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喬&喬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把握長高關鍵期 0∼3歲很重要

2006年11月01日
公開
27

把握長高關鍵期 0∼3歲很重要 文/顧運梅 要把握好0∼3歲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尤其是爸媽個子不高的寶寶,更不能錯過這個階段喔。 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有健康的體魄、足夠的身高。根據寶寶身高增長規律的資料顯示,2∼3歲時寶寶的身高與成年身高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2∼3歲時個子明顯小於同齡寶寶,成年後身高有可能比較矮。 影響身高增長的因素 身高是個複雜的問題,首先遺傳因素占70%,其他包括營養、運動、環境和社會因素等占30%。先天遺傳無法改變,但透過後天營養、運動、作息、生活環境改善等因素的調整,身高是可以有一定範圍的改變。為了讓寶寶長得更高一點,爸爸媽媽應注意以下幾點: 營養影響大 營養物質是寶寶身高增長的「磚瓦」,理想的身高與合理的營養密不可分。 研究證實,蛋白質、鋅、鈣、磷、維生素A、碘對身高增長有明顯的作用。而另一些營養物質,如鐵、核黃素、維生素D則透過影響寶寶食欲和免疫功能,間接影響身高的增長。 蛋白質 蛋白質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首要「建築材料」。動物的肌肉及內臟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脯氨酸,也含有骨骼形成和生長中有重要作用的膠原。豆類食品、乳製品、魚蝦、肉蛋類等蛋白質含量都很豐富。爸媽要注意寶寶飲食的多樣化,必須讓寶寶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鋅 鋅是有助於寶寶身高生長的營養素。鋅的需求量不大,但是作用不小,能促進寶寶食欲;鋅缺乏直接影響骨細胞分化和增殖的基本過程;鋅對生長激素的合成也有重要作用。食物中麵粉類主食都含有鋅,另外,蘿蔔、牡蠣、肝臟和蛋類鋅含量也比較豐富。 鈣和磷 鈣、磷是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是骨頭和牙齒重要的礦物成分。骨的鈣磷比幾乎是恆定的,若二者之一在體內的含量顯著變動時,另一個亦隨之改變,因此補充鈣和磷時需一起考慮。99%的鈣和80%的磷均存在於骨骼中,因此骨被譽為鈣庫。鈣促進體內某些酶的活動,參與神經肌肉的活動。食物中牛奶、蝦殼、動物骨髓含鈣豐富;肉、魚、乳製品、豆類和硬殼果等含磷豐富。 碘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體內主要參加甲狀腺素的生成。甲狀腺素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組織的發育和分化、蛋白質合成。寶寶如果缺乏甲狀腺素,會對腦的發育造成嚴重影響,引起智力下降、聾啞、骨骼和生殖系統發育障礙而發生呆小病。海鹽和海產食品含碘豐富,是碘的良好來源。 維生素A和D 維生素A和維生素D,對軟骨中細胞的活性有重要作用。維生素D缺乏時,會造成骨礦物化不足,還可透過甲狀腺激素來影響身高增長。維生素A缺乏會使骨變短、變厚,維生素C缺乏會使骨細胞間質形成缺陷而變脆,這些都會影響骨的生長。 綠色蔬菜、紅黃色蔬菜及水果中有含胡蘿蔔素,可轉變為維生素A。動物肝臟、魚肝油、牛奶、蛋黃、肉類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另外,爸媽多帶寶寶曬曬太陽,有利於鈣的吸收和轉化。 運動可幫助寶寶長高 6個月以內寶寶的運動,主要是爸媽幫助下的被動運動。7個月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主動運動的能力,爸媽要根據寶寶運動發育的情況,積極地引導寶寶自己做運動,例如四肢的伸展運動、環繞運動,可訓練寶寶多多爬行;在寶寶的腿部力量足夠的時候,爸媽可以用手托住寶寶兩側腋窩,扶寶寶站立起來,此時寶寶就會借力頻頻跳躍兩腳,爸媽可因勢利導,幫助寶寶彈跳;稍大時可鼓勵寶寶多走路。 彈跳運動是1∼3歲寶寶長高的首選運動項目。具體方法有:當寶寶到1歲多後,會自然行走了,多讓寶寶走路;同時爸媽引導寶寶學動物跳,如兔子跳、貓咪跳等,爸媽先作示範雙腳跳動,引導寶寶模仿;或爸媽拉著寶寶的手,讓寶寶借力向上跳。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多進行戶外運動,多多來點彈跳運動、跳繩、短跑或者球類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爸媽要耐心教寶寶運動技巧,最好能和寶寶一起運動,有利於寶寶長得更高。 另外,晚上睡覺前一小時進行規律性運動,效果也很好,運動後寶寶睡眠品質更高,有利於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但訓練應該適度,以不疲勞為準,如果運動量偏重或過大,反而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影響身高。    生活作習要重視 良好的作息也有利於寶寶長高。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是晚上22點到淩晨2點,晚上最好讓寶寶早點入睡,儘快進入高品質睡眠狀態。 心理因素對寶寶長高也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精神神經系統異常會影響寶寶身高的生長,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裡,或寶寶受到其他的嚴重刺激,可能抑制腦垂體正常分泌生長激素,導致寶寶生長速度逐漸減慢。 另外,不要忘記慢性疾病的積極防治。長期性疾病如慢性肝炎、哮喘、心臟病、貧血等都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骨骼的遺傳疾病,如軟骨發育不良等,也會使骨生長受限。如果是營養不良而長不高,可以靠補充營養來迎頭趕上,但如果是疾病造成的生長異常,就要及早就醫診療。

