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喬&喬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瘦寶寶長肉計畫~rabbit媽媽分享

2006年10月29日
公開
25

文 / 王春梅  專家 / 孫淑芝 營養師 寶寶飲食正常,可是就是長不胖;寶寶老是挑食,已經越來越瘦了;儘管在怎麼注重寶寶的營養調理,爲什麼我家的寶寶就是比別人瘦呢? 孩子變瘦 暗藏危機 寶寶不會無緣無故的變瘦,因此細心的媽媽應該會發現寶寶變瘦過程中的一些徵兆,不過除了發現之外,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的解決瘦寶寶的隱藏危機。 怎麽吃都吃不胖 有一種寶寶,不但不挑食、還吃得相當多,但就是吃不胖。有的媽媽也許會認爲孩子就是長不胖吧!但是,這種說法並不能為專家所認同。一般來說,當孩子吃得食物多,攝入的營養素也應該多,所以孩子哪有長不胖的道理?但如果孩子真的吃不胖,下面有幾種可能,都是孩子吃不胖的原因,爸媽可以參考看看。 當孩子吃得多卻又長不胖時,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消化道功能太差,所以吃得多、拉得也多,因此食物的營養素未被充分的吸收、利用。另外,如果媽媽準備的食物中,主要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含量過低,寶寶也會瘦。或者是當寶寶所消耗的能量大於其所攝入的能量,因此攝入的營養素不能滿足身體生長需要,孩子當然也長不胖。倘若寶寶總是處於饑餓狀態,也有可能是腸胃中有了寄生蟲;而若寶寶的表現是吃得多、但是體重下降、體質虛弱,這時候要懷疑孩子患有某種內分泌系統疾病,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徹底檢查。 寶寶就是不吃飯 有的寶寶一見到媽媽端來飯菜就跑得遠遠的,好象跟飯有仇似的,這樣的寶寶怎能不瘦?這是典型的厭食症,可能是缺鋅、鐵、鈣、貧血、胃病、消化不良等引起的。當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表現時,媽媽要自我檢討一下,是不是平日裏爲孩子準備的食物太單調且無規律,或者放縱孩子胡亂吃零食,因為不當的餵養方式造成孩子的厭食反應。 長肉計畫 刻不容緩 要讓瘦寶寶長肉,媽媽將是這個計劃的主要實施者,因此需要媽媽拿出全部的耐心來進行。當然,當務之急是先給孩子做全面檢查,然後再從調整飲食結構、改善餵養辦法,糾正不良習慣入手。 保養寶寶的肝脾胃 藉由完善的身體檢查,可以幫助媽媽瞭解寶寶的消化系統及脾、胃等健康狀况,如果有嚴重的病症則需要按照醫囑讓孩子吃些如健脾健胃、助消化的兒童專用藥,如果孩子是缺乏鋅、鐵、鈣或貧血等症狀的話,則依症狀進行藥補或是食補。 變換菜色喚起食慾 大部分的瘦寶寶與營養結構不合理、餵養方式不當及飲食習慣不好等因素有關。因此建議媽媽趕快改變過去單調的飲食,盡量變化每天的食物,並把穀類,肉類,豆類和蔬菜等各種營養合理搭配,讓餐桌熱鬧起來,讓寶寶對餐桌產生期待。 在搭配合理的營養飲食前,媽媽首先要瞭解各類食物的營養含量: *牛奶(包括豆漿)含豐富鈣質,每天至少兩杯; *蛋中含鐵質,每天要有一到兩顆; *動物肝臟含鐵質、維生素A及B12,可與肉類交替搭配; *蔬菜類一天需要二碟,其中至少一半來自深綠色及深黃、深紅色蔬菜,因爲它們所含的維生素A、C及鐵質都比淺色蔬菜高些; *五穀類每天需要1至1碗半,可用稀飯、饅頭、麵條、玉米粒或麥片等加以替代; *水果類每天不可少。 習慣養成不能妥協 糾正寶寶的不良飲食習慣,全看媽媽的耐心與花招。在糾正的過程中媽媽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輕言向孩子妥協,否則只會助長寶寶的壞習慣。 固定寶寶每天的進食時間,並且固定下來,讓孩子逐漸養成規律的習慣。例如:每天的早餐不能超過7點半,晚點時間不能超過晚8點半,最重的是媽媽不能隨意更改孩子的進食時間。 拒絕零食才是根本 孩子的零食大多是大人提供的,這樣的行為只會傷了寶寶的胃、壞了寶寶的習慣。因此徹底拒絕零食,回歸正常的飲食習慣,才是根本的辦法。有些對於零食過度依賴的寶寶,家長可以考慮用漸進的方式减少提供零食,直到孩子不再吃零食。 飲食小叮嚀 1、寶寶在嬰兒時期一個月應增加一公斤,三個月大時應是剛出生時一倍左右。 2、三歲前是寶寶肌肉組織發育、骨胳生長、體格發育的關鍵時期,體重的增加很重要。 3、多帶寶寶做戶外活動。 4、多喝開水(尤其是冷開水),以促進新陳代謝。 5、爸爸媽媽自身也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以身作則,讓寶寶心服口服。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2006年10月29日
公開
21

