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fanny(kitt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托育補助有條件 每月三至五千元

2010年05月17日
公開
96

托育補助有條件 每月三至五千元 公視 更新日期:"2008/03/31 22:10" 幼兒托育補助的新政策、將在明天上路,兩歲以下幼兒的家長、如果父母親都工作、或者是單親因為工作而無法照顧小孩,而且家庭的年收入不超過150萬元、就可以申請補助。不過要注意、必須把小孩托給加入社區保母系統的合格保母、或是有立案的托嬰中心照顧、才符合申請條件。 家裡有兩歲以下幼兒必須照顧的家庭,負擔將可以稍微減輕。內政部週一宣布從四月一日開始,]家裡面有兩歲以下幼兒,同時父母親或是單親父母因為必須上班無法親自照顧,而家庭年收入也沒有超過 150萬,就可以申請補助,預估有4.7萬個家庭可以受惠]。不過,所聘僱的必須是登記有案的合格保母。 目前補助金額,一般家庭是每個月3000元,低收入等弱勢家庭則補助5000元。另外,原本政策規劃,家長必須將幼兒送交給社區保母系統內的合格保母照顧,才可以申請補助,不過在政策實施前,內政部決定將合格立案的托嬰中心也納入補助範圍。 新政策預計每年必須編列14億元預算作為補助款,從四月一號開始符合條件的家庭,只要準備家庭所得以及在職證明等相關文件,向托嬰中心或社區保母系統提出申請,審查合格後,補助款就會自動撥入家長帳戶中。

如何預防嬰兒搖晃症

2010年05月17日
公開
70

2008/2/18 上午 10:50:12 文�高子茗 採訪諮詢�行政院署立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文章來源:2007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寶寶的頭部佔了身體1/4的比重,因此,頸部在支撐頭部時需要花比成人更大的力量,此外,寶寶的腦部尚在發育階段,比成人更為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 什麼是嬰兒搖晃症? 當稚嫩的嬰兒,特別是1歲之內的嬰兒,受到外力給予劇烈的搖晃或暴力傷害時,就有可能使其腦部承受不了強大的晃動力量,進而傷到腦部或頸椎,引起顱內出血與各種神經損傷等問題。 常見年齡:新生兒∼3歲,大部分為1歲以下之嬰幼兒。 造成的傷害:以受傷的嚴重程度不同,可能會造成失明、癲癇、腦性麻痺、智力受損、學習發展遲緩,嚴重時甚至會致命。 案例篇 3個常見的危險案例 案例1:美美五個月大,睡眠習慣還是不固定,昨天晚上一整晚都不太睡覺,甚至還大哭,媽媽一氣之下,抱著美美用力搖晃了幾下,結果美美也只是哭得更大聲。 醫師說明∼ 大人一時的無心,就有可能因為抱的姿勢不正確或力道過猛而發生嬰兒搖晃症,特別是1歲以內的寶寶腦部還很脆弱,所以,美美媽媽的舉動是很危險的,因為短暫瞬間快速來回地擺動嬰兒,即使沒有撞到頭部,還是有可能傷及腦部。 你應該這樣做∼ 家長在哄寶寶時,只能輕輕、緩和地左右搖擺。如果覺得自己情緒無法控制時,最好將寶寶交給家人,或離開一下,暫時不要抱寶寶。 案例2:嘉嘉的爸爸很喜歡把1歲多嘉嘉往空中高舉再輕拋一下,每次這樣做,嘉嘉也都會大笑,不過,媽媽每次看了就不高興,擔心爸爸不小心把孩子摔傷了。 醫師說明∼ 有些時候孩子大笑,不見得就是開心,也可能是對刺激產生的一種反應。而家長在接拋的過程,可能使得寶寶腦部受到過度的晃動,如果一個不小心沒接好或搖傷寶寶,那就不好了。 你應該這樣做∼ 逗弄寶寶開心要適可而止,避免玩拋接寶寶的遊戲,一來容易造成腦部過度搖晃;二來漏接將對寶寶造成傷害。 案例3:爸爸媽媽帶著9個月大的小欣開車出去玩,因為到了戶外,媽媽心想沒有警察,於是沒讓小欣坐安全座椅,直接抱她坐在腿上,結果爸爸突然緊急剎車閃避一隻小狗,小欣的頭部前後晃了一大下。 醫師說明∼ 9個月大的寶寶,雖然已經可以支撐自己的頭部,但尚未有很好的頸部支撐力,如果突然猛烈的緊急剎車,就很有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如果後續家長發現寶寶有不舒服或不正常的表現,最好送醫檢查。而且,安全座椅的功能就是防止各種可能的突發意外,家長不要因為沒有警察就將孩子抱離安全座椅。 你應該這樣做∼ 開車外出遊玩時,依交通部立法規範,小客車附載年齡在4歲以下,且體重在18公斤以下的幼童時,應該安置於汽車安全座椅,以維護安全。 症狀篇 如果父母有類似上述危險舉動,或是不小心撞傷寶寶頭部時,最好立即送醫,不要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向醫師開口,而延誤就醫的時間,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輕度VS.嚴重症狀 * 輕微症狀:嘔吐、沒有精神、反應遲鈍、嗜睡、四肢無力。 * 嚴重症狀:呼吸心跳急促、抽筋、眼睛上吊、嘴唇發紫、昏迷。 好發於受虐兒 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葉淑寧表示,如果是正常家庭的寶寶,多半是因為父母動作太粗魯而造成嬰兒搖晃症,但情況並不算多見。但在受虐兒家庭中,就有很多的嬰幼兒是因為受到暴力的侵害而出現此症狀。 這些嬰幼兒多半因為被毆打或用力搖晃、摔拋、推撞,導致頭部受創,等到嬰幼兒出現抽筋、嗜睡、昏迷後才被送到醫院,經過檢查後,除了外傷之外,也可能發現有腦部出血、視網膜出血、腦水腫等嬰兒搖晃症的症狀。 過去就曾有保母因為受不了哭鬧不休的嬰兒,而大力搖晃後造成嬰兒死亡的事件,最後因過失致死罪名被判刑。 防範篇 和寶寶遊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過度搖晃或拋接動作造成傷害,家長可以遵循以下方式,才能玩的開心又安全。 不要做的危險動作 (×)過度猛力上下或前後搖晃寶寶。 (×)抓住寶寶的肩頭,猛力前後搖晃寶寶。 (×)玩高舉拋接的遊戲。 (×)用力將寶寶摔在床墊或沙發上。 (×)乘坐沒有辦法支撐嬰兒頭部的摩托車。 (×)乘車時未依規定使用安全座椅。 (×)只扶住寶寶腋下,而將小寶寶放在大腿上用力晃動。 醫師叮嚀 照顧寶寶是需要多點耐心的,不要因為寶寶一時的哭鬧就做出傷害寶寶的行為。在照顧或陪伴1歲以下的寶寶玩耍時,要特別保護好他的頸椎及頭部。此外,了解嬰兒搖晃症的家長應該積極告訴其他照顧寶寶的家人或保母,讓每個人都注意到寶寶的成長安全。 http://www.0123.org.tw/

