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讓孩子贏得好人緣的第一步

2006年01月25日
公開
11

沒有同儕的友誼,孩子覺得孤單、迷惘,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不同調,這些感覺將對他們的未來產生嚴重的影響。身為家長的你,可以學習技巧來幫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而且這種方式,將有快速顯著的正面成效 輕鬆教「社交IQ」 讓孩子贏得好人緣的第一步 ★介紹一種新的社交技巧。 ★和你的孩子一起設定目標。 ★幫助你的孩子學習良好的遊戲約會(play date)行為準則 有些小孩無法自行學會社交技巧,他們需要協助。以家長的身份介入,並且幫助你的孩子在不同情境下學會並運用新的技巧,是很重要的。藉著親自示範良好的社交技巧,以及創造能讓孩子加以練習的情境,你已經在幫助你的孩子發展社交技巧。 和你的孩子談談社交技巧的必要性,並向他介紹「每週一招」 在安靜、不會被別的事情分心及打擾的時刻,和你的孩子討論交友以及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最佳的時機,則是孩子向你抱怨他和其他小孩之間出現社問題困擾的時刻。告訴他你將試著幫助他學習成為好朋友所需的技巧,但是務必小心你的措辭,你的目標是要讓他覺得有人支持、充滿希望。 和你的孩子共同選擇一個目標 請孩子選一個他有興趣的社交技巧,做為你們練習的目標,不過你可能要陪他一起出主意。你們選擇的目標最好是明確而且可以量化的。不要把目標訂得太高,你應該選擇孩子能夠達成的目標,否則他將覺得挫敗。 設定底線 這一個步驟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來說,要在何時及何處觀察你的孩子,得視你的目標而定。如果你不認為孩子能達成特定目標,就要訂定比較實際的目標。讓孩子相信他能達成自己同意的目標,這是很重要的。 寫下這個目標所有的元素 包含完成這個目標所需的「誰」、「做什麼」、「何時」以及「何處」。明確寫下這個目標包含了誰、會在哪裡執行這個目標、這個目標是什麼,以及何時可以達成這個目標。例如:「莎拉明天午餐時(何時)會在自助餐廳(何處)向潘(誰)打招呼(做什麼)。」 當孩子達成目標要給予獎勵 如果你的孩子達成目標,要給他獎勵,因為孩子正在努力改善他的困難。雖然最終的獎勵是他所獲得的自信和更多、更好的友誼,但是你在過程中所給予的獎勵,將激發他努力練習社交技巧的動機。 可能的獎勵方式有: ▼能夠用來兌換小玩具的貼紙、星星或是小籌碼 ▼和父親或母親單獨相處的時間(沒有其他兄弟姊妹在場) ▼允許他晚一點上床睡覺 ▼額外的使用電腦或看電視的時間 ▼特別的零食或甜點,或者自由選擇點心 ▼玩特別的遊戲 ▼租錄影帶 打好基礎 在經營社交生活的層面上,孩童經常無法顧及細節。只要在事前稍做計畫,你可以幫助孩子把社交生活變得像遊樂場,而非戰場。以下的技巧可以幫助你們: □幫助孩子培養一兩個朋友 □不要安排孩子參加太多課外活動 □參與社區或教會活動 □參加社交活動前,先和孩子一起複習社交目標 設計完美的遊戲約會 遊戲約會或許看似簡單又容易執行,但對於有社交障礙的孩子來說,遊戲約會可能會讓他們覺得有壓力。試試下列的點子,有助於讓孩子的遊戲約會進行更順利。 ○一次只請一個小孩 ○替你的孩子安排有人監督、有時間限制的遊戲約會 ○邀請孩子的朋友參加有趣的活動 ○進行遊戲約會時,嚴格規定花在電視、電腦和電玩的時間 ○準備一個可以盡情遊戲的場合 ○複習好主人的禮節 ○列出在朋友來訪時可以一起進行的活動清單 ▲TOP 加入團體,也能很容易! 加入團體是小孩子要學會的最重要技巧之一,因為他們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通常就是同學往後對他們的評價。然而,加入團體並不容易。你的孩子可能會以不適當或笨拙的方式加入團體,對自己的行為在團體中激起的反應一無所覺。 在社交技巧使用於真實的生活情境之前,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先行練習。你的孩子有機會練習合宜的舉止,並從你身上得到正面的回饋。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專注在可能引起困擾的社交情境,並提供解決之道。以下是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 ▼討論需要精通的技巧 ▼排練所有步驟與建立舞台 ▼向孩子示範技巧 ▼幫助孩子練習該項技巧 ▼給予正面的回饋 ▲TOP 熱門焦點 • 兩個人在一起不是為了相互取暖,而是因為愛 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而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 父母必看的創意激發寶典--《創意思考是教出來的》 「它是一本工具書,更是值得推薦的實用書,尤其是想要提昇創意思考的人,更有必要好好閱讀本書。」~實踐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教授陳龍安掌聲推薦 趣味親子遊戲房 角色扮演 和你的孩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先扮演「加入者」的角色,然後再扮演「被加入者」的角色。可參考以下幾點原則: ▼讓他藉著試圖加入牌戲或是捉人遊戲來練習。 ▼隨時讓兄弟姊妹一起加入角色扮演的練習活動。 ▼試著專注練習建立良好社交技巧可以做的項目。 ▼讚美孩子合宜的舉止

