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羽&小花@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做孩子的啦啦隊長

2010年08月16日
公開
48

對傅娟來說,每一個媽媽,都有機會成為兒女生命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伯樂」。當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協助孩子找到他們的興趣、天賦所在,然後讓它充分發揮出來。 大女兒妮妮四歲時,第一次畫水彩畫,小手顫巍巍的握著畫筆,鮮麗且生動的勾勒出「媽媽在跳繩」的模樣,傅娟知道,這個孩子必然有著剔透的藝術心靈;小六時,僅學五個月溜冰,就獲得北市花式溜冰錦標賽國小高年級女生組第一名,傅娟看到了女兒在美術以外的另一項長才──體育。 而二女兒娜娜兩歲多時,就對《魔笛》裡的夜后詠歎調很有反應。她最愛音樂欣賞課,五歲開始學琴,才三個月就趕上姊姊之前的所有進度,她是個天生的音樂精靈。 傅娟順著女兒的天賦走,讓妮妮小學時念美術班,上國中以後進體育班;並栽培娜娜學鋼琴、大提琴,進音樂班。 傅娟從不認為,非得要擠破頭拚基測,孩子才能「贏在起跑點」。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獨特的靈魂,做母親的,就是找出這個與眾不同的地 方,讓它有機會發光。 「我不懂美術、體育或音樂,但我很會做一件事:幫女兒們拍拍手。」 去年,僅十三歲的妮妮,憑著自修跟美術班的底子,一路過關斬將,打進植村秀創藝彩妝大賞決賽。今年八月份,她還要出國參加花式溜冰國際賽。而十歲的娜娜,也將舉辦她人生第一場演奏會。和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的青春歲月,顯然燦爛得多。 「我從不為女兒的前途憂心,我知道他們的路很寬。」傅娟微笑,帶著篤定的信心。 我有個朋友的女兒數學很差,但國文很好,她立定志向將來要做記者、主播。可是我朋友仍憂心忡忡,說她想花二萬元讓女兒補數學。我勸她,既然有二萬元預算,與其花在數學補習班上,還不如拿去讓孩子去上主播營或記者營,學她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一般家長的想法是:哪科弱就補哪科,但我的想法卻恰恰相反,真正該補的不是孩子的弱科,而是孩子的強科才對。 當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協助孩子找到他們的興趣、天賦所在,然後讓它充分發揮出來。勉強孩子去補弱項,最多只是讓這個弱項從「差」變成「中」;但補孩子的強項,就有機會讓孩子的潛力發光發熱,哪個比較划算呢? 我們家妮妮的學科表現並不是很出眾,但她從小就擁有過人的藝術細胞與運動神經。她很會畫畫,熱愛體育 ,學校大隊接力時,她永遠是那一個頭綁紅頭巾、負責做衝刺的最後一棒。所以她小三時,我讓她去考美術班;上國中後,我讓她去念體育班,學溜冰、學韻律體操,我希望她可以快快樂樂的做自己擅長的事。 認真看待孩子的天賦 養孩子,其實也是在跟自己的童年對話。