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晴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教養大家談不見了

2007年10月03日
公開
35

今天要找兒童百科資料,進了信誼的教養大家談舊資料區,才發現無法連線,真的找不到任何資料了,只剩2004年一月份留言的最後那幾則標題還留著http://www.hsin-yi.org.tw/talk/before/talk/bbs/BySubject.asp?Topic=BySubject,但點入標題後還是無法看到任何資料,瞬間真有如三十隻鳥鴉飛過眼前。 信誼教養大家談在早些年是親子教養網站人氣最旺的一個地方,因為在那裏出沒的媽媽們個個有料,談兒女教養,談童書,談生活經驗,談英文教育,各種話天南地北,資料之齊全讓我在苦悶的育幼時期得到莫大的助益,而也因為這個網站的網媽我們有了親子遊,生活範圍更加擴大。無奈信誼在2004年以改版為由,關閉了舊版的大家談,新版的親子話題,深度及廣度都不夠吸引人,我也不再進信誼網站了。 但舊版大家談仍然存在,要找資料仍可上去搜尋,可是今天,卻怎麼也聯不上線了,我打了客服電話,客服人員說會去了解,再回我電話,但是她也弄不清楚為什麼會變這樣?可否請以前曾在這裏混過的姐妹們,高抬貴手打電話至客服反應(02)23913384~2499( 9:00~18:00),雖然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可是總覺得越多人打電話,信誼才有可能正視這個已娙關閉的網站,並把完整內容再重新還給我們。 之前貼在教養大家談的舊文,因為電腦中毒都沒存檔,現在可好,隨著它關站不能連線,所有生活紀錄也消失無影,除了徒呼負負,實在不知該用什麼字眼來形容這個以親子教養為經營主軸的企業。上回他們關掉大家談,錯失了人氣,也錯失了其網站可能榮登華人地區教養網之龍頭機會,看看新的大家談,內容不過哈啦聊天式的短文,怎麼和舊的大家談言之有物人氣超旺相提並論?這回再把舊大家談都關上了,看來有如練武之人自斷筋脈。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氣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眼光決定一個企業的格局」,言盡於此,生氣無用。

Bravo!

2007年09月30日
公開
52

台北藝術節正式開幕,我們今天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戶外演出。 其實早就忘了今天的演出節目是啥?周六回家也沒電腦可用,又忘了事先把節目名稱記下,,只知道是來自國外的表演團體,二點半剛過我們抵達中山堂廣場,看到一台大型吊車,心想中山堂沒在進行工程,為何弄來一台大吊車?走近一看,吊車下圍了四個矮矮的鐵架,中間有一些道具,所以等下的表演應該會在這裏進行吧,於是我們就站在那裏等候,看表演找好位子很重要,因為孩子身高不夠,如果沒找到適當位子,等下被大人擋住視線,那就白來一遭。 廣場上滿布人潮,副市長正在致辭,他說一個進步的城市不只要有一流的硬體建設,軟體建設同樣重要,尤其是台北市文化局在這幾年一直舉辦大型活動.....,是的,這正是我一直喜歡台北的原因,它的文化多樣性及活動多元化,讓住在這個城市成為一種享受,放眼雨岸三地沒有第二個城市可以和它相較。 大頭們致辭完畢,不知從何處傳來鼓聲,來自法國的表演團體出場了,但是他們是從舞台的右前方出場,我們站位置是舞台偏左前方,加上滿滿的人,根本看不到表演者,不過主持人在台上說他們會繞行全場,請觀眾在原地等候不要推擠,所以大家都很遵守規矩站在原地,鼓聲昂揚的傳了過來,不時還有口哨聲配合,遠遠的從人群的綘隙裏可以瞥見表演者鮮豔的服飾顏色,主配單位發給民眾雞蛋沙鈴(我們太晚來沒拿到),民眾用沙鈴配合鼓聲一起打著節奏,真有嘉年華的氣氛。 晴說他們都沒繞過來,我說沒關係,等他們一進到前面的圍欄範圍,就在我們眼前,等下近距離觀賞,而且他們會在半空中進行表演,不管站在哪裏都看得到,不會像他們在繞場時被人群擋住。 看看我 七個鼓樂手還沒就定位,一位身材瘦小的小丑,先進入圍欄裏,她好像還在感冒中,因為她連續擦了好幾次鼻水,一旁穿著制服的義工也輕輕跟她說Take care,小丑做好安全措施,吊車慢慢把她拉高,全場不免一陣驚呼,然後樂隊就定位,在定位過程中,七名鼓手還是不斷以肢體及臉部表情和場上觀眾互動,我們沒有沙鈴,只能用力的揮手、拍手,感謝他們精彩的演出。 吊車緩緩升高,八名演出者像是吊飾一般升到半空中,在秋天的台北天空下,全場觀眾都仰著頭努力觀賞著這難得的演出,小丑把外衣及帽子從高空拋下,然後在高空秋千上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大家看得嘖嘖稱奇,靖很沒膽量,他看了一下子就低頭,我問他怎麼了?靖說他很怕表演者掉下來,我跟他說不用擔心,他們身上都有安全措施,就算掉下,也是懸在半空中,不會發生危險,他才放心的看著高空中的演出。 詀在地上的我,一直想著他們站在十層樓高的半空中看到的台北風景是如何呢?他們如何能想出這麼有創意的演出方式?吊在半空中的他們不停的變換角度,高度,而且表演者也用鬼臉或手上的鼓棒和地面上的觀眾互動,整場演出毫無冷場,直到他們抵達地面,觀眾爆出如雷掌聲久久不息。 頭都酸了 表演者卸下吊架,再次整隊繞行,這回他們真的從我們身邊經過,他們很喜歡挑有小朋友站立的地點繞行,逗得一票孩子眼睛大張。當他們經過身旁時,我豎起大拇指對著小丑大喊Bravo!她滿臉笑容的說Thank you,表演即將結束,他們繞到中間廣場時還在那裏變換著隊形,觀眾也拿著沙鈴應合著他們的鼓聲,晴靖二人都想再去看個究竟,不過人潮眾多,根本沒法子擠到前面,只見他們漸行漸遠,全場只聽到不停的Bravo!Bravo!Bravo! 真的應該大喊Bravo台北市文化局!Bravo法國特快車劇團!因為你們,看表演的經驗可以從地上升高到半空中,好像變得很「高級」了呢!

