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恩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09月12日
公開
31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游乾桂主講/地點:國語日報社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用心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2007年09月10日
公開
4

學校靜思語

要感恩別人的指正

2007年09月07日
公開
32

做孩子的顧問

做孩子的顧問 ★如何才稱得上是稱職的父母?讓孩子委曲時,能和你討論;挫折時,尋你靠泊;愉快時,與你分享;戀愛時,跟你商量;傷心時,找你傾訴。 ★唯有你願意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當個滿懷笑容的聆聽者,孩子才會願意表白心中的喜、怒、哀、樂,並流露出純真的童稚之情。只要你懂得如何聆聽,孩子便會很樂於扮演訴說者。 ★個人的生活環境及品質,對其未來的人格特質有著不可言喻的影響,也許\它是無形的,但卻真實存在。 ★懂得鼓勵、接納、傾聽孩子的一言一行。 ★讓孩子也有嘗試失敗與挫折的「權力」。 ★聽聽孩子心裡的委曲與困難。 ★以身作則,使他有位可玆模仿的對象,建立家庭規範,讓他有套可玆依循的準則。 ★以權威及權力,威脅孩子遵從他的們期望,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最大的問題是:極有可能產生人格方面的異常。 ★對小孩一方面寵之如「小鳥」,另一方面又管之如「小狗」,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子女,八、九不離十,會是反叛心強,巧言令色,及見風轉舵的「牆頭草」寶寶。 ★要結什麼果,就應先知道該怎麼栽。 ★十項全能的父母,會製出「樣樣不能」的小孩。由「超人父母」撫養長大的孩子,多半是「低能寶寶」。 ★一隻經常被人類責打、處罰、電殛的猴子,其腦波常會出現異常的波紋,反應行為則是露出齜牙咧嘴的暴力傾向,而且很容易被激怒。 ★多給孩子一些溫情的刺激吧!切莫讓孩子成為你委曲與挫折的出氣筒!落寞與憂傷的「活靶子」。溫情可以防止暴力。 ★只要稍不留心,孩子便很容易,從你身上「拷貝」出很多「壞影子」哦! ★做孩子的楷模吧!尤其得特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語言。 ★既然想生兒育女,就不要逃避育兒的責任。 ★只要你勤於動腦,勇於嘗試,很多育兒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潛在的優越條件,再怎麼也比不上「找回信心」來得重要。 ★家中的禁忌越少,孩子的開創性越高。 ★反抗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一個平時經常和你頂撞的孩子,並不表示他就是壞孩子,也許\那只是成長的一種表徵,或是他渴望你的「關懷」與「愛」。 ★讓孩子在接納的情形下「成長」,在關愛的環境中「成熟」。寬容一方面代表著「自由」,另一方面則意謂著「關愛」。 ★從錯誤中來學習。 ★每個人都須學會「因應失敗之道」。 ★成人可能需要較具衝擊性的事物才能滿足,然而對孩子而言,一花一草、一朵白雲,談談天、微微笑,及親子間的擁抱都能使他們驚奇且滿足。 ★打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會使事情弄得更糟;雖然它能獲得短暫的效果,但終究對孩子的「生理」及「心理」還是產生了不可抹煞的傷害,更壞了親子關係;對於較年長的孩子,尤其容易激起反抗的心態。 ★幼小的孩子,只要較嚴肅的語調就能收到效果。此外也可採用「隔離」,即闢一個角落讓他獨自反省,或是讓他收拾弄擰的部分。 ★較長的孩子,試著不要使用父母的權威,而考慮給予額外的工作作為懲罰,或讓其反省及表現良好的行為來彌補過錯。最後別忘了,再多加點愛與諒解吧! ★依照心理學的原則而言,各種懲罰中還是以「剝奪孩子的權利」最為有效。 ★家庭會議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爭執或衝突,此時務必將焦點執著於說理,談法,而不能變成情緒化的激辯,否則就失去會議的意義。 ★家庭會議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佳管道。 ★孩子的嫉妒也有可能來自玩具分配不均,不被重視等。 ★反抗心有時代表的是:孩子有其獨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預也不受支配,從好的方面而言,這也正是他發展判斷力的啟蒙期,值得父母重視。 ★勇於接受孩子的想法與觀念,甚至容許\他反對你的做法,如此才是真正的幼教之道,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最佳方法。 ★孩子的反抗並非忤逆,而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 ★孩子回來告訴你:他在學校挨老師罵了!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你的了解。亦即了解他心中的委屈與不滿。然後引導他說出事情的始末,以及他心中的感覺。這樣的方式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同理心」,也就是說,站在孩子的立場考量事情,並接納他的情緒,使他積壓在胸中的氣憤、不滿、與怒氣能在短期內發洩掉。如此對孩子才真有幫助。 ★孩子真的非常需要父母的同理與信賴,當他們在外面受了傷害時,家即是他最佳的療傷「醫院」,父母則是該院的醫師。 ★設身處地替別人想的同理心,有時也應該用於自己的孩子身上。 ★當孩子有意願準備去完成某種特定的工作時,便是教導他的最佳時刻了! ★重要的並不在於如何使孩子的心靈不再受傷,而在於怎樣讓孩子受創後儘速獲得紓解。 ★不論你想為孩子做什麼事,都應該嘗試以他的角度為標準。 ★接納意謂著是否為父母所接受,進一步詮釋便是,父母是否能容忍他的錯誤。 ★懂得運用能力解決難題、跨越障礙的孩子,才有機會開創自己的前途。 ★讓你的視野與孩子保持一致,才是溝通最佳的交集點。 ★孩子的成長,通常是由嘗試與錯誤堆砌而成的結晶。 ★當你信其可行,他便可行;當你信其不可行,他將萬劫不復。 ★我深信孩子皆有才能,問題僅在於身為父母的你,能否為他的潛力「鑽探」成功\而已。 ★懂得了解孩子興趣的父母,才不至於讓他陷入「一無所有」的困境。 ★當你預言孩子是個壞種,他便將慢慢如你所料。 ★一個長期被忽略的小孩,很容易出現敏感、不安、冷漠、內斂等輕微異常的人格特質,漸漸的,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對其周遭的人也會衍生缺乏信心的態度。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明理懂道」的人,只要你能說出一套令他信服的說法,或是其中的原委,即使初期他會有所憤怒,但最終還是可以接受的。 ★敷衍,就像不長眼睛的劍般,很容易刺傷小孩。 ★「忙碌」永遠不是好藉口,更何況,今日不做還可能淪為明日的罪惡感咧! ★對孩子而言,吵架正是鍛鍊思考的大好機會,倘若只一味的禁止,不但無法幫孩子解決困難,還將有礙其智能的發展。 ★孩子並沒有一般人想像中那麼不可理喻。有時他的不講道理,正似一面清明的鏡子,反應的是:「你的不講道理」。 ★孩子需要一個讓他信賴的家庭、感情和睦的父母、溝通融洽的生活模式,以及沒有高壓力、高期望、高要求的教育方式。 ★所謂「培養」,並非漫無止境地「餵」以各式各樣的教材或上才藝班,而是當孩子對某些東西感興趣時,能夠和他一起探討、一塊研究,或提供他想了解或能幫助他了解的題材。這即是「關鍵期」訓練的真義。 ★只要你能主動陪孩子看電視,它便可能成為深具建設性的教學器材。 ★你的堅持所象徵的也是一種「忍耐」啊!它可以給孩子很大的示範作用。假如你自己連一點耐心都沒有,怎麼有資格要求孩子深具耐性呢! ★你還得接納孩子的「溫吞」行為,不要凡事都要求孩子一如急驚風的快速,所謂「欲速則不達」。 ★耐性十足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對具有耐心的父母。 ★唯有你願意提供孩子思考,他才能有機會舉一反三。 ★不只一個的研究發現,喜歡飼養寵物的孩子,往往更具慈心。 ★唯有你具備有墾荒者的精神,孩子的腦力才不會荒蕪。 ★也許\你不習慣對孩子說:「謝謝」、「請」、「好不好?」、「能拜託你嗎?」,但這些卻是相當重要的。

