!

黃肇松:老闆手伸進媒體 如打假球

2012年08月28日
公開
51

現在的媒體環境常常為人所詬病,幾年前,我一些同學因為看不慣電視台和媒體圈的沉淪,商業主導新聞報導方向,完全以收視率掛帥來決定報導方向,因此選擇不如歸去,不願一起和稀泥! 那NCC有用嗎?頂多是做做罰鍰的動作。 不過我好奇的是?香港早已是腥羶色的大本營,可是他們一般民眾對媒體的反映沒有台灣來的大,是麻痺?見怪不怪?稀鬆平常?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能做的,就是教導如何慎思與明辨了~ 旺中案�黃肇松:老闆手伸進媒體 如打假球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2.08.20 03:02 am 旺中案爭議愈演愈烈,昨天在世新大學舉辦的兩岸媒體論壇中,多位媒體學者齊聲呼籲,商業集團進入媒體時應尊重新聞專業。中國時報前社長黃肇松表示,大老闆把手伸進媒體,做出利己新聞,就如同職棒打假球而失去公信力,會讓媒體經營越來越困難。 世新大學昨天舉行「第五屆中華青年新聞傳播學者論壇」,邀請兩岸三地四十多名學者,討論華人媒體的發展,在《台灣媒體: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座談中,多位學者針對旺中案發表看法。 已請辭的中國時報副總編輯何榮幸表示,解嚴以來台灣媒體不斷擴張,卻沒珍惜社會賦予的影響力,也沒留意全民監察機制,也就是媒體犯規時,各界亮出的紅燈警告。像旺中案這樣的公器私用,在台灣媒體已相當普遍,若再不教育與反省,難保旺中事件不會再次發生。 何榮幸上周在臉書貼出「北風與太陽」一文後,已送出辭呈,他昨天表示,八月底離職後,將休息與沉澱兩個月,再回到媒體工作。 黃肇松表示,法律不能限制企業併購媒體,但問題在於「適不適格」,企業掌控媒體傳播,除了符合法律規定外,也要滿足社會觀瞻。 針對《自由時報》日前刊登李宗瑞不雅照,黃肇松表示, 受害者照片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曝光,這是媒體基本專業,也是媒體自律,但媒體卻為了銷售,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基本人權。 超過五所大學傳播科系學生,在臉書粉絲團發起「拒絕媒體壟斷,維護專業自主-傳播科系學生拒絕旺中媒體工作」連署,教育部前部長、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鄭瑞城昨天在研討會前受訪時表示,學生在學時努力學習新聞專業,「只要新聞工作者的品質好,媒體生態就有改變的機會」。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說,社會中本來就有不同的力量相互抗衡,不要因為旺中案就對媒體灰心,畢業前先把新聞「基本功」練好,未來事在人為。

撿屍??