[[幾種不容忽視的不良行為]] 1.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2.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後告訴他干擾別人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當五歲的傑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採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覆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麼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4.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於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現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並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這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並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 5.誇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孩子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誇海口的行為似乎無關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瞭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當孩子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去迪斯尼當然很有意思,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麼,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撒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撒謊的孩子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於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孩子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6.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裡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櫃檯裡拿餅乾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幾種非糾正不可的生活惡習]] 1.不良擦拭   必糾理由:孩子會自己使用尿壺時,你或許願意讓他自己來處理。但是如果沒有擦拭妥當的話,他的手可能會弄得一團糟。對女孩子來說,不當擦拭可能會導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檢查一下,看看他的內褲就知道了,孩子也許還會需要定期的指導。 2.挖鼻孔   必糾理由:儘管看著孩子的手指從鼻子游到嘴裡很噁心,但是吃鼻涕並不會讓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卻是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   制止方法:轉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給他本書或玩具,任何能佔著手的東西都行。向孩子解釋挖鼻孔會傳染病菌。隨身攜帶紙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時立刻遞給他。讓鼻孔濕潤會減輕瘙癢感。冬天在他的臥室裡放個加濕器會有助於避免晚上睡覺鼻涕變干。 3.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經常,並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後,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櫥,或包裡備些殺菌濕巾。 4.咬指甲   必糾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會流血、感染。咬髒指甲也會傳染細菌。   制止方法:大多數小孩子在無聊時咬指甲,此時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樂,書或畫筆和紙,等等。 5.摳瘡痂   必糾理由:骯髒的手指會將感染性細菌帶到傷口上。反覆被揭開的傷口也會結疤。   制止方法:在傷口上敷抗病毒藥膏,然後用創可貼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讓他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卡通創可貼,他就會不願意把它揭掉了。 6.不遮掩地咳嗽、打噴嚏   必糾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像肺炎、腦膜炎都是通過這些顆粒傳播的。   制止方法:做個好榜樣。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時能自己擋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會跟你學。不要怕嘮叨,要經常提醒孩子。為防治病毒傳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噴嚏。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於未然,並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

