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張無忌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文章》面對錯誤的態度,比犯錯本身更重要

2008年07月07日
公開
25

面對錯誤的態度,比犯錯本身更重要 ~~~~~~~~~~ 撰文 / 黃又怡 人沒有不犯錯的,重要的是犯錯之後的態度及因應之道,如何從錯誤中反省自己的行為並加以改進,才是最重要的事。 對工作者而言,公司裡明文規定的禁令,白紙黑字,一目了然;真正難捉摸的是組織裡不成文的價值觀,甚或是主管個人的判斷,唯恐一不小心就犯了大忌而不自知。職場專家104人力銀行總經理阮劍安,提供了兩個明哲保身的建議: 1.少說多看:初到一個企業或部門時,最好先低調觀察內部氣氛、文化,以及人與人的互動方式。不妨找一位前輩當成學習請教的模範,快速融入組織,避免在還未進入狀況前,就給人一種我行我素的印象,與公司環境格格不入。 2.拿出績效: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表現好,通常只要績效一好,個人領域的瑕疵就被淡化了,只要自己的行為態度不過分影響到他人,仍有機會成為老闆眼中的明日之星。 不怕犯錯,知錯能改 然而,人沒有不犯錯的,如果過度小心翼翼,又顯得矯枉過正。如同美國著名領導力專家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所說:「我們所犯下最嚴重的錯誤,就是一直害怕自己會犯錯。」事事小心的心態,到頭來雖然可能踩到較少的地雷,但是自己的成就也將因此受限。 《好用,讓老闆愛你就對了》一書作者葛林•夏帕(Glenn Shepard)提到,高價值的員工要知道如何「適當地」犯錯,在下面這些情況,犯錯是可被容許的: ˙你可以面對自己的毛病與錯誤; ˙你願意修正自己不良的行為、態度或觀念; ˙你願意負起責任,而不會試圖責怪他人; ˙你不會找藉口去搪塞; ˙你不會在老闆面前隱瞞你的錯誤; ˙你會從自己的錯誤之中學習; ˙你不會重複相同的錯誤。 由此可見,主管並非不准員工犯錯,關鍵在於犯錯之後的態度及因應之道。工作者若能意識到自己在工作上的某些行為、態度或觀念有瑕疵,就要勇於面對和修正,因為主管要的不是從不犯錯的員工,而是具反省能力、知過能改、願意不斷提升自己的人。 然而,當你頻頻觸犯公司的價值觀,導致主管不得不請你離開時,也請優雅地揮別。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建議,千萬不要因為你個人在職場上的挫敗,而在辦公室興風作浪,這會讓你的主管、同事和部屬對你退避三舍。如果想抱怨職場生涯,那就在家裡吧!工作場合的人雖然對你所知甚多,卻不應該被捲進你的情緒裡。 接受挫敗,甚至把它視為重新證明自己的挑戰,不管是去或留,這種態度會很有幫助。 經理人月刊2008/06/02

《轉貼新聞》簡體字激增 日客嫌陸客太吵

2008年06月30日
公開
18

簡體字激增 日客嫌陸客太吵 更新日期:2008/06/30 04:33 黃如萍採訪側記 大陸踩線團環島一圈,每個景點都引來大批媒體拍攝而引起側目,住宿台東知本老爺飯店的日本遊客三井就忍不住抱怨說,大陸團大批來台,人太多、太吵雜,讓喜愛幽靜的日本客,未來可能改到其他地區了。 陸客團來台,不僅衝擊其他外籍旅客來台的意願,為歡迎大陸觀光客,部分國內業者從旅遊區簡介、指標到菜單大量使用大陸簡體字,甚至觀光局的簡體字網頁,國旗、總統都不見了,首都也成了「最大都市」,都引發若干疑慮。 「台灣人準備迎接陸客,用了太多主觀概念,過多的奉承,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流失自己的文化及堅持,其他國家也沒為了歡迎陸客而大量使用簡體字。」一位文化深度之旅的工作者,語重心長地提醒。 其實,不論是大陸踩線團長范貴山或其他團員都認為有無簡體字並不重要,繁體字和簡體字架構差不遠,看多了、就懂了;陸客來台想看的不是簡化的字體,而是獨特、天然的景色及文化,以及熱情、高品質的服務。 對兩岸觀光旅遊開放,目前每天上限三千人,未來陸客來台人數及規模能否進一步放寬,逐步放寬到每日五千人、一萬人等,達到馬政府的規畫,陸客開放來台半年的評價,將是重要的評判依據。 陸客來台玩的好不好,除了台灣謹慎以對,大陸也非常關心。為了開放來台,大陸官方還將特別開辦「文明」行前課程,范貴山說,赴台旅遊團的行前教育將教導大陸遊客如何扮好文明旅客。 大陸有意以赴台陸客團為標的,塑造大陸旅客高文明形象。 大陸踩線團來台考察期間,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和歡迎,讓他們離情依依,但也有激進的民眾發出不滿的聲音。 陸客來台,表面上是觀光商業問題,背後牽動的則是兩岸人民更進一步的交流,如何在平等的交流上建立共利的基礎,兩岸政府都要多花心思。

