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渝&芯の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中華對古巴(0:1)-惜敗!中古戰1分差飲恨

2008年08月16日
公開

又愛又怕! 還是看了這場比賽 原本媽咪想說會繼續輸慘的 結果 表現真棒 雖然0:1輸了 但是這位投手真是很棒的投手呢!! 【文字直播】惜敗! 中古戰1分差飲恨 更新日期:2008/08/16 11:04 中華隊目前戰績1勝2負,今天來到第4場賽事,於上午11點半迎戰強敵古巴隊,總教練派出業餘投手李振昌掛帥先發,不過賽前傳出當家第四棒陳金鋒腰傷復發,加上昨天意外輸給中國隊,中華隊大大調整先發打序,希望能重新恢復打擊火力。 中華隊今天排出的先發打序為:一棒張建銘(右外野手),二棒潘武雄(指定打擊),三棒羅國輝(左外野手),四棒彭政閔(一壘手),五棒石志偉(三壘手),六棒蔣智賢(二壘手),七棒林智勝(游擊手),八棒葉君璋(捕手),九棒林哲瑄(中外野手),先發投手是李振昌。 而古巴隊派出的先發打序為:一棒Giorbis Duvergel(中外野手)、二棒Michel Enriquez(三壘手)、三棒Yuliesky Gurriel(二壘手)、四棒Alfredo Despaigne(指定打擊)、五棒Frederich Cepeda(左外野手)、六棒Alexei Bell(右外野手)、七棒Alexander Malleta(一壘手)、八棒Ariel Pestano(捕手)、九棒Eduardo Paret(游擊手),先發投手是Elier Sanchez。 一局上,中華隊先攻後守,率先上場的是開路先鋒「火哥」張建銘,擊出中外野高飛球遭接殺,一人出局;二棒打者潘武雄,揮出一壘方向內野滾地球遭刺殺,二人出局;三棒羅國輝的打擊,右外野深遠飛球遭接殺,三人出局,中華隊首吞三上三下。 一局下,古巴首名打者Duvergel採取偷點,李振昌趕緊下丘處理,順利將Duvergel刺殺在一壘前,一人出局;面對Enriquez、Gurriel,李振昌連飆速球,漂亮拿下奪三振;首局李振昌飆出2K,古巴隊亦吞三上三下。 二局上,四棒「恰恰」彭政閔,獲得四壞球保送,站上一壘;棒次調整至第五棒的石志偉,揮出內野滾地球,游擊手策動雙殺,二人出局;六棒蔣智賢,一壘方向滾地球遭刺殺,三人出局,中華隊雖然靠著保送上壘,不過攻勢仍無建樹,留下殘壘。 二局下,中心打者Despaigne,連連揮棒落空,李振昌送出第3K,一人出局!Cepeda纏鬥到滿球數,獲得四壞球保送,站上一壘;Bell擊出左外野平飛安打,攻佔一壘,Cepeda推進至三壘;Malleta擊出強勁平飛球,三壘手石志偉第一時間沒收,二人出局;面對失分危機,李振昌只用3球解決Pestano,拿下第4K!三人出局,古巴隊攻勢無功而返,留下殘壘。 三局上,球數來到滿球數,「大師兄」林智勝率先擊出右外野平飛安打,攻佔一壘;八棒當家鐵捕葉君璋,成功犧牲觸擊,林智勝推進至得點圈,一人出局;林哲瑄擊出內野滾地球遭刺殺,林智勝順利推進三壘,二人出局;攻佔得分大門,惜張建銘揮出二壘方向反彈球遭刺殺,三人出局。 三局下,九棒Paret的打擊,揮出內野滾地球,恰恰接球後直接觸殺打者Paret,一人出局;古巴隊第二輪的打擊,首棒Duvergel獲得四壞球保送,站上一壘;Enriquez揮出內野滾地球,游擊手林智勝接球失誤,Duvergel推進至三壘;Gurriel揮出外野飛球,林哲瑄接球後快傳本壘,三壘上的快腿Duvergel並沒有冒險攻本壘,二人出局,仍是一、三壘有人;四棒Despaigne,揮出見高不見遠的右外野飛球,張建銘就定位接殺,三人出局,雙方比數仍是0:0。 四局上,二棒潘武雄,揮出右外野飛球遭接殺,一人出局;三棒羅國輝,擊出左外野深遠飛球遭接殺,二人出局;恰恰再獲四壞球保送,站上一壘;石志偉揮出右外野飛球,眼看就要形成安打,Bell行進間滑姿下接殺,硬生生阻擋中華隊的攻勢,三人出局。 