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雪(呱呱婷&小豬雯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2007年05月03日
公開
35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陽光是加速皮膚老化及造成皮膚癌的最大元兇.尤其是可見光以外的紫外光(UVL)。紫外光中的短波紫外光(UVB)會刺激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產生色素沈著,使皮膚曬黑,更嚴重的是可能造成皮膚的日曬傷,皮膚發紅、發燙、疼痛、脫皮甚至起水皰,經常曝曬也容易導致皮膚癌;長波紫外光(UVA)是造成皮膚老化的主要原因。UVA不易被察覺,但它一年四季都存在于陽光中,甚至陰天都會有,它還能穿過玻璃進入室內。長期的日光照射會破壞真皮中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在不知不覺中使皮膚失去了彈性和張力,提早出現皺紋。近來亦有學者指出紅外光對皮膚也會造成傷害。另外由於大氣臭氧層之破壞.將來如有超短波紫外光(UVC)到達地球表面則對皮膚傷害更大。   曰光對皮膚的影響從人一出生便開始,其作用是累積性且為不可逆性。意謂從嬰兒便開始接受日照的傷害.除了曬傷曬黑等短暫性傷害外.當累積的劑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後便開始出現皮膚老化現像。這些變化由輕微的色素變化、血管擴張、角質 層變厚(皮膚變粗)、皺紋生成、彈性消失.以至嚴重時產生皮膚癌。可知防曬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愛美的仕女們.想要擁有美麗年輕健康的肌膚更必需將防曬工作視為刷牙、洗臉般當成每天例行工作。 以下提出幾點正確防曬的方法: 1.盡量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間從事戶外活動,因此時之紫外光最強,尤其是含有大量UVB。 2.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要撐洋傘、帶寬邊帽、穿長袖衣物,且應選用編織較細密的非白色衣料。最能遮蔽紫外線的衣服是紅色棉質衣料。 3.防曬乳每二到三小時就得再擦一次,除非註明防水或可持續幾個小時等。通常出門前半個小時就得先擦防曬乳。 4.防曬係數SPF十五或二十的防曬品已足以防止曬傷,但若不希望曬黑或皮膚老化,則需要注意的是乳液中抗UVA的係數。SPF高低代表阻隔UVB的能力、PA值則是防禦UVA的效果。 5.夜間也要注意防曬!燈光是另一項紫外線來源,尤其是鹵素燈、水銀燈、霓彩舞臺燈光,含量更是出乎意料的多,喜歡看演唱會,或到PUB、舞廳流連忘返的人,防曬更要注意。 防曬最重要的原則── 1.防曬是一年四季全年無休的,陰天冬天也要不例外、坐在窗邊、車內也不例外。有人說有影子就要防曬。 2.選用同時防止UVA及UVB傷害的產品。 3.防曬品必須2-4小時就補擦一次。 4.擦了高係數的防曬並不是就是無敵鐵金剛,還是請儘量輔以其他防曬方式(如撐傘,戴帽、長袖)。 有的報告顯示擦了防曬之後皮膚的紫外線傷害發生率反而更高,就是因為輕忽了2、3兩點的關係。 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是累積性的,膚色會曬黑事小,膚質粗糙、皮膚長斑斑駁、甚至產生惡性變化,才是紫外線最可怕的傷害。據研究顯示,只要兒童期曾有嚴重的曬傷,將來產生皮膚癌的機會比沒有的人會高出許多。因此不只愛美的人要防曬,小孩更要防曬喔!

好喝的啤酒酵母!!

