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璿媽媽

日期

#Tag

錯誤連結

2007年01月02日
公開
17

璿璿對大多數常見的物品多半可以叫的出名稱, 但有幾個名詞總是會講錯. 1) 挖土機 第一次看到挖土機是在捷運工地, 所以旁邊有圍著一圈紅色會一閃一閃的警示燈, 結果璿璿每次看到那種警示燈就說是挖土機, 每次跟他說那是警示燈,他會堅持說:是挖土機喔! 糾正了好久,因為12月份的巧虎有送一片汽車歷險記音樂CD, 裡面有提到挖土機,書裡也有挖土機的照片, 才好不容易糾正回來,剛好前幾天在士林又看到挖土機, 所以現在終於不會搞錯了! 現在看到那紅紅的燈,也會說是警示燈~ 不過,看到警車/檳榔攤...所有上面有一閃一閃的都說那是警示燈 -_-" 2) 輪胎 不知道為什麼璿璿都把輪胎講成輪"開" 大概是一開始我們沒發現他發音錯了而沒糾正, 就一直誤用... 最近璿璿在玩他的坐車時,都說他要修理輪"開" 媽咪也是一直糾正他是"輪胎", 幾次後是會說正確的,但總會再故意說一次錯的, 媽咪現在會說,你要故意說錯的,媽咪不要理你喔~ 璿璿才會又再說:是輪胎~~ 3) 阿花 好像是有一次媽咪洗完頭,洗髮精就放在浴缸邊, 接著璿璿便便了,外婆帶進去洗屁屁, 璿璿拿著洗髮精往自己的頭上倒, 外婆就說"阿花"~ 璿璿就認為洗髮精叫"阿花" 之後每次看到那種瓶子的洗髮精,就說要拿"阿花"~ 目前為止,還沒糾正回來... @@~ 所以第一次的印象很重要哪~~ 要是一開始就連結錯誤,要花好久的時間來糾正呢!

滿一歲十個月

2006年12月22日
公開
7

身高體重好像沒什麼長進, 語言還ok,都能表達想說的, 但有時說出來的話我們聽不懂,他再說一次我們還是不懂, 來回問個幾次時會越說越生氣,所以..沒什麼耐心 @@" 現在很愛問很愛管: 你在做什麼? 你拿什麼? 這是什麼? ... 媽咪回家時若手上多一袋東西, 一進門就會問媽咪: 你帶什麼東西? 有一次還問媽咪: 你"又"帶什麼東西了~ 還有一次是媽咪穿好牛仔褲,手伸進口袋要把口袋弄平, 璿璿一看到就問: 媽麻口袋有什麼? 媽咪說只是要弄好口袋,璿璿不信,還硬要伸進來摸摸看... 或是璿璿在房間沒看到媽咪,會叫:媽麻!!你在做什麼? 有時璿璿會故意指圖卡或是書裡的東西問我們: 這是什麼? 就好像用我們問他的方式反回來考我們, 如果我們說的不是他要的答案,還會"糾正"我們呢! 還有,現在知道天黑時,爸拔媽咪就快回家了, 外婆說,有一次睡午覺起來,天已經暗了, 就跟外婆說: 媽麻快回來了~ 媽咪通常也都比爸拔早回到家, 媽咪進門後,璿璿也會跟媽咪說: 爸拔也快回來了~ 還有還有,璿璿可以拼大約6片的拼圖, 雖然不是每次都拼的出來,但知道方法,會每一塊轉轉看,兜兜看, 不過,因為耐心不夠,所以兜不出來時,也會生氣, 希望多玩拼圖來練耐心~ 另外,最大的進步應該是會自己刷牙和主動說對不起, 之前每次刷牙,媽咪好說歹說,璿璿就是不願刷牙,每次都像在殺豬一樣.. 不過,現在雖然讓媽咪刷時還是會有點小反抗, 但因為想自己刷,所以媽咪可以半哄半騙的讓他刷完. 自己還會誇自己說:璿璿刷刷牙不會哭哭了~ 至於對不起,之前做錯事時,媽咪要璿璿說對不起, 臭脾氣的璿璿怎麼都不願意說,都要媽咪很生氣時,璿璿才不甘願的哭著說, 現在不一樣了,知道自己不對時,大部份都會說: 要跟媽麻對不起,然後拍拍媽咪的頭~ 就算沒有主動說,媽咪要璿璿說時,璿璿也都會願意~ 這可是很大的進步呢!

