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雪(呱呱婷&小豬雯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改善皮膚狀況什麼酸最好?

2007年05月13日
公開
20

改善皮膚狀況什麼酸最好? 改善皮膚狀況什麼酸最好? 在保養品的討論話題中常常會出現果酸、A酸、甘醇酸、乳酸等酸字輩熱門成分,可是到底有多少人分得清楚它們之間的差別?而又有多少人能辨別哪一種成分適合自己呢? 其實,這群酸字輩成分是有分派系的,依藥物成分分類大致可分為果酸類、A酸類及水楊酸。果酸這一派顧名思義就是由水果及牛奶等物質酸化後萃取出來的一種成分,它們具有相同的alpha─氫氧基酸結構,所以統稱她們為AHA。舉凡葡萄酒中的酒石酸、檸檬中的檸檬酸、甘蔗中的甘醇酸及酸奶中的乳酸都是果酸的一員。其中甘醇酸的分子最小,具有容易滲透皮膚表層的優勢,因而榮登換膚使用果酸排名之首。乳酸分子僅次於甘醇酸名列第二小的果酸,因為保濕度強與作用溫和之特性,常被添加於保濕產品中。 什麼才是果酸產品效用的依據?答案是果酸的濃度和pH值。果酸依濃度不同對皮膚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小於10%的果酸藉由降低角質細胞間的結合力使角質細胞鬆脫達到去除老化角質、保濕的作用;10-30%果酸效力可直搗真皮組織,改善黯沉、調理膚質的作用效果更為顯著; 30%以上高濃度果酸亦即果酸換膚,可使老化角質一次剝離,加速去斑除皺的效果。雖說濃度越高果酸效果越顯著,但是發生副作用的機率也相對增大。除了濃度之外,pH值也會左右果酸的功效。pH值在2.5-3之間果酸的角質剝離效果最佳,酸鹼值大於3以上僅具有輕度去角質及保濕作用,對於除皺及美白效果不彰。 初次使用可能發生不同程度之不適感,像是皮膚刺痛、發紅、癢、脫皮等,以隔日使用或是短時間接觸法(塗抹5-10分後再洗掉),都可以減少皮膚不適症狀的發生。 維生素A在人體中作用有A脂、A醇、A醛、A酸幾種形式,惟獨A酸具有抗老作用;A酯與A醇在體內需經過兩道酵素催化,而A醛只需要一道酵素催化轉換成A酸的形式。 A酸可深入細胞核,參與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的基因作用,藉由縮短28天皮膚更新週期來加速真皮層內膠原蛋白的新生及提升表皮細胞緊密度、促進角質正常代謝、抑制黑色素生成、加速血管新生,作用不再僅僅是角質剝離而已。目前核准上市的A酸產品有Tretinoin(第一代) 、Isotretinoin(第二代) 、Adapalene(第三代) 、Tazarotene(第三代) ,第三代產品治療效果比一、二代略顯緩慢但副作用也相對較小。 使用A酸初期會有發癢、灼熱、脫皮、紅腫 刺痛等症狀,持續使用1-2週不適現象會逐漸緩解,而治療效果通常出現在治療後4-6週。因具有造成胚胎基因突變的副作用,所以懷孕前一年禁用任何A酸產品。 從柳樹皮、白珠樹葉及甜樺樹中萃取出的水 楊 酸(Salicylic acid)結構屬於Beta-氫氧基酸,所以又稱為BHA或B柔膚酸。雖然和果酸同樣都是使角質細胞剝離,水楊酸的大分子量與脂溶性,將作用鎖定淺層角質,不會影響較深層之表皮細胞,因此水 楊 酸之穩定度與刺激性都較優於果酸。市售保養品所含的水楊酸濃度規定在0.2-1.5%之間,主要著重於它能深入毛孔與油脂相溶的脂溶特性,有利於溶解毛孔內堆積的老舊角質,改善毛孔阻塞、粉刺、青春痘,進而縮小被撐大的毛孔。 不管使用哪一派的酸,最好還是與專業的皮膚理療藥師討論後再行動,以免換膚不成反遭烤焦。