華山開園系列活動

2006年01月19日
公開
10

2005台灣工藝運動大展 時間: 2005/12/17~2006/1/22 展覽地點: 華山文化園區中2館、東2館 指導單位: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展覽執行: (台灣區)雅凱文化導覽公司 時 間 表: http://huashan.cca.gov.tw/kno/kno08/0109-22.xls 活動網頁: 工藝所 日本工藝之心-日本生活工藝的傳承與開創 時間: 12/17、18、24、25 13:00~17:00�2小時一場�每天2場 1/7、8 13:00~17:00�2小時一場�每天2場 地點: 中2館 介紹: 哈日嗎?那你一定要認識這位日本工藝之心、白樺派的祖師爺─柳宗悅先生,因為敢與時代不同的主張,讓柳宗悅在十九世紀初就是日本創造流行的教主,並且引領日本「下手」-民藝品的創造與實用風潮。 日本最IN的流行民藝品有福島縣的裂織、沖繩縣琉球紅型染品、伊萬里的陶瓷燒、青森縣津輕塗漆器、歧阜縣的一刀雕、信州的金工、愛知縣豐橋筆、岡山縣勝山竹細工等等。 日本工藝師將親身示範,邀您一起體驗寂靜中的專注之美! 克萊夫之森 時間: 星期一∼五 13:00~17:00�2小時一場�每天2場 星期六、日 13:30~18:00�2小時一場�每天2場 地點: 東2館 介紹: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您們好,我是小小工藝家-克萊夫(craft),歡迎您們來到工藝的世界,在這看到的、摸到的都是天然的材料喔!有布染、稻草、藺草、柴絲草、竹子、石礦等等。 更歡迎你一起在「磨菇工坊」發揮創造力,動手做工藝!洪新富、劉邦漢哥哥要用紙和木頭教大家做工藝喔!還有「夢想飛行館」的超大型筷子槍溜滑梯、紙飛機、竹蜻蜓呢!新鮮!有趣!好好玩!動動腦、動動手您也是一個小小工藝家! 真悅美之村 時間: 星期一∼五 13:00~17:00�2小時一場�每天3~4場 星期六、日 10:30~18:00�2小時一場�每天4~6場 地點: 東2館 介紹: 台灣一流的手路工藝,舉世聞名!代代相傳的是那一份「頂真」的心,享受的是工藝世界裡一種專注勞動後的「愉悅」,在洗鍊的工藝技術中結晶出令人感動的「美」。 邀集全國九大類工藝師以及作品一起同台亮相,親身示範工藝的精神,以身體力行為範本,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條理次序的工藝世界,「照起工」跟著師傅一步一步學工藝、做工藝、用工藝。體驗真正工藝的精神。 顏水龍之旅 地點: 東2館 介紹: 顏水龍阿公的一生就是一部台灣工藝發展歷史,他是台灣廣告設計的第一人,更是推動台灣生活工藝的火車頭。 一個充滿旺盛生命力、樂觀、純真的工藝家,不被功利價值牽引,以開放審美眼光、敏銳地觀察力,創造出台灣生活工藝的奇蹟。 我們就一起從三百元、一張免費火車票故事,探訪顏水龍阿公全國傳統工藝踏查的身影……

三明治世代如何安排孩子的才藝課?

