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fanny(kitt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孩子為何會說謊

2010年05月29日
公開
67

您有沒有說過謊呢?您知道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說謊的呢?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圖蘭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教授李查道爾頓指出,小朋友在2-4歲時的「謊言」,只是一種伴隨語言而出現的一種「遊戲」罷了。學齡前的兒童則學會了在與人溝通時被預期要誠實以對,而說謊在這個時期常常也僅是小朋友的幻想而已。 一旦到了學齡兒童,說謊就成為一種掩飾不被接受行為的手段了,以及為了達到維持自尊與得到一種暫時好處的方式。 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聖地牙哥分校發展與行為兒科學教授馬丁史坦就下了一個很精簡的註解,「對於謊言,在學齡前小孩僅是印象與象徵性的思考而已。而在8-9歲左右學齡兒童卻已形成自身對善惡道德觀念的判斷和自省,所以每個小孩或多或少都曾在青春期前撒謊,那是不足為奇的」。而且,一般男孩撒謊的比率是女孩的3-4倍之多。 雖然小孩子說謊是極為常見,但習慣性說謊就跟小朋友缺乏自信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道爾頓教授表示,在很多案例裡不良的雙親相處模式,也會導致小朋友習慣性說謊,例如小孩聽到父母吵架時常指責對方說謊時,在潛移默化裡也會形成孩子傾向於時常出現防衛性說謊。 2006年,英國愛丁堡大學發表在《行為科學與法律》期刊第24期一篇文章指出,兒童因為雙親的影響而快速社會化,導致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說謊,所以現在兒童說謊的「道行」已經遠高過大人「偵測」小朋友說謊的能力。結論還說要把「偵測」小孩說謊這件事跟「偵測」大人說謊看成一樣重要,不能等閒視之。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兼任世界衛生組織新生兒保健合作中心主任沈曉明教授指出,說謊屬於品行障礙的一種,在生物學方面,母親懷孕期間情緒問題以及患軀體疾病,早產、異常分娩,與孩子將來出生後品行障礙的發生有著顯著相關。 此外,史坦教授指出,有些因素會讓小朋友想要說謊,如剛升上另一個年級之後、換個新學校、或在學校被欺負,甚至雙親失業、家境不佳、雙親生病,以及常從媒體接受到暴力訊息、自然災難皆是。 其實,對於兒童而言,一個獨立的說謊事件,如果沒有伴隨其他行為問題或發展遲滯,不妨將它視為一個正常行為發展的過程,真的不必要太大驚小怪,但家長的態度對兒童說謊卻有著舉足輕重的關鍵。 至於說謊到什麼程度才要考慮求診精神科醫師或相關心理諮詢專業人員呢?史坦教授提出以下四點: 1.當小朋友一再地說謊,且對大人給予的教育與行為導正,絲毫沒有半點反應。 2.持續性的親子衝突造成明顯失序。 3.牽涉到社會議題,例如父母失業、孩子缺乏適當管教等。 4.出現家庭暴力或兒童虐待。 道爾頓教授則明白指出,「不管在發展當中的任何年齡,當說謊變成是小朋友處理衝突和焦慮的常規手段」,那就是要馬上尋求心理諮商了。 所以,小朋友說謊在某些時間甚或某些情況之下是情有可原的,適度的教育絕對需要,而且要用廣闊的襟懷和孩子細細討論,並再三保證不論如何,您還是會一直當孩子是最親愛的寶貝,永遠疼愛著他。這樣的保證會消除孩子說謊的焦慮,並且讓孩子用正面的態度來面對今後人生的挑戰。 (作者亦為新生兒科專科醫師)

「過敏原」

2010年05月29日
公開
110

「過敏原」顧名思義就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從空氣中的塵埃到食物,所有相對於人體的異物,都可能成為過敏原,也就是說,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過敏原的包圍之中。過敏原進入人體的途徑可分為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黏膜接觸,以及注射,四條途徑。依照這四條途徑,可將過敏原分成以下幾類: 約有90%過敏患者對塵蟎過敏 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的過敏原通稱為吸入性過敏原。台灣地區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如塵蟎、黴菌、蟑螂、花粉及寵物毛屑及排泄物…等。其中,以塵蟎最為嚴重,台灣地區約有90%以上的過敏患者對塵蟎過敏。 致敏食物經烹煮/加工後,多可減少致敏能力 由食物引起的過敏反應起因於食物中的過敏原,最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是含有豐富蛋白質及脂肪的食品,如:蛋白、牛奶、蝦子、花生…等。許多蔬果亦是引發過敏的主因,芒果、芋頭、馬鈴薯…等皆有可能成為過敏困擾的源頭。大部分的食物過敏原容易被破壞,只要煮熟即失去致敏能力,因此,防止食物過敏,除了解引起過敏的食物,避免食用之外,適當的烹煮或加工亦可減少過敏原的攝入。 防止接觸性過敏原入侵,是預防接觸性過敏的最好方法 通過皮膚直接接觸而侵入體內的接觸性過敏原有以下種類:羊毛、染料、清潔劑、化妝品、金屬、乳膠…等。日常生活中因接觸性過敏原而引發過敏反應的例子相當多,前天開心的買了新的化妝品,隔天紅腫著雙眼到皮膚科報到;或是染了個美美的髮型,頭皮發癢不得不求助於醫師的消息皆時有所聞。防止接觸性過敏原入侵,最好的方式就是遠離過敏原,別讓過敏原輕易沾染上身。 重視藥物過敏,確保用藥安全 西藥為人工合成之化學製劑,進入人體後與蛋白質結合,即成為引發過敏反應之過敏原。中藥萃取自各種藥材,含有西藥的有效成分,自然也有可能引起過敏。任何藥物都有引起過敏的可能,常見的藥物過敏原有:阿司匹林、抗生素、麻醉劑、放射線顯影劑……等,避免藥物過敏發生,應主動紀錄引起過敏的藥物,別忘了在每次看病時,主動提醒您的醫師或藥師,以確保您的用藥安全。 塵蟎是長得很像蜘蛛的節肢動物,種類繁多,大小約0.2~0.3公釐,常躲在棉與毛質衣物、棉被、窗簾及地毯上,一經拍打就四處飛散,是造成國人過敏的最大元兇,約有90%的過敏患者都對塵蟎過敏。 目前台灣常見的塵蟎為「歐洲室塵蟎」、「美洲室塵蟎」及「熱帶無爪蟎」三種,喜歡在攝氏26~30度,陰暗潮濕的環境中生存。不管是哪種塵蟎,其屍體碎片、排泄物、分泌物、蟲卵都可致敏。家中每克塵埃中含有的塵蟎數目超過100隻,而其排泄物的總量超過20萬顆,而且它們比塵蟎更小、更輕,很容易被人吸入。 早在1967年胡佛 (R. Voorhorst) 的研究報告中就證實塵蟎與人類過敏疾病有關,尤以呼吸道過敏疾病更是與塵蟎息息相關,在台灣,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遽增,這些患者共同的困擾就是半夜及清晨不斷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究其原因,約有90%氣喘,30%過敏性鼻炎患者,其致敏原因就是塵蟎。 蟑螂是台灣地區僅次於塵蟎的常見過敏原,臨床統計指出,目前兒童氣喘由塵蟎引發者約佔90~95%,而由蟑螂誘發者亦佔了30~60%,高居過敏原的第二位。目前已有報告證實,罹患過敏雙親所生育的孩子,在出生後三個月若暴露在蟑螂過敏原中,和一歲前發生氣喘症狀之間有顯著的關係,因此,若要有效防治過敏疾病,就不能不考慮蟑螂所帶來之害處。 台灣地處亞熱帶,除了是塵蟎孳生的溫床之外,更適合黴菌的生長繁殖,居家環境中每一個陰暗、潮濕的角落,浴室的浴簾、冰箱的角落、廚房的砧板、排水口…..都是黴菌繁殖的好地方。黴菌孢子隨著空氣四處漂浮,被人體吸入後造成過敏,調查發現,約有10%的過敏氣喘患者是因為黴菌過敏引起的。 基本上,所有的食物對人體而言都是外來物,都可視為「過敏原」而引起過敏反應,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因人而異,約有90%的食物過敏原來自於食物中的蛋白質。一般而言,依照過敏族群的多寡,會造成過敏的食物可分為三級: 第一級食物過敏原 蝦、蟹、牛奶、雞蛋、花生為最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過敏原,根據統計,大約有2%~4%的嬰兒對牛奶過敏,而每10個因過敏而住院的病患,就有3人是因蝦蟹而發生嚴重過敏。 第二級食物過敏原 芒果和其他海鮮屬於第二級食物過敏原。許多人對於芒果的白色乳汁、芒果皮、樹葉等過敏,臨床上常見吃完芒果後產生面部紅腫,嘴部周圍發癢的情況,避免過敏症狀發生,除避免接觸之外,若需要食用芒果,多削去一些表層的果肉、切成小塊食用果肉,都可減少因芒果而過敏的發生。 第三級食物過敏原 花枝、魷魚、大豆、小麥、鱈魚、奇異果……等皆屬於第三級食物過敏原。 文章出自:http://www.probiotic.com.tw/AllergyCommon.html