受傷事件後記

2007年09月29日
公開
34

送完中餐,晴的同學家長和我閑聊了二句。她女兒之前和晴同班,升上小三又同班,真是有緣。我們談到要如何規畫目前班上的周三晨光時間,也順道聊了孩子的學習狀況,她女兒十分懂事乖巧中規中矩,和晴的類型完全不同,我說晴是傻大姐型的,老是搞不清楚狀況,又不懂得保護自己,所以上回才會受傷。 結果這位媽媽講到了上學期末晴受傷的景況,那天是學期末同樂會,全班帶到戶外邊玩邊吃,一個粗心大意的男同學把滑輪亂甩晴受傷了,血流如注,她和另一名媽媽及老師都嚇呆了,老師幫晴止血帶去保健室,只見晴很鎮定的說:「老師,沒關係,你不要緊張,只有流血而已沒什麼關係.....」這位媽媽說到這裏眼眶也彷彿濕潤了,她說沒想到晴看似粗枝大葉,卻在那麼緊急的狀況下還在安慰老師,真的是很善良的孩子。我一聽也哽咽了。 回想起那天在醫院裏看到那件滿是血漬的上衣,我的心都涼了一半,幸好只是小傷口,也只傷到額頭,晴當天也說她有跟老師說沒關係,其實她自己很害怕,因為流很多血,可是她知道老師扶著她,老師的手在發抖,她很怕老師跟媽媽一樣怕血會暈倒,所以她有跟老師說沒關係,可能那天在醫院時我也很心慌,忘了稱讚她會替人著想,今天又聽同學媽媽一提,我才發覺晴長大了,事發時她沒有哭沒有鬧,還安慰老師,一個八歲多的孩子如此貼心善良,讓我有點泫然欲涕。 當時事發後我問晴爸要去問個究竟嗎?晴爸說算了,反正孩子沒什麼就不用再追究了。想想也對,因為出亂子的同學家庭很複雜,要他道歉,是不是也會連老師一起扯進來?再說急診費用可申請保險理賠,那就不用再跟家長究責了,何況學期快要結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到期末結業那天去接孩子,晴的老師還滿口抱歉,說她沒把孩子看好,我真心的跟老師說孩子受傷事出突然,幸好只是小傷請老師不要放在心上。原本以為開學後可以再看到晴一二年級的老師,但是一開學卻從其它家長口中得知老師退休了,她很低調完全沒跟我們這些班親會的家長提起,剛好有回碰到教務主任談起此事,教務主任也很推崇晴的老師,她說老師不願校方聲張辦歡送會,學校裏的老師也沒幾個人知道她要退休,低調到極點,老師就這麼不聲不響退休;話說到此我開始慶幸當初沒有追究晴受傷的事,否則在這麼一位有經驗又用心的老師退休前,還要因學生受傷事件而煩心,那不就太罪過了。 開學那一周,晴說那個男生來向她道歉,我問晴他怎麼說?晴說:「他自己跑來的,他很誠心的向我說:『對不起,我害你受傷了,可是那時我很害怕,也不知道要怎麼跟你說,然後又放假了,所以現在開學才跟你對不起,希望你原諒我,謝謝你沒有跟我媽媽說。』」我問晴你怎麼回答他?晴說:「我受傷的時候也很生氣,氣你不小心,可是你可能只是不小心,我媽媽說我們有保險,可以賠醫藥費,所以就沒跟你媽媽說我受傷的事,你下次要小心,不然如果又害別人受傷,人家可能要你賠很多錢。」 聽完晴的敘述,我跟晴說那個某某人還不錯,他還來跟你道歉,所以他也算是懂事的孩子。這事件到此算是完美的結束。

