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亮亮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是誰扼殺了你的快樂

2009年08月03日
公開
6

我經常聽見熟識的朋友在電話裡抱怨,或是在偶而的聚餐場合裡唉聲嘆氣,盡是推說,職場生活讓他們無暇顧及自己的生活品質,或是根本沒有空隙去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總是日復一日,這一個月領完薪水之後,期待下一個三十天之後新台幣再次落袋,一年過了再 repeat一次,不知不覺,頭禿了,小腹大了,當時意氣風發想要如何大幹一場的豪情,全部不見了。 有一次,我就拉著「病入膏肓」的昔日同事,硬是要他請一天休假,帶他搭捷運去了一趟淡水,坐在波光粼粼的河堤上吃著烤玉米;回程去了迪化街採購滿滿一個背包的中藥材,又是固肝、又是養生的;然後跑到剛開幕的「台北之家」,在下班的尖峰時刻裡,坐在庭院的露天咖啡座,望著路上倉促奔波的城市人,我們各自拿著剛買的書,各自在桌邊的角落裡讀了起來,然後他突然抬頭,很是得意的說,沒想到這麼近的距離,也可以這般盡興。 後來,他就經常「偷」時間跑到書店去看書,或是跟著我去真善美戲院看那種觀眾很少的國片,端著阿宗麵線蹲在騎樓的柱子旁邊忽嚕忽嚕的下肚,有一個晚上,我接到他的電話,他說,白天的會議讓他有一種挫敗的感覺,他索性在回家的捷運途中下車,跑到成都路的老咖啡館喝咖啡,跟老闆天南地北的哈拉許久,所以他打電話告訴我,原來治癒工作的挫敗感,不是去看一本很商業化的「勵志書」,也不是去聽一種昂貴的課程教你「如何在三十歲之前賺到一百萬」,而是主動出擊去做一些你一直想做卻以為自己做不到的樂子,那樣的感覺,爽呆了! 那晚的電話連線,我聽到他雀躍興奮的聲音,我自己幻想著他正走在西門町的路上,左手邊是天后宮,右手邊斜前方是紅樓,他那下班後的身影沐浴著台北的夜色,有一種幸福的光澤。 很多人都放任著壞情緒逐漸長大,辦公室的種種不滿,跟著打卡下班之後打包回家,壞情緒跟著你吃晚飯、看電視、甚至入睡,隔天醒來之後繼續攪拌,幾個不得志的人聚在一起,猶如後宮過氣的妃子,天天看著皇上過門不入,也只能數落新來的寵妃是狐狸精,搞得跟你共事的伙伴都成了不共戴天之仇的敵人,日子還是得過下去,但是,這樣殺氣騰騰的情緒,怎麼好留著過聖誕節呢? 無非就是「轉念」,那個「轉念」的樞紐就在自己腦袋裡的一個小開關,人要懂得體悟要懂得感動要懂得踩煞車,情報誌可以告訴你哪裡有便宜的餐廳哪裡有好吃的料理,勵志書叫你 step 1做這個 step 2做那個,這些都是表面的安心,如果你沒有自我恢復的本領,任何花錢買來的忠告都是狗屁。 我自己稱這種自立自強尋找快樂的方法,叫做「墮落療效」,搭一種從來沒有搭過的公車路線,拐進去一條從來沒有走過的小巷,一旦發現此刻不做終身就會後悔的事情,卯起來也要排除萬難去搞定,這些都跟賺錢與名利相去甚遠,在專家眼中可能是一種墮落,但人生幾何,幹嘛時時刻刻把自己武裝成隨時戰鬥的獅子,躺在床上睡覺也直挺挺的備戰如殭屍,何等累人啊! 去看一場電影吧!去聽一場演唱會吧!去做一件很久沒有做,卻顯然可以讓你盡興的事情。去他的通貨膨脹、去他的年終考績、去他的搖頭丸, 沒有人可以扼殺你自己的快樂,除非你自己不想好好過。