台北縣弱勢家庭兒童托育補助

2010年05月17日
公開
90

【北縣訊】臺北縣政府為保障3歲以上有特殊需求及發展遲緩幼兒能優先取得就讀公立托兒所及幼稚園的機會,讓幼兒能在適合的環境學習成長,特辦理97年度「學齡前特殊教育暨發展遲緩幼兒優先就讀公立幼稚園托兒所及學前特教班」方案,歡迎有需要的家長自97年2月 18日至2月29日止就近至學區內各國民小學輔導處申請報名。 當家中有發展遲緩的兒童,家長的反應大多從震驚、否認、恐慌、求助到最後的坦然接受早期療育,過程中面臨極大的心理壓力,而如何協助家長及發展遲緩兒獲得更多的資源及服務,以減輕家中的壓力,降低發展遲緩兒童障礙的程度,實是刻不容緩之事。根據臺北縣政府早療通報轉介中心統計,自民國88-97年1月受理通報數約有13,688人,目前尚在服務中的兒童數為5,064人,其中年滿3歲至6歲有4,118人,當中有些家長會面臨到讓子女選擇托兒所、幼稚園或在家教育,為了體恤家長的辛勞,並選擇一個適宜的托育與就學環境,臺北縣政府整合社會局與教育局資源,成立單一報名窗口並優先讓發展遲緩兒進入公立幼稚園、托兒所、學前特教班就讀,家長只要到就近國小輔導室(或特教業務承辦處)申請報名後,後續即由相關專業人員協助辦理評估、鑑定安置、協助分發到適當園所,在園所內除接受融合式教育,增加他們與同儕的互動及多元豐富的文化刺激,家長也可減少孩子被標記的沈重壓力,並可經由專業人員、特教老師、家長相互研討,擬定適合的個別化教育計畫。  社會局呼籲,凡設籍本縣;於中華民國94年9月1日以前出生至入國民小學前(中華民國91年9月2日以後出生)之幼兒,請家長攜帶戶口名簿影本、預防接種卡影本、身心障礙手冊或持有衛生署指定之合格身心障礙鑑定醫院所開具之發展遲緩證明(限6個月內開立者)或持有早期療育評估鑑定醫院之評估報告書(限1年內開立者),自2月18日起,至學區內各國民小學輔導處或特教業務承辦單位報名。 資料聯絡人:張淑美 電話:(02)2960-3456轉3637 承辦單位:社會局兒少科 資料來源http://www.sw.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163244

中和快樂熊遊樂場玩

2010年05月16日
公開
57

今天是抽公托的日子,一早便將寶貝叫起來,先帶寶貝到學校抽公托,登記完後先生便說要帶寶貝去中和快樂熊玩,原本先生是說要去家樂福或廟宇,但每次去家樂福玩都要花100多元寶貝還玩不過癮,最後決定到遊樂場玩,門票只要$225可以從早上玩到晚上很划算,所以寶貝超開心的,寶貝已經一年多沒去了,對快樂熊印象很深刻,知道要去遊樂場玩超開心的,但今天下午還要去公托那看抽籤結果,為了怕先生聽不懂老師交待的事情,所以我跟先生說好,快3點時我在騎車去看抽籤結果,女兒就由他照顧,在下午3點前由我陪女兒玩他可以在休息室休息。 到了快樂熊因早上11點才開門,所以我們便在門外等約1小時,好不容易等到門一開,寶貝已迫不期待進去遊樂場玩,玩到12點多我則到賣場買吃得給女兒和先生,賣場內的食物都很貴,隨便買點吃得都要花上3∼4百元超不捨的,但難得來一次也是選裡面最便宜的東西只好將就點,女兒有得玩根本不太要吃,隨便吃一些就說吃不下,為了鼓勵女兒能多吃點,所以與女兒說好讓她玩到晚上,女兒才勉強再吃一些東西,到了下午叫先生顧一下我去學校看抽籤結果,回到遊樂場已下午4點多,原想買點東西讓女兒吃,但先生就是捨不得花錢再買東西給女兒吃真的很生氣,孩子剛剛吃不多又玩得累,為什麼別人家的爸爸都怕孩子吃不夠,而我家爸爸卻怕女兒和老婆吃呢?唉∼真的無言,女兒也因顧玩一直熬到晚上6點多我們才帶女兒離開遊樂場,女兒原本不想走還要玩,但考慮孩子生病還未完全好,且中午又吃不多,媽咪想早點讓孩子去吃晚餐、回家休息,所以跟女兒說好下次有空再帶她來玩,幸好女兒很聽話乖乖跟我們回家,一路上女兒小睡了一下,到了吃晚餐時,女兒餓到很快便吃完一大碗麵,還吃了半碗多的湯和一小杯紅茶,今天讓女兒玩得很開心、女兒晚餐也吃得很多,很棒喔!99年5月16日-裕喬-中和快樂熊遊樂場玩4699年5月16日-裕喬-中和快樂熊遊樂場玩3999年5月16日-裕喬-中和快樂熊遊樂場玩3499年5月16日-裕喬-中和快樂熊遊樂場玩22