2007年09月05日
公開
36

別用負面話傷害您的孩子

你的一言一行正在影響著孩子 俗語說的好:「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其實語言常會有隱喻的、暗示的效果,許多父母會在自己情緒不佳時對孩子說一些負面的話,或者是已經習慣用負面的說話語氣,在不知不覺中就脫口而出。別以為那麼小的孩子不懂喔,因為大人說負面話時不佳的語氣與態度,已經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不良的影響了! 為了孩子好,應做到「六不」原則 1.不要罵孩子「笨」 孩子的自我形象,是在幼年時與別人互動後建立的,常常被人告知「笨」、「醜」、「不乖」的孩子,自然就會展現出「笨」、「醜」、「不乖」的特質,更糟糕的是孩子就這樣認定自己了。 2.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的缺點、弱點 常被大人在大庭廣眾批評的孩子,有的會產生退卻行為,愛面子的孩子只好生氣囉!這些孩子的人際應對進退技巧,自然不容易朝正向發展,一旦形成「不好相處」的特質,對孩子日後社會群性的發展是有很大妨礙的。 3.不要常以物質誘惑、威脅刺激要孩子表演或表現取悅大人 喜愛表演、表現是部份孩子的天性,要自然、不要勉強,尤其是以物質利誘、威脅刺激的方式來達到孩子的行為目標,會建立錯誤的價值觀念。所以千萬不要常用此種方法來誘導孩子,以免孩子以為只要有誘惑就可以做任何事。 4.不要對孩子說出「不愛他」、「不要他」、「討厭他」等拒絕的話 夫妻吵架或育兒壓力大時,容易對孩子口出惡言,而惡言一出,烙在孩子心靈深處的痕,會深深影響著孩子未來與異性或親子的相處模式,誰都不希望下一代的親密關係發展出現負面的障礙吧! 5.不要認為孩子能力不夠、很多事都做不來,而不讓孩子動手學習 當父母是「萬能」時,孩子就是「無能」的!並非孩子「不能」或「不願」去學,從以下兩個角度來觀察,的確是父母不給孩子學習機會! •強勢父母想掌控主權,凡事都需要父母,不願讓孩子自主。 •父母因為擔心、恐懼,不讓孩子探索,因而犧牲孩子的學習機會,更遏阻了孩子的潛能發展。 6.不要只是處罰孩子,應進一步衡量「處罰」對孩子是否有效? 當錯誤已經發生了,應冷靜、耐心地跟孩子說明犯了什麼錯,討論分析應該如何避免錯誤發生,正向的處理過程更為積極有效。 別再懊惱!從現在起以正向的態度對待孩子 有些愛跟孩子發脾氣、說負面話的家長,常懊惱的表示自己應該要改一改脾氣了,但是,就是很不容易做到十全十美,這是人之常情,不要因而有焦慮,只是要時常彼此提醒。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是聰明、活潑、健康、有自信的,自己卻常失準則地做錯誤示範,日積月累的慣性,造成根深蒂固的影響,孩子將承擔盡其一輩子的努力,可能都無法擺脫大人負面暗示的陰影。親愛的大人們,豈可不慎啊!在此呼籲大人們要小心,千萬別把孩子的性格導向負面發展了喔!