四局下,五棒Cepeda,擊出二壘方向內滾遭刺殺,一人出局;Bell右外野見高不見遠的飛球,蔣智賢就定位接殺,二人出局;Malleta揮出內滾,恰恰接球後,傳給補位的李振昌,順利刺殺Malleta,三人出局,古巴隊再嚐三上三下。 五局上,輪到六棒蔣智賢的打擊,第一球就出棒,游擊方向滾地球遭刺殺,一人出局;林智勝二壘方向內滾遭刺殺,二人出局,葉君璋三壘方向內滾遭刺殺,三人出局。 五局下,八棒Pestano,揮出三壘方向界外飛球,羅國輝快腿就定位接殺,一人出局;面對Paret,李振昌送出第5K,二人出局!Duvergel擊出二壘方向內滾遭刺殺,三人出局,打完5局,雙方陷入投手戰,比數依舊是0:0。 六局上,林哲瑄的打擊,擊出穿越安打,站上一壘;張建銘成功犧牲觸擊,林哲瑄推進至二壘,一人出局;潘武雄擊出內滾遭刺殺,林哲瑄再推進至三壘得分大門,二人出局,古巴隊喊出暫停;羅國輝擊出強勁平飛球,惜直接進了一壘手手套,三人出局。 六局下,二棒Enriquez,擊出內滾遭刺殺,一人出局;Gurriel揮出中外野深遠飛球遭接殺,二人出局;面對四棒Despaigne,李振昌絲毫無懼,漂亮拿下奪三振,也是第6K,漂亮結束這個半局。 七局上,輪到恰恰的打擊,揮出右外野深遠飛球遭接殺,一人出局;石志偉平飛球遭接殺,二人出局;蔣智賢擊出中間方向穿越安打,站上一壘;纏鬥到滿球數,林智勝獲得四壞球保送,中華隊攻佔一、二壘,二人出局,古巴隊再次喊暫停;輪到鐵捕葉君璋的打擊,惜揮出內野高飛球遭接殺,三人出局,中華隊留下殘壘。 七局下,五棒Cepeda,大棒一揮掃出中外野陽春砲,比數來到0:1中華隊落後;Bell擊出三壘方向內滾遭刺殺,一人出局,中華隊喊出暫停,投手教練謝長亨上前安撫李振昌;Malleta擊出德州安打,攻佔一壘;Pestano遭三振,也是李振昌個人第7K,二人出局的情況下,洪總喊出暫停決定換投。 中華隊先發投手李振昌功臣身退,完成6.2局的先發任務,送出7K!被敲出3支安打,2次四壞球保送,唯一的失分是Cepeda掃出的陽春彈,表現依舊可圈可點。 中華隊換上「阿家」張誌家登板中繼;面對Paret,阿家連搶兩顆好球,Paret揮出中左外野深遠飛球,林哲瑄行進間背對著球漂亮接殺,化解古巴隊攻勢,三人出局,比數來到0:1中華隊暫時落後。 八局上,古巴隊換投,Sanchez下,左投Gonzalez上;輪到剛剛表現美技守備的林哲瑄,惜遭三振,一人出局;首棒張建銘的打擊,不死三振,二人出局;二棒潘武雄,揮出左外野飛球遭接殺,三人出局。 八局下,面對首棒Duvergel,阿家飆出首K!Enriquez擊出內野安打,攻佔一壘;Gurriel擊出三、游間穿越安打,古巴隊攻佔一、二壘;Despaigne揮出內野滾地球,石志偉接球後快傳二壘,刺殺Gurriel,林智勝轉傳一壘,Despaigne靠著野手選擇安全上壘!Enriquez趁隙想搶攻本壘,恰恰快速回傳,葉君璋順利完成阻殺!三人出局,中華隊成功守住這個半局,未讓比數擴大。 九局上,0:1落後下,中華隊最後的反攻機會,輪到中心打者三、四、五棒的打擊,羅國輝率先登場,惜苦吞三振,一人出局;滿球數的情況下,恰恰擊出內野反彈球遭刺殺,二人出局;球數再度來到滿球數,石志偉敲出右外野平飛安打,攻佔一壘;蔣智賢的打擊,又是來到滿球數,全場屏氣凝神,惜蔣智賢揮出一壘方向滾地球,遭刺殺,三人出局,中華0:1敗給古巴隊。 整場比賽,小將李振昌表現亮眼,雖被擊出陽春砲,但仍有效壓制古巴隊的攻勢,而救援的阿家也展現大將之風,未讓古巴隊再越雷池一步,然而打擊沒有發揮,僅繳出零星4支安打的中華隊,最終1分差飲恨惜敗,目前奧運棒球賽戰績來到1勝3敗;18日上午11點半將出戰南韓隊。

奧運棒球慘輸中國~好丟臉

2008年08月15日
公開