朱家故事

2007年09月19日
公開
29

第一回到靖班上擔任故事媽媽,想來想去我挑了這本安東尼布朗的繪本,因為字數不多,畫面也很有趣。 走進靖班上,感覺比姐姐小一時的班級.....好了很多,晴小一小二班上有不少太過動的孩子,十分吵鬧,就算要講故事,前面大約要花五到十分鐘,讓孩子靜下來,相較之下,靖這個班就很快進入狀況。拿出朱家故事,讓孩子看看封面,有人說我看過英文版,也有人說那個媽媽養了三個孩子。還有呢?紙上寫著「你們是豬」。為什麼呢? 看過故事的人急於公布答案,可是有人沒看過這本書,他們一定想從頭開始看,可不可以請知道答案的人先保守秘密呢?這樣一講,果然全班又靜了下來。慢慢念著書中的一字一句,孩子們說媽媽在哪裏?怎麼都只有看到爸爸和孩子啊?媽媽在哪裏,安東尼布朗好像在第三頁還是第五頁才畫了媽媽一早起床很忙的樣子,要做早餐,要舖床,還要打掃,最後才能出門上班,四分割的畫面當中媽媽很渺小,等她出門上班時感覺已經日上三竿。 等到傍晚,二個孩子邊脫制服邊扯開嗓子大叫,下一頁是豐盛的晚餐,再下一頁是父子三人舒舒服服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而媽媽呢?媽媽隱形了嗎?又是一個四分割畫面,媽媽還是忙個不停。我沒有多說什麼,只讓孩子去看書上的圖,媽媽要做多少事? 終於有一天,那三個大男人回家時,媽媽不見了,他們要自己弄晚餐,三個人都變成豬的模樣,孩子一看就哈哈大笑,他們弄了很久,東西很難吃,安東尼布朗用類似水彩的畫法,點出那頓可怕的晚餐。再翻頁,看到一堆髒碗盤,平常是誰洗的?--媽媽。又過了一天,三個父子還是一副豬樣,但衣服上有不少油漬,家裏的亂象也更可怕,最後家裏沒東西可吃了,父子三人趴在地上找起殘渣,此時的畫面處理,朱家客廳一片漆黑,只有打開的大門有光,有光的地方映著媽媽的影子,安東尼布朗在這裏所畫的畫面,一看就讓我想起電影中救世主降臨的畫面,請想像一下,在一片黑暗中,父子三人絕望的趴在地上找食物,突然一道光從門外射進來,配樂是振奮人心的音樂,媽媽的腳步聲一步步靠近,然後她的身影投射在朱家客廳,是不是很像救世主降臨呢? 三個父子剛好趴著找食物,所以他們跪在地上,哀求著媽媽回家,媽媽此時的形象很高大,因為做事的人才是「老大」。最後圓滿結局,朱爸爸幫忙洗碗,小吉小利自己舖床,媽媽也會修汽車。 闔上書,我問小朋友,你們在家會做家事嗎?大家又急著搶答,我不疾不徐的請他們放下小手,拿起後方黑板上的磁性名條,隨機抽問: 「我會幫媽媽洗米,洗碗」 「我會幫媽媽掃地」 「我會幫媽媽摺衣服」 「我會幫爸爸洗車」...... 幫媽媽掃地?我很技巧的問小朋友,家是誰住的?大家。 那地板是誰踩的?每一個人都有踩,沒錯,那這樣算是幫媽媽嗎? 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不是幫媽媽,那是幫誰呢?幫住在家裏的每一個人,是的,這正是我挑這本書的原因,因為小一的孩子很容易溝通,透過繪本的講述,我想傳達「家事」是住在這個家裏每一個人的事,家事不是媽媽的專利,幫忙家事也不是幫忙媽媽,而是家庭成員每個人都應讓要承擔的責任。 故事講完了,又帶了一個活動,摺衣服比賽,我帶了幾件上衣,讓小朋友分排比賽,比賽時參賽者全神貫注,其餘小朋友則負責加油打氣,經過一番較量,每一排都由小朋友自己選出最會摺衣服的小幫手。 孩子們玩得開心,連下課鐘聲響了,都沒人想離去喝水或厠所,我看著這群可愛的小一生,再次叮嚀他們回家不要忘了做家事,否則會怎樣?會變成豬啦,有人說。是的,不勞動不做家事只會享受的人,真的會變成一隻大笨豬。