《轉貼新聞》北市月薪五萬以下 淪中低收入

2008年06月25日
公開
56

北市月薪五萬以下 淪中低收入 更新日期:2008/06/25 04:33 李國煌台北報導 人人喜愛高收入,在居住的城市中,自己的收入到底居前、還是落後,北中南標準不一,依據調查,北市個人月收入49,532以下,屬於後段班,中市、高市民眾月收入不到37,478,都是中低收入一族。 依據主計處的調查,北市的個人月收入部分,依據收入的高低排序,中間值的金額,大致落在49,532元,這個金額也形成一個收入高低的分野,可區分成前50%、後50%。 這個意思就是說,居住在台北市的人,如果個人的月收入49,532元以下,就是落在後50%的一群,屬於收入的後段班。 至於高雄市、台中市、基隆市、嘉義市、新竹市,台南市、鳳山市的居民,個人月收入到底是在前50%,還是後50%的分界點,落在37,478元。 台灣省的其它省轄市、部分縣轄市的居民,個人月收入屬於前段班、後段班,金額落在34,401,金門和連江兩地的標準是,個人月收入超過22,750,就屬於前段班。 這個標準,是營建署拿來衡量收入高低的根據,今年,個人月收入落在後段班的民眾,才能申請購屋貸款利息補貼、以及租屋居住的租金補貼。 一個金額很清楚就劃分出,一個上班工作的人,在自己落籍居住的城市,月收入歸屬前後段班的分野,營建署人員說,採取收入限制,是為了「排富」,中低收入人士才能申請補貼。 倒是,對居住北市的民眾而言,個人月收入要達五萬元,才能擠身收入前段班。 除了個人月收入以外,如果以家庭年收入的角度來看,台北市居民的家庭年收入在148萬以上,歸屬在前百分之五十,如果落在148萬元以下,便落到後百分之五十的家庭這一群。 至於台中市和高雄市居民,家庭年收入的中間值是107萬元,這些地區的居民家庭收入在107萬元以下,便符合營建署中低收入的標準,可以申請補貼購屋貸款利息,也可申請補貼租屋支出,申請獲准後,一個月可獲得3000元補助,一年為期。

