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感覺統合大考驗

2005年08月08日
公開
15

在主導身體、心智和情緒的人類行為上,觸覺系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每個人從襁褓開始就需要持續的觸覺刺激,好讓我們維持有組織、功能健全與健康的狀態。 我們透過全身皮膚下的感覺接收細胞(又稱受器,receptor)接收觸覺訊息。壓力、震動、移動、溫度、發癢與刺痛的接觸感覺會啟動觸覺受器。我們一直在主動或被動地碰觸他人、家具、衣服、湯匙、腳下的地板、皮膚上的空氣。能夠有效處理觸覺非常重要,不只是為了視知覺、動作計畫能力、身體知覺,還為了課業、情緒上的安全感與社交技巧。 有些孩子的感覺系統無法順利運作,導致他們難以適當地調節、分辨、協調或組織觸覺訊息。以下所列的是觸覺障礙的特徵。 對觸覺刺激過度敏感的孩子,可能會: □患有觸覺防禦,會躲避親吻或一般的碰觸,不讓別人靠近。 □遇到無害的碰觸,也會快速、強烈地表現出一副「要打架或非常害怕」或是「要逃走或靜止不動」的反應。 □討厭會弄得亂七八糟的活動,例如烹飪、畫畫。 □對某類型的衣服很排斥,對襪子的接縫處、鞋子還有衣服的標籤特別敏感。 □即使是大熱天,也喜歡穿著長袖、長褲,或是即使冬天時也穿得很少。 □風大的日子(會吹起頭髮),會顯得焦躁不安或有攻擊性。 □因為某些食物的口感而非常挑食,例如米飯、有花生粒的花生醬、塊狀的馬鈴薯泥;或者對溫度很敏感,只喜歡熱或冷的食物。 □討厭游泳、洗澡、刷牙或剪頭髮。 □同儕關係不好。 對觸覺反應不足的孩子,可能會: □老是碰觸別人或物體。 □除非用力碰觸,否則他會渾然不知;對疼痛的反應不大,不曉得自己已經受傷。 □掉了東西也不知道。 □對身體的察覺能力不足。需要持續地施力,才能讓他知道身體的什麼地方被碰觸到。 □不太注意衣服是否舒適,衣服歪了也沒發覺。 □對室溫不敏感。 □吃東西時囫圇吞棗,臉上、嘴上、鼻子上弄得髒兮兮地也沒發覺。 □會咬不能吃的東西,例如指甲、頭髮、襯衫袖口、衣領、玩具和鉛筆。 □會傷害他人的身體或寵物,無法體會他人的疼痛。 □不禮貌地「侵入」他人的空間。 患有觸覺區辨障礙的孩子,可能會: □好像跟他的手失去聯繫,它們就像是不熟悉的附屬品。 □握住跟使用工具有困難,例如不太會握筆或使用剪刀、叉子。 □避免自發性的觸覺經驗,例如撿起地上很吸引人的東西。 □不能理解一件物體的物理特性(質感、形狀、大小、密度)。 □若沒有視覺線索的幫忙,會無法指出被碰觸的身體部位,或無法只靠觸覺分辨出熟悉的物體。 □一些日常例行工作不太靈活,例如拉拉鍊、扣扣子、打開扣子、綁鞋帶。 □比較喜歡站著,因為這樣可以「看到」周遭環境。 □動個不停或坐在椅子的邊緣。 如果孩子有觸覺處理的問題,除了感覺統合的專業職能治療之外,以下簡單又有趣的活動可以提供孩子很大的幫助。 快樂遊戲房 用「容易擦」玩到髒兮兮 觸覺對所有孩童都很重要。患有觸覺防禦和對觸覺反應不足這兩種孩子,對於「會弄得髒兮兮的遊戲」態度大不同,一個會逃避,一個是很想玩卻常不得其門而入。以下幾個不同的遊戲活動,主題都是環繞在:用容易擦掉的東西來玩黏糊糊的、像泥巴的東西,弄得髒兮兮的也沒關係。(檔名:第三期快樂遊戲房) 發展年齡 二~七歲 活動材料 ■從下列幾種「容易擦」的東西中選擇一種: •無香味的刮鬍膏或沐浴乳。 •護手乳液。 •濕的泥沙。 •濃稠的泥巴。 ■每個孩子一塊餐盤、烤盤或塑膠餐墊。 ■毛巾跟洗手的水。 ■防水布或報紙,用來保護桌面或地板。 準備工作 擠出刮鬍膏或乳液;其他東西則倒出來,或用湯匙挖到盤子上。 孩子可以這樣玩 ■把兩隻手掌壓在「容易擦」的東西上,或把它放在盤子裡撥平。 ■用「容易擦」抹手指甲跟腳指甲,或挖一些在手上或腳上摩擦。 ■在「容易擦」上面寫字或寫數字,或用一根或幾根手指頭一起弄出形狀。 ■站在盤子的正前方,用左手慢慢描繪一個橫躺的8字,再從8字的交叉點開始,往左上方移動,畫出逆時鐘的弧形。繞一圈後回到交叉點,繼續往右上方移動,依順時鐘的方向畫一圈。 ■換右手往右上方依順時鐘方向畫一圈。 ■兩手並排,各用幾根手指一起依序畫8字。 活動的益處 ■用手在不同的材料上「畫畫」跟遊戲,能增進觸知覺、身體知覺與發揮創意。 ■加深創造線條、圖形、字母跟數字的經驗,能改善對抽象觀念的認知與想像力。 ■擠刮鬍膏、倒水跟使用餅乾印模,能提升使用工具的能力,增進手部力量與手眼協調。 ■用手畫畫與拿玩具穿過「容易擦」物品,能改善運動覺、精細動作技巧視覺--動作整合,與同時移動眼睛、手與身體所需技巧。 ■同時使用兩手或兩手各「開」一台玩具車,能改善對稱與非對稱的兩側協調。 ■8字形的動作,能幫助身體熟悉中線與跨中線動作。跨中線動作對建立手的控制力、閱讀與寫字以及其他肢體與課業上的技巧等都十分重要。 ■玩一團乾淨的「髒兮兮」東西可以加強嗅覺。 疑難雜症 ■如果孩子拒絕碰觸「容易擦」物品,可以給他棍子、湯匙、攪拌棒、吸管(材質是可吃的)。也可以試試用手指套,在藥房買得到。