轉貼: 暖暖過冬,「補」出好元氣!

2006年12月18日
公開
17

轉貼自: BabyDJ婦幼網會員電子報 今年冬天吃「補」了沒?冷颼颼的天氣,如果能來上一碗暖呼呼的熱湯,不僅溫暖了胃也溫暖了整個身子,所以每當進入秋冬之際,無論是燒酒雞、羊肉爐、薑母鴨、藥膳鍋、人蔘鍋、麻辣鍋,都成為冬令進補的人氣佳餚!進補早已成為秋冬必備的飲食習慣了! 進補,別補過頭了! 冬天進補,一方面可以增加血液的循環,避免天冷時手腳冰冷,另一方面可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的發生。根據中醫師的說法,在冬季,體質弱的人常會因一些小感冒引起嚴重的併發症,而適當的進補,往往能夠避免疾病的侵入;此外,進補應根據個人體質對症下藥,而不是一味地亂補一通。 至於不敢接受中藥材味道的人,也可選擇沒有加藥材的薑母鴨或是麻辣鍋等食品,通常這些食材本身就有進補的效用,對身體也有幫助,所以對中藥有所顧忌的人,還是可以選擇「食補」來過個暖暖的冬天。 孩子不能隨便補 當大人們在進補的同時,常常直接將餐桌上的藥膳補品直接餵給孩子吃,但是這些補品常與排骨或雞肉一起燉煮,含有過量的油脂、蛋白質與熱量,吃一點點還好,不小心吃多了,孩子不但容易腸胃不適,營養也會不均衡。 根據中醫的觀點,孩子如果身體發育正常、沒有疾病是不需要用藥物來進補的,如果真的要幫孩子進補,也不能隨便補!藥膳進補需根據孩子的體質來調配適合的藥材,而且孩子的用藥要以輕巧、簡單、量少、味甘為主。其實,家長只要記得一個原則:充足、均衡的營養,就是讓孩子健康成長最重要的飲食守則,想進補時,最好多諮詢醫生進補的正確方式,以免補過頭適得其反。 孕媽咪進補的注意事項 孕婦在冬季進補關鍵在於要注意營養均衡,沒有必要額外採用藥物進補,可以選擇富含葉酸(如:深綠色蔬菜)、蛋白質豐富的食材(如:魚肉豆類),當作食材的進補,若要加入中藥材則須先諮詢醫師的意見,不要擅自添加,以免危害肚裡的胎兒。 坐月子,吃得美味又安心 根據中醫的觀點,生完孩子後的第一週是不用進補的,一週後則以雞為主要進補材料,尤以烏骨雞為佳。藥膳補品可選擇雞酒、四物雞、十全大補雞,或是人蔘燉豬心、藥燉紅蟳也很美味,只要不會口乾舌燥者皆可服用。剖腹產的媽咪則可喝生化湯促進子宮修復,並且要避免飲用含有酒類的燉品。若平時吃補即容易上火的媽咪,坐月子吃補則要找中醫師調配適合自己體質的中藥材進補。 哺餵母乳的媽咪則可以多吃豬腳,來促進乳汁分泌,進補時最好避免如麻辣火鍋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母體吸收這些刺激性之物質後分泌於乳汁中,而對寶寶造成影響。 吃補也要吃的安全又健康 餐桌安全 冬天吃火鍋,全家圍坐在餐桌旁,此時家長就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讓孩子坐在觸手可及的火鍋、熱湯旁,避免孩子因為拉扯或熱湯濺出、翻倒而燙傷孩子。喝熱湯的同時,更要小心地慢慢喝下肚,因為高溫熱湯下肚而燙傷喉嚨的案例也不少,所以在盛湯或是餵孩子喝湯時,要讓湯半涼之後才給孩子喝,以避免燙傷孩子。 飲食攝取要均衡 雖然是在冬天進補,但也要注意當天的氣溫,如果氣溫仍然偏高,補品裡最好不要加酒,以免太燥熱。此外吃著這些以肉類為主的藥膳火鍋時,千萬不要忽略了蔬菜的攝取,餐後再來些水果,避免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取不足,而影響身體的健康。 叮嚀 中醫師叮嚀,適量的進補可以為身體帶來益處,但是,過量食用的話,則會對身體帶來負擔;所以進補前要根據個人體質的需要來進行,不可隨便亂補一通,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全。