產後瘦身方法

2010年05月15日
公開
106

產後瘦身5大關鍵 產後瘦身Key point 1 Time: 做完月子到6個月是黃金時期 台安醫院婦產科醫師周輝政表示這段時間媽咪的新陳代謝率高,且生活未定型,是減肥的黃金時間。因為走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排水,生產完一到兩天就可以下床活動,等做完月子後就可以進一步做體能運動。 產後瘦身Key point 2 Life:生活方式的調整 大多數的媽咪產後要照顧小孩,又要上班,通常沒有多餘的時間運動,這時改變生活方式及習慣是很有效的減重方法,盡量多動少吃、多走路、爬樓梯上下班, 照樣有運動的效果,持之以恆的話,減重成功率很高。 產後瘦身Key point 3 Food:注意營養均衡 及熱量的控制 三軍總醫院臨床營養師莊琬瑜表示,媽咪們一天只要攝取 1,600∼2,000卡的熱量就足夠,哺乳的媽媽再加上300∼500卡,一週以減重一公斤為佳,雖然不是快速減重,但減去的總體積反而較大,不容易復胖。營養師莊琬瑜還表示,節食會改變身體的新陳代謝率,雖然可以很快瘦下去,但也非常容易胖回來,時常這樣減重又復胖,反而容易產生溜溜球症狀,對身體並不好,如果真的不能控制食慾每天早上吃一顆亞尼活力纖就能達到很好的增加新陳代謝作用。 產後瘦身Key point 4 Sport:適度的運動有助身體回復 有氧運動有很好的燃脂效果,如游泳、有氧舞蹈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每週2∼3天,每次運動15∼30分鐘。 產後瘦身Key point 5 Will:意志力 更多關於產後瘦身文章:http://www.facebook.com /mamabeauty 瘦身其實是場心理戰,想變瘦、想變漂亮的念頭及意志力很重要。整型外科曾文尚醫師表示,許多明星穿馬甲或是塑身衣,從某種程度來說,都是一種外在及內在心理的塑身強化力量。 產後瘦身不復胖2原則 1. 切勿節食:節食影響身體復元,也會造成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會愈減愈重。 2.保持運動:運動會增加身體基礎代謝率的提高,能有效維持瘦下來的體型。 轉載自:http://blog.youthwant.com.tw/tb.php?k=97066fbbe8

