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崴ㄇ咪 ★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認識包皮

2009年02月27日
公開
41

「認識包皮 」 ◎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外科主任 �張北葉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嬰幼兒的包皮,之後,您將會很肯定的找到了答案。到底嬰幼兒是否需要割包皮? 從嬰兒外生殖器的前半部可看到陰莖、龜頭和兩者之間的冠狀溝。而整個生殖器是由一層完整的皮膚包住,其中蓋住龜頭部份的皮膚就稱作〝包皮〞。 包皮有兩層,外層是皮膚的一部份,內層則是一層黏膜層,有點類似口腔內的粘膜。 出生前,包皮和龜頭是由相同的組織結合在一起,它門是完全在一起的發育的組織,也就是說:它們有共同的麟狀表皮細胞。所以包皮內層是和龜頭合為一體,不可分離的。不像成人包皮內層和龜頭是可輕易完全分開。經過一段時間,包皮內層及龜頭表面都開始剝落一些細胞,其實這種表面細胞剝落的現象終其一生都在發生,只是嬰幼兒時期比較特別。因為這些剝脫細胞一直留在一個密閉相黏的空間內,無法脫離,經常積在一起,就結合成一種乳白色的脂狀物,潛在包皮和龜頭之間縫隙內,俗稱嬰兒的包皮垢。這些白色脂狀物是完全潔淨無菌的,它會逐漸擴大並撐開包皮開口處,藉著清洗而流出去了。 由許多不同方向的包皮垢會撐開包皮和龜頭的間隙,逐漸地,整個包皮就能完全與龜頭分開。這個過程由3歲開始最明顯,到了青春期就有95%,以上的男孩完成此一成長過程。之後包皮就有一種回縮現象,此現象會將原本包在龜頭的皮膚向腹部拉回。事實上,陰莖有時勃起也會加速這種回縮作用。根據台灣的國小學童調查得知:三年級以前只有40%的小朋友包皮和龜頭完全分開,此後分離率大增,到了六年級分離率已達80%,但最後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露出龜頭。 出生嬰兒的龜頭非常細嫩,容易被尿液及大便刺激,包皮就是用來保護龜頭的。如再出生時就割包皮,有時裸露的龜頭會受刺激而變紅腫,尤其是尿道開口處最易受到傷害,甚至引起小小的潰瘍,以後會造成尿道口狹窄。因此,如果不是基於宗教理由,目前是不建議出生嬰兒割包皮的。 包皮不是多餘而會惹麻煩的皮膚。它不會製造污垢,也不會限制龜頭生長,它只是保護龜頭而已。所以,最好的處理態度是:1.包皮炎或龜頭炎,必先處理發炎,等急性期過後才能手術。2.包皮的開口過小,當便溺時包皮會出現球狀膨起,尿液解完後仍會慢慢滴出,此時可以手術割除。3.有時包皮回縮到冠狀溝後方時,卡得太緊而無法拉回到原來的位置,因而充血形成一個腫環,很容易造成潰瘍,此時要在麻醉下立刻將包皮復位並等消腫後早期割除。4.如果包皮過長造成反覆的局部刺激,且因便溺後殘餘的尿蓄積在包皮內,經常感到不舒服之情況時,宜將包皮退出清洗保持清潔,等青春期之後再進行包皮環狀切割術即可。 小寶的包皮要割嗎? 長庚醫院小兒外科醫師 ◎張北葉   小嘟嘟最近每次小便都要很用力,醫師看了說是因為出生時就割包皮,造成的尿道口狹窄。 