《轉貼文章》八十層樓

2008年06月23日
公開
14

不錯的文章,分享一下, 隨時給自己一些省思, 將會不一樣 Have a nice day~ 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有一對兄弟,他們的家住在八十層樓。 有一天他們出去爬山,回家的時候,卻發現大樓停電了!雖然他們揹著一大包的行李, 但看來沒什麼選擇,於是哥哥對弟弟說:「我們爬樓梯上去吧!」 於是,他們就揹著一大包行李開始往上爬。 到了二十樓的時候,他們開始累了! 哥哥告訴弟弟說:「包包太重了,這樣吧!我們把它放在二十樓,先爬上去,等電來了再坐電梯下來拿。」, 弟弟說:「好!你真聰明!」,於是他們就把包包放在二十樓,繼續往上爬。 卸下了沈重的包袱,輕鬆多了!他們一路有說有笑地往上爬。 但好景不常,到了四十樓,兩人實在累了,想到只爬了一半,往前看,竟還有四十樓要爬,兩人開始 互相抱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停電公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到了六十樓。 到了六十樓,也許是累得連吵架的力氣都沒有了,哥哥對弟弟說:「只剩二十層樓了,我們就不要吵了, 默默地爬完它吧!」。 於是他們安靜地繼續走,終於,八十樓到了!到了家門口,哥哥擺出了一個很帥的姿勢:「弟弟,開門!」, 弟弟說:「別鬧了!鑰匙不是在你那兒嗎?」......,結果,如你所想的,他們把鑰匙留在二十樓的包包裡了!...... 有人說,這個故事其實在反映我們的人生。 二十歲之前,我們活在家人、老師的期望和期許之下,背負著很多的壓力、包袱在走,自己也不夠成熟有能力, 因此步履難免不穩。 二十歲之後,離開了眾人的壓力,卸下包袱,開始全力追求自己的夢想,就這樣過了愉快的二十年。 可是到了四十歲,發現青春早已過去,不免有許多的遺憾追悔,於是開始遺憾這個、惋惜那個、抱怨公司、 抱怨社會、抱怨政府......,就這樣在抱怨遺憾中度過了二十年。 到了六十歲,發現人生已所剩不多,於是告訴自己,不要再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於是默默地走完 自己的餘年。 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麼事還沒完成......,原來,我的夢想還留在二十歲,沒有完成。 你也是如此嗎? 想想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最在意的是什麼?不要到了四十年後才來追悔。 想一想希望將來的自己和現在有何不同,就去做吧!......把握現在,記得,今天就是禮物。

《轉貼文章》沒有在怕的啦!