2007年05月03日
公開
41

小雪媽咪自己也有食用,因為覺得不錯所以介紹給大家,一般飲用後約半小時就會去嗯嗯且粉順哦!也會幫你排宿便哦∼ 身邊的業務朋友我也介紹他吃,也過都說使用過後精神、體力、 都跟未食用前差許多,且口感粉好,不像一般的啤酒酵母有味道難以入喉哦!有B友吃一個星期就瘦四斤,且皮膚變白皙、細緻、有彈性,有興趣的朋友可來索取資料做參考哦! 因為有的媽咪會怕說一次買一盒怕不知口感如何, 為慶祝母親節推出體驗試喝哦! 體驗試喝價:99元�一包<一小包一次的量> 免運費! 要體驗試喝的媽咪們,請家留言給媽咪哦: 請寫我要體驗試喝�暱稱�真實姓名�(郵遞區號)地址�電話 相關的資料在這個網址: http://www.babyhome.com.tw/note.php?mid=122758&lno=82038533 德國有機認證-萱興黃金麥咖啡、抹茶酵母飲品 SOD-LlKE啤酒酵母是酵母菌營養產物與其他活菌酵母優酪乳不同,不會脹氣腹部鼓起。活菌數量多引起腸胃不適,反而造成吸收不良無法代謝正常,形成脂肪堆積。啤酒酵母含豐富纖維,幫助大腸蠕動而易排便與緩泄(脫水電解質失調)不同啤酒酵母大麥纖維與宿便及油脂重金屬黏附排出,是最佳的大腸水療。 形體肥胖就是脂肪組織大,細胞缺乏代謝脂肪的主要元素【維他命B complex】啤酒酵母含有大量【維他命B群】每天攝取少量鈰s酵母食品,即可使游離脂肪酸不易堆積成固化肥胖組織。 肥胖只不過是在皮下脂肪堆積,可以捏碎而容易代謝,DIY推脂非常有效主要是可以持續性,自己用力,才能燃燒捏碎的脂肪。 SOD-LlKE啤酒酵母其中的維他命B群及微量元素,可以從皮膚毛孔吸收促進脂肪代謝。一般減肥最難瘦的,手臂、腹部、臀部、大腿經飲用黃金啤酵母咖啡(抹茶)一段時間後,皆能獲得改善不鬆弛。持續飲用可維持身材不變。身體健康皮膚細緻白皙。 SOD-LlKE啤酒酵母含豐富【氨基酸】促進膠原蛋白、彈力蛋白的生成,維持攝取SOD-LlKE啤酒酵母有【緊膚、除皺、保溼、預防乳房下垂、毛孔細緻光滑】的美容效果。 SOD-LlKE啤酒酵母特別的香味,經過人腦下垂體會產生欣慰感,活動力大,自然消耗熱量,其中【鉻】元素增加葡萄糖代謝,各大醫院糖尿病患建議使用。 啤酒酵母【多種維他命微量元素】可抵抗自由基(萬病之原)每天早晨飯前吃約15gm可減重健康美容,養成習慣每天持續。

啤酒酵母的有效成分與作用:

2007年05月02日
公開
28

啤酒酵母的有效成分與作用: ※ 有效成分約50種,是含維生素B群最豐富的天然食品,且含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豐富的礦物質、核酸和多種酵素,被營養學界譽為最有魅力的營養品。 ※ 含有約50%人體易於吸收的完全蛋白、均衡比例的八種必需胺基酸、核蛋白等,能增強體力,是提供人體健康活力的強力食品,也是素食者最佳的植物性蛋白補充品。在歐美和日本, 啤酒酵母是醫師和營養師最常推薦的產前產後或病後之補養品。   ※ 醫學報告指出: 食米的東方民族最容易缺乏水溶性維生素B群,因此必須每天補充,以維持健康。如果您容易焦慮、緊張、倦怠、疲勞、食慾不振,那麼您很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群。每天食用天然維生素B群最豐富的啤酒酵母來促進食慾、維持健康是最佳選擇。 ※ 孕婦和授乳期的婦女,比平常更需要營養,啤酒酵母含有促進胎兒發育和母體健康所必須的完全蛋白質、維生素B群、礦物質、核酸等,是孕婦 幼兒及體質衰弱者的最佳保健食品。   啤酒酵母較重要之成分及功效簡述於下: § 維生素B1:參與能量代謝,維持心臟、神經系統的功能,維持正常食慾。 § 維生素B2:參與能量代謝,維持皮膚健康。 § 維生素B6:參與胺基酸的代謝,維持紅血球正常大小及神經系統的健康。 § 葉 酸:參與紅血球的形成,維持胎兒的正常生長與發育。 § 生 物 素:參與能量及胺基酸的代謝。 § 泛 酸:參與體內脂肪、膽固醇的合成及胺基酸的代謝。 § 鎂:構成牙齒與骨骼的成分。參與醣類的代謝。與鈉、鉀、鈣共同維持心臟   啤酒酵母的有效成分與作用: ※ 有效成分約50種,是含維生素B群最豐富的天然食品,且含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豐富的礦物質、核酸和多種酵素,被營養學界譽為最有魅力的營養品。 ※ 含有約50%人體易於吸收的完全蛋白、均衡比例的八種必需胺基酸、核蛋白等,能增強體力,是提供人體健康活力的強力食品,也是素食者最佳的植物性蛋白補充品。 在歐美和日本,啤酒酵母是醫師和營養師最常推薦的產前產後或病後之補養品。 ※ 醫學報告指出:食米的東方民族最容易缺乏水溶性維生素B群,因此必須每天補充,以維持健康。   啤酒酵母較重要之成分及功效簡述於下: § 維生素B1:參與能量代謝,維持心臟、神經系統的功能,維持正常食慾。 § 維生素B2:參與能量代謝,維持皮膚健康。 § 維生素B6:參與胺基酸的代謝,維持紅血球正常大小及神經系統的健康。 § 葉 酸:參與紅血球的形成,維持胎兒的正常生長與發育。 § 生 物 素:參與能量及胺基酸的代謝。 § 泛 酸:參與體內脂肪、膽固醇的合成及胺基酸的代謝。 § 鎂:構成牙齒與骨骼的成分。參與醣類的代謝。與鈉、鉀、鈣共同維持心臟 肌肉及神經等正常功能。 § 鈣:構成牙齒與骨骼的主要成分。維持心臟、肌肉正常收縮及神經的感應性 幫助血液凝固。控制細胞的通透性。 啤酒酵母中豐富的維他命B群、胺基酸、多種維他命、礦物質、核酸、glutathione等,就像是天然的綜合維他命, 可紓解壓力、補充體力,是熬夜時的營養補給來源。 啤酒酵母的維他命B群中天然維他命B1含量也很高,維他命B1是參與能量代謝的營養素,可維持心臟、神經系統的功能並維持正常的食慾。 而酵素與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可協助孩童與銀髮族獲得優質的蛋白質。素食者常缺乏的B1、B2、B12可在啤酒酵母粉中獲得完全的滿足。所以啤酒酵母特別適合素食者、成長期的孩童、懷孕、授乳期婦女、病後復原者、功課及精神壓力大的學生,連上班族也很適合。 好喝的啤酒酵母∼ 德國有機認證-萱興黃金麥咖啡、抹茶酵母飲品 大眼妹的第二個家: http://www.babyhome.com.tw/bb/170872 相關的資料也都在那網址: http://www.babyhome.com.tw/note.php?mid=170872&lno=82246842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解讀別人的情緒感受↘