2012年08月27日
公開
41

最近goole這個名詞『撿屍體』 絕對有另你有異想不到的舊詞新解~~ 話說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李宗瑞事件,十之八九都是在夜店狂歡的時候把女子 (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女藝人等)下藥迷姦。 會去夜店玩樂的,一定會喝到酒,根據記者(本人我)曾經實際"下海"探訪《夜店直擊》,那時真的是微服私訪犧牲睡眠去的。一到了夜店門口,就要買票,一張門票可以到吧檯兌換一杯酒,像我們這種穿著太過樸素,連妝都不化的"素人",其實是最安全的,一進去,夜店裡巨大的HIP-HOP及電音舞曲不斷地魔音洗腦,聽得震耳欲聾,連要跟旁邊的人說個話幾乎都撕破喉嚨,其實,待不到一個小時就令人坐立難安,直想逃之夭夭。。。 安和路上就有幾間相當知名的夜店,會去那裏的女孩兒,真的很多都經過刻意打扮!重點是越辣越好,低胸露臀幾乎是『基本』穿著,而且你會發現,所有你想像得到的《人間極品》,也會在哪兒出現! 那...去那裏的男士呢? 咳咳...醉翁之意不在酒啦~這些男人們的眼睛就是盯著這些穿著火辣,搔首弄姿的女孩兒們轉,一支舞下來,紛紛邀約女孩共舞,有些聰明的人會成群結黨去夜店玩,就是為了可以保護到自己,如果"不小心喝"茫"了,醉的不省人事的時候,不至於被別的不認識的人當"屍體"被"抬"走。 至於"屍體"抬往何處??看倌們自己想... 夜店文化存之於台灣社會已行之多年,記得我還在讀書的時候甚至於畢業後,會偶爾到所謂的PUB(小酒館),在和平東路上有幾間,那時有一間知名的"墳場",聚集不少墨人騷客在那兒高談闊論,那時我們會小酌一點紅酒,就我所知有不少電影圈,文化圈,藝文人士會在那裏佇留談天說地。你說有沒有人去那裏"釣魚"?坦白說是有的,只不過那時候的風氣沒像現在那麼血腥,這麼赤裸! 從PUB衍伸到現在的夜店,其風氣是越來越敗壞,令我這個老摳摳不解的是:明明大眾都在傳播夜店的酒,色,毒...像病菌一樣滋生,偏偏還有一群女生們不知死活去那裡瘋、去那裡玩~真要一層一層剝開裡面的動機,我想是相當醜陋的! 也許,也有天真到不行的女生們,還真的相信有所謂的《白馬王子》在那裡出現呢~....orz

出國打工熱---看失業人數、失業率 雙創一年來新高

2012年08月23日
公開
44

近日聽到不少周圍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甚至研所畢業的,一個個到北澳、紐西蘭...等國家打工,有很多工作是採水果,並且是簽約制,聽說工作時間非常的長、耗體力,相當辛苦的工作呢~收入當然比台灣高很多很多,這也是吸引年輕人的主因。 儘管北澳的物價比台灣貴上五倍,但是去打工的年輕人趨之若鶩,一般的心態是,不但可以增廣見聞、賺取生活費、還可以增進語言能力、廣交國際朋友...對他們來說是一舉數得。 是不是台灣離當『台勞』的時日不遠了~~ ********************************************************** 失業人數、失業率 雙創一年來新高 台灣醒報 – 2012年8月22日 失業人數、失業率 雙創一年來新高 【台灣醒報記者王建平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公布7月人力調查統計結果,顯示7月失業率為4.31%,失業人口增為49萬人,雙雙創下11個月以來最高峰。