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喬&喬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這樣準備副食品營養一定夠

2006年07月13日
公開
29

這樣準備副食品營養一定夠 媽咪寶貝雜誌 2006 / 07 / 02 (星期日) 【採訪:章菱�諮詢: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醫學中心專業營養師 許美雅】 你為寶寶所準備的副食品夠營養嗎?您知道怎麼準備才是均衡的飲食呢?寶寶的副食品是他接觸不同飲食文化的開始,必須要注意哪些原則與重點,才能訓練他有個良好的起步呢? 副食品準備7訣竅 1.單一化:準備的食材必須新鮮,且愈簡單愈好。給予副食品的內容最好單一化,不要幾種蔬菜混著吃,一次給予一種即可。讓寶寶先吃過幾次之後,再慢慢加其他的食物。 2.免加工:副食品最好避免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肉鬆、肉品罐頭。 3.易吞嚥:一定要料理成易吞嚥的食材,如製作成泥、糊狀。 4.避過敏:若有過敏體質的寶寶,要延後給予蛋黃或帶殼的海鮮及蝦貝類、花生類等食品。 5.少調味:烹調方式採清淡、低油、無調味。吃了調味料的食物會讓寶寶習慣吃口味較重的食物;一旦養成習慣,他就不太吃口味比較淡的天然食品,而偏向吃較甜、較鹹的食物。 6.重過程:烹調蔬菜的過程是先洗淨、川燙、切碎、高溫烹煮,這樣才能達到充分殺菌的目的,以減少農藥殘留。 7.漸進式:副食品的給予需採循序漸進,先給予流質、再半固體、固體。給予的量也是採取漸進式,從1湯匙、2湯匙至半碗。 兼顧6大類才均衡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每日飲食指南,每個人每天都要攝取下列6大項的食物才叫均衡飲食喔! 五榖根莖類:米飯、麵食、甘藷等主食品,主要是供給醣類和一些蛋白質。 奶類:牛奶及發酵乳、乳酪等奶製品都含有豐富的鈣質及蛋白質。 蛋、豆、魚、肉類:蛋、魚、肉、豆腐、豆干、豆漿等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蔬菜類:各種蔬菜主要供給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深綠色與深黃、深紅色的蔬菜:如菠菜、甘藍菜、胡蘿蔔、花椰菜等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比淺色蔬菜多。 水果類:水果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 油脂類:炒菜用的油及花生、腰果等堅果類,都可以提供所需的脂肪。 簡易食譜可參考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準備,才能兼顧寶寶的營養,我們請長庚醫院專業營養師許美雅特別擬定了一份建議3日副食品食譜,提供您參考。您可根據這份食譜,做同類型的食物變換,基本上就可讓寶寶攝取較為均衡的飲食。 第1天 早餐:蛋黃粥半碗、牛奶 早午餐之間點心:柳丁汁 午餐:雞肉粥半碗、牛奶 午晚餐之間點心:牛奶米糊 晚餐:山藥泥半碗、牛奶 睡前點心:牛奶 第2天 早餐:菠菜牛奶粥、牛奶 早午餐之間點心:蘋果泥 午餐:馬鈴薯泥、牛奶 午晚餐之間點心:牛奶麥精糊 晚餐:鱈魚粥、牛奶 睡前點心:牛奶 第3天 早餐:豆腐粥、牛奶 早午餐之間點心:牛奶 午餐:南瓜泥、牛奶 午晚餐之間點心:胡蘿蔔蒸蛋 晚餐:木瓜泥、牛奶 睡前點心:牛奶 可以怎麼變化呢? 