全國古蹟日

2007年09月16日
公開
23

孩子們說想再去省立博物館聽故事,我們吃完中餐就出發,結果今天是全國古蹟日,進館完全免門票,我們三個人都驚呼古蹟日,真好!晴還說如果今天在台南那就更好,因為台南有很多古蹟,可以免費參觀就賺到了,話是沒錯,不過這小三生,會不會太像歐巴桑啊?這麼喜歡免費活動。 一進館內,直奔三樓去聽故事,上回我們已來過一次,這次只是複習內容,舒服的故事區,有不少大人占著位子睡著了,二小對於這些大人的行徑相當不認同,因為他們沒有聽故事怎麼可以占位子?我告訴他們不用生氣,因為還有其它空位我們可以利用,如果真的客滿,我們可以請志工把這些人請到一旁睡覺,他們的行為不對,不過我們沒有必要生氣,為這種人生氣太不值得了,最重要的是自己長大不要變成這樣不體貼的人,只想到自己沒有顧慮到別人。原本怒氣沖沖的二姐弟這才開心的聽起故事。慢慢走了一圈,博物館的古蹟導覽正要開始,靖說他還是想留在三樓或二樓參觀,晴獨自一人參加導覽,晴長大了,可以自行行動,只見導覽隊伍拉到館外,看來是要介紹館外環境。 我和靖留在館內慢參觀,又到地下一樓去看美人魚特展,這個展場布置得不錯,詳細介紹了儒艮和海牛的生態,櫥窗裏人物造形,加上文字故事,我和靖逐一看著文字念故事,地板上還畫著類似大富翁的遊戲盤,母子二人玩得不亦樂乎。等晴回到館內,我們加入導覽行列,導覽先生說館內的列柱都有固定比例,所以底下必須用基座固定,如果是從天花板到頂端的列柱,比例不對美感盡失。他拿出一張舊照片,走廊在日據時代是開放式空間,參觀完博物館就可走到迴廊看公園的景色,但是國民政府整修時加上牆壁,成了密閉空間,再也看不到風景,哇,真是大開眼界。 靖又堅持一定要帶姐姐到地下室去看展,我只好再當一次地陪,再念一次故事,又看著二小玩遊戲。四點多,我們離開博物館,看到襄陽路上浩大的廟會陣頭,行進隊伍沿著襄陽路轉進公園路,又進到二二八公園,原來今天是台北媽祖文化節,這些年來孩子們除了去了一趟台中看大甲媽祖出巡,也隨我回萬華娘家看過大拜拜,所以姐弟二人對這種民俗藝陣也頗能欣賞,我們看神兵神將的衣服,看娘傘,看神轎,重新溫習媽祖回娘家一書的內容,看了一會兒,還去攤位上拿了平安符,一旁的阿桑說可以在平安符上寫下願望再投入箱子裏,不過我們只蓋上媽祖保佑章截就離開鬧熱滾滾的會場。 二小還想去中正紀念堂看展,我們沿著公園路前行到了凱達格蘭大道,晴望見了台北賓館,她說這裏佷漂亮,是不是古蹟?可以參觀嗎?我說這裏叫台北賓館,是日本人蓋的,當初都拿來招待從日本來的高級官員,前一陣子開放過一二次,等下次它開放參觀時,我們再進去探個究竟。我們只站在門外往裡看,二姐弟都說看起來很高級,像是城堡,沒想到台北有這樣的地方。 在外交部前我們遇到了來自蘇澳金媽祖的花車,我看過報導,知道這間廟宇,一群阿伯阿公們坐在路邊休息聊天,他們一看到我們走近,就忙不迭的喊住我們,拿出車上擺放的糖果要給小孩,我一向不喜歡孩子吃太多甜食,怕蛀牙也怕引起咳嗽,但這群熱心可愛的宜蘭阿伯們,一再說這是敬奉媽祖的祭品,有吃有保佑,而且他們溫暖的笑容使我不忍心潑冷水,四五個人拼命的往二姐弟的口袋裏塞滿糖果。這些素昧平生的阿伯們,真是純樸的可愛,前些天才念了簡媜的「陪阿嬤去賣掃帚」,故事當中的溫暖人情再次深深感動了我,今天無意之間就在台北市街頭又和宜蘭鄉親的熱情重逢。 慢慢走進中正紀念堂,秋天的太陽一點也沒火氣,微微的秋風拂面而來,我們又去看了台灣科技驚歎號展覽,展場裏沒幾隻小貓,所以二小開心的玩著各種互動遊戲,只是有些展區的遊戲區已宣告不治。 無意間在古蹟日參觀博物館,還遇上媽祖遊行隊伍,假日多出門走動,果然有不少驚喜。