主計總處副處長陳憫表示,7月份畢業生加入求職,但提供的工作機會未達預期,使失業率居高不下,預期9月會回跌。但學者李健鴻則認為以目前經濟情況失業狀況會更嚴重。 立委羅淑蕾呼籲政府,趕快啟動公共工程建設,擴大內需,擔任火車頭,帶動經濟,進而刺激景氣循環,增加就業機會。 主計處公布的7月失業率4.31%,比上個月高0.1%,但比去年同月則降了0.1%;7月就業人數1088萬3千人,比上月增加2萬9千人;但失業人數49萬人卻比上月暴增1萬3千人。比較特別的是,失業人中有1萬1千人是初次求職就失業者。 相較於亞洲四小龍其他三國家地區,我國4.31%的失業率最慘,其他三小龍的最新失業率分別是:香港3.2%、南韓3.1%、新加坡2.0%。而鄰近的日本失業率略低於我們,達4.3%。 這次的失業統計發現,15到24歲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2.96%,顯示情況依然嚴重。陳憫分析,7月畢業季年輕人大量投入職場,會拉高失業率,不過這也同時說明了全台提供的工作機會明顯不足。陳憫並預期到九月時,失業情況會改善,失業率也應該可以回穩。 而文化大學勞工系副教授李健鴻則持相反看法,他認為當前經濟情勢並沒有好轉的跡象,因此預估失業率不僅無法降低,還會隨著經濟情勢,一步步升高,九月份不可能會好轉。 --------------------------------------------------------------- 上半年調查 實質薪資4.5萬 退回15年前水準 2012年08月23日 近5年上半年平均薪資 物價飛漲,上班族實質收入卻下跌。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上半年受僱員工薪資調查,員工每月固定領取經常性薪資為3萬7276元,比去年同期增687元,但加上各類獎金及加班費,整體平均薪資為4萬8829元,反比去年縮水117元,若再計入物價上漲因素後,實質薪資僅剩4萬5199元,比去年少773元,水準倒退回與15年前相當。 家庭月開銷多3千 今年上半年實質平均薪資比去年同期縮水1.68%,是繼金融海嘯期間2008、2009年後的史上同期第3慘跌幅。31歲上班族張琳芬說,已4年多沒加薪,油電、便當等各種開銷卻不斷上漲,光是今年這波上漲,就讓每月家庭開銷要多出2、3千元,「自己日子已經很難過,更不敢想要成家、養小孩。」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憫說,廠商在調薪時會有預期心理,對景氣有疑慮就不會調,今年企業調薪比過去2年少,加上去年第4季開始景氣趨緩,廠商發放獎金也減少,導致平均薪資減少、實質薪資也倒退。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張雅惠說,目前情況廠商不易整體調薪,但對於有表現或業績的優秀員工,企業在獲利時應會優先考量個別加薪。

