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喵喵米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12月09日
公開
20

土城河濱公園

土城河濱公園

2007年12月09日
公開
13

板橋453藝文特區

板橋453藝文特區

2007年12月08日
公開
18

回松山

回松山

2007年12月08日
公開
14

我會胖死

我會胖死

2007年12月06日
公開
14

婆回去

婆回去

2007年12月06日
公開
13

看電視和閱讀的效果不是一樣嗎?

觀看電視和讀書有許多明顯的差異,包括:   1. 看電視和閱讀完全相反。由於廣告的關係,電視節目大都被分割成長約8分鐘的片段(《芝麻街》則更短),這樣的分割,使觀眾只需要短時間集中注意力就可以了。相反,孩子閱讀書籍時,則需要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優秀的童書必須要能持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將注意力打斷。而電視為了吸引觀眾看廣告後的內容,每一段都要盡量製造些高潮。書的內容雖然也提供吸引讀者的高潮,但並不像電視那麼多,反而是對於其中的角色有比較本質和深刻的描寫。此外,電視遙控器的使用使注意力被打斷的情形更加惡化。據統計,與不使用遙控器的家庭相比,使用遙控器的家庭平均每3分26秒轉台一次,而前者則是每5分15秒一次;收入較高的家庭轉台的次數是收入較低家庭的3倍。   2.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看電視是一種不用社交的經驗,而閱讀則需要與人互動。一個3歲大的兒童坐在電視機前被動地接受信息,很容易忽略身邊發生的事。節目播放時,即使家長或其他孩子和他說話,也難以讓對話進行下去。相反,一個3歲大的孩子看書時往往會有父母、哥哥姐姐或祖父母陪在身旁,讀給他聽,他可以在故事進行中或看完書後參與討論。這時,孩子本身也是個參與者,並不只是接收信息而已。   3. 電視使孩子沒有機會使用最重要的學習工具——提問。孩子通過提問可以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一個5歲大的孩子(通常獨自或和兄弟姐妹一起)平均每週看電視超過20小時,在這期間,他沒有提出任何問題,當然更不會得到任何回答。 ★對於「過度看電視」,有什麼研究結果? 過去40年來,有關電視與它對孩子的影響的科學分析,仍然留有許多無法解答的問題。可以確定的是:看電視最多的孩子,學習成績最糟糕。但為什麼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可以對此提出生物學上的合理解釋,但這絕不是因為看電視使腦部或認知能力受到損害的結果。   一般人覺得孩子因為看電視佔去了讀書和做功課的時間,才會成績差。但這個觀點有瑕疵:如果這些來自相同家庭和環境的孩子沒有電視可看了,難道他們會將時間花在讀書和做功課上嗎?對於這點並沒有詳細的研究可以解答。另一方面,那些很少看電視而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通常只看教育性節目,而且他們還花了大量時間閱讀書報雜誌和參加教育性活動。他們這樣的行為只是因為看電視的時間受到限制嗎?還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親在生活中用各種方式與孩子互動,並提供大量的書籍給孩子閱讀?有更多研究結果證明,家長的行為才是影響孩子的主因,而不是電視。   贊成和反對電視存在的兩派人士所達成的唯一共識是:看電視的時數是很重要的。前面提到,長期看電視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最差。30多年來,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會(NAEP)一直對美國境內的兒童做各項學科測驗,並根據測驗向家長公佈唯一可靠的成績單。過去30多年,美國教育部對數以千計的兒童的成績和他們的家庭情況做過研究,將13歲兒童的數學成績和他們在家中看電視的時間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過度看電視和學習成績差兩者之間有明顯的關聯。   這該歸咎於看電視這件事情本身,還是歸咎於那些允許孩子在電視機前浪費過多時間的家長呢?在此我不打算討論這個問題,我只想向各位提出一個警告:如果你允許你的孩子在電視機前花太多時間,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會是必然的結果,這一點已經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   有一項對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地區內的亞洲和拉丁美洲移民學生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八年級和九年級的學生中,做功課的時數相對於看電視的時數比例最高者,其學業平均分數也最高。而亞洲學生的家庭作業最多,拉丁美洲的學生則最少。學生看的電視越多,學習成績就越差,他們對未來的期望也隨著降低,這是家庭還是電視的責任呢?