小小孩的大大哲學

2005年08月06日
公開
22

文 / 大穎文化 總編輯 謝淑美 很多大人都覺得小孩什麼都不懂,所以要小孩學這個、學那個,以便將來自己的小孩可以變成一個什麼都懂的大人。照理說來,什麼都懂的大人應該是會過得很幸福快樂的,不過,如果大人們肯公正的看「大人」和「小孩」這兩種族類,一定會承認──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通常過得比什麼都懂的大人快樂很多。 其實,大人的狀況是──學愈多、懂愈少。又因為自以為學得多了,對很多該存疑的事,不懷疑了;對很多很簡單的事,反而想半天,想到都失眠了。 如果大人們認真的低下身來,聽聽孩子們說的話,一定就會發現什麼都還沒學的這群小人兒,其實可都是了不得的哲學家呢! ※ ※ ※ 荳芽兩歲半就進幼稚園讀書了,她一開始就是跟比她大一點的孩子讀同班,加上她是年尾生的孩子,所以照台灣的學制,今年大班畢業了,她還是不能進小學。 「為什麼我不能唸一年級?其他同學都可以?」荳芽很不平的問我。 「因為妳比較小呀!」我很自然的這樣解釋。 「我哪有比較小?我比較高!Stanly比我小!Cynthia也比我小!」荳芽更不服氣了。 我看看長得一副人高馬大的荳芽──真的ㄋㄟ!她說得沒錯呀!她的確是比她同學都高呀! 我只好改口說:「是他們的年紀比妳大!可不可以唸小學是看年紀、不是看身高。要滿六歲才可以唸呀!」 荳芽又問我:「為什麼不能看誰高就可以唸?為什麼要看年紀?」 「因為要唸書了,年紀大一點的小朋友,頭腦才長好了呀…..」我已經有點辭窮了,奮力解釋著。 「一定要六歲才可以嗎?」 「對!六歲!」我很斬釘截鐵,沒得商量。 「其他人真的全身都六歲嗎?」荳芽好像還不死心。 「什麼叫全身都六歲?」我想她開始胡說八道了。 「妳說六歲才可以上小學,可是他們頭腦六歲、腳也六歲?手也六歲?全身都六歲嗎?」 喔!我終於弄懂她的意思了。可是……我不知如何回答呢! 「如果一定要六歲才可以上學,就要很公平的規定全身都六歲的人才可以,Cynthia昨天剛剛剪頭髮,所以她的頭髮沒有六歲,我都沒有剪過頭髮,我的頭髮比她大,我為什麼不能唸…….」 你可以說我生了一個很盧的女兒(其實我自己也有一點這麼覺得),不過,我還是很開心的把她當一個小小哲學家看待,繼續跟她解釋。 「因為要唸書了,就要頭腦長到可以懂一些事了才行!」 「所以年紀大一點的人、頭腦就長好了、可以懂很多事了嗎?」 我嗯嗯嗯趕緊點頭! 可是荳芽又問啦──「媽媽,那妳跟爸爸誰年紀比較大?」 「爸爸!」 「所以爸爸比妳懂比較多事囉?」 ………我不承認!但是,無言以對。我盧不過她! 每天、每天我都跟荳芽在閒扯這些無關痛癢的話,我還總是說不過她、被她問得啞口無言。因為這些對話,總也讓我在她呼呼大睡時,靜靜的一個人重新思考很多事…… ※ ※ ※ 我們大人時常想要教小孩這個、那個。其實,更多時候小孩總是回過頭來用最簡單的方式,讓我們看清生命的很多疑惑、混沌。 最近作了一本很棒的書,因為荳芽跟我對大小的討論,令我再看這書時,更加欣喜…… 【我比誰大?我比誰小?】這故事的主角是一隻小小天竺鼠。天竺鼠看起來很小。可是他真的有那麼小嗎? 天竺鼠遇到大象、乳牛、小豬、野兔,一比較,他當然就很小。 遇到跟他同類的天竺鼠小姐,他就跟她一樣大囉!再遇到小老鼠、小雞、小蝸牛、蒼蠅、跳蚤,一比較,哇!天竺鼠變成大巨怪了!所以,天竺鼠到底算大還是小呀? 「天竺鼠有時候很大、有時候很小,要看站在他旁邊的是誰!」荳芽跟我一起看完書後,這樣定義天竺鼠的大小。 我很開心的對她笑笑。 不必費心的教孩子比大小,到底誰大?誰小?這群小哲學家們自然有他們的認知方式。 每一個小孩其實都是用很單純、自然,不帶偏見的眼光在看這世界的。我們這些因為終日操勞、煩惱干擾心志,變得很急燥、武斷的大人們,反而要看看孩子、學著多一點彈性、多一點包容呢! 所以──誰才要多學著點呀?