2007年05月02日
公開
32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 解讀別人的情緒感受 隔天,晚餐過後,媽媽繼續和他們玩情緒感受的遊戲,重點放在我們了解別人情緒的三種方式。 「我們來談談眼睛和耳朵。」媽媽說。「眼睛在哪裡?」媽媽指著自己的眼睛,彼得、亞歷斯,和愛麗森也各自指著自己的眼睛。「我可以用眼睛看東西,那麼,你的眼睛用來做什麼?」媽媽問亞歷斯。 「我也用眼睛看東西。」亞歷斯說。 「我也是。」彼得說。 「那,耳朵在哪裡?」媽媽指著自己的耳朵,彼得、亞歷斯,和愛麗森也各自指著自己的耳朵。」 「我們能不能用耳朵看東西?」媽媽問愛麗森。 「不能!」愛麗森大聲說,「我們用耳朵聽。」 「你答對了,」媽媽同意,「那眼睛呢?」她開玩笑地問:「我們能用眼睛聽嗎?」 「媽咪!」亞歷斯咯咯笑。 「我們不能用眼睛聽,你很好笑。」愛麗森笑媽媽。 「你們很聰明,」媽媽說,「你們知道我們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好吧,現在讓我看看你們究竟有多聰明。」媽媽用一張紙把臉遮起來,笑得很誇張。「我現在是高興還是難過?」 「妳是高興的。」亞歷斯和愛麗森兩人一起大叫。 「高興。」彼得也同意。 「你們怎麼知道我高興?」 「因為妳在笑。」愛麗森說。 「妳怎麼知道我在笑?妳親眼看見嗎?」 「沒有。」亞歷斯回答。 「妳親耳聽見嗎?」 「對!」愛麗森回答。 「對了,妳用耳朵聽見我的笑聲。讓我們再試一次。」 媽媽重複這個遊戲,把臉遮起來發出哭泣聲。亞歷斯和愛麗森又猜說,她是難過的,因為他們可以用耳朵聽見她的哭聲。 「所以現在我們有兩種方法可以知道別人的感受,讓你們可以知道我是高興的其中一個方法是,用眼睛看。」媽媽指著自己的眼睛。「另一個方法是,用你們的耳朵聽。」媽媽指著自己的耳朵。 「還有一種可以知道別人感受的方法,」媽媽繼續說著。然後板起一張沒有表情的臉,她說:「你們能夠知道我的感受嗎?」 「妳在生氣。」亞歷斯猜道。 媽媽搖搖頭。 「妳在想事情。」愛麗森猜道。 媽媽搖搖頭。「妳有什麼辦法知道我的感受?」 「有什麼辦法?」 「妳可以問別人感覺如何。問我我的感受如何。」 「我要問!」亞歷斯大聲說,想要搶先姊姊一步,在這個問題捷足先登。「妳覺得怎樣?」他問道。 「我覺得高興,你們覺得如何?」 「我覺得高興。」愛麗森回答。 「我覺得累。」亞歷斯回答。 「我怎麼知道你們的感受?」 「你剛剛問我們了。」亞歷斯和愛麗森齊聲回答,彼得在一旁邊看邊笑。 「對啊,我問你們了,因為這是了解別人感受的好方法。」 這樣的練習能幫助孩子考慮到別人的感受。這項技能會讓孩子,在家裡、學校以及在其他場合,試圖解決問題時,能有更多的選項。他們會學到,如何判斷別人對他們的行為以及他們所做的決定有何感受。 當他們玩這個遊戲的時候,瑪麗開始思考,她自己通常如何來判定孩子的感受。她試著回想自己,如何藉由觀察愛麗森的做為,來了解愛麗森的感受。她問自己,究竟有多少次,她真正開口問孩子,他們的感受為何?思考過後,她發現,自己通常只有藉由聽孩子的笑聲、哭聲、尖叫聲,來了解孩子的感受。現在瑪麗了解到,自己經由運用「我能解決問題」的技巧,也能多加了解孩子的感受。 使用我們一開始用來探索情緒的相同活動,要孩子看看左下頁上的圖片,你可以把焦點轉移到生氣這個字。重複談到眼睛和耳朵的活動,組織好對話問孩子:「這個男孩看起來高興嗎?」「你怎麼知道?」 「你的耳朵可以聽見他的聲音嗎?」「你可以用眼睛看見他嗎?」 「如果你能問他:『你感覺如何?』,你想他會說他在生氣嗎?」 「你可以用眼睛看出他在生氣嗎?」 「你認為一個生氣的人,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這個男孩和那個男孩感受相同,或是感受不同?哪一個人在笑?」 「你想,什麼事情讓這個男孩子生氣?」 「什麼事情會讓你生氣?」 談論那些讓他們覺得生氣的事情,不會讓孩子感到為難,因為在遊戲的形式中,他們可以放心談論那些令人難堪的情緒反應。 當瑪麗幫助孩子思考孩子自己和思考別人的感受時,瑪麗自己也開始思考她自己的感受,以及她自己的所作所為,如何影響別人及她自己的孩子。 在玩情緒文字遊戲時,你或許可以問自己幾個「我能解決問題」式的問題:孩子的哪些行為會讓你感到高興?難過?生氣?現在,易地而處,你做的哪些事或是你說得哪些話,可能讓孩子感到高興?難過?生氣?回答這些簡單問題的答案會給你些許端倪,知道在自己的生活中,你考慮到多少別人的感受。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找時間進行「我能解決問題」訓練↘