5個良好的飲食習慣 養出健康寶寶

2006年11月01日
公開
33

5個良好的飲食習慣 養出健康寶寶 文/吳渭蓮 為了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爸媽可以藉由書籍、專家、聽取過來人的經驗,按照合理的方法來照顧寶寶。 1.養成一次吃飽的習慣 從出生開始,餵奶的時候就注意讓寶寶一次吃飽。餵奶時保持安靜環境,只有寶寶和媽媽兩人,固定地方。餵奶前媽媽和寶寶說說話,重複寶寶乖,喝奶時間到了,吃飽了再睡覺之類的話。喝奶時,寶寶往往還沒吃飽就睡著了,睡沒多久又因為餓而醒來哭鬧,因此我們要在寶寶想睡的時候用手指彈他的腳底、拉他的小耳朵、捏一下鼻子,用方法讓他醒來繼續吃。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次吃飽再入睡的好習慣。 2.既定原則不改變 隨著寶寶的長大,他的活動量增加,睡眠時間相應減少,開始表現出他的獨立意識,有時候還會挑戰你定的規範。但是養成的好習慣一定要讓他保持下去,因此,建議定下幾項應該遵守不改變的原則: *不讓寶寶吃糖果、巧克力、蜜餞、冷飲、果凍、飲料、油炸食品等一切會影響正餐食欲的零食。成人最好也少吃,至少不當著寶寶的面吃這些東西,更不允許邊吃邊給寶寶嚐味道。 *進餐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之內,除了特殊情況(例如生病),決不拖延用餐時間。也不允許用其他零食作為點心。時間到就收拾餐桌,不好好吃就沒得吃,不要怕寶寶餓肚子。 *用餐環境安靜,就餐時不要高談闊論,更不要開著電視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全家人的焦點應在吃的問題上。 3.儘量自製副食品 如果寶寶一直吃自家做的副食品,那麼他的口味就會與家庭自製菜餚吻合。自己做的副食品安全、新鮮、品種多,而且一點也不麻煩。菜煮好以後,就可以先夾取一些進行精細加工就成為寶寶的食物,然後才再在成人份裡下重一點的配料。 現在廚房小工具很多,食品料理機一分鐘就能把任何菜變成糊狀;嬰兒食品研磨組合,能很快變出不同形態的副食品;還有最簡便的一個方法-用剪刀,每餐用沸水消毒,專用來給寶寶剪碎菜,要粗要細都可以,還能查覺混在其中的魚刺或碎骨頭。如果有些菜對寶寶來說太硬了,那就需要另外蒸或者燜煮。 4.種類要多、口味要淡 不少人認為,雞鴨魚肉有營養,青菜、蘿蔔就沒什麼營養;一些寶寶只愛水果不愛蔬菜。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世界上的物種林林總總,都是由一百零幾種元素組合而成。雞鴨魚肉和青菜蘿蔔各有不同的成分,各有不同的作用,它們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 沒有一種食物是完美到只吃它就可以獲得所有人體需要的營養,所以我們必需每天均衡攝入不同的食物。穀物、魚肉豆蛋、蔬菜、水果、奶、油脂一樣也不能少,而且要按著合理的比例來食用。 寶寶的菜以清淡為主,鹽分太多會破壞味覺,還影響腎臟發育。寶寶的菜不要加味精,因為它容易破壞食欲。 5.沒有什麼不好吃的 不要向寶寶灌輸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的觀念。幼小的寶寶不知道什麼是好吃、什麼是難吃的,寶寶3歲以後會才建立他自己的食物喜好。在添加副食品的時候,你提供什麼食物,他就會接受什麼食物,寶寶如果有拒吃新食物的表現,爸媽應該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地餵,或吃給寶寶看,直到他接受為止。