負面表列思考成為慣性

2005年08月05日
公開
17

剛收到之前英文老師的來信。 這位老師是北歐裔的加拿大金髮辣妹, 現在暫時回到新蘇格蘭(NovaScotia)鄉間的家中幫忙爸媽處理一些事, 信中說她整天都在採藍莓。 她的個性很溫和善良體貼,幾乎所有學生都很喜歡她, 但是我卻曾經讓她破例小小斥責了一番。 那一天大家考完小考,老師要我們互相交換改考卷。 我按照從小到大從學校老師那裡學來的習慣,在錯誤的答案上打X, 然後在考卷邊緣寫上-5,-10等字樣,結果被她瞄到了。 她說:「你不可以這樣子。你要用加的,把對的分數一題題加起來。」 我回她:「還不是一樣?而且這樣算快得多啊,幹嘛自找麻煩。」 她說:「完全不一樣。你怎麼可以這樣看人?」 結果我們兩個就僵在那裡好一陣子。 但是事後想想,我突然覺得她說得對。我的確不應該這樣看人。 我們華人總習慣從一百分往下扣,然後自以為做事精明。 但這背後隱藏的,是整個負面的思考架構。 我們等於是以滿分為基準,然後開始苛責這個人這裡做錯, 那裡做不好。 但西方人卻是以零分為基準,做對一件事,就給個小小的鼓勵。 這件事對於人格成形過程中的兒童影響更大。 我們是要引導一個孩子發揮出符合自身特性的潛能, 還是要用我們事先定好的標準,強迫他樣樣做到? 我認為後者在台灣非常普遍。 我想教育哲學的不同, 就是造成西方人整體來說比我們創造力更發達的一大原因。 在美國出差的時候,曾經被一個美國老伯糾正英文字的用法。 「教一種技能,要用train這個字。那絕對不是educate。 educate真正的意思是引發, 是讓一個人尋找到自己的特質,並加以發展。」 希望天下為人父母或師長者都能體會到education的真義。 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不是自己的生命個體,那是非常殘忍的, 希望我們都可以相互學習尊重與欣賞, 鼓勵有幸在我們周遭出現相處或共事的夥伴們, 用一種新的思考邏輯來看待自己和尊重別人,沒有任何人能論斷別人, 生命的故事是最動人的樂章,也許自以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 本身就充滿了思想暴力與態度暴力, 深深的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與我相處的人,當負面表列思考成為慣性, 就是讓人和人之間造成衝突誤解與磨擦的根源,也許換個思考的角度, 你的人生會更自在。 若能打從心理面到"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都是一致而合諧的、 相互尊重的,那才是真正的修養 我忽然意識到,我們注意到身邊人優點的時候多呢? 還是挑剔缺點的部分多呢?