美麗的媒介---CoQ10

2007年05月12日
公開
21

美麗的媒介---CoQ10 ※CoQ10的發現 1957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克雷恩(Dr. Frederick Crane)博士,從細胞粒線體中發現可幫助ATP(三磷酸腺苷)生成。同年,英國的摩頓(Moton)博士也發現了此成分。並因其為人體不可或缺的元素,也被列為維他命,是脂溶性營養素,同時也是自身產生的天然脂溶性抗氧化營養素,具有提升自我防護的能力,因此亦稱為維生素Q。 ※CoQ10是什麼? CoQ10,也稱為ubiquinone,存在於每個細胞的粒腺體中,為細胞呼吸、電子轉移、氧化作用控制的必要輔助酵素,是維持人體所有組織與器官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它有兩大主要功能:一是啟動並在細胞內運送能量,負責基本的細胞功能;另一項功能則為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的傷害。。CoQ10分佈於全身,人體中CoQ10含量在20歲達高峰,20歲之後逐年減少,到80歲只剩35%,故平日適時補充CoQ10,對於維持青春活力具有良好的助益。 ※CoQ10何處有? 食物中含有天然CoQ10成份的食物,有橄欖油、葵花油、大荳油、菜子油、菠菜、花椰菜、堅果、黃豆粉、花生、烏賊、動物內臟、蛋黃、秋刀魚、鮭魚、鮪魚等魚類、貝類、牛肉或羊肉等紅肉、花生、豆腐、豆漿等。 ※CoQ10功效 CoQ10原本應用於心臟保健補充食品,1960年開始有人用來人體治療。由於CoQ10會活化心肌細胞的正常能量運轉而保護心血管系統,因此對於心臟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高血壓等疾病治療中,CoQ10都扮演極重要角色。 近來醫學界陸續發現CoQ10對於抗氧化以及抗自由基有卓越的效果,其抗氧化的效果是維他命E的40倍,因此成為美容保養品的新寵,乳霜、面膜、飲品紛紛應用而生。 ※CoQ10對肌膚美容的功效 *加速角質新陳代謝使膚色明亮 *增加皮膚細胞抗氧化能力 *抑制細胞氧化作用 *提高肌膚含水量,增加彈力纖維活性 *是強力抗氧化劑,可消滅自由基,延緩老化 *抑制磷酸酪氨酸脢活性,使黑色素合成受阻,美白肌膚 當人體缺乏CoQ10時會導致細胞老化、代謝變差,讓肌膚老化、皺紋增生、失去光澤及黑色素沉積等問題,對一些愛美女士來說,缺乏CoQ10就是完美膚質的致命殺手。由於CoQ10可抗氧化、消滅自由基,且具備良好的皮膚穿透性,表皮吸收之後能到達真皮層,由內而外強化皮膚的基本細胞功能,所以對減緩細胞老化、修復受損的膠原纖維,有一定效果;將CoQ10敷用在老化的皮膚上,就像替皮膚打了一劑「返老還童」針,能保護皮膚不受自由基的傷害。臨床試驗證實,CoQ10可減少2、3成皺紋,確能預防老化,能保護皮膚不受自由基的傷害。CoQ10為橘黃色,故保養品成份增加CoQ10越多時顏色越黃。 正因為CoQ10是肌膚原來就存在的成分,塗抹CoQ10對細胞無害,且不會對肌膚造成刺痛等不適的感覺,因此在醫學美容的應用,建議民眾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CoQ10產品,包括口服或外用劑型皆可。 不論使用何種產品,因個人體質的不同而會有程度的差異,例如患有青春痘者就不宜使用CoQ10,因為使用CoQ10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如果有需要,還是得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認識深海魚油 ☆