情緒出口---看林育誼事件

2012年08月21日
公開
90

我們必須承認~ 有的孩子真的真的非常會念書,一路念書念到四十歲的五十歲的大有人在。我問了一個朋友,為什麼非台大醫科不讀?(考醫學院考了好幾年~~)為什麼非台大博士班不讀?花了畢生精力在追尋學術上的浩瀚領域,甚至只是好名氣而已,會不會太不務實了? 「你不懂啦~我家族甚麼都有,甚麼都很風光,唯獨差了名校的加持和光環,當然囉~娶妻也要娶門當戶對的!」... 這是台灣社會某一小部分的縮影,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下面貼的這則新聞跟我上面談得沒太直接關聯,而這個事情是朋友的朋友發生的憾事,說來複雜迷惘,但可以確信的是:在林離世的前一天就發生他要輕生卻被台大方面發現並阻止的事情,外面鋪了軟墊和安全措施,但還是阻止不了林求去的堅定決心!! 發生這起憾事,也許是跟當事人的情緒管理有關、也許是跟人事權力的結構有關....總之一路念書的結果,得不到當初想要的結局,留下了多少遺憾跟飲恨哪! 學校的教育是否要真真切切來看待:這一路資優的人才,當他們面臨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抑鬱不得志的時候 他們的情緒出口在哪兒? 他們的求援管道又在哪兒? ********************************************************** 台大助理教授林育誼 注射藥物自殺亡 2012-08-09 中國時報 【張企群�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育誼,昨午在醫學院個人研究室內,疑似以針筒注射鎮定劑和肌肉鬆弛劑自殺身亡。林妻透露丈夫近來因受委託研究案遲遲無法完成,工作壓力很大,可能因此想不開尋短。檢察官相驗後決定採集死者血液、體液送驗,並將屍體冰存,以便進一步查明死因。 卅八歲的林育誼是生化博士,在生化界算得上是權威,他在國際醫學刊物發表過不少研究報告,在醫界擁有相當的學術地位,生前在台大醫學院任教,並和妻子呂金盈同為台大醫院的醫生。 昨天上午十一時,林育誼的女助理前往醫學院八樓林的個人研究室,發現房門由內反鎖,敲門無人應門,試圖打手機聯繫,聽到研究室內傳出林的手機答鈴聲,但無人接聽,女助理心覺有異,又沒有研究室鑰匙,馬上聯絡人在隔壁台大醫院門診的林妻呂金盈趕來開門。 林妻和女助理進入研究室時,驚見林趴倒在地上,已沒有氣息,搶在第一時間通知校方人員,送台大醫院急救,延至十一時卅分不治。 警方指出,林育誼研究室內並無打鬥痕跡,L型的辦公桌上,留有兩瓶疑為鎮定劑和肌肉鬆弛劑的小藥瓶,林的身體旁掉落一支注射過的針筒,左手小臂則有剛注射過的新痕,檢警初步研判林是自行注射藥物自殺。 台大醫院創傷部主任柯文哲表示,經檢視林育誼注射的藥物,應該就是鎮定劑和肌肉鬆弛劑,這兩種藥物混合同時注射,會造成被注射者無法呼吸,林可能就是因此喪命。 林妻表示,昨早八、九點左右,夫妻一起開車出門,當時丈夫並無異樣,也未吐露輕生念頭;不過,丈夫有接受機關委託進行研究案,因丈夫對自己的工作要求相當高,而研究案已接近截止時限,卻遲遲無法獲致結論,令丈夫備感壓力,最近心情不佳,有可能因此自殺,對死因不表示意見。 檢警初步調查,從監視器中發現,林育誼上午進入個人研究室後,就未再出門,研究室內也無遭人侵入跡象。檢察官郭力菁與法醫相驗後,認為林的死因不明,有待進一步調查,指示警方將林的遺體暫時冰存,將採集林的血液、體液送請法醫研究所化驗鑑定,以查明林的死因。 ************ 助教林育誼死因成謎 曾獲國科會國衛院3年經費補助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大醫學院生化分生所(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助教林育誼,8日被發現台大醫院8樓辦公室內疑似自殺,38歲的他正值人生黃金時期,過去他還曾獲得國科會、國衛院的專案經費補助3年,林育誼的突然離世讓台灣醫學研究痛失人才。 台大醫院對於林育誼死因三緘其口,只說家屬沒授權不能多說。但急救人員於辦公室內發現鎮靜劑、肌肉鬆弛劑的注射藥瓶,若同實施打這兩種藥劑,會造成無法呼吸的情況,林育誼目前死因成謎,還有待警方進一步釐清。

