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雪(呱呱婷&小豬雯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蝦蟹奶蛋花生 超級過敏原◎

2007年04月28日
公開
35

研究:19%國人對食物過敏 海鮮芒果是禍首 更新日期:2007/04/28 13:46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八日電)根據一份由台北榮總、三總等醫院合作的研究指出,國人對特定食物有過敏情形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十九,最常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有殼海鮮、芒果、牛奶、雞蛋、花生等,值得國人注意。 這份研究是由台北榮總、新光醫院、三軍總醫院、台中榮總、高雄榮總及花蓮慈濟醫院共同合作,針對三萬多人進行調查,接受調查的民眾有一成九表示曾有食物過敏的經驗。研究小組上午在台灣兒科醫學會第四十八屆年會發表研究結果。 研究指出,調查發現在被調查的民眾中,零到三歲的嬰幼兒一成三有食物過敏經驗、六到十二歲的國小學童則有兩成,成人則高達一成七。 至於那些是最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調查發現,雞、蛋、牛奶、芒果、花生,與螃蟹、蛤蜊、蝦子等有殼海鮮等食物,是最常見的過敏原。在國小學童組中,有部分學生鱈魚有過敏反應;成人組中,則有人表示對烏賊過敏。 長庚兒童醫院過敏氣喘風溼科主治醫師姚宗杰表示,食物過敏的表現有皮膚癢、紅疹、腹痛、腹瀉等,有些人還會有鼻水流不停,若曾有上述症狀,但不了解是什麼食物導致過敏,建議可到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避免再吃到會導致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了解孩子的感受 ↘

2007年04月26日
公開
13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 了解孩子的感受 一個春日午後,四歲大的亞歷斯遇到一個問題,他用了一個很平常,但是不顧他人感受的方法來解決。他想騎自己的腳踏車,但問題是,姊姊愛麗森正騎著它。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亞歷斯把愛麗森推下車,然後自己跳上車,揚長而去。這的確是在每個兒童玩耍的地方,尋常可見的景象。很多兒童發展的專家認為,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年紀小的孩子無法考慮到他們的行為帶給別人的感受。而我的研究卻發現,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即使是幼兒園中班、小班的孩子也能學習注意別人的感受,然後使用這個資訊來解決他們的人際問題。 當孩子沒有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成年後,他們也會把這種解決問題上的障礙,帶進他們的生活裡。以三十歲的賴瑞為例,在他上班的房屋仲介公司的辦公室裡,大家都認為,賴瑞自私自利,不太顧及別人的感受。明知道應該介紹給其他仲介的客戶,他照接不誤;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別人會面洽公;安排會議時間時,不會考慮到同事和客戶的行事表。和賴瑞有共事經驗的人,都會被搞得氣憤莫名,因賴瑞不曾停下來思想,自己的行為帶給旁人的感受。 