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祕子

日期

#Tag

2007年10月10日
公開
10

齊齊看煙火趣事

去年要帶齊去看煙火,要在早兩個星期前, 就放日文巧虎有關煙火的dvd讓齊適應, 今年還以為齊長大點了,應該比較不怕了, 結果還是不行...\ 約6點左右,我們就到大稻埕碼頭先找個好位子, 此時已很多大都佔了位子了, 或樹下,或有階梯的地方. 等到8點左右才慢慢從三重的忠孝橋放煙火 剛開始時,齊吵著要拿數位相機拍煙火, 也因音量太大了,坐在鄰坐的人還不時笑著看齊 這時放的煙火離我們有點距離, 齊還一直說:哦~~煙火好漂亮哦~我要拍煙火,我要拍煙火... 爸媽還常常不惜相機被摔掉的可能, 將相機就交給這小娃來試, 爸爸常說..照這樣練習到小學,就很厲害了. 當天空真正放出各式各樣煙火時, 週遭不時發出驚嘆聲, 我們家的齊是嚇到大哭不已, 不時說要回家, 其實就算這個時候要出那水門出去, 人潮那麼擁擠,要擠出去也不是那麼容易. 旁邊有個爸爸還拿衛生紙給我們, 說看要不要幫齊把耳朵摀起來, 可是..衛生紙一下就掉了, 還是爸爸用手幫齊摀住耳朵的 煙火在空中不斷地變化成各種圖案及顏色出來, 蹦蹦聲不斷.. 大夥都頭抬得很高,也不時跟著發出讚嘆聲-- 啊~~哦~~哦~~ 唯獨齊閉著眼睛,躲在媽媽懷裏,不停地哭著:我要回家~~哇~~ 後來還趁著煙火放完稍休息的時間, 偷偷睜開眼睛說:媽媽~煙火打到我眼睛了,我要去看醫生.. 真是會想像,什麼時候煙火掉到我們身上了. 剛才還說很漂亮的,現在就什麼都不是了. 等結束要出個水閘門都要擠很久, 若齊還是這樣,明年就不帶他來了,讓他看電視就好.

2007年10月08日
公開
22

轉貼:六種狀況打孩子,就是你的錯!

六種狀況打孩子,就是你的錯! 如今,信奉「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理念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持這種觀念的人肯 定會反對打孩子,甚至認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無能,是不會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 種表現。的確,在以下很多情況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知道這方面的事情應該怎麼做,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時,不要急著 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這方面的錯誤,清楚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時,再去懲罰也不遲。 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為這時打孩子往往只是發洩自己的憤怒,懲罰時往往會失去分寸,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 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應等自己怒氣平息了,頭腦清醒了,再實施懲罰。 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況者不能打:.行為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 害的孩子。 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3歲的孩子處於遊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即使是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因為在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會影響他們做出正常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導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在1∼3歲的階段,孩子處在自主性與羞怯和疑慮之間搖擺的階段。兒童迅速學會走、爬、推、拉和交談等許許多多的技能,學會了如何抓握和放開。他們不僅把這些能力應用於物體,而且還應用於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換句話說,兒童現在能「隨心所欲」地決定做還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必須按照社會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兒童行為的任務,而又不能傷害兒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體罰,兒童就會感到疑慮而體驗到羞怯。 育兒小貼士:在孩子3歲前的這一年齡階段,面對孩子的無理吵鬧,面對孩子幫倒忙,父母往往是最頭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體罰他們。怎麼辦?您不妨採用以下辦法來教育犯了錯誤的孩子:•冷處理。當孩子無理吵鬧時,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給孩子以積極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自然後果法。對於喜歡亂碰東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體傷害的情況下,可以讓他碰一碰煮熱的食物,讓他直接體會到其中的危害。•用生氣的表情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對。你可以把自己的憤怒寫到臉上去,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學會看大人的臉色行事。看到大人的憤怒表情,很多孩子會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講明道理。給孩子講明一些簡單的道理,說清楚這樣做會給他帶來的直接傷害。比如,你亂碰開水瓶,會被燙著的,到時候會像打針一樣痛的。 6歲以後要盡量少打,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歲以後就應盡量減少體罰,而到了12歲就應完全停止了。6歲以後,多數孩子已經進入學校了,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著憑借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來各種成就。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喪失成長所必須的成功體驗,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養成消極、自卑的人格;而且在這一時期進行體罰,孩子能夠清楚地記住父母對自己的體罰,在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進入青春期後,兒童在肢體運動、認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漸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統一的自我。他們強烈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獨特的個體,具有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強烈要求。如果這時體罰孩子,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還會產生某種報復與逆反心理;而且,隨著知識的增多,他們會清楚知道父母的這種做法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種違反法律的錯誤行為,因而會對父母產生不良印象,認為他們不遵守法律。 .