天下沒有「貧賤」的工作

2012年08月20日
公開
45

天下沒有「貧賤」的工作 《轉貼CAREER雜誌》 上個月,我陪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兒子到紐約面試。當我們從底特律飛抵紐約機場時,一個膚色黝黑、貌似印度或中東裔的人,穿得西裝筆挺、打著紅色領帶,看來像是機場服務人員,朝我們走過來,詢問我們:「需要幫忙嗎?」 為了進入紐約市區投宿到希爾頓旅館,我們需要一部計程車。瞭解我們的需求後,他並沒有自我介紹,只說了一句:「follow me!」便領著我們上他的車。這時我們才知道,原來他是機場的排班高級司機,開的是凱迪拉克黑色轎車。 一路上這名司機非常熱情地問我們從哪來?到紐約會待多久?回去要不要讓他送?等等問題。從接我們上車的那一刻起,他就像導遊一樣,一路上主動向我們介紹:「現在我們的右手邊是長島……前面就是著名的華爾街……旁邊是百老匯……對岸是紐澤西……。」 他告訴我們,在物價飛高的紐約要買一間房子很不容易。但他很高興自己用80萬美金買下一間房子,現在已經漲到100多萬。為了支付貸款及生活家用,一年365天不管颳風下雨,他都沒有休息,一天工作超過15小時。 說著說著,他突然把車子停在黑人區的路邊,走進一家簡餐店,要我們稍候一下。我心裡正覺得納悶,會不會坐到怪司機的車子,會不會被搶劫?不久便看見他手上拎著一袋便當回到車上。他解釋道:「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沒辦法回家吃飯。這家便當好吃又便宜,每樣菜只要1塊美金。因為我每餐的預算只能控制在5塊美金內,所以每次經過,我都會一次買3個,這樣一天三餐就解決了。」 他幾乎以機場為家,車子配備豪華,但自己吃飯卻很節儉。只要認真工作,即使是一位計程車司機,也能在紐約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購置80萬美元的房子,養兩個孩子,證明了要成功就得努力工作,沒有第二個法門。 肯努力,就能快速累積財富 司機送我們抵達旅館後,隔天兒子去面試,我和其他家人就去參加郵輪之旅,繞紐約市一圈。船上有一位導覽人員,口若懸河,非常能言善道,他可以從南北戰爭、林肯文化中心,講到鐵達尼號沉船,甚至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政策。雖然是個導遊,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談到紐約最流行的一句話叫「BMW」──bring money with you,意思就是,到紐約來,最好帶著錢在身邊,因為紐約是創造夢想,也是快速累積財富的地方。 他擔任導覽是沒有薪水的,如果大家覺得他的導覽還不錯,就給他一些小費。那天船上一共坐了600位乘客,下船時,他跟每一位遊客握手,意思就是希望大家給他一些小費。我覺得他的導覽風趣幽默,於是給了他5塊美金,600位乘客如果平均每人給他2塊美金,他前後只花3個小時,就可以賺1,200塊美金。更何況很多人都不只給他1、2塊美金,我還看到一位老太太給他10塊錢。如果他一天導覽2、3場,收入就非常可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在美國其實沒有所謂「貧賤」的工作。當waiter也可以賺不少錢。在紐約,一頓飯至少要30∼40塊美金,而美國餐廳通常要給15∼20%的小費。一位waiter告訴我,在美國當waiter是非常高薪的工作,但工作時間也非常長。 台灣人經常覺得自己工作很辛苦,其實全世界都一樣,美國也不例外,只要想賺錢、想致富,都得付出辛勞,幾乎沒有輕輕鬆鬆就能賺大錢的工作,這是我從美國這兩個例子所得到的感受。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所以,想致富的台灣人,別再抱怨、別再覺得心理不平衡了!