好丟臉~好叫人傻眼 兩岸對決中華苦戰輸球 全台球迷遍地哀嚎 更新日期:2008/08/15 17:35 奧運棒球兩岸對決,中華隊意外陷入苦戰,全台球迷心情隨著起伏,完全無心上班上課,戰況吃緊的時候,不時從辦公室或者電梯裡,還會傳來尖叫聲,有網友說,緊張時刻宛如全台罷工,也有人乾脆放下手邊工作,開啟網路電視緊盯比賽,最後中華隊在延長賽以一分飲恨,全台球迷遍地哀嚎,不敢相信棒球居然輸給中國。 (陳奕華報導) 中華奧運棒球隊十五號上午與中國交手,這齣兩岸對決戲碼,意外呈現拉鋸,中華隊一路從領先到被超前,不過隨後又追平進入延長賽,整個過程高潮迭起,讓不少關心比賽的球迷完全無心工作,緊盯比賽。 有些人直接聚集到公司休息室看電視轉播,有的人還自備小天線,裝在電腦上,大咧咧的看播出,不過還是有不少上班族,只能靠著朋友用電話通風報信,得知最新賽況。 兩岸大戰過程緊繃,僵持了四個多小時,牽動球迷的每一條神經,有網友說中華隊只要揮出安打、甚至得分,就會聽到辦公室的尖叫聲四起,此外連在搭電梯時,都會突然聽到有人突然大吼,不過當中華隊失分時,整個辦公室瞬間寧靜,呈現一股緊張不安的氣氛。 中華隊最後戲劇性的在延長賽,遭逆轉以一分飲恨,全台球迷幾乎不敢相信,很多人難過失望無心上班,也有人期勉中華隊好好休息,下一場比賽再來,不過畢竟台灣球迷對於棒球運動,有一份強烈而特殊的情感,很難用平常心來看待輸贏。 〈奧運棒球〉史上最難堪一戰 台灣首次輸中國 更新日期:2008/08/15 15:57記者:蕭保祥 當中國選手抱在一起的時候,台灣球員恍神地看著四周,彷彿這一切都令人不敢置信。 台灣今天(15日)與地主中國進行交手,中國將主要投手戰力都投入此戰,兩隊意外殺進延長賽後、甚至還打到延長僵局制,原本12局上台灣一口氣掃進4分,不料下半局中國靠2支安打與台灣要命失誤,一口氣拿回5分,終場台灣以7比8遭到中國逆轉,可說是台灣棒球史上最難堪的一戰! 昨晚(14日)與日本上演激戰後,台灣選手呈現睡眠不足的情形,上午又與中國交手。中國隊今天將主戰投手王楠、孫國強、陳坤、呂建剛都壓上,目標就是要拿下台灣戰。 此戰先發潘威倫表現傑出,先發6又1/3局被擊出4支安打無失分,力飆8次三振、2個保送。台灣在5局上突破左投王楠球路,羅國輝先掃出陽春轟,6局上彭政閔則是靠著自己的跑壘經驗造成中國失誤,台灣取得2分領先。 潘威倫退場後,倪福德7局穩定度過,只是8局下卻接連讓2名打者上壘,教練團換上羅嘉仁企圖守成,沒想到羅嘉仁投出保送讓中國無人出局攻上二、三壘,馮飛滾地球、張玉峰安打先追平比數後,王偉敲出二壘打,中國此局竟然上演大局送回3分逆轉。 9局下台灣盡力選到2個保送,張建銘2出局後一棒敲出二壘打,最後關頭力挺台灣拉進延長賽。台、中兩隊在10局都有攻勢卻沒得分,陽建福也在此局登板,兩隊在11局演出奧運首次突破僵局制。 台灣先短打上二、三壘後,彭政閔獲得敬遠,滿壘情況下小將郭嚴文擊出雙殺打,上半局台灣無得分。下半局彭政閔接獲短打球後、果斷傳三壘相當關鍵,陽建福力守不失分。 12局上台灣突破呂建剛球路,選到2個保送後,陳峰民、石志偉都擊出安打,台灣一口氣拿下4分,只是沒想到下半局竟然遭到中國大局。 陽建福在下半局就先保送形成滿壘,雖然三振掉李磊,王超敲出安打攻下1分,2出局後陽建福又保送擠回1分,雙方還有2分差領、中國攻佔滿壘,侯鳳連擊出右外野安打,中國跑回2分追平後,台灣在回傳球處理一陣混亂,轉傳、本壘補位也沒做好,孫岭峰跑回致勝分。 面對實力有段差距的中國,台灣在攻守上發生太多錯誤,給予中國機會,成為輸球主因,牛棚演出也不佳,倪福德登板2/3局掉2分,陽建福(0-1)也未能在最後半局拿下3個出局數。 中國主戰投手全壓上,王楠5局掉1分,孫國強、陳坤各投2局掉1分,呂建剛(1-0)則是後援3局獲得首勝,這也是中國(1-1)在奧運史上首次獲勝,苦主是對岸的台灣(1-2)。

文章分享-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2008年08月07日
公開