茶花女飲酒歌

2007年09月15日
公開
24

今天吃早餐時聽著茶花女當中的飲酒歌,仔細一聽這個版本是帕華洛帝唱的,雄渾而優美的歌聲從音響中流出,朋友舉杯高歌人生苦短,帕老上周已經離世,聽著他的歌聲歡樂澎湃迴盪,深深感受到藝術家不朽的生命力,他雖然已逝去,但他的聲音仍在世上傳頌。 我和二小說起帕老,他唱過不少知名歌劇,像杜蘭朵公主,還有上回在車上聽台北愛樂介紹的波希米亞人,二小說那他一定是唱魯道夫吧,這個我不知道,因為波希米亞人那張cd都是二小自己聽,我還沒仔細聽過(事後聽了一下,沒錯,二小的耳力果然好),我說好可惜,他上周去世了,才七十一歲的男高音啊。 靖突然搞笑的問:媽媽,他為什麼叫「胖」華洛帝?他很胖嗎? 我正色看他:靖,他叫帕華洛帝,不過那是翻譯的名字,發音類似手帕的帕,不是胖,但他真的很胖,愛吃美食的他曾高達二三百公斤,前二年他還來過台灣演唱,姐姐幼稚園的余老師也去台中聽他唱歌,現場唱的就是茶花女當中的飲酒歌。 晴:媽媽,你為什麼不帶我們去看? 我:在台中,而且票價很貴,余老師說現場很好聽,但是可以感覺到他變老了,唱歌沒有像cd裏一樣好聽了。 二姐弟又專心的聽著飲酒歌,我的思緒飛到新聞的畫面中,帕老喪禮上滿是他最愛的向日葵,盛放的花朵熱烈宣告著高音c歌王的熱情不減,那種追思歌頌生命的禮讚,完全感受不到死亡的陰影,卻像歡送會,歡送帕老到上帝懷中為祂高歌,帕老驕傲的說著:我知道祂親過我的嗓子。今後也只能在cd中回味這個聲音了。