瘦寶寶長肉計畫~rabbit媽媽分享

2006年10月29日
公開
25

文 / 王春梅  專家 / 孫淑芝 營養師 寶寶飲食正常,可是就是長不胖;寶寶老是挑食,已經越來越瘦了;儘管在怎麼注重寶寶的營養調理,爲什麼我家的寶寶就是比別人瘦呢? 孩子變瘦 暗藏危機 寶寶不會無緣無故的變瘦,因此細心的媽媽應該會發現寶寶變瘦過程中的一些徵兆,不過除了發現之外,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的解決瘦寶寶的隱藏危機。 怎麽吃都吃不胖 有一種寶寶,不但不挑食、還吃得相當多,但就是吃不胖。有的媽媽也許會認爲孩子就是長不胖吧!但是,這種說法並不能為專家所認同。一般來說,當孩子吃得食物多,攝入的營養素也應該多,所以孩子哪有長不胖的道理?但如果孩子真的吃不胖,下面有幾種可能,都是孩子吃不胖的原因,爸媽可以參考看看。 當孩子吃得多卻又長不胖時,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消化道功能太差,所以吃得多、拉得也多,因此食物的營養素未被充分的吸收、利用。另外,如果媽媽準備的食物中,主要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含量過低,寶寶也會瘦。或者是當寶寶所消耗的能量大於其所攝入的能量,因此攝入的營養素不能滿足身體生長需要,孩子當然也長不胖。倘若寶寶總是處於饑餓狀態,也有可能是腸胃中有了寄生蟲;而若寶寶的表現是吃得多、但是體重下降、體質虛弱,這時候要懷疑孩子患有某種內分泌系統疾病,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徹底檢查。 寶寶就是不吃飯 有的寶寶一見到媽媽端來飯菜就跑得遠遠的,好象跟飯有仇似的,這樣的寶寶怎能不瘦?這是典型的厭食症,可能是缺鋅、鐵、鈣、貧血、胃病、消化不良等引起的。當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表現時,媽媽要自我檢討一下,是不是平日裏爲孩子準備的食物太單調且無規律,或者放縱孩子胡亂吃零食,因為不當的餵養方式造成孩子的厭食反應。 長肉計畫 刻不容緩 要讓瘦寶寶長肉,媽媽將是這個計劃的主要實施者,因此需要媽媽拿出全部的耐心來進行。當然,當務之急是先給孩子做全面檢查,然後再從調整飲食結構、改善餵養辦法,糾正不良習慣入手。 保養寶寶的肝脾胃 藉由完善的身體檢查,可以幫助媽媽瞭解寶寶的消化系統及脾、胃等健康狀况,如果有嚴重的病症則需要按照醫囑讓孩子吃些如健脾健胃、助消化的兒童專用藥,如果孩子是缺乏鋅、鐵、鈣或貧血等症狀的話,則依症狀進行藥補或是食補。 變換菜色喚起食慾 大部分的瘦寶寶與營養結構不合理、餵養方式不當及飲食習慣不好等因素有關。因此建議媽媽趕快改變過去單調的飲食,盡量變化每天的食物,並把穀類,肉類,豆類和蔬菜等各種營養合理搭配,讓餐桌熱鬧起來,讓寶寶對餐桌產生期待。 在搭配合理的營養飲食前,媽媽首先要瞭解各類食物的營養含量: *牛奶(包括豆漿)含豐富鈣質,每天至少兩杯; *蛋中含鐵質,每天要有一到兩顆; *動物肝臟含鐵質、維生素A及B12,可與肉類交替搭配; *蔬菜類一天需要二碟,其中至少一半來自深綠色及深黃、深紅色蔬菜,因爲它們所含的維生素A、C及鐵質都比淺色蔬菜高些; *五穀類每天需要1至1碗半,可用稀飯、饅頭、麵條、玉米粒或麥片等加以替代; *水果類每天不可少。 習慣養成不能妥協 糾正寶寶的不良飲食習慣,全看媽媽的耐心與花招。在糾正的過程中媽媽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輕言向孩子妥協,否則只會助長寶寶的壞習慣。 固定寶寶每天的進食時間,並且固定下來,讓孩子逐漸養成規律的習慣。例如:每天的早餐不能超過7點半,晚點時間不能超過晚8點半,最重的是媽媽不能隨意更改孩子的進食時間。 拒絕零食才是根本 孩子的零食大多是大人提供的,這樣的行為只會傷了寶寶的胃、壞了寶寶的習慣。因此徹底拒絕零食,回歸正常的飲食習慣,才是根本的辦法。有些對於零食過度依賴的寶寶,家長可以考慮用漸進的方式减少提供零食,直到孩子不再吃零食。 飲食小叮嚀 1、寶寶在嬰兒時期一個月應增加一公斤,三個月大時應是剛出生時一倍左右。 2、三歲前是寶寶肌肉組織發育、骨胳生長、體格發育的關鍵時期,體重的增加很重要。 3、多帶寶寶做戶外活動。 4、多喝開水(尤其是冷開水),以促進新陳代謝。 5、爸爸媽媽自身也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以身作則,讓寶寶心服口服。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2006年10月29日
公開
21