33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中國時報 【文�汪培珽】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 --直到姊姊七歲,弟弟五歲時。 我說過,我是那種糊里糊塗、沒想太多就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孩子還小時,我哪裡有機會想到「孩子需要手足」這麼不切實際的問題呢?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爭寵,給我安靜的片刻,我就該吃齋唸阿彌陀佛囉,哪還有閒情逸致去考慮什麼相親相愛、手足之情。 我的兩個孩子年齡差了兩歲半,也就是說,當第一個孩子快兩歲時,我就懷了第二個孩子。可是在當時,我能從生活中深深切切地體會到「孩子需要伴」嗎? 完全不會。 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 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早上起床要媽媽,晚上睡覺要媽媽,好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媽媽就好。不過,這也是事實啦! 但是,等您一旦體認到「孩子需要伴」這件事時,即使只有一絲絲的察覺,通常生第二個孩子的最好時機都已經過了。 過了還不打緊,不是說「亡羊補牢,猶未晚已」嗎?可是再加上現代人生活步調太緊湊、還有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這樣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補了啦。 第二個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對老大來說,老二還只是個樣版戲,連吵個架都不行,只能稱為「心靈上的寄託」。所以嚴格來說,在老大四歲以前,您都可能誤以為,有沒有手足,不一定那麼重要。 剛成家時,我們為了生活,總是忙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問題,日子就一天一天過去了。 直到姊姊大約七歲,弟弟快五歲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場午覺,沒想到那天實在太累,一睡兩個小時根本起不來。不過,做媽媽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還繫在孩子身上,從頭到尾,我都隱約聽見兩個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一會兒聲音出現在姊姊房間,一會兒兩人又到了客廳,一會兒兩人隔了老遠還在喊話。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絕對無法想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話可說呢?好似時間如果沒有盡頭,兩人的對話可以直到海枯石爛,仍不休止。 自此以後,孩子愈來愈大,我就愈來愈發現到,姊弟倆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賴性,或是說互相需要性有多麼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很多。 下雨天,不出門,兩人可以從早玩到晚。 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後的大採購,我和先生逛得不亦樂乎,孩子其實已經無聊到快陣亡了。突然,我們轉進一家大型電器行,剛好影音室正播放著電影《鐵達尼號》。他們早已從書上知道這個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來(平時不看電視的孩子,這時根本就以為到了迪士尼樂園),即使只看到前後短短二十分鐘的片段,姊弟倆也興奮不已。