換主食:米粉、麥粉、米精調牛奶、麵條、稀飯、山藥泥、南瓜泥。 換蔬菜:高麗菜、洋蔥、紅蘿蔔,或菠菜、甘藍菜等綠色蔬菜。 換水果:柳丁、蘋果、木瓜、葡萄、香蕉、西瓜等。 換蛋白質:魚肉、豆腐、雞肉、豬肉等。 份量多少才夠? 如果是6∼12月大的寶寶 粥類:半碗 果汁:50∼100cc 牛奶:包含早午、午?或睡前,約100∼150cc 如果是1∼3歲的寶寶 粥類:8分滿∼1碗 果汁:100∼150cc 牛奶:包含早午、午晚或睡前,約200cc 營養師小叮嚀 這些是適齡寶寶所需要的量,但是不要強迫寶寶一定要吃足這些份量,只要寶寶開始接受副食品,慢慢添加份量即可。 沒有時間怎麼辦? 沒有時間製作副食品的媽咪可以充分利用「分裝」技巧,先以大骨或蔬菜熬煮好一個星期份量的高湯,再分裝成小袋,放入冰凍庫中,等到要吃之前,再將其中的一份事先放入冷藏庫退冰,待要煮的時候,再拿出來與乾飯一起煮成粥。或者先將高湯與乾飯煮成幾天份量的粥,然後再分裝成一份份冷凍儲存起來,到了要吃的前一天,再放入冷藏庫退冰,這些都是幫助上班族媽咪節省時間的好方法。 餵食副食品TIPS 1.用湯匙:果汁盡量用湯匙餵食,不要以奶瓶餵食,這樣可以訓練寶寶的吞嚥能力;也可以提供具有高纖維的果泥,減少寶寶出現排便問題。 2.別太晚:6個月就要開始餵食副食品,可以幫助寶寶發展吞嚥的功能,不要遲至8、9個月才給予寶寶吃副食品,這樣會讓他對一般食物的接收度差。 3.不勉強:剛開始餵食副食品時,不要勉強寶寶吃,如果他只吃一、兩口就拒絕吃,也沒關係。若是他表現出作噁的樣子,就隔幾天或一個星期,再給他試吃同樣的食物。 4.重順序:剛開始給予副食品的時候,都還是以ㄋㄟㄋㄟ為主,副食品為輔,但是為了讓寶寶漸漸習慣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給予的順序最好是每一餐先吃副食品,再喝ㄋㄟㄋㄟ,或是在兩餐副食品之間,給予ㄋㄟㄋㄟ。

母乳諮詢 3∼5個月的母乳寶寶指南

2006年07月13日
公開
46

母乳諮詢 3∼5個月的母乳寶寶指南 媽咪寶貝雜誌 2006 / 07 / 02 (星期日) 【台灣母乳協會】 走過那些日夜顛倒、密集哺乳的日子,妳所小心守護、軟軟香香的小寶貝,現在已經幾個月大,也越來越可愛了。慢慢地,妳會感覺他好像聽得懂妳的意思,有時若有似無的微笑也可以傾國傾城,不管是在旁靜靜看著寶寶動動手、踢踢腳、玩玩具,還是一邊哺乳一邊感受寶寶渾身的細嫩香甜,照顧寶寶的每一天雖然總是疲累,但總也滿懷驚喜。 妳的3∼5個月大的寶寶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是一輩子中變化最大、最劇烈的一年,除了一年內體重將成長3倍外,他的認知能力與粗細動作也只能用發展神速來形容。許多媽媽在哺乳3∼5個月大寶寶的同時,雖然感受到漸入佳境、倒吃甘蔗的幸福,卻也出現不知如何是好的緊張感,生怕自己的大意或疏忽會影響甚至傷害到寶寶。「母乳不是4個月後就沒有營養了嗎?」「寶寶長牙齒後還可以哺乳嗎?」「我的奶水怎麼看起來越來越白?」「寶寶何時要開始吃副食品呢?」「上班後我越吃越簡單會影響母乳營養嗎?」「寶寶沒有大便正常嗎?」這的確是許多母奶媽媽共同的擔心與疑問。 寶寶常見的喝奶狀況 持續哺乳幾個月來,媽媽的身體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節與適應後,乳房有可能不再容易腫漲,慢慢踏入供需平衡的坦途,只要寶寶尿布量正常,並不需要因此擔心。成熟母乳的顏色相對於初乳顯得較白,看上去感覺較稀,似乎上不如配方奶的濃稠,這是因為母乳中蛋白質與脂質的粒子較小的緣故,並不代表奶水已經沒有營養。