[[幾種不容忽視的不良行為]] 1.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2.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後告訴他干擾別人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當五歲的傑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採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覆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麼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4.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於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現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並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這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並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 5.誇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孩子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誇海口的行為似乎無關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瞭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當孩子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去迪斯尼當然很有意思,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麼,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撒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撒謊的孩子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於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孩子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6.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裡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櫃檯裡拿餅乾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幾種非糾正不可的生活惡習]] 1.不良擦拭   必糾理由:孩子會自己使用尿壺時,你或許願意讓他自己來處理。但是如果沒有擦拭妥當的話,他的手可能會弄得一團糟。對女孩子來說,不當擦拭可能會導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檢查一下,看看他的內褲就知道了,孩子也許還會需要定期的指導。 2.挖鼻孔   必糾理由:儘管看著孩子的手指從鼻子游到嘴裡很噁心,但是吃鼻涕並不會讓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卻是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   制止方法:轉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給他本書或玩具,任何能佔著手的東西都行。向孩子解釋挖鼻孔會傳染病菌。隨身攜帶紙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時立刻遞給他。讓鼻孔濕潤會減輕瘙癢感。冬天在他的臥室裡放個加濕器會有助於避免晚上睡覺鼻涕變干。 3.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經常,並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後,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櫥,或包裡備些殺菌濕巾。 4.咬指甲   必糾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會流血、感染。咬髒指甲也會傳染細菌。   制止方法:大多數小孩子在無聊時咬指甲,此時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樂,書或畫筆和紙,等等。 5.摳瘡痂   必糾理由:骯髒的手指會將感染性細菌帶到傷口上。反覆被揭開的傷口也會結疤。   制止方法:在傷口上敷抗病毒藥膏,然後用創可貼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讓他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卡通創可貼,他就會不願意把它揭掉了。 6.不遮掩地咳嗽、打噴嚏   必糾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像肺炎、腦膜炎都是通過這些顆粒傳播的。   制止方法:做個好榜樣。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時能自己擋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會跟你學。不要怕嘮叨,要經常提醒孩子。為防治病毒傳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噴嚏。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於未然,並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

好玩具,陪孩子探索歡樂益智的童年

2006年10月29日
公開
22

好玩具,陪孩子探索歡樂益智的童年 「我家的小寶有一屋子的玩具,但是他玩來玩去還是那幾樣,其他的就束之高閣……」、「我買了許多啟智玩具,寶寶卻不屑一玩……」不知道媽咪、爸比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幫寶寶買了許多的玩具,放在孩子眼前,寶寶卻一點也不想玩,或者玩沒幾下,就把玩具丟在一旁呢? 玩具對孩子的意義 對孩子而言,玩具的意義不在於外在的美麗包裝或是多樣性的功能,而是在於這項玩具是否適合孩子的年紀,以及它是否會引起孩子主動探索、接觸新事物的興趣。 提昇寶寶的注意力 不知道媽咪有沒有注意到寶寶在玩玩具時,會非常專注地摸索(除非旁人打斷他);根據專家的研究,玩玩具可以提昇小孩的專注以及專心去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像看電視,只是被動地接收訊息。另外,色彩搭配佳的玩具,也可以培養寶寶的審美能力與想像力。 發展肢體與感官能力 玩玩具,可以幫助寶寶發展感官能力與肢體協調能力等各階段的基本動作。例如:從揀小球的遊戲中,寶寶從用手掌抓,到利用手指頭精巧地拿取,都是一種成長與進步;玩疊積木時,可以學習如何讓積木不會倒下來,進而學習到平衡的能力。 從玩樂中得到滿足與成就 寶寶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可以從摸索中得到許多的樂趣。例如:玩組合積木、磁鐵積木時,寶寶可以得到組合完成後的滿足,或是讓寶寶在創造過程中更有成就感,而樂此不疲。 成長階段的需求 三歲以前,是孩子變化最快的時期,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刺激,所以每個時期所需要的玩具不盡相同。 零歲至六個月的寶寶 寶寶從軟趴趴的到會翻身,經歷了很長一段的仰臥期,此時,正是訓練寶寶「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的最佳時期。媽咪可以選購色彩和諧、材質柔軟的玩偶,如有造型的布手環或襪子,當寶寶揮動小手或踢小腳時,會發出好玩的聲音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或是選擇音樂柔和,觸摸質感舒適的音樂吊鈴或手搖鈴,吸引寶寶的目光並想去觸摸,達到感官訓練以及活動四肢的效果。 七個月至一歲的寶寶 七、八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學爬了,又處於萌牙生長期,看到東西就想抓起來咬,所以這時應該給寶寶不含毒性的塑膠或橡膠製品的玩具,例如:橡膠玩偶、固齒器等。 一歲至三歲的寶寶 隨著寶貝的成長,遊戲的變化與挑戰也相對提高。一歲至三歲的寶寶,開始真正主動「玩玩具」,所以選擇色彩豐富、耐摔、能夠發聲、發光的玩具,如大型的軟質拼圖、積木或會發聲的動物玩具等,吸引孩子去接觸、探索這類型的創造性玩具。 陪孩子一起玩玩具 無論是哪一個年齡的寶寶,玩玩具都是成長的最佳媒介與方式。不過,許多父母以為買了許多玩具之後,就讓寶寶自己玩就好了,其實光靠寶寶「自己玩」,啟蒙的效果有限;如果父母可以參與孩子的遊戲世界,在寶寶玩耍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予互動與鼓勵,對寶寶的發展與啟迪更有加分的效果,還能建立互動良好的親子關係,使情感的距離更加靠近。 資料來源:Babydj