好玩具,陪孩子探索歡樂益智的童年

2006年10月29日
公開
22

好玩具,陪孩子探索歡樂益智的童年 「我家的小寶有一屋子的玩具,但是他玩來玩去還是那幾樣,其他的就束之高閣……」、「我買了許多啟智玩具,寶寶卻不屑一玩……」不知道媽咪、爸比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幫寶寶買了許多的玩具,放在孩子眼前,寶寶卻一點也不想玩,或者玩沒幾下,就把玩具丟在一旁呢? 玩具對孩子的意義 對孩子而言,玩具的意義不在於外在的美麗包裝或是多樣性的功能,而是在於這項玩具是否適合孩子的年紀,以及它是否會引起孩子主動探索、接觸新事物的興趣。 提昇寶寶的注意力 不知道媽咪有沒有注意到寶寶在玩玩具時,會非常專注地摸索(除非旁人打斷他);根據專家的研究,玩玩具可以提昇小孩的專注以及專心去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像看電視,只是被動地接收訊息。另外,色彩搭配佳的玩具,也可以培養寶寶的審美能力與想像力。 發展肢體與感官能力 玩玩具,可以幫助寶寶發展感官能力與肢體協調能力等各階段的基本動作。例如:從揀小球的遊戲中,寶寶從用手掌抓,到利用手指頭精巧地拿取,都是一種成長與進步;玩疊積木時,可以學習如何讓積木不會倒下來,進而學習到平衡的能力。 從玩樂中得到滿足與成就 寶寶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可以從摸索中得到許多的樂趣。例如:玩組合積木、磁鐵積木時,寶寶可以得到組合完成後的滿足,或是讓寶寶在創造過程中更有成就感,而樂此不疲。 成長階段的需求 三歲以前,是孩子變化最快的時期,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刺激,所以每個時期所需要的玩具不盡相同。 零歲至六個月的寶寶 寶寶從軟趴趴的到會翻身,經歷了很長一段的仰臥期,此時,正是訓練寶寶「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的最佳時期。媽咪可以選購色彩和諧、材質柔軟的玩偶,如有造型的布手環或襪子,當寶寶揮動小手或踢小腳時,會發出好玩的聲音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或是選擇音樂柔和,觸摸質感舒適的音樂吊鈴或手搖鈴,吸引寶寶的目光並想去觸摸,達到感官訓練以及活動四肢的效果。 七個月至一歲的寶寶 七、八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學爬了,又處於萌牙生長期,看到東西就想抓起來咬,所以這時應該給寶寶不含毒性的塑膠或橡膠製品的玩具,例如:橡膠玩偶、固齒器等。 一歲至三歲的寶寶 隨著寶貝的成長,遊戲的變化與挑戰也相對提高。一歲至三歲的寶寶,開始真正主動「玩玩具」,所以選擇色彩豐富、耐摔、能夠發聲、發光的玩具,如大型的軟質拼圖、積木或會發聲的動物玩具等,吸引孩子去接觸、探索這類型的創造性玩具。 陪孩子一起玩玩具 無論是哪一個年齡的寶寶,玩玩具都是成長的最佳媒介與方式。不過,許多父母以為買了許多玩具之後,就讓寶寶自己玩就好了,其實光靠寶寶「自己玩」,啟蒙的效果有限;如果父母可以參與孩子的遊戲世界,在寶寶玩耍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予互動與鼓勵,對寶寶的發展與啟迪更有加分的效果,還能建立互動良好的親子關係,使情感的距離更加靠近。 資料來源:Babydj