2007年04月30日
公開
43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 找時間進行「我能解決問題」訓練 在每日的例行作息中就能玩這些文字遊戲讓瑪麗明白,她無需擔心原有的顧慮。 當一開始接觸「我能解決問題」課程時,瑪麗對我說:「我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進行任何按計畫進行的教育課程。」我欣然告訴她,「我能解決問題」的教導方式最實際的一點就是,它深具彈性。這個課程由隨時隨地可玩的文字遊戲入門;在車裡、超市、晚餐桌旁、和孩子玩或是講故事時;任何你和孩子日常同在的地方。 當孩子遇到困難情境時,像是在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尋常事件:打小朋友、以哭鬧不休來引人注目、打斷大人談話、在學校不守規矩、手足相爭之類的,此時,這些遊戲的概念會被轉化為你們所使用的對話。 「我能解決問題」的對話沒有太過正式、要求嚴格、要花時間的地方。它們原來就是設計讓人能在日常作息中應用。隨著我們一步步的介紹,你會發現,即使是最忙碌不堪的日程表,「我能解決問題」的課程也能配合。如果你喜歡,你可以挪出一段特別的時間來玩遊戲,做活動,但是你也可以把它融入日常生活作息中。 玩更多文字遊戲 那天晚上,亞歷斯想告訴愛麗森這個新遊戲。「媽媽!」亞歷斯大聲叫著。「告訴愛麗森那個是�不是的遊戲。」 「那個遊戲叫做」媽媽邊笑著說,「我能夠解決問題的遊戲。讓我們簡稱為『我能解決問題』。」 「怎麼玩?」愛麗森好奇的問。 「嗯,開始是玩文字遊戲」媽媽說,「這樣吧,讓我們用彼得的故事書來說明。看看這幅瑪麗和小羊的圖畫。彼得,告訴我們哪一幅圖畫是小羊?」 當彼得用手指指著小羊,媽媽就稱讚他,然後繼續玩。「很好,亞歷斯,現在告訴我,學校是小羊去的地方或是學校不是小羊去的地方?」 「不是!」亞歷斯大聲說。 「對了,現在把小女孩和小羊找出來。」 亞歷斯指著女孩和羊。「好棒,現在用手指著小女孩子的圖片或是指著小羊的圖片。」 亞歷斯用手指著圖片,並且轉過頭去,很得意的對著愛麗森笑。 「太簡單了。」愛麗森邊說邊走開。 「等一等」媽媽說,「愛麗森,你試試看,看著圖片告訴我,瑪麗是穿著洋裝和戴著帽子,或是,她穿洋裝但是沒有戴帽子?」 想了想媽媽要她選擇的問題,愛麗森不解地看著媽媽,「什麼意思?」 「慢慢想,決定一下,瑪麗是穿洋裝和戴帽子,或是,她穿洋裝但不是戴著帽子。」 「她穿洋裝和戴帽子。」 「對了,你看,如果你把問題仔細想清楚,你就會選擇對的答案。那再試試這個問題:小羊是站在瑪麗和學校旁邊,或是,小羊站在瑪麗旁邊。但不是在學校旁邊?」 這次愛麗森回答得比較快些。「它站在瑪麗和學校旁邊。」愛麗森的媽媽為了愛麗森的緣故而改變了問題的複雜性,因為這個遊戲必須讓孩子覺得有趣,而且必須讓孩子在回答問題以前想一想。熟悉這些詞彙能夠讓孩子在試圖解決問題以前,先思考一下。 孩子可以說:「我可以這樣做或是那樣做,來解決這個問題。也許我可以這麼辦和那麼辦。我想我要這麼做,但不要那麼做。」這樣,他們就可以學習考量不同的選項,亞歷斯聽愛麗森玩這個遊戲,漸感不耐,很快就站起來,對媽媽嚷嚷說:「輪到我了。」 「亞歷斯,這樣是要求玩遊戲的好方法,或是,這不是一個好方法?」亞歷斯聽得出來,就笑了,他承認,這不是一個好方法。 「好了,」媽媽說,「時間不早了,我們可以繼續玩這個遊戲,或是你們可以看一點電視。」 「如果我們現在看電視,明天能不能再玩文字遊戲?」亞歷斯問道。 「可以。」媽媽保證。 「我也可以玩嗎?」愛麗森問。 「哦,當然。明天我還有更多文字遊戲可以和你們兩個人玩。」 「好,」亞歷斯鬆了一口氣,做出選擇,「我現在要看電視。」完成任務了。從這個遊戲中,你可以看到,瑪麗和孩子一起玩。你可以一邊教導孩子文字的意含,一邊和孩子玩耍。最好要在應用這些詞彙去解決問題以前,就和孩子玩這些文字遊戲,特別是當孩子年紀還小,或是孩子還不懂得這些「我能解決問題」的詞彙以前。 一些�全部 一些和全部這兩個詞組,在以後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能有時候有用,卻不見得會永遠奏效。你可以用下面的圖片,或是其他雜誌上的圖片來介紹這兩個詞組。和孩子一起看這幅圖畫,告訴孩子: 「我要指出全部手裡拿著東西的小孩。」 「現在我正指著一些手裡拿東西的小孩。」 當你和孩子談論圖片的時候,繼續指出這些�全部這個詞組,直到你確定他們了解這些字的概念。然後你可以問問孩子類似這樣的問題: 「全部的孩子都戴帽子,還是只有一些孩子戴帽子?」 「全部的孩子都站著,還是有一些孩子站著?」 「把不是站著的孩子全部指出來。」 愛麗森最愛玩的一些�全部的遊戲是她和媽媽一起在花園裡工作時,她自己發明的: 「全部的花都是紅色的嗎?」她問媽媽。 「不是。」媽媽笑著回答,意識到這是一個「我能解決問題」的遊戲。 「答對了」愛麗森認可。「有一些花是粉紅色的,有一些花是黃色的。但是全部的豌豆都是綠色的,對不對?」 當亞歷斯向著花園跑去的時候,正好聽到愛麗森的遊戲,他就自己想出一個點子。「全部的番茄醬都是紅色的,對嗎?」他得意的大叫。 所以,就這樣,愛麗森、亞歷斯,加上媽媽,繼續發明新的方法來練習「我能解決問題」的詞彙。