轉貼新聞: 立法禁止體罰

2006年12月13日
公開
12

立法禁止體罰 學生可提國賠 【聯合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2006.12.13 03:16 am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教育基本法「禁止體罰條款」修正案,明訂國家應保障學生不受任何體罰,一旦學生的「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受侵害,政府應依法提供學生或家長救濟管道,即學生可望依國家賠償法或民法,獲得賠償。 國人傳統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在「禁止體罰條款」修正案通過後,提案立委管碧玲表示,台灣將成為世界第一百零九個立法禁止校園體罰的國家。 不過此修正案在立法期間也引發教師團體恐慌,擔心教師未來將因管教學生動輒得咎,對校園內霸凌、恐嚇或勒索偷竊等行為處理,態度會愈來愈消極,立法院一併通過附帶決議,要求教育部與全國教師會應於六個月內,研擬完成「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並督促縣市政府完成相關規定,讓基層教師輔導管教學生有明確規則可以依循。 原本此修正案對教育體罰也訂定了罰則,但立院朝野協商時決定取消罰則,以免對教師教學情緒影響太大。 昨天三讀通過的教育基本法第八條修正內容明訂:「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之侵害。」 第十五條修正內容則明訂:「教育專業自主權及學生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遭受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不當或違法之侵害時,政府應依法令提供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有效及公平救濟之管道」。 管碧玲指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明訂,教育過程應尊重學生的身體完整性及人性尊嚴,並不受照顧者的暴力對待,全世界文明國家也都相信應給兒童幸福、親愛的環境,體罰、羞辱是侵犯兒童的尊嚴,禁止體罰條款通過,代表台灣人權立法進步,但校園及家庭要變成零體罰環境,可能還要十年到十五年時間,形成台灣整體新文化的轉型。 代表教師團體參與協商的立委洪秀柱指出,不體罰是世界教育的潮流和趨勢,但「愛的教育」不是縱容放任,可以預見,「禁止體罰條款」通過後,教師未來會背負更重的責任也會更辛苦,希望社會多給老師們鼓勵和支援。

轉貼新聞: 輪狀病毒疫苗

2006年12月13日
公開
24

每年54萬人 因輪狀病毒就診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6.12.13 03:06 pm 據統計,台灣地區每三個罹患急性腸胃炎住院的幼兒中,就有一人是因為輪狀病毒所引起,每年約有近萬名小朋友因輪狀病毒而上吐下瀉,必須住院,一年所花費的健保費用約需七至九億元。 台大醫院今天公布「輪狀病毒影響力」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小兒腸胃炎住院病例中,輪狀病毒是最主要的原因,台灣每年約有16至54萬人因輪狀病毒而就診。每年的直接醫療費用高達3億至10億元新台幣。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這份調查係以健保局一年支付腹瀉的費用為統計基礎,再進一步分析,輪狀病毒所造成的醫療負擔。黃立民表示,幼兒在五歲以前至少都會感染一次輪狀病毒,最可怕的是,無論是環境與衛生習慣的如何地安全,都無法避免感染輪狀病毒。 每個寶寶都會感染上輪狀病毒,約有兩成小朋友症狀嚴重,狂拉肚子,嚴重嘔吐,必須就醫,甚至住院一周,適時補充水分,對於家長來說,可是身心煎熬。 輪狀病毒流行的高峰期為每年11月到隔年3月,主要症狀包含腹瀉、嘔吐、發燒、腹痛等,嚴重會脫水、休克、抽搐等,若照護不佳有致死可能。 目前衛生署已核准了兩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除了口服次數不同之外,預防效果都不錯,可有效全面改善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等症狀。 以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為例,第一劑最早可於六周齡時接種,第二劑於六個月大前接種,如此一來,就能讓嬰幼兒在罹患輪狀病毒腸胃炎的高峰期(半歲到兩歲)之前,獲得保護力。口服兩劑疫苗約需五千元,口服三劑疫苗則需六千元。 北縣市低收入戶 免費疫苗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為了照顧弱勢族群,葛蘭素史克藥廠上午宣布,捐贈輪狀病毒疫苗給台北縣市六個月以下低收入戶嬰幼兒,同時,也捐贈疫苗給予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台南嬰兒之家棄嬰。 12月18日起,台北縣市低收入戶家長只要攜帶健保IC卡、低收入戶身分證明資料、及疫苗接種卡,即可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中興、陽明、婦幼、忠孝與和平六院區及其院外門診部進行接種,僅需掛號費50元。 【2006/12/1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轉貼: 外出旅遊,車上時光easy過!