七月再見

2007年09月10日
公開
35

還記得農曆七月初一那天,我說農曆七月到了,二小立刻說:「是鬼月吔,媽媽你會不會怕鬼月?」 我很神秘的笑著說:「小時候會有點怕,可是現在我覺得七月是一個很棒的月份吔。」 二小當然問道:「為什麼?」 我接著說:「因為七月有七夕,很浪漫;還有中元普度可以讓那些homeless的鬼都吃飽,他們就會很開心,我們還能吃到那麼多祭品,所以我覺得很好啊,一點都不害怕,何況鬼跟人一樣,只要你都做好事,就不會有鬼想害你,就算是遇到壞心的鬼,他也不敢害你,不然他可能會被地藏王菩薩處罰。」 我又說了些小時候農曆七月的期待事項。七夕拜七娘媽、床母,七娘媽的祭品中會放圓仔花,雞冠花,而且晴外婆一定會準備紅白二色的香粉讓七娘媽可以梳妝打扮,等到典禮結束,那二塊香粉理所當然成為我們這些小女孩的化妝品。拜床母的儀式好像持續到我們都念小六為止吧,再過些年,農曆七月七日做十六歲的禮俗大肆流行,我猜一定也和床母有關,做十六歲表示孩子長大,可以獨立,不用床母再費心照料。 七月十四日下午要拜「庄腳媽」,廟方會在廟後的小空地,準備好多竹架,竹架用紙糊上,上面都畫了圖案,老媽會叫我準備些許祭品去祭拜,好像只有女生才能拜(不然為什麼每年都是我去?),點香後還要一一轉動竹架,我只是跟著其他大人指示照做,雖然不懂,不過可以代替老媽出馬,也令人興奮半天。 七月十四日晚上放水燈,放水燈有酬勞,所以一票人早早去跟廟祝預約,當天天一黑在廟裏集合,一行人浩浩蕩蕩走到二號河濱公園的淡水河邊,沒水燈可拿的人也會跟著去看熱鬧,雖然那時也不知放水燈有什麼意義,不過有活動就覺得挺好玩。 七月十五中元普度那就更不用說了,家家戶戶早就準備了「澎湃」的祭品,廟方也會把長條桌拿到廟埕擺放,供桌上掛著盂蘭盆會的字樣,上面擺滿了家戶的祭品,雞鴨魚肉不可少,餅乾飲料也是要角,在那種不太富有的年代,一年到頭也吃不到什麼零嘴,只有藉著七月半的中元普度才能一飽口福之慾。再加上當天廟方會舉辦法會,幾名僧侶坐在高高的台子上,口中念念有辭,大約下午二點半過後,就有「放孤搶」儀式,念經的和尚們把眼前一盅盅的糖果餅乾,向著四周灑下,名為祭好兄弟,實質是成為我們這群小鬼的五臟廟祭品,回味起來,那些東西好吃嗎?一點也不,但和大家在那裏等候、搶東西,甚至是事後分享東西的過程,才是真正迷人的過程。 中元普度最後重頭戲是燒金紙,住在廟口的二十來戶人家,大家同心協力一起把紙錢一一疊好,再放入大鐵筒中燃燒,民國六十七十年代的台北,大家都這樣燒,沒人跳出來說會造成空氣呼染,而且我保證如果有人膽敢在中元普度這天講這種話,一定會被罵到臭頭吧。時代進步了,不知從何時開始,所有的紙錢都用塑膠袋一袋袋裝好,再運到焚化場燒燬,我知道後異想天開的問老媽:「那住在這裏的好兄弟知道去那裏拿紙錢嗎?」老媽很有信心的說:「每個塑膠袋上師父都念經還有上手印,就算拿到焚化場去,我們這裏的好兄弟也會拿得到,就像你在銀行領錢,只要有存,印章又對了,就能領到錢一樣。」噢,老媽的說明真是合情合理,所以我就不再問這麼蠢的問題了。 說到蠢問題,不得不提小時候的童言無忌,我和弟弟們看著中元普度的祭品,心生好奇出口就問:「我們拜這麼多東西,可是都沒看到好兄弟來吃啊?」老爸立刻說:「拜拜是看人的心意,東西多少都不重要,反正也是給人吃,大家準備那麼多還不是都進到自己的嘴巴?如果好兄弟或神明真的會來吃,我看大家會越拜越少,拜是拜一個款,若一天到晚殺人放火拜擱再多嘛無效,好啦,你囝仔人拜就好,不要亂講話。」自從老爸發表這篇大論後,為人子女的我銘記在心,拜拜時心意最重要,祭品不會影響神明保佑你的程度,直到長大我才發覺一向傳統的父親講出這番話多麼不容易,因為他沒有用怪力亂神的角度來解讀祭品必須豐盛,反而直指人心,行善及虔誠的心才是得到庇佑的關鍵。 今年我帶了二小回外婆家過中元節,一來因為晴爸沒空載我去採買,二來我想讓孩子見識傳統中元普度的大陣仗,所以孩子們都很期待。 我們事先繳費報名,廟方集體購買米、飲料、肉乾等祭品,典禮後發給報名者,參加中元祭者可視個人狀況再加些額外的供品,我準備了不少水果,一來我家水果銷量大,二來我們人口少,太豐盛的牲禮很難在短時間內烹調完畢,至於泡麵飲料我們家一向都不採買那就省了吧。當我帶二小回到娘家時,還沒到家,舉目所見的騎樓幾乎都在舉行普度儀式。我們快步回到外婆家,用最快速度拿出供品,再依照晴阿嬤指示,分別向地藏王菩薩等神明點香,至於供奉給好兄弟的供品則要一一插上清香,誠心請他們享用。 我忙著點香,孩子則忙著幫忙外婆把紙錢摺好放入塑膠袋,還有些人雖然不住這裏,但也報名參加中元祭,不管是老面孔或新面孔,所有人看起來都和善無比,大家一邊摺著紙錢也不忘相互問候,等我插完清香,提醒二小等下會「放孤搶」,二小立刻衝回阿嬤家洗手,再到前方和尚念經處等候。趁著回娘家之便,去買了些日用品,等我回到廟埕,放孤搶已經熱鬧展開,二個孩子在人群中不斷穿梭,靖靖好像撿到不少好東西,口袋鼓鼓的,真是時代進步,除了小時候常見的餅乾糖果,這回也有現金、水果,水果?是的,沒錯,是又大又漂亮的水果,法師會看看那一個方向的人已經準備好接水果,幾乎丟出的水果都能在半空中被接到,我接到了一個美國甜桃,而且它還是毫髮無傷美得很。 晴撿了二十一元、三顆水果,靖撿了五元四顆水果,靖說真是大豐收,明年還要再來撿東西,晴則說有個大人在半空中拿到一百元,她如果長高一點,就可以拿到了,一百元?哇,真是大手筆!晴還說不只有一百元,還有樂透彩券。哇!連中元普度都這麼跟得上時代潮流。前幾天還看到中元普度場子有男高音演唱杜蘭朵公主的歌曲,文化多樣性竟然在中元普度上演,真好。中元普度基本上是讓那些無主鬼魂有場豐盛饗宴,在紙錢輕煙嬝嬝中,在滿桌供品後面,有的是一種人心的寬大慈悲,套句蔣勳常講的話-生命的慈悲。農曆七月,它不再是小時候令我害怕又期待的鬼月,雖然民俗依舊,但感受到的是人類對未知事物的愛心及關心,老實說我可是越來越喜歡農曆七月。

我家的新鄰居( 國語日報版本)

