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渝&芯の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本週新菜-高麗菜

2008年12月13日
公開
2

高麗菜 cabbage 別名:甘蘭菜、圓白菜、捲心菜、包心菜 誰該補充: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如何補充:每餐70克 海吉雅說故事 高麗菜原產地在歐洲地中海沿岸一帶。由於外形是一片片葉子包捲成形,所以又稱捲心菜或包心菜。高麗菜耐儲存,在冬季是相當受歡迎的蔬菜,歐洲人看待高麗菜就像中國人對蘿蔔一樣。高麗菜是民間治百病的偏方,容易栽種,混種也簡單。目前市場上有相當多的種類,高山種高麗菜形狀較圓,味道也比較甜美。 主要功用 高麗菜含大量的β胡蘿蔔素(beta carotene)和維生素C,能抗衰老及防止氧化。高麗菜含大量食物纖維,能有效改善便秘、腎臟病、癌症、動脈硬化;此外,還有豐富的葉酸,可以預防貧血。高麗菜含鉻,有調節血糖、血脂的功能,對糖尿病患者極有效。高麗菜中含特別維生素,能促進胃壁黏膜再生,輔助治療潰瘍疾病。 注意事項 高麗菜的纖維較粗,腸胃消化功能較差者不宜多食,容易腹瀉者也不宜過量。請特別注意:醃製的高麗菜不但沒有防癌功效,反而增加胃癌和大腸癌的發病率;甲狀腺功能不佳者,忌食。 含有何種營養素 維生素A、B1、B2、C、E、葉酸、菸鹼酸、鈣、鐵、磷、鉀、鈉、銅、鎂、鋅、硒、碘及胡蘿蔔素、醣類、蛋白質和纖維。 專家建議 高麗菜的熱量低,是追求瘦身人士的理想蔬菜。孕婦及有消化道潰瘍者,非常適合食用。