2007年09月03日
公開
5

碩恩長針眼

碩恩長針眼

2007年09月02日
公開
6

溜直排輪

溜直排輪

2007年09月01日
公開
27

周杰倫來自破裂家庭「願意為媽媽付出一切」

周杰倫來自破裂家庭「願意為媽媽付出一切」 周杰倫,萬千青少年為他的歌聲而癡迷、崇拜的一位天皇巨星,對母親葉惠美有著似海深情,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暖的臂膀支撐著他。所以周杰倫一直說,只要媽媽高興,我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音樂天才破裂的家 周杰倫出生於1979年1月,媽媽葉惠美是台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爸爸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 周杰倫4歲讀幼稚園時,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平時活潑好動的小杰倫一站到鋼琴面前,竟是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主張拿出家裏全部積蓄為杰倫買一架好鋼琴,請最好的鋼琴老師為杰倫輔導。 而杰倫的爸爸則認為不必這麼認真,男孩子嘛,隨意一點,沒必要拿出全部積蓄投資。最後,葉惠美還是背著丈夫為杰倫買了一架鋼琴,弄得杰倫爸很不高興。小學三年級時,杰倫偶然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被大提琴憂傷淒美的曲調迷住了,葉惠美沒和丈夫商量又為杰倫購買了大提琴。 杰倫爸對妻子葉惠美「孤注一擲」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回家就指責葉惠美的不是,家庭裡的溫馨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 杰倫不知道爸爸為什麼總要找媽媽吵鬧,他用自己稚嫩的詩行記下他的困惑和傷感:   從小到大只有媽媽的溫暖為什麼我爸爸那麼兇   如果真的我有一雙翅膀兩雙翅膀隨時出發   偷偷出發我一定帶走我媽媽…… 這傷感的詩行杰倫後來為它譜了曲,就是那首令萬千歌迷傷感的《爸,我回來了》。 周杰倫初中二年級時,父母終於離婚。14歲的周杰倫寫道:「爸爸媽媽彼此沒有愛,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諦?」沉默、倔強和叛逆已經塑造了另一個周杰倫。 世人不識君苦悶中的徘徊 周杰倫有音樂天賦,但功課卻很糟。高中聯考總分只有100多分,連普通高中也沒考上,前途一片黯淡,母子倆相對無言,難道兒子就這麼完了?恰好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正在招生,周杰倫考上了。 因為彈得一手好鋼琴,拉得一手好大提琴,又時常活躍在籃球場上,周杰倫成為許多女同學關注和談論的對象。 但是,周杰倫卻常常面無表情,很少露出一絲笑容,除了音樂成績出類拔萃以外,其它科目成績幾乎全線紅字,老師們紛紛認為他智力低下,他的英語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對葉惠美說周杰倫有智力障礙。 葉惠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還是決定要把杰倫培養成才,至少當一個鋼琴師吧。葉惠美沒有指責杰倫,她認為杰倫走到今天冷漠、叛逆的地步是家庭的不和睦造成的,並且深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智力障礙,於是她嚐試用姐弟式的 關心來「馴服」周杰倫,規定自己「三不」: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果然如老師們的預測,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 葉惠美多方打聽後,鼓勵杰倫去考台北大學音樂系,結果他沒有被錄取。周杰倫咬著牙考第二次,還是失敗了。 媽媽和外婆外公都為杰倫的前途擔憂,這孩子究竟將來能幹什麼呢?極度迷惘的周杰倫無所事事,只好等待服海軍兵役,這期間,竟得了殭直性脊椎炎,令人沮喪的是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緩解,到了晚期全身甚至會像殭屍一樣僵硬,也可能導致癱瘓。 葉惠美和外婆說起杰倫就垂淚。母愛呵護下一飛沖天病緩解一些後,周杰倫到一家餐廳打工,作為端盤工的他因為時常打翻菜盤,每個月的工資幾乎被扣掉了一半。餐廳中有一台鋼琴,一次閒暇時周杰倫彈了一曲《肖邦舞曲》,把老闆驚呆了,老闆靈機一動,叫周杰倫不要端盤子了,就在餐廳彈琴,然後請來電視台記者炒作,不但使得餐廳生意火爆起來,還節約了一大筆請鋼琴師的費用。 葉惠美感受到了杰倫的音樂潛能,她替兒子在台北星光電視台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報了名。周杰倫精心創作了一首歌曲《夢有翅膀》,但他對自己的演唱實在沒信心,請了一位歌手演唱。 