走出電器行之際,我與先生繼續行程,只見他們倆彷彿吃了大力仙丹,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之後的劇情,甚至編起了各種不同故事發展的搞笑版本,一會兒傑克跌得狗吃屎,一會兒蘿絲差點掉進水裡,剩下的行程裡,兩人樂得不得了…… 先生跟我一樣愛孩子,但整日忙著工作的他,如果當初我只準備生一個孩子,他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某一天,全家晚飯後在台大校園散步,看著姊弟倆在前面殷切對話的小小背影,不習於表露情感的中國爸爸,竟然用一種像是差點被捷運門夾到,才在最後半秒內衝進車廂的「好險」心態,呼了一口氣,說道: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男女教養都同調 我不管教育理論說了什麼,我一直都是用同一個邏輯在教育我的一兒一女。男和女的不同性別,從來不是我教養孩子的考量。 我有一個很中性的名字,我喜歡,於是幫孩子取名字,也很中性。當他們還是娃娃時,我不會女生就買粉紅色,男生就買天藍色;為他們選玩具時,我不會女生就買洋娃娃,男生就買小汽車:當兒子跌倒大哭時,我更不會說:「男生要勇敢。」這是什麼邏輯啊?女生就不用勇敢嗎? 做父母的責任很單純--將孩子教養成健全的人,這就是我的目標,我甚至沒有注意到,他們有著不同的性別。 人應該有的好品格、好習慣、好態度,是不分男生和女生的。 所以,女兒想學空手道,我不反對。女兒運動細胞很好,上山下海難不倒她,我很鼓勵。她說不想穿裙子,我不強迫。十一歲的當口,有天她突然對我說:「媽媽,妳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因為妳都不會強迫我去參加party的時候,一定要穿裙子。」(哦!原來這就是成為最好的媽媽的要件,太簡單了吧。)我猜,她可能是跟同學聊天,才知道原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自己做選擇的。 「好動、不喜歡穿裙子」,妳不怕女兒太男性化嗎?我的想法是:孩子的天性,不是父母該在意的地方,如果天性是如此,我就該接受它。勉強的改變,只是配合世俗的眼光,對孩子人生的影響一定是好的嗎? 弟弟出生了,與姊姊性別不同,發展也不一樣。而且正巧姊姊喜歡的、擅長的,他全然看不出天份。運動細胞一向沒有姊姊好,膽子沒有姊姊大,可是我全都不在意。雖然這些都是世俗賦予男生「應該」要有的性格特質,我的想法還是一樣,基因遺傳是固定而不能改變的東西,如果硬要將制式想法加諸於孩子,可能我們還沒改變他,就已經先毀了他的自信心。 從小姊弟倆玩玩具,我從不對玩具歸類性別--娃娃是女生玩的,車子是男生玩的。玩具只分喜歡不喜歡,不分男生女生。可是,如果您家有個小男生整天玩芭比娃娃,為她們穿衣服、脫衣服、選衣服、挑鞋子,您介意嗎? 如果您介意的話,也千萬隱藏您那嫌棄「孩子所愛」的態度。父母厭惡、嫌棄、嘲諷、貶低孩子喜歡的東西,這件事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極大的殺傷力。 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善意的--怕孩子走偏了路。但往往是,孩子根本還沒走穩,就被父母絆了一大跤。 有一回,孩子挑玩具的當口,幼稚園中班年紀的兒子把我拉到一旁說:「我想買那個娃娃,可是爸爸說男生不能玩;我很想要,但又怕爸爸會生氣,怎麼辦?」 父母常常為孩子的未來,太過擔心。 以為小時候愛玩娃娃的男生,以後就會娘娘腔。 以為小時候不喜歡洗澡的孩子,以後就會臭死。 以為小時候打打鬧鬧的女生,長大後就會嫁不出去。 以為…… 父母太多所謂的「以為」,其實多數都是過渡現象,都是庸人自擾。而父母如果又拿這些「以為」的壓力來限制孩子,有時候,它反而成為扼殺孩子天生的興趣、專長和自信心的幫手。 五歲不喜歡穿裙子的女兒,十一歲時已經懂得打扮自己。三歲不愛好運動的兒子,八歲時是全年級的跑步高手。 這個夏天,我和女兒才為了她要不要買比基尼泳衣而爭吵。 別誤會媽媽老古板--是我說好看要買,她卻說如果我買了她也不會穿。其實她是不瞭解媽媽的自我補償心理:媽媽自己不能穿,就希望看女兒穿也可以過過癮啊。 