一首歌,給楊淑君

2012年08月17日
公開
43

擁有莫大名氣,對於國際級運動選手本身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對於楊淑君,我沒有特別喜惡,能夠代表台灣出賽,負載多少人的殷殷期盼! 在運動場上,沒分甚麼男女,你就是選手、就是騎士,無論如何就是抱著必勝的決心,不然就把機會讓給別人!說得很現實,但這就是"事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首歌,給楊淑君 作者: 唐湘龍 | Yahoo!奇摩 – 2012年8月14日 下午4:19 (運動員的退場是生命的停格) 戴遐齡沒有惡意。戴遐齡真是多嘴。但戴遐齡講的對:楊淑君表現最差。 跆拳,我外行。運動,我都外行。但是,只要有看比賽,再外行,也知道楊淑君差。魏辰洋,OK。曾櫟騁,更OK。曾櫟騁在銅牌戰的攻勢行雲流水,最後一擊成功,再閃過對手旋踢回擊,那不像奧運競技,像是動作片武術指導排出來的電影畫面。 我講得很誇張,對不?那是看比賽的直覺。多數人,絕大多數人,靠直覺看比賽。在直覺裡風魔,在直覺裡認同。在直覺裡,血脈賁張。楊淑君差不差?憑直覺就夠了。 楊淑君的差,不只是差,很大一部份,是「落差」。落差,就是「和預期不符」。我們期待很高。而且,覺得,再高都合理。我們好像都覺得楊淑君欠我們大家一面牌。她許諾我們。跆拳,我們只認識楊淑君。她欠我們。她要負責。 跆拳場子裡外,楊淑君都話題十足。她漂亮寶貝,她落難天使;她花邊,她公益;她拳腳俐落,她淚眼婆娑。「2010廣州亞運」的黑襪事件,搞了多久?兩岸加南韓,外交關係都跟著緊張。那是五都市長選前半個月,楊淑君的爸爸被請去蔡英文的選舉場,都牽動了藍綠政治神經。我們全民信她。挺她。不是她的錯,她有實力。她的屈辱,她會在更光榮的賽場上自我平反。我們把她當金牌,給獎金,給工作。我們民粹透頂,她一定壓力透支。 回頭去看,誰記得陳顯宗?陳顯宗是前體委會副主委。「黑襪事件」剛發生,說這種委屈只能先「吞下去」的那一個。為這件事,他下台了。但這件事,他是對的。半年之後,楊淑君甚至向世跆盟撤了告。陳顯宗對,但陳顯宗下台,這是民粹效應,沒有人會講公道話。我不知道戴遐齡會怎樣?如果為了一句眾所皆知的「楊淑君最差」也下台,楊淑君一個選手幹掉一個主委、一個副主委,那鐵定是奧運紀錄。 這種紀錄,不是楊淑君的。是台灣的鄉民式的「體育民粹」共同創造。 講體育,台灣真渺小。中日韓,都已經是體育強權,但台灣就是渺小。倫奧跟京奧比,台灣有進步嗎?有些地方進步很多。有退步嗎?有些地方退步很多。但如果讓獎牌數講話,我不懂:一銀一銅,跟四銅,有很大差別嗎?都很爛。台灣只有「體育民粹」強。金牌強。世界強。王建民、陳偉殷的小成績被放得好大,林書豪的小血統被搶得好兇。這裡頭,既沒體魄,更沒氣魄。幼稚。幼稚裡,是缺乏自信,甚至自卑。 如果不知道什麼叫民粹,把民粹拿出來碾碎提煉,煉出來最主要的成份就是「自卑」。 我說我外行不是客套。但我長期關注運動,很長很長。在節目上,討論運動,訪問選手,我不懂運動,但總是聊得很high。這是我的來賓說得。他們總是直言不諱。而重點是:我覺得他們說得對。他們大概是喜歡我一知半解,口水多過茶的模樣,覺得好笑。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他們負責「門道」,我負責「熱鬧」。分工結束。 奧運結束了,輸贏當然是重點。但其實,在競技的最高殿堂裡,決定評價的,是漂亮。贏得漂亮,留名。輸得漂亮,也留名。沒辦法贏得漂亮,就要努力輸得漂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沒什麼。但明知不可為,還全力為之,就讓人動容了。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是英雄倒地時的歷史身影。看到莊智淵落敗,我很難過。看到鄭韶婕落敗,我很難過。但我喜歡這種難過。這比較像莎士比亞的悲劇,不跟你講什麼「善有善報」的道理。就算會「假鬼假怪」,也沒什麼大作用。就因為這樣,我對倫敦奧運之後的台灣體育並不悲觀。我們的孩子,會一波一波的上來。何況,2017年,我們還有世大運。 成敗怎麼論?體委會可以開批鬥大會,大鳴大放,越兇越好。但不必拿官員烏紗帽祭旗。這種祭旗的戲碼,大家太愛演,演爛了。沒梗。沒用。 簡單講,楊淑君挑起的問題不在於敗。而在於:她敗了,但我們一點難過都沒有。一點感動都沒有。說更白一點,其實,我們生氣。 聽過「Time to say goodbye」吧?波伽利的原唱。這首歌會紅,是有故事的。1996年,德國中量級拳王亨利.馬斯克(Henry Maske)將引退。他常勝。他愛音樂。他人生的最後一場職業賽,對手不強,他將風光退休。他找來好友莎拉布萊曼,莎拉又找來波伽利,這是體育與音樂結合的難得盛典。但世事難料,這場公認必贏的比賽,馬斯克竟然輸了。全場靜默,看著拳王的戲尾如此不完美。然後:莎拉布萊曼、波伽利如期如質地唱起這首傳唱全球的「Time to say goodbye」。場內都是淚水。那是運動員生命的停格。 倫敦奧運結束,包括楊淑君,都將向奧運道別。結果,難免傷感。在努力試探人類體能極限之後,不論輸贏,選手們將成灰燼。 沒辦法。這是運動。

News-不考記憶題 ??