演唱者不能理解他的曲風,而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弄得台下聽眾噓聲一片,初出茅廬的一場表演徹底搞砸了。 葉惠美急了,性格內向的她鼓起勇氣找到了主持人吳宗憲,把《夢有翅膀》的曲譜拿給他看。 吳宗憲當時是台灣阿爾發音樂公司的老闆,他對周杰倫的第一印象並不好,應付似的拿起曲譜掃了一眼,卻是眼睛一亮,歌譜不僅抄寫得工工整整,而且譜得十分複雜。 慧眼的他立即改變了主意:「這孩子還可以,明天叫他到我公司來上班!」 周杰倫進了音樂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在媽媽的鼓勵下,每天主動幫同事們買盒飯,大家對這個沉默寡言但又勤快的小伙子有了好感。而葉惠美總擔心杰倫冷漠而倔強,又不善言辭,生怕他無意中把老闆和員工們得罪了,於是常常在 下班時間站在公司門口,準備一些可口的比薩、炸雞送給員工,請他們包涵杰倫。 一來二往,葉惠美對公司員工比周杰倫還熟悉,同事們都知道周杰倫有一個好媽媽。周杰倫很快創作出大量的歌曲,但讓吳宗憲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他創作的歌詞總是怪怪的,音樂圈內幾乎沒有人喜歡。一次,周杰倫又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吳宗憲審讀。這次吳宗憲連看都不看,便將那首歌曲揉成一團,隨手丟進身邊的垃圾桶裡去了。 周杰倫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是放棄還是繼續?媽媽每天來公司門口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如果放棄,太對不起媽媽了,周杰倫硬著頭皮支撐著,他吃住都在辦公室,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進行創作。葉惠美每天晚上都到公司看望杰倫,望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她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來,儘量說一些鼓勵的開心的話,然後將杰倫換下的髒衣服拿回去洗乾淨。 一連一個多月,吳宗憲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總能準時見到周杰倫新的作品。終於,他被這位小伙子的勤奮和天賦深深地感動了,他「嗅」出了周杰倫的歌曲隱隱有一種味道,答應找歌手演唱他創作的歌曲。吳宗憲將周杰倫的《眼淚知道》推薦給天王歌星劉德華,劉德華看了一眼就拒絕了。不久,又將他的《雙節棍》推薦給火爆華語歌壇的張惠妹,沒料想,張惠妹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吳宗憲決定給周杰倫最後一次機會,讓他自己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如果這樣也不行,他就只好請周杰倫走人了!他將周杰倫叫到辦公室,十分鄭重地說:「阿倫,給你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老闆的話刺激得周杰倫興奮不已,他打電話告訴媽媽後就跑到街上買回一大箱方便麵。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搏擊。 周杰倫熬紅了雙眼如約寫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寫得結構合理,譜得工工整整。吳宗憲終於有了讚許的笑容,他挑選出10首,2001年初製成了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杰倫》。 公司對這張唱片沒抱多大希望,能收回製作成本就算不錯了。然而《杰倫》橫空出世後,猶如一場猛烈的颱風橫掃台灣,很快被歌迷搶購一空。《杰倫》一舉奪得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 > 《杰倫》的成功讓公司始料不及,讓台灣的歌星們大跌眼鏡,紛紛詢問哪裏冒出來的周杰倫? 如果說第一張專輯小有成就的話,那麼,周杰倫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已經形成了風暴,席捲了大陸、港台、東南亞整個華語歌壇,各種大獎紛至沓來。 周杰倫終於成功了,他深深明白,沒有媽媽黑暗中明燈般的溫暖,他支撐不到今天,媽媽為他一直未再嫁,點點滴滴都是舐犢之情。 他將所有的收入都交給媽媽掌管,儘管自己有了公寓,每個週末依然回家,同媽媽、外婆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葉惠美更是百感交集,當年丈夫的譏諷、老師的搖頭、生活的艱辛都隨風而去。葉惠美退休後,周杰倫總擔心媽媽寂寞,只要在台灣,他都回家同媽媽住在一起。 週末時,他會約上媽媽一起去看午夜場的電影,媽媽喜歡看經典片,周杰倫就陪著看,而周杰倫喜歡看的前衛片,葉惠美也陪著兒子看,幸福的暖流縈繞在母子心間。周杰倫的第四張專輯就叫《葉惠美》,這是兒子獻給母親的禮物。 來源:TOM 選稿:王永娟