2007年05月11日
公開
46

認識深海魚油 科學家研究發現,住在阿拉斯加及北極圈一帶的愛斯基摩人身體健康,少有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主要是因其食用的冰海魚類中均含有豐富的EPA及DHA,即一般統稱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經年累月的食用,使得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臟病及血管疾病的機率極低。深海魚油的有效成份,就是其中的ω-3脂肪酸(歐米茄三脂肪酸)而魚油中的ω-3脂肪酸,便是我們熟知的DHA (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及EPA(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這兩種長鏈的不飽和脂肪酸,人體都無法自行合成,需由食物中獲得。雖然植物油中的亞麻油酸亦可以在體內轉換成ω-3脂肪酸,但轉換比例小於十分之。天然食物中就屬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鮫魚等魚油中,有較高含量的EPA及DHA,所以一般如果要補充EPA及DHA,還是以魚油為最佳的來源。 (一)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具有清理血管、降低血脂的功效。日本東京醫院等研究認為,EPA是一種抗血管硬化的重要元素,可降低凝血及發炎反應,減少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增加好的膽固醇(HDL),降低不好的膽固醇(LDL),有些研究也指出EPA可以降低血壓。然而,Omega-3不飽合脂肪酸是人體所不能合成的,必須要靠攝取外來的食物才能取得,最主要的來源是深海的魚類。 (二)DHA:被稱為「腦黃金」,是腦組織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 深海魚油對人體保健的科學證據可說是不勝枚舉,主要的生理作用包括: 1.降血脂(尤其是三酸甘油脂) 2.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惡化速度 3.抗炎作用:尤其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引起的發炎現象 4.預防早產及體重不足的新生兒 5.有助於胎兒智力及眼、腦神經的發育 6.抗血栓,預防心肌梗塞及腦中風 7.緩解過敏、氣喘症狀 魚油可透過降低血液循環中的脂質濃度、降低血壓及抑制血小板凝集反應,來達到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許多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都與心血管有關,如糖尿病人除了血糖異常之外,也常併有高血脂、高血壓、紅血球變形能力降低、血小板凝集力增加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雖然魚油可降低血脂、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VLDL,但也有研究指出,魚油會使空腹血糖上升、提高醣化血色素(HbA1c)值、抑制胰島素分泌,因此魚油對糖尿病患病非完全有利。 另外,有許多洗腎或未洗腎的尿毒症病人,都有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或高血壓,魚油可改善脂質代謝及降低血壓,但也有研究發現魚油會增加血中總膽固醇及LDL膽固醇,所以如果有特殊疾病,在服用魚油前,最好先請教您的醫師。 也許有人會問,魚油既然對身體保養有其特殊生理功效,那是不是吃越多效果越好?其實不然。之前提過魚油可能造成血糖及醣化血色素上升,也較易引起出血、增加感染率,又因ω-3脂肪酸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吃多了也會造成過氧化物增加,另外過多的魚油也會增加維生素E的需要與流失,所以在均衡飲食之外,如果要食用魚油補充劑,最好適量就好。 攝取過量的魚油可能導致脂肪肝的堆積,所以建議EPA加DHA每天不要超過400毫克以上的劑量。對於一個有高脂血症的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患者而言,有專家建議,每天可服用2.5公克的ω-3脂肪酸,相當於EPA加DHA濃度30%的每粒1公克魚油約八顆,可分2-3次服用;而對於一般年齡超過35歲的健康人,為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所做的保養,則用量減半即可。 魚油最好不要與鈣片或牛奶一起吃,因為脂肪酸和鈣離子會產生皂化反應,可能會造成拉肚子,而且效果會大打折扣。魚油可抑制小板凝集,服用其他藥物者,如正在服用阿斯匹靈、降血脂藥物及凝血功能不全者(血友病患者)也不適合食用魚油。

蔓越莓對女生的好處!