一定要對孩子說的話

2010年05月29日
公開
52

明明是要傳達愛與關懷,但是卻變成命令與責罵嗎?原來對孩子說話也需要學習,連串的大道理孩子聽不懂,暴躁與怒吼同樣不能讓孩子了解。教養孩子也有「關鍵句」,讓心理醫師來與你分享∼讓孩子優秀貼心又懂事的教養關鍵句。 教養關鍵句 提高孩子的行為控制力「輕輕的!」 不擅長「靜」的孩子 當孩子放下東西時,如果發出很大的聲響,就趕緊跟孩子說:「要輕輕的放喔!」如果孩子很用力地關門,也應該跟孩子說:「要輕輕的關喔!」 據說動物只有在睡覺時,才有可能完全不動,否則只要醒著,身體的某個部分一定都會動。但是,人類卻有辦法靠意志力來停止自己的動作,例如「打坐」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一般人對運動的認知,總是習慣只看到「動的部分」,但據說對運動而言,最重要的反而是「靜的動作」。事實上,唯有動與靜的動作被巧妙搭配在一起,才能產生美麗又合理的動作。 安靜不下來、容易有暴力傾向的孩子,通常動作都比較粗魯,這樣的孩子當中,有不少孩子很不善於保持不動的「靜的動作」。所以,若要求這樣的孩子「把玩具收一收」,即使在收拾的過程中發出很大的響聲,他也不會覺得有任何不妥,甚至是用丟的方式來收拾玩具,也就是把玩具直接丟進箱子裡,他們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 這種時候,就應該教導孩子這個關鍵句:「輕輕的!」 一旦孩子明白了「輕輕的」這句關鍵語,自然有辦法開始輕輕地對待物品,也等於是孩子已經提高了對動作的控制能力。 一般認為安靜不下來的孩子,是因為大腦中的「前額葉」還沒有確實運作的緣故,才會導致孩子產生「無謂的舉動、過度的講話」。 運動能提高前額葉活動的發展與功能,具有抑制孩子過動性的效果,通常在訓練過動兒時,會著重在靜的動作和慢動作等活動上。因為孩子要進行這些活動時,需要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才能抑制自己的衝動性,同時集中自己的精神。心理與行為療法都很重要,除非有家長的言語引導,否則當孩子這種控制能力不足時,就會造成安靜不下來的結果。 與他人相處時也很重要的「輕輕的」 「輕輕的」這句話,不只適用在對待物品的態度上,也適用在與他人的相處上。例如,有時想讓對方轉過來看我們時,我們會拍一拍對方的肩膀,有些孩子此時的力道過強,或是正在打鬧當中,突然很用力地踢向對方,這都代表這些孩子不懂得掌控力道,也因此容易和其他孩子起爭執。 這樣的孩子在對待物品時,通常也不會採用「輕輕的」方式,而當大人要求他要「輕輕的」對待物品時,他的動作反而會變得過度戰戰兢兢。基本上,這樣的孩子並沒有學會適當接觸人與物的方式,所以平常更有必要設法加強他「輕輕的」對待人與物的意識。 其實,我會開始對「教養的關鍵句」產生深切的體認,就是來自這句「輕輕的」。 當時我正利用拼裝遊戲,在指導一個智能發育有些遲緩的四歲小男孩,他一直發出「啪啪」的響聲在玩著拼裝遊戲,由於他不太會說話,雙手也不是很靈巧,所以我始終覺得他的動作會那麼粗魯,也是情有可原的。總之,應該必須先設法提高他的學習意願再說。 但是在不斷反覆遊戲的過程中,他的動作越來越粗魯,讓我覺得玩具都快被他玩壞了,因此不自覺地對他說了一句:「輕輕的」。結果他的動作立刻產生變化,原本粗暴對待物品的響聲變小了,這讓我內心震驚不已,之後開始不斷提醒他要「輕輕的」,而他也逐漸不再粗魯地對待玩具。 對人類而言,人與物品都是很重要的,即使智能發育上有些遲緩,這個道理依舊不變,所以這個小男孩才有辦法理解我的意思。 一般來說,孩子大約在一歲左右,便能開始理解「輕輕的」這句話所代表的涵義。 ☆具有同樣效果的其他「教養關鍵句」: 慢慢的╱柔柔的╱溫柔的╱靜靜的 加深孩子理解人與物的重要性「很重要喔!」 孩子必須懂得區分事物的重要性 這是某家托兒所裡,孩子們正在吃營養午餐時所發生的事,剛滿一歲的小女孩,坐在附有桌面的一張椅子上。小女孩眼前除了擺有杯子和盤子外,同時還擺了一根湯匙,結果這個小女孩抓起湯匙就往地上丟。 老師見狀立刻對她說:「湯匙很重要喔!」老師試著教導她不可以把湯匙丟掉,結果小女孩馬上露出一副乖巧的表情來。 看到這一幕時,我立刻察覺到,小女孩已經開始理解「很重要喔」這句話的意思了。 醫院裡最常聽到的諮詢內容,通常都圍繞在孩子的暴力傾向與行為,例如孩子還沒動嘴就先動手,或一天到晚老愛跟人打架等。 當我詢問施暴的孩子:「你知道為什麼不可以打別人嗎?」他們通常都說不出理由,只是回答:「不知道!」或「很難說清楚。」對這樣的孩子,大人們恐怕就有必要進一步了解他對語言的整體理解有多少,包含語言所具有的力量在內。 有些孩子能確實說出理由,例如:「因為被打會很痛,所以不可以隨便打人」或「因為被打會很痛,這樣很可憐」等,讓我不禁欣慰地認為「原來他還是懂這個道理的,而且好像也懂得反省,既然這樣,他應該不會再打人」。 但這種想法常常會遭孩子背叛,因為這樣的孩子依舊會繼續對人施暴,然後再度回到醫院裡來接受輔導。 「為什麼要打人呢?」當我再度詢問孩子時,卻得到:「因為我又不痛」或「因為他一點也不可憐」的回答。 這樣的孩子會有這種自私的想法其實並不奇怪,至於當初他會煞有其事地回答我不能打人的理由,並不是他在反省自己的行為後所尋找出來的答案,而是大人在那之前已經告訴過他別人的想法,或是以道德層面的理由訓斥過他了。他只是在模仿大人,將大人說過的道理說給我聽而已。對他來說,這些道理並非他親自體驗過的道理,所以根本不具備能徹底改變他的力量。 讓孩子認知朋友的重要性 在接觸過許多會施暴的孩子之後,我明白這些孩子根本沒有學會最基本的道理,才會缺乏推測他人心情的能力,甚至根本不明白什麼是「道德」。這個最基本的道理,就是「朋友是很重要的」,換句話說,這樣的孩子對朋友的重要性,根本沒有深入的認知。 面對這樣的孩子時,即使向他說明別人的心情或想以道德來說服他,也是沒用的。大人應該教會這種孩子重新認識最基本的道理才行,也就是讓這種孩子明白,人與物品都是「很重要的」,不能隨便對人施暴或破壞物品,唯有讓孩子理解並接受這一點,才能減少他的施暴行為。 剛剛提到過,一歲的孩子也能明白「很重要」這句話的部分涵義,或許是因為孩子自己也感受到這句話的重要性,才會努力地想明白這句話的意義吧! 培養體諒他人進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人是群體的動物,必須活在群體中才行,人類很難獨自生存下去,因此與他人互相扶持、彼此幫助的重要性,理所當然地被寫入我們的遺傳基因裡。只是這個遺傳基因,似乎不具備自行運作的能力。 所以,若沒有積極教導孩子「很重要」這句話的意義,有些孩子就無法察覺朋友的重要性。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絕對有必要教導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許多「很重要」的物品,以及「很重要」的人們。只要以這句話為出發點,就能慢慢教會孩子培養推測他人心情的能力,進而發展為體諒他人並與他人和平相處的能力。 ☆具有同樣效果的其他「教養關鍵句」: 只有一個喔!╱不可以弄壞喔! 資料來源:育兒生活 5月號 NO.240