玩具清潔法

2006年10月28日
公開
44

玩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朋友必須經由手接觸玩具,或是正處一歲左右口腔期的幼兒,容易把玩具放到口中,若是玩具充滿著細菌,很容易病從口入,因此玩具的清潔與保養就萬萬不可忽略。 材料工具 嬰兒油或綿羊油、酒精、牙刷、棉花棒、布、洗衣袋、漂白水。 消毒水diy 將漂白水稀釋,比例為1:99,漂白水1,水99的量去稀釋,就可以將玩具清潔殺菌。 可水洗的 塑膠類 1 將沒有裝電池的塑膠玩具放進水中,倒入漂白水稀釋,浸泡約30分。 2 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部分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3 最後再用乾淨的布將玩具擦乾淨,再放進乾淨的玩具箱來存放。 小叮嚀 因為消毒水的濃度非常低,所以浸泡過後只需用清水沖洗一次即可,若是不喜歡消毒水的味道,則可多沖洗幾次。 布質類 1 洗滌前,把玩具放入1:99的稀釋漂白水中浸泡30分鐘。 2 再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地方刷洗乾淨。 3 將布質玩具放進洗衣袋中,再以一般洗衣程序進行即可。 小叮嚀 洗滌前一定要看清楚標示的洗滌說明,標示上載明可使用水洗者才能使用以上方法,以免入水後造成玩偶變形或產生起毛球的現象。 芭比類 1 娃娃的頭髮就跟人洗髮的程序相同,用洗髮精先洗髮再潤髮。 2 身體就以塑膠玩具的方式清潔即可。 不可泡洗 絨毛類 1 絨毛娃娃較不能水洗,但可用毛巾沾消毒水輕輕擦拭,再沾清水擦拭一遍。 2 拿至太陽底下曬曬陽光,也能趕走藏在毛絨絨娃娃裡的細菌。 3 送至洗衣店乾洗是不錯的選擇。 小叮嚀 家中若有會過敏的孩童,應避免絨毛玩具及容易發霉的布質玩具。若不得已就要照上述方法來清潔,並常拿出去曝曬,建議選擇不易沾灰塵,好清潔的玩具,如塑膠類。 木製類 可用嬰兒油或綿羊油來擦拭,或用稀釋的酒精或酒精棉片擦拭,再用乾布擦拭一遍。 小叮嚀 ◎因木質材料的玩具容易潮濕生蛀蟲,所以不能水洗,除非選擇有上漆的木質玩具。若玩具表面上過浸泡漆,就可以水洗並陰乾即可。 ◎而好的木製玩具是比較耐玩也比較安全的玩具,保養上也不困難,長期擺放若讓木頭變黃,只要用磨砂紙磨一磨即可。 電子類 1 用布沾些酒精或以1:99的稀釋的漂白水來擦拭塑膠殼。 2 隙縫處可用棉花棒或牙刷來清潔,再以乾淨的布沾水擦拭一遍。 小叮嚀 ◎有裝電池的玩具,如會動的玩偶、玩具電子琴、音樂鈴等,這類玩具也不能泡水來清洗。 ◎若有外層布料,如衣物等,可先拆解下來。 維護保養 看說明 在使用說明中應標明維護保養或清潔的方法,如圖說明要以溫水30度來清洗玩具。嬰兒玩具應注意是否有清潔或消毒方法。 要檢查 3歲以下兒童的玩具,應要定期檢查,如螺絲釘是否鬆動;毛絨玩具上的小零件是否鬆脫;塑膠玩具的外殼有否破裂引起其他危險的產生等。 要清潔 乾電池用完應及時取出。童車應定期進行加潤滑油防等保養工作。絨毛玩具應定期乾洗或以擦拭方式再曬太陽,以減少細菌滋生等。 小撇步 沾有化妝水的化妝棉用完不要丟,也可利用內含少許的酒精成分,來隨手清潔擦拭塑膠玩具唷! 娃娃的布料外層衣物脫下後,可以洗衣程序方式進行,或用冷洗精浸泡來洗淨。 選購玩具注意事項 1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常因好奇心及口腔期等因素將玩具放入嘴巴,加上寶寶的肌膚細嫩及抵抗力較脆弱,所以在選購時必須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玩具上彩色漆料是否為無毒漆料,防止寶寶因長期咬食而造成漆的脫落。 ★是否可清潔或可使用特殊清潔液清潔,防止細菌的滋生。 ★玩具接合處是否平滑,避免割傷寶寶。 ★絨毛玩具之毛長是否過長,是否容易脫落,避免引起寶寶的呼吸問題及滋生細菌。 ★玩具的材質是否堅固,避免碎裂而割傷寶寶肌膚。 ★有音樂的玩具其分貝不宜過高或尖銳,而影響寶寶的耳膜及EQ的發展。 專家說 蔡淑美說, 除了定期清潔保養玩具,家長還可準備乾淨的收納箱來存放洗淨的玩具,避免與其他物品混雜或散落各地,才能更加延長玩具的壽命。她還建議家長,利用廢物來收納玩具,如塑膠盒、冰淇淋盒或鞋盒。父母親也可以在容器上貼上文字或圖片標籤,讓孩子很容易辨認,孩子同時學會了辨認圖片、文字還有分類整理及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彥呈媽媽提供)

音樂有助腦力開發嗎?