真的會一去不回哦∼∼∼

2005年08月04日
公開
9

我想各位都很清楚,民國五十四年以後出生的是新人類, 民國六十五年以後出生的是新新人類,在座各位大概都屬於這個世代。 像我這種二十幾年次的,就是LKK的舊人類了。 我跟同仁一起去唱KTV,年輕人都會說:「董事長、總經理,你們這一間,我們在另外一間,」 我的同事還很不識相地問他為什麼。 年輕的同仁就說啦: 「哎唷,你們都唱那些『舊情綿綿』、『雨夜花』什麼!」 妳要是到年輕人的房間,真的沒有一首會唱。 所以我都跟我的小孩借CD,現在我也會唱劉德華跟阿妹的歌啦, 現在我一進KTV就先點個兩三首,唱完那些年輕人都眼睛瞪得大大的: 「咦,你原來不像其他那些外太空人呀!」 於是才開始願意跟我講話,才覺得彼此的國度有一點接近。 發現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非常可愛。 年輕人會有很多我做夢都想不到的創意,現在環境變化這麼快, 很多年輕人願意挑戰權威,不再有所謂的「法統」, 認為過去的事情不一定對,敢挑戰傳統的觀念,這都非常合理。 但是各位也不要忘記,你進入工作的崗位之後, 有很多主管仍然停留在「含淚播種、必能收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那個時代。 他沒有辦法跟上你的時代, 你不能期待每一位主管都能夠跟上各位、用你的方式去談事情, 因為許多主管小時候都是接受威權式的教育長大的。 以我自己為例,我父親以前是開木材行的, 他人很兇,我小時候不聽話,他抓起木材就打。 我到大二還被他打過,各位很難想像吧。 他罵我的時候常常就用力一推,「你給我出去!」 我就被他推到外面,門砰一聲關上了。怎麼辦? 只好站在門口等,到黃昏的時候媽媽就會把門開一條縫, 說:「好啦,進來啦,爸爸不生氣了。」 講到這個,就想到現在的父母有個最大的毛病, 就是跟兒女辯論辯輸的時候,常常喜歡把最後一招拿出來, 說:「不然你們離開這個家好了!」藉此強迫兒女接受自己的想法。 我有個朋友,子女都在念國立大學,兩個小孩就是這樣負氣離開家, 到了晚上己躲到公寓頂樓去。 等到十二點半,爸爸媽媽急得要命,滿街找人,他們就在窗口看著爸媽滿街找。 凌晨兩點半,親戚朋友電話也打遍了、報警也報了,他們才回來按電鈴, 兩個小孩開門第一句話就是:「累了吧?」然後就回去睡覺了。 所以我常常奉勸我的朋友,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兒子女兒趕出去, 因為環境已經不一樣了。 很多人的心裡還是殘留了父權時代的觀念,認同所謂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種想法,從來不跟子女道歉。 我有個朋友就很生氣,因為他要跟兒子一起吃飯, 兒子對他說:「你又沒有跟我約!」 我覺得這很對啊,本來大家就都很忙,又不是每天等著跟你吃飯, 所以我後來就跟我小孩說:「怎麼樣,有沒有空,我們約吃飯吧?」 他們都好高興,覺得第一次受到尊重。 我常跟我太太說: 「我們做錯了就要跟小孩說對不起,我們又不是神仙, 難免會做錯嘛,這樣就可以跟小孩做朋友。」 無論如何,世代之間還是有一些觀念的差距。 將來你的主管,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把觀念轉變過來。 七○年代的人是「為生活而工作」, 八○年代的人是「為工作而生活」, 到了九○年代,則是「為快樂而工作」。 所以在七○年代的時候,很多同事會主動來問你: 「今天有沒有加班?」有的話他就很高興,趕快加班,可以多賺點錢。 八○年代的時候,變成你要去跟部屬拜託: 「今天加個班吧!」可是大多數的同仁還是會配合。 到了九○年代,你拜託他加班,他會跟你說:「不行,我今天有事。」 有一次,我們有個工務經理跑來抱怨,說他想請一位同仁加班,跟他說: 「加班可以賺錢、又不需要出去花錢;不加班就會出去花錢, 又不能賺錢,你為什麼不加班哩?」 我聽了也覺得這個邏輯說得通啊! 結果那位同仁回答說:「我錢太多,沒有時間花啦!」 害這位工務經理氣得要命。 另外一次,我們有位班長也是氣得要命, 因為有位同仁在裝日光燈、鎖螺絲的時候把燈殼弄破了, 這時候只要換個新的燈殼就可以了,他卻把整組尾燈都拆下來, 「啪」一聲扔到垃圾桶的地方去。 這位經理氣死了 。他對那位同仁說:「我小學的時候連鞋子都沒得穿, 在學校看到唯一有鞋穿的同學,把穿破的鞋子扔到垃圾桶, 我跑去撿回來請媽媽縫一縫讓我穿。哪裡像你這樣浪費!」 那位同仁回他一句說: 「你衰呀,誰叫你這麼早出生,晚點出生就有鞋穿啦! 講那麼久以前的事情,聽不懂啦!」 所以我常常勸我們的主管,要調整心態, 學習跟X世代、Y世代的新人類和新新人類相處。 但是在這裡我也要反過來勸各位: 你們要跟「舊人類」相處,也是不容易的喔! 舊人類要了解新新人類的觀念、思想,你們也要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 雙方都給對方一點時間,才能夠融合。 所以現在年輕人的流行語啊、喜歡唱的歌啊、網路上的東西啊, 我都有在學,也覺得很有意思。 像我女兒穿一雙要綁鞋帶的高筒靴,每次出門都在那邊一根一根拉, 綁個半天。 我說:「你怎麼買這種鞋子呢?」 她說:「爸爸,你去外面看看。」 所以禮拜六我們去Sogo,我叫他們先進去逛,我站在外面看, 還怕一百個樣本數不夠,數了兩百雙鞋,結果發現有56%, 也就是112雙是高筒靴,其中還有很多靴筒比我女兒那雙還要高。 於是我自己終於有所覺悟,當她下來的時候我問她說: 「妳一雙夠不夠?要不要再去買一雙?」她嚇了一大跳。 所以我們也再調整,彼此溝通也比較沒有障礙, 能夠互相欣賞彼此的才華,也才有機會去傳承一些經驗。 各位是不是很想從前輩那裡學習很多經驗? 可是當長輩開始說話的時候,你一定會開始想:「啊,又要唸了。」 根本就聽不進去,對不對? 所以各位也要學著跟長輩、跟兄長做朋友,跟他們學經驗。 我也常常跟很多同仁說: 「你們有滿肚子的學問、滿肚子的人生哲學要教給年輕人, 可是你們要先跟他們做朋友,從他們那裡多學點東西, 這樣才有交流,也才有機會傳承經驗。」 這是我特別要強調的。