2007年05月10日
公開
26

蔓越莓與泌尿道感染的關係 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所組成,而泌尿道感染是人類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它可以好發於各年齡層,其中又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約 1:8),這是因為女性尿道較短(約3∼4cm),且開口和陰道及肛門相當接近,細菌容易因不良的衛生習慣或性行為後,進入泌尿系統引發感染。更年期女性則因女性賀爾蒙降低,造成尿道和陰道黏膜萎縮,使病菌容易滋生,也易造成感染炎 ★造成泌尿道感染常見原因為何? (一)水份攝取太少:水可以增加排尿頻率,減少細菌停留在泌尿系統時間,降低感染機會。 (二)憋尿:現代人常常因為工作忙碌或不習慣使用外面的衛生設備,而長時間憋尿,以致於增加感染機會。 (三)衛生習慣不佳:如廁後衛生紙由後往前擦…..。 (四)膀胱功能障礙:因糖尿病或神經病變造成膀胱功能障礙。 ★常見的泌尿道感染症狀為何? (一)常會頻尿、尿急、解尿困難。 (二)解尿疼痛、灼熱感。 (三)尿液呈現混濁狀 (四)背腰部或腹部疼痛。 (五)尿中帶血 (六)發冷、發熱 蔓越莓屬蔓越橘科,是一種特產於北美少數地區,生長在矮藤上,小小、圓圓、表皮富彈性的鮮紅果子, 也有人稱它為小紅莓。蔓越莓需要以特殊的環境及氣候條件栽培,全球的蔓越莓產區不到4萬英畝,產量有限,因而有「北美的紅寶石」之美稱。相關研究顯示,蔓越莓抗菌黏附機制在臨床治療及流行病學的研究上,都有相當突出的表現。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2002;287(23):3082-3083.)」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每年的泌尿道感染門診病例次數高達1100萬次,泌尿道感染對第一線抗生素用藥產生抗藥性的趨勢也日益緊張。實驗數據顯示,蔓越莓有助於預防泌尿道感染,其功效值得醫界重視。蔓越莓萃取成份花青素在前述測試環境下,能有效地防止所有實驗菌種的黏附,能有效防止抗藥性的菌種黏附於人體內襯組織細胞上。上述數據顯示蔓越莓可對人體提供類似天然抗生素的保護作用,而此一保護的作用機轉不會增加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壓力。為了避免抗生素濫用的危機,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蔓越莓研究計畫」,研究其抗細菌黏附的作用機轉,不但可當作「天然抗生素」,也能夠有效地遏止抗生素濫用的危機。 生化學家發現,蔓越苺會使存在尿液及泌尿道中的細菌不易附著在尿道管壁上,使引發泌尿道感染的細菌會比較容易隨尿液被排出體外;另外,蔓越苺具有酸化尿液的作用,會使泌尿道變成比較不利於細菌滋長的環境.蔓越苺汁中的濃縮單寧酸能夠抑制大腸桿菌E.coli黏附上泌尿道細胞的能力。 ★2001年6月29日發表於大英醫學期刊的最新芬蘭研究: "蔓越莓這種天然又方便的食品可以降低泌尿道感染的痛苦及復發風險並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量" ★2000年9月11日芬蘭研究: "蔓越莓對付婦女泌尿道感染比優酪乳好" ★2000年4月5日出版的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 JAMA)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 "蔓越莓的抗菌功效值得肯定" ★1998年十月八日出版的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指出:"蔓越莓含有濃縮型單寧酸,這種成份可以防止大腸桿菌附著在尿道襯裡的表皮細胞層,如此一來,大腸桿菌就 無法進入尿道和膀胱中作怪了。研究人員建議,每天喝350cc以上蔓越莓果汁或服用2顆濃縮型蔓越莓膠囊就有預防尿道炎、膀胱炎的功效\" ★美國藥典記載:"蔓越莓是對付膀胱炎、尿道感染有效的輔助品"。 ★2001年六月份在美國的泌尿科學會中, 研究人員發表一篇由 150位曾經感染泌尿道的女性進行第一個雙盲試驗, 結果發現不管是喝蔓越莓汁或是吃蔓越莓濃縮膠囊者, 都比起吃糖果藥丸者得到改善程度要高 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2001 Annual Meeting; June 2–7, 2001; Anaheim, Calif., 2001; Publ ID: 318. 泌尿道感染預防 (一)儘量攝取大量水份,每日除三餐外,每天理想飲水量約2000c.c.,大量水分 可以將細菌沖離泌尿道,降低感染機會 (水份限制者例外)。 (二)不要憋尿,長期憋尿會使尿道壓力上升,尿液逆流。 一但有細菌產生容易使腎臟受到感染而發炎。 (三)性行為後最好能有一次尿量足夠的排尿,將可能存在的細菌沖離尿道。 (四)多攝取蔓越梅及含維他命C食物。 (五)女性於生理期間應特別注意,保持會陰清潔及乾燥。 (六)排便後用衛生紙擦拭時,請由前往後擦拭,以免感染。 (七)洗澡以淋浴方式,可減少感染。 (八)感染期間應依醫生指示服用藥物,勿自行停藥,以免復發。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與孩子討論感受↘