☆如何選擇防曬產品☆↘

2007年04月30日
公開
59

如何選擇防曬產品 早期防曬乳被視為一般化妝品,1978年以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定其為保護皮膚結構功能的外用品,而台灣也將含防曬成分之化妝品歸類為含藥化妝品管理此類產品必須申請驗證許可字號為衛署粧字第xxxxx號。 我們將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型式以及紫外線與防曬係數的關聯性簡略整理如下: ◎紫外線波長∼UVA 對肌膚傷害:傷害至真皮層,導致膠原纖維萎縮變性,降低皮膚的保水能力及張 力,使皺紋產生。 防曬係數表示:PA值/IP值 其他注意事項:會穿透玻璃至室內 ◎紫外線波長∼UVB 對肌膚傷害:傷害僅表皮,但是卻會造成表皮角質增厚,使皮膚失去透明感,變 得暗沈。 防曬係數表示:SPF值 其他注意事項:衣物、傘可阻隔 註: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UVB的防曬係數標示,防曬效果為SPF×10﹙分鐘﹚。 *IP(Indicia Protection):是歐洲UVA防曬係數標示,IP×1.5=SPF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 日本UVA的防曬係數標示,+號越多表示防曬係數越高。 防曬成分大致可分為物理性及化學性兩種 ◎ 物理性 成分:TiO2、ZnO 防護波長:UVA、 UVB 防護原理:反射紫外線 優點:溫和不刺激 缺點:較油易致粉刺痘痘 ◎化學性 成分:1.Octyl methe- Oxycinnamate 2. Octocrylene Salicylate 3.Oxybezone 4.Avobezone 5.Mexoryl SX 防護波長:3、4、5抗UVA、1、2抗UVB 防護原理:可吸收紫外線將其轉換成不傷害皮膚的物質 優點:清爽不油膩 缺點:易引起過敏反應 現在較新的防曬品皆傾向於物理性及化學性混合型以達到抗UVA、UVB之全效性但因不同防曬品之成分比例迥異應視每個人膚質狀況挑選以免防了陽光卻招來痘痘與過敏。 一般辦公室上班族只要早上出門前、中午外出吃飯前各擦一次防曬品即可(夏天下班時若尚有陽光必須再補擦一次)。而必須久待室外的外勤族,皮膚較易出油、冒汗每兩小時就要補擦一次。此外,若從事水上活動,則最好選擇具防水功能之防曬品。瓶身註名Water resistant一般指在水中可維持防曬效果達四十分鐘,而Water proof則可維持約八十分鐘。不管是哪一種防曬品都必須在出門前三十分鐘擦,讓產品有足夠時間附著於皮膚上以達到最大的防曬效果。

◎蝦蟹奶蛋花生 超級過敏原◎

2007年04月28日
公開
38

研究:19%國人對食物過敏 海鮮芒果是禍首 更新日期:2007/04/28 13:46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八日電)根據一份由台北榮總、三總等醫院合作的研究指出,國人對特定食物有過敏情形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十九,最常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有殼海鮮、芒果、牛奶、雞蛋、花生等,值得國人注意。 這份研究是由台北榮總、新光醫院、三軍總醫院、台中榮總、高雄榮總及花蓮慈濟醫院共同合作,針對三萬多人進行調查,接受調查的民眾有一成九表示曾有食物過敏的經驗。研究小組上午在台灣兒科醫學會第四十八屆年會發表研究結果。 研究指出,調查發現在被調查的民眾中,零到三歲的嬰幼兒一成三有食物過敏經驗、六到十二歲的國小學童則有兩成,成人則高達一成七。 至於那些是最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調查發現,雞、蛋、牛奶、芒果、花生,與螃蟹、蛤蜊、蝦子等有殼海鮮等食物,是最常見的過敏原。在國小學童組中,有部分學生鱈魚有過敏反應;成人組中,則有人表示對烏賊過敏。 長庚兒童醫院過敏氣喘風溼科主治醫師姚宗杰表示,食物過敏的表現有皮膚癢、紅疹、腹痛、腹瀉等,有些人還會有鼻水流不停,若曾有上述症狀,但不了解是什麼食物導致過敏,建議可到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避免再吃到會導致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