竹子不會因為被風吹過,就永遠直不起腰來

2005年08月03日
公開
20

一位在戶政事務所擔任櫃台受理工作的小姐,終日愁眉苦臉,幾乎可以說是得了「上班恐懼症」。她有一個習慣,每當與洽公民眾發生爭執,挨了罵,受了氣,便在筆記簿上,寫一個小「忍」字,如果受的是大氣,就寫一個大忍」字。 五年多下來,筆記簿裡填滿了大大小小的「忍」字,除了每天要揹負受氣的痛苦,還要揹負日漸增多的「忍」字重量,她終於揹出了病來 一位前輩發現了她的病因,想出對症下藥的方法,「妳把之前的那本筆記簿丟掉,換一本新的, 然後將每一頁分成左右二邊,左邊寫『刁民』,右邊寫『良民』。 工作時,若是遇上『刁民』,妳就在左邊寫個忍字,若是遇上『良民』,妳就把忍字給摃掉,沒有忍字可供摃掉時,便在右邊劃一個笑臉。 一個星期統計一次,看看是忍字比較多,還是笑臉比較多呢?」 她照著作,左邊忍字雖然不少,但全數被右邊的笑臉抵消,並多出了許多的笑臉。 她心境一轉:「原來,這個世界,令我歡喜的人比給我氣受的人還多呀!」 她一掃陰鬱,立即精神起來,她向自己挑戰,儘可能不寫忍字。 來的是好溝通的民眾,她就劃下一個小笑臉:不好溝通的民眾,即使使出渾身解數, 非讓對方滿意不可,然後再劃下一個大笑臉。> > 久而久之,筆記簿裡全是笑臉,笑臉反應在她的臉上,也輝映在她的心底, 病好了,人開心了,上班不再是沉重的負擔,工作變成是一件讓人既能獲至溫飽又可兼得快樂的喜事。 誰還需要「修行」的藥丸呢? 回復笑臉的她,聽說嫁給了一位富商,介紹人正是曾讓她氣得半死,最後卻被她服務到心花怒放的婆婆。 她婆婆到戶政事務所,逢人便得意的說:「現在,像這種有好臉色的媳婦,要到哪裡找呢?」 ● 想攀上高峰,必先丟棄包袱。 ● 邊走邊撿石頭,只會徒增氣喘 風來了,竹子的枝幹被風吹彎。 風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像風沒來過一樣。 雲來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 B> 雲走了,潭底乾乾淨淨的,好像雲沒來過一樣。 竹子不會因為被風吹過,就永遠直不起腰來。 清澈的潭水,也不會因為雲飄過,就永遠留住雲的影子。 同樣的,心胸寬大的人,不會因為別人兩句不禮貌的話,就颳起永遠的狂風巨浪,也不會因為別人不禮貌的行為,就在心底刻下無法磨滅的傷痕。 像清澈的潭水一樣,雲過了,不留痕跡, 像堅韌的竹子一樣,風過了,不留痕跡。

給糖哲學

2005年08月02日
公開
13

有一間成立多年,向來營運業績很好的公司,今年的盈餘竟大幅滑落。但公司老闆明白這絕不能怪員工,因為大家為公司拚命的情況,絲毫不比往年差,其至可說,由於人人意識到經濟的不景氣,幹得比以前更賣力。 然而這也就愈發加重了老闆心頭的負擔,因為馬上要過年了,照往例,年終獎金最少發兩個月,多的時候,甚至再加倍。不過今年可慘了!算來算去,頂多只能給一個月的獎金。 老闆憂心地對總經理說: 「若讓多年來已被慣壞的員工知道,真不知士氣會怎麼滑落!許多員工都以為最少加兩個月,恐怕飛機票、新家具都訂好了,只等拿獎金就出去度假或付帳單呢?」 總經理也愁眉苦臉了: 「好像給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現在突然改成兩顆,小孩一定會吵。」 老闆聽這麼一說,突然觸動靈機: 「對了!你倒使我想起小時候到店裏買糖,總喜歡找同一個店員,因為別的店員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顆顆往回扣。但我們喜愛找的店員,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後一顆顆往上加。說實在話,最後拿到的糖沒什麼差異,但我就是喜歡後者。」 沒過兩天,公司突然傳來小道消息: 「由於營業不佳,年底要裁員,尾牙的雞頭,只怕一桌一隻都 不夠。」 頓時人心惶惶了。每個人都在猜,會不會是自己? 最基層的員工想:「一定由下面殺起。」 上面的主管則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從我開刀!」 但是過了幾天,總經理又做了宣布: 「公司雖然艱苦,但大家同在一條船,再怎麼危險,也絕不願犧牲共患難的同事,只是年終獎金,絕不可能發了。」 聽說不裁員,人人都放下心上的一塊大石頭,那不致捲鋪蓋的竊喜,早壓過了沒有年終獎金的失落。眼看除夕將至,人人都做了過個窮年的打算,彼此約好拜年不送禮,以共度時艱。 突然,董事長召集各單位主管緊急會議。看主管們匆匆上樓,員工們面面相覷,心裡都有點七上八下: 「難道又變了卦?」 是變了卦!沒幾分鐘,主管紛紛衝進自己的單位,興奮地高喊著: 「有了!有了!還是有年終獎金,整整一個月,馬上就會發下來,讓大家過個好年!」 整個公司大樓,爆發出一片歡呼,連坐在頂樓的董事長也都感覺了地皮的震動。 人的感受就是這樣微妙!與其因有著最好的企盼,造成最大的失望,還不如用最壞的打算,引來意外的欣喜。