書摘分享•窮得有品味

2007年04月11日
公開
5

在目前這個供給過剩的社會裡,消費者註定要失望! 整個經濟體系不斷透過各種越來越精緻的洗腦手法,企圖叫我們相信:幸福是可以購買的。 但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這根本是謊言!無可否認的: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奢華概念」! 無論擁有多少金錢和物質都無法讓你獲得富足,唯有「觀念正確」才能獲得真正的富足。 這些觀念包括了: 願意放棄-放棄所有人都在追求的東西; 自主性  -不拿別人的生活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生活; 正確的態度-經濟狀況走下坡,並不代表天要塌下來了,它反而是一種契機,是我們改善生活型態的大好機會。 在這個強調一致性、標準化的時代裡,或許危機就是轉機,我們應該在這一片和諧之中攪個局, 也就是說:不要再聽信那些行銷伎倆了! 雖然咖啡連鎖店不斷向我們推銷「超頂級」特調咖啡,但我們沒道理非聽不可啊! 「變窮」就是「優質管理」 只有一種方法能讓你縱使沒錢也很富裕,那就是: 先把自己的各種需求徹底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哪些需求,是你沒有它反而會更富有的。 其實,當我們被迫不得不跳脫開來,不得不對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做一番總檢討時, 我們反而有機會認清,什麼才是生活中最彌足珍貴、真正奢侈的東西。 「變窮」能讓我們學習到,如何判斷事情優先順序,如何分辨出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藝術是一種能力:首先要能分辨什麼是真正的美好事物,其次要能拿捏分寸, 懂得如何讓自己將這些美好事物享受到最高點,最「恰如其分」。 所以,放棄的藝術--其實是贏得「真享受」不可或缺的大前提。 如果真想擁有優質享受,優質的幸福人生,有項原則必須牢記於心: 一個人越任性、依賴的東西越多,就越容易感到貧窮。因為他會老是處在不滿足的狀態中。 大多數的富人都過得很不快樂。有關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該好好反省, 因為,跟其他地方的許多人相比,我們已經算是有錢人了。 那些看起來還蠻快樂的有錢人,通常是比較懂得「自我節制」的人。 無論是早上那杯「非喝不可」的卡布奇諾,或是查爾斯王子吃飯時一定得隨身攜帶、 「非它們不可」的銀製刀叉,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 「非它不可」--說這種話的人,其實是在自動投降。 想以個人力量對抗庸俗、霸道的大眾文化, 勝算的確不大。 如果真想獲勝,關鍵就在:你要讓自己「沒它也行」, 千萬不要認為,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非它不可、絕不可以放棄的。 若能適時學會,並成為「沒錢也不改其樂」的人,那麼你很快就能成為眾人艷羨的新時代菁英了。 新時代來臨後,日子過得不順心的,將會是那些家有恆產的人,他們將一天到晚害怕失去目前的優勢與財富。 擁有越少的人,失去的也就越少。如果,你也能擁有自信,那麼你什麼也不需要,就能成其為你!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窮得有品味》 亞歷山大.封.笙堡◎著 闕旭玲◎譯