2006年10月16日
公開
3

音樂有助腦力開發嗎?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早已是許多家長心中根深柢固的觀念。但音樂還能幫助腦力開發,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則是近年來逐漸被炒熱的話題。 音樂,真的有這麼多神奇妙用嗎? 撰文�書軒 諮詢�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大里院區婦科主治醫師 傅玉麒 胎教音樂有用嗎?學音樂可幫助腦力開發嗎?始終是眾說紛紜的話題。有專家認為媽咪在懷孕期間多聽胎教音樂,有助於胎兒的成長及智力發育;也有醫師以母體環境阻隔胎兒接收外界聲音為由,認為胎教音樂只是商業噱頭。音樂,真有如此神奇妙用嗎? 胎兒確實能感受到音樂 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大里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傅玉麒表示,根據醫學實驗證實,胎兒約在16週大的時候,可藉由震動及體內的熱力感應器「感受」到外界的聲音,並產生活動四肢、旋轉等反應。 但是,因為此時胎兒的聽力結構尚未發展完全,所以認為此時胎兒已經能夠「聽」到聲音,恐怕還稍嫌太早;但胎兒可以藉由上述的方式「感受」到音樂,確實是可能的。 胎兒大約在24週大時,聽力結構如前庭、耳堝等器官均已發展完成,到28週時結構更加完整,此時的胎兒已經具備基礎的聽力。雖然此時胎兒的耳?裡浸滿羊水,又受到羊膜、胎膜、子宮和腹壁的層層阻隔,想要接收外界的聲音似乎困難重重;但傅玉麒指出,胎兒還是可以透過耳堝聽到、感受到媽咪說話的聲音,而媽咪所聽的音樂,胎兒也是可以聽得到的。 母親胎兒同受音樂影響 有實驗證據指出,當孕婦在聽音樂時,可以增加胎兒的活動量並使其心跳頻率改變:如孕婦聽節奏較輕快的音樂約1分鐘,就可使胎兒心跳加快將近1小時!胎兒除了可以聽到音樂,還可以透過音樂在母體內產生的變化,間接地感受到音樂。 當媽咪聽到喜歡的音樂時,體內的荷爾蒙會產生變化,釋放出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並促使新陳代謝加快。這些母體的變化,胎兒不僅可以感受得到,還可從中受益,如促進發展、穩定情緒等。 但是相反的,如果媽咪聽了使她感到憂鬱或不舒服的音樂,體內也會釋放出不好的物質,使胎兒受到影響。因此,在懷孕期間所聽的音樂,無論是對媽咪或對胎兒來說,都具有同樣的影響力。 那麼,究竟該如何選擇適合的胎教音樂呢?傅玉麒表示,每個人的個性、喜好都不同,對於音樂的口味也不一樣,實在沒有絕對的標準。但他個人會建議孕婦選擇能夠讓自己的心情平靜、或是能讓孕婦感到心情愉快、安祥的音樂,過於激動或是會讓人感到憂鬱的音樂,則應該盡量避免。 莫札特音樂可開發腦力 而嬰幼兒時期的音樂經驗,有助於日後腦部高層次認知功能的發展,因此,在孩子出生之後,還是可以藉由古典音樂或童謠繼續提供孩子聽覺上的刺激。 根據1975年的實驗指出,每天播放布拉姆斯的《晚安曲》給早產兒聽,1天6次,每次5分鐘,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早產兒體重增加的速度,明顯地獲得改善;而莫札特的音樂(如雙鋼琴奏鳴曲),則被證實與人類的腦波頻率相同,有助於問題兒童症狀的改善。 如語言發展遲緩或自閉的孩子,因為腦波波動的頻率較慢,可藉由聆聽莫札特的音樂調整腦波頻率,促使學習速度加快並穩定情緒;而患有癲癇的孩子,也可透過莫札特的音樂調整其混亂的腦波,使腦波的頻率回歸較為正常的狀態;對於患有哈茲海默症的老人來說,莫札特音樂的頻率甚至也能使患者回復到腦力較為清晰的狀態。 雖然以上都是針對有問題的孩子或老人所做的實驗,但是對正常的新生兒來說,莫札特的音樂同樣具有能促進智力和腦神經發展的功能,可以?孩子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除了莫札特之外,巴洛克音樂或是巴哈、韓德爾等人的作品,也很適合嬰幼兒聆聽。 再者,兒歌和童謠也能提供嬰幼兒很好的聽覺刺激。因為兒歌和童謠的表現方式以「輕柔緩慢」、「不斷重複」為主,這對準備牙牙學語的嬰幼兒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說話的方式;而且歌詞中喜怒哀樂的表現,不但有助於提升孩子認知功能,也能豐富孩子的語彙。 生活品質影響胎兒發展 傅玉麒強調,胎教音樂固然能夠影響母體本身及胎兒,但畢竟只是短暫的。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在孩子出生後繼續給予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且準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自身的品格涵養及言行舉止,更是孩子在人格發展穩定前的仿效對象。 如果家族成員本身修養良好、情緒穩定、溫和有禮,無時無刻營造一個氣氛和諧的家庭環境,如此生活品質陶冶下的孩子,自然比一個在時常處在爭吵衝突甚至暴力陰影下的孩子,擁有較穩定成熟的性格。 因此,傅玉麒呼籲所有的父母親們,除了音樂陶冶之外,更應該致力於給孩子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並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緒表現,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最好的環境下成長。 ★專家小檔案 傅玉麒 現職: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大里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伊甸文教基金會兩性教育講師 環球技術學院講師