2006年01月16日
公開
19

現代孩子學才藝,已經是如每天吃飯喝水一樣的例行公事。 要怎麼妥善安排孩子的才藝課,才能真正啟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不會變成負擔和壓力? 康健雜誌 76期 文�謝曉雲 攝影�邱瑞金 20年後,叫現在的兒童回想他們的童年生活,十之八九能記得的,可能只有一堆上不完的才藝課。 內政部兒童局的調查指出,台閩地區超過六成的12歲以下兒童上過才藝班,其中最多人學的是兒童外語。去年(93年)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的調查也發現,都會區如台北市,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同時學習三種以上的才藝,更有孩子一星期上超過十種才藝課,童年生活天天被課程塞滿。 要讓孩子上才藝班嗎?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父母自然會盡力提供一切栽培他們,期待孩子未來傑出、優秀、比別人高一等。有些父母更因為自己兒時沒有機會學這學那,就把未完成的夢想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長大不會像自己一樣有遺憾。 也有父母雖然想培養孩子多才多藝,讓他們未來更具競爭力,卻也擔心孩子被一堆課程壓得喘不過氣。 親職教育的網站討論區裡,憂心的母親說:「不想讓孩子的童年只是一堆上不完的課,但如果不讓他們學才藝,會不會因此埋沒了他們的天分?」 就算教育專家自己也免不了這樣的難題。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林育瑋就舉自己的經驗說,原先她也希望孩子輕鬆快樂地成長,並不刻意安排他們學才藝。現在很多孩子4∼5歲就開始學各種樂器,她的兒子一直到小學四年級才學小提琴,其原因也是孩子常常從學校回來說,哪個同學在今天音樂課上演奏鋼琴,誰又表演了小提琴或其他樂器等等,露出羨慕渴望的表情,「我這個做母親的不免想,如果不讓他去學,是不是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 現有升學考試制度也在鼓勵父母從小讓孩子學才藝,而且要表現優秀拿獎狀,未來升學考試才能幫助加分,而且一些媒體、廣告持續向父母洗腦說,所有的學習愈早開始,就能保證以後孩子愈有成就。「父母普遍很焦慮,然後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就要他們學這個、上那個,」林育瑋指出。 先了解孩子特質再決定學什麼 時間、金錢有限的情況下,該讓孩子學什麼,更是令父母傷腦筋。 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父母自行決定讓孩子上什麼,很少問孩子意見,或和他們討論。時下父母幫孩子安排的才藝課仍以功能性、培養智育方面的居多,例如英文、珠心算,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學過。 此外,一窩蜂的現象,也表現在兒童學才藝,像跆拳道在奧運競技中為國爭光,馬上坊間的跆拳道教室裡上課人數激增;旅外的圍棋好手歸國比賽,也掀起一陣兒童學圍棋的熱潮。 在父母徬徨不知道該讓孩子學什麼之前,教育專家建議要評估幾點: ■自已孩子的個性特質適合上這種才藝課嗎?有這方面的天份嗎? ■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興趣?上課開心、有自信、有成就感嗎?還是一直很排斥、覺得很挫折? 而且,不要拿別人學習的項目當做選擇標準。 「別人家孩子學什麼和自己孩子學什麼是兩回事,」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認為。就算是一家人,也並非兄姊學什麼,弟妹也一定要學。如果孩子沒興趣,或沒有天份而學得吃力不開心,上課苦著一張臉,活像受酷刑,那學才藝就變成一種處罰了,「你幹嘛花錢讓別人處罰自己的孩子?」吳佑佑說。 尊重孩子的學習步調 另外,孩子學才藝的過程中,尊重他的特質和學習步調也很重要,更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的表現做比較,增加親子雙方不必要的壓力。 一位任職貿易業的媽媽說,每次送6歲兒子去上兒童律動課,看見其他父母在教室外站成一排,臉一個個貼在透明玻璃窗上,七嘴八舌討論正上課的孩子今天表現如何、哪邊需要加強練習。她聽了不解,怎麼一個單純讓孩子認識身體、建立自信、盡情放鬆玩樂的活動,也需要競爭、比來比去?「處在這種情境下,想不焦慮都難,」她無奈地說。 而教育專家要提醒父母,事實上,每一個孩子天生個性及學習能力都不同,即使上一樣的課,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每個人的表現和學習效果也有差異,「這不是在比賽,」吳佑佑認為,重要的是孩子能享受上課和做這件事的樂趣。 像她請同一個游泳教練教她兩個女兒游泳,大女兒花一個暑假的時間就游得頗有選手架式,而小女兒學了好幾年,才敢在水裡放手自己游,「雖然妹妹游得不怎麼樣,但她現在反而比姊姊更喜歡游泳,待在水裡可以自得其樂,」吳佑佑笑說。 另外像女兒學鋼琴時,她先和老師溝通好,上課無需趕進度,如果別家孩子一星期學一首新曲子,她容許女兒可以花一個月還在彈同一首,因為她不求女兒上台演奏,贏得掌聲,也沒有要她們未來成為演奏家,只是希望她們能欣賞音樂。 