2007年05月09日
公開
15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 與孩子討論感受 只要稍作調整,?#92;多孩子原來就喜歡玩的遊戲,可以用來練習思考及討論人的感受。 說故事時間 當你唸故事書給孩子聽的時候,在故事中不同的地方稍作停頓,叫孩子猜猜故事中某個角色的感受,並問他們何以得知。不管什麼樣的故事,都可以花時間和孩子討論書中角色的種種感受。 講故事時也是用來編織故事,討論劇中人物感受的好機會。鼓勵孩子為故事增加細節,用來解釋,為什麼有些角色感到難過,劇中人物能夠怎麼辦,好讓自己高興起來。當書中的英雄化解危機時,討論他們的感受為何?也問孩子,是否曾經有過和書中人物類似的感受。 繪畫 因為亞歷斯很喜歡畫畫,瑪麗因此決定,藉由畫圖來加深亞歷斯考量別人感受的觀念。她叫亞歷斯畫一張高興的臉。瑪麗自己也畫了一張。然後她要亞歷斯再畫一張臉,但是這次,畫一張難過的臉。 「你怎麼能分辨一張臉是高興的,而另一張臉是難過的?」瑪麗問道。 「因為一張臉在笑,另一張臉不笑。」亞歷斯解釋。 瑪麗想加深亞歷斯的觀察,她說:「那你怎麼知道她在笑?你用(瑪麗指著眼睛)看見的。」 亞歷斯很快插嘴說:「眼睛!」 指著圖片,瑪麗面露微笑,戲謔地說:「你能問她嗎?」 亞歷斯笑了出來,「不行,好呆喔,你不能對著圖片問問題。」亞歷斯和媽媽繼續玩著畫圖的遊戲,畫了?#92;多高興和難過的動物、花朵、南瓜、洋娃娃。 如果你選擇玩畫畫的遊戲,你也可以幫忙孩子找畫圖本裡面,一些高興、難過、生氣、得意、挫折的面孔,替它們塗上顏色。 玩偶遊戲 玩偶遊戲是用來加強「我能解決問題」概念的好方法。(如果家裡沒有掌上玩偶,洋娃娃、填充動物、用蠟筆畫了臉譜的紙袋,甚至是襪子,都可以拿來替代使用。)編個小故事敘述高興和難過的故事情節,也可以增加一些配角來幫助其他角色感覺好過些。配合玩偶的角色來變換你的聲調,一個簡單的布偶戲的對話大概是這樣: 玩偶狗:「我好想哭。」 玩偶貓:「為什麼?你怎麼啦?」 玩偶狗:「所有的小狗都跑到外面玩了,可是沒有邀我一起去。」 玩偶貓:(對著孩子說)「你想小狗現在感覺如何?」 孩子回答後,玩偶貓回答說:「對了,難過。有什麼事情會讓你感覺難過嗎?」 現在,讓孩子常常有機會拿著這些玩偶朋友玩,幫助孩子表達他們的感受,也讓孩子自己編一些有關自己和別人的感受的小故事。 情緒的文字遊戲 即使是在你開車、洗碗、照顧小小孩的時候,也可以和孩子玩情緒的文字遊戲來加強學習。例如,當你們圍坐?#92;桌旁吃晚飯的時候,告訴孩子:「我要告訴你們三件令我高興的事情,仔細聽清楚,因為你們要記起來。第一,吃冰淇淋;第二,配戴首飾;第三,看見你們笑容滿面。誰能記住讓我高興的三件事?」 「現在我要再加上第四件事,準備好了嗎:第一、吃冰淇淋;第二、配戴首飾;第三、看見你們的笑臉;第四、你們不大聲吵鬧的時候。你們記得住我講的第四件事嗎?」 繼續加上第五、第六件事,直到孩子記不下一長串的事件為止。然後讓孩子想出他們自己的事列,看看你記得住嗎。你可以用這個遊戲來玩任何一個有關情緒的字眼。去思考會影響到別人情感的事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能夠想到自己和別人的感受,會讓孩子想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那些只能想到自己當下需要的孩子所無法想到的。 電視遊戲 看電視時有很多討論情緒感受的機會。不管孩子看什麼節目,你都可以使用類似以下的對話,鼓勵孩子運用他們目前已經學到的「我能解決問題」的思考技巧。 「你看,那個男孩子在哭。」「他的感覺如何?」「你怎麼知道他是高興的?」「你可以看見他在笑。」「用耳朵聽,你可以聽見他的聲音?」「你能開口問他嗎?」 「為什麼(劇中角色的名字)在生氣?」「什麼事情讓他�她有那種感覺?」 「你看,那個女孩在哭。她能做什麼事,讓自己再高興起來?」 「自己的」遊戲 在我和使用「我能解決問題」課程家庭的合作經驗中,我發現,孩子一旦掌握了某種情感的概念,他們通常很快就會創造出自己的遊戲。這是孩子了解並且喜愛這個遊戲,一個很好的指標。這也同時賦予「我能解決問題」課程彈性,讓它在每個家庭中各顯特色。 瑪麗很喜歡亞歷斯發明的一個遊戲。亞歷斯在家裡嘻笑雀躍,他告訴媽媽,他假裝自己是電視上的一名喜劇演員。當媽媽問他,什麼事情讓這個演員覺得高興,亞歷斯很快做出決定,因為今天是那個演員的生日。然後他又假裝自己是一個傷心的演員。瑪麗又問他,什麼事情讓這個演員傷心。「因為,」亞歷斯說,「他沒有朋友一起玩。」 這個別緻的遊戲,演出?#92;多高興和難過的情節,鼓勵亞歷斯思考,什麼事情會讓人感到高興、難過。這是亞歷斯最喜歡的遊戲,(也?#92;因為這個遊戲是他發明的),在後來的課程中,他繼續用這個遊戲玩其他的情緒遊戲。如果你的孩子想到其他以情感為重點的活動,不要猶豫,讓他們發展自己的遊戲。