在富裕的台灣,不需要特別擔心營養的問題,母親只要均衡飲食即可。 3個月大左右的寶寶喜歡抓東西放進嘴巴、容易被其他聲音吸引、也開始會注意其他幼童,這個階段的母奶媽媽最常遇上的哺乳困擾是「寶寶喝奶不專心」,寶寶反覆出現吃一分鐘、轉頭觀望幾秒、過沒多久又要喝奶的情形,有時嘴巴還含著ㄋㄟㄋㄟ,頭就隨著家裡的小哥哥、小姐姐轉,媽媽乳頭被拉扯得很不舒服。 「對付」這樣的寶寶,妳可以讓寶寶在固定、安靜、昏暗、不好玩的房間哺乳,如果您熟練「躺餵」,更是對付不專心寶寶的好方法,特別在夜間哺乳時藉由躺餵,可讓妳在休息與補充寶寶營養上兩者皆顧。晚上泌乳激素高,乳汁豐沛,加上夜間干擾少,寶寶喝奶也專心。如果您還不會躺餵,放手一搏吧!試試看!此時寶寶身體的支撐度跟出生時完全不一樣了,相信你不會像寶寶剛出生時那麼挫折,如果你還需要特別指導,歡迎參加台灣母乳協會的系列聚會,現場熱心的義工媽媽絕對解囊相授! 4個月大寶寶對許多事情已經有自己的「看法」了,喝母奶這件事也是。有些寶寶不耐等待,喜歡在奶水流速變慢時「自立救濟」拉扯乳房,這時候妳可以嘗試幫寶寶拍背之後換邊喝奶,或是當奶水流速變慢而寶寶又持續吸奶時,可順手擠奶助他一臂之力,以避免乳房因寶寶拉扯而疼痛受傷。 這段期間多用橄欖球式餵奶也有幫助,妳的手在寶寶脖子的後方,寶寶比較不會拉扯,同時提高警覺:寶寶拉扯乳房讓妳不舒服時,可以把小指頭放進寶寶嘴裡,請寶寶暫停吸吮;相反地,有些寶寶在噴乳反射強烈時,有被嗆到的壞經驗,因此會自動撇開頭,等反射過了再喝奶。如果寶寶夜裡起來,除了餵奶外,妳可以檢查尿布和躺著輕輕撫觸,不提供多餘的燈光、音樂和遊戲,慢慢地,寶寶日夜顛倒的情形會轉變。 寳寳長牙以後可以哺乳嗎? 寳寳長牙齒後的哺乳也是許多媽媽擔心的問題。長牙期間,寶寶牙齦酸痛,有可能在有意無間把妳細嫩的乳頭當成磨牙器,妳可以嘗試提供冰冰的固齒器或是磨齒棒給寶寶,讓寶寶輕啃妳的手指,也比「啃」你的乳房好受得多。如果寶寶再大一點了,有些媽媽會直接把煮熟、去掉細枝的雞腿骨給寶寶當磨牙棒,這是許多寶寶磨牙的最愛,不過千萬別離開寶寶,注意當雞腿骨即將變形產生細碎時,換一隻吧!冷凍的香蕉或是烤過的土司也是許多寳寳的磨牙利器,如果你看過吸吮的透視圖,妳會放心真正的吸吮和咬乳頭是不會同時發生的兩件事情。寶寶咬乳頭通常發生在喝奶喝到很舒服,將睡未睡、含著乳頭但沒有吸吮的時候,母親若反應太激烈可能會引起更多後遺症,有些寶寶甚至可能來個幾天的「喝奶罷工」!面對咬乳頭的寶寶,最好的處理是嚴肅堅定但不失溫柔的態度,發生的第一時間先把寶寶貼近你的乳房,越接近越好,寶寶會因為需要張口呼吸自動張開嘴巴,這比妳急忙中拉扯乳房,外加咒罵寶寶安全來得快速且有意義。以上這些「秘方」可以留著往後做參考喔! 持續與添加副食品 很多媽媽會發現,3∼5個月大的純母乳寶寶從前1、2個月的一天無數次便便,甚至打個噴涕就會排便的手忙腳亂,轉變成好多天才大便一次。如果沒有便秘、腹脹等情形,您可以多觀察,不需要太過擔心,這通常只是寶寶腸胃道發育得更好、母乳營養易消化好吸收、廢物少的自然情形,而且可能持續到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有較多食物殘渣後而改變。寶寶通常在適應副食品一段時間後,大便才逐漸成型,也有些寶寶在6星期大左右就出現多天大便一次的情形,若排便日期間隔長但每次量多且排氣正常,除此之外沒有異狀,您也不需要過度擔心。 觀察妳的寶寶,當他用舌頭把食物外推的反射消失,也會坐了,同時對食物表現出興趣時,可讓寶寶開始嘗試吃副食品,通常符合這些生理特徵的時間點約在寶寶5∼7個月大之間。 持續哺餵母乳對寶寶的營養、發展和照護很重要。母乳中包括了嬰兒前6個月所需要最適量的熱量、蛋白質、維他命、必需脂肪酸、保護因子和水,母乳的營養成分對嬰兒而言品質最恰當,比配方奶或其他食物更容易完全消化、吸收。因此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建議媽媽在寶寶前的6個月完全哺餵母乳,之後持續哺餵母乳並同時給予其他食物及飲料至2歲以上或更大,哺乳時間長短取決於媽媽與寶寶的需求。