◎蝦蟹奶蛋花生 超級過敏原◎

2007年04月28日
公開
35

研究:19%國人對食物過敏 海鮮芒果是禍首 更新日期:2007/04/28 13:46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八日電)根據一份由台北榮總、三總等醫院合作的研究指出,國人對特定食物有過敏情形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十九,最常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有殼海鮮、芒果、牛奶、雞蛋、花生等,值得國人注意。 這份研究是由台北榮總、新光醫院、三軍總醫院、台中榮總、高雄榮總及花蓮慈濟醫院共同合作,針對三萬多人進行調查,接受調查的民眾有一成九表示曾有食物過敏的經驗。研究小組上午在台灣兒科醫學會第四十八屆年會發表研究結果。 研究指出,調查發現在被調查的民眾中,零到三歲的嬰幼兒一成三有食物過敏經驗、六到十二歲的國小學童則有兩成,成人則高達一成七。 至於那些是最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調查發現,雞、蛋、牛奶、芒果、花生,與螃蟹、蛤蜊、蝦子等有殼海鮮等食物,是最常見的過敏原。在國小學童組中,有部分學生鱈魚有過敏反應;成人組中,則有人表示對烏賊過敏。 長庚兒童醫院過敏氣喘風溼科主治醫師姚宗杰表示,食物過敏的表現有皮膚癢、紅疹、腹痛、腹瀉等,有些人還會有鼻水流不停,若曾有上述症狀,但不了解是什麼食物導致過敏,建議可到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避免再吃到會導致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了解孩子的感受 ↘