2012年08月16日
公開
57

News-《不考記憶題 將來北北基特色招生考學習力 》 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今天表示,北北基的特色招生,國中會考要考的科目,特色招生不會再考,北北基三市已達共識,特色招生要考「學習力」,不考「知識力」..... 很令人好奇,說這句話的長官大人,他是没有小孩嗎? 當他說完“特色招生要考「學習力」,不考「知識力」....."之後回到家,看著他的孩子,會這樣跟他說;孩子,不用再背書了!也不用再死記了!考試是考活用...是這樣的嗎? 還是我理解有誤??? 當然,一般的家長打死不信這樣的話。一則題目還沒出來,二則說這句話的官員,可能是為了緩和批評教改的聲浪。你我心知肚明,再怎麼活用的考題,還是要仰賴堅實的知識能力,如果沒靠記憶力,要如何將所學的灌輸進去成為自己的養分,來分辨題目的意涵?如何來解題答題呢? 畢竟是官方語言,聽聽笑笑就好了....... 。。。。。。。。。。。。。。。。。。。。。。。。。。。。 另外一提 台灣現在已經看到人才荒了,很多大學出來的學生跟社會脫軌,這是害死孩子,教育系統根本不了解社會的需要,他開他的學系,跟社會都不接軌,這就是斷層!主政者有察覺到嗎? 我看著我南部親戚的孩子,讀了一門聽都沒聽過的冷門科系,混了四年畢業出來想到台北來找個光鮮亮麗的服務業,學無專長,想當初還不如念一所專業的高職或五專,起碼有一技之長。我問了他一句:你沒考慮過畢業後要做甚麼工作嗎? 他漠然回了我一句:船到橋頭自然直!!

你會選擇比較少人走的路嗎?