寶貝欠罵

2010年05月28日
公開
32

今天早上媽咪約9點把寶貝叫起來,想說好天氣帶寶貝去公園玩,順便看是否可以遇到認識的人和小朋友與女起玩,女兒聽到要去公園玩很高興,很快便去洗臉、刷牙、梳頭髮,等寶貝都整理好後便出發往附近公園去,但到了公園卻發現都沒人去,可能是太熱關係所以大家都回去了,寶貝便說:那去阿姨家附近公園玩好了,那裡有盪鞦韆、大型溜滑梯可以玩,心想也好,難得帶寶貝去公園玩,於是便騎車到另一個公園玩,一到那寶貝先去玩盪鞦韆,玩了一會又去玩溜滑梯,但那有一位小弟弟規矩有夠差,寶貝先去玩車頭開車,那位弟弟看到姊姊再玩便推女兒要她讓給他玩,剛開始我又說得請弟弟排隊,但那位弟弟說什麼就是不願意,還一直推女兒,女兒因知道弟弟小要讓他但又不甘願他堆人,所以也沒反擊,於是我看不下去便上去火車頭叫弟弟不可以推他,但那弟弟實在欠罵,說什麼就是不願給別人玩,我真的生氣的,拍火車頭大聲跟弟弟說:再推人我要生氣打你囉!那時弟弟的阿公才出聲音制止他,那位弟弟也因為我生氣的表情而嚇一跳不再推人,我叫女兒下來讓弟弟玩,我們去別的地方玩,寶貝很聽話下來再去玩燙鞦韆,雖然弟弟還小看起來2∼3歲,但推人就是不對,大人應該適時的阻止才不會到時發生危險時,才在怪任何人,希望每位家長帶自己的孩子去公共場所玩時,都能注意自己的孩子安全,而不是一昧只顧自己聊天說話。 在公園玩了約小時,天氣越來越熱,我便叫寶貝走去吃早餐,下次天氣不熱實在來玩,寶貝乖乖聽話跟媽咪走,經過市場原本想幫寶貝買雙涼鞋,但寶貝可能因天氣熱又加上還想在公園玩,便對媽咪發脾氣大吼大叫的,市場人那麼多,且天氣已經夠熱的讓人受不了,寶貝竟然對媽咪大吼大叫的,媽咪當然生氣的瞪著她並對她說:你生氣什麼,不看那你自己回家好了,對媽咪發什麼脾氣啊!我養你還要你對我發脾氣啊!真的很生氣,媽咪不要喜歡你、愛你了,寶貝一聽媽咪不愛她當場豪豪大哭起來,說什麼媽咪真的不理她了,媽咪正當騎車要走人,寶貝顧不得安全帽戴走便趕緊上車,一路上哭到早餐店,店家弟一次看到寶貝哭得那麼傷心憑憑問寶貝怎麼了,但寶貝哭得正傷心怎可能回答,直到媽咪跟她說道裡後,寶貝才乖乖安靜下來跟媽咪說:對不起,真的讓媽咪很生氣,媽咪告訴寶貝剛剛不對的行為,寶貝也知道錯了,答應媽咪下次不會亂發脾氣,媽咪知道寶貝自己做錯也會認錯所以原諒寶貝,希望寶貝不要愛亂發脾氣,寶貝,媽咪是愛你、疼你,但並不表示你可以隨便亂發脾氣對大人不禮貌,媽咪希望你做個乖孩子、懂事的好孩子,這樣媽咪才會更愛你,你知道嗎?媽咪希望你越長大能越懂事、聽話,不要讓爸媽生氣,知道大人養你的辛苦,媽咪不指望你長大後長我們,只希望你能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做個對任何事、物都能分辨好、壞得有用人,媽咪的用心希望你能懂,愛你的媽咪∼媽咪的心肝寶貝女兒。

當你身上不對勁的時候 你看看你少點啥???