我的教養方式,其實是拷貝我的父母,他們是我追尋夢想的最大靠山。 我從小就很愛表演。小時候,我最愛把媽媽的大床當舞台,身上披著床單,拿梳子當麥克風,模仿老牌歌星蔡咪咪唱歌。每年教會舉辦聖誕晚會,參加演出的小朋友都可以領到一包餅乾,同時參加合唱與獨唱的我,總可以領到兩包。只要學校舉辦歌唱比賽,我一定名列前茅。 我很幸運,我爸媽一直非常認真的看待我的天分與夢想。國中時,我告訴媽媽我想唱歌,她就幫我請歌唱老師;我說想演戲,她就去找教演戲的老師來指導我。上五專後,我說我想學電子琴,我爸花了當時價值二坪房屋的代價,幫我買了電子琴讓我學琴。 我的數學很差,可是我爸媽從來沒有壓迫我去搶救數學,而是讓我 學我自己喜歡、擅長的東西。他們的態度,在那個年代是十分罕見的。就算現在這個年代,如果有國中生跟家長要求要學唱歌,我想絕大多數爸媽的反應是:「不要想太多,你好好念書就好!」 我所喜歡的表演、唱歌、演戲,後來成為我賴以維生的行業,用興趣來賺錢,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絕對不是考高分、進名校;而是每一天都可以開心的活著,做自己有熱情的事。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擁有這份幸福。妮妮跟我一樣,數學不好,但那又怎樣?充其量只是將來無法成為數學教授罷了,那本來就不是她想要的,我又何必苦苦相逼? 有溫度的成績單 台灣教育有個很大的問題:忽略個別特質,只強考試成績。你只要不擅長記憶、背誦,就很難在這個體制中獲得肯定。台灣學校給孩子們的成績單,通常是毫無熱情的。除了分數以外,就是冷冷淡淡一語帶過:「某某科目需加強」,甚至只有「服裝儀容尚整齊」這種敷衍、無感的評語。 妮妮小學畢業時,我讓她去夏威夷遊學了四個星期。後來學校寄來的成績單,洋洋灑灑一大篇,細細評估妮妮的特點,說妮妮的強項在人際關係。她善於跟人相處、懂得分享,此外,她是個很有藝術天分的孩子,對運動也很在行她只不過在那裡待了四個星期,學校老師卻可以看到這麼多的她!這種成績單,才是有溫度的成績單。 可惜,台灣很少有學校或老師願意這樣細緻的觀察每個孩子的特質。我們的教育體制總是希望孩子 能在同一個時期,達到某一套標準;然而,孩子就像花朵一樣,不同的花朵有不一樣的花期,為什麼要強迫他們非得在同一個時間開花呢? 我順著孩子的天賦走,讓老大妮妮去學體育、老二娜娜去學音樂。為了練出純熟的技巧,他們都花了很多時間苦練,可能得磨上一千次、一萬次,才能再靠近完美一點點。過程中,他們也遭遇很多挫折,但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所以即使有困難,也願意盡力去克服。 當孩子的心態調整成「我自己希望做好這件事」,而不是「我爸媽希望我做這件事」時,他們的態度就會很不一樣。 不管是體育或音樂,其實我都一竅不通。不過,我反而很慶幸我不懂,所以我無法對孩子下指導棋,也就不會抹煞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我很清楚我自己的角色,我不是教練,而是啦啦 隊隊長。 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陪在他們身邊,支持他們,幫他們拍拍手,這樣就夠了。