小強生下來包皮就太長,包皮沒法翻出清洗內部。 小國國被發現包皮太長且常常會紅腫,而在看診時醫師說是出生沒有割包皮引起發炎。 到底嬰幼兒適不適合割包皮?要不要割?什麼時候才需要手術?這是困擾父母親相當多的問題。 包皮是保護龜頭的 包皮的作用是保護龜頭的。想像一下,原始人在草原上跑,樹上及溪邊活動如果沒有包皮保護龜頭不慎被草或樹枝割傷是會大量流血的。因此原始人類是到成年都不宜割包皮的。嬰兒時期包皮是完全粘貼在龜頭上無法分開。包皮完美包住龜頭並且延伸到龜頭外;包皮的開口也很小。這樣的結構才能完全保護龜頭。成年以後生殖的功能彰顯出來,性交過程,如果龜頭露出就能直接射精到子宮頸。因此包皮在以下幾個因素逐漸由嬰兒期的全包,到成人期可以自由伸縮,露出龜頭。 1. 男性荷爾蒙的分泌是主要因素,它使包皮與龜頭粘連處鬆開。 2. 我們看圖二就可以瞭解,一般包皮內層及龜頭表面終其一生會剝落一些細胞,但只在嬰幼兒期比較特別,它會一直留在一個密閉相黏的空間內,經常堆積在一起,就合成一種白色脂狀物,潛在包皮與龜頭之間的縫隙內,俗稱包皮垢,它是完全潔淨無菌並會逐漸擴大,幾個月後撐開包皮開口處,藉著清洗而流出去了。 3. 幼兒在2歲以後自然勃起的現象就常常發生,尤其是夜晚近天明時常有勃起現象,使包皮常向後退開,這也是包皮逐漸與龜頭分離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根據台灣的國小學童調查得知:三年級以前只有四成的小朋友包皮和龜頭完全分開,此後分離率大增,到了六年級已有八成的小朋友會完全分開,到了青春期就有九十五%以上的男孩完成此一成長過程,但最後不是每個人都會露出龜頭。由以上敘述可以知道嬰幼兒包皮是完全保護龜頭的,就像香蕉皮是貼住香蕉。它不須要剝開清洗,只有香蕉皮剝開後我們才不能保證香蕉的清潔。所以成人的包皮如果仍然蓋住龜頭,小便後難以完全避免在包皮及龜頭之間留下尿垢。因此須要每天退下包皮清洗龜頭溝。 出生嬰兒的龜頭非常細嫩,容易被尿液及大便刺激,包皮就是用來保護龜頭,如在出生時就割包皮,有時裸露的龜頭會受刺激而變紅腫,尤其是尿道開口處最容易受到傷害,甚至引起小小的潰瘍,以後會造成尿道口狹窄,因此如果不是基於宗教理由,目前並不建議出生嬰兒割包皮。 什麼狀況要施行包皮手術 包皮不是多餘而會惹麻煩的皮膚,它不會製造污垢,也不會限制龜頭生長,它只是保護龜頭而已,只有下列情況才須於兒童期施行包皮手術: 1. 包皮炎或龜頭炎:必先處理發炎,等急性期過後才能手術。 1.不過有時幼兒紅腫疼痛不是發炎。而是局部包皮和龜頭因勃起或外力造成分離引起的。表現分離時龜頭失去一層細胞好像燙傷,水泡破掉時真皮露出一樣的紅腫疼痛。所以要區分幼兒的「發炎」是真的細菌感染或是局部剝離造成,就必須找醫師看。 2. 包皮的開口過小,當便溺時包皮會出現球狀膨起,尿液解完後仍會慢慢滴出,此時手術可以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 3. 有時包皮回縮到龜頭溝後方,卡得太緊而無法拉回到原來的位置,因而充血,形成一個腫環,很容易造成潰瘍,此時要在麻醉下立刻將包皮復位,並等消腫後早期割除。 何時最適合割包皮? 割包皮是人類自古以來最早,最常見的手術。