不久前逛街,兒子大概看到了什麼,又想起了什麼,突然對我說:「媽媽,妳還記得那些大眼娃娃嗎?她們好自以為是哦!我從前怎麼那麼喜歡,好好笑。」他對於自己以前的想法,也覺得不可思議。 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發展軌跡,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給予支持。尤其那些沒有一定對錯標準的事,不要亂下斷語。 女兒和兒子,性別雖然不同。但在我的心裡,不論是教養的態度、價值觀的傳遞、未來的期望和對他們的祝福,永遠都在同一個天平之上-- 他們都是媽媽和爸爸永遠的寶貝。 幫孩子做公關 公關?別以為我養孩子像經營公司一樣認真。不!我沒有。我所做的,只不過是父母的舉手之勞。 從懷了第二個孩子開始,我就開始唸一些有關迎接小嬰兒的故事書給老大聽。特意買很多嗎?唸完故事再衍生一番精神談話嗎?我沒有。這其實是心理戰。您以為孩子笨到不知道父母在想什麼嗎?什麼叫愈描愈黑? 所以,即使是唸些與小嬰兒有關的故事書,我也是雲淡風輕。我只管唸我的故事書,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刻意強調;如果孩子有問題我就回答,沒問題我就算盡到責任。其餘的,我不會「有的沒的」想一大堆。 現在的媽媽都知道,懷第二個孩子時,就要先對老大做心理建設,「媽媽生個弟弟,以後就有人陪你玩了。」這種空頭支票別亂開,孩子哪能預先想到「等嬰兒長大要很久」呢,而且可能還沒享受到一起玩的樂趣,就得先開始讓出原本屬於自己的玩具了,還不包括那無形的「媽媽的愛、爸爸的愛」。不是說期望愈大,失望也愈大嗎?所以這些未來的事,還是不說為妙,讓孩子自己去發掘那份驚喜吧。說不定,根本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呢。 這是我從書上看來的,覺得有道理就照做了--在第二個孩子要從醫院抱回家的那一天,事先買個老大喜歡的小禮物。當陣痛開始,我準備往醫院衝時,它老早就放在要帶去醫院的隨身包包裡了。 當全家人喜孜孜地迎接新生兒回家時,我就偷偷把老大叫到一邊,故作神秘、而且煞有其事地從醫院帶回來的包包裡拿出它:「這是小弟弟要送給大姊姊的禮物,快看看是什麼。」只見她也喜孜孜、認真地去跟小嬰兒說謝謝、親親他的額頭。 當弟弟還小,只會睡在娃娃床裡咿咿啊啊叫時,每次姊姊從幼稚園放學回家,我都會對她說:「今天弟弟在家裡好想念妳哦!」或是留著什麼好吃的給姊姊時,我會說:「弟弟說要買薯條給姊姊吃。」 「老大難道不知道,剛生下來的小孩不會買禮物嗎?小嬰兒也不知道薯條是什麼嗎?」真有這麼好騙? 真的,孩子真的很好騙,尤其是這種善意的謊言,通常孩子不會多想。可能媽媽自己說完,都一副「騙死人不償命」的心虛模樣,可是您去看看孩子的臉,就知道什麼叫「天真」。他們就是打心裡相信,毫無懷疑。 說真的,我哪裡會知道這些小小的舉動,對手足感情有多少助力,但我有一種直覺:當姊姊親弟弟的那一剎那,她心裡很在意那個禮物嗎?我一點也不覺得。對老大來說,眼前這個小不拉嘰、活生生的小東西,才是天底下最珍貴的禮物。如果我現在要生第三個孩子,這個「小嬰兒買禮物」的動作我還是會做。即使小學中高年級的姊姊和哥哥早知道小嬰兒不會買禮物又怎樣,我甚至可以想像他們接到禮物時的表情。只要讓孩子體會到愛,就夠了。 現在,姊姊都快十二歲了,但平均每隔兩年,我就有機會聽到她跟我說起這個老掉牙的故事,但她總是樂此不疲: 「媽媽,我還記得,弟弟從醫院回來的那一天,你們在房間,我從外面好小聲地走進去;弟弟好小,妳抱著他喝妳的奶,我也有喝過妳的奶嗎?弟弟吸奶的樣子好可愛哦……」 姊姊說話的神情,彷彿小嬰兒就在她的面前,但我的心裡,卻全是姊姊當時的模樣。不到三歲的她,矗立一旁,好奇地看著這個「未來十年的最好玩伴」。如果時光可以倒回--那一刻,我一定要記得將她抱進懷裡,溫柔地、一個字一個字對她說: 「媽媽愛妳,永遠不改變。」 