養孩子,我做「見景生情」的陪伴 -作者:採訪整理/張綾玲 出處:親子天下

2010年08月11日
公開
38

「去演講時,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侯文詠說,就算跟孩子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 升格為人父後,他接續以小說《白色巨塔》探討權力、《危險心靈》探討教育,《靈魂擁抱》探討名氣,一部部長篇小說,關照社會諸多議題。近日,他更以中國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為讀本,即將推出最新作品《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從這本極具情色意味的「禁書」裡,侯文詠竟然重新悟得了養兒育女之道…… Q:你的兩個兒子都已邁入青春期,可否聊聊一路走來,為人父的心路歷程? A:我兩個兒子一個十五歲、一個十七歲,今年正好要考基測和學測。剛開始做爸爸,會想要「做之父,做之師」;等孩子慢慢長大,發現這期望太高,於是退一步想「做他的朋友」。直到有次去打禪,聖嚴法師問我:「做爸爸感覺如何?」我說:「只希望能做孩子的朋友就行了。」沒想到師父突然很正經的說:「侯醫師啊,期望孩子做你的朋友,和他將來有很多錢報答你,或他變得很有才華……這都沒什麼兩樣。」當下,我嚇一跳,本以為這算夠卑微了。那時師父淡淡的說:「此時此刻,你就只要好好的跟他相處。」但我全沒「瞭」。 之後,小孩經歷國小,到青少年。我慢慢發現父母能影響他們的,真的很有限。往往去演講時,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就算跟他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 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養兒無須屙金溺銀,只需見景生情」。意指養兒不需用金、銀去保護安排他的未來,只要在他難過挫折時陪伴安慰他,生日開心時為他慶祝。所以說到心路歷程,我以前總說:當先生是從動物到植物,養孩子則從最初想「做之父,做之師」,到退而求其次,想能「做朋友」,現在則是「見景生情的陪伴」了。 Q:在教養過程中,你對孩子有過什麼?或影響嗎? A:我最近看王浩威的書,裡面寫到台灣這一輩孩子受父母很大的影響。由於父母成就高,不免對孩子過度期待,而孩子也會覺得自己這輩子永遠超越不了父母。就像我孩子,倘若也想像我一樣考上台大、寫小說勝過我,恐怕會很辛苦,但我只是很幸運擁有了這些。於是更加領悟到對孩子有所期待,反而對他是種壓力,愈能了解「見景生情」的真義。 對於壓力,孩子多半是不會反映,卻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學校國文課本收錄一篇我的文章,有回大兒子問我,同學想知道會考什麼?我哪知道! 後來兒子拿試卷給我,結果裡面考修辭,還要比詞性,真難!我只考了八十幾分。兒子看了我的成績後很樂,直說這在他班上大概只是十幾名,頓時感覺老爸很親和、很有人性,直「虧」說:「你還作者咧!我以為你什麼都很厲害。」其實我有點表演,希望他們沒有覺得我真的很厲害。 坦白講,我可能在幾個專業領域做得還不錯,但這只佔我人生不到百分之一啊!其他部分都不怎麼樣。我老婆經常罵我笨,拍戲當製作人也常被說是個濫好人。我其實是不想讓孩子對我誤解,希望能回歸到比較人性本質面。 而在教養小孩上,最重要的就是給他練習tried&error的機會,直到變成內在的經驗。但往往做父母,總會幫孩子做好每件事,反倒剝奪他們「嘗試與犯錯」的機會,阻礙學習。就好比捷運悠遊卡弄丟,若你曾讓他自己去面對重辦、繳保證金……種種麻煩手續,他以後就會知道要小心點。孩子年紀愈小,閒的時間愈多,一定要讓他愈麻煩愈好,因為他現在不踩地雷,長大再踩到會更慘,即所謂千求萬求,最難求到他犯錯的經驗。唯有讓他有所學習,才會知道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所以我的孩子只要出什麼事,一定是讓他自己去解決。 Q:在教養上,你和太太的態度想法一致嗎?又是如何分工的? A:通常都是媽媽看到孩子的問題,我就會接手想點子,和孩子溝通。因為太太是牙醫,從小功課好又很乖,教起孩子很容易落入刻苦勤儉、認真,管得密不通風。我想女生像她這樣乖了一輩子,最好的命運不過是嫁給我這樣一個男人,哈哈,我比較有彈?吽A所以小孩寧可讓我來管。而且媽媽常常太心急,亂槍打鳥的一天數落孩子十八件事。但我覺得,教孩子不能同時講很多事情,只有「聚焦」才會有效。 在教養上,我經歷最久,長達六、七年至今還沒解決的,就是培養孩子「守時」。