2006年12月11日
公開
20

轉貼自: BabyDJ婦幼網會員電子報 每次想要帶寶寶外出,二、三個小時的車程常是一種折磨,寶寶好動坐不住,加上要帶大包小包的東西出門尤其麻煩。而當寶寶坐在汽座上,剛開始可能會先睡個覺,但是寶寶一醒來,發現自己還被「綁」著,這時,大吵大鬧或是想要媽咪抱抱時,怎麼辦呢? 出門前的準備不能少 寶寶適合出遠門嗎? 要帶寶寶出遠門,第一要務還是要先檢查寶寶的生理狀況,確定寶寶沒有任何生理不適或是發燒、腹瀉、嘔吐等現象,才可以帶出門。 隨身物品清點清楚 寶寶外出,必備用品肯定不少,禦寒衣物、尿布、奶瓶、溫熱水、濕紙巾、奶粉、副食品、玩具,甚至防曬保濕用品等,建議媽咪可準備些大型密封袋以便處理髒尿布、用過的紙巾或是髒衣服。這些物品建議集中管理,也可事先列好清單,便於收拾行李時逐一清點。提醒媽咪、爸比,像奶粉、尿布等消耗品,最好是攜帶比預定的份量多一、二份,以預防塞車或是行程耽擱時,面臨要買也買不到的窘境。 吃的東西準備妥當 出門在外,寶寶的飲食可是輕忽不得。奶粉可事先以乾淨的封口拉鍊袋或專用分裝盒分裝妥當,在車上沖泡時比較不會手忙腳亂;而吃母乳的寶寶就可以省去這些瓶瓶罐罐,只要把握休息時間,就可以讓寶寶喝母奶了。至於已經開始在吃副食品的寶寶,媽咪可以挑選幾種寶寶喜歡的嬰兒食品取代牛奶。 車內設施 坐汽座,從小養成習慣 從寶寶一出生,就應養成每次坐車時,就安置在汽車安全座椅上的習慣,而汽座就是寶寶的專屬位置;家長也要養成只要帶小孩子出門,一定使用汽車安全座椅的習慣。這樣寶寶就比較不會排斥坐在汽座上,也比較不會發生一上車就哭鬧的情形。 而當寶寶坐在汽座上時,一定要有人在旁邊觀察寶寶的狀況,不要讓寶寶單獨置放於後座。最適合寶寶的安全乘車方式,是兒童安全座椅加安全帶坐在後座。提醒媽咪、爸比,載著寶寶駕車時,車速應盡可能控制在平穩的速度,讓寶寶在規律的晃動中安睡。 玩具,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當寶寶坐太久開始無聊時,就會想要起身或是想找媽咪抱抱,這時,「玩具」就是轉移寶寶注意力的最佳利器。尤其是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多數的寶寶更是愛不釋手,好奇地摸索,不過,寶寶玩膩的速度也很快,記得車上多準備幾樣玩具準沒錯。 另外,在車上播放歌曲,如童謠、熱門音樂,甚至是舞曲,只要是寶寶喜歡聽的都可以,記得與寶寶一起哼哼唱唱,車上時光也可以很愉悅喔! 叮嚀 坐在車內太久,大人也會疲累,而對幼童來說也容易影響到其生長發育,所以可以的話,高速公路上遇到休息站就下去休息,帶寶寶伸展一下筋骨;而行駛普通道路時,可以偶爾停在路邊,伸展四肢。只需事先做好行程計畫,兩三個小時的車程,也可以是旅途中美麗、愉快的時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