啟發0歲幼兒的智能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2006年07月10日
公開
43

啟發0歲幼兒的智能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摘錄自《讓寶寶更聰明的親密對話》 志村洋子◎著世茂出版社出版 別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其實,寶寶超乎大人的想像,能敏感地察覺到媽媽說話時的態度;因此,當媽媽以舒暢的心情、緩慢的語調和愉快的表情對寶寶說話,就能刺激寶寶頭腦迅速發達,並讓日後的身心成長與人格發展良好。媽媽對還不能言語的寶寶說話這件事情,稱為「媽媽的呼喚」(Motherese),是美國的語言學者在1970年代所極力提倡的。 在離開寶寶前呼喚他一聲,他就會安心 寶寶還很小時,不管媽媽是否在他身邊,只要肚子餓、尿布濕了,他就會哭個不停;但五、六個月大時,只要看不到媽媽,他也會哭泣。這種現象表示寶寶已經認得自己的媽媽。對媽媽來說,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不過話又說回來,媽媽稍微離開就會哭泣,實在讓人傷腦筋。 正因為如此,媽媽在準備離開寶寶以前,最好告訴他離開的理由,例如「媽媽要去洗手間,你不要哭哦!」「或是「媽媽要去洗澡,你要乖乖的哦!」經妳一說,寶寶似乎聽懂妳的意思,就比較不會大吵大鬧。當你從洗手間或是浴室走出來時,不妨對寶寶說:「你看!媽媽不是很快就出來了嗎?」這樣一來,寶寶就會在頭腦裡把媽媽離開的事情以及媽媽說的話連在一起,以後他小小的心靈就會逐漸明白──「媽媽等一下就會回來了。」當他暫時看不到媽媽也不會感到害怕。 吭聲不響離開寶寶身邊,會使寶寶心生恐懼不安 當寶寶長到將近七、八個月大時,連媽媽以外的人也認得出來。以致看到了鄰居的伯伯、伯母等人都會怕生,而且他也開始懂得認識房子了,一旦進入他人的房子就會哭泣。到了這個階段,媽媽在離開寶寶之前最好是先「報告」去處,不宜從寶寶面前突然消失,那些媽媽總是默默地離開的嬰孩,即使到了三歲進入幼稚園時,仍然不肯離開媽媽。因為,在他小小的心靈深處會想著──「媽媽,會不會拋棄我呢?」「媽媽一走,可能就不會回來啦!」以致於感到非常不安。寶寶無論何時何地都希望──保護者不要虐待他,不要認為他是一種累贅,千萬別拋棄他,並且能夠時時保護他。 把寶寶交給保姆時,給他安心的呼喚及擁抱 女性婚後仍然工作已經變成天經地義的事,有相當多的媽媽在上班前會把寶寶交給托兒所,但是在把寶寶交給托兒所的那一瞬間,有些媽媽對寶寶流露出難以割捨的感情,久久不忍離去;也有一些媽媽非常的乾脆俐落,把寶寶交給保姆後,頭也不回的就趕著去上班。 對寶寶來說,這是處於跟最信賴的人以及最喜歡的人分離的狀態,所以把寶寶交給保姆時,媽媽的呼喚及一個寵愛的擁抱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只要每天早上跟寶寶擁抱,他就會產生一種被媽媽疼愛的感覺,能夠從容的跟媽媽道別,並且感到某種程度的安心。 早晨對寶寶打招呼將成為最好的教養 時常可聽到小學生及國中生的媽媽如此感嘆:「我的孩子不懂得跟別人打招呼…」凡是這種家庭的父母,在家中本來就極少跟對方打招呼,孩子最會學習父母,在嬰兒時期如果父母彼此打招呼的話,就是家長不叮嚀,孩子也會跟別人打招呼。 