「因為我很清楚要她們學琴的目的,所以根本不會拿她們跟別的孩子比,」吳佑佑說。她建議父母不妨也問自己,讓孩子學這一項才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清楚自己的期待,就不會焦慮了。 不過,父母如果要孩子利用才藝去拿各種獎狀名次,當做未來升學加分的手段,「這就喪失原本學才藝是培養興趣的用意了,」林育瑋認為,才藝課應該是為孩子開一扇門,讓他們自己在其中嘗試、摸索,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並藉著各種學習活動,增加他們生活的多樣性。例如學語言,不只是應付考試、當做溝通工具,也是了解其他國家地區文化的方法之一。 課程太滿,剝奪孩子思考機會 有些孩子除了白天上課,晚上和假日另有一張才藝班課表,從早到晚滿檔,忙碌程度可比公司大老闆。 父母想把孩子訓練成十項全能,但拚命塞課程給孩子不會讓他們學得好,相對也剝奪他們做其他事的時間,例如孩子沒機會自己思考,也少了人際互動的機會,很多孩子在假日還要上才藝課,造成全家人不能一塊活動,自已也無法和朋友聚會玩耍。 「孩子需要時間自己想事情,」吳佑佑說,有時候父母見孩子在發呆,就嘮叨唸他浪費時間,其實,讓孩子發呆、胡思亂想、自己思考,有助於激發想像力。她觀察一些天資聰穎的孩子,其實想像力無限,但課上得太多,忙到沒時間停下來自己想事情,因此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很可惜。 孩子上太多課,不但身心疲累,有時候更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結果白天精神不濟、上課不專心,父母還誤以為他們有注意力缺失問題,急著去兒童心智科求醫,其實他們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放鬆休息,「大人都不見得能按時緊湊地做好每一件事,怎能期待小孩做得到,」吳佑佑認為。 不適合的上課方法反而打壓興趣 有些父母雖然送小孩去上才藝班,卻對上課內容不關心;而有的父母則相信名師、名課程,四處打聽把孩子送去上課。不過,專家並不認為名師保證能教出才藝出眾的孩子,而且父母須留意,不適合的上課方式反而打壓孩子的興趣。 「要了解孩子學了什麼、喜不喜歡上課方式,而不是把人丟去就算了,」吳佑佑指出。再者,就算口碑好的才藝班和師資也僅供參考,不見得人人適合。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林育瑋指出,學齡兒童需要能啟發創意的課程,制式、呆板,和只是學技巧的上課方式並不適合他們。 她拿自身經驗為例,兒子從小喜歡拿筆塗鴉,為此她曾經特別找人介紹知名的美術班,送孩子去學畫畫,沒想到,才上幾堂課,原本熱愛畫圖的孩子居然不想再畫了。她覺得不對勁,先和兒子聊一聊上課情形,然後跟他一起上一堂課,才發現這一間美術教室專為考美術班的學生而設,授課著重畫畫技巧,有一套標準畫法,而不是讓孩子天馬行空發揮創意,孩子老被「糾正」,自信心受挫,難怪開始排斥畫畫。 而吳佑佑幫女兒安排鋼琴課時也發現,找適合的老師比找名師重要。 有口碑的老師固然有獨到之處,「但如果上課方法讓我的孩子才4歲就討厭鋼琴,我怎麼可能再讓他上這個課?」吳佑佑直言。 她舉例說,硬要一個活潑、靜不下來的孩子待在安靜的地方,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那孩子鐵定覺得痛苦,不想繼續上課。換一個老師之後,上課方式動態活潑,不但女兒上得開心,而且自已願意主動彈琴練習,她就慶幸當初換老師是正確的決定。 培養興趣不一定靠上課 如果父母還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上才藝課,那專家建議,不妨先試試其他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興趣,不需要急著下決定。 林育瑋指出,從日常生活中製造讓孩子接觸各種事物的機會,例如,孩子沒有學樂器,不代表就無法培養音樂方面的興趣,如果家裡常有欣賞音樂的機會,也能為孩子和音樂之間牽上一條線;又如帶孩子親近大自然,了解環境生態,就不一定送他們去上自然科學的課;語言能力則也可以藉著看外文繪本、卡通電影等來學習。從日常生活中邊玩邊體驗,有時候比中規中矩的上課更能讓孩子樂於學習。 又如參與住家社區的團體活動或學校的社團,也都是學習及培養興趣的方法。像吳佑佑讓女兒加入鄰居組的合唱團學習唱歌,也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練習說相聲,「讓他們多玩、多嘗試,」她認為,孩子自己會發現最有興趣的事,或讓父母從中找到孩子的天份,然後再集中資源栽培,把錢花在刀口上,那就不用塞給孩子一堆他興趣缺缺的課,親子之間還為此搞壞關係。 不論孩子上不上才藝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及熱情,那即使不安排他們上才藝課,也不會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及樂趣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76/076208.asp