小貓的傾聽~

2005年08月01日
公開
23

小貓長大了。 有一天,貓媽媽把小貓叫來,說:你已經長大了, 三天之後就不能再喝媽媽的奶,要自己去找東西吃。」 小貓惶恐的問媽媽:「媽媽,那我應該吃什麼東西呢?」 貓媽媽說:「你要吃什麼食物,媽媽一時也說不清楚,就用我們祖先留下的方法 吧! 這幾天夜裡,你躲在人們的屋頂上、樑柱間、箱籠裡、陶罐邊,仔細的傾聽人們的談話 ,他們自然會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貓躲在樑柱間,聽到一個大人對孩子說: 「小寶,把魚和牛奶冰在冰箱裡,小貓最愛吃魚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貓躲在陶罐邊,聽見一個女人對男人說: 「老公,幫我的忙,把香腸、臘肉掛在樑上,小雞關好, 別讓小貓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貓躲在屋頂上,從窗戶看到一個婦人叨念自己的孩子: 「奶酪、肉鬆、魚乾吃剩了,也不會收好,小貓的鼻子很靈,明天你就沒得吃了。」 就這樣,小貓每天都很開心,他回家告訴貓媽媽: 「媽媽,果然像您說的一樣,只要我保持傾聽,人們每天都會教我該吃些什麼。」 靠著聽別人談話,學習生活的技能,小貓終於成為一隻身手敏捷,肌肉強健的大貓, 牠後來有了孩子,也是這樣的教導孩子:「仔細的傾聽人們的談話,他們自然會教你的。」 人生就是這樣,很多時候很多人不會刻意教你東西,你要學你想學,就是看別人怎麼說、看別人怎麼做,多多聽多多看,一定可以有所得............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2005年07月30日
公開
12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三)趨進性 大方外向的孩子 趨進性高的孩子,小時候不怕陌生人,誰抱他都好。記得曾有電視台對這個主題深感興趣,於是他們就去找在路邊玩耍的小朋友,一旁有隱藏式攝影機在拍攝,叔叔就問她說:「小妹妹,你知不知道附近的良昌書局在哪裡,叔叔想要到那裡去。」小妹妹說:「你往前走,然後左轉就到了!」不一會兒,叔叔又回來問:「小妹妹,我還是找不到,你要不要帶我去?」小妹妹回答:「好啊!」像這類孩子大方的表現,有時也會帶來危險,爸媽應注意下列事項。 1.教導孩子分辨危險情境:例如不要單獨和陌生人接觸,不要靠近危險的地方等,譬如:「弟弟,媽媽知道你體力很好,喜歡東跑跑、西看看,不過,在學校或公園有工地在施工時,就不要過去!」 2.給予適當的限制:尤其出門前要先叮嚀,例如:「我很高興你一下子就跟別人打成一片,不過,你不要隨便告訴不認識的人我們家住在哪裡,也不要隨便跟別人去任何地方。」像這樣給予有效的限制。 害羞內向的孩子 害羞內向的孩子對於第一次所接觸的人、事、物等,常常會有退縮的傾向,這類孩子在家是活潑的,但出外或在陌生人面前就會害羞退縮,爸媽可參考下列做法。 1.應有顆諒解的心:這些比較內向的孩子,當家中有客人來訪時,他們可能會躲在房間裡不敢出來,或爸媽外出找朋友時,就會躲在父母後面,不好意思面對他們。遇到這種情況,大人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認識你的朋友,不要責罵孩子不懂禮貌,要了解害羞內向是天生的,他們有時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2.給予機會接觸不同的環境:爸媽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儘量帶他們接觸不同的人、事、物,提早讓他們熟悉新事物,才不至於每件事都是新經驗。 3.採取逐步漸進的方式:在入學後,對於新的學習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特別是幼稚園到小學一年級的這個階段,無論是在課程內容、教學內容、上課時間和情境佈置等,都有很大的不同。爸媽可嘗試下列的做法: .第一步:可以帶孩子到學校附近的街道走走。 .第二步:幾天後,再帶孩子從學校門口經過,並且說:「那邊有好多的小朋友。」讓孩子多看看這個學校。 .第三步:幾天後,又經過學校,爸媽可問孩子要不要進去看看。如果孩子還是覺得怕怕的,爸媽也不需要強求孩子一定要進去,否則可能會帶來反效果,讓孩子對學校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感。 .第四步:如果孩子願意進學校,可帶孩子玩玩戶外遊樂設備,如果老師在,爸媽可與之打招呼並閒聊一下。 .第五步:隔天再去學校時,如果有小孩在玩,讓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第六步:這時候爸媽約可帶孩子上學,如此一來,他就不會在門口大哭或者不願進學校去了。