文章分享-爸媽誘食 常犯6錯

2008年12月07日
公開
37

爸媽誘食 常犯6錯 2008/10/23 【元氣周報�記者戴定國�編譯報導】 「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洋芋片、巧克力鬆餅、巧克力薄煎餅…難以相信」兒童營養輔導員瓦若貝說,孩子大都是挑食的,但這個例子令人驚訝!這個學齡前兒童,去年一年的主食是巧克力。 瓦若貝是紐澤西州魯特格大學的學齡前營養系主任,她說,這孩子的母親認為,「孩子想吃什麼,我就煮什麼。」 多數父母不會這樣,他們嘗試每日挑戰、發現孩子喜歡吃的食物。許多父母擔心兒童的首選飲食──雞塊和義大利麵,可能導致營養缺乏。 挑食,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正常情形。孩子通常不信任沒吃過的食物,即使最堅定的父母都被兒童的決心屈服,不嘗試提供不同的食物。他們端出鬆餅、泡芙,即使知道這樣不對,「但總比不吃好。」 瓦若貝說,父母必須提供各種各樣健康食物,讓孩子經常接觸這些食物。她綜合整理出父母常犯的六個飲食錯誤,如下: 1、孩子,你不要進廚房 遠離火爐、熱開水和菜刀。但研究建議,參與準備膳食,是孩子嘗試新食物的第一步。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孩子參與烹調對飲食習慣的影響」,600個孩子參加營養課程,從幼稚園到六年級,他們幾乎會吃更多蔬菜五穀。有些孩子除了學會健康的吃,也參與烹調,孩子自己煮食,效果最好。 2、孩子,你至少吃一口 孩子不想吃的食物,父母可能認為「至少吃一口」是合理的,但經常事與願違。當父母逼孩子「至少吃一口」時,即使恩威並施,孩子仍會消極抵制。賓州大學的研究中,研究員和孩子說明,如果吃蔬菜、喝牛奶,就送他們貼紙、允許看電視時間,但獎勵反而使孩子對這些食物反感。 「父母常對孩子說,吃蔬菜喝牛奶就可以看電視,但這起不了作用。」賓大兒童肥胖研究中心主任伯區說,「短期內,也許能強制孩子吃,但長遠看,沒效果。」 3、孩子,別想拿到「美食」 父母擔心孩子大吃特吃,因此常把孩子愛吃的食物放在視線外或高架上。但一個大型研究顯示,父母「控制下」的食物,孩子更想要吃。 賓州大學做了個實驗,觀察被制約的食物是否更具吸引力。 研究員給孩子蘋果、桃子餅,兩樣都可以吃,他們覺得還OK。另一個對照組,桃子餅放在桌子中間,他們得忍耐10分鐘,才可以任意吃。結果,制約效果很強:孩子吃下桃子餅份量比蘋果高三倍。 父母得到什麼教訓?把食物放在桌上,鼓勵孩子嘗試,但不要抱怨被孩子拒絕,如果孩子吃了也不要稱讚。只要設法保持中立態度。只要問孩子,要不要多吃一些。 4、孩子,這雖不可口,但卡路里低 父母提供乏味的食物,孩子只會勉強吃,無精打采。營養師建議父母,把食物弄得色香味俱全,譬如加少許奶油、起司調味料或紅糖,這都可增加食欲,吃得津津有味。 針對五歲女孩的研究,一個孩子把巧克力奶昔加入節食食譜裡,她的母親本來喝的是低脂飲料。另個孩子說,節食意味「您適應食物,但您根本不愛吃它。」 增加少許脂肪到菜裡面,可以開胃。而增加的少數額外卡路里,是一種營養助力,這個代價絕對值得。 5、孩子,健康食物放在你面前 孩子看到父母親在吃什麼東西,也會要吃。一項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傾向於喜歡或拒絕父母喜歡或不喜歡的蔬菜水果。如果母親不喜歡蔬菜,孩子可能變得挑食。 想減肥或正在瘦身的父母,也會影響孩子的飲食習慣,孩子無意間也跟著減重了。 另一個問題是,多數人不忌食,經常狂歡飲食,體重增加,也讓幼兒處於飲食失調或終身都得慢性節食的風險。 「多數母親不認為孩子會學她們,其實孩子是會的。」 伯區博士說,「父母的身教,會影響孩子。」 6、孩子,你不吃,但我放在桌上 瓦若貝說她經常聽見父母抱怨,「我的孩子不吃那個的。」但她說,孩子現在可能如此,但每個人嗜食的菜餚會經常改變。 因此即使孩子拒絕嘗試,父母應繼續準備各種健康食物放在桌上。不要輕易放棄,也別忘了,兄弟姊妹和同儕可能改變兒童飲食習慣。 營養師蘇珊羅伯特提出所謂「15法則」:把食物放在桌上至少15次,看孩子是否接受。一旦他們接受,父母應選擇同色澤、同口味的食物提供嚐試。 「做為父母,你應該決定給孩子吃什麼。」瓦若貝說,「但你必須放輕鬆,瞭解孩子正一天天成長,他們嗜食的東西將變得不同。」 註:參考資料 塔拉派克-波普(By TARA PARKER-POPE),紐約時報2008.09.14, http://www.nytimes.com/2008/09/15/health/ healthspecial2/15eat.html?_r=1&oref=slogin 【2008/10/19 元氣周報】

文章分享-小朋友偏食 真的長不高

2008年12月07日
公開
45

小朋友偏食 真的長不高 2008/06/26 【聯合報�記者曾希文�台北報導】 小孩偏食要注意,根據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調查,2至4歲偏食又瘦小的孩子,比同年齡小朋友平均矮6.13公分,體重也少2.04公斤,體力、注意力較差,容易害怕陌生環境,就診次數也較多。 研究於今年6月在北、中、南三地,針對2至4歲孩子發出3百分問卷,由父母評估孩子攝食狀況來填。研究發現,六成孩子有偏食現象,其中四分之一身高、體重落後在同齡孩子,但五成九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發展落後,出現警訊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醫師趙舜卿表示,以3至6歲孩子來說,一周應攝取40種以上食物,若低於20種,就算重度偏食。 3歲的王小妹只有11.7公斤,但一般同齡孩子多有15公斤,她只喜歡白飯,蔬菜、水果、肉類都不愛,每次吃飯都要1到2小時,咀嚼很慢,難吞嚥,讓媽媽相當頭疼。 趙舜卿說:「4歲之前是矯正偏食的黃金期」,到了5、6歲,孩子多已養成喜好,為時已晚。孩子偏食與家長強迫餵食、不當獎賞或責罵、餵零食有關,或孩子本身不喜歡咀嚼、對食物恐懼等,建議多讓孩子嘗試新食物、變換烹煮方式、三餐定時、用鼓勵取代過度獎賞或責罵、用餐時心平氣和,不看電視、不玩玩具等。 林口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雅惠建議,從副食品開始,就應該給孩子多種嘗試,像泥糊狀、碎末等,例如用蒸蛋加絞肉替代牛奶,攝取同樣的蛋白質,也增加口腔刺激。3歲以上孩子可透過遊戲溝通,例如請孩子找出十個「青菜好朋友」、「水果好朋友」,認識蔬菜,產生興趣。 改善偏食,需要耐心,在醫院營養門診可能得花上3至6月。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主任張學說,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等孩子,先天較敏感執著,有人只吃純白色食物,如白飯、白麵、牛奶等,或不吃綠色或肉類,覺得很惡心,父母需要給孩子多一點時間,讓他們自然慢慢接受其他食物。 【2008/06/26 聯合報】