我的小兒子很會賴,常常下課看人家打籃球忘了時間,遲了上課或回家。但每次他遲到,我一定不在當下念他、訓他,而是等他有空時再好好聊。聊什麼呢?我要他回溯在整個過程裡自己的想法,要他至少記住自己最後一次看錶是何時?當時心裡在想什麼?就這樣,談了六年。他不煩嗎?我想會的。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人會做什麼其實都是潛意識,談到他明白自己的潛意識時,他的病就會結束。漸漸的,他遲到的次數減少了。 我這麼重視守時,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人對其他人的promise(承諾),而時間又不會太哲學,是很好的借鏡。 Q:所以教養小孩,你會花很多時間和孩子談嗎? A:我感覺養小孩比較像養植物,要有長遠的計畫,要懂得聚焦。我太太養植物都不會活,不是澆太多水就是施太多肥。其實教小孩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當你用超過應有的熱情時,就會失去耐心、沒辦法持久。應該像農夫養一大片田,早起看有沒有水,該除草的除一除,很勤快但沒花很多時間。我常跟太太說,小孩要「陪伴」,而不要常常「看著」他。只要能把他旁邊的病蟲害和有毒物去除掉,讓他自己長,做這種事情就好。 還有,帶孩子是不能追求效率的。對人追求效率是什麼呢?是要他趕快長大、結婚、生小孩,然後送進棺材裡嗎?我認為,父母能對小孩人生產生的影響,可能連一○%都不到,正因如此,你更不能亂出手,因為你能跟他講的可能只有十句話、十個重點。千萬不要一直把想要給他的,統統強塞給他。我們要相信,樹苗只要有水分、養分,自己會長大,父母能做的就是「基礎工程」、除除草,我們很難把他弄得變漂亮、變大樓、甚至還做裝潢等。 Q:那麼,哪些是你所謂的「基礎工程」呢? A:譬如「健康」就是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我從小就把孩子丟去學游泳、打跆拳,各種能夠勞累的都要去做。然後是「品格」,包括:守時、懂得承擔責任不逃避。所以我會用六到十年來做,持續的、有態度的去做,花時間和他們聊,了解其中邏輯,但都不給結論,否則他們就失去學習的機會。 還有件事情我也和小兒子玩十幾年,就是「認錯」。他小學時曾經偷媽媽的錢買game boy,甚至還搞出兩套聯絡簿來。我常講,你看報紙上或政治人物的行為會發現,他們跟小孩一樣,總是不認錯→說謊→把事情搞大→惹出麻煩→到最後事情就爆了。錯誤不會死,但死的是人錯誤的反應。我就會一次次的跟他談:你覺得事情在哪裡時付出的代價會最小?於是現在他慢慢比較不犯錯,也有勇氣認錯。 我所謂的基礎工程,還有「自我思考」與「連結他人」的能力。譬如有天他回家,問我要不要簽署讓判那位燙死親生孩子的父親死刑。我說我不簽,也舉了他自己小時候有次錯把葡萄酒當葡萄汁喝後的胡亂行為說給他聽,希望他了解,沒有一個父親願意殺死自己的孩子。我告訴他,做一個決定,不要只想一個角度,起碼要想兩個。因為大部分青少年的氛圍很小,很容易從眾。 我希望他除了會想,也要能夠去連結他人,用很快的速度去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與在乎的事情。唯有這樣,別人也才能感受到你的想法與情感。 Q:對於課業,你有沒有什麼要求?怎麼幫助他們探索自己生涯的方向? A:以前年輕時會在乎,現在大了,比較在乎的反而是他們的態度。像現在他們都知道,自己混了兩年,要考學測、基測,這一年得好好地拚,否則以後就沒得玩了。這一年,反倒是我和太太最快樂和自由的時候。 我覺得,過去書念得好不好很絕對,以後出社會的成就,也很絕對。但多元化的社會,行業變多,只要有足夠熱忱、能力與興趣相符,同時可以熬過一段無聊過程以鍛鍊出一種專業,絕對能成為箇中佼佼者。亦即學歷並不等於人的幸福力。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讓小孩多方面去接觸,找到自己的興趣。 像我的小孩,從要當總統、消防員到當醫師,在他不斷的嘗試後,起碼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老大就說他想學財經,想變有錢。他小學三年級時曾經因為不愛寫字,跟我說他不想上學了,要我給他三天好好考慮。我說那也很好,可以在家自學,或者也可以日後去念職業學校,都會有出路的。結果他到處徵詢意見後,還是決定回學校念書,只因學校裡有同學可玩。 我的想法是,讓他們在自由中得到自由,幫助他們茁壯、長得更好,更有幸福競爭力,遠比課業、學歷上的高低還來得重要。而這一年,雖然似乎是被逼著要去念書,但人生的命運常常就是你碰到什麼,就去面對。不妨把學測和基測當做是訓練自己的意志力、當做是打仗,所以一定要吃得好、睡得好,只要用對的方法,就會看到進步。