抓狂小故事

2005年07月29日
公開
12

無能引爆點 「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我這個人做事就是沒條理。」無能型的父母常常發出這種悲嘆。當一位父親或母親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不適任、是個失敗者時,他就會覺得自己無法去影響、教導小孩,沒有權威感,甚至無法為人父母。他會向別人尋求答案,但就是不能信任自己,當然也就不信任他的孩子。這類無能型的父母會將其權利交託出去,自己則過度順服,變成家中其他成員眼中的「小媳婦」,有時可能會造成其他人的負擔,因為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些他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很自然地,這類型的父母會將自己的過錯怪罪於小孩,要小孩補償——幫他把事情變得比較完美,這樣他就不必為自己感到難過。當這樣的父母說自己無法處理某些問題時,他會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受害者通常都很無力,他們要求別人彌補他們的無能為力,但是卻又藉著無助來表現威力。有時,他們傾向於承擔過多責任,說服自己那些責任是他們的義務,即使根本不知該怎麼做。於是這又變成另一個讓他們自責的理由。 當無能型父母的引爆點被啟動時,他們會感到無助與絕望,或是讓自己隱形,他們對自己的信任度很低,或是根本就不信任自己。這類型父母的孩子要不是扮演父母的輔助角色,接收父母的權力並運用;不然就是充滿罪惡感,因為他們無法讓父母感到快樂。 當孩子觸動父母的無能引爆點時,他們是想要求父母拿出力量,對他們的決定有自信,並管理該管理的事情。 抓狂小故事 「這是我的責任,對嗎?」 「好吧,我是哪裡做錯了?」沮喪的雪莉問大家:「我買樂高機器人給泰勒,他一直想要的;然後就上車回家,在車上他一再求我打開樂高盒子。我就跟他說,先打開的話可能有幾片會不見,這樣他就會不高興。他說他會小心,然後又繼續求我,所以我只好依他的。果不其然,等到他在我們家客廳開始玩的時候,發現有十一片不見了!我真的氣死了,我跟他吼:『我早就跟你說過了!』然後他就開始哭,還說都是我害的。整件事情真是一團糟,從此以後我一想到這件事就有氣。我好心對他,結果最後全部搞砸。」 「那妳有沒有回到車上去找啊?」有個媽媽問。 「怎麼沒有?結果還是有四片找不到。」 「那泰勒可以用那些積木拼些其他的東西嗎?」其他人問。 雪莉說:「我覺得不行,我想結果就是這樣。反正我已經把樂高收到衣櫃。」 「他一定可以用剩下的積木拼別的東西,掉了四片他很生氣嗎?」一位父親問。 「沒有,」雪莉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生氣的人是我。」 「妳為什麼要把這件事情變成妳的問題?」我問雪莉,她則是迷惑地看著我。「他把積木弄丟了,那是他的玩具,他應該要為不見的積木負責。」 「而我卻是生氣的那個人!」她說。 「一點也沒錯,所以我才說妳把這件事情變成妳的問題。妳清楚在那個當下,妳的假想是什麼嗎?」 她列出:他做事沒條理又粗心大意,他將來長大也不會關心他的東西,我沒有教過他要怎樣把東西整理好。 「那麼,妳的這些假想是由什麼原則產生的?」我問,雪莉好像被問住。於是我們一起找出她的原則,有:我的小孩必須很有條理,隨時注意管好他的東西,教他如何才會有條理則是我的責任。 「妳本身是個有條理的人嗎?」有個學員問。 「不,我很糟糕,所以掉東掉西才會讓我這麼生氣。我不希望泰勒長大以後跟我一樣。我根本就不會保管東西,如果我先生不知道家裡東西擺哪裡,我就會生他的氣。」 「但是,雪莉,難道妳忘了泰勒現在才七歲?他還是個小孩,小孩就是會掉東西。如果這件事情連他自己都不生氣,那就沒有什麼大不了吧?」有人這麼問她。 「這也跟錢有關,錢對我來說就很大不了。我才剛剛花錢買玩具,馬上就壞了。」雪莉補充。 另外一個媽媽打斷她:「可是妳已經買了,是妳要買玩具給他的。就這麼簡單,現在玩具是他的。妳可以把整件事情看開嗎?」 另外又有一個人說:「聽起來好像妳希望他是完美的,像個假人。」雪莉像是陷入沉思的樣子。 她很認真聽,但是仍然覺得困惑。「問題是我不覺得那些假想有什麼不對,那些都是真實情況。」 「好,讓我們看整件事情,」我說:「首先,妳喜歡自己的反應模式嗎?妳的反應對這件事有沒有幫助?」 「我不喜歡自己的反應,非常生氣而且絕對沒有幫助。」 「所以妳的反應是由妳的情緒引起的。妳不但氣泰勒,也氣妳自己。我們已經知道妳的情緒是無法控制的,妳的情緒只可能被抑制住。妳的情緒是被假想造成的,所以,如果妳不喜歡妳的反應,那麼問題就應該出在妳的假想中。假如妳的假想是正確的,那就一定有些別的方法去檢視某些妳沒有想到的部分。例如,妳對小孩的期望合適嗎?從很多角度看起來並不合適。」 雪莉想了一分鐘,「我想我可以開始看到一些事情。我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泰勒的東西上,反而放比較少注意力在他本身。其實都是些物質上的東西阻礙我,讓我無法放開,對每件事情都要扛責任。」 「如果妳要為每件事情負責,那麼只要一有點事情發生,妳就覺得自己有錯。」我說。 「完全正確,」她回答:「其實後來我有跟泰勒講到這件事情,我問他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讓情況改變,我說:『你覺得媽媽應該讓你打開盒子嗎?』然後他說:『不應該,妳不應該讓我打開盒子。』於是,我又一次地感到被責怪。」 「感覺上好像是妳讓自己陷入無能為力。每次妳覺得該扛責任時,無能為力的狀況就會發生。泰勒則讓自己無事一身輕,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怪罪於妳,而妳也收下他的怪罪。最後,他不需要為自己負任何責任。」 我們討論要怎樣可以使情形改觀,雪莉當時在車上可以說:「如果打開盒子,積木可能就會不見,你明白嗎?」如果他還是堅持要打開,她就可以強調那是泰勒的選擇,然後把這件事情放開。後來的確有幾片積木不見了,那這就是泰勒的問題,而不是雪莉的。泰勒有機會去了解什麼是因與果,以及嘗試與錯誤。他將會明白選擇之後會有風險的觀念,以後就會更懂事。如果他只知道責怪媽媽,那麼他就什麼都學不到。 「這樣的話,雪莉應該做些什麼?」有人問:「她是不是應該幫泰勒找其他幾片積木?」 我的建議是,不管雪莉有沒有幫忙找都無所謂。如果她清楚那是兒子的責任,不是她的,當然可以從理解泰勒心情不好的前提來幫忙找,也可以讓泰勒自己找——只要是對的就可以。如果因為積木少了幾片而心情差是她,而泰勒對此感到無所謂,則這個問題就變成是她的。若是泰勒還是對自己的東西不以為意,那就不妨讓他開始存錢,然後讓他自己買想要的東西。重點就是讓他有屬於他的問題,然後從問題當中學習。 「我懂了!」雪莉說:「如果我承擔過錯,他就無法學習。因為我將過錯算到我身上,他當然就不會不高興。後來的問題就是,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其實,他也有不高興的權利,而他的不高興會激勵他日後更珍惜照顧自己的東西。」 「沒錯,妳真的懂了。」我對她報以微笑。而且,看來其他學員也懂了。「我想妳可以重新再寫一個原則,一個可以讓妳從所有承擔中的責任釋放出來的新原則。這樣一來,妳教導泰勒將會輕鬆容易多了。」