現代人靠包皮保護已經失去其意義。因此包皮和龜頭能完全剝離後割包皮就是個人自由選擇了。在此之前割包皮還要將粘連部位用力剝開造成龜頭破皮,雙重痛苦。所以最合適的年齡是青春期發育以後,局部麻醉下施行手術。手術後就不致在包皮內留下尿垢。嬰幼兒割包皮不但全身麻醉,手術腫大程度一倍於成人,就像成人割包皮之外再被燙傷一樣的痛苦。 如何照顧幼兒小雞雞 如果瞭解以上說明,就知道以下照顧的要點: 1. 幼兒不須要剝開包皮清洗,他們是完全乾淨的。 2. 小便疼痛,不一定是發炎,吃止痛藥2~3天就好。只有紅腫、留膿液才一定是發炎了。 3. 包皮在成長過程是會自然退縮,一旦部份分離就要清洗了。 再談包皮手術 要不要割包皮是一個令父母困惑的問題,許多年前,各大醫院都在嬰兒出生時詢問媽媽是否要割包皮,最近就很少會有醫師建議嬰兒割包皮,因為隨醫學的進步而逐漸瞭解,割包皮其實是沒有必要的。要瞭解這個問題就必須先瞭解大人與小孩的包皮在生理及構造上的不同。 一般而言,幾乎所有的爸爸都不記得自己在幼兒時期的包皮狀況,也一直認為兒子的包皮及陰莖是大人構造的縮小版。事實上,大人的包皮只是覆蓋在龜頭上的皮瓣,可以推開清洗,而小孩的包皮內層嫩皮是完全黏連在龜頭的表皮上,兩者之間完全無空隙,這種構造是為了保護嬰兒細嫩的龜頭,不受細菌及尿液的侵犯。我曾經做過國小學童的調查,發現在四年級學生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龜頭已成熟,和包皮分離,可以褪開清洗。六年級學生則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龜頭和包皮分離,換言之,包皮和龜頭要在青春期開始時才進行分離現象,如果明白這個過程就知道小學以前絕大多數的幼兒是無法看到龜頭且褪不開,這才是正常的。大多數的父母仍然會有以下幾點錯誤的觀念: 1. 認為包皮除了保護外,沒有其它功能 2. 包皮給人的印象只是麻煩,且容易藏污納垢。 3. 甚至有些人還會懷疑,包皮會妨礙龜頭的發育而認為是累贅,不如趁早割除,較有利於清洗和發育。 以上觀念並不被醫學界所認同,近年來,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告誡,沒有必要條件就不應該割包皮。 此外一般家長的困惑以及要求開刀的理由,無非下列幾種情形: 1. 我兒子的包皮太長,超過龜頭:其實百分之九十的男孩都是這樣,當長大以後,包皮不一定會過長。 2. 兒子常覺得癢,會去抓小雞雞:三歲以後男孩逐漸進入性蕾期,會開始玩弄它,此時不必嚴禁這種行為,大約進入小學就會改善。 3. 他的包皮內有一個白色的腫塊: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包皮垢,因為包皮內層嫩皮和龜頭表皮都會有分泌物或剝落的細胞會聚集成小白粒,像瓜子一樣,有時引起發癢,這個小腫塊最後會衝出來,像牙膏或白色起司一樣,接著這部份包皮與龜頭就分離了,不須手術清除。 4. 包皮開口常常紅腫,小便會痛:包皮真正發炎時整個陰莖都會腫大,有時由包皮開口分泌膿水。但一般清洗時被不慎剝開,或是夜間勃起將龜頭及包皮黏合處撕裂,造成小便疼痛,此時清洗乾淨擦一些消炎藥膏,三天就會好了。 