玩具清潔法

2006年10月28日
公開
44

玩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朋友必須經由手接觸玩具,或是正處一歲左右口腔期的幼兒,容易把玩具放到口中,若是玩具充滿著細菌,很容易病從口入,因此玩具的清潔與保養就萬萬不可忽略。 材料工具 嬰兒油或綿羊油、酒精、牙刷、棉花棒、布、洗衣袋、漂白水。 消毒水diy 將漂白水稀釋,比例為1:99,漂白水1,水99的量去稀釋,就可以將玩具清潔殺菌。 可水洗的 塑膠類 1 將沒有裝電池的塑膠玩具放進水中,倒入漂白水稀釋,浸泡約30分。 2 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部分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3 最後再用乾淨的布將玩具擦乾淨,再放進乾淨的玩具箱來存放。 小叮嚀 因為消毒水的濃度非常低,所以浸泡過後只需用清水沖洗一次即可,若是不喜歡消毒水的味道,則可多沖洗幾次。 布質類 1 洗滌前,把玩具放入1:99的稀釋漂白水中浸泡30分鐘。 2 再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地方刷洗乾淨。 3 將布質玩具放進洗衣袋中,再以一般洗衣程序進行即可。 小叮嚀 洗滌前一定要看清楚標示的洗滌說明,標示上載明可使用水洗者才能使用以上方法,以免入水後造成玩偶變形或產生起毛球的現象。 芭比類 1 娃娃的頭髮就跟人洗髮的程序相同,用洗髮精先洗髮再潤髮。 2 身體就以塑膠玩具的方式清潔即可。 不可泡洗 絨毛類 1 絨毛娃娃較不能水洗,但可用毛巾沾消毒水輕輕擦拭,再沾清水擦拭一遍。 2 拿至太陽底下曬曬陽光,也能趕走藏在毛絨絨娃娃裡的細菌。 3 送至洗衣店乾洗是不錯的選擇。 小叮嚀 家中若有會過敏的孩童,應避免絨毛玩具及容易發霉的布質玩具。若不得已就要照上述方法來清潔,並常拿出去曝曬,建議選擇不易沾灰塵,好清潔的玩具,如塑膠類。 木製類 可用嬰兒油或綿羊油來擦拭,或用稀釋的酒精或酒精棉片擦拭,再用乾布擦拭一遍。 小叮嚀 ◎因木質材料的玩具容易潮濕生蛀蟲,所以不能水洗,除非選擇有上漆的木質玩具。若玩具表面上過浸泡漆,就可以水洗並陰乾即可。 ◎而好的木製玩具是比較耐玩也比較安全的玩具,保養上也不困難,長期擺放若讓木頭變黃,只要用磨砂紙磨一磨即可。 電子類 1 用布沾些酒精或以1:99的稀釋的漂白水來擦拭塑膠殼。 2 隙縫處可用棉花棒或牙刷來清潔,再以乾淨的布沾水擦拭一遍。 小叮嚀 ◎有裝電池的玩具,如會動的玩偶、玩具電子琴、音樂鈴等,這類玩具也不能泡水來清洗。 ◎若有外層布料,如衣物等,可先拆解下來。 維護保養 看說明 在使用說明中應標明維護保養或清潔的方法,如圖說明要以溫水30度來清洗玩具。嬰兒玩具應注意是否有清潔或消毒方法。 要檢查 3歲以下兒童的玩具,應要定期檢查,如螺絲釘是否鬆動;毛絨玩具上的小零件是否鬆脫;塑膠玩具的外殼有否破裂引起其他危險的產生等。 要清潔 乾電池用完應及時取出。童車應定期進行加潤滑油防等保養工作。絨毛玩具應定期乾洗或以擦拭方式再曬太陽,以減少細菌滋生等。 小撇步 沾有化妝水的化妝棉用完不要丟,也可利用內含少許的酒精成分,來隨手清潔擦拭塑膠玩具唷! 娃娃的布料外層衣物脫下後,可以洗衣程序方式進行,或用冷洗精浸泡來洗淨。 選購玩具注意事項 1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常因好奇心及口腔期等因素將玩具放入嘴巴,加上寶寶的肌膚細嫩及抵抗力較脆弱,所以在選購時必須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玩具上彩色漆料是否為無毒漆料,防止寶寶因長期咬食而造成漆的脫落。 ★是否可清潔或可使用特殊清潔液清潔,防止細菌的滋生。 ★玩具接合處是否平滑,避免割傷寶寶。 ★絨毛玩具之毛長是否過長,是否容易脫落,避免引起寶寶的呼吸問題及滋生細菌。 ★玩具的材質是否堅固,避免碎裂而割傷寶寶肌膚。 ★有音樂的玩具其分貝不宜過高或尖銳,而影響寶寶的耳膜及EQ的發展。 專家說 蔡淑美說, 除了定期清潔保養玩具,家長還可準備乾淨的收納箱來存放洗淨的玩具,避免與其他物品混雜或散落各地,才能更加延長玩具的壽命。她還建議家長,利用廢物來收納玩具,如塑膠盒、冰淇淋盒或鞋盒。父母親也可以在容器上貼上文字或圖片標籤,讓孩子很容易辨認,孩子同時學會了辨認圖片、文字還有分類整理及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彥呈媽媽提供)