2012年08月13日
公開
53

撰文者:Joey Chung (鍾子偉) 那是個晴朗美麗的週三午後,我離開客戶位於矽谷的大樓,走過馬路準備去開車。 時間是2009年某個秋天下午四點,我人在舊金山。我26歲,穿著一般的牛仔褲和Polo衫,是灣區辦公室常見的穿著。 我才剛從哈佛商學院畢業不到兩個月,剛開始當業務開發經理。我還在學我工作的細節,很緊張而且沒安全感。這只是我整個職場生涯中第二次拜訪客戶。 我花了整個月的時間跟客戶講電話談論合作的可能,這是我第一個真正談到下一階段的客戶。他們是一個位在矽谷的Facebook app新創公司,今天我受邀來拜訪他們自己的業務開發經理,並討論產品合作的下一步。我打開車門時,加州的陽光耀眼,我瞇著眼睛看太陽,想起來我把太陽眼鏡忘在車子裡了。等下開車回公司應該會舒服,可以享受陽光以及灣區經鬆的氛圍。 正當我進去車子裡時,我聽到一個聲音。 我轉身看到一個駕駛在我後面也正要打開車門坐進去。但是他太興奮了,很明顯正在某人分享好消息,對方可能是他合夥人。「嘿,我們拿到了。他們提供我們2百萬美金換25%股份!我現在正要去機場,等等見。我不敢相信我們真的辦到了!我們需要開始註冊、找人、並開始準備營運了!」 喔,他可能剛從一個創投會議中出來。 我看了看四周,然後突然再次醒悟到自己在哪裡。 矽谷。 蘋果、Google、Facebook和幾乎所有每個美國知名有創意、優秀、有純粹創業家精神、在過去20年改變我們生活的新創公司的所在地。 一間創投公司給他們2百萬美金換25%股權,這表示他們估計這間新創公司價值8百萬美金。 這就是美國夢的精髓,以及偉大的事情如何從小處開始。昨天他和他的團隊只有一個點子,幾個範例或市場調查。或許他們還租著公寓、靠老婆養家;今天,突然他們的點子和他們自己價值百萬美金,而他們正準備著手開他們自己的公司。 一個點子昨天還一文不值,現在是一間價值8百萬美金的公司。這真的是創意的力量,而且也就是這些微小的開端、每個午後從創投公司衝出來的興奮年輕人帶動創新、引領科技進步,為生活打造更好的產品,創造工作機會,最終帶著世界經濟向前行。 這就是企業家精神的本質,以及為什麼我們不只是尊敬那些成功的人,也尊敬那些嘗試過的人。 一個比我大不到十歲的年輕人,在一個週三午後興奮的從創投公司衝出來,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畫面,以及它的象徵意義。 當我開回我位在舊金山有超過90人的公司,並走進我的辦公間時,我滿腦子都還是那些想法。而當我環顧自己辦公室時,我強烈的感覺到我們在生命中做的選擇的象徵性和對比。 我那天早上拜訪的Facebook app新創公司自己也才做了三年。當我走進他們辦公室時,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老倉庫。裡面有一排排的桌子和電腦,每個員工看起來都不到三十歲幾乎全都戴著耳機,他們的腳踏車就停在桌旁。看不太出來誰是他們老闆或甚至部門分割,沒有持續響的電話聲,充滿壓力的氣氛,或是任何人穿著西裝、領帶,甚至連卡其褲都沒有。多數人穿著T-Shirt、牛仔褲,有些人甚至穿著短褲和夾腳拖,但現在這間公司已經價值超過一億美金。 我的辦公室周圍就像是你對於任何一間大公司的期待。成排的高隔間區塊,側邊角落則是所有高階主管的房間。每件事都有秩序、安靜有紀律的感覺。 這就是我現在職場生涯選擇的畫面:相對於在停車場大叫的那個人,我選擇了比較安全的路,去大公司上班。 那個晚上下班後,我約了我哈佛同學吃晚餐,我描述我的想法給他聽。他在貝恩顧問公司上班。 我們當然羨慕他。表面上他的人生是關於改變,他可能是下一個Mark Zuckerberg,我們留在這像是個白痴依然為了基本薪水每晚加班,而他則離開去改變這個世界。那看起來比較有趣的原因在於,那不是我們的錢,不是我們的風險,也不是我們的工作不穩定。最終,我們還是為別人的公司在工作,有老闆付我們薪水。因此我們可以抱怨我們的老闆,上班時鬼混,盡量讓公司付我們越多差旅費越好,因為那不是我們的錢。一旦你開了自己的公司,所有你剛剛說你羨慕的事情,全部都變成你的問題。不會有底薪、沒有保險、沒有安全感、不再有任何保證,特別是在現在的經濟情況下。當你35歲時,如果你一年賺20萬美金,你真的會丟下這一切去創業,並且依然維持單純笑容,即便你有房貸、車貸、孩子的學費要付?比較少人走的路之所以比較少人走是有原因的。」 我在哈佛商學院班上90個同學中有4個在一畢業之後就立刻創業。一年之內,有三個已經失敗。事實上,我已經30歲了,但除了一兩位少數哈佛同學之外,我沒有高中、大學或是其他時候同學有創業成功的。事實上,我們那屆900個HBS畢業生中也很少人做到這點。 那個下午,當我轉身聽到他報告好消息時,我意識到我跟他,至少在現在,在事業上選擇了兩條不同的道路。我羨慕他,但是內心深處我知道我還沒準備好去走上他那條路。這是我第一個真正的工作,我上班的第一個月,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學,很多人要認識。 當我看了矽谷最後一眼並踏進我車子裡時,我知道我當下已經做出了選擇。 但每一天都是個去重新改變你在人生中所想要事物的機會 知道你是誰,什麼才是你想要以及你是否準備好去選擇比較少人走的那條路。就像我同學那天下午所說,比較少人走的路看來更危險,聽來更令人興奮,並且看來非常迷人—一旦我們征服了它。 但為什麼多數人最終選擇了比較多人走的路是有原因的。 因為最終,在創業和在人生,高報酬一向伴隨著高風險,而比較少人走的路,很少人能夠活著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