讓小寶貝快樂的九大祕方

2006年10月15日
公開
7

引用自http://tw.myblog.yahoo.com/frog-mammy/article?mid=90&prev=-1&next=89   小寶貝也是有壓力的哩∼讓寶貝Happy一下吧!!以下是專家提供的快樂九大祕方~ 1.有時間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 身為媽咪總是希望家裡窗明几淨、室內滿是笑聲及悠揚的音樂、而周圍的鄰又喜歡安靜。所以只要小寶貝一開始喊叫、跳躍,爸比媽咪們就會想辦法制止~小寶貝只好越來越乖..熱情和活力就一點一點的喪失了,偶爾讓他們盡情的玩耍(別管他們有多豬頭啦)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喔~ 2.關心他人 施比受有福~我們應該盡量給他們機會去關心及幫助他人。比如說照顧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幫忙做家事、把家的玩具送給需要的小朋友,讓小寶貝學會懂的分享。心理學家指出,兒童在很小的年紀就能享受幫助別人的快樂喔~ 3.體育活動 和孩子一起打球、跑步、騎腳踏車、、、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增進孩子的健康更能讓孩子笑口常開喔~ 4.笑出聲音來~哈!!哈!!哈!! 笑出來,對媽咪、爸比和小寶貝的健康都有好處喔!!有些爸比、媽咪喜歡在寶貝面前很ㄍㄧㄥ~認為這樣才有尊嚴...,其實讓家裡充滿笑聲,並常常給寶貝擁抱是最好的愛的表現~有人說:一個人一天需要4次擁抱才能存活,8次擁抱才能維持; 16次擁抱才能成長(這個我也要跟青蛙爸比說我也需要啦!!)愛就要表現出來啦!!不要太ㄍㄧㄥ 會內傷喔! 5.更具體的表揚 我們應該特別表揚寶貝令人滿意的行為,表揚得越具體,小寶貝就越清楚哪些是好的行為~表揚有二種喔:一個是爸比、媽咪的話語,另一個是小寶貝據此作出的推斷。不要總是簡單地說"做得不錯",要具體指出他們表現良好的細節。比如說"你今天把那個跌倒的小妹妹扶起來,真讓媽媽高興""我喜歡你畫的這些樹"。具體的表揚會讓小寶貝產生更大的滿足,當然也要注意不要表揚過度,從小要讓小寶貝認識到,真正的表揚是來自於他們戰勝挑戰之後。 6.藝術的魅力 音樂、舞蹈、文學等等的藝術會豐富小寶貝們的思維,讓他們認識藝術、接觸藝術,有助於他們表達自己和對世界的情感,並從中獲得快樂!! 7.不要苛求完美 小寶貝畢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總是有這樣那樣做不好... 爸比、媽咪不要太過於追求完美而傷了小寶貝的自尊、失去信心。所以,下一次當我們要嘮嘮叨叨唸個沒完時,先想一下,這個過錯跟他的年紀是不是有關?10年後小寶貝還會這樣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繞了他吧!!我們和小寶貝的感情總比應該把襪子放在哪裡重要多了! 8.教會孩子解决問題的技巧 當小寶貝認為自己能解決一些問題時,可以讓他產生成就感及信心,並且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勇氣~當小寶貝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教他解決問題的技巧:發現問題;讓小寶貝說出他想要的結果;幫他設計出要達到這個結果的步驟;讓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別人幫助,並在他確實需要幫助的步驟上提供協助~ 9.给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才和技能,能夠讓這些能力展示出來也會為小寶貝帶來莫大的喜悅喔!!所以即使爸比和媽咪再怎麼忙,如果小寶貝要講個故事給我們聽,我們也要撥出時間來讓他好好的表現一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