以上現象,不必手術,可以等到青春期發育完全,由孩子自行決定是否要割除包皮。 為何我不主張兒童時期割包皮,其原因有: 1. 避免全身麻醉:兒童割包皮非常疼痛,必須全身麻醉,長大只須局部麻醉,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危險性。 2. 減少疼痛:兒童期龜頭尚未與包皮分離,此時割包皮,須將嫩皮和龜頭剝離,這個動作使包皮表層失去黏膜,就像燙傷起水泡後,外皮脫落,留下失去表皮的真皮層一樣。須要經過結痂期及新生表皮層的過程,三週才會痊癒,青春期以後,包皮已自然和龜頭表面分離,那麼手術傷口就只有在縫線處,幾天就不太痛,七天即可完全癒合了,換言之,兒童期要多痛兩週,而整個龜頭像燙傷一樣的劇痛,實在不值得。 3. 避免設計不良:兒童的陰莖尚未發育完全,包皮要留下多長,才是合適,有時不易準確設計,長大時才能量身切割、縫合,當然比較合適。 不過,還是有些情形,是必須在兒童期施行包皮手術的: 1. 經常尿路發炎:但經過檢查,腎臟、膀胱都很正常,此時發現包皮開口極小,就應割包皮,以免再次感染。 2. 包皮不足:這是一個難以瞭解的情形,包皮不足的幼兒是無法看到龜頭,包皮整個包住陰莖,但外表看來陰莖極短小,像似金字塔狀,尖尖的包皮開口只有部份龜頭突出身體外面,大部份陰莖埋在脂肪層內。家長常以為包莖,請醫師割包皮。 3. 經常包皮發炎:約有百分之七的小孩會發生一次以上的包皮炎,此時整個陰莖紅腫,開口流膿,經過治療後,只要常常褪開清洗包皮開口即可,如果反覆發炎就要割包皮了。 4. 小便時包皮先形成小水球,然後才尿出來:這是包皮開口太小,小便不能直線解出。尿液先將包皮和龜頭之間充滿,才向外射出,這類兒童的包皮與龜頭早就分離,但包皮開口太小,無法清理,有引起尿路感染的機會,因此及早手術,可以解決清洗問題,並預防感染。 綜觀上述,我們可以藉著瞭解包皮正常構造去判斷該不該施行手術治療,但更重要的是,為人父母還須要學習去照顧寶寶的包皮。提供以下幾點做為參考: 1. 不宜人為褪開包皮:包皮黏連龜頭才是最完美的保護,因為它是完全無菌且不必清洗,許多父親以為自己的構造正常,兒子不能剝開會藏垢,應該褪開清洗,那就大錯特錯。褪開後會引起剝離疼痛,又須要每日清洗,如此一來既麻煩又多此一舉。 2. 不必禁止幼兒玩弄包皮:此時不是包皮過長而引起痛癢,而是自然生理發育,只要不摩擦破皮即可。 3. 注意清潔:進入小學,兒童逐漸有包皮褪離現象,此時只要褪到自然分離處清洗即可 不必急於洗到整個龜頭溝,但也應該指導清洗包皮內部的工作了。 如果完全明白包皮正常構造及生理,你仍然還相信要及早割包皮,那就真的對不起兒子了!! -------------------------------------------------------------------------------- 作者:nancy 參觀網站 時間:2008-08-20 16:47 1 我不是爸爸 不過這個問題我也請教過醫生 如果小朋友(學齡前期)去割~因為青春期會發育包皮本身就會縮短 這樣會照成太過敏感 反而會讓小朋友覺得不方便 一般建議~青少年在處理 好處: 1.麻醉評估~易判斷 2.除非反覆造成感染~不然不建議 3.傷口換藥~可以自行處理 這是我所知道的~提供給您參考!