2007年10月08日
公開
17

轉貼:擁有育兒好心情

(作者:快樂中心 http://www.happy-house.com.tw王瀞儀老師)   「我也不想打孩子、罵孩子阿!但是常常就一把火氣上來,很難不發出去!」這是許多父母親的苦處。面對孩子製造的問題和麻煩時,特別容易火爆處理,因為自己心情被弄得亂糟糟。   是不是“擁有育兒好心情”,我們採取的管教作法上面,就會截然不同了呢!的確是唷!當我們心情好的時候,總是會多點耐心或多點巧思,想要化解孩子製造的問題;當我們心情惡劣時,卻只想採取打罵那些負面作法。   怎樣擁有育兒好心情?提供一些方法如下∼ 1.當孩子製造出麻煩問題,令你感覺生氣時,請先告訴孩子:「我現在很生氣,你先等我十分鐘,讓我冷靜一下。」然後跑回房間猛做深呼吸,平復自己的情緒再去做處理;如果孩子年紀太小,對他這樣講聽不懂時,父母可以直接去別的地方冷靜冷靜就可以了,並不用先跟孩子說這句話。 2.平時就先教養出有禮貌、嘴巴甜的孩子:當你心情不好,會因為孩子說「喜歡你、謝謝你、對不起」這些話,而容易平復自己的心情喔! 3.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平時不要常常打壓孩子、否定孩子之外,也常要對孩子說說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果孩子做出每件事情,不是只有表面那樣的簡單,你能知道他內心真正的想法,就較不容易感覺生氣;有時候我們發現孩子心懷好意,只是做完後失敗了,剛剛卻已經責罰了他,是不是常感到無比的後悔呢?   例如:瓜瓜很喜歡幫我們剝豌豆夾,我們知道他是想要幫忙,而不是想玩耍浪費食物,如果他剝不好我們也不會感覺生氣,反而還會一直說他厲害,更積極教他怎樣可以剝得更好。萬一情況倒反過來,看到瓜瓜拿豆莢去亂折,孩子還不會表達,父母親也不懂猜測真實情況,我們將因此失去掉一個「剝豆莢的好幫手」。 4.把孩子假想成是「重要客人」的孩子:對於重要客人的孩子,當然你就不會打他罵他來處理問題,其實人類都有種潛能,遇到不能打罵生氣的大前提下,還是可以把問題處理得很好哩!這時候你還會嚴格要求自己要“平心靜氣”來處理。 ∼先有好心情,再用對方法,才能輕鬆處理惱人育兒問題喔! ∼希望大家都是用理智來解決問題,不是用情感來解決問題,才不容易造成遺憾