其實,很多像賴瑞這樣的人並不是真正自私、不顧他人感受;他們只是從來沒有學過,做決定時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不幸的是,因為在他們解決問題的程序中缺少了這個成分,他們的朋友因而少得可憐,他們也常常在事業升遷中,遇到瓶頸。孩子也是一樣,因為他們做事的時候不會考慮到自己行為帶給別人的感受,他們常常失去朋友,每天總會遇到一些難題。 「我能解決問題」課程中的第二個步驟是,幫助孩子在解決日常的問題時,養成考慮別人感受的習慣。一個有著像亞歷斯這種問題的孩子會學會停下來思考:「如果我不能把腳踏車要回來,我很生氣,但是,如果我把愛麗森從腳踏車上推下來,她會很生氣。」這是脫離賴瑞模式,邁向建立尋找多元解決問題辦法習慣的第一步。而多元解決問題的辦法中,也包括那些既公平又兼顧他人需要的辦法———這是一項能伴隨孩子走過青少年及成年生活的技能。 當媽媽確定亞歷斯和愛麗森已經能夠經常使用上一期電子報所介紹的「我能解決問題」詞彙,很快辨認這些詞彙,並且在文字遊戲中運用自如,她就開始把情緒的詞彙和問題加入「我能解決問題」的對話中。解決問題時最常會用到(也是「我能解決問題」遊戲的焦點)的情緒詞彙是:高興(happy)、難過(sad)、生氣(angry)、得意(proud),以及挫折(frustrated)。 解讀畫中人物 有一天晚上,愛麗森和爸爸到學校參加聚會,媽媽把亞歷斯叫到廚房裡。(兩歲大的彼得當然也跟來了。)媽媽為他們兩人倒果汁時,邊跟他們說,他們可以用上個星期學到的「我能解決問題」詞組,玩一個和情緒相關的新遊戲。媽媽把那個圖畫拿給亞歷斯看。(你可以用這幅圖畫或是其他的圖片。)媽媽要亞歷斯用是�不是的詞組來指認圖片中孩子的情緒。 指著那個面帶微笑的男孩子,媽媽說:「這個男孩子面帶笑容,你認為他高興嗎?」 「呀!」亞歷斯說,一副不感興趣的樣子。 媽媽指著一個在哭的女孩說:「這個女孩不笑,你想她高興嗎?」 「不高興,」亞歷斯說:「她在哭。」 「不高興。」彼得重複哥哥的話。 「你想她的感受是什麼?」 「我不知道。」儘管亞歷斯沒有說出好答案,媽媽還是保持耐心和愉快的態度,她問道:「是高興嗎?」媽媽露出高興的表情,「或者,是難過嗎?」媽媽很誇張地做出一副悲傷的樣子。 意識到亞歷斯需要更主動參與這個遊戲,媽媽繼續說:「現在,你指出哪張圖片中的孩子是表現出高興的。」 亞歷斯指出有高興表情的孩子。 「很好,現在指出那個孩子是不高興的。」 亞歷斯又指向那個高興孩子的圖片,然後為自己搗蛋的行為,笑倒在地上。媽媽知道亞歷斯只是在和她開玩笑。 有些孩子偶爾會提出好笑、不相關,甚至是相反的答案。有些孩子會笑得歇斯底理,或是扮鬼臉。如果在你和孩子進行「我能解決問題」對話中發生這些情形的話,效法書中母親的榜樣,用正面的態度繼續課程。生氣或責備,更容易鼓勵這類的行為。當孩子更熟悉這套課程的想法時,搗蛋的行為通常就會消失。當「愛搗蛋」的孩子有正常反應時,一定要嘉?#92;他們的努力。 亞歷斯、彼得,和媽媽繼續玩這個遊戲,在指出微笑和沒有微笑,哭和不哭、高興和不高興、難過和不難過的孩子的問題之間轉換著。當亞歷斯和彼得答錯時(故意與否),媽媽只是(用誇張的臉部表情)重複說出,笑著的孩子可能覺得高興,而在哭的孩子可能覺得難過,然後再問一次相同的問題。 當愛麗森和爸爸回家時,媽媽和亞歷斯還在玩這個遊戲。當愛麗森問起這些圖片是做什麼的,亞歷斯霎時變成一位很熱心的「我能解決問題」的情緒詞彙專家。 「你要指出某一張圖片,」亞歷斯向姊姊解釋,「你要說出那個男孩或是那個女孩是高興或是難過。就像這樣!」(亞歷斯指著女孩)「她是難過的。」 「你怎麼知道呢?」亞歷斯的爸爸問。 「因為她在哭。」亞歷斯回答,這時彼得模仿做出一個難過的表情。 「這我也會,」愛麗森說,「看著,」(指著男孩的圖片)「高興。」(指著女孩的圖片)「難過。你看,這很簡單。」 「哇!」