2010年05月26日
公開
57

眼乾澀: 缺維生素A、胡蘿蔔素­ 口臭 : 缺維生素B6、鋅­ 牙齒不堅固: 缺維生素A、鈣、鐵­ 唇乾燥、脫皮: 缺維生素A、B2­ 貧血、手腳發涼: 缺維生素B6、鐵葉酸­ 易疲勞、精力差: 缺維生素B1、B2、B6­ 脫髮過多、頭皮屑過多: 缺維生素A、B6、鋅、鈣­ 頭髮枯黃、分叉: 缺維生素E、鐵­ 黑眼圈: 缺維生素A、C、E­ 出現色斑、黃褐斑: 缺維生素C、E、葉酸­ 皺紋出現早、多: 缺維生素A、C、E、硒­ 皮膚無彈性、無光澤: 缺維生素B1、B2­ 皮膚乾燥、粗糙毛孔粗大: 缺維生素A、B6、鋅­ 發育遲緩:缺維生素A、B1、B2­ 視力差、眼睛怕光、干澀: 缺維生素A、B1、B2、硒­ 虛汗、盜汗:缺維生素D、鈣、鐵­ 舌頭紫紅、嘴角爛: 缺維生素B3、B6 維生素包含哪些食物? 如何由食物中攝取維生素?   維生素A 來源: 動物來源--肝、腎、奶油、蛋黃、牛乳、冰淇淋、魚.... 植物來源--蘿蔔、蕃茄、菠菜、包心菜、南瓜、香瓜、杏桃、甘薯、青江菜、白菜蘿蔔.......等黃綠色蔬菜中 全蛋 --------------------1140   蕃茄---------------------1100 芥菜 --------------------6460   大頭菜------------------9540 硬甘藍 -----------------3500   肝臟---------------------19200 蘆筍 --------------------1000   紅蘿蔔------------------12000 奶油 --------------------3300   綠甜菜------------------6700 乳酪 --------------------2000   綠蒲公英---------------13650 菠菜 --------------------9420   (每100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A的國際單位量I.U.) 維生素B1 來源: 廣佈於動植物食物中,但含量不高,體內的腸內菌亦能提供一部份的維他命B1。 全麥麵包----------------260  牛奶-----------------------300 花生 ----------------------300  麥芽----------------------2050 青豆 ----------------------360  豌豆粉-------------------1140 麵粉 ----------------------310  黃豆粉-------------770~1100 豬肉 ---------------620~1050  燻肉-----------------------420 白米 ----------------------230  玉蜀黍粉------------410~450 褐米 ----------------------290  麥片-----------------------550 (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B1的毫克數) 維生素B2 來源: 肝臟是最豐富的來源之一,腎臟、心臟亦含有相當可觀的含量,其他如肉類、蛋類、綠葉蔬菜則提供的量不是很多。各種食物所提供的維生素B2可見於下表: 鮮蛋-----------------340  麥芽-----------------800 黃豆粉--------------340  可可亞--------------390 鮮肝臟--------------2800  乳酪----------------500 鮮心臟--------------900  全脂奶粉-----------1460 牛肉乾--------------220  全麥麵包-----------280 杏仁-----------------670  乾豌豆--------------240     (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B2的毫克數) 維生素B6 來源: 肉類、家禽、魚類.....等,我們可由下表知道哪些食物含有維生素B6。 雞肉--------------25~130   豌豆---------------500 蛋-----------------22    白菜---------------290 大頭菜-----------100   牛肝---------------800 麥芽--------------800   牛肉---------------77 全麥--------------310   乾青豆------------300 豬肉--------------86~270    香蕉---------------360 花生--------------300   蘋果---------------26 (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B6的毫克數) 維生素B12 來源: 幾乎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例如:肝、腎、肉以及乳品。 至於植物性食物則含量較少,故素食者較容易罹患惡性貧血。 維生素C 來源: 柑橘類水果和番茄是維生素C的最佳來源,清椒、菠菜、馬鈴薯中含量亦豐目前坊間有售維生素C的片劑,價錢方面也算還合理、便宜,故一般大眾可考慮維生素C的合成片劑。    橘子----------------49   蘿蔔----------------24 鳳梨罐 -------------2~10    甜菜----------------34 草梅----------------60    菠菜----------------59 蕃茄----------------23   檸檬----------------45 西瓜----------------3~8   花椰菜-------------69 (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C的毫克數) 維他命D 來源:  它可被太陽或紫外光照射在人體的皮膚所產生。  它亦可在自然界中少許的食物中發現。  ex:牛奶、蛋黃、沙丁魚、肝臟、魚子醬、魚肝油、乳油..中發現               奶油-------------8~60    鮪魚罐-------------------200~800 蛋黃-------------140~150    鱈魚肝油----------------8500 牛肝-------------10     比目魚肝油-------------60000 豬肝-------------40     含維生素D之牛奶-----28 (每100公克食物中所含維他命D的國際單位量I.U.) 維他命E 來源: 植物油(玉米、黃豆、葵花子、油菜籽),動物性食物中則少,油脂的維他命E含量又與油脂中生育醇的含量&亞麻油酸之含量增加而增加。 麥片---------------2.10    橘子---------------0.24 洋蔥 ---------------0.26   青豆---------------2.10 花生油------------22.0   牛肝---------------1.40 奶油---------------2.40   香蕉---------------0.40 蘋果---------------0.74   蕃茄---------------0.36 豌豆---------------3.6   甜馬鈴薯---------4.00 雞肉---------------0.25   牛排---------------0.63 紅蘿蔔 ----------0.45    椰子油------------8.30 (每100公克食物中所含維他命E的毫克數) 維生素K 來源: 請參看下表 白菜--------------3.2 豬肝------------0.4~0.8 菠菜 --------------4.6 青豆-----------0.3 紅蘿蔔-----------0.1 綠蕃茄--------0.8 花椰菜-----------3.2 熟蕃茄--------0.4 (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K的毫克數) 葉酸 (造血維生素,維生素B9) 來源: 廣存於植物,尤其是綠色植物類,動物的肝和豆類食品中含量亦豐。 鮭魚-------------870 橘子---------------83 蘿蔔 -------------11~13 牡蠣--------------240 牛肝-------------380 香菇---------------98 牛肉-------------100 菠菜---------------225~280 蛋----------------86 蕃茄---------------12~14 雞肉-------------120~250 麥芽---------------280~330 胡蘿蔔----------67 蘆筍---------------118~124 豬肉-------------65~140 甜菜---------------42 全麥-------------190 花椰菜------------44 青豆-------------71 香菜--------------170 (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葉酸的毫克數) 菸鹼酸(維生素B3)Niacin...... 來源: 酵母,動物的肝臟,腎臟,麥芽和糙米 魚--------------4.2 花生---------------16.2 杏仁-----------4.6   玉蜀黍粉----------2.1 白米 -----------3.8   全麥麵包----------5.6 豆莢-----------3.0   鮪魚罐-------------10.6 雞肉-----------8.6   白麵包-------------2.2 麥芽 -----------4.6   褐米----------------4.6 麥糊-----------4.2   麥粉----------------3.5 青豆-----------2.1   心臟----------------6.8 蕃茄-----------2.2   肝臟----------------16.1 牛肉-----------4.0~5.5 舌-------------------5.0 (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菸鹼酸的毫克數) 泛酸(維他命B5) 來源: 廣佈於動物性食物,肝臟,酵母,蛋黃,豆類中量豐,蔬菜水果中則量偏少。 鮭魚-------------660~1100   香菇-------------1700 全麥 -------------1300   麥芽-------------2000 豬肉-------------470~1500   麥片-------------1800 蛋----------------2700  乾青豆----------600~1040 牛肉-------------1100    花生-------------2500 羊肉-------------600    橘子-------------340 雞肉-------------530~900 牡蠣--------------490 牛心 -------------2000    花椰菜-----------920 牛腦-------------1800    黃豆粉-----------1800 牛肝-------------5200    麥麩--------------2400 (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泛酸的毫克數) 生物素 來源: 內臟,蛋黃,豆類,穀類....等為最佳食物來源。 雞肉--------------2~5   巧克力------------32 花椰菜-----------17  蛋------------------6 豬肉 --------------2~5  全麥---------------5 花生--------------30   青豆---------------2 牛肝--------------100   鮭魚---------------5 牛奶 -------------5   牡蠣---------------9 牛肉--------------4   玉蜀黍------------6 胡蘿蔔-----------2   菠菜---------------2 草莓 --------------4   蕃茄---------------2 (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生物素的毫克數) 鈣質 促進鈣的吸收方法有: §提高飲食中的鈣含量,評估身體狀況以適宜補充。 §改善胃功能 §適量運動以改善身體對骨骼的作用力,以利於鈣的平衡。 §增加攝食維他命D或相關藥品,食物,並增加陽光暴曬量促維他命D合成。 §改善體內維生素D的代謝也是一種方法。 來源: 牛奶,小魚乾,海藻,等食物

托育家長毀約定

2010年05月24日
公開
49

今天媽咪心情有點悶,因為上週一有一對夫妻帶著4個多月大的寶寶說要換褓姆而找上我,週三便突然要來我家看環境後便沒消息,原以為他們可能不會來了,也沒特別興奮,但週四說要將先將寶寶的東西拿來我家,還說要在今天讓我是帶2天怕孩子會認人,跟她說很多次,孩子才4個月大很少會認人,且第一天來時已讓我抱約10分鐘根本不會哭,還一直玩、逗他一直笑很好帶,說好試帶的2天要收費,5月31日帶這天免費幫他們帶一天不收費,都已說好且家長也請我自己幫她準備一個溫母奶用的溫奶器我也已經買了,沒想到我跟她們說:我無法向你那位褓姆的價錢一樣低,因為畢竟地區的收費不同,且我是用自然的水果做副食品而非買現成的,(家長說:褓姆4個月就讓小寶寶吃副食品了)我多收家長1千元,他們便不答應說目前褓姆也才收多少,我跟她們說:因區域性的關係,且家長如果不想讓寶寶太早吃副食品的話其實可以晚點吃,畢竟寶寶才4個月大,但家長認為目前的褓姆就說媒關係也吃了1∼2星期了,只是發現寶寶便便成水水狀也不愛喝水,我要家長多考量,沒想到家長在週六我打電話給他時,卻說一堆理由說不要了真的很生氣,就因為了一千元嗎?還是我跟他說:寶寶腸胃還未發育好,如果寶寶都上水水的就該先停副食品而不高興嗎?但我真的是為了孩子好,畢竟寶寶真的小小一個,看了真的很不捨,抱起他來一點感覺重量都沒有,但家長卻說:到我家路程要開車40分,而現在褓姆家才10分鐘,針織該說什麼,那你為什麼當初就不想清楚還跟我通話那麼多天,說來說根本就在騙人,讓人對你印象很不好耶∼還害我為了你們買了一個溫奶器,真的很氣.......,希望能快快遇到更好得家長,不要再向這個家長一樣,閒東閒西的,才4個月大就要教他注音、數字、三字經的,真的只能說是新手家長,望子成龍吧!可憐的孩子,未來的學習壓力一定很大。