三總-小兒泌尿疾病

2009年02月26日
公開
52

小兒泌尿疾病 包皮環切術 包皮環切術 一、什麼是包莖? 包莖(Phimosis)俗稱包皮過長(Redundant prepuce),是泌尿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包莖係指包皮末端緊束,而無法將至退到陰莖的冠狀溝以上,將龜頭曝露出來。 二、包莖如何處理?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把包皮後推到冠狀溝上,每天清除附在其上的包皮垢,但務必記得洗後一定要再翻回原狀,否則可能易造成龜頭缺血,嚴重甚至壞死。 2.藥物治療-以含類固醇藥膏局部塗抹二至四週,再配合包皮漸進後推,在部份病人可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3.包皮環切術 二、什麼情況下要做包皮環切術? 一九九九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指出:「對於新生兒的包莖,並無充份的理由執行常規性包皮環切術」。 至於三歲以後的包莖則在下列狀況下,可以考慮做包皮環切術: 1. 經常有包皮炎、龜頭搔癢、紅腫、疼痛、分泌物或包皮垢。 2. 解尿時尿流受阻形成包皮尿囊,甚至排尿困難。 3. 包皮末端成錐形根本無法翻開清洗。 4. 經保守治療無效。 三、什麼情況下不可做包皮環切術? 1. 併有尿道下裂。 2. 看不到陰莖或陰莖太短小。 如果有以上這些問題,應先解決再行包皮環切術。 四、包皮環切術如何進行? 包皮環切術--就是俗稱的割包皮,作法有兩種 以(1)包皮環套在過長包皮上,讓包皮自然壞死,而後自動脫落,(2) 開刀直接將多餘的包皮割除。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不過前者的實施對象以新生兒為主,而後者的實施較無年齡限制,一般小孩至成人皆適用。成人的包皮環切術大多以局部麻醉進行,由泌尿科醫師執刀,而且通常不使用包皮鉗,而是用手術刀或組織剪切除包皮。醫師大多會保留一小段包皮,以免勃起時太過緊繃,甚至迸裂傷口。縫合用的線材大多可以吸收,如羊腸線,平均在 10-14 天後線結會自行脫落。手術後 4-6 星期,傷口癒合還不完全,必須避免性行為或是自慰。 五、包皮環切術可能有何併發症? 出血、腫脹、疼痛、感染,包皮切的太多或太少。 六、結語 包皮過長是成年男性常見的問題之一,但並非都需要手術治療。原則上如果可以翻開包皮保持冠狀溝清潔,並不建議要接受包皮環切術。如仍有疑慮或衍生出其他問題,應至泌尿科門診尋求專業協助。 ∼預祝您治療愉快∼

增減1cm 小臉按摩術

2009年02月18日
公開
12

增減1cm 小臉按摩術 採訪撰文:李忻潔 靜物攝影:張志偉 插畫:Daniel 日本正流行著一股臉部筋絡按摩熱潮,想要擁有精雕細琢的完美比例臉形,除了選對保養品、正確生活觀外,透過確實的小臉按摩,便能對抗鬆弛、水腫與脂肪,1cm 的微妙差距,便能讓妳看來截然不同! 對抗地心引力 拉提老化鬆弛 Check:(勾選兩項是警訊,三項以上妳便屬於這類型肌膚目標) □一低頭,便露出淺淺的雙下巴。    □眼袋越來越明顯。 □不笑時也有清楚的法令紋。      □臉頰輪廓開始出現角度。 □將鏡子放在桌面上,低頭看鏡子時,發現兩頰明顯往下墜。 殘酷的事實是,鬆弛就是一種老化徵兆!當年齡增加,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製造慢慢減少,新陳代謝與細胞修復力也會逐漸下降,加上保養失當、缺乏運動都可能導致肌膚鬆弛提前報到,就像運動員停止運動習慣後的肌肉,漸漸失去支撐力,必須透過深層的按摩回復緊緻與彈性。妳可以藉由肌肉的刺激,加強肌膚緊實感,按摩師建議,在老化初期,約略25歲就應強化肌膚提拉動作。 按摩手技: step 1:可搭配抗老緊顏保養品,塗擦後將手掌放在兩頰,鼻子兩側,並朝太陽穴的方向往上滑動,到達太陽穴後,再以手指按壓臉部,這個動作需進行3次。 step 2:雙手維持在臉上,雙手以震動方式刺激兩頰,約10秒。 step 3:利用食指與大拇指夾住下巴,並往耳朵方向往上,可以緊實臉部線條,做3次。 step 4:以中指按住瞳孔正下方的四白穴(約下眼窩1cm)與地倉穴(嘴角兩側),有節奏感的慢慢按壓,再慢慢放開,至少3次,能促使表皮細胞健康,調節淋巴順暢,預防皺紋產生。