2007年04月26日
公開
13

培養會思考的小孩 了解孩子的感受 一個春日午後,四歲大的亞歷斯遇到一個問題,他用了一個很平常,但是不顧他人感受的方法來解決。他想騎自己的腳踏車,但問題是,姊姊愛麗森正騎著它。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亞歷斯把愛麗森推下車,然後自己跳上車,揚長而去。這的確是在每個兒童玩耍的地方,尋常可見的景象。很多兒童發展的專家認為,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年紀小的孩子無法考慮到他們的行為帶給別人的感受。而我的研究卻發現,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即使是幼兒園中班、小班的孩子也能學習注意別人的感受,然後使用這個資訊來解決他們的人際問題。 當孩子沒有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成年後,他們也會把這種解決問題上的障礙,帶進他們的生活裡。以三十歲的賴瑞為例,在他上班的房屋仲介公司的辦公室裡,大家都認為,賴瑞自私自利,不太顧及別人的感受。明知道應該介紹給其他仲介的客戶,他照接不誤;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別人會面洽公;安排會議時間時,不會考慮到同事和客戶的行事表。和賴瑞有共事經驗的人,都會被搞得氣憤莫名,因賴瑞不曾停下來思想,自己的行為帶給旁人的感受。 其實,很多像賴瑞這樣的人並不是真正自私、不顧他人感受;他們只是從來沒有學過,做決定時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不幸的是,因為在他們解決問題的程序中缺少了這個成分,他們的朋友因而少得可憐,他們也常常在事業升遷中,遇到瓶頸。孩子也是一樣,因為他們做事的時候不會考慮到自己行為帶給別人的感受,他們常常失去朋友,每天總會遇到一些難題。 「我能解決問題」課程中的第二個步驟是,幫助孩子在解決日常的問題時,養成考慮別人感受的習慣。一個有著像亞歷斯這種問題的孩子會學會停下來思考:「如果我不能把腳踏車要回來,我很生氣,但是,如果我把愛麗森從腳踏車上推下來,她會很生氣。」這是脫離賴瑞模式,邁向建立尋找多元解決問題辦法習慣的第一步。而多元解決問題的辦法中,也包括那些既公平又兼顧他人需要的辦法———這是一項能伴隨孩子走過青少年及成年生活的技能。 當媽媽確定亞歷斯和愛麗森已經能夠經常使用上一期電子報所介紹的「我能解決問題」詞彙,很快辨認這些詞彙,並且在文字遊戲中運用自如,她就開始把情緒的詞彙和問題加入「我能解決問題」的對話中。解決問題時最常會用到(也是「我能解決問題」遊戲的焦點)的情緒詞彙是:高興(happy)、難過(sad)、生氣(angry)、得意(proud),以及挫折(frustrated)。 解讀畫中人物 有一天晚上,愛麗森和爸爸到學校參加聚會,媽媽把亞歷斯叫到廚房裡。(兩歲大的彼得當然也跟來了。)媽媽為他們兩人倒果汁時,邊跟他們說,他們可以用上個星期學到的「我能解決問題」詞組,玩一個和情緒相關的新遊戲。媽媽把那個圖畫拿給亞歷斯看。(你可以用這幅圖畫或是其他的圖片。)媽媽要亞歷斯用是�不是的詞組來指認圖片中孩子的情緒。 指著那個面帶微笑的男孩子,媽媽說:「這個男孩子面帶笑容,你認為他高興嗎?」 「呀!」亞歷斯說,一副不感興趣的樣子。 媽媽指著一個在哭的女孩說:「這個女孩不笑,你想她高興嗎?」 「不高興,」亞歷斯說:「她在哭。」 「不高興。」彼得重複哥哥的話。 「你想她的感受是什麼?」 「我不知道。」儘管亞歷斯沒有說出好答案,媽媽還是保持耐心和愉快的態度,她問道:「是高興嗎?」媽媽露出高興的表情,「或者,是難過嗎?」媽媽很誇張地做出一副悲傷的樣子。 意識到亞歷斯需要更主動參與這個遊戲,媽媽繼續說:「現在,你指出哪張圖片中的孩子是表現出高興的。」 亞歷斯指出有高興表情的孩子。 「很好,現在指出那個孩子是不高興的。」 亞歷斯又指向那個高興孩子的圖片,然後為自己搗蛋的行為,笑倒在地上。媽媽知道亞歷斯只是在和她開玩笑。 有些孩子偶爾會提出好笑、不相關,甚至是相反的答案。有些孩子會笑得歇斯底理,或是扮鬼臉。如果在你和孩子進行「我能解決問題」對話中發生這些情形的話,效法書中母親的榜樣,用正面的態度繼續課程。生氣或責備,更容易鼓勵這類的行為。當孩子更熟悉這套課程的想法時,搗蛋的行為通常就會消失。當「愛搗蛋」的孩子有正常反應時,一定要嘉?#92;他們的努力。 亞歷斯、彼得,和媽媽繼續玩這個遊戲,在指出微笑和沒有微笑,哭和不哭、高興和不高興、難過和不難過的孩子的問題之間轉換著。當亞歷斯和彼得答錯時(故意與否),媽媽只是(用誇張的臉部表情)重複說出,笑著的孩子可能覺得高興,而在哭的孩子可能覺得難過,然後再問一次相同的問題。 當愛麗森和爸爸回家時,媽媽和亞歷斯還在玩這個遊戲。當愛麗森問起這些圖片是做什麼的,亞歷斯霎時變成一位很熱心的「我能解決問題」的情緒詞彙專家。 「你要指出某一張圖片,」亞歷斯向姊姊解釋,「你要說出那個男孩或是那個女孩是高興或是難過。就像這樣!」(亞歷斯指著女孩)「她是難過的。」 「你怎麼知道呢?」亞歷斯的爸爸問。 「因為她在哭。」亞歷斯回答,這時彼得模仿做出一個難過的表情。 「這我也會,」愛麗森說,「看著,」(指著男孩的圖片)「高興。」(指著女孩的圖片)「難過。你看,這很簡單。」 「哇!」亞歷斯哭了起來,並且出手打了愛麗森。他期望愛麗森能夠對這個新遊戲反應熱絡一點。 「愛麗森,」媽媽接口,「亞歷斯和彼得喜歡用手指著這些圖片,讓我們看看你能不能記住。如何配合圖片來使用這兩個詞彙。」 「什麼意思呀?」愛麗森問道。 「這個男孩和這個女孩(用手指向有著難過表情和高興表情的圖片)有相同的感受,或是,他們有不同的感受呢?」 「不同。」愛麗森回答,她對用字遣詞感到有趣。 在他們後來的「我能解決問題」對話中,媽媽常常會反覆強調相同以及不同,幫忙孩子了解,不同的人對(相)同一件事物,可能有不同的感受。