煲出健康氣色,喝出美麗青春

2006年01月11日
公開
17

  廣東人說:以煲湯調養、滋補身體,是最有效又簡單的事了!」這在麗珠老師母女身上完全得到驗證。雖然老師不是廣東人,但是皮膚依舊光滑細緻,活力十足,氣色紅潤,老師的女兒林小姐,也同樣擁有水嫩水嫩的皮膚。當大家在讚嘆時,「沒啦!沒啦!其實也沒特別保養啦!只是有空就煲湯來喝,我女兒也是從小都喝煲湯。大概是這樣啦!」麗珠老師害羞的說。 港式煲湯,除了兼具美味外,作法又簡便。麗珠老師還說:「喝湯選對食材、了解功效,對女性能改善因氣血循環不良,新陳代謝不佳所導致的四肢發冷、氣色不佳症狀,並能潤澤肌膚、消脂瘦身;男性則可以舒活筋骨、強健體魄;小朋友就有增強腦力、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強化骨骼的作用;對年紀大的朋友,則能達到增進新陳代謝、活膚抗老,保持青春活力的效果。」 揮別炎熱夏季,進入涼爽的秋天,愛喝湯的您,跟著兼具好媽媽、好太太身份,本身也超級愛喝煲湯,廚藝一級棒的麗珠老師,煲 上一碗熱呼呼的湯,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加分吧! 好處多多的港式煲湯 廣東料理常見的「煲湯」,是將食材加上湯水,以小火慢燉細熬,秉持烹調時,不加水、不開蓋、以簡單調味料調味原則熬燉的湯品,而喝煲湯的好處有什麼呢? 1. 養生好方式 以水份為主要的煲湯,由於製作過程中,比起一般料理,大大減少了油煎、油炸的比例,除可預防肥胖,更能減緩心血管疾病的產生喔!加上煲湯有美顏、健身、潤膚、增強免疫力的特點,因此當人適逢虛弱生病、或是女性朋友生產、坐月子時,湯品更是補充體力、不傷腸胃的料理呢! 2.營養好吸收 湯中加了豐富的肉類、蔬菜一起熬煮,食材中的營養素都溶於湯中,加上是全水解的營養成分,電解質濃度和我們的體液相近,很容易被腸胃吸收,所以煲湯真可說是,最適合隨著人體血液循環吸收的食物料理方式。 3.烹調方便 烹調簡便,也是煲湯的好處,只要選好食材,加上適量的水,就可以做出美味的湯品,因此很適合忙碌的上班族,而挑選食材時,除了把握選購季節性食材的原則外,亦可適時加上溫和的中藥材,為美味的湯品增加點滋補的效果。 4.窈窕好撇步 不少醫生與營養師建議,想要減肥或保持身材的人,可以多喝湯,並且調整進食順序,先喝湯、吃蔬菜,白飯等主食和肉類最後吃,好處是增加飽足感,使食量自然變小,如此一來可攝取較少熱量,也就不擔心吃太多發胖啦! 5.給妳美麗 因為煲湯已經將食材養分都溶解湯中,許多讓皮膚白嫩細緻的養分都在這一盅湯中,喝了湯同時也吸收了美麗的養分,更重要的是因為適用煲的方式,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油份與調味,讓您可以美的更沒負擔。 6.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 這句老祖先傳下來話,可是有道理的唷!進食前先喝上幾口湯,可讓食物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的通道,多點潤滑作用,使食物順利下咽,防止因為食用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也可以在吃飯時喝湯,因為這有助於食物的稀釋並溫潤口腔,且有益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發生。