小孩一口蛀牙.骨質不好ㄉ關係

2010年05月14日
公開
63

所謂奶瓶性齲齒」是指幼兒時期用奶瓶餵食乳品後沒有立刻做口腔潔牙的動作,導致糖份附著於牙齒表面,經過長時間的作用,使細菌大量繁殖產生酸,造成上排前牙的外側面脫鈣,最後則產生非常嚴重的瀰漫性,腐蝕性齲齒。 一、奶瓶性齲齒的形成原因:許多父母為了讓幼兒安靜入眠,經常在睡覺前泡一瓶牛乳給幼兒喝,甚至在牛乳中添加了蜂蜜,糖,果汁的糖類食品,而待幼兒吃飽後也就睡著了,疏忽了口腔清潔的工作。一旦幼兒睡著後,口腔活動量減低,唾液分泌減少而且也變的較黏綢,腔的自淨效果較差,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糖份不易被沖刷掉;經過長時間的睡眠,無異給細菌提供充份吸收養份與繁殖的機會。 乳牙的齒質原本就比較脆弱,這樣的哺時習慣更容易使乳牙脫鈣,造成齲齒。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乳牙的萌出時間,齒質的好壞,刷牙的方式,零食的攝取方式,乳品中有無添加物及添加物的種類,飲用頻率的次數,及每次飲用時間的長短等,皆有密切的關係。 二、奶瓶性齲齒的臨床性表徵:初次症狀出現於上顎門齒的外側面。門齒萌發後,可見外側面靠牙齦處出現白色班點,此為脫鈣現象, 之後向旁向下延伸,侵犯鄰接面而形成棕黑色環狀窩洞。 更甚者上顎四顆乳門牙僅剩下棕黑色殘根或發生病理性牙冠斷折其餘牙齒也會陸續受到侵犯,而下顎乳門牙通常可倖免,這樣特殊型式的齲齒,可能與萌牙的時間順序,有害習慣的持續時間,嬰兒吸允的肌肉型態有關。但不良的哺育習慣若一直持續下去,下顎乳門齒亦會遭到波及。 三、奶瓶性齲齒的多重危害:因為發生的年齡很低,平均 1~2 歲即可能出現,小朋友的心智發育剛起蒙,除非是施與全身麻醉,否則要乖乖接受齲齒治療是機乎不可能的,但是父母通常不忍心自己心愛的寶貝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接受全身麻醉,只好等小朋友年紀較大,較能合作時,再接受牙科治療。但通常為時已晚,甚至以嚴重到必須拔除的地步,影響甚。 奶瓶性齲齒的小朋友常有些共同的特徵,就是滿口蛀牙、膿包一堆、偏食、經常生病、發育不良、愛吃軟食。有些父母只推說,我的小孩生下來體質不太好,實際上蛀牙太多,多吃東西會痛,所以只喜歡軟的食物,容易造成偏食的習慣,營養不均衡,自然影響小朋友的身體發育及免疫系統,使小朋友容易生病,並非天生的體質不好。所以說奶瓶性齲齒的危害不可謂不巨。 四、奶瓶性齲齒的預防:因為奶瓶性齲齒的發生很早,所以預防措施要在更早以前開始才有效。嬰兒出生後喝完母乳或牛乳,再喝一點溫開水,然後用綿棒或紗布沾溫開水,輕輕擦拭嬰兒口腔內的黏膜、舌頭、嘴唇等。讓嬰兒從小就能適應口腔的清潔。使用奶瓶餵奶時不要添加含糖物質。別擔心小孩不喝,他們的很多習慣是大人造成的!待幼兒逐漸成長,視情況訓練幼兒用手拿杯子喝牛乳,這時晚上睡前用奶瓶餵牛乳的習慣要戒掉。 約一歲半到倆時,也就是除最後方第二乳臼齒尚未萌出外,其餘的牙齒幾乎都有的時候,可以培養小朋友刷牙的習慣。此時不可操之過及,先故意讓小朋友看見父母刷牙 ( 當然父母本身之口腔習慣要建立 ),小孩與生俱來的模仿性,會促使小朋友拿小牙刷跟著父母刷。 在他們可接受的範圍跟時間內刷牙。很重要的一點是,這時的小朋友是不可能刷乾淨的, 所以父母應於事後檢視並予以適度的指導,帶領其刷洗,讓小朋友感受到父母的重視程度,並提高小朋友的刷牙意願。 五、奶瓶性齲齒的治療:奶瓶性齲齒的治療,不能只治療牙齒,還必須包含口腔潔牙,飲食習慣的改善等措施。如果齲齒情況太嚴重,而行為又不易控制的小病人,就必須考慮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牙科治療,而治療時的填補材料端看齲齒的嚴重度而定。 臺安醫院 牙科醫師群指出若以侵犯牙髓,通常需實行冠髓切割術或牙髓拔除術,再進行牙冠復形;後方臼齒可考慮即整型乳牙冠,前牙則可考慮成型透明牙冠以維持美觀,若尚未侵犯牙髓組織,即可考慮複合樹脂或光聚合玻璃子汐門定汀來填補,後門咬牙面則可考慮銀汞合金。另外要注意是,必須按照約診的時間回診復檢,方可避免因照顧者的錯誤觀念或疏忽造成齲齒的復發,以收落實治療防治之效。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 /hotnews.asp?aid=4042

過動寶寶的6大指標

2010年05月14日
公開
59

過動寶寶的6大指標 小孩子好動是正常現象,可是太好動家長們就會懷疑是不是患上多動症,你對多動症瞭解有多少? 肇因於腦動能障礙 多動症又稱輕微腦動能障礙綜合征,在一些醫學書上的解釋是兒童多動症是指大腦無明顯實質性損害,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或高于正常的兒童,因有輕微腦功能障礙而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或其他障礙。突出表現的特徵爲自我控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情緒衝動、任性等,有些兒童還可能還會因此有知覺、認識、語言或協調動作等障礙。 多動症兒童4表現特徵 活動過多: 多動症顧名思義,興奮多動,能行走以前就好動,爬高爬低,不得安寧;隨著身體運動機能的完善越發安靜不下來,剛剛會走路就到處亂跑,很少有安安穩穩的時候,有些孩子會因此時常受到大人的呵斥和指責;在大一些的時候,讓他們不違反嚴格的課堂紀律簡直比登天還難,上課時小動作不停,搖椅轉身,離位走動,叫喊講話,擾亂課堂秩序。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在家裏是個小魔鬼翻箱倒櫃,對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品毫不愛惜,翻箱倒櫃,搞得亂七八糟,干擾別人的活動,引起人們的厭煩。 注意力不集中: 多動症的兒童幹事情往往半途而費,注意力很短跑暫,對各方面來的剌激都起反應。聽課不專心,往往把作業記錯或漏掉,寫作業不專心,字迹潦草,常咬鉛筆,嚼衣服。吮手指,啃指甲。即使小朋友做自己非常喜歡的活動,如玩游戲機、看動畫片, 也不能集中注意力。 任性、衝動情緒不穩: 有多動症的孩子,很難克制自己的情緒,因此情緒極爲不穩定,性情急躁激惹,喜怒無常,。一碰到不如願的事就表現得脾氣暴躁,有時候爲了一件小事,大發脾氣,哭鬧喊叫,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會突然做出危險的舉動及破壞性的行甚至衝動傷人或破壞東西,稍大一些的孩子常有說謊、打架、逃學、偷竊等不良行爲。 學習困難: 大多數多動症的兒童在智力方面不存在問題,可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却很糟糕。如果我們細心的觀察這些兒童上課就不難找出原因來,由于上課和作業時注意不能穩定,情緒易于波動,使學習效果受到嚴重影響。部分兒童可能有不同種類的認知功能障礙,比如認知功能障礙或有空間定位障礙,或伴有構音或言語節律障礙,抽象能力差,做作業不主動、寫字寫不到格裏、成績不穩定、厭學等現象。 神經系統症狀: (1)快速輪替動作笨拙,不協調。 (2)運動功能异常,如動作笨拙 ,精細運動困難,閉眼站立不穩,不能走直綫 ,用手指自己的鼻子困難、獨脚跳、扣扭扣、系鞋帶等笨拙現象等等。 (3)聯帶運動或輕度腱反射亢進,肌張力輕度增高等。 早期治療是關鍵 對于多動症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西醫一般認爲有以下幾點: (1)輕微腦組織損害如新生兒産傷、窒息、其他原因所致腦損傷、腦缺氧; (2)遺傳因素; (3)腦內神經遞質代謝异常; (4)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 (5)心理因素:不良教育方法和家庭環境。中醫則認爲先天禀賦不足是本病的內因,小兒臟腑柔弱,腎中精氣尚未旺盛,從而出現多動不安、煩躁易怒等症狀。 劉國春主任認爲兒童多動症雖然是兒童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在成人中也有病例。這主要是在兒童時期發病時沒有被發現或重視,沒有及時治療而延至成年的,因此兒童多動症與抽動症對青少年的成長與發育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不但影響兒童時期身心健康的發展,使孩子不能形成良好行爲模式及健全的人格,而且對兒童成年後的成才、就業均會造成不良影響,病情嚴重者被迫停學,有的發展爲攻擊性、破壞性行爲。有的孩子多動、抽動病情發作頻繁,因此養成了打人、駡街、說謊、偷盜、玩火等惡習,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全社會要廣泛進行衛生科普知識的宣傳,努力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以此提高家教質量。另外,對于兒童多動症與抽動症要早發現、早治療,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多動症患兒與頑皮兒童間的區別 ●多動症兒童無論是在什麽情况下,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即使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看小人書、畫畫時,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却不同,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却能全神貫注,會本能地討厭其他人的干擾。 ● 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幷有計劃及安排。而多動症患兒却無此特點,他們的行動較衝動,且雜亂,有始無終。 ●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頑皮兒童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亂鬧;多動症患兒却無此能力,而多動症兒童則無此能力,經常在一些嚴肅的場合做出越軌的事情來,被指責爲“不識相”。 ●某些動作的差异。正常兒童做快速、反復和輪換動作時,表現得靈活自如;而多動症患扣、系鞋帶動作緩饅,跑步常摔跤,寫字、用剪刀動作笨拙;頑皮的孩子沒有這些運動缺陷等等。 資料來源:http://www.smartkids.com.tw/topics/detail.asp?articleid=312