學北歐人過生活─ 簡約、效率、重視家庭

2006年11月29日
公開
10

北歐的國民所得、國家競爭力,全球榜上有名;北歐人堪稱是地球上最懂得生活的一群人,北歐產品開啟21世紀的設計新風潮。 活得北歐一點兒,是現代人的嚮往,簡單、自然、幸福,北歐風儼然已成新時尚生活的代名詞,讓我們一起來透視北歐,休閒過生活。 下午的四、五點鐘,北歐人已經下班開著車到達湖邊或山上,恣意地划船或攀岩;此刻的台灣都會區,上班族仍賣力地衝業績,繼續吃著中午剩下的便當。不成文的加班文化,讓台灣夜晚的辦公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晚餐的應酬又變相地延長了工作的時間。 北歐人平均每周工作時數三十七個小時,而台灣人平均幾乎多了八小時。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人 去年平均工時已經超過二千三百個小時,居全球之冠 ;當然,如此勤奮努力工作的結果,也讓台灣在世界經濟論壇(WEF )最新發布的《2004-200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調查中,排名全球第四;再看另一項統計排名,方能體認到,台灣得到這項「殊榮」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二○○ 五年,英國《經濟學人》依國民收入、健康、失業率、氣候、政治、工作保障、性別平等、自由、家庭和社區生活等指標,選出全球最適合居住國家,北歐國家的挪威、瑞典、丹麥、冰島都入圍前十名,芬蘭排名第十二,而台灣遠遠被排在第二十一名,無論是在自然環境、公共建設、社會福利以及文化教育上,辛苦勞碌的台灣人 還是輸給了北歐人。 高效率,是北歐人之所以能拚半天、休息半天的主要原因。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效率的工作來自於北歐人認真地「創造」熱情,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北歐人總是絞盡腦汁,思考著如何改良技術,大到需要添加什麼好機器,小到如何設置機器上按鈕的排放位置會更便捷等等,北歐人總是想著如何讓機器或 工具多做一點,人少做一點。 節約,對北歐人而言是多面向的,舉凡節省工時、節用資源以及節制消費,都在節約之內。除了重視實際效用,勤儉持家的美德讓北歐人比其他先進國家活得更好。例如有專家認為,美國的創造力和勞動效率也非常高,但美國人並沒有過得比北歐人優閒,主要是因美國人需要的東西太多了,多數人喜歡開更大的車、住更大的房子,個人平均所消耗的能源也是世界第一,這也讓美國人的平均債務居世界前列。 反觀北歐人,嚴苛的天然環境養成節約的民族性:飯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錢不能沒有,但不必太多。例如,知名瑞典品牌IKEA的創始人坎普拉德,即使身為世界大富翁之一,出門旅行仍搭經濟艙,在公司自掏腰包吃工作午餐,首富都如此了,更何況平民百姓。物質欲望低了,人就快樂多了。 SAAB總經理陳志欣20多年前便開始接觸瑞典,生活及工作態度儼然已成半個北歐人,崇尚極簡主義的他,以此理念親手設計全省的20個SAAB展示場。他的家庭生活很北歐,早、晚餐一律在家吃,不應酬,如果需要陪老外吃飯,則由員工抽籤決定;如果是大人物,他必選擇共進午餐。 他認為北歐人富裕健康的生活其來有自,高所得、高福利的社會制度,讓北歐人從小到大無憂無慮,居家生活品質世界第一。比所得、比福利,當然比不過北歐人,不過,生活品質是個人可以掌控的,陳志欣建議從生活中檢視一下,看看以下五個問題,自己有沒有福氣過得像北歐人? 1.晚上7點到 10點,你在哪裡? 台灣:人們多在KTV、打牌、吃大餐、交際應酬、逛街……,就是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是上網、看電視)。 北歐:此時是Family time,不開電視機的家庭時間,北歐的商店在晚上 6 點鐘就打烊 (有時更早),大家都回家晚餐、聚會,很少人在外流連。 2.你天天陪孩子或家人吃早餐? 台灣:年輕父母,經常是前一天晚上加班加到太晚,所以早上起不來,更別說吃早餐了;小孩多半就在路口轉角的早餐店解決,有了零用錢,不怕餓肚子。 北歐:父母百分之百一定和小孩吃早餐,情非得已的話,也會有一個人陪孩子。 3.你的青少年孩子願意跟父母一起出門嗎? 台灣:別說因為青少年叛逆期,事實上,是因為父母親早年失誤所造成的結果。回憶一下,大人帶著小孩參加宴會,常任由他們跑來跑去,在極其無聊的情況下,調皮搗蛋的孩子們總是挨罵。長大後便認定,通常父母約的八成沒好事。 北歐:父母約子孩出門是歡天喜地的事,即使80歲北歐的老父母打1通電話給60歲的老孩子,也能相約出遊。北歐的父母親如果帶小孩出門,必定以小孩為中心安排行程內容,否則寧可不帶在身邊,單純赴約。因此,北歐的孩子知道,只要父母約的絕對是好事。 4.你一定要晚上加班到半夜? 台灣:多數台灣人加班的方式很悲情,朝九晚九、將工作擺在第一的結果就是晚歸晚起,台灣爸爸經常晚上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了,早上起床小孩又已經上課,同住一個屋簷下,一個禮拜有五天無法見面好好說話 ,已經成為台灣雙薪家庭的生活常態。 北歐: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響家庭時間為準,例如父親寧可選擇凌晨3點鐘去加班,家裡至少還有母親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父親也只損失早餐的 1小時相聚。凌晨加班聽起來匪夷所思,但的確為北歐爸爸們增加了 3小時的晚餐家庭相聚時光。 5.幫孩子買房子?還是一起買房子? 台灣:許多台灣父母經常掏腰包替孩子買車或付頭期款房貸,不然,就是要求孩子乾脆和父母一起住,省下房租及貸款。 北歐:若要替孩子買車,會讓孩子上初中時開始打工攢錢,父母親以漸進式贊助資金,與孩子一起買了3輛中古車,到了孩子上大學需要用車時,雙方便將 3輛中古車的好零件湊在一起成就一輛好車,這是北歐人送車給孩子的方式。等孩子要結婚,做父母的通常會算算自己有多少錢、孩子有多少錢,然後雙方合資買 1塊地,合力蓋新房,這是經營親子感情的基本模式。 和其他歐陸國家比起來,19世紀的北歐相對上比較窮困,由於天然資源貧乏、物料短缺,形塑了北歐人簡約的人生觀。受到20年代德國包浩斯功能主義的影響,北歐的工藝設計不但講究物料節約,更強調設計的功能性,但又不像受哲學思潮影響的德國,展現方方正正的理性線條,北歐在自有的文化背景下,顯現較多的曲線。 北歐人的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是「設計」,舉凡公車踏板、扶把、衣架、路燈、水溝蓋等,他們認為既然要簡約,就要做到最好、最美,為了透過設計節省成本,設計師竭盡思考如何切割以減少材料,這種切割的曲線恰巧同時造成獨特的設計感。 我搭北歐航空時印象特別深刻,即使是用後即丟的塑膠咖啡杯,為了讓人拿起來舒適、重量均衡,設計者在把手處特別用了 3根細塑膠支撐,表層霧面處理,美觀又實用。 從北歐的單品物件中,你可以發現設計師的想法,他們品味極限、擇善固執, 常為了一件小事情,花很長的時間去思考、去設計出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