亞歷斯哭了起來,並且出手打了愛麗森。他期望愛麗森能夠對這個新遊戲反應熱絡一點。 「愛麗森,」媽媽接口,「亞歷斯和彼得喜歡用手指著這些圖片,讓我們看看你能不能記住。如何配合圖片來使用這兩個詞彙。」 「什麼意思呀?」愛麗森問道。 「這個男孩和這個女孩(用手指向有著難過表情和高興表情的圖片)有相同的感受,或是,他們有不同的感受呢?」 「不同。」愛麗森回答,她對用字遣詞感到有趣。 在他們後來的「我能解決問題」對話中,媽媽常常會反覆強調相同以及不同,幫忙孩子了解,不同的人對(相)同一件事物,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我能解決問題」的課程:文字遊戲↘

2007年04月23日
公開
37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 「我能解決問題」的課程:文字遊戲 「我能解決問題」的課程不過就是,用一種能夠幫助孩子好好思考問題的方式,來和孩子交談。本文會討論六組構成「我能解決問題」對話基礎的詞彙:是�不是(IS/ IS NOT)、和�或是(AND/ OR)、有些�全部(SOME/ All)、之前�之後(BEFORE/ AFTER)、現在�晚一點(等一下)(NOW/ LATER)、相同�不同(SAME/ DIFFERENT)。 雖然你的孩子可能對全部,或是多數的詞彙都很熟悉,但這些詞彙在「我能解決問題」的課程中有著特殊的使用方式,我們會在書中,經由玩遊戲的方式,向大家介紹。當你一開始對孩子說:「媽媽是一位淑女,而不是一隻小貓。」還有,「我們的腳丫子看起來相同,但是腳的尺寸不同。」或者,甚至當你說出:「你認為我應該在吃香蕉之前還是吃香蕉之後把香蕉皮剝掉?」,孩子會哄然大笑。 用遊戲的方式來介紹這些詞彙是因為,當孩子學習把特定用語與遊戲相結合時,他們在解決爭議時,也會比較容易使用這些詞彙。舉例而言,這些詞彙組合能幫助孩子思考,某個想法是個好主意,或是,那不是個好主意,思考在發生爭吵之前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到底「對方打你,是在你動手打他之前或是之後」當孩子們把「不同」這個詞和有趣味連結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就會喜歡去思考「不同」解決問題的辦法。當他們懂得以後這個詞的時候,他們就比較願意等待到以後。 介紹解決問題所用的詞彙 瑪麗為子女介紹「我能解決問題」詞彙的方法,會讓你對如何在家中教導這些解決問題的用語有一點概念。但是,在你開始使用每組詞彙的時候,你也可以自由創作自己的遊戲,並且配合孩子來進行。 瑪麗決定趁愛麗森上學的時間,讓她四歲大的兒子亞歷斯認識「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當愛麗森不在的時候,亞歷斯似乎比較能夠集中注意力。而且瑪麗知道,等亞歷斯後來告訴姊姊關於「我能解決問題」方法的時候,他會很開心。)「有時候我們可以玩一個叫做『我能解決問題』的遊戲」,瑪麗告訴亞歷斯。因為亞歷斯很喜歡和媽媽相處,所以他馬上就愛上這個好主意。 「這些遊戲會幫助你和愛麗森以及你自己的朋友,玩得更開心。」媽媽繼續說。「這些遊戲會幫忙你想到不同的辦法,使愛麗森讓你玩她的玩具、讓她不找你麻煩、也讓你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不用依賴媽媽。這主意聽起來很不錯吧?」 亞歷斯十分贊同:「我們開始玩!」 是�不是 是�不是的詞組,對於像亞歷斯這種四歲大的孩子來說,是很容易理解的。甚至他那兩歲大的弟弟彼得,也可以參加。 「我先開始:亞歷斯是一個男孩;他不是一個氣球,對嗎?」瑪麗發問,強調「我能解決問題」的詞彙。 亞歷斯笑了起來。 「亞歷斯還不是什麼?亞歷斯不是……」 「我不是一間房子!」