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2006年10月28日
公開
50

【2004-07-07/聯合報/E6版/繽紛】 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1.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後長大成人,他還是會倔強的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髒"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你卻只是笑了笑,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愛他說的話很討喜,你的反應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等到他20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我們不難想像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准,反應會是:"#~%&^...."。 4.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如此將造成他日後嚴重的罪惡感,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觸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他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後面,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髒衣服,幫他整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養成他日後推卸責任,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習。 6.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乾淨,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後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如此要他們如何能了解"錢歹賺",如何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慾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你會發現一次的拒絕,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大的挫折感。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但要永遠嗎?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你能想像這種心態----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會造成他日後一生多少問題嗎?永遠站在孩子這邊,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11.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藉口找台階下,孩子們以後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難道不會想:"既然沒辦法那就乾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12.準備過悲慘的一生吧 想寵壞你的孩子嗎?想培育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嗎?很簡單,照著這12條法則去做,保證你一生會是悲慘的!

溺愛戰爭 21世紀全球父母的難題

2006年10月28日
公開
43

溺愛戰爭 21世紀全球父母的難題 孩子們正遭受「溺愛病毒」的攻擊!他們擁有的物質比上一代多5倍,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然而,他們卻不滿足,還出現負向行為。愛孩子容易,用對的方式去愛,卻很難… 有一種病毒, 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肆虐,對著孩子們發動攻擊。如果你是個非常疼愛孩子的父母,小心了! 這個病毒的感染源不在空氣中,被感染也不會發燒、嘔吐,但日子一久,孩子可能出現七大負面人格特徵:驕傲、憤怒、妒嫉、懶散、暴食厭食、陷溺、貪婪,從而影響一輩子的競爭力。 現象:千禧之子常見被溺愛兒童症候群 這個病毒帶來的症狀,名叫「被溺愛兒童症候群」(Pampered Child Syndrome),感染源只附著在父母身上,在一九八○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們,發病率尤高。這已成為二○○○年以來全球兒童教育界最憂心的現象。 卡拉(Carla Wagner),十七歲,美國佛羅里達州學生。這一天,她用美國運通金卡消費了一杯龍舌蘭,酒後,她駕著Audi A4揚長而去,撞到了一位女學生。當法院打算以酒醉駕車以及傷害的罪名起訴她時,她的父母問法官:「那麼,卡拉今年夏天是不是還可以像往年一樣到巴黎度過夏天?」 