小客車附帶幼兒安全乘坐實施及宣導辦法

2010年05月24日
公開
53

第 1 條 本辦法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項規定訂定之。   第 2 條 本辦法所用名詞定義如下:   一、 小客車:指自用或租賃小客車及小型客貨兩用車。(不包括營業小客車及救護車)   二、 幼童:指年齡在四歲以下,且體重在十八公斤以下之兒童。     三、   安全椅:指國家標準(CNS)11497汽車用兒童保護裝置中所稱之嬰兒用臥床及幼童用座椅。   第 3 條 幼童專用車座椅另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三十九條附件十二有關幼童座椅配置規定辦理。   第 4 條 小客車附載幼童行駛於道路時,應將幼童依下列規定方式安置於安全椅:   一、 年齡在一歲以下或體重未達十公斤者,應安置於車輛後座之嬰兒用臥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予以束縛或定位。   二、 年齡逾一歲至四歲以下且體重在十公斤以上至十八公斤以下者,應坐於車輛後座之幼童用座椅,予以束縛或定位。   三、 每一安全椅以乘坐一位幼童為限,並應依安全椅產品檢附之說明書所示方式,確實將安全椅與汽車座椅連接穩固。   第一項幼童安全椅使用規定,如因幼童體型特殊顯無法依規定使用者,得選用適當之安全椅。   年齡逾四歲至十二歲以下或體重逾十八公斤至三十六公斤以下之兒童,應坐於車輛後座並妥適使用安全帶。   第 5 條 小客車附載幼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受前條之限制:   一、 有急救送醫、受傷、身心障礙或安置於安全椅對其醫療或健康有不良影響之情形,經相關醫療機構核發證明文件者。   二、 當駕駛人以外之車內乘客,對幼童授乳或進行日常生活必須之照顧(指安置於安全椅不能從事之照顧)時。   第 6 條 幼童安置於安全椅時,除依第四條規定辦理外,並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 裝置安全椅之座位不可搭配使用安全氣囊。   二、 車輛遇交通事故或緊急煞車等突發狀況後,應立即查看乘坐之幼童及安全椅是否穩固並作必要之調整。   第 7 條 為配合實施本辦法,直轄市、縣(市)公路主管機關、警察機關與社政及教育主管機關應相互協調,視當地交通特性,預先訂定執行計畫辦理。   第 8 條 小客車廠商於銷售汽車或安全椅製造商於銷售安全椅時,應於其產品使用說明書中加註幼童安全椅之相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並告知消費者。   公路主管機關應督導汽車租賃業者於出租小客車時,應將有關幼童乘坐之規定張貼於營業處所明顯處告知顧客,並提供相關宣導資料。   第 9 條 為維護幼童乘坐之安全,中央、直轄市、縣(市)公路主管機關、警察機關與社政及教育主管機關應會同各該級新聞主管機關訂定宣導計畫,並經常協調大眾傳播機構、醫療機構、民間團體,合作宣導。   第 10 條 直轄市、縣(市)政府應督導所屬於召開村里民大會或其他各種集會時,宣導小客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之規定。   第 11 條 本辦法有關小客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之規定,各級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公私法人團體均應倡導所屬人員率先遵行。   第 12 條 小客車附載幼童安置於安全椅之宣導計畫,由交通部會同相關單位策劃推動之。   第 13 條 小客車附載幼童應依本辦法規定乘坐,未依規定之處罰,自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一日起實施。   第 14 條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孩子不吃,父母焦心---有這麼嚴重嗎?