在早晨醒來時,不妨和顏悅色的對寶寶說一聲:「早安」如果你認為寶寶還小,跟他說什麼它都不會懂的話,那就錯了。對寶寶來說,早晨是他感到最為愉快的時段,即使你再忙碌張羅著家事,也要盡量克制自己慌亂的情緒,以優閒而柔和的聲調對他說話,媽媽的溫言婉語,最能讓寶寶喜悅,並促進頭腦迅速發達呢。 教寶寶說話時,也要讓他模仿動作 三個月大的寶寶,即使媽媽說:「向爸爸揮手說再見!」寶寶也不會模仿。不過到了七、八個月大時,寶寶就能夠發出各種聲音,對任何東西也會感到好奇,你必須巧妙的抓住這個機會,在對寶寶說話時最好也加上動作,例如對老公說「再見」時,如果也同時揮手的話,寶寶也會學你揮手,假如寶寶還無法做到,妳不妨把他的小手舉起來揮一揮,只要做到這種地步他就會記牢。 有時候媽媽抱著寶寶坐公車時,寶寶會對著隔壁的乘客微笑,碰到這種情況,大家都會覺得寶寶很可愛,往往會對寶寶說:「你要跟媽媽到哪裡啊?」但是很多媽媽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擺出那種「不能跟陌生人說話」的冷漠眼神,讓人感到非常掃興。因為妳的寶寶太可愛,所以別人才會想跟他說話,因此媽媽不妨代替寶寶回答說:「我們去買東西啊!叔叔再見。」寶寶就會從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溫情,以及彼此的關心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如果媽媽採取那種「別理睬別人」的態度,將等於自己斷了寶寶學習的機會,所以為人父母者必須以更廣闊的心胸去面對這個世界,以作為寶寶的榜樣。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2006年07月08日
公開
41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康健雜誌 77期 文.張靜慧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在婦幼節前夕,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 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 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

餵副食品的時機及招數

2006年07月04日
公開
46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周怡宏 ◆寶寶可以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時機 頭頸部挺直且可與軀幹成一直線,可以抱著坐。 會注視家人進食,有時會伸出手靠近食物。 較以前唾液分泌增多,有時會閉著嘴做咀嚼狀。 對可以吃的食物表現出興趣,且有伸手拿取的動作。 餵奶時不如以前專心,並且時間較為拉長。 ◆副食品的份量及次數要多少? 寶寶5-6個月大時 份量 澱粉類食物從一小匙開始,每隔2-3日增加一匙,直到半碗為止,可考慮糊稠的粥;青菜類則自1小匙,逐步增加至4-5匙;蛋白質類(如魚、肉)則可由1小匙,增加至3-4匙(後兩者都使用水煮後搗碎)。 次數 副食品餵食的次數可設定至2次(例如第一個月1次,第二個月改為2次),相對的母乳或配方奶粉則減為4次。 寶寶7-8個月大時 份量 澱粉類食物則可改為軟的粥飯,份量可設定為半碗或八分滿;青菜類則在水煮後切碎,由5小匙增加到10小匙;蛋白質類則在水煮後撥開,份量5-10小匙不等。 