揮別惱人水腫 消除泡泡臉

2009年02月18日
公開
11

揮別惱人水腫 消除泡泡臉 Check:(勾選兩項是警訊,三項以上妳便屬於這類型肌膚目標) □早上起來,雙眼浮腫變小眼。           □前晚熬夜或吃得過鹹,隔天臉龐像吹脹的汽球。 □平日四肢便特別容易有水腫困擾。         □月經來的前後特別容易變圓臉。 □循環不佳,手腳容易冰冷,臉色總是暗沈,有黑眼圈困擾。 雙眼是水腫型大臉最能清楚辨認的部位,因為眼瞼是全身最薄的肌膚,皮下組織也最疏鬆,因此當新陳代謝不佳時,便容易發生液體聚積情形,透過生活型態調整或加強血液循環便能逐漸改善,以雙手按摩可發揮事半功倍效用。由復健師出身的 Clarins 先生親身設計的抗水腫按摩法,利用地心引力與手支撐反作用力,將容易堆積在臉部中央的水分與毒素,從中間、眼下方慢慢住兩側排開,達健康排水緊緻效果,每個動作皆需從1數到10。 按摩手技: step 1:塗抹具排水功效保養品後,將約有2公斤重的頭部自然靠在手掌中以手與腿部支撐額頭,藉此撫平額頭細小紋路。 step 2:手掌拱起,將眼部包覆在手掌中,手掌底部靠在眼部下方,手指包住額頭,這個動作得以消除眼部的腫脹感,同時可放鬆長期導致的臉部壓力。 step 3:手指張開貼在臉頰上,露出鼻子,可緩和雙頰的水分與毒素堆積。 step 4:張開雙手捧住下巴與下顎,雕塑下巴、頸部的線條。 step 5:將手撐住太陽穴與耳後,將頭部重量全部放在手上,透過前4步驟排水後,最後達雕塑小臉效果。