2010年05月24日
公開
79

孩子不吃,父母焦心---有這麼嚴重嗎? 文章分享~ ◇謝謝女王╮駕到分享◇ 我想有很多媽咪跟我有一樣的問題. 就是寶貝不愛吃飯或是吃少少的問題. 下面文章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 跟大家分享.. 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或解惑喔!! (文章有點冗長.但挺實用的.) 孩子不吃,父母焦心---有這麼嚴重嗎? 父母擔心小孩吃得很少或偏食是很普遍的現象,美國一篇研究指出三歲的小孩平均五個中就有一個胃口很小,而每十個中就有一個非常挑食,胃口也很小。筆者與朋友一聊起小孩飲食問題,朋友總是一肚子苦水,形容餵小孩吃飯,簡直像是打一場永無休止的戰爭,其中隱涵的掛念、焦慮、甚至是憤怒,箇中滋味除非親身嚐過否則難以體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到底是誰的錯?父母,還是孩子? 用輕鬆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飲食問題 學步階段的孩子天生就是個叛逆份子,你要他做什麼,他就偏偏不肯,心理學家說這時期得孩子想要在這世界建立自己的地位,當孩子聽到大人說「吃下去」,他直覺的反應就是拒吃,你是要端者碗追著他跑,還是試圖要執行父母的權威,這樣的結果使吃飯的時間愈來愈緊張,孩子一再的反抗,餐桌變成了管教孩子的戰場,而你的焦慮也愈來愈多,相信我最後贏的往往是你的孩子。所以吃飯的時候抱持輕鬆的態度,反過來你的孩子也會開始乖乖的吃飯,如果吃飯是一種樂趣,後來你對長大的孩子期望的餐桌禮貌也比較容易養成。 這樣看待偏食或拒吃的問題 由整個大環境來看,偏食的問題在貧窮國家是不存在的,如果孩子除了吃下去,不然便是挨餓,他就無從選擇,一定會吃。但是現在在一般家庭,孩子非常清楚他有相當多的選擇,電視上一大堆誘人可口的食品廣告,有些甚至是配套式的告訴你,即便是點心也可以當正餐、宵夜的完整吃法。有一回筆者的女兒要求,到便利商店買一種吃了就可以讓你一個早上精神充沛,走路有風的飲料,在我研究後我發現那只是一種液態果凍的飲料,但由於包裝酷炫,但在大量廣告的催眠下,我們無法假裝那些東西不存在,因此我同意在一天的早餐買了兩種不同的口味的該產品,讓她滿足慾望,小女兒開心的帶了「早餐」上學去,也許有些媽媽質疑,營養會夠嗎?營養師也這樣教小孩?事實時上,第二天她不再要求吃那樣的早餐,因為只有新奇而沒有「滿足」,她寧可吃家裡準備好的早餐。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偏食期,而你表現出的擔心,只會讓他比較不容易放鬆心情吃飯,偏食的問題可能因此持續或惡化。 一般而言,偏食的小孩只是不願吃父母提供的食物,拒吃並不會嚴重到危害生命,(這不包括政治人物有意圖的拒吃與常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精神性厭食症)畢竟,小孩子一生下來對食物就有胃口,所以儘管放心小孩絕不會自己餓著自己,不幸的是,有一種直覺也是小孩與生俱來的:強迫他吃不愛吃的東西,他就開始反抗。既然如此,為什麼父母仍如此憂心,由心理學上探討可能有兩個主因,父母擔心孩子的營養不全,將來沒有辦法「長得橡樹一樣大」或輸在起跑點,此外,一般人總認為孩子拒吃,父母的管教態度應該要嚴格一些,畢竟,媽媽花了時間準備,辛苦成果不被接受,那種挫折感很難釋懷,再著,購買食物要花錢,孩子不吃,形同浪費,這情緒是可以理解,但在家有一老好像寶的情況下,最常上演的戲碼就是,當母親堅持拒吃的小孩就不給吃,甚至當面倒掉孩子的飯,以示立場堅定,殊不知那廂阿媽早就牽著快樂的小手去吃薯條了。長輩的介入有時讓問題變的更複雜,讓媽媽更「鬱卒」了。 其實如果你的小孩不吃某些東西,你可以用其他食物來取代,來補充他的營養,主要的是孩子要有機會吃到營養的食物,什麼是營養的食物?父母必須作點功課,看看書或多注意報章雜誌上的醫療版,增加一些營養的概念,就像很多媽媽要求小孩吃胡蘿蔔,為什麼強烈要求他要吃,問問你自己真正擔心的是什麼?是因為------它含葫蘿蔔素,可以在身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肺部、腸道系統、泌尿系統的健康,使身體得以抵抗感染,它與視力也有直接的關連,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夜盲症(但是大量吃也無法讓你在黑暗中不點燈就看得清楚),其實很少食物有是人體不可缺的,維生素A在牛奶、乳酪以及強化維生素A的食品中含有(注意標示),蛋、蕃茄、木瓜、地瓜、南瓜、深綠色蔬菜中都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換做我,我寧可用烤箱烤地瓜給小孩吃,也不要為了會孩子不吃胡蘿蔔而焦慮,或許你堅持他該把胡蘿蔔吃下去,表示他很聽話,這種純粹屬於管教的問題,實在不值得用在這種芝麻小事上開戰。不過,對偏食的孩子,倘若你仍擔心他的飲食習慣,補充孩童用維生素是可以考慮的作法。 早餐一定要吃 一天之中最不受重視,但卻是最重要的就是早餐,美國有個長達十年的研究顯示,學齡兒童不吃早餐,早上就會變得漫不經心,無法集中注意力。有很多人不吃早餐的原因,多半是時間太匆促,尤其是小孩,起得晚(通常是媽媽捨不得不讓他多睡一點)後,一起來忙著穿衣、整理書包、梳頭洗臉刷牙,實在沒有什麼好心情來享受早餐,而且很多人覺得早餐內容受限制,除了漢堡、蛋餅、燒餅、油條、牛奶麥片,好像想不出有什麼花樣,(現在的人又沒辦法接受慢吞吞的吃粥),事實上,這是習慣的問題,請注意孩子對三餐的態度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如果你一直認為早餐很麻煩,而草草打發,我相信孩子有會有相同的感覺。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常灌輸她吃早餐的重要性及不吃早餐對課業的影響,而我自己也同時毫無藉口的必定早起做早餐,至於早餐內容,大凡上述外,加上水餃、餛飩、快煮麵、包子、蘿蔔糕、、,加上一杯牛奶,現在拜食品科技工業的發達,冷凍食品種類多,做早餐實在不麻煩,挑個假日帶者你的孩子,到大賣場的冷凍櫃走一圈,你會發現做早餐實在很輕鬆。為了讓孩子不管在學習上或遊戲更有效果,早上一定要吃東西。 不要強迫孩子吃東西,並試著寫飲食日記 純粹站在營養的角度來看,供應飲食就要依照他所要求的量,提供多種食物讓他選擇,如果他只要一湯匙,就給一湯匙,等他餓了,自然會要求多給。給孩子他們需要、而且想吃的食物,要比給他們太多,再嘮叨他們吃完來得合理,我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堅持小孩必須吃完東西,所持的理由是很多國家還有餓著的小孩(還把圖片給他看),所以如果他不吃完,就是浪費食物,並要脅要把他的食物打包裹寄去挨餓的第三世界家庭,或說把他送到飢荒國家餓幾餐,後來我才體會到這個理由毫無意義,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吃夠他所需的食物,吃再多就和把食物都進垃圾桶一樣是---浪費。 1930 年英國小兒科醫生克拉克戴維斯針對孩童飲食的研究有一項引人注意的結論,就是「人體某些內在的生理構造會主動尋求滿足」,此外,她還發現孩子的飲食習慣千變萬化,也許這一陣子孩子十分著迷某項食物,過一陣子卻一口也不吃,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會這樣?到了1990年,儘管飲食內容、垃圾食物、廣告訊息、管教方式等等都與當年有著極大的不同,1991年出版的報告再次肯定這個事實,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孩子每餐吃的食物不同,但是每天總攝取的熱量卻都差不多,因為小孩會從三餐中調節熱量攝取的情形。這個研究強烈的透露一個信息:孩子身體需要什麼,他就會吃什麼,如果他不需要或不想要,也不要強迫。絕不要用不可置信的態度看著孩子對飲食變換莫測的態度,於是就要強迫他吃下你期望他吃下或他不喜歡的東西。如果父母還是不能釋懷,那就寫飲食日記,這方法可以讓你看清孩子飲食的問題。 連續幾天詳細記錄孩子飲食的狀況,所吃、所喝的每一樣東西都記下來,屆時你也許會發現他吃進去的東西,比你想像的多。小孩是飲食非常怪異的族類,他們往往連續愛吃好幾天東西,可是一陣子又碰都不碰,所以寫日記的時間一定要夠長,才能了解每個不同飲食階段。有了這些記錄之後,你可以---- 1. 仔細想想吃飯的時間適不適合,最常見的問題是孩子被迫要等全家到齊才一起吃,這時孩子是不是已經餓壞了,如果他先吃了點心,正餐吃不下了,父母又開始催促、嘮嘮叨叨、威脅、、、,孩子開始拒吃等,這又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2. 不管三正餐或點心,想辦法使孩子的飲食保持規律,因為不吃正餐,很快他需要吃點心,如果吃多了沒有營養的點心,到了下一餐又吃不下。 3. 孩子的世界裡,不管受媒體、同儕影響,或許有他們時下的飲食方式與看法,事先擬定飲食的計畫,或者讓孩子參與討論,使孩子獲得較為完整的營養。同時儘量給機會讓孩子參與食物的製作,也可能會刺激他想吃的興趣。 4. 使食物看起來有趣好吃(坊間有很多食譜,可以按表操課,用功的媽媽可以加一點創意,使食物看起來誘人,來吸引食慾不振的孩子)。 5. 如果孩子對食物的喜好與家人不同,甚至怪異,不必煩惱,像筆者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喜歡把菜跟飯全部混在一起吃,當時總覺得他像吃「ㄆㄨㄣ」(餿水的台語發音),但後來發現這樣也好,至少混在碗裡的東西,他每樣吃。 6. 不要在意吃飯的順序,如果他堅持先吃飯後甜點或先吃水果,隨他去吧,你若是拒絕,他就會愈堅持,結果吃飯變成父母頭痛的夢魘,如果你隨他去,慢慢的他就會回到一般的軌道。但是必需小心飲料,若飯前吃下一大杯飲料,吃不下飯是意料中的事。 7. 不喜歡的食物就不要給塞給他,營養素存在很多食物中,其間是可以代換的,也許將來他會接受,就像很多人一直不吃苦瓜,可是到了成人期,卻覺得好吃的很。 8. 只要不是天天吃餐餐吃,偶而吃速食絕對不會有太壞的影響,雖然很「垃圾」,但是這些食物比你想像的還營養,一杯奶昔300大卡、麥香雞500大卡、一個小雞塊50大卡、麥香魚350大卡、小包薯條220大卡等。 9. 最後這句話是給所有父母的建議---讓自己輕鬆,它有二層意涵,一是讓孩子習慣你輕輕鬆鬆準備好的食物;二是讓自己輕輕鬆鬆的看待孩子飲食的問題。曾經在一本書中讀到一段作者將青春期比喻為一座橋的理論,筆者依樣畫葫蘆引用於此,我們可以把對孩子飲食餵養歷程看做人生行程中的一座橋,橋的此端是幼兒期,而彼端是成年期,橋下是水流洶湧的驚濤駭浪,而父母與子女必須共同走過這座橋,倘若親子在橋上為了飲食問題不斷演出激烈的控制大戰,則至少有一方會失足落水,相反的,倘若父母有正確的營養飲食觀念與心態,小孩一方面學習接觸食物、瞭解正確進食方式、懂得良好營養原則、選擇良好的飲食與用餐禮儀等,而父母除了是食物提供者外,並在一旁提供協助、鼓勵,而非以管教之名施以嚴格控制,大家都能輕鬆快樂順利度過此橋,讓吃飯時間充滿了歡樂,在現代雙薪家庭父母為生活打拼,孩子應付升學壓力之各自忙碌、生活緊張的情形下,全家要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飯實在不容易,遑論在餐桌上做親子溝通,如何避免食物大戰,享受融洽的親子關係,保持正確的心態很重要。 一個健康快樂、活力充沛的孩子通常是不太可能有嚴重的問題,你大可放心的看著他逐漸長大。當然這必須由專業的醫師來判定,所以在學齡前、學齡期的小孩有的一些例行的預防注射與健康檢查不要錯過,其中的檢查數據就可以提供父母一些小孩身體健康狀況的訊息,媒體上有很多討論飲食的專欄,因為是一般性的通則,可以當做增加常識看看,如果需要更進一步瞭解自己孩子飲食問題,各大醫院設都有營養師的諮詢門診,另從專業的健康醫療網站上你可以瞭解具體、適用的營養教養概念。假如孩子吃東西的狀況一向很正常,突然間食慾不振,而你所提供的食物內容並沒有改變,這時最好找出原因來,很可能孩子身體出了問題,原因一可能是身體不適影響了食慾,二可能吃東西時會造成痛苦。一般仔細觀察,會發現長牙或牙痛的孩子會拒吃固體食物或食慾不振,而扁桃腺發炎或喉嚨痛的情況都會使孩子避免吃或吞嚥的動作等,食慾不佳是很多疾病的共通症狀,如感冒也會影響食慾,所以當你的小孩毫無理由的食慾不振,尤其看起來人不太舒服,最好帶去給醫生看。 吃東西是一種樂趣,對小孩、成人都是,有些父母把廚房當實驗室,做三餐時要計較檢查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是否足夠,套句流行語:「有那麼嚴重嗎?」,放輕鬆點,只要你遵循幾個原則,其一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加上瞭解一下衛生署出版的衛教單張,有著對各個生命期的營養建議(衛生署網路可查詢),如果孩子很健康、很快樂,也不斷在成長,那麼他的飲食應不太可能錯得太離譜,所以不要叫父母太沈重!就是醬子囉。 撰稿人:賀皓宜 營養師