2007年09月05日
公開
32

我家陽臺外面本來有個鳥巢,可是有一天不知怎麼的,掉到樓下去了,我好傷心,哭了很久。(註1) 過了幾天,陽臺上又來了新鄰居-四隻毛毛蟲。這幾隻毛毛蟲的身體是綠色的,還有斑點(註2)。每天早上我都去看毛毛蟲,但是他們總是在睡覺,只有一次正在吃葉子大餐。 毛毛蟲的身體雖然很小,不過吃葉子的速度卻比人類吃一餐飯的時間還快。一下子就把葉子吃得精光,只剩下葉梗!所以我為葉子喊:「加油!」(註3)希望葉子長快一點,毛毛蟲才有食物吃。 沒想到,這天早上我去看毛毛蟲的時候,發現只剩下一隻毛毛蟲,其他三隻可能被小鳥吃了吧!(註4)希望這隻毛毛蟲不要再被鳥兒吃了,可以變成美麗的蝴蝶,展翅飛翔。 註1:真的是哭了很久,我跟弟媳說晴那天晚上的哭相很像五子哭墓團^^ 註2:見報的版本已經編輯修改,原本晴還寫那些斑點很像眼睛,可以嚇走小鳥,卻被刪掉,覺得有點可惜! 註3:我看到這句葉子加油時,腦海裏浮出的是小丸子喊加油的模樣。 註4:我們發現只剩一隻毛毛虫時,靖說:「哇,一定是紅嘴黑鵯回來了,他們一看到肥肥的毛毛虫,就說大餐,然後就一口把毛毛虫吃掉了。」靖一說到大餐二字,眼睛發亮張開大口的模樣甚是可愛。

省立博物館看展

2007年09月01日
公開
10

早上一起床發現竟然已經九月一日,是該收心好好恢復上學作息的時刻了。孩子們先把功課寫完,練琴,又各自看了幾本書,眼看中午時刻已至,吃了簡單的午餐,就準備出門去。 晴爸說今天會下午後雷雨,我們三人都帶者傘,到了公司附近,爸爸去做事,我們搭捷運去二二八公園,反正遇雨可以躲到博物館中。 沒想到才一下車,就看到斗大的雨滴,我們直奔博物館看展,目前正在展出的是陳奇祿先生的田野調查記錄圖像展,他深入高山地區用筆畫下原住民器物,衣著、用具,作為研究調查的依據,我只知道陳先生當過文建會主委,卻不知他在這方面有如此深厚的功力,他的圖像及文字都具有十分專業的水準,更棒的是展場中也陳列不少圖中的真蹟,二相對照更能看出繪圖者的素養。許多雕刻都有百步蛇,孩子們很自然的想起百步蛇的新娘這本書,我們慢慢走,沈浸在這些展品中,孩子們說原住民的雕刻和上回看大英展的非洲人很像,確實有幾分神似,在質樸中展現了一種無比的活力。 看完一樓特展,走到二樓,右邊也是原住民的服飾及各族生活習性介紹,其實去年我們已看過這個展館,不過今天配合特展再仔細看一次,孩子們對各族的黔面及服飾特色看得更仔細,也再次駐足耹聽布農八部合音。 二樓左邊是常態展,展出了台灣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態及海洋生物面貌,原本我不想看,但孩子們說還想再看一次,他們會在各個生態景觀中去找出自己認識的生物。展場中布置了一彎透明小溪,我們走在上面,上個月才參加溯溪的晴晴很自然的說:「媽媽,我們現在這樣就是溯溪,只不過這條溪是假的啦。」生活體驗越多,果然孩子的聯想力會更豐富! 三樓是「聽傳說」區,這裏布置了很舒服的空間,可以坐下來聽各原住民族的傳說故事,每個故事的空間布置都不相同,唯一特點就是十分舒適,害我差點聽到入睡。最重要的是故事的錄音及音效都還不錯,所以我們聽完了所有故事。孩子們還說下回還想再來聽一次。三樓的志工阿姨看到孩子,都很熱情,招呼他們去換原住民裝扮拍照,靖說他不想要穿,晴倒是很愛打扮,穿了好幾套服裝,我也請晴仔細看服裝上的百步蛇花紋。不過她對裝扮比較感興趣。 直到五點左右,博物館旸館通知響起,我們才下樓結束今天的台灣原住民之旅,展期到十月中旬,有興趣的人可以帶孩子去看看,不過我想建議的路線是先到三樓聽故事,比較容易引起看展的熱情,再依次下樓,一樓可以最後再逛逛,就看一次沒看夠,可以再去一次,好展覽真的值得多看幾回哦!

難忘的令營(晴)