2007年10月02日
公開
18

如何幫助小孩安全地學習獨立

謝謝海水正藍媽咪的分享 文�科諾利.亞妮茲 譯�何宜倫   這年頭作父母的總是非常操心子女的安全,但又希望子女能學習獨立? 到底該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有效地取得平衡? 以下是相當中肯的十三點建議。 ●盡可能帶女兒和兒子接觸不同的人,加強他們鑑別人的能力。社會經驗愈豐富,對人的感覺會愈敏銳,唯有透過和環境緊密接觸才能讓小孩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如果孩子總是離不開母親該怎麼辦呢?你可以小心地鼓勵他,但是要給他時間,讓他知道世界是多麼多采多姿和你是如何保護著他,逐漸增加他的自信。 ●循序漸進地給小孩多一點自由,但是要注意有些青少年會認為他能一次擁有全部的自由──只有自由,沒有責任。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自由與責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責任之一就是:遵守約定。 ●和小孩一起為他的獨立而感到高興,表現出你的好奇心而不是憂慮和不安,當他做某件事情之後,你會說:「我很想知道你經歷了些什麼!」 快樂的期望通常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盡可能讓小孩自己決定要相信和不相信什麼。和小孩討論有關自由或約束的話題時要認真看待他的直覺和意見,過程中除了給他支持之外,也要一直注視著他。監督和看管是不可缺少的──問題只是在於要怎麼做。再重申一次技巧在於:平衡的拿捏,試著找出一個平衡點。 ●不要用所謂「良好的建議」來擾亂小孩,如果他們無疑的比較了解某些東西,家長也不該立即插手干預,因為原本只是關於小孩的行為和偏好,如果你的想法也參與其中,你便剝奪了他從正確或錯誤的決定中學習的機會,也奪走他自己做決定的勇氣。 如果小孩從來沒有學著提出自己的看法,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為負責,又怎麼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呢?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小孩會照著「別人」的話去做,而這些「別人」或許就會阻礙他清楚地表達「我不想這麼做!」 ●讓你的小孩去冒險和有機會體驗特別的事物,例如:和朋友一起在樹林裡紮營和到遊樂場裡郊遊,學習為自己負責。 ●交付給小孩一些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多給孩子機會證明自己是能幹的人。 ●允許一些小擦傷。缺少風險和挫折的生活是不完整的。當小孩面對失敗時,你千萬不要立刻插手幫忙。不要在每一個小困難發生或是小孩裝病的時候都給予安慰,也不要馬上就讓他吃藥。 ●不懼怕小痛、掩飾身體的些微不適、不抱怨微小的疼痛、或是不逃到母親的身後尋求後盾,有時候會帶來更多的自信和獨立。 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強調:「事情沒有那麼嚴重!」為什麼忍受是有意義的呢?因為一個沒有被過度溺愛又強壯堅毅的小孩,會準備好面對生活中其他的危險和不順利──這對小孩自信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也是你能給他最好的保護。 ●培養小孩小心謹慎的態度,周密的思慮不但可以訓練對自己和別人負責,也可以讓生活更安全。讓自己成為小孩的好榜樣,讓他看見你待人接物的小心與謹慎。 ●不要替小孩做他能做的事,因為最晚到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已經可以照顧自己大部分的日常生活起居。 ●設法讓小孩體驗成功的經歷。「我成功了!」或是「我還不夠好!」──自身的體驗和想法會影響對自己的評價。每一個發展的階段都可以讓優點變得更好,讓他更驕傲。你應該要發現他的過人之處,並且給予正面評價,因為每個人的長處都需要被認同。敘述你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給孩子聽。 ●為了能更正確地評價孩子的朋友,試著認識他們。有時候母親直覺孩子的新朋友不討喜,這時候怎麼辦呢? 當然,你的孩子有機會自己辨別出誰是損友、誰是益友,但是,如果孩子的朋友形跡可疑或是和可疑的幫派掛勾而無法脫身的話,基於保護小孩的立場,家長必須插手干涉。你必須明確地讓他知道:「我無法忍受你和他們在一起!」朋友的影響力很大,他們除了是玩伴、傾聽者和建議者之外,也可能帶來危險。 直接禁止小孩交朋友,或是籌劃一場冗長的談話,可能兩者都無效。最好是幫助孩子建立一段新的友誼,可以在運動社團和音樂學校裡慢慢尋找,不要太快放棄。 (本文選摘自玉山社新書《勇敢的孩子會說不》)

2007年09月26日
公開
29

大同耳鼻喉科-複診

兩天=$4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