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張無忌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章分享》《TGIM》重新定義「開會」的意義:收集好多訊息,增你功力 - Mr.6

2013年05月20日
公開
34

Dear All: 分享這一篇有意思的文章給各位 通常都是在週五收到《TGIF》 我特別改為《TGIM》Thank God It's Monday 祝福各位開會都能夠提升自己的功力! 請直接閱讀以下文字: 重新定義「開會」的意義:收集好多訊息,增你功力 文/mr.6 今天分享一個自己對於「開會」的小小看法。 很多公司都有「開太多會」的問題,甚至有的說,他們之所以天天留到晚上一點,是因為早上都在「開會」,開到人家下班時間,才開始有空做自己的工作。 大部份的上班族都認同,很多時候,開會真的是浪費時間。 但有些會,就是一定得開。 一定得開的會,一天總有兩三個。 很長。 很悶。 很煩。 我一直是很討厭開會的人,坐立不安,但後來我領悟到開會這件無法避免的討厭事的「另一個意義」,當我終於開始用新的方法開會以後,我開始enjoy喜歡上開會。 怎麼弄的? 我們都以為,開會是在交換某些訊息,或單方面聽取某些訊息? 不,開會的意義,往往也是做某種「收集」,收集素材、收集意見、收集近況……而且在說話者的言談之中,你甚至還收集到一些靈感、收集到一些點子、收集到一些智慧……。 換句話說,開會,其實是在提升自己的功力,你開會開多了,功力是會增進的。 我才發現,在那之前,我其實「不會」開會。 而自從我「學會」開會,屁股一坐,筆記本攤開,我首先會先在筆記本中間偏右處,畫一條直直的直線,從頁頭畫到頁底。 將一頁切成兩半。 然後,左半邊,寫著會議的記錄。 右半邊,則寫著從這會議所得到的其他感想,包括看到老闆一排黃乎乎的牙齒就想到我該洗牙了,也聽到他們提到其他廠商怎麼做激起了我某個點子,或者聽到某個人說到一句很有趣的名言……以上我都趕快記下來。 你坐在座位上,鮮少有這麼多的「input」。 這樣一來,我就喜歡開會了。 開會的時候,我可以提升自己。 開會的時候,好像在練功一樣。 如果開會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那麼我們就應該將開會重新定義。 從那時候起,我們才學會開會。 它一定有它的好處的,相信我,它一定有的。

《TGIM》徐重仁: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2013年05月06日
公開
30

Dear All: 分享這一篇有意思的文章給各位 通常都是在週五收到《TGIF》 我特別改為《TGIM》Thank God It's Monday 不隨著對方的情緒起舞,就是最好的情緒管理之道。 請直接閱讀以下文字: 徐重仁: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2012-09 Cheers雜誌144期 大約20年前,有天我突然接到一封來自法鼓山的信函,說我被選為第一期菁英禪修班學員,請我參加為期3天的禪修課程。我並沒有報名,當初為何會被選中,我到現在還是不明白。 不過,我想平時工作很累,剛好利用那3天休個假也好,於是帶著很多書和隨身聽就去了。 到了那裡才發現,這些東西都不能用。你不能說話,學員就算認識,見面了也不能打招呼或喜形於色。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先掃地,然後去吃飯,接下來就是學打坐。聖嚴師父教我們觀照自己的情緒,把心中負面的雜念、煩惱逼出去。 當時,我剛從美國出差回來,下飛機就直接過去,時差還沒調整好。第一天,眼睛一閉上就打瞌睡,第二天還是打瞌睡,聖嚴師父甚至還拍拍我的肩膀,和藹地說:「你如果很睏,就睡一下好了。」 可是,到了第3天,我突然有了領悟。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但從那時開始,我逐漸明白,原來情緒是可以駕馭的。 當你拼命往前衝或情緒爆發時,一定要想到什麼時候要slow down(慢下來),什麼時候要U-turn(迴轉)。時時靜下來檢視自己,不要當暴走族,讓情緒沒有節制的一直發散。 把該丟的垃圾丟到垃圾桶 很多人說我的EQ好,很會控制情緒,我想,當時的體驗給了我很大的影響。 不過,掌控情緒這件事,說來簡單,要做到卻很難,我也是經過很多歷練,才改變觀念,繼而改變了態度。當然,我並不是建議大家都去禪修,而是想分享當中的原理。 人為什麼會焦慮、有情緒,那是因為太重視自我,對很多事太計較,覺得不公平、很委屈、很生氣。 例如,我對一個人很好,他如果對我好,我就開心;對我不好,我就不高興。不高興是一定的,但還是得轉換,他是他,我是我,否則會被情緒牽著走。「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說的就是這回事。 假設有人向你抱怨或說你不好,就像是丟了一個垃圾給你,你要趕快把它丟到垃圾桶,不要認真地抱著不放。你如果一天到晚在想那件事,你就是「抱著垃圾」。 複雜簡單化 我認為要做好情緒管理,第一步就是「複雜簡單化」。我們常會遇到很多棘手的事,會焦慮、不安,其實那是不必要的。現在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暫時不要去想,去做點別的事,等情緒平復後再回來。這很難,但可以練習。 其次,你要讓自己更有信心。遇到不懂的事情就看書、請教別人,多跟人群接觸。看事情的角度不要那麼狹隘,久而久之就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較不會有劇烈的情緒起伏,因為他知道,一時不順利不代表永遠如此,自己還有別的事可以做得很好。 「自信」這件事真的要靠自己。小時候,我父親看我不太有自信,都會剪報給我看。我知道他的意思,也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因為別人能幫的忙畢竟有限。 發脾氣前,要先找好台階下 很多人以為情緒管理就是永遠不發脾氣,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指你要駕馭好你的脾氣。 我之前在領導部屬時,要發脾氣前,我就知道自己要發脾氣,因此會先找好台階下。所謂找台階下的意思,是你要去轉圜,不能讓場面僵在那裡。 想想看,你講了嚴厲的話,部屬會很緊張、有挫折感。其實,當主管的也不好受,因為沒有人敢說話或理你啊,你自己要去緩和氣氛。 我的做法是,說完嚴厲的話之後,還要安慰或鼓勵一下部屬,讓他們知道自己做得很不錯,只是某個地方需要再改進。 換個角度講,如果你是部屬,遇到主管發脾氣,我建議你還是保持平常心,用平和的心境去接收他的話,不要認為他在講一件很恐怖的事。 主管發脾氣時,其實心裡是緊張的,如果你也緊張,他會更緊張,這種波動就會愈來愈緊繃,最後形成一個僵局。 相反的,你保持輕鬆的態度,但不是嘻皮笑臉,雙方情緒就會愈趨緩和。 人性都一樣,再古怪、暴燥的人,都需要溫暖。無論你的角色是什麼,把對方當成人來對待,不要緊張,事情就會變得比較順利。如果對方的態度一直很不好,就把他當成「反面教師」,警愓自己不要變成這麼刻薄的人。 不隨著對方的情緒起舞,就是最好的情緒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