停下來等等孩子 朋友告訴我,她那個性憨厚、樂觀的小三兒子,有一回在週記裡老師所定的題目中寫著:他最覺得沮喪的事,就是每天聽到父母說--快點,快點! 早上快點起床、在車裡快點吃早餐,因為上學快要遲到;晚上快點吃飯、快點做功課、快點洗澡刷牙、快點上床睡覺……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卻察覺到那份週而復始、不得不趕的無奈和無力。 父母也很無奈,是什麼造就了這種「趕、趕、趕」的環境?上一代的悠閒到哪裡去了?當然,那時學校是走三步路就到的隔壁,哪兒來的才藝安親班,沒有多少父母會幫孩子檢查功課,連電視的卡通時間都只限定在傍晚的五點到六點,也沒人將上班到晚上八、九點看成常態。 當今的父母無奈之際,也請想想,除了不可避免的大環境改變之外,「趕」是否已儼然成了現代人溶進血液裡的基因,無法自拔? 帶著孩子走在路上,尤其是小小孩,對一切總是那麼好奇;寵物店、玩具店、蛋糕店,甚至是天外飛來人行道上的一隻小蟲子,都可以讓孩子著迷不已。很多年前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對孩子好奇心的支持度少之又少。 孩子對一件事有興趣,但停留不到兩秒鐘,父母是不是就催促著快走?「真有事情要趕路嗎?」不見得,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時間,而是父母沒有耐心,孩子的好奇和觀察根本還未獲得滿足,就被父母催著離開現場。 我們要不要做個實驗:下回帶孩子到動物園,試著當一個不催促的旁觀者,看看孩子一種動物可以看多久,才主動跟父母說:「走吧。」即使一場巡禮只看了五種動物又如何?輕輕鬆鬆過日子--尤其在該輕鬆的時候,不是我們都想要的嗎? 去年,全家到海南島渡假,陽光、游泳、沙灘就是我們全部的行程。早上睡到自然醒,吃早餐、游泳、吃午餐、游泳、吃……… 我問孩子,「你們這樣過七天,會不會膩啊?」 「不會不會,這簡直就像天堂一樣!你不知道嗎?這就是小孩子的天堂。」原本就不喜歡橫衝直撞的媽媽,現在才知道孩子更愛寧靜。 有一天玩到了晚上十一點,爸爸已經呼呼大睡。我突然神經發作問兩個小鬼:「我們現在去海灘,好不好?媽媽最喜歡看星星了。」兩個孩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平時只會催促孩子睡覺的媽媽,今天腦筋短路了嗎? 於是我們三人留了紙條給爸爸,以防他突然醒來擔心我們(其實,這是多慮了),就朝飯店專屬的沙灘探險去了…… 從十一點到半夜兩點,就我們三人,加上打瞌睡的警衛。 「媽媽,我們來聊天,」女兒說,「我最喜歡跟妳聊天了。」 就著星空下,配上一波波海浪的拍擊聲,我倆從小孩是怎麼做出來的,聊到八年抗戰後撤退來台。弟弟呢?他只對小生物有興趣,從頭到尾,只見很遠的一個小人點,跑上跑下地追著沙灘上的螃蟹。媽媽只在偶而抬頭看不到小人點時,會突然跳起來大叫一聲:「弟弟呢?」直到孩子又出現在媽媽的視線裡,我和姊姊才又回到黛安娜王妃、蔣中正、孫中山、陳水扁和馬英九……當然還有她又喜歡了誰誰誰。 父母有多少的耐心給孩子?停下來等等孩子吧--我時時提醒自己。從他們兩歲到十二歲,我還是不曾忘記這一點。 而現在,我還要再為它加上一份不同的意義-- 上帝為每對父母都排了一列的孩子(好可怕啊),孩子都默默地等著父母來接他們。只是,常常,父母只接了第一個孩子,就沒有再來了。 停下腳步或是放慢腳步,回頭看看--孩子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呢。做什麼事都可能後悔,生孩子,絕對不會。但是無論如何,不管生了幾個孩子,我們都要好好把握人生這段最美好的時光。 父母最不可以做的一件事 這件事,現代父母,沒人不懂;簡單明瞭,不需要解釋。只要有「同理心」的人都應該知道,萬萬不可以做。可是,有多少父母明瞭,不做這件事對手足感情的重要性嗎? 我不做。我打死不做。盛怒之下不做,氣急敗壞不做,無可奈何不做,無計可施也不做。反正我知道,我不能做。 孩子已經超過十歲了,我一次也沒做過。 「不要再包尿布了,你看姊姊都自己上廁所。」