2007年12月04日
公開
56

寶寶腹瀉家居護理全攻略

寶寶腹瀉家居護理全攻略 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生過腹瀉,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所以,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寶寶上吐下瀉時,媽咪們的心裡都很著急,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於是,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藥。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瞭解—— 何謂寶寶腹瀉病?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 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1 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2 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 緣由3 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 怎樣判斷寶寶患了腹瀉? 判斷1 根據排便次數 正常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物。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判斷2 根據大便性狀 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媽咪家居護理重點 重點1 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很多媽咪只要寶寶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裡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寶恢復病情很有利處。那麼,媽咪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乾,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媽咪可從以下幾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用自製的糖鹽水補液,即在5000毫升的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1.75克精食鹽相當於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於2小勺;用自製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500毫升溫開水加入1.75克的精食鹽;用醫生給開出來的ORS(口服補液鹽)補液,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 然後,在最初4小時裡,按寶寶的每公斤體重給予20—40毫升液體。此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鐘便餵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鐘後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瞼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 愛心提示:不要把ORS補液鹽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並且按說明配製完畢之後,不能再往裡加糖,否則影響補液效果。 重點2 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 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然而,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餵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餵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麵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重點3 對寶寶的小屁屁要倍加呵護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重點4 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乾舌燥,並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鬆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較重了;或在家已經治療了3天,但病情總不見好轉,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症狀,則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寶寶總是腹瀉不愈怎麼辦? 有的寶寶患了腹瀉後,總是不見轉歸,病情持續2周以上甚至幾個月。同時胃口不佳,體重增長慢。媽咪心裡焦急萬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這樣幾種原因導致: 原因1 急性腹瀉沒有徹底治癒,多見於沒有母乳而改用牛乳餵養的寶寶。這樣的寶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腸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腸道上部,把吃進去的食物分解、發酵,形成腐敗的物質不斷刺激腸道,造成腹瀉經久不愈。對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食品療法進行治療,如稀釋牛奶、焦米湯、酸牛奶、魚蛋白粉、胡蘿蔔湯及蘋果泥。 原因2 長期使用抗菌素,殺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應該馬上停用抗菌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長的藥物,讓腸道盡早恢復正常狀態。 原因3 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要馬上停喝,盡量母乳餵養,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時添加離乳食品,嚴重者需去醫院靜脈輸入營養。 媽咪護理常見誤區 誤區1 只要排便次數多就是腹瀉 有的媽咪常在這種情況下急著服用止瀉藥,可這個問題並不這麼簡單。因為,6個月內的寶寶在生後不久,可能經常會在餵奶後就排出黃綠色稀便。每天少則4—6次,多則達到10餘次,便中還有奶塊或少許透明黏液。 這種情況多見於母乳餵養的寶寶,其實它是一種生理性腹瀉。隨著消化功能逐漸發育,多在添加離乳食品後會自然好轉,而並不是患了腸炎。只要寶寶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應良好,睡眠安穩,體重也在增長,大便化驗無異常,就用不著服用止瀉藥,以免影響正常的腸功能。 誤區2 腹瀉都是由細菌引起的 有的媽咪一見寶寶腹瀉,馬上就給喂抗菌素消炎。其實,腹瀉除了細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黴菌引起,如寶寶所患的秋季腹瀉,就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這種腹瀉服用抗菌素後一點也不見效果,只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更為嚴重的腹瀉。有些抗菌素甚至損傷寶寶的聽神經,或導致日後個子長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見效時要馬上停藥,趕快去看醫生。 誤區3 給腹瀉的寶寶吃甜食 寶寶腹瀉時,媽咪往往在稀粥或米湯中加些糖,以為這樣既補充熱能又易消化。然而,這樣只會加重腹瀉。因為,腹瀉使腸黏膜受損,不能將糖分解為能被腸道吸收的單糖,因而使水分從腸壁被動地進入腸道,致使腸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數增加。 這些資訊提供給有小寶寶的父母參考摟 孩子常常會因為一些外在因素而產生腹 該怎麼處理 真是要特別的注意喔

2007年12月03日
公開
24

拔拔工作

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