2007年08月31日
公開
10

人的一生會遇上的四個人

人的一生會遇上的四個人 人生就是為了找尋愛的過程,每個人的人生都要找到四個人。 第一個是自己, 第二個是你最愛的人, 第三個是最愛你的人, 第四個是共度一生的人. 首先會遇到你最愛的人,然後體會到愛的感覺; 因為了解被愛的感覺,所以才能發現最愛你的人; 當你經歷過愛人與被愛,學會了愛,才會知道什麼是你需要的, 也才會找到最適合你,能夠相處一輩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現實生活中,這三個人通常不是同一個人; 你最愛的,往往沒有選擇你; 最愛你的,往往不是你最愛的; 而最長久的,偏偏不是你最愛也不是最愛你的, 只是在最適合的時間出現的那個人。 你,會是別人生命中的第幾個人呢? 沒有人是故意要變心的,他愛你的時候是真的愛你, 可是他不愛你的時候也是真的不愛你了, 他愛你的時候沒有辦法假裝不愛你; 同樣的,他不愛你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假裝愛你 。 當一個人不愛你要離開你, 你要問自己還愛不愛他, 如果你也不愛他了,千萬別為了可憐的自尊而不肯離開; 如果你還愛他,你應該會希望他過得幸福快樂, 希望他跟真正愛的人在一起,絕不會阻止, 你要是阻止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經不愛他了, 而如果你不愛他,你又有什麼資格指責他變心呢? 愛不是佔有, 你喜歡月亮,不可能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臉盆裡, 但月亮的光芒仍可照進你的房間。 換句話說,你愛一個人,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擁有, 讓愛人成為生命裡的永恆回憶, 如果你真愛一個人, 就要愛他原來的樣子─愛他的好,也愛他的壞: 愛他的優點,也愛他的缺點, 絕不能因為愛他,就希望他變成自己所希望的樣子, 萬一變不成就不愛他了。 真正愛一個人是無法說出原因的, 你只知道無論何時何地、心情好壞,你都希望這個人陪著你; 真正的感情是兩人能在最艱苦中相守,也就是沒有絲毫要求。 畢竟,感情必須付出,而不是只想獲得; 分開是一種必然的考驗, 如果你們感情不夠穩固,只好認輸, 真愛是不會變成怨恨的。 兩人在談情說愛的時候, 最喜歡叫對方發誓,許下承諾我們為什麼要對方發誓, 就是因為我們不相信對方,我們根本不相信情人, 而這些山盟海誓又很不切實際: 海枯石爛、地老天荒,都不能改變我對你的愛! 明知道海不會枯、石不會爛、地不會老、天不會荒; 就算會,也活不到那時候。 許下諾言的時候千萬注意,不要許下可以實現的諾言, 最好是承諾做不到的事, 反正做不到的,隨便說說也不要緊, 請記住:”不可能實現的諾言最動人” 在愛情裡,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講的人不相信,聽的人也不相信。 你呢?找到了第幾個? 茫茫人海中,你遇見了誰?誰又遇見了你?

2007年08月29日
公開
29

做家事的孩子 長大工作機會多

你會不會怕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工作?? 或者根本不想工作..也不會工作...那麼就別一手包辦所有的家事.. 放手..放手..讓孩子參與..有參與才有學習,才有成長... 要期中考了, 孩子一樣得 拖地 清理.. 做好份內的家事比考試重要...真的 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孩子做家事不僅可以養成勤勞的習慣,更可以學到許多 能力,獲得自信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筆者的女兒國一參加學校舉辦的露營活動,晚上打電話回家,既興奮又驚訝的 說:「爸,我不知道我們同學都不會煎蛋,現在大家都在排隊等我煎蛋給他們 呢?」 假如一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媽媽告訴他:「小寶,垃圾車來了,請你幫忙把 垃圾袋 綁好,然後拿去垃圾車好嗎?」 當小朋友接到這樣的請求後,他就要開始思考,垃圾袋要怎麼綁,才不會掉垃圾;綁好之後要開始分析、判斷、選擇並且做決定,要經由哪一條路徑拿去垃圾車。 分析的結果,甲路線的張家有一條狗很凶,乙路線比較近但是路燈太暗,丙路 線比較遠但是路燈較亮。 判斷的結果,丙路線比較安全,他要選擇安全的路徑,所以決定走丙路線。 當小朋友把垃圾拿到定點後,垃圾車還沒到,他是要放著就走,還是要遵守垃 圾不落地的規定,等垃圾車來了再將垃圾丟上去。這就是他表現責任感的時候。 不要小看一件小小的家事,它可以培養孩子分析、判斷、選擇、做決定以及負 責任的能力與態度,大人不可不察。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經追蹤研究一組青少年達數十年,發現這些孩 子在童年時期參與家務工作做得較多的人,比做得較少的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較好的表現,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此外,前者也比較樂觀而有充實感,後者犯罪的可能性則比前者高。 鄭石岩教授也表示,臺灣社會因為經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業科技的不斷提 升,造成社會變遷加速。 我們想要下一代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就必須提早訓練,而最好的訓練方 式,就是指導孩子做家事。 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反而剝奪了他們學習 的機會。 文╱謝水乾*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6/03/31 家庭版

2007年08月17日
公開
6

颱風來了

颱風來了

2007年08月12日
公開
11

下大雨吃泡麵

下大雨吃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