寶貝生病看醫生

2010年05月24日
公開
51

寶貝這兩天夜裡常咳嗽到無法好好睡覺,今天凌晨約4點寶貝又咳到醒來,爸爸起來拍拍寶貝的背,希望寶貝能好睡一點,我則起來裝點溫水讓寶貝喝,寶貝喝了些溫水有好些便又睡著,先生要我早上帶寶貝去看醫生,昨天讓寶貝吵到都沒睡好,所以今天媽咪睡到8點多才醒來,先幫寶貝電話掛號等寶貝起床,寶貝因夜裡睡不好,所以今天睡到11點多媽咪才叫她起床,但寶貝似乎睡不飽要我讓她多睡一點,但看一下時間已快中午12點,不趕快去看醫生又要等下午3點才能看到,好不容易寶貝起床後我們便出發往小兒科去,一到小兒科人好多喔!天啊∼!我們掛81號現在才看到40號,不知要等幾個小時了,左等右等好不容易等到我們看,但已下午1點多了,寶貝餓到哇哇叫,為了安撫寶貝只好請護士通融一下,幸好等待的人號碼都比我們晚,所以寶貝很快便看到醫生,醫生檢查時跟媽咪說:寶貝是氣管發炎最近可能會發燒,不會吧∼!上週才好怎又氣管發炎呢?寶貝,你最近可能都要乖乖不能吃太油、太甜、太冰、太冷食物囉!希望你生病快快好起來,醫生要媽咪這幾天多帶寶貝回院來吸蒸氣,讓寶貝呼吸不要有休休的聲音,寶貝,加油∼多吃點食物、多喝水,趕走壞細菌,做個健康好寶寶。

前車之鑑:嬰兒學步車的迷思

2010年05月20日
公開
67

在門診常常被問到:「我的小孩什麼時候可以坐學步車?」我常常反問:「為什麼要坐學步車?」也常常被問到:「坐學步車會不會造成O型腿?」最近上網路上搜尋有關學步車的文章,大致上觀念還算正確,不至於像其他醫學知識在網路上有些誤導。不過也看到了一位媽媽上網詢問有關學步車的問題,她堅持要的是有科學依據的。當然,現今醫學強調的是證據基礎,因此我們就來談談有關學步車迷思的醫學證據。 學步車的組成 自從十七世紀中期學步車就已經出現。隨著時代進展,不管是國內外,學步車儼然成為許多人小時候共通之過程。學步車是指一個堅硬附著有輪子、寬寬的框架(有圓形、有X形);這框架上方有所謂的塑膠盤,在上面可以提供作為嬰幼兒餵食與遊戲之托盤;另外的部分則是懸吊著的布類是為了可以承載小嬰幼兒跨坐於上。在我們這裡有些人會稱之為「螃蟹車」,英文用語則為「infant walkers」或是「baby walkers」。 父母為什麼要讓小孩坐學步車? 據調查,不同地區少則55%,多則高達92%的介於5到15月齡的小朋友有使用過學步車。學步車為什麼會廣受父母喜愛,針對父母做的問卷調查,主要原因不外是學步車讓父母覺得小寶貝坐在裡面很快樂、也有父母認為學步車將寶寶框住所以很安全、也不乏認為坐學步車可以讓小寶貝學習走路,就如同其名「學步」車一樣。但是學步車真的安全嗎?真的可以幫助嬰幼兒走路嗎?值得我們探就一番。至於小寶貝坐在裡面快不快樂,就不得而知了。 學步車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 有一句話來形容學步車造成傷害的原因很貼切:「學步車所增加的可移動性遠遠超出小嬰兒此時擁有的自然能力。」自1987年起,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已經建議:「為了您小朋友的安全,…,丟棄您們的學步車吧!」直至今年二月,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仍認為這建議是有效的,不用修正。 學步車會造成的傷害如下 一、摔落樓梯,造成骨折、尤其是頭部傷害、甚至死亡。據統計這佔所有學步車會造成傷害種類的四分之三以上。筆者在住院醫師期間,就曾經處理一個11個月大的小孩坐著學步車自二樓摔到一樓,造成嚴重腦出血的個案。 二、燙傷與中毒:因為小孩雖坐著學步車,其實多是站著,如此就可以搆到高處,如桌子邊緣之茶壺或藥物,而遭致意外。據統計,所有學步車造成的傷害中,這類意外佔約2~5%。 三、溺水、窒息:跌入戶外水塘、水池;或是如去年國內有一起因為學步車翻車導致嬰兒頭部栽進廚餘桶中窒息死亡的案例一般。發生率雖然不高,但是一發生常常引起嚴重之後果。美國登錄系統中發現,1989年到1993年間,因為學步車造成之死亡有11起,其中有4起就是因為溺水、窒息而死。 四、其他如手指夾傷、托盤小東西脫落而被吞入、支撐架不穩造成的下肢夾傷等。 據估計,美國每年一歲以下小孩發生學步車相關傷害之發生率約為千分之八點九;而嚴重傷害的發生率則為千分之一點七。官方登錄系統會把發生率低估,因為發生學步車相關之傷害,不見得嚴重到送醫院;因此有人做問卷,問有讓小還坐學步車的父母,發現40%左右發生過學步車相關之傷害。這樣的發生率到底顯著不顯著?有一份在多倫多做的研究,在1984年一年間因摔落樓梯後送到醫院急診的嬰幼兒中共124例,其中123例全是坐在學步車上摔落。後來有另一統計,摔落樓梯的嬰幼兒中約有百分之四十是從學步車上摔落。 一個小嬰兒坐在學步車其起始移動速率可以高達每秒1公尺,如果加上衝力,動能其實是很大的。這樣的速度,即使大人在場,也常常會反應不及,可謂是生死一瞬間。另外想看看,一個小嬰兒坐在學步車上,暴露在外最多的部分就是頭部,頭部幾乎無保護裝置,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學步車相關之頭部傷害如此的多。 既然觀察到如此後果,便開始對學步車的製造做一些規範。這可以分成早期與近期的措施。早期建議的預防措施有:1. 在學步車上增加警示標語與民眾教育、2.要求大人要在場看護、3.樓梯口要有阻擋物,如門等、4.改善學步車防跌落裝置與5.明文禁止使用。對於民眾教育上,有一研究指出,有32%的父母即使小孩曾經發生過學步車相關之傷害,仍然會讓他們繼續使用學步車。另外,有人統計約四分之三的意外發生時,是至少有一個大人在場,原因已如前述,其速度可達每秒1公尺。另外,發生摔落樓梯事件時發現至少有一半以上,門是沒有被安全地關好的。而明文禁止使用在商業利益下則是不可能做到。由此可見,早期的預防措施成效不大。 近期的措施:自1994年起自願性的規範開始之後,成效很好。便在 1997年6月以後,學步車的製造規定須符合至少下列兩項的其中一項。第一,學步車的寬度至少要大於36英吋(大於一般門的寬度);第二,改善學步車的煞車系統,也就是當一輪懸空時,煞車系統就會啟動以免墜落。此外,研發人員也生產出一種靜態活動中心的產品,讓嬰幼兒在其中可以跳、可以旋轉,但是沒有輪子可以移動,想要來取代學步車的角色。2006年根據新規範做出一篇文章,發現1994年以後,這樣的建議讓美國每年因為學步車相關的傷害顯著地降低百分之七十六,尤其以頭部傷害減少最多。當然,他們自己有提到這研究本身的限制主要來自是不同時期之比較,這成效是否真的來自規範與建議的改變,當然是不能當作直接的因果關係。但如同趴睡與嬰兒猝死症的研究模式般,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堅持他們的看法與建議。 學步車與嬰兒步行的研究 前面提過,有些父母認為坐學步車可以讓小寶貝學習走路!但是最近的研究指出,學步車非但無法有效的幫助嬰幼兒走路,更有可能讓嬰幼兒走路的時間晚上幾個星期。主要發現,坐學步車的小孩在剛開始走路時期會有不正常的步態,所幸這不正常的步態對於正常發展的小孩似乎是暫時的。比較確定的是,腦性麻痺的小孩坐學步車會影響其學步。至於坐學步車會不會造成O型腿?目前則未有證據顯示有其相關性。倒是坐在上面,的確需要調整高度,讓小朋友的足部可以平放在地面上。 其實,門診中問到父母讓小寶貝坐學步車的理由,還有一項就是讓父母可以放下小寶貝,空出手來做其他事情。但是請記得學步車的安全重要性是首要的考量!使用前請三思。