2007年08月24日
公開
23

眼看暑假都快過完了,我卻連一個夏令營都沒參加,那是因為快放暑假前,同學害我受傷了!我的額頭被撞跛一個小洞,醫生幫我貼上美容膠布,傷口不能碰水,媽媽怕我去夏令營會很麻煩,所以都沒幫我報名夏令營。 幸好暑假結束前,家裡附近的安親班要舉辦溯溪夏令營,媽媽立刻幫我報名,我知道可以去夏令營,真的很高興。第一天我們先坐公車去三峽建安國小,一到那裡,我看到好多樹,然後就有人帶領我們認識校園的生態和植物,我看到了很多植物和鳥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台灣藍鵲、冠羽畫眉。然後我們又去做藍染,大家輪流用粗樹枝把衣服一件一件壓進染料中,藍染的味道雖然不好聞,可是老師說用藍染染色的衣服可以防蚊。 第二天就是我最期待的溯溪活動,溯溪時不能穿一般的衣服,必需戴安全帽,穿救生衣,還要穿上專門為溯溪設計的鞋。到了溯溪地點,哥哥姐姐們說:「這裡有一點危險,因為我們是逆著溪流走,要很小心,如果不小心被沖到溪的終點,可能一個禮拜都走不到這裡!」哥哥姐姐們選了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讓我們排隊玩漂浮,有一隻豆娘找不到歇腳的地方,它就停在我的手、腳和頭上,真是有趣。後來我們還拉著繩子在小溪中前進,溪水很乾淨,裡面有很多小魚小蝦,小蝦還把我的腳當溜滑梯,在上面溜來溜去。最後的活動是跳水,很多人不敢跳,我卻很喜歡,所以我玩了雨次,很過癮。玩了一個早上,很開心,可是午餐時間到了,我們必需回學校吃午餐,離開小溪的時候,大家都很捨不得,所以每一個人都走得很慢,希望可以慢一點才離開這裡。 這次夏令營是我第一次溯溪,非常好玩,而且在這兩天當中,認識了很多植物、動物,我覺得很有收穫,很謝謝老師和大哥哥大姐姐們,維護我們的安全,讓我們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我會永遠記住這次難忘的夏令營。 註: 晴這篇文章寫的四平八穩,我很喜歡,不過一開始要她寫夏令營時,和她討論,她直接說今天我去參加夏令營,我問她,可是有很多篇都是這種開頭,你要不要換一個?她想了想,又說我很高興可以去參加夏令營,我又問她:為什麼很高興,去年不是也參加過其它的夏令營?她說:因為今年都沒去啊,所以特別高興,我又問她:今年為什麼沒去,她當然想到了學期末的受傷事件。所以第一段就是從對話中不斷修正而來的。 二三兩段,都是她自己寫的,我只幫忙剛去多餘的字句,加上少許連接詞,雖然不算文采洋溢,不過也沒有流水帳的感覺還算寫得中規中矩。 最後一段,晴原本說,我很高與能夠參加夏令營,希望明年可以再來,此語一出,我和靖立刻說,哎,太八股了,上回用過同樣句子,所以晴又想了一下,她說那可不可以感謝老師和那些哥哥姐姐,我說可以,她又說可是感謝完了之後,我不知還要說什麼吔,此時靖突然冒出一句:「姐姐,你可以說我永遠忘不了這次經典的夏令營啊!」好樣的,連經典一語都出爐了,就在弟弟的幫腔下,晴想到了最後的結語。 小小孩寫作,事前引導及充分討論是很必需的,請父母不要只冒了一句你去寫,寫完我再幫你看,問題是他還沒整理自己的想法,也不知如何下手,這樣的土法煉鋼,只會讓孩子對作文心生恐懼,只要花一二十分鐘,和孩子把要寫的內容討論一下,討論是要用些技巧引導孩子自己講,父母不用把自己的想法加入,透過口語演練,再化為文字的思考過程,孩子自己就會找到如何下筆的方式。作文不是要有華麗文字或詞藻才算好文,我總覺得作文是訓練觀察及自省的一種方式,透過文字表達自己的看法,又能讓人看懂,或感動他人,比起無意義砌的文章還好呢。

台灣科技驚歎號展覽

2007年08月19日
公開
8

颱風剛過,也不知要去哪裏,想來想去,那就去中正廟看展吧,每年夏天都有國科會出錢舉辦大型科展,前二年我們都如期與會,今年暑假卻還沒空去中正廟走一遭。 從愛國東路走進去,大孝門正在整修,圍籬把路擋住了,加上天雨撐傘小小一段路走得心膽顫心驚。我們在展場前面問了一下,有免費導覽,一個親切的大哥哥幫我們導覽,這回的展覽面向很廣,從清朝到日治時期以降,還有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台灣科技風貌,包括了材料、物理、化學、建築、經濟發展概況及疾病防治等等,可以說是包山包海,孩子不可能對每一樣都感興趣,交通網及建築那二項,是他們比較容易懂的部分,因此在那裏花了很多時間去看展示說明,其餘就大略掃過。今年的互動部分不多,不像去年那麼有趣,不過因為我們常看展,所以孩子還能耐著性子慢镘看,展場裏有很多孩子跑來跑去,實在影響看展品質。 導覽的哥哥很親切,雖然不是很專業,但在問卷當中我還是給予肯定,畢竟這些大孩子能夠利用暑假來當義工解說,已是難得。科展期限至九月二十三日止,家有高年級孩子的父母可以去看看。 我們還去逛了U19的展覽,它評選的標準是十九歲以下的創作品,包括平面,立體,電腦創作,雖然展場不大,但孩子們看動畫作品還有動手玩電合成音樂都很開心,最後還在那裏玩影子合成遊戲,二姐弟都拼命似的跳了又跳,拯救了不少即將掉落的西瓜。 今天真充實,無意中看了二場免費又好看的展覽,這可能也是生活在台北的一大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