2008年06月20日
公開
15

這一篇寫得真好: 沒有在怕的啦! 轉貼文章如下: 沒有在怕的啦! 2008-06-19 15:00 昨天到報社上班,就看到CABLE台的記者搭帳棚守候,採訪中時裁員消息,看來沒啥斬獲。還在想說,唉!我出去哭一哭好了,兩行熱淚,然後就會有一堆記者湊上來……  我就說:餐廳的麵太辣了!  這樣想必會被追打到死──人家守新聞就夠辛苦了,還要被你小子惡整。  接著一整個下午,辦公室傳言不斷,人心惶惶。電話、手機、MSN的訊息幾乎快爆掉(安慰,表示我平日做人還算不錯),但各種問題也讓人冏到不行── ●起起落落,不是企業常態嗎?  「你還好吧?」──天啊,你確定我被裁了嗎?  「你們那邊氣氛怎樣。」──你該來看看的,燈光美,氣氛佳。  「你們剛開完會嗎?」──我?我只是個小咖咖,無法進入密室,不過我確定你是來套消息的。  「保重喔!」──我還沒死好不好。  「奇怪,你為何老神在在啊?」──我又不老死在這邊,人員來來去去,公司開開關關,不是常態嗎?  同情加安慰電話及MSN問候多達十數則,懶得回。後來覺得不禮貌,因為可能有潛藏的、試探性的挖角者(想太多)。後來均以複製方式回覆之:感謝關心喔!  說不受影響是騙人的,但日子要過,就算明天倒店了,你還是要堅持到最後一刻,因為人家有發薪水給你不是嗎? ●斷手斷腳的都沒在抱怨了  部分同仁們的緊張是可以理解的,報社是個分工細緻的地方,無法像外頭人事精簡的出版社、雜誌社,做個幾年大概到哪都能活。不過,換個角度想,去看看外面的人怎樣努力,不也是件好事,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再晚個十年,那才真是無法跟人家競爭吧!  下班時,一位老哥問我來幾年了,我說五年,今年三十九歲,他嘆口氣說,他已經江郎才盡了,沒力氣拚了。  老兄,人家斷手斷腳或明天就要死的,都沒在抱怨了,我們是好日子過太多是嗎?  我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珍惜每一個工作機會,到哪裡都一樣,沒所謂好與壞。說實話,中時的大傘把員工「保護」得太好了,沒有警覺心,很容易產生依賴。  要不是五年前《蘋果日報》進軍台灣,高薪挖走兩大報一大堆人,我可能沒有機會進到這裡。那時是抱著一種開眼界的心情,來看看人家大企業怎麼做,是否還有我學習的空間。果然,很多以前沒人教、自己摸索的事,都能在這裡得到印證,獲益匪淺。更可貴的是,可以跟許多高人共事……  嗯,前排坐的是仙風道骨的詩人,我最佩服詩人了;腳一伸,差點絆倒一位百萬小說獎首獎得主,失敬失敬;去尿尿,左邊那位白頭髮的聽說著作跟廁所的門一樣高了,右邊那位聽說過去是幾本知名雜誌的總編輯,兩位尿尿的時間都比久的,而且會發出呻吟聲。  裡頭的新鮮事,那更是教人開眼界,各種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爭執,每天都在發生,令人興奮。像這兩天這樣謠言滿天飛的情況,大概這輩子不會再碰到了吧! ●工會半夜來電,難道我被裁了?  後來有一則消息從友報傳來,說六點會公布裁員名單,六點一到,人心惶惶。我自告奮勇去看公告順便買咖啡。等了十分鐘,哪有什麼狗屁公告啊!  電子報欣華來問我一家六口 怎辦?你是說我該去燒炭嗎?老弟我一份薪水養六人是我的驕傲,沒了這份薪水也不會死,我老婆今年就畢業了,放心,她比我會賺錢的,真怎麼樣了,換她養我。  半夜工會的人打電話給我,我以為我在名單中咧,結果不是,是要我去抗爭。我說你老兄真是找錯人了,打筆仗OK啦,上街頭要找我老爸啦。員工爭取自身權益是對的,但在考慮使用玉石俱焚的方法之前,還是得想清楚效益及意義吧。  再說,我的個性向來不戀棧,感情如此,工作亦同。離開我的人損失絕對是比較大的。從來只有我求人讓我離開而已。就算真的要離開,走之前的最後一秒,我依然會把工作做到最好,讓人以為我還要待五十年。這是我一貫的作風。 ●公司是大爛貨,你賴著不走,你也是爛貨  再說,管理階層或有千般不是──我這不是在幫中時講話,我只是不明白為何很多人在談中時的事時,有種親痛仇快的感覺,巴不得他快倒,尤其是明明還在報社裡頭的人,還要把整個報社妖魔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那更可惡──但報社從未遲發或少發我一毛錢薪水,拿人錢財,你就要盡你所能,這是工作道義,職場的基本邏輯。  公司是個大爛貨,你賴著不走,你也是爛貨,但人家有給你錢,不能說人家現在發生困難了,你就拿著刀子叫人家還你青春,多吐些錢來。沒這道理。大家盡可根據不公不義及非法部分去抗爭,但不要老是覺得人家欠你,這樣會變得很可憐。  花那些腦筋,不如想想辦法如何讓你更有競爭力,你是要耗掉大半年去跟老字號作困獸鬥,還是向前看,為未來的廿年卅年拓展自己或大環境更寬廣的路。  我說這些話一定會被那些勞運健將唾棄,但,對不起,人生幾何,我的人生不是用來做功德的。去看看那些欠員工大半年薪水的公司吧,那些人才叫可憐。在我們還有工作能力時,多想點有意義的事做吧!  人總要有點骨氣。 ●你們不要避不見面就好  今天媒體、網路陸續出來不少評論中時裁員一事的相關文章,我看了有點莫名其妙。可能是感情還不深吧。半世紀以來,包括所有在中時打拚的員工、與中時一起成長的讀者 ,透過這份報紙,一起見證了台灣的風雨與奇蹟,美好的仗已經打過。  這其中有許多人以身為中時人為傲,也有人以中時人為恥,更有些人天天罵中時,直接冠以「中國報」名之,於中時不利的任何消息,都可拿來作文章,因為好不容易可以把平日修理別人的媒體,好好拿來修理一頓……  這些都是沒必要的。  中時是媒體,也是企業體,任何企業都可能面臨成長與衰退,在市場法則底下,優勝劣敗,再平常不過了。看衰或等著他起死回生,都只是感情用事而已,無濟於事的。若是有學者能完整掌握近年中時的財報、發展史、新聞事件,並加以整理、分析,甚至形成理論,當作華文媒體或文化事業經營的參考,那是整個華文世界之福。  至於哪天要動員丟碗、燒紙人、演出行動劇,不要找我,我只會反串而已。  好了,該上工了,明天報紙還是得出,謹以今日本人MSN的暱稱,向所有關心我的親朋好友致意:「各位朋友,我很好,感謝關心,我去跟你們要錢、搭伙時,你們不要避不見面就好。六分之一鐵人賽倒數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