次數 副食品可固定為每日2次,奶品類則改為3次。 寶寶9-12個月大時 份量 澱粉類食物則可改為粥或軟的飯,份量可達約1碗;青菜類則可食用10小匙;蛋白質類亦可達到10小匙。 次數 可依寶寶對奶品類喜好程度,將副食品提供次數訂為2-3次(如果厭奶較厲害,則只給2次母乳或配方奶粉),而奶品類則減為3或2次。媽媽們只要記得副食品與奶品的每日總餐數仍保持5次即可。 ◆促進副食品餵食的四大招數 尊重寶寶個別差異 對媽媽們而言,寶寶副食品什麼時候開始好呢?讓寶寶吃些什麼好呢?是個頗為難的大問題。依寶寶的月齡不同,提供寶寶副食品餵食建議是概括性的標準,並非照著此一計劃表進行不可。重要原則是千萬不可勉強,例如接受度較高的嬰兒,可能會進行的比計劃表快,而且量也會較多。相反的,成長較慢的寶寶,雖月齡已超過了,但可能副食品餵食會稍慢一些,而且份量也較少,甚至有時還有反覆無常及倒退的現象。 媽媽們應瞭解此一時期的成長慢,並不一定與將來的成長一致。因此無論寶寶如何表現,到某個時候都會到達能吃一般食物的階段與能力。不要認為副食品餵食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設計,也不必為份量足夠與否而感到焦慮。應以輕鬆的心情,享受與寶寶溝通的餵食樂趣。 配合寶寶副食品餵食的時機 一般來說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時間是出生後4-5個月(體重約6-7公斤時)。但是,這只是個一般情況。成長較快的嬰兒,有時會早些超過7公斤。相反的,早產兒要達到7公斤的話,則有時需要到七、八個月以上。 此時要仔細的觀察寶寶的表現,若出現對大人吃東西表示關心,而且會伸出手想拿,嘴巴也不停動且會流口水等現象時,就是可以開始進行副食品餵食的訊號了。 首先使寶寶適應湯匙餵食 一但觀察到可開始進行副食品餵食的訊號後,最初製作比配方奶粉稍微稠狀的榖類食物,先用湯匙杓一口試著送入寶寶嘴裡。由於寶寶出生後初次接觸固體食物,所以會乖乖接受的機會不大。大多數的寶寶對初次與湯匙的接觸,通常會因害怕而拒絕的。對月齡較小的寶寶而言(4個月以前),因用舌頭把東西推出的反應還存在著,所以較無法順利的進行斷乳食物的步驟。 若遭遇此一情況,便不要再強迫寶寶進食,隔天可以再試一次。若還是失敗的話,則可間隔數天後再試。若能夠有耐性的重覆餵食,最終寶寶仍會接受的。在這段訓練期間中,可以把不同形狀及顏色的湯匙當作玩具給寶寶,也可讓寶寶握握它或將它放入嘴裡,就可習慣對湯匙的接觸。 寶寶的初期咀嚼需要多次反覆練習 媽媽們常會發現,當將固體食物拿近寶寶嘴巴時,會發出很高興的聲音。但並不是每次餵食都能順利進行的,有時看寶寶高興的表情,好似應該會把東西吃進的,但是接下來卻又拒絕,或甚至將東西從嘴巴裡推出或吐出(稱之為排出反射extrusion reflex),有時還會突然大哭。有些媽媽或保母會強迫把食物硬塞入寶寶嘴巴裡,這當然是不對的,因為寶寶也有情緒不好或食慾不佳的時候。不管在任何情況下,請千萬別強迫寶寶進食,等待下一次的副食品餵食再嘗試看看吧。 ◆醫師的建議與叮嚀 看過了本單元後,媽媽們必定可以充分了解給予寶寶副食品的種種重要觀念與實際做法。請堅持給予寶寶吃的權利(除非有特殊的身體疾病,在經醫師詳細檢查後,認為不適合給予副食品);而且應該使用正確的餵食方法,不要受廠商或是左右親友之影響,反而給了寶寶錯誤的示範,其實反而剝奪了寶寶咀嚼的初期訓練。另外,也要仔細評估,並且均衡奶品及副食品的食用次數及份量,千萬不要勉強,而要順勢引導。最後,希望有心的媽媽們都可以最大的耐心與信心,樂觀的期待寶寶最愉快的副食品餵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