三歲時…… 「不要這麼膽小,你看弟弟都自己睡覺。」七歲時…… 「你的字怎麼像鬼畫符,你哥哥參加書法比賽得獎耶!」八歲時…… 「你為什麼不好好讀書?看姊姊成績多好!」十歲時…… 還需要我繼續說下去嗎?這些其實都只是基本句型,每句後面如果再加上「羞羞臉」「愛哭鬼」「長不大」「真丟臉」「沒出息」……是不是聽來也很耳熟呢。 這些拿手足之間做比較的話,我們可能從小聽到大,雖然厭惡卻又無可奈何。但更可怕的是--自己可能又擺脫不了宿命的糾纏,不自覺地再從嘴巴裡冒出這樣的話,一代傳一代…… 我常有這樣的想法: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會遺傳的。今天如果我會用這種方式對待我的孩子,回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經被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過呢。 但是,這不是做父母可以拿來搪塞的藉口。 擺脫不良宿命循環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要很有自覺地起來「對抗自己」。明知是不好的教育方式,就不要以「我也是這樣長大的」當成因循苟且的藉口。 如果您說:「用手足做榜樣,有何不可?」 可是我說:榜樣,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嚮往。父母開口的重點不是榜樣,只是批評、貶低、毀損,甚至只是出氣。 如果只是單純的批評,應該是對事不對人。如果我們只保留這種句型的前半段,將後面比較性的字眼拿掉,雖然我也不是很贊成,但至少破壞手足感情的殺傷力就不見了。這種拿手足當比較的批評,真的是造成手足不睦的最大潛在兇手。說到這裡,如果您還是無法體會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的重要性,試試將心比心看看囉: 「爸爸,你每個月賺多少錢,你看王小明的爸爸都開賓士車。」 「媽媽,學校營養午餐真好吃,比妳做的便當好吃多了。」 「先生,早點下班回家,張忠謀不用上班也賺得比你多。」 「太太,少吃一點,你看隔壁太太的身材多妖嬌。」 其實,這裡一樣可以將其後比較性的字眼拿掉,就是最正常不過的對話,也並無不妥。然而一旦加入了比較,對事情不但沒有幫助,還有你看不到也摸不著的嚴重反效果出現。 我們家姊姊水性極好,五歲就可以往三米深的泳池向下跳;弟弟,快七歲了,連洗澡水沖到頭上都要哇哇叫半天。我們家弟弟從小自己睡一個房間,不哭不鬧;姊姊八歲了,只差沒開探照燈睡覺,卻還常半夜喊叫找媽媽。 這時我在情急之下,什麼不該說的話都可能說。但脫口而出的絕不會是「你看姊姊如何如何」、「你看弟弟如何如何」。 孩子是多麼清楚明白的動物啊!姊姊如何,弟弟會不知道嗎?弟弟如何,姊姊會不清楚嗎?還等得到父母來多嘴?說了也是白說的話,為什麼父母不能忍住不說呢?甚至,手足之間原本就存在的模仿和榜樣,反而就被父母這麼一說給搞砸了。 看看自己生活周遭的例子就該明瞭,多少弟弟在哥哥成就的陰影下掙扎,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偏愛下喘息。父母一定要設身處地想想,如果哪天老闆對你說:「你看隔壁主管做事多有效率,你看你……」恨不恨?這樣態度的老闆可以得人心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種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反映在言語上,不僅可能傷了手足感情,更可能傷了孩子的心。 勇敢、不哭、字寫整齊、好好讀書、多運動……父母要表達的東西,愈單純愈好,別把別人牽扯進來。 哪個孩子不想贏得父母的心呢!別拿兄弟姊妹當武器來批評孩子,就是讓「兄弟不鬩牆」的第一個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