經期問題

2009年02月13日
公開
84

經痛時熱敷會舒緩子宮肌肉收縮,但是不致於影響到凝血,對正常人來說,不會造成經血不止,但是應可減少經痛。 月經前太鹹、太冰冷的食物不要吃,可以吃高纖食物、糙米米飯、全麥麵包、馬鈴薯、燕麥片或是低脂牛奶等等,月經來後可以吃優酪乳、高鈣食物、含錳食物如全穀、堅果、豆類、綠色蔬菜、鳳梨、輕淡的茶品如玫瑰花茶、麥茶等等,儘量不要吃咖啡、可樂、濃茶等,少量的甜食有一些幫助,在月經期間也要注意多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肉類、蛋、豆腐等等,補充經期所流失的營養,如果經血量大,也應該多補充含鐵的的食物,如菠菜、蜜棗、紅菜、肝臟、葡萄等等。 月見草油主要保建的訴求,在於舒緩經期的不適症,以及預防經期前症候群的發生,有許多的報導及製品在販售,有些人吃了也確實有相當的效果,但是這種食品效果也是因人而異,一般作成的膠囊也是三餐服用,妳可以多比較看看再服用。 臨床上發現,許多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肌瘤的病例,都是自己飲用四物湯而造成,形成更嚴重的充血現象,讓肌瘤愈長愈大。 值得注意的是,四物湯有二十多種配方,不同中藥店有不同的配法,但無法適合所有人,而必須依個人體質調配。所以四物湯不能隨便喝,最好還是讓中醫師看過。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那個來時,不管是巧克力還是紅糖煮薑湯,總之就是可以放心的吃點甜食,不但可以活血化瘀,還可以緩解經痛,並且經期所吃的這些高熱量的甜食是不用怕會發胖的,這是真的嗎? 根據研究顯示,高熱量的甜食確實能夠增加血液循環,減緩平滑肌的收縮與血管的痙攣,所以有助於緩解經痛。而巧克力又含有大量的單糖,可使糖份迅速為人體吸收,並且巧克力本身也含有一些咖啡因,對於女性月經期間的痛經或是因為失眠所造成的輕微頭痛、頭重也有緩解的作用。並且研究指出,巧克力內含有可提高腦內血清素(Serotonin)的濃度,而腦內血清素愈多,就也會讓人感到愈積極樂觀快樂的一面。當然也適用於月經來臨前幾天,所出現的情緒不穩、焦慮鬱悶的經前症候群(PMS),因此會有月經期間可以多吃些巧克力的說法。 至於外傳只有經期時吃巧克力不會胖,其實是因為女性經期時通常食慾減低,與月經來臨前的食欲旺盛、身體浮腫相較,體重本來就會比較容易下降。其實,巧克力的熱量並不會因為經期的關係,而減少吸收,也就是說雖然生理期間可以吃巧克力,但多吃所囤積的熱量還是一樣的。 如果一次吃得太多的巧克力,可能會因巧克力中的大量單糖進入體內,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血糖瞬間下降,而有刺激食慾的做用,如果怕發胖又想補充點甜食,可以以麵食、全麥麵包、麥片等的澱粉類食物穿插期間。不致使胰島素大量分泌,減輕經痛的效果相同,但飽足感較高,比較不易變成可口致肥物,在女性痛經時也可發揮緩解經痛的效力。 若你想讓每個月的週期都過的順心如意,在飲食上除了巧克力外,梅子、番茄、鳳梨、核桃,也可增加血清素,達到控制經前症候群(PMS),且熱量又不太高,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多補充含鈣、鎂、鋅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B6、維生素E也可有效緩解PMS。 經期前容易出現下腹部或下肢浮腫現象者,最好限制鹽分的攝取,避免食用過鹹的食物,如醃製、煙燻食物。這時可以多吃紅豆薏仁湯,因為紅豆富含鐵質又有利尿的功能,薏仁則有利濕的的作用,若是嫌自己弄太麻煩買現成的也行或是乾脆吃八寶粥也不錯。 有些女性在經期前會有食慾大增的問題,通常這是荷爾蒙的作用所引起的,不用過度克制,吃些維他命E可以稍作改善。千萬不要刻意限制食慾,容易造成情緒的低潮、焦慮等情緒。 參考資料 網路 2007-11-21 18:34:14 補充 多攝取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特別是omega-3,omega6等等,如魚油,花生,堅果,或是吃亞麻籽,月見草,琉璃苣的提煉油,可減少發炎反應,也可穩定荷爾蒙,持續服用魚油二個月以上,可減少三成以上的經痛,同時應該減少飽合脂肪酸攝取,如肉類、乳製品;不吃加工食物,過甜的食物,咖啡,巧克力,並且增加新鮮水果、蔬菜、蛋白質、穀類的攝取。 2007-11-21 18:34:27 補充 每天攝取100毫克維生素B1,400毫克的鎂,持續三個月以上,經期期間加上200毫克的維生素B3,300毫克的維生素C,鎂則增加到每天600毫克,可穩定荷爾蒙,減少疼痛,有的統計指出,可減少9成的經痛,全麥穀類纖維豐富,且含大量的鎂,可多食用。每天服用400到800毫克的維生素E,可改善子宮肌肉的血液循環。鈣的補充對於穩定神經也有幫助,可每日攝取500至1000毫克。 2007-11-21 18:34:50 補充 不少中藥藥材對於經痛有一定的助益,如當歸、黑升麻、加味逍遙散、益母草、溫經湯等等,可以諮詢中醫師診治,自己也可製作紅糖薑茶,花茶在經期來時喝,如果月經很規律,可以從要來之前的二、三天開始喝,一直到經期結束,症狀應該都會緩解。 2007-11-21 18:38:53 補充 如果妳剛好也有避孕的需要,不排斥,也沒有服用避孕藥的禁忌時,避孕藥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大約有超過90%的原發性經痛病人在服用避孕藥後疼痛可以得到緩解。 ★可考慮請醫師開立劑量較低的避孕藥,以減輕妳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