亞歷斯咯咯笑。 「對了,你還不是什麼?」 「不是一隻小兔子。」 「我不是一隻小兔子。」彼得跟著哥哥說。 「我不是一條魚。」亞歷斯說。 「我也不是一條魚。」彼得笑著說。 「我不是一根電線桿。」亞歷斯聲明。 就這樣,第一次嘗試玩「我能解決問題」的遊戲,有一個好的開始。很棒的是,亞歷斯並不想停止玩;他在客廳裡蹦蹦跳跳,一邊指著各種物品,一邊喊著:「這不是一隻蝴蝶。」、「這不是一輛卡車。」、「這不是一隻蟲。」瑪麗很高興看見孩子這麼興奮,她也發現,這些文字遊戲可以隨時隨地,輕輕鬆鬆來玩。 和�或是 那天後來在雜貨店裡,亞歷斯和媽媽繼續玩是�不是的遊戲,並且還增加了和�或是的詞組。和跟或是是我們在思考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會使用到的概念。「這是一個橘子,」媽媽說:「不是冰淇淋」當亞歷斯發現這是「我能解決問題」遊戲中的詞彙時,他靈光一閃:「這也不是一個……玩具!」他馬上加入這場文字遊戲。 「對!現在讓我們想想,我應該買橘子或是買蘋果,或是,我應該買橘子和蘋果?」 「呀!媽媽,買蘋果和橘子。」 「好啊,不過我只能選一種果汁。我應該買葡萄柚汁或是買蔓越莓汁?」 「兩種都買!」 「不行,我今天必須選擇買這一種或是買另一種。」 亞歷斯開始對著媽媽大叫:「不行,我兩種都要!兩種都買!」 「亞歷斯,注意聽我們正在玩的遊戲。」媽媽堅持,試著得到亞歷斯的注意力。「你可以告訴我,葡萄柚汁是你想要的或不是你想要的。現在可以告訴我。」 熟悉的「我能解決問題」詞彙似乎幫助亞歷斯從胡鬧中安靜下來。他還是噘著嘴,但是已經安份許多,他推了一下葡萄柚汁的紙盒說:「我不要這種。」 「很棒,你選擇了你想要的果汁。我們就買蔓越莓汁。」 瑪麗希望,熟識或是和和,這些「我能解決問題」詞彙,在以後能夠幫助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各種辦法,而不是一想到什麼衝動的主意,就一頭栽進去。

非仲介公司之租屋網站:

2007年04月21日
公開
32

非仲介公司之租屋網站: 台灣租屋網---------http://www.twhouses.com.tw/webview.asp 林媽媽租屋網------http://www.youmama.com.tw/ 易租網租屋---------http://www.e-rent.com.tw/2000/ 城市租屋族---------http://www.citynet.com.tw/ 中時租屋網---------http://cti.twhouses.com.tw/ 崔媽媽基金會------http://www.tmm.org.tw/tindex.html 中壢租屋網---------http://320.twmsn.com/Rent/Rent_index.aspx 007租屋網----------http://tutor36.brinkster.net/ 鯨魚租屋網---------http://www.hion.com.tw/ 市民租屋網---------http://www.citizen.com.tw/ 吉屋站---------------http://g5.com.tw/ 四海e家租屋網-----http://www.home119.com.tw/ 優仕網租屋---------http://rent.youthwant.com.tw/ 福爾摩沙------------http://www.formosa-house.com/ 竹北租屋網---------http://www.twmsn.com/Rent/Rent_Search_C.aspx 高雄租屋網---------http://211.21.250.138/ 來來租屋------------http://www.lai-lai.com.tw/ 奇摩拍賣------------http://tw.bid.yahoo.com 看屋三密技 1•看屋前最好打電話詢問如租金、租期、押金、設備、房屋大小等相關資訊,以了解是否符合需求,若被他人租走也能免走一趟冤枉路,初步瞭解出租的房子符合需求後,再問出地址與房東約定看屋時間,是節省看屋時間的必備步驟。 