這是二○○一年八月,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故事「Power Struggle, who's in charge here?」裡的真實案例,該主題係探討美國小孩被溺愛及父母企圖扭轉這個風氣的情況。 二○○五年十月,英國《泰晤士報》也刊出一篇專文:「如何終結被溺愛兒童症候群?」(How to end spoilt brat syndrome?),文中提到一個案例: 「她,只有十三歲,已經有了第一次性經驗,用違禁藥品,自殺過一次,每次離家出走都要好幾天才回去。」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少女成長於暴力家庭,事實不然,她的父母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總是細心呵護,給她一切她所要的,讓她成為家中的「老大」! 這個女孩,正遭受「被溺愛兒童症候群」的侵襲! 調查:三分之二父母承認孩子被寵壞 不止英、美國,這股病毒也入侵了台灣。阿文(化名,編按: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時,媒體不得報導該兒童及少年之姓名),基隆某國中三年級學生。 國小時,他很聰明,父母極度寵愛。一次他欺負同學,老師請父母來學校。他的父親,從BMW座車下來,就怒氣沖沖直奔找導師,母親則穿著水藍色碎鑽小禮服,隨後跟來。父親劈頭說:「我的兒子,我很了解!」母親再說:「我家阿文很乖,一定是有人激怒他,才會欺負人。」阿文就這樣一直被護著進入國中。 國一時,阿文的學習狀況有了變化。數學老師發現他連簡單的運算都不會,請父母來校了解狀況,導師說:「也許他要去檢定一下智力……」話還沒完,阿文父親拍桌:「你腦袋才有問題!」 升上國二,父母這時才意識事態越來越嚴重。父母決定帶他去鑑定。鑑定結果出爐,醫生說:「阿文是抗拒學習,而且懶惰,造成智力退化。」夫妻倆回想著過去一味稱讚阿文的結果,竟讓兒子變成這樣,兩人愣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語。 過去,人們總高唱「給孩子的愛永遠不嫌多」。但如今,過多的愛、不當的愛,卻讓孩子們失去競爭力,甚至產生負向性格。 以下六個數據,分別來自二○○一年哈佛大學的研究、二○○一年CNN及《時代》雜誌聯合進行的民調、二○○二年美國非營利公共意見研究團體Public Agenda的調查: 一、八○%的人,都認為今天的孩子比十年或十五年前被寵壞了。 二、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認自己的孩子被寵壞了。 三、七五%的人認為,現在小孩比以前做更少的家事。 四、只有九%的成人認為,他們在公共場所看到的孩子「對成人有所尊重」。 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師,因為「無法忍受」學生的行為,認真的考慮離開教職,或他們知道有人因此離職。 六、也是最驚人的數據,一九八四年時,孩童可以影響父母達五百億美元的消費。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達到三千億美元。更進一步推論,父母給孩子的物質享受,比上一個世代整整成長了五倍!(編按:這段期間兒童人口數僅成長一五%) 這些數據共同指出一個現象:孩子對父母的控制權越來越大,但其被寵壞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五倍的愛,五倍的物質,孩子消化得了嗎? 病源:嬰兒潮後期出生的父母易溺愛子女 兒童心理學先驅、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金德倫(Dan Kindlon),以美國九所學校逾千戶家庭為樣本,研究四至十九歲兒童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後,提出一份報告。 該報告指出,嬰兒潮後期陸續誕生(一九五五至一九七九年)的父母,很容易變成溺愛的父母,他將其稱為「溺愛世代」。原因有三: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們揚棄權威的教養方式。 在溺愛世代的家庭,美國的平均孩子數目已從四個變為兩個;台灣每個家庭孩子數則僅一.一八人,他們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愛。而這一代的父母,過去都被權威方式管教,因此他們質疑權威,如今他們選擇與兒女做朋友、採取寬鬆的教養方式。 這群溺愛世代生下的孩子們(一九八○年以後出生),被稱為「千禧之子」(Millennials),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代」,因為他們擁有最豐富的資源。 根據統計:這群孩子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房間裡有個人電腦、三成兒童及五成青少年房間裡有電話。他們讓父母或爺爺奶奶帶著到全世界旅行,而且以前屬於大人的活動──出外用餐,現在變成全家人的事;有九○%的父親會進產房看孩子誕生。隨著家庭的收入越多,他們到倫敦聽大笨鐘鐘聲、到巴黎塞納河乘船、到威尼斯聖馬可廣場餵鴿子的機會就越高。 癥結:民主與溺愛,一線之隔 千禧之子,是歷史上得到父母最高注意力的兒童,然而,越多的愛,越多的物質,卻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副作用。 根據教育理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類型(見右圖,民主、權威、溺愛、忽視),此分類係根據父母付出的「溫暖、支持」,與「指導、要求」程度而有所區別。 