電視變保母  寶寶注意力變差

2010年05月14日
公開
67

電視變保母  寶寶注意力變差 電視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對現在的寶寶影響更大,你知道嗎?電視引發的問題不只是影響寶寶的視力而已。 很多爸媽認為,寶寶看電視會有視力方面的影響,其實並非如此而已,還有遠比眼睛更重要的問題。 電視看太多影響注意力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寶寶在 3歲以前最好不要看電視,最新的研究指出,學步期寶寶如果經常看電視會在未來導致注意力方面的問題,這種影響約在寶寶7歲時顯現出來。 電視的情節和現實生活情節是不同的,電視無論是畫面還是內容,它們進行、發展、轉換的速度都非常快速且刺激。經常看電視的寶寶,久而久之就會把電視中非常態的速度當作現實生活中「正常」速度,事實上,這種速度卻是不自然的。當寶寶習慣快速刺激後,上學後正常的教學情景和進度,會讓寶寶覺得太慢、太無聊、太不刺激而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甚至變得好動,進一步導致學習方面的障礙。 寶寶愛看廣告 寶寶喜歡看電視的原因就是鏡頭畫面轉換的速度夠快、夠刺激,特別是廣告對許多寶寶都很有吸引力,因為廣告的畫面跳躍快、新鮮、很有視覺衝擊力。 0∼3歲大腦發育關鍵期 0∼3 歲是寶寶大腦發展的關鍵期。如果此階段經常看電視,是一種過度刺激,會導致寶寶正在發展中的神經系統發生永久性改變。因此,即使寶寶只是自顧自的玩自己的手指,大腦神經系統也有一定的發展,可是當寶寶長時間專注盯著電視,對於大腦神經系統的發展卻是很少的。0∼3歲寶寶最需要的是和爸媽或其他照顧者之間直接的互動來發展他在社會、情感、認知方面的技能,而非是靠一台電視保母。 令人擔憂的電視寶寶 許多寶寶會一直盯著電視看,你和他說話,他也像聽不到一樣,如果換台他還會有意見哇哇叫呢! 寶寶看電視非常投入,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如果遮住了他的視線,他會用小手把你推開或大呼小叫。而有些爸媽卻覺得反正寶寶看電視的時候可以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只要寶寶不吵不鬧就好了,日子一久,就培養出一個反應慢半拍的電視寶寶。 看兒童類節目就沒問題? 很多爸媽以為可以讓寶寶藉由觀看所謂的兒童類電視節目,來取代寶寶須從生活中實際學習的知識,這也會在以後形成不小的問題。研究發現,學步期寶寶如果每天觀看3小時所謂的兒童類電視,當7歲進入小學時,出現注意力困擾的機率要比一般寶寶高出近30%。 另外,越來越多的家庭,把電視機的聲音作為居家生活的背景音樂,家庭中長時間充斥著的電視聲音,這也會干擾寶寶正在形成、發展的大腦內部速度,抑制寶寶對問題的反應速度。 看電視和語言發展 很多爸媽認為看電視似乎能發展寶寶在語言方面的能力,其實不然,看電視只會延遲寶寶在語言能力方面的發展。學說話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和爸媽的雙向交流,而不是看電視這種沒有互動的單向方式。 寶寶需要直接經驗 寶寶通過操作、品嚐、扔擲等動作玩玩具,從中學到有關空間、聲音等知識,並且發展理解能力,看電視並不能提供同樣的感官體驗。 如果寶寶太熱衷於看電視,爸媽就需要發掘寶寶的其他興趣了。陪伴寶寶一起做他喜歡的遊戲,例如多帶寶寶參加戶外活動、陪他看書、一起玩球等等都很好。 大寶寶每天能看多久電視? 寶寶在2歲以前不應該看電視,特別是電視中的暴力情節會讓寶寶變得越來越有攻擊性,它還是導致嬰兒肥胖的原因之一,還會引發寶寶在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對年齡大一點的寶寶來說,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最好限制在2小時之內。 而且寶寶的心靈是純淨的,他們的眼睛看到什麽,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讓他看到不應看到的,他提出的問題也許會讓大人尷尬得無言以對!而有些事情,對這麼小的寶寶來說,是無法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關寶寶看的節目內容。日前有一則5歲男童性侵5歲女童的新聞,也是因為孩子從生活中看到許多不應該看的畫面,才會發生這種出乎人意料的憾事。 寶寶慢慢長大了,不可能不接觸電視,針對節目內容,以及看的時間做出一定限制,這樣也不容易產生視覺疲勞,以及不良影響。 資料來源:http://www.smartkids.com.tw/topics /detail.asp?articleid=712