寶寶發育的黃金期~~

2010年05月18日
公開
54

寶寶發育的黃金期~~ ~謝謝鵝爸爸分享~ 寶寶發育的黃金期~~ 爸媽應把握學習黃金時期,為寶寶創造良好的條件,施以適宜的教育和訓練,寶寶才能獲得最佳的發展。 寶寶發育的黃金期 *0∼6個月,是寶寶對聲音跟影像的關鍵時期。 這時候寶寶對身邊的事充滿著好奇,眼睛雖然說還不是很完全可以看清周遭的景象,這時必須要多多讓寶寶聽聽父母的聲音,跟進一點讓寶貝可以更早的認識父母。這時候應該盡量少抱寶貝讓他可以多躺在床上,跟晚上洗好澡幫寶貝作一作親子間的身體按摩可以幫助寶貝生長發展。 *6∼7個月,是寶寶咀嚼發育的關鍵時期。 這時候給寶寶吃一些半固體食物,如小餅乾、饅頭等,即使他還沒有長出牙來,也能逐漸學會咀嚼。如果在這時不給寶寶吃半固體食物,到 1歲左右斷奶時,就沒辦法很快習慣成人化的食物,要費很大勁才能學會咀嚼。 這時還是可以讓寶貝多躺在床上,可以增加一些側躺跟多一些身體按摩。 *0∼2 歲,是寶寶感覺和動作發展的最佳時期。 寶寶會主動的學習周圍事物。此時,可以讓寶寶多聽些音樂、多聽媽媽說話、多看看周圍及戶外景物、多閱讀圖書並訓練寶寶動作的協調性。 這階段必須給予小朋友大量的聽音律跟加強音感的黃金寶貴期,如果要讓寶貝在日後有著優秀的音樂與語言的天份就必須要好好把握。 *2∼3歲,是寶寶學習口語的最佳時期。 語言能力影響寶寶的表達能力。爸媽應該多和寶寶進行語言交流,例如為寶寶講故事、教寶寶兒歌,儘量讓寶寶多說話,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寶寶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這時期應該讓寶貝多多聽多種的語言聲音,不強調背頌資料。 父母跟寶貝的互動在這 一時期非常重要。 *2歲半∼4歲,是寶寶的秩序敏感期。 這種秩序敏感力經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需求上。爸媽應滿足寶寶的這種需求。當寶寶從環境裡逐步建立起內在的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小朋友在這會模仿觀察比對邏輯思考學習跟觸覺的重要發展期。 *4歲,是培養寶寶數學和邏輯能力的關鍵期。 4歲的寶寶對圖形辨認很厲害,並開始對繪畫感興趣。這時,爸媽可以用「看圖識字」法教寶寶認識一些簡單的國字、數字。 這時期是右腦萌芽期、左腦萌芽期的關鍵期。 *5 歲,是培養寶寶音樂智能、數學概念的關鍵期。 這一階段要多聽音樂、背詩歌、講故事,還可教寶寶進行一些簡單的加減運算。 一般會加強左腦教育而忽略了右腦開發黃金期慎為可惜。 掌握關鍵期更有效 瞭解這些關鍵年齡,對促進寶寶的發展大有好處。爸媽如果能好好抓好黃金時期,為寶寶創造良好的條件,施以適宜的教育和訓練,寶寶就能獲得最佳發展,千萬莫失良機。

內政部兒童局於1月31日發送信件請證照保母加入社區保母系統

2010年05月17日
公開
74

內政部兒童局於1月31日發送信件請證照保母加入社區保母系統 發表日期: 2008-02-01 為因應本年4月1日即將開辦「居家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預估有4萬餘名兒童有送托需求,目前加入社區保母系統保母為8,664人,保母數尚有不足,為利計畫順利推動,87年至96年底取得保母技術證共4萬7,843人,由本局於1月31日發送信件請有托兒的意願,而尚未加入當地社區保母系統之保母,儘速與當地地方政府或社區保母系統連繫加入系統,信件內容如下: 親愛的保母,您好: 時至新春,萬象更新,又是新的一年到來,謹先向辛勞的您拜早年。政府自87年開辦丙級保母人員技術士技能檢定以來,將近5萬名通過並取得證照,恭喜您也是其中一員。 由於傳統三代同堂家庭式微,現代核心家庭結構的普及,致家庭支持系統不足,雙薪父母為使工作時段內家中0-2歲幼兒能獲得妥適的照顧,普遍選擇、使用居家式托育服務──保母所提供之托育服務與照護。內政部兒童局有鑒於此,於90年頒布「社區保母系統實施計畫」,整體規劃居家式托育服務保母之專業基礎訓練、媒合轉介、在職研習、訪視督導,提供保母職前、在職訓練課程費用、體檢費及保險費補助,藉以提昇並促進居家式托育服務之專業品質,使家長能夠安心、放心的將孩子委託給接受系統督導的有照保母來照護。目前,全國有24個縣市共計輔導47個社區保母系統,共同建構社區化托育服務網絡,讓家長為幼兒選擇最安全、適合的托育與照護服務。 為全面建構居家托育服務制度,政府已於今年1月2日公布「居家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擴大招募有照保母進入社區保母系統,並自4月1日起針對送托給社區保母系統合格保母照顧之2歲以下幼兒,家長給予3,000-5,000元之托育費用補助,以減輕家庭負擔。 兒童局為因應家長托育需求,目前正積極招募合格保母加入社區保母系統,倘若您有托兒的意願,而尚未加入當地的社區保母系統,請儘速於2月15日前與您所在地之地方政府或社區保母系統連繫加入系統(各地方政府及社區保母系統聯絡電話如附件)。俾便本局瞭解各縣市可提供服務之保母系統人數,以評估是否需再加訓保母人員輔導考照。 我們衷心的期盼,藉由您的愛心及專業參與照顧國家的幼苗,相信我們兒童照顧服務的能量將更為擴大,謹以此信邀請您共同參與,並祝福您闔府 健康平安 (LOGO)內政部兒童局敬啟 資料來源http://www.cbi.gov.tw/text_version/displayContent.do?method=displayContent&menuName=1&publishWeb=1&text=true&targetNo=1&displayType=1&publishVersion=1&contentNo=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