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們既給孩子充分的「溫暖、支持」,又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尊重,同時發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納與個人控制。 但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會變成「溺愛型」父母,兩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輔大兒童與家庭學所副教授陳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給予「溫暖、支持」,卻未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賦予過度的自由,將變成溺愛型父母,孩子無法制止本身負向、不合理的行為,自我接納能力也低。 而溺愛型父母又可再分為兩類:放任,或過度保護。前者沒有為孩子設定規則,接受孩子所有的欲望和行為。後者則主動代替孩子解決問題,沒有提供孩子嘗試錯誤的機會。 台北現場:怕廁所不乾淨,菲傭陪伴上學 鏡頭轉到台北的大安社區。八歲的Angela(化名),頭髮整齊的程度如同一把利劍削過。她的父母常常出國,收入屬中上程度,但因她是獨生女,從小備受寵愛。 平常她的打扮都是配套好的,花色蘇格蘭裙,肯定搭配相稱的素色上衣,襪子樣式絕不會搶走上衣的風采,腳踩的是ELLE童鞋,連包包款式、該斜背、側背,都有講究。她的人生被父母安排得十分完善,連上廁所這件事也不例外。 她就讀仁愛國小一年級時,每週二中午,菲傭為她送便當。只見菲傭迅速的跑進教室、放下便當,牽著小Angela的手,兩人很快來到廁所前。菲傭一間間敲開廁所的門,「太暗、地上有水、馬桶上有黃漬」的都被淘汰。 如廁完後,菲傭迅速的幫她整理衣服,接著把她拖到洗手台,用肥皂搓了兩分鐘之久。小Angela的媽媽要求她,學校廁所不夠乾淨,若想上大號,盡量忍住不要在學校上,免得「處理不好」。但一年下來,她還是決定將女兒轉到廁所更乾淨的康橋國小。 逢年過節的時候,Angela的媽媽一定認真打點,從接車的阿姨、司機、到外籍課程老師、導師等十幾人,都送上高檔禮品。因為這些錢可保證她的女兒坐上校車最好的座位,一旦在校有任何異常,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回報、聯絡簿的老師留言也總比別人多得多。 大陸現場:兒子打媽媽巴掌說「雞腿是我的!」 房間有人掃、上廁所有人伺候、出門有人接送,Angela能做什麼呢?常常,她讓自己變成一座雕像,不發一語。她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完全被剝奪了。 不只台北,在上海的地鐵車站裡,有很多「地鐵父母」。上海的地鐵有三層,最底層是搭車處。這天,一位爸爸在車站外買早點,他拿著手機,氣急敗壞對著另一頭的太太說:「叫你先去排隊買票啊!上什麼廁所?萬一兒子來不及怎麼辦?」說著邊掏錢、邊罵、邊揮手叫兒子先去月台等。 原來,上海父母為了讓寶貝兒女省時間,夫妻兩人分工合作,一人買早點,一人買票,好讓孩子不用浪費時間,多個十分鐘看書。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曾說過一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回老家祭祖時,包了一輛計程車。當天,郭台銘趕夜車,從山西南部夜渡黃河。晚上十點多,月光瀉了一地,司機跟郭台銘坐在黃河邊聊天,聊啊聊啊,司機先生竟哭出來了。 原來,這司機每天賺了錢,只吃兩個饅頭、兩根蔥,但為了孩子,他一定會買根雞腿回去給兒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兒子的雞腿給他吃,兒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吃?」 此外,被放任的孩子,由於將「獲得東西」視為理所當然,通病就是「等不得」,當「無法獲得」的情境出現,就容易出現犯罪行為。 忠告:「易開罐的愛」只會害了孩子 然而,溺愛的問題不在於愛多、愛少,而在於「怎麼愛」。愛的方法正確,孩子的行為加乘;愛的方法不正確,錯誤的行為也更嚴重。 這樣的狀況你應該不陌生,或者,你應該見過:全家吃飯時,父母因為愛孩子,總是主動幫孩子夾菜,將最好的菜留給孩子,等到孩子吃不下,父母才吃下剩餘的菜。 久而久之,孩子理所當然以為,「我本來就該吃最好吃的菜」。有一天,當他看到愛吃的食物,問也不問,一口氣全盤吃光,不管其他人是否取用時,你才發現,原來你的愛給錯了方式! 周文君分析,成功的愛,孩子不僅感受到父母的用心,還會回頭反問母親要不要吃一口,而不是全部吃完。這樣的愛,就沒有多餘的問題。 美國權威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羅伯.寇爾斯(Robert Coles)曾對富家子弟進行研究,他指出這些孩子的問題:「儘管擁有財富及特權,可是他們依然不快樂、不滿足。 所有的錢財、玩具、旅遊,全都不請自來。他們已擁有許多,還想更多,得到後卻沒有很大的滿足感,只是生出更多的欲望。在這表象之下,充滿著糾結不去的無用感。」 同樣的,因為不虞匱乏,千禧之子也失去努力的動機、生命的熱忱。 也如同美國心理學教授索羅門.史奇莫(Solomon Schimmel)形容希臘諸神,後來為何變成易怒的一群:「正因為他們要什麼有什麼,有任何願望可以馬上實現,就變得不再有希望。希望,是建立在有未實現的理想、有需要花費力氣才能滿足的需要上。由於不需要希望而失去希望,神也會變得煩躁。」 愛孩子,就別讓你的愛,變成「易開罐的愛」:廉價、易開、隨取隨有。收回你的一隻手吧! 文章來自~商業周刊~200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