神農嚐百草 食物排排坐

2006年01月11日
公開
32

中醫對食物的分類 中醫把人的體質細分為陰虛、陽虛、氣虛、陰陽兩虛,或陰虛火旺、氣陰兩虛等等,而要維持身體的健康,首先應該從飲食做起。 「哎喲!你身體這麼差,趕快吃點食療補一補哦!」中國人總是認為「醫食同源」,身體稍覺疲憊、臉上多冒了痘子,就習慣要找點能「調整體質」的食物好好地吃,希望身體狀況能快點改善。或許崇尚西學的人會覺得這根本是「nonsense」,現在都21世紀了,就是因為這些老掉牙的學說沒有用,才會有西醫西藥的發明。但可千萬別小看中國老祖先的智慧喲!因為藥食同源確實有用,不只是中國人這麼認為,這幾年在國際體壇大躍級的韓國人也靠著從中國傳進的食療,讓他們的強健體魄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吃對食物健康加倍 中醫認為人有哪些體質?大家可能都聽過「冷底」、「火氣大」等的體質形容,其實不只是這些,中醫把人的體質分成寒、熱、虛、實,再用陰、陽來區分症狀的程度,但同樣都是虛症,還細分成陰虛、陽虛、氣虛、陰陽兩虛,或是陰虛(盛陽)火旺、氣陰兩虛等等,而中醫認為對人體健康的維持,首先應該從飲食做起。不只是從戰國時代的名醫扁鵲就曾說過「為醫者,當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用藥」的話,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中藥的上、中、下品分類中,所謂的「上品」,指的就是可以經常食用做為保健的藥物,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食療」。 舉一個大家在早餐外食時可能常會吃到的食物─四神湯,這道大家以為是以豬腸為主的湯品,其實是以茯苓、山藥、芡實、蓮子、薏仁等無毒、且天天吃也無妨的食材兼藥材做出來可以滋養強壯的湯品。因此,除了一般被列為必須適量服用來保健及治療的中品藥,還有不可長期服用,必須在醫師指示下使用的下品藥以外,食物也被中醫做了很多的分類,包括四氣、五色、五行、五味等等。 古老智慧的結晶 為什麼中醫要把食物做分類?其實這也不是醫師刻意要把食物做不同的區分,中醫本來就是經驗法則,像現在的中藥方劑大多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雖然現在並沒有做過什麼試管實驗、動物實驗或人體實驗再來證實它的療效,不過中醫師和中國人都相信,因為它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用實際人體試驗的食用結果做成的紀錄,也就是所謂的「驗方」,而中醫的食物分類,也是採用人體吃下食物後產生的結果做不同的分類,跟人體的熱症一樣,吃完會讓人體產生全身熱血賁張的食物,例如人參,在冬天吃完以後會覺得全身熱氣十足,就稱為「熱性食物」,而比熱性食物的效果再弱一點,則稱為「溫性食物」,如果吃了完全沒感覺,也就被列為「平性食物」,如果像是西瓜這種在夏天全身火熱時,吃完後讓人有全身涼快到底感覺的,那就是「寒性食物」,作用比寒性再弱一點的,則是「涼性」,這是所謂的「食物四氣」或是四性,不過因為平性的食物對各種體質都沒有妨害,所以雖然是五種性,但一般還是習慣說成是四氣、四性。 四氣以外,民眾最了解的還有「五味」食物,所謂五味包括了辛味,如薑、蔥、辣椒等;甘味,如紅棗、桂圓、蜂蜜等;酸味,如烏梅、山楂、石榴等;苦味的苦瓜、白果,以及鹹味的海帶、紫菜等。 至於這幾年來很受餐飲業和新興中藥食譜歡迎的「五色」食物,很簡單,食物的分類就是從食物表面上呈現的顏色來分類,一般分成了白色食物,像是米、麵等,其次則是黃色食物,例如花生、大豆。紅色食物指的是各種帶著血紅素的肉類,綠色食物則是各種有葉綠素的蔬菜、水果,而最受現代人歡迎及注意的則是黑色食物,包括芝麻、黑豆、黑木耳等等。 也是近年來才被提出來的「五行」食物通常是配合著五色和五味,五行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金、木、水、火、土,屬金的食物是五色食物中的白色,五味食物中的辛味食物,屬木的是青色、酸味的食物,屬水的食物是黑色、味鹹的食物,而黃色、味甘的食物則是屬土。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2006年01月09日
公開
15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簡介   「芝山岩」是位於台北盆地中一顆最耀眼的綠寶石,它矗立在舊石器晚期以來的七層文化層之上,距今近一萬年的歷史紀錄,就蘊含在它的腳下。其中我們所看到的最具代表性的「芝山岩文化層」,代表著人類善於農耕的碳化稻穗也在這裡大量出土,其中的象徵意義不可謂不大,因為這個發現說明了台北市最早的人類文化遺址,就在這標高僅51.5公尺的小山丘上。 淵遠的史前遺跡埋藏在地下,而豐富的自然生態就在這兒的地表!「芝山岩」內有數十種鳥類,如:五色鳥、紅嘴黑鵯、樹鵲、黑冠麻鷺…;翩翩起舞的百種蝴蝶,如:青斑鳳蝶、臺灣粉蝶、端紫斑蝶…;多種原生植物,如:八芝蘭竹、無患子、楓香…及台北樹蛙、赤腹松鼠、獨角仙等等蛙、獸、蟲,將此地妝點成一座美不勝收的大自然教室。 「芝山岩」的北側腹地,雨聲街120號也就是現在的園區,早年原為軍方管制區域,釋出後經台北市政府規劃為呈現此地歷史、人文、自然生態等之相關文獻資料展示、學習場所,並於93年度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94年7月定名為「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簡稱「芝山綠園」。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內區分不同區塊,各區以不同形式作互動教學,其特色分述如下:(一)文化史蹟生態展示館:以祥詳細文獻資料介紹「芝山岩」的人文歷史與自然 生態。(二)教育暨行政中心:以媒體識讀教育方式,讓參觀者親身體驗以採訪報導的型態,整理並分享個人與環境互動的心得。中心並設置多功能視聽映演中心播放史前文化與自然生態的相關影片。(三)考古探坑教室:將此地所有史前文化層的剖面及兩具史前人類遺骸作逼真呈現,以現地展示的方式,讓參觀者體驗地層下淵遠的內涵。(四)生物及蜜源植物暖房:種植蜜源植物、本地原生種植物並製作四大巢箱展示櫃,內含蛇、蛙、鍬形蟲、攀木蜥蜴,供參觀者近距離體驗。(五)自然生態池:種植精選的原生水生植物,及復育蜻蜓、蛙…等。(六)傷鳥護育中心:為無法野放的傷鳥及落巢的雛鳥,提供一個溫暖的家,激發學童愛心,將結合社區愛鳥人士,一同進行專業護育。(七)遊客中心:為蒞館民眾提供衛生可口的餐飲服務。 遠古的人類歷史紀錄在土壤裡,活潑多元的自然生態開展在今日放眼所及的園區內,歡迎您的蒞臨、參與,一同見證此地豐沛的文化、自然資產,並進而體會人和大自然的親密關係,以及保存文化史蹟自然生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