代替處罰的十種方法

2010年05月14日
公開
48

代替處罰的十種方法    孩子雖然有時像小天使般可愛,有時卻又頑劣固執得像個小惡魔,教爸媽頭疼不已。當孩子實在是太過份時,再怎麼理智的爸媽,也很難不被激怒。這裡提供幾個小祕訣,幫助爸爸媽媽以和平的方式圓滿解決問題。 【方法一】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避免老是以大人的權威命令孩子這樣那樣,讓孩子有機會作選擇,覺得自己意見被尊重,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問他「你想先刷牙還是先洗澡?」本來兩者都不想做的孩子,可能就會勉強選擇一種。 【方法二】尋求其他解決之道   當孩子想做一件會引起麻煩的事時,不要直接告訴他不可以,而是提議另一種能夠讓他做那件事的方式。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在廚房蓋積木城堡,建議他到客廳去玩,因為在那裡可以蓋更大更豪華的城堡。 【方法三】聽孩子說內心的感覺   氣極了的爸媽,往往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試著冷靜下來,問問孩子的感覺,或許你會發現孩子其實也是情有可原。例如孩子欺負弟妹,可能只是因為害怕弟妹搶走爸媽的愛,所以想引起爸媽注意而已。 【方法四】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外,爸媽也要在實際情境中教孩子道理,孩子才會愈來愈懂事。例如,孩子搶弟妹的玩具,問他「如果你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你會不會不高興?」,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別人。 【方法五】讓孩子嚐到自己行為造成的苦頭   在無大礙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例如,孩子堅持繼續玩不吃飯,屢勸不聽後,就別勉強他;當他自己餓了要求吃飯,告訴他「你說不吃的,我們就全都吃完了啊!」先讓他餓一陣子,再拿東西給他吃。有了這樣的經驗,他就會知道準時用餐的必要。 【方法六】以有趣的方式轉換衝突情境   爸媽如能發揮幽默感,不但能讓自己不生氣,也能化解孩子的反抗態度。例如孩子不肯刷牙時,爸媽可以說:「我們來試試一種好玩的方法,我刷你的牙齒,你刷我的牙齒好不好?」 【方法七】協商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有時和孩子談條件、彼此各退一步也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天色已晚,孩子還不願意離開遊樂場,可以和孩子協議再玩三次溜滑梯就回家。 【方法八】稍作讓步   爸媽稍作讓步,通常可以立即解決問題,不過這種方式只能偶爾為之。例如,孩子吵著想睡覺,不願意刷牙,爸媽可以說:「好吧!既然今天你這麼累,就不要刷牙好了,可是只有今天喔!」 【方法九】暫時離開,直到自己平靜為止   極度忿怒的爸媽,可能無法理智處理問題,此時最好先離開一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點其他事,例如打電話給朋友、聽音樂等,暫時不想孩子的事。等自己平靜以後,再來解決問題,和孩子好好談談。 【方法十】修正自己的期望   有時換個角度想,孩子年紀小,好動、固執、健忘、沒耐性、自我中心、異想天開,其實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自己不要太苛求,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 http://blog.sina.com.tw/17266/article.php?pbgid=17266&entryid=5239