研究顯示幼童看電視有害智力發展

2007年05月08日
公開
12

研究顯示幼童看電視有害智力發展 (中央社記者章君宇多倫多七日專電)兒童花太多時間看電視、光碟及玩電腦遊戲已屢見不鮮,最近一項研究更顯示,連嬰兒也無法避免螢光幕的荼毒。 在研究過一千多個家庭後,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才三個月大的嬰兒有百分之四十及兩歲以下的幼童有百分之九十,經常看電視、光碟。研究發現,嬰兒及幼童每天約花一個半小時看電視及光碟。研究人員認為,此一情況將有損嬰兒及幼童的智力發展。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的西雅圖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克里斯塔吉斯表示,一些以嬰兒為觀眾的電視節目及電腦遊戲如「愛因斯坦寶貝」及「有頭腦的寶貝」均聲稱有助於嬰兒智力發展,但事實卻不然。 克里斯塔吉斯指出,嬰兒電視節目有助幼童智力發展的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克里斯塔吉斯也是「客廳裡的大象:讓電視對你的孩子有用」一書的作者之一。 克里斯塔吉斯指出,至今唯一可以確定,且有證據可資證明的是,兩歲以下幼童看大量電視會對日後的注意力集中,智力發展等方面有害。 克里斯塔吉斯表示,即使如芝麻街之類,一般認為對幼童認識數字及英文字母有助益的電視節目,也與幼童成長過程中,語言發展過慢有關。 芝麻街係為三歲以下幼童設計的節目,但克里斯塔吉斯表示,此一節目並不適合這樣幼齡的兒童,但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均以為讓幼齡子女收看這樣的節目,有助於他們日後的發展。 這項研究報告刊載於「幼年暨青春醫療資料庫」期刊,研究人員電話訪問了一千零九名子女年齡在兩個月至兩歲的父母。 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幼童若在九個月大時開始看電視,他們每天平均收看時間為四十分鐘。若在三個月大時開始看電視,他們平均每天收看時間為一小時不到。若在兩歲時開始看電視,平均每天收看時間為一小時半。 研究也發現,父母讓幼童收看的電視,半數與幼童教育有關,另一半則為非教育、兒童光碟、及幼兒成長節目。 克里斯塔吉斯表示,父母讓幼童看電視有其道理。因為百分之二十九的父母認為電視有教育性並對兒童大腦發展有益;百分之二十三的父母認為讓幼兒收看電視不但是一種享受,而且還可以使他們放鬆;百分之二十一父母表示,讓幼兒看電視,可以使家長空出手來做家事。96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