文章分享-搓一搓 搖一搖 我的寶貝快睡著

2008年12月05日
公開
15

搓一搓 搖一搖 我的寶貝快睡著 【元氣周報�記者洪家愉�報導;動作設計�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輔導老師夏光如;大小麻豆�鍾景行和媽媽】 「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溫婉的搖籃歌聲中,唱出爸媽對小寶貝的期望與疼惜。熟睡的寶寶是可愛的小天使,但到了睡覺時間還不肯乖乖安靜,賴著爸媽玩遊戲,可能變身小惡魔。 強迫入睡 親子都受傷 孩子該睡卻不睡,是許多爸媽的頭痛問題。有些孩子臨睡前不是抱著心愛的玩具不肯放,就是吵著工作了一天、疲憊不堪的爸媽說故事。爸媽通常不想孩子太晚睡,加上自己又累,迫不得已便採取「終極手段」,語氣嚴厲,甚至略施體罰,強迫孩子乖乖待在床上不准動,使得孩子入睡時總是帶著眼淚,而爸媽也心存愧疚。 用對技巧 輕鬆哄他睡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輔導老師夏光如說,孩子雖精力充沛,而且也比較沒有時間觀念,但要哄孩子入睡,是有訣竅的。睡前30分鐘,來個步驟簡單、動中帶靜的親子操,每天只要用下面其中的一種方式引導孩子入睡,視情況再每天或每周變換方法。 讓親子肌膚相親,帶孩子進入舒緩放鬆的夢鄉,美夢香甜,不吵不鬧,一覺到天明。 10點前入睡 才會長得好 這套睡前運動適合3到5歲的孩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晨表示,國小以下的孩子,每天至少需要10到12小時的睡眠,而攸關人體生長的生長激素,在晚間9時到凌晨3時間分泌,若分泌不足或品質不佳,都可能影響到發育,因此睡眠的時間點就顯得格外重要。 原則上,小孩應該在晚上10時前入睡,在生長激素分泌的時間內,睡得深、睡得沉,腦下垂體分泌出來的生長激素才會有好品質,而充足的睡眠也會為孩子帶來充沛的活力。 親子操》第1招 睡前親子操 睡前半小時,放點輕柔的晚安曲,爸爸或媽媽和孩子一起平躺在床舖或墊子上,互相壓腿。 也可以爸爸或媽媽坐著,與站著的孩子背對背,兩人手牽手或手挽手,爸爸或媽媽身體向前傾,孩子順勢後躺,伸展大肌肉,幫助緊繃的肌肉放鬆。 親子操》第2招 安眠小搖籃 爸爸或媽媽先盤腿,坐在床上或墊子上,讓孩子坐在大人盤起的腿中央,眼睛輕輕閉上,爸爸或媽媽雙手輕輕環抱孩子,跟著音樂節奏,左右緩慢搖擺。 也可以爸爸或媽媽與孩子面對面盤腿坐,拉著孩子的手,讓孩子緩慢向後倒,緩慢向前傾。 親子操》第3招 身體三溫暖 讓孩子平躺在床上或墊子上,引導孩子說:「來!現在我們開始來洗三溫暖,冷冷的水和熱熱的水輪流澆下來,我們碰到冷冷的水就緊繃,碰到熱熱的水就放鬆!」孩子跟隨爸媽指令,由腳掌、大腿、手掌、手臂、脖子,依序做先緊繃、後放鬆的動作。 親子操》第4招 搓搓小珍珠 爸爸或媽媽以搓揉的方式,兩手前後搓揉,幫孩子按摩身體,順序也是從腳掌、腿、身體、手掌、手臂到頭,由下往上。 親子操》第5招 身體睡著了 爸爸或媽媽與孩子面對面、抱著他,或讓孩子平躺在床上,一邊以手掌輕壓、打圈按摩,一邊說「辛苦的腳掌睡著了」、「強壯的大腿睡著了」、「ㄉㄨㄞ、ㄉㄨㄞ的屁股睡著了」,和身體三溫暖一樣,都是由下到上,用話語把孩子引領進入「睡眠」的情境。 按摩的動作以掌壓為主,不可以變成搔癢,以免讓孩子更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