26週後-胎兒體重表:

2010年08月04日
公開
53

26週後-胎兒體重表: 產檢時若醫生測出胎兒體重低於表中10%就表示胎兒體重不足。 若大於表中90%就表示胎兒體重過重囉!(單位:公克) 週數 性別 10%  25%   50%   75%  90% 26  男  707   817   915   904   1201 26  女  494   785   915   1057  1190 27  男  875   1010  1121  1313  1486 27  女  696   882   1042  1167  1357 28  男  1025  1185  1327  1579  1785 28  女  844   998   1185  1327  1600 29  男  1161  1346  1525  1803  2072 29  女  966   1132  1342  1522  1877 30  男  1290  1500  1712  1997  2328 30  女  1083  1281  1513  1740  2157 31  男  1417  1652  1888  2170  2543 31  女  1212  1452  1695  1968  2416 32  男  1551  1808  2055  2335  2719 32  女  1336  1634  1887  2199  2640 33  男  1698  1971  2219  2500  2863 33  女  1543  1828  2086  2424  2826 34  男  1867  2148  2389  2674  2991 34  女  1753  2032  2291  2638  2979 35  男  2007  2343  2576  2868  3137 35  女  1990  2243  2500  2838  3115 36  男  2308  2561  2795  3088  3328 36  女  2244  2457  2709  3022  3298 37  男  2600  2806  3064  3341  3612 37  女  2501  2672  2892  3193  3443 38  男  2756  2934  3191  3445  3683 38  女  2607  2827  3048  3286  3543 39  男  2819  3049  3313  3584  3838 39  女  2752  2937  3183  3443  3702 40  男  2932  3157  3420  3699  3915 40  女  2801  3040  3294  3562  381

輕鬆一點的親子相處 陳玉真

2010年08月03日
公開
25

第一次帶兒子上打擊樂,可以感覺四歲半大的小小孩心情在興奮中夾雜著些許緊張的情緒。 因為是第一次上課,所以老師允許每一個小小孩的父母跟著一起進去上課。進了教室,老師請小朋友把書包放在地板上,十五個小朋友中只有一個沒把書包放好,那就是我兒子,雖然我就在他背後,可是我一直沒去糾正他,一直到老師叫了他的名字,他才趕忙放好。這個過程,我一直用欣賞的角度去看他和老師的互動,雖然,我也會想:「這是我兒子耶!如果他沒做好老師說的話,我會很丟臉。」不過,我終究按奈住這樣的想法,我不想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加上我的面子這層壓力。 一個小時的課程中,我看到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每一個坐在孩子後面的父母都比孩子還緊張,當孩子達不到老師所要求的每一個動作時,父母彷彿如臨大敵的在孩子背後怒斥、大叫,甚至忍不住的罵起孩子來,我一直用旁觀者的心態在看這一幕,當週遭的孩子被父母求好心切的要求著時,我則輕輕的在我兒子的耳朵旁說了一句:「媽媽覺得你很棒,你做的非常好。」然後,我又退到幕後,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一個小時後,爸爸來接我們,我兒子很快樂的跳進車子裡,我在孩子的面前告訴爸爸:「寶貝很棒,他今天表現的很好,簡直是第一名;可是如果他再專心一點點,他會更棒!」然後我們全家很快樂的去吃麥當勞。我不知道,孩子是不是聽進去了這一句話,但是至少那一天我們全家都很開心。 第二次孩子再去上課,這一次父母不能進去陪了,看著他小小的身軀,自己走進教室,我忽然有點感動,嘿!這個小子一直在長大。一個小時後,小小孩一個個出來,我兒子看到我時第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媽媽,我今天很專心喔,老師說什麼,我都有聽,而且有做。」我感動的把他緊緊的抱住,告訴他:「媽媽就知道你很棒。」 說實在的,我的兒子在課堂上的表現真的不比其他小孩好,他不夠專心,甚至還會耍一點點小脾氣,可是我覺得這是他要上的課,他應該有權利在去享受一小時沒有壓力的學習,我也許應該糾正他的學習態度,可是不應該在課堂上給他學習壓力,更何況這個壓力是來自父母本身的期待和要求。試著想想,做父母的我們,在看待孩子的學習時是不是常常有一個迷思:擔心孩子做不好,若孩子做不好,那麼父母就很沒面子。當你把孩子的學習和父母的面子掛勾時,孩子的學習就摻雜自我的焦慮和父母的壓力,這不僅對孩子來說不公平,其實也是不健康的親子關係的起源。 如果做父母的我們,能多用一點欣賞的角度去看我們的小孩,把他們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信任他們有能力處理好他們的事情、在教導時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備,自然就能為孩子營造出一個快樂而且有正向學習的童年,這豈不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期望呢?! ~~刊於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