2.如果您對某棟房子相當有興趣,則應研究附近的居家環境,含房子本身的小環境以及周圍鄰近區域的大環境兩個部分。您可以在一天裡頭選擇不同的時間到附近走走,與鄰居及附近商家聊聊,可以幫助您確實了解真正、客觀的居住狀態。除了居屋環境外,租屋時還應了解交通便利性,生活機能完善程度,居家安寧情形以及附近是否有閒惡設施(如垃圾場、墳場、殯儀館、特種營業等,市場、夜市、噪音),再依自身接受度評估是否承租。 3.接者就是要了解房屋本身了,如房屋結構安全性(防火、防盜、逃生設備、樑柱裂痕程度,山坡地防土設施)、房屋設施(採光、通風、屋頂或牆壁漏水、水管馬桶通暢度、淹水,傢俱設備有無,是否有結構受損、漏水、輻射、海砂等情事,問題嚴重者最好放棄)、價格(考慮租金價格相對於屋況之合理性)、其他(可詢問鄰居或大樓管理員是否該屋曾發生意外死亡事件)等項目。若張貼有法院封條,表示一經拍賣,則可能需另行租屋,租屋時不可不慎,當然高品質 =高價格,租屋時千萬別好高騖遠。 簽定租約前應談妥的事項 簽定租約前屋主應與房客談妥下列事項,並簽訂書面的契約書, (1).租金、租金繳交期間與租金調幅。 (2).租賃期間與押金。 (3).前期房客水電、瓦斯、電話之處理。 (4).搬入時間確定。 (5).租賃設備、相關稅費、管理費、水電瓦斯費之使用與繳付。 (6).要不要公證、提前解約之處理。 多觀察多詢問 租屋時人的問題相當重要,鄰居素質如何,如果是合租時,就應該了解房東、一起住的房客素質如何,如室友人數、性別、年齡、職業、室友作息等,留意屋內公共空間,如浴廁、樓梯間使用狀況,以判斷室友、鄰居的公德心。 1.並應檢查樑柱是否有裂縫,會不會影響結構安全? 2.各種管線、水龍頭、熱水器、瓦斯是否正常? 3.排水管、抽水馬桶是否會阻塞? 4.自來水水壓是否足夠,能不能順暢點著瓦斯? 5.鐵門、鐵窗可否能從屋內打開? 6.請教房東一些問題,如廚房是否可以使用? 7.是否可以養寵物等? 8.如想要怎樣的居住的環境(選擇安寧或交通便利? 9.近學校或近市場? 10.希望附近有大型公園或運動場?)、 11.想租多大的房子(想要三房或五房? 12.想要有庭院或停車場?)、 13.租那一類型的房子(要租店面、還是一般住宅? 14.要租新成屋或是中古屋? 15.要租大樓、公寓、別墅還是透天厝? 16.要租山坡地住宅還是休閒住宅? 17.要租鋼骨結構住宅、還是鋼筋混泥土住宅? 由於土地法第100條規定,在不定期租約下,房東要收回房屋需符合下列條件:(1).房東收回自住或改建。 (2).房客違反契約約定或違法使用。 (3).房客毀損房屋或家俱而不賠償。因此要不要簽訂租約,要不要簽訂租賃期間,必須審慎考量。 確定租屋需求 要租屋前需先確定想要租屋的金額、租賃期間與房屋條件。租金一般是以月計,即每月租金多少金額,並約定租金給付時間,如每月月初5日等。押租金簡稱押租或押金,押租金民法未有明文規定,但為社會上所通行,押金是租賃契約成立時,房客支付用以擔保租金支付為目的的金額,一般多為租金的一個月或二個月,若租賃關係結束,未有欠租或違約情事,房東應無條件將押金返還予房客。押金數額亦可以由當事人任意訂立,但若超過二個月租金,房客可以依土地法的規定主張超過部份得用以抵付租金。(土地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租賃擔保金不得超過二個月房屋租金總額。以交付之擔保金額超過前項者,承租人得以超過之部份抵押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