呼籲媽咪們,家中有這類玩具的趕緊停止別讓孩子玩了

2010年05月13日
公開
66

呼籲媽咪們,家中有這類玩具的趕緊停止別讓孩子玩了 天使媽討論區看到 給大家 一個如何為孩子選擇玩具的觀念 市面上的玩具琳琅滿目,如何為孩子挑選最適合他的玩具,以及挑選過程中有哪些原則,對於父母親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然而,為孩子購買適合的玩具固然重要,但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親的陪伴,勿以購買玩具來彌補無法陪伴孩子的缺憾。 Q1:如何幫孩子選擇適合的玩具? A:選擇玩具時應該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但是發展的快慢有個別差異,所以孩子的年齡只是一個參考值,選擇時應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作適當的選擇,考慮玩具的安全性與玩具賦予孩子本身的實質意義,並且鼓勵孩子能變化玩法。 Q2:為孩子選購玩具要注意哪些原則? A: 1. 注意玩具的安全性,是否有「ST」(安全玩具)的標誌。 2. 是否有明確的商品標示。 3. 顏色鮮豔的玩具可能含有鉛、鎘等重金屬,並注意玩具表面塗料是否容易脫落。 4. 若是填充玩具需要注意玩具本身是否容易破裂,填充物可能會有被孩子吞食的危險。 5. 注意玩具是否有裂縫會夾住頭髮、皮膚或手指。 6. 是否有尖角或利邊可能割傷孩子。 7. 避免有長線,以免孩子發生被絆倒等意外。 8. 需要注意長毛玩偶類是否會掉毛,避免孩子吸食而發生意外,清潔工作也務必確實執行。 9. 騎乘玩具時,需要特別注意使用起來衝力是否太大、玩具本身是否堅固等。 Q3:為避免孩子發生意外,使用玩具時應注意的原則有哪些? A: 1. 使用玩具之前應仔細閱\讀包裝的標籤和說明,並告知孩子。 2. 觀察孩子是否以適當的方法使用玩具。 3. 給年齡較大的孩子玩的玩具要收藏在年齡較小的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4. 玩具要時常保持清潔。 5. 玩具的材質若是屬於易燃的材質,例如塑膠、泡棉等,應避免放置於高溫之處與嚴禁煙火。 Q4:如何讓孩子保持對玩具的興趣? A: 1. 您可以鼓勵孩子變化玩法,不僅可以減輕購買玩具的負擔,又可以刺激孩子創意思考。 2. 把孩子玩膩的玩具暫時收藏起來,隔一段時間再拿出來,再度喚起孩子的新鮮感。 3. 參加二手玩具交換活動,讓孩子把玩膩的玩具和別人交換,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分享的概念,也為地球做環保喔! 玩具對幼兒的重要性   幼兒的生活重點就是遊戲,並透過遊戲過程中的感官刺激認識世界,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好的玩具不僅是寶寶的生活良伴,亦能激發幼兒想像力與創造力,更重要的是安全性的考量,以下列舉各種玩具分類及選購建議,提供給家長參考。   玩具種類 嬰幼兒成長玩具:提供充份的感官刺激,如音樂鈴、床邊玩具或發聲玩具等。 填充玩具:柔軟可以擁抱的玩具,可安撫寶寶情緒,如小熊玩偶等。 充氣玩具:加強幼兒觸覺辨識能力與體能,並可在洗澡時玩耍,如充氣不倒翁或汽球、泳圈等。 積木玩具:學習空間概念並培養創造力,如鑲嵌組合積木或堆疊積木等。 騎乘玩具:增加感覺動作經驗,並強化髖部、腿部肌肉,如學步車或玩具三輪車 等。 家具玩具:刺激幼兒想像力及從中學習簡單的生活技能,如辦家家酒玩具組。 音樂玩具:刺激幼兒聽覺與觸覺,如玩具敲琴或小鈴鼓等。 體能玩具:可強化肌肉發育及增進動作協調能力,如拋圈圈或球類等。 水中玩具:在水中玩耍使用,增加幼兒洗澡意願及樂趣,如耐水的發條玩具等。 玩具選購建議 針對幼兒的年齡與需要選擇適齡玩具。 選擇有「ST」標示的安全玩具,並留意其材質與造型是否具有危險性(如是否有銳利邊緣或凸出物,表面塗漆剝落,或為易碎材質等)。 避免選購直徑小於3.17公分的玩具或玩具週邊零件,容易讓幼兒誤食造成異物哽塞或中毒。 避免彈弓、BB彈之類具有危險性的玩具。 選擇有輪玩具時,應留意車體及車輪間的縫隙小於0.5公分或大於1.2 公分,以防止幼兒將四肢伸入導致割傷或刺傷。 電子玩具安全須知 盡可能避免讓年紀太小的幼兒接觸電子類玩具,在選購上則應留意可使用年齡,及材質、設計、玩法等方面是否安全,會發出刺耳聲響的玩具也不宜,以免損及幼兒聽力。 使用玩具前,務必詳讀包裝上的指示說明與安全守則,特別是警告文字部份,如遠離火源與潮濕。 裝有小電池的玩具必須讓幼兒無法自行換取或拆解,以免誤食引發中毒或哽塞、窒息。 玩具電線外露的部份應保持完整,且長度不超過30公分,以免引起觸電或繞頸意外。 定期檢查電子類玩具是否有零件脫落、電線外露等損壞情形,若已損毀或無法修復,便應丟棄。

寶貝不舒服

2010年05月10日
公開
59

今天中午12點多時,媽咪正要帶寶貝出門吃中餐,寶貝便開始說肚子痛,奇怪∼媽咪約11點時問寶貝有無不舒服,寶貝都說沒有,媽咪心想寶貝早上10點多突然吐應該會不舒服才對啊!但不管媽咪問幾多次寶貝都說沒有,到了12點多寶貝才說肚子痛不舒服,於是媽咪帶她吃中餐寶貝都不吃,好說歹說寶貝吃了兩口但馬上又吐出來,寶貝便開始哭鬧直說肚子痛,唉∼都已中午12點多醫院都關起來,只好安撫寶貝等下午再帶她去看醫生好了,於是我便趕緊吃完中餐帶寶貝回家休息,回到家後寶貝喝一下水沒多久又吐了,這下慘了∼寶貝真的生病了,等到快3點時媽咪先打電話到小兒科醫院掛號,護士跟我說:現在現場沒很多人要不要現場掛比較快,心想也好快3點了帶著寶貝直奔小兒科一到那竟掛到16號,到了小兒科門口一看還沒看診但人已陸續多了,這下不知要等多久,於是先請護士幫寶貝量一下體溫確實寶貝發燒了,看了約20分鐘護士便先讓寶貝進去看診,告訴醫生寶貝從早上10點到現在下午3點已吐了3次,但這位醫生卻只說:讓寶貝回家吃藥就好,以前寶貝常看得醫生只要向這樣症狀都會先幫寶貝打止吐針,怎這位醫生沒有呢?醫生交代我讓寶貝喝一下水做等半小時,如果寶貝沒吐就沒關係,但醫院病菌多又在地下室,還是帶寶貝到樓上等好了,讓寶貝再上面等了約10多分寶貝都沒異狀就帶寶貝回家,希望寶貝回家吃藥後,生病能快快好起來,寶貝,加油∼!