人魚公主

2005年07月27日
公開
18

演出時間:7/27,28(周三四)、7/30,31(周六日)14:30、19:30 演出地點:游泳池 ◎演出團隊:英國Big Telly 劇團 ◎演出形式:水中芭蕾+水傀儡+黑光 ◎演出長度:50分鐘 ◎適合年齡:4歲以上 ◎演出內容 來自英國的這場演出,是一個非凡的嶄新製作,運用了影片投射、特殊效果、水中芭蕾、水傀儡以及活生生的美人魚,全劇在水中演出,開展大眾對「水」的想像,你將在奇特的視覺效果及音樂中,看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小美人魚劇作。 小美人魚的家在海洋的最深處,在美麗的海底世界裡,小美人魚最喜歡的寶物卻是一個大理石男孩像。15歲生日那天,小美人魚浮出水面,第一次見到了陸地的景致,也同時看到英俊瀟灑的王子,原來那個大理石像就是王子。 愛上了王子的小美人魚,她去找海女巫請求將她變成一般人,海女巫拿走了小美人魚美麗的聲音,換給她一雙人類的腿,但是小美人魚卻因為無法適應陸地上的生活,最痛苦的是王子愛上了別人,她覺得寂寞、失落…… ◎劇團簡介: 英國Big Telly 劇團創立於1987年,創作演出嶄新且經典的劇作,專注在發展視覺畫面的可能性,透過融合其他藝術形式,像是舞蹈、音樂、馬戲、魔術及影像等,建立起獨特的舞台與戲劇景象。 劇團的理念是製作出真正創新的、容易接受的劇場,並致力於擴大觀眾的範圍,他們認為劇團的開發是與觀眾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透過創新創意的內容、大量且具教育性的的計畫,來建立易親近的劇場,故除演出之外,亦舉辦互動工作坊及社區創意活動等,活動足跡遍佈南北愛爾蘭地區、英國及全世界

5-6歲兒童心理

2005年07月22日
公開
36

5-6歲兒童心理特點以智力教育為中心,活潑生動的遊戲形式可啟發孩子多方面的智能。在這兩年時間裡,循序漸進地安排故事、詩、兒歌、繞口令、謎語、智力遊戲、數學遊戲、摺紙、看圖編故事、繪畫練習、音樂遊戲、歌曲、小製作等,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藉由各種遊戲,讓孩子活動小肌肉,開動小腦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語言、文學、數學、常識的啟蒙知識。培養孩子獨立思維和敢於自己動手的能力以及準確、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孩子進入學齡期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1. 故事:訓練孩子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逐步讓孩子能有表情也進行複述。 2. 詩:採用一些兒童新詩,讓孩子朗誦出聲,藉由詩中內容來提問孩子,引導孩子思考以及理解認知內容,增強記憶能力。 3. 智力遊戲:豐富知識,訓練思維能力。 4. 數學遊戲:遊戲中反覆練習,讓孩子理解數量概念,提高對數的認識。 5. 繪畫練習:訓練觀察力及繪畫能力。 6. 看圖編故事:發揮想像力、思維能力。 7. 謎語:培養思考邏輯概念。 8. 繞口令:練習將音唸準,培養孩子正確發音,在言語表達能力上有增強之功效。 9. 摺紙:練習操作能力。 10. 歌曲:雙親與孩子一同藉歌曲帶動培養情感與和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