寶貝掛急診

2010年05月10日
公開
67

今天下午寶貝看完醫生吃完藥後便一直睡到晚上6∼7點,平日寶貝從不睡午覺,今天整天寶貝幾乎都在,且叫寶貝時她都沒回應,媽咪感覺寶貝怪怪的,於是摸一下寶貝額頭發現寶貝?寶貝明明有吃藥啊!以往寶貝吃藥從不會吐出來,今天寶貝吃藥竟吐出來,且要只吃下半包的要竟一直睡覺不起來,且要似乎沒用還造成寶貝體溫更高,唉∼該怎麼辦呢?,媽咪身上已沒多少錢怎帶寶貝去看醫生,沒辦法只好打電話給先生,但他手機沒接,寶貝又在,心裡真的好著急真怕寶貝燒過頭,看一下時間已晚上8點多,只好先帶寶貝洗澡然後再讓寶貝睡一下,等9點多先生下班再帶她去大醫院掛急診好了,好不容易等到先生回到家,平常寶貝都會幫爸比開門,今天爸比一看是媽咪開門便問了一下媽咪,喬喬寶貝呢?我跟他說:她生病正發燒呢?先生趕緊洗澡便開車帶寶貝網大醫院跑,今天晚上大醫院人好多,很多小朋友又吐又發燒,似乎正在流行腸胃炎,做我們旁邊的小姊姊也在發燒,護士量一下寶貝體溫靜39度多,於是便讓我帶寶貝進診間先幫寶貝塞屁股退燒,約等了10分鐘總算換寶貝看診,醫生診完後說:寶貝確實是腸胃炎的一種,跟我說:如果讓孩子喝水她又吐的話就要禁食一天讓寶貝腸胃休息,等寶貝不吐後再慢慢進食,且要先幫寶貝打止吐針,寶貝一聽要打針開始哭說不打針,爸爸安撫寶貝不打針後,寶貝才乖乖安靜下來,等了約15分鐘護士便說要打針,先生要我抱寶貝進去,寶貝此時不願讓我抱她,直說:她要下來不要進去,護士要我抱好寶貝幫她打針,當針打下去時,寶貝痛到哇哇大哭,爸比則在旁,真是過份耶∼寶貝都已經哭得那麼傷心了,他還再偷笑真欠扁,好不容易安撫寶貝不哭後,先生又說起打針痛痛的事,讓寶貝又哭了起來,喔∼你真的很討厭耶∼沒讓寶貝哭你是不高興嗎?媽咪好不容易讓寶貝不哭了你又把她弄哭,你很欠扁喔!媽咪好說歹說:寶貝才又乖乖不哭了,在診間外等了約15分,護士終於出來再幫寶貝量一下體溫,寶貝還是在發燒38.5,護士要我們去批價拿要回家吃,於是帶著寶貝去批價拿藥,此時寶貝吵肚子餓了便帶寶貝去7-11買,媽咪買了2個螃蟹造型麵包給寶貝吃,寶貝一天都沒吃東西很快便吃完2個麵包,到家後寶貝又看到爸爸在吃飯又吵要吃飯,但媽咪要寶貝先不要吃飯等感冒好後再吃,寶貝乖乖的說:等她生病好請媽咪煮好吃的東西給她吃,媽咪答應寶貝生病好後在煮寶貝愛吃的東西給寶貝吃,希望寶貝晚上吃完藥後不要在發燒了,寶貝∼媽咪希望你生病快快好起來,永遠是位健康的乖寶寶,媽咪愛你。

回娘家慶祝母親節

2010年05月09日
公開
30

今天從婆家回來後我們便先到家樂福買布丁、養樂多回娘家慶祝母親節,因娘家人太多,有爸、媽、大哥一家4人、妹妹、三哥一家3人、二哥的兩個孩子、還有我們一家3人,加起來有15人,所以大嫂買一些水煎包、三哥買活跳牆和飲料、我們買布丁和養樂多,而後我和妹內又去買個披薩,全家難得在一起吃吃喝喝、有說有笑得好快樂,女兒鑿開新的與表哥、表姐玩在一起,吃完東西後我則與大嫂、女兒、姪子一起散步繞住家附近一圈,大嫂說:吃帶多熱量要消耗一下,於是我們便邊走邊聊天,聊天的過程我與嫂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老實說:現在孩子生的少,所以對於教育孩子是每位父母的最大的期望與期待,我和大嫂的教育裡很接近,所以我們邊走邊聊約15分鐘,女兒則有表哥陪伴她邊走邊玩,回到娘家後我與爸媽聊了很多,一直聊到晚上8點多才回去,我真希望每天都是母親節可以好好陪陪爸媽說說話、聊聊天,已增進家裡的感情,也謝謝寶貝女兒送媽咪的卡片與康乃馨花,寶貝你好棒喔!媽咪永遠愛你,因為你是媽咪的心肝寶女兒,在此我也要謝謝媽媽辛苦的養育我們5個孩子,雖然三哥讓你很頭痛,但你還有我這個寶貝女兒,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的,媽∼你不要不好意思說喔!雖然我已嫁人了,但我